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

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学清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学
  • 建筑构造
  • 识图
  • 图学
  • 建筑工程
  • 建筑设计
  • 绘图
  • 结构
  • 第二版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9614
版次:2
商品编码:1175151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建筑识图与构造》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建筑识图与构造》注重把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的认识融会贯通,尤其是注重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训内容的比例显著增加。
  3.《建筑识图与构造》着重对方法的理解和理论的运用,以实际建筑工程施工图为例,密切联系实际工程,接近工程实际,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4.《建筑识图与构造》采用了2010年颁布的一系列制图规范和近几年新制定和修订的标准和规范,反映我国建筑工程的一些新技术、新做法。
  5.《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一版重印6次,总销量突破了2万册。

内容简介

  《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采用2010年颁布的一系列制图规范和近几年新制定和修订的标准和规范,反映我国建筑工程的一些新技术、新做法,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编写而成。
  《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分为建筑识图基础、建筑识图和民用建筑构造三个部分。为了便于教学和学习,每章开始设有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根据培养和提高应用能力的需要,每章后面附有复习思考题,重要章节后还有实训项目和习题,立足实用,强化能力,注重实践。本书着重对方法的理解和理论的运用;以实际建筑工程施工图为例,密切联系实际工程,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及民办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等土建施工类专业和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物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学习培训用书。

作者简介

  吴学清,资深教授。
  教学方面:先后讲授《建筑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识图与构造》、《房屋建筑概论》、《CAD制图》等课程,指导过工民建、工程预算与监理等建筑工程相关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主讲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为精品课。曾两年连续获得市级教育教学工作嘉奖。
  建筑设计方面:自1996年开始,作为注册建筑师,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设计。
  科研方面:参加教育部科研课题一项,主持市级课题一项,发表论文多篇,与选题有关的论文有:《〈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的构想》、《〈建筑制图基础〉教法的改进》等。

目录

第一部分建筑识图基础
绪论2
一、课程的地位2
二、课程的任务2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2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3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3
第一节绘图工具与仪器的使用3
一、图板、丁字尺、三角板3
二、铅笔4
三、比例尺4
四、圆规和分规4
五、绘图墨水笔4
六、曲线板、建筑模板4
七、自动绘图机4
八、其他用品5
实训项目5
第二节平面图形的画法5
一、几何作图5
二、平面图形的分析与画法8
实训项目10
习题10
第三节制图的基本规定10
一、图纸幅面与标题栏10
二、图线12
三、字体12
四、比例14
五、尺寸标注15
六、常用建筑材料图例18
实训项目19
第四节绘图的方法与步骤19
一、制图的准备工作19
二、制图步骤20
三、徒手画草图20
实训项目21
复习思考题21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22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22
第一节投影的基本知识22
一、投影的概念22
二、投影的类型22
三、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22
第二节点的投影23
一、投影的形成与特性23
二、两点的相对位置25
实训项目26
习题26
第三节直线的投影26
一、特殊位置直线及其投影特性26
二、一般位置直线27
三、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28
四、两直线的相对位置29
实训项目30
习题30
第四节平面的投影31
一、特殊位置平面及其投影特性31
二、一般位置平面及其投影特性33
实训项目34
习题35
复习思考题35
第三章立体的投影36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36
第一节立体的投影36
一、棱柱36
二、棱锥36
三、圆柱38
四、圆锥38
五、圆球40
实训项目40
习题40
第二节平面与立体相交41
一、棱锥的截交线(平面切割四棱锥)41
二、棱柱的截交线(平面切割四棱柱)42
三、圆柱的截交线42
四、圆锥的截交线44
五、球的截交线45
实训项目45
习题45
第三节两立体相贯46
一、两平面立体相贯46
二、平面立体与曲面体相贯46
三、两曲面体相贯47
实训项目48
习题48
复习思考题48
第四章组合体视图49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49
第一节组合体的结合方式49
一、叠合式49
二、切割式49
三、综合式50
第二节多面正投影图50
一、多面正投影图50
二、镜像投影图50
第三节组合体视图的阅读50
一、形体分析法50
二、线面分析法51
实训项目52
习题52
第四节徒手绘制组合体视图54
实训项目55
习题55
复习思考题55
第五章轴测图56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56
第一节轴测图的基本知识56
一、轴测图概述56
二、轴测图的种类56
三、常用的几种轴测图57
四、轴测图的基本性质57
第二节轴测图的绘制58
一、正等测的画法58
二、正面斜二测的画法60
三、水平斜轴测图61
实训项目61
习题61
复习思考题62
第六章剖面图和断面图63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63
第一节剖面图63
一、剖面图63
二、剖面图的标注63
三、剖面图种类和画法63
习题65
第二节断面图66
一、断面图66
二、断面图的标注66
三、断面图种类与画法66
习题67
第三节简化画法67
一、对称形体67
二、有相同要素67
复习思考题68
第二部分建筑识图
第七章建筑概论70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70
第一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70
一、建筑70
二、建筑的构成要素70
第二节建筑物的分类71
一、按使用功能分类71
二、按建筑物的规模分类71
三、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71
四、按建筑层数或总高度分类72
五、按施工方法分类72
第三节建筑物的等级划分72
一、设计使用年限72
二、耐火等级72
第四节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73
一、建筑设计的内容74
二、建筑设计的程序和设计阶段74
第五节建筑设计的依据76
一、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76
二、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77
三、自然环境的影响77
四、国家和省市规范、规程、通则、规定等78
五、构件的尺寸79
复习思考题80
第八章建筑施工图识读81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81
第一节概述81
一、建筑施工图的用途和内容81
二、建筑施工图的图示方法81
第二节图纸目录、总平面图和建筑总说明96
一、图纸目录96
二、建筑设计总说明96
三、总平面图的用途、内容和图示方法96
四、识读总平面图示例99
实训项目100
第三节建筑平面图100
一、概述100
二、建筑平面图的内容、图示方法和示例100
三、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步骤101
实训项目102
第四节建筑立面图102
一、概述102
二、建筑立面图的内容、图示方法和示例102
三、绘制建筑立面图的方法与步骤103
实训项目103
第五节建筑剖面图104
一、概述104
二、建筑剖面图的内容、图示方法和示例104
三、绘制建筑剖面图的步骤与方法105
实训项目105
第六节建筑详图105
一、概述105
二、建筑详图的内容、图示方法和示例105
实训项目109
复习思考题109
第九章结构施工图识读110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110
第一节概述110
一、结构施工图的分类和内容110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简介110
三、图线及比例112
四、常用构件代号113
第二节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114
一、基础平面图114
二、基础详图114
三、基础图示例115
实训项目115
第三节结构平面图115
一、楼层结构平面图115
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平面整体表示法116
实训项目118
第四节楼梯结构详图118
一、楼梯结构平面图118
二、楼梯结构剖面图118
三、楼梯配筋图118
实训项目118
复习思考题118
第十章设备施工图识读120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120
第一节给水排水施工图120
一、概述120
二、给水排水施工图的一般规定120
三、室内给排水管网平面布置图121
四、室内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图122
实训项目123
第二节采暖施工图123
一、采暖施工图的分类及组成123
二、采暖施工图的一般规定123
三、室内采暖施工图123
实训项目126
第三节建筑电气施工图126
一、概述126
二、室内电气照明施工图127
三、建筑弱电系统工程图127
实训项目128
复习思考题128
第三部分民用建筑构造
第十一章建筑设计初步130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130
第一节建筑平面设计130
一、主要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130
二、辅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133
三、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135
四、建筑平面组合138
第二节建筑剖面设计144
一、建筑剖面形状及各部分高度的确定144
二、建筑层数的确定和剖面的组合方式148
三、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149
第三节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152
一、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152
二、构图规律153
三、建筑体型的组合155
四、建筑立面设计156
复习思考题157
第十二章民用建筑构造概论158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158
第一节民用建筑的基本构件及其作用158
一、基础158
二、墙和柱158
三、楼层和地层158
四、楼梯159
五、屋顶159
六、门窗159
第二节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160
一、自然环境的影响160
二、人为环境的影响160
三、外力的影响161
四、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161
五、经济条件的影响161
第三节建筑节能、保温和防热161
一、建筑节能161
二、建筑保温162
三、建筑防热164
第四节建筑隔声165
一、噪声的危害与传播165
二、围护构件隔声途径166
第五节建筑防震167
一、地震与地震波167
二、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167
三、建筑防震设计要点167
复习思考题168
第十三章基础和地下室169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169
第一节概述169
一、地基和基础的基本概念169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169
第二节基础的分类170
一、按基础的埋深划分170
二、按基础材料性质划分170
三、按基础构造形式划分171
第三节地下室的构造173
一、地下室的分类173
二、地下室的防潮做法173
三、地下室的防水做法173
四、采光井的做法174
实训项目174
复习思考题175
第十四章墙体构造176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176
第一节概述176
一、墙体的作用176
二、墙体的分类176
三、墙体厚度的确定177
第二节墙体的设计要求178
一、强度要求178
二、刚度要求178
三、墙体功能的要求178
四、其他方面的要求180
第三节砖墙细部构造180
一、砖墙的材料180
二、砖墙的细部构造180
第四节隔墙和隔断187
一、隔断墙的要求187
二、隔墙的常用做法188
三、隔断的做法189
第五节玻璃幕墙191
一、玻璃幕墙的特点191
二、玻璃幕墙的形式191
第六节砌块墙构造192
一、砌块的类型192
二、砌块墙的构造192
第七节墙面装修194
一、墙面装修的作用194
二、墙面装修的分类194
三、墙面装修的做法194
实训项目198
复习思考题198
第十五章楼层和地层构造199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199
第一节概述199
一、楼层和地层的作用199
二、楼层和地层的设计要求199
三、楼层和地层的组成200
四、楼板的种类201
第二节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201
一、板式楼板201
二、梁板式楼板202
三、井式楼板202
四、无梁楼板202
五、压型钢板�不炷�土组合楼板202
第三节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203
一、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类型203
二、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布置205
第四节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207
一、密肋小梁填充块楼板207
二、叠合楼板207
第五节楼地面构造208
一、楼地面的设计要求208
二、楼地面的类型及构造208
第六节顶棚构造212
一、直接式顶棚212
二、悬挂式顶棚213
第七节阳台和雨篷构造215
一、阳台215
二、雨篷219
实训项目219
复习思考题220
第十六章楼梯构造221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221
第一节概述221
一、解决建筑物垂直交通和高差的措施221
二、楼梯的设计要求221
三、楼梯的类型222
第二节楼梯的组成和尺度223
一、楼梯的组成223
二、楼梯的尺度223
第三节楼梯的设计226
一、设计步骤226
二、实例226
第四节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227
一、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227
二、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228
第五节楼梯的细部构造231
一、踏步231
二、栏杆、栏板和扶手231
第六节台阶与坡道233
一、台阶233
二、坡道234
第七节电梯与自动扶梯235
一、电梯235
二、自动扶梯236
实训项目236
复习思考题237
第十七章屋顶构造238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238
第一节概述238
一、屋顶的作用与要求238
二、屋顶的类型239
第二节屋顶的排水240
一、屋顶坡度的形成240
二、屋顶的排水241
第三节平屋顶的构造242
一、平屋顶的组成242
二、平屋顶的分类242
三、卷材防水屋顶的构造243
四、刚性防水屋顶的构造251
五、涂膜防水屋顶的构造253
第四节坡屋顶的构造253
一、坡屋顶各部分的名称和组成253
二、坡屋顶的承重结构253
三、坡屋顶的屋面构造255
四、坡屋顶的保温和隔热259
实训项目260
复习思考题260
第十八章门窗构造262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262
第一节概述262
一、门窗的作用和要求262
二、门窗的材料262
第二节门窗的开启方式与尺度263
一、窗的开启方式与尺度263
二、门的开启方式和尺度264
第三节门的构造265
一、门的各部分名称265
二、门的安装265
三、门的构造267
第四节窗的构造268
一、窗的各部位名称268
二、窗用玻璃和五金268
三、特殊门窗269
第五节其他材料门窗270
一、钢门窗270
二、彩板门窗271
三、铝合金门窗271
四、塑钢门窗构造272
第六节建筑遮阳272
一、遮阳的作用272
二、建筑遮阳的措施273
三、遮阳板的基本形式273
复习思考题274
第十九章变形缝276
【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276
第一节概述276
一、伸缩缝276
二、沉降缝276
三、防震缝278
第二节变形缝构造278
一、伸缩缝的结构布置278
二、基础沉降缝的结构处理279
三、墙体变形缝的处理279
四、楼地层变形缝构造279
五、屋面变形缝构造279
复习思考题282
建筑识图附图

《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图书简介 前言: 在浩瀚的建筑世界里,图纸是沟通的语言,构造是建筑的骨骼。本书《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旨在为广大读者,无论是初涉建筑行业的学子,还是寻求知识更新的业界同仁,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学习平台。第二版在原有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最新规范标准,对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更新,力求呈现最前沿、最实用的建筑识图与构造知识。本书不仅是对建筑图纸的解读,更是对建筑生命力的理解,是对如何将设计构想转化为坚实存在的工程实践的深入探讨。 第一章 建筑图纸概述 本章将带您走进建筑图纸的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我们将从建筑图纸的定义、分类入手,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图纸在建筑项目中的作用和地位,包括总平面图、建筑平、立、剖面图、详图、节点图以及施工图等。您将了解到建筑图纸是如何承载设计理念,如何指导施工建造,以及它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的不可或缺性。 图纸的语言与符号: 深入剖析建筑图纸所使用的各种符号、线型、尺寸标注、文字说明等,让您理解这些“看不懂”的符号背后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我们将解析常见的国家标准图例,以及不同专业图纸之间的协同关系。 图纸的构成要素: 详细介绍构成建筑图纸的各个要素,如比例、尺寸、高程、标高、材料符号等,以及它们在图纸表达中的准确含义。您将学会如何从图纸中提取关键信息,例如墙体厚度、楼板高度、门窗尺寸等。 图纸的阅读逻辑: 掌握科学的图纸阅读方法和技巧,学会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的阅读路径。我们将引导您理解不同视图之间的相互关联,例如平面图如何对应立面图,剖面图如何揭示内部构造等。 第二章 建筑平面图的解读 平面图是建筑的基本表现形式,如同建筑的“俯视图”,它直观地展现了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和各部分的功能划分。本章将深入探讨建筑平面图的解读要点。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析: 学会识别平面图中各房间的名称、尺寸、形状,分析其功能用途,以及房间之间的流线组织。我们将重点解析居住空间(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公共空间(门厅、走廊、楼梯间)以及辅助空间(储藏室、设备间)的布局原则。 墙体、门窗、楼梯的表示: 详细讲解平面图中墙体(承重墙、非承重墙、隔墙)的绘制方式,以及门、窗、洞口等构件的符号和开启方向的标注。您将掌握如何准确识别不同类型墙体的区别,以及如何判断门窗的安装位置和使用方式。 尺寸标注与标高: 理解平面图中的尺寸标注体系,包括轴线尺寸、房间净尺寸、外墙尺寸等,以及它们在实际施工中的指导意义。重点讲解标高符号的含义,如何确定楼层地面标高、门窗顶面标高、屋顶标高等。 第三章 建筑立面图与剖面图的理解 立面图和剖面图是对建筑外貌和内部构造的补充和深化。本章将带领您理解这两种重要的图纸表达形式。 立面图的表达内容: 学习如何从立面图中识别建筑的外部造型、外墙装饰、门窗样式、屋顶形式等。我们将解析不同朝向立面图的特点,以及它们如何体现建筑的设计风格。 剖面图的揭示作用: 深入理解剖面图在展示建筑内部构造、材料层次、构件连接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我们将通过各种典型的剖面图案例,让您掌握识别不同楼层、不同部位的剖面构造。 立面与剖面图的相互印证: 学会如何将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相互印证,形成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全面认知。我们将强调不同图纸之间信息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第四章 建筑详图与节点构造 建筑的精美与坚固,往往体现在其细节之处。本章将聚焦于建筑详图和节点构造,揭示建筑建造的精髓。 详图的类型与作用: 介绍常见的建筑详图,如门窗详图、楼梯详图、阳台详图、屋顶详图、墙身大样等,以及它们在指导施工、保证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典型节点构造解析: 深入剖析建筑中各种关键节点的构造做法,包括基础与墙体连接、墙体与楼板连接、楼板与梁连接、梁与柱连接、屋顶构造、门窗洞口构造等。我们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节点构造,以及其受力原理和施工要点。 材料与构造层次: 理解节点构造中不同材料的选用原则,以及它们如何层层叠叠,共同构成建筑的坚固和美观。您将学习如何从详图和节点图中识别墙体材料、楼板材料、屋面材料、防水材料等。 第五章 常用建筑构造体系 本章将系统介绍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各类构造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为您展现建筑的骨骼和血肉。 基础构造: 详细介绍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等不同建筑结构体系下的典型基础构造,如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等,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和施工要点。 主体结构构造: 深入剖析各类主体结构墙体、梁、柱、楼板的构造形式和连接方式。我们将重点讲解承重墙、剪力墙、框架梁、框架柱、钢筋混凝土楼板、钢楼板等。 围护结构构造: 介绍建筑外墙、屋顶、门窗等围护结构的构造形式,重点关注保温、防水、隔热、隔声等构造措施,以及它们对建筑节能和舒适度的影响。 楼地面构造: 讲解不同类型的楼地面构造,如现浇混凝土楼板、预制板楼板、木楼板等,以及不同功能的楼地面做法,如普通楼地面、防水楼地面、隔声楼地面等。 屋顶构造: 介绍平屋顶、坡屋顶等不同类型的屋顶构造,重点关注防水层、保温层、排水系统等关键构造。 第六章 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概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是读懂图纸、理解构造的关键。 常用建筑材料: 简要介绍砖、水泥、砂石、钢筋、混凝土、木材、玻璃、金属材料等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规格型号以及在建筑中的应用。 基本施工工艺: 概述砌筑、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木作工程、抹灰工程、防水工程等基本施工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要点。 图纸与材料、工艺的关联: 强调如何通过图纸中的标注和说明,准确理解所需使用的材料种类、规格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要求。 第七章 建筑工程图纸的规范与标准 遵循国家和行业的规范标准,是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章将介绍建筑工程图纸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国家现行建筑制图标准: 介绍《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房屋建筑图标准化制图规则》等相关国家标准,让您了解图纸绘制的规范化要求。 相关国家技术标准: 简要介绍与建筑构造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以及它们如何指导图纸的设计和构造的确定。 图纸的规范化意义: 强调图纸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工程质量、安全、成本控制以及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第八章 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应用实践 本章将通过实际案例,引导读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 案例分析: 选择不同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办公楼、公共建筑),进行图纸解读和构造分析。通过实例,强化读者对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等各类图纸的理解。 图纸与现场的衔接: 探讨如何在施工现场对照图纸进行施工,以及如何通过图纸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构建完整的建筑认知: 引导读者将零散的图纸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对建筑整体的、立体的、动态的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 结语: 《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通往建筑世界的“导航仪”。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掌握读懂建筑图纸的“钥匙”,理解建筑构造的“奥秘”,从而在未来的建筑实践中,能够更自信、更准确、更深入地参与到每一个建筑项目的建设中,为创造更美好的建筑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本书的出版,是对建筑行业知识体系的一次梳理和更新,期待与您一同踏上这段知识探索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像一本打开我建筑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一直对那些高耸的楼宇和精致的室内设计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看不真切。在接触《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之前,我可能只是个站在画廊前欣赏画作的普通观众,只能看到表面的色彩和构图,却无法理解画家笔触下的情感和构思。而这本书,就如同给我了一双洞察力的眼睛,让我开始能够“读懂”建筑。 一开始,我对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符号和各种标注感到有些畏惧,仿佛置身于一个陌生的语言世界。但是,作者循序渐进的讲解,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从最基础的制图规范讲起,慢慢地引导我认识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这些“建筑的身份证”,了解它们各自代表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共同勾勒出建筑的整体形象。我惊叹于图纸上一个个简单的线条,竟然能承载如此丰富的信息,包括墙体的厚度、材料的种类、构件的尺寸,甚至是如何与上下层进行连接的细节。 更让我着迷的是,它不仅仅是教我“看图”,更是让我“理解图”背后的构造原理。比如,当看到墙体剖面图时,我不再只是看到一层层的材料堆叠,而是开始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些材料,它们各自承担着什么样的功能——保温、隔音、承重、防水等等。我开始明白,每一堵墙、每一块楼板、每一个梁柱,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相互协作的整体,共同支撑起整个建筑的生命。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解一道道数学题,但又比数学题更具象,更有温度。我喜欢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来阐释理论,那些真实的建筑图片和详尽的图示,让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建筑联系起来,比如在小区里散步时,看到某栋楼的阳台,我可能会下意识地去想象它的结构是如何连接到主体的,它的防水层是如何处理的。这种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这本书让我对“构造”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可能觉得构造就是简单的堆砌,但现在我才明白,它是一门精妙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从地基的稳固,到屋顶的排水,再到门窗的安装,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讲究。我开始关注建筑的细节,比如不同材质的连接方式,它们是如何解决伸缩缝的问题,如何保证结构的耐久性。这种关注让我不再满足于只看到建筑的美丽外观,而是开始去欣赏它内在的骨骼和肌理。 尤其是在学习到不同类型的建筑构造时,我更是大开眼界。无论是传统的砖混结构,还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亦或是轻钢结构,我都能够通过书本的图文解析,大概了解它们的受力特点和施工工艺。这种知识的积累,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个不断扩展的建筑知识库,能够更自信地与人交流关于建筑的话题。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满意。它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同时,也没有回避一些较为深入的构造细节。比如,关于防水构造的讲解,就非常细致,让我了解了不同部位的防水材料选择和施工要点。我还学到了关于保温隔热构造的知识,这对于我理解建筑的节能性能非常有帮助。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常见构造节点的处理方式的介绍。比如,梁与柱的连接节点,板与墙的连接节点,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往往是决定建筑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关键。作者通过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些节点的构造原理和施工要点,这对于我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即使不是直接从事建筑行业,也能在生活中应用)都非常有价值。 总而言之,《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建筑“知其然”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能够“知其所以然”的思考者。它不仅提供了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独立分析和理解建筑问题的能力。这本书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提升,让我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 appreciation。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基础的识图,到具体的构造讲解,再到一些案例分析,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逐步掌握知识。我发现,在学习构造的过程中,反复对照图纸,能够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到某个屋顶构造时,我会特意去找相应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对照着书本的讲解,一点点地去梳理,去理解它的形成过程。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就像一本“建筑解码器”,将我一直以来对那些高楼大厦、精美房屋的困惑,一一破解。我一直对建筑的内部构造和设计原理充满好奇,但苦于没有专业的入门途径。直到接触了《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我才真正找到了“懂”建筑的钥匙。 起初,我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图纸,如临大敌。各种线条、符号、尺寸标注,在我看来如同天书。但书中循序渐进的讲解,从最基本的图例、线型、标注符号讲起,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示,让我逐渐掌握了“读懂”图纸的“钥匙”。我开始理解,一张图纸并非独立的画面,而是由多个视角、多个图纸协同作用,共同构建出建筑的完整信息。作者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图示,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 令我着迷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看图”,更深入地讲解了“构造”的原理。我不再仅仅看到墙体的外形,而是开始理解为什么墙体会有特定的厚度,为什么需要不同的材料层次,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共同发挥作用的。书中对墙体、楼板、屋顶、基础等各个部分的构造讲解,都非常细致,让我了解了建筑的“骨骼”和“皮肤”是如何形成的。 我尤其喜欢书中提供的丰富案例和详尽图解。当我看到书中的某一个构造节点时,我会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相似的建筑,将其与书中的图示进行对比。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书中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楼梯构造,我便会留意生活中各种楼梯的设计,思考它们是如何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结构力学的要求的。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涵盖了广泛的建筑构造知识。无论是传统的砖混结构,还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抑或是更加新颖的建筑形式,书中都进行了介绍。这让我能够对不同建筑类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我特别赞赏书中对“构造详图”的讲解。这些图纸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依据,能够清晰地展示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材料的叠加顺序以及关键部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详图,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本书的讲解非常深入,对于一些复杂的构造技术,作者也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和恰当的图示进行阐释,让我能够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书中关于建筑防水和保温构造的讲解,让我对如何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耐久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而言之,《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看懂”建筑、理解建筑的宝贵读物。它不仅传授了实用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让我能够以更专业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建筑环境。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例如,为什么有些建筑会有沉降缝,为什么屋顶需要有坡度,为什么外墙需要有保温层。这些问题的解答,都能够与前面的构造原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解一道道精巧的谜题。每一个章节的展开,都像是揭开一个新的谜团,而最终的答案,则隐藏在那些看似复杂的图纸和文字之中。这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让我乐在其中,并对建筑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初次翻开《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只是想着能稍微了解一下建筑的皮毛。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之精炼、讲解之清晰,让我很快就投入其中,并且深感震撼。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建筑图纸和构造原理的认知。 首先,书中关于“识图”的部分,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觉得建筑图纸就像是外星人的文字,充满了各种我无法理解的符号和线条。但作者从最基础的制图规范讲起,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各种图纸的作用和表达方式。我开始理解,每一条线、每一个符号,都代表着具体的尺寸、材料和工艺。这种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变,让我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本书在“构造”方面的讲解,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展示图纸,更是深入剖析了建筑是如何“建造”起来的。我不再只是看到一堵墙,而是理解了墙体是如何由基础、墙身、墙顶组成,以及每一部分是如何承受荷载、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的。书中对梁、柱、板、楼梯、屋顶等关键构件的构造解析,都非常详尽,让我能够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共同支撑起整个建筑的。 我尤其欣赏书中提供的海量图示和详尽的案例分析。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建筑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到不同类型的屋顶构造时,我便会留意身边的建筑,思考它们的屋顶是如何排水、保温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知识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牢固。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十分满意。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的建筑构造知识,还涉及了一些较为专业的领域,比如防水构造、保温构造、隔音构造等。这些内容对于我来说,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为我提供了实用的生活指导。我开始关注建筑的细节,比如门窗的密封性,外墙的保温效果,这些都与我们的居住舒适度息息相关。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构造详图”的讲解。这些图纸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依据,能够清晰地展示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材料的叠加顺序以及关键部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详图,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总而言之,《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看懂”建筑、理解建筑的宝贵读物。它不仅传授了实用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让我能够以更专业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建筑环境。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活泼,作者在讲解专业知识时,也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去思考和联想,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进行对比,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知识,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通过理解建筑的构造原理,我开始能够分析不同建筑设计的优劣,并对未来的建筑发展产生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问题的提升。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来都对我们身边那些高楼大厦、精致房屋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们神秘莫测,难以窥探其内在的奥秘。直到我偶然翻开了《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我才发现,原来建筑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有着一套严谨而精巧的体系。 一开始,“识图”这个词对我来说,充满了陌生感。那些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各种符号和尺寸标注,在我看来就是一团乱麻。但是,书中从最基础的图例、线型、标注符号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我认识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基本图纸的绘制规范和含义。我开始明白,每一条线、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的“语言”。作者用生动形象的图示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清晰明了。 更让我着迷的是,本书在“构造”方面的讲解,将那些静态的图纸“活化”了。它不仅仅是展示图纸,更是深入剖析了建筑是如何“建造”起来的,每一部分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不再仅仅看到一堵墙,而是开始理解,为什么墙体会有特定的厚度,为什么需要不同的材料层次,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共同发挥作用的。书中对墙体、楼板、屋顶、基础等各个部分的构造讲解,都非常细致,让我了解了建筑的“骨骼”和“皮肤”是如何形成的。 我尤其欣赏书中提供的海量图示和详尽的案例分析。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建筑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到不同类型的楼梯构造时,我便会留意生活中各种楼梯的设计,思考它们是如何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结构力学的要求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知识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牢固。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十分满意。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的建筑构造知识,还涉及了一些较为专业的领域,比如防水构造、保温构造、隔音构造等。这些内容对于我来说,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为我提供了实用的生活指导。我开始关注建筑的细节,比如门窗的密封性,外墙的保温效果,这些都与我们的居住舒适度息息相关。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构造详图”的讲解。这些图纸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依据,能够清晰地展示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材料的叠加顺序以及关键部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详图,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总而言之,《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看懂”建筑、理解建筑的宝贵读物。它不仅传授了实用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让我能够以更专业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建筑环境。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活泼,作者在讲解专业知识时,也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去思考和联想,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进行对比,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知识,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通过理解建筑的构造原理,我开始能够分析不同建筑设计的优劣,并对未来的建筑发展产生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问题的提升。

评分

自从翻开《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踏上了一条全新的学习旅程。我一直以为,建筑图纸就像天书一样,晦涩难懂,充满了我无法理解的符号和线索。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那些复杂的图纸,一点一点地剖析,让我得以窥见其背后的逻辑和智慧。 一开始,我对“识图”这个概念感到陌生,不知道如何从那些看似杂乱的线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但是,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图纸的类型,比如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等等,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我开始理解,一张图纸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表达体系。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各种线型、标注、符号的含义,让我不再感到无从下手。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构造”的讲解。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关于如何将这些材料巧妙地组合起来,以达到特定的功能。我开始了解到,为什么有些墙体会有夹层,为什么楼板需要有特定的厚度,为什么屋顶需要倾斜。这些看似平常的建筑元素,在书中都得到了科学的解释。比如,关于墙体构造,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墙体的组成部分,如抹灰层、保温层、结构层、饰面层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施工要点。 这本书的一个亮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图示。我通过对比这些真实的建筑案例,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概念。比如,在学习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时,书中提供了不同构件(如梁、柱、板)的配筋图,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钢筋在结构中的作用。这种“眼见为实”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科学和智慧。从地基的夯实,到墙体的砌筑,再到门窗的安装,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计算,以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定和舒适。我开始注意到身边建筑的各种构造细节,比如外墙的保温层是如何处理的,屋顶的排水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这些都让我对建筑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建筑构造。我了解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不同的结构体系,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对于一些关键的构造节点,书中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比如楼梯的构造、阳台的构造、地下室的防水构造等等,这些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这本书的讲解非常系统和深入,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作者也能够用清晰的方式进行阐释,让我能够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例如,关于建筑的防水和保温构造,书中就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让我了解了不同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这对于我未来在生活中选择或改造房屋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构造详图”的讲解。这些详图往往是解决实际施工问题的关键,能够清晰地展示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材料的叠加顺序以及关键部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详图,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并预见到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 总而言之,《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建筑世界的大门。它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读懂”建筑图纸,更让我理解了建筑背后的构造原理和设计智慧。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让我对建筑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我的个人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作者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会穿插一些通俗的解释和类比,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去思考和联想,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进行对比,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让我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往往取决于每一个细小的构造环节的处理。这本书的详尽讲解,让我认识到,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连接点,也需要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精细的施工,才能确保建筑的整体性能。

评分

拿到《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我原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着也许能了解一点点建筑的皮毛。但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深入,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让我从一个对建筑“门外汉”的状态,迅速成长为一个能够对建筑构造有基本理解的“半专业人士”。 首先,这本书对“识图”的讲解,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那些建筑图纸是天书,充满了各种看不懂的符号和线条。但是,书中从最基础的图例、线型、尺寸标注开始,娓娓道来,将那些复杂的图纸“语言”一步步地翻译给我听。我开始明白,一张平面图如何展现一个楼层的布局,一张立面图如何呈现建筑的外观,一张剖面图又如何揭示建筑的内部结构。这种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变,让我充满了学习的乐趣。 更令我惊喜的是,本书在“构造”部分的讲解,简直是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建筑世界。它不仅仅是展示图纸,更是将图纸背后的“为什么”解释清楚。我不再只是看到一堵墙,而是理解了墙体是如何由基础、墙身、墙顶组成,以及每一部分是如何承受荷载、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的。书中对梁、柱、板、楼梯、屋顶等关键构件的构造解析,都非常详细,让我能够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共同支撑起整个建筑的。 我尤其欣赏书中提供的海量图示和实例分析。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建筑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到不同类型的屋顶构造时,我便会留意身边的建筑,思考它们的屋顶是如何排水、保温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知识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牢固。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十分满意。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的建筑构造知识,还涉及了一些较为专业的领域,比如防水构造、保温构造、隔音构造等。这些内容对于我来说,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为我提供了实用的生活指导。我开始关注建筑的细节,比如门窗的密封性,外墙的保温效果,这些都与我们的居住舒适度息息相关。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构造详图”的讲解。这些图纸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依据,能够清晰地展示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材料的叠加顺序以及关键部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详图,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总而言之,《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看懂”建筑、理解建筑的宝贵读物。它不仅传授了实用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让我能够以更专业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建筑环境。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严谨,但又不失易读性。作者在讲解专业术语时,也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去思考和联想,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进行对比,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知识,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通过理解建筑的构造原理,我开始能够分析不同建筑设计的优劣,并对未来的建筑发展产生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问题的提升。

评分

拿到《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厚实的封面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作为一名对建筑领域充满好奇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读者,我曾一度认为,建筑图纸和构造原理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理解的“天书”。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像一位耐心的向导,一步步地带领我穿越那些曾经令人生畏的符号和线条,领略建筑世界的奥秘。 一开始,我对“识图”的概念感到十分迷茫。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这些名词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但书中从最基础的图例、线型、标注符号讲起,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示,让我逐渐掌握了“读懂”图纸的“钥匙”。我明白了,每一条线、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它们共同描绘出建筑的形态、尺寸、材料和结构。这种从无到有的学习过程,让我充满了成就感,仿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身边的建筑。 让我尤其着迷的是书中关于“构造”部分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展示图纸,更是深入剖析了建筑是如何“建造”起来的。比如,关于墙体构造,我不再只是看到一堵墙,而是理解了它是由不同的层次组成的,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保温、隔音、承重、防水等等。书中对各种构造节点,如梁柱节点、板墙连接、楼梯构造等的详尽解析,让我惊叹于建筑设计中蕴含的精妙计算和工艺。 这本书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它并没有将理论知识束之高阁,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细致的图解,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建筑联系起来,比如在小区里看到某栋楼的窗户,我能够大致想象出它的构造,了解其窗框、窗扇、玻璃以及与墙体的连接方式。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建筑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结构体系,如砖混、框架、剪力墙,到具体的细部构造,如屋顶、楼板、楼梯、门窗等,都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对于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比如防水构造、保温构造、隔音构造等,书中也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让我对建筑的性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构造详图”的讲解。这些详图往往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关键,能够清晰地展示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材料的叠加顺序以及关键部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详图,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对施工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满意。它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同时,也没有回避一些较为复杂的构造技术。我能够从书中了解到,一栋看起来坚固的建筑,其背后是无数个精确计算和精湛工艺的体现。 总而言之,《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学习资料。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实用的建筑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独立分析和理解建筑问题的能力。这本书让我对建筑行业有了更深的敬畏和欣赏,也为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活泼,作者在讲解专业术语时,也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去思考和提问,并且结合图纸和文字反复推敲,能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引导读者走进建筑世界的“说明书”。它让我明白了,建筑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人类智慧、艺术和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这本书,我对建筑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欣赏那些为城市建设默默付出的建设者们。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就像一本“建筑解码器”,将我一直以来对那些高楼大厦、精美房屋的困惑,一一破解。我一直对建筑的内部构造和设计原理充满好奇,但苦于没有专业的入门途径。直到接触了《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我才真正找到了“懂”建筑的钥匙。 起初,我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图纸,如临大敌。各种线条、符号、尺寸标注,在我看来如同天书。但书中循序渐进的讲解,从最基本的制图规范讲起,让我逐渐认识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这些“建筑的语言”。我开始理解,一张图纸并非独立的画面,而是由多个视角、多个图纸协同作用,共同构建出建筑的完整信息。作者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图示,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看图”,更深入地讲解了“构造”的原理。我不再仅仅看到墙体的外形,而是开始理解为什么墙体会有特定的厚度,为什么需要不同的材料层次,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共同发挥作用的。书中关于墙体、楼板、屋顶、基础等各个部分的构造讲解,都非常细致,让我了解了建筑的“骨骼”和“皮肤”是如何形成的。 我尤其喜欢书中提供的丰富案例和详尽图解。当我看到书中的某一个构造节点时,我会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相似的建筑,将其与书中的图示进行对比。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书中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楼梯构造,我便会留意生活中各种楼梯的设计,思考它们是如何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结构力学的要求的。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涵盖了广泛的建筑构造知识。无论是传统的砖混结构,还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抑或是更加新颖的建筑形式,书中都进行了介绍。这让我能够对不同建筑类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我特别赞赏书中对“构造详图”的讲解。这些图纸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依据,能够清晰地展示构件之间的连接细节、材料的堆叠顺序以及关键部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详图,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本书的讲解非常深入,对于一些复杂的构造技术,作者也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和恰当的图示进行阐释,让我能够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书中关于建筑防水和保温构造的讲解,让我对如何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耐久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而言之,《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看懂”建筑、理解建筑的宝贵读物。它不仅传授了实用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让我能够以更专业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建筑环境。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例如,为什么有些建筑会有沉降缝,为什么屋顶需要有坡度,为什么外墙需要有保温层。这些问题的解答,都能够与前面的构造原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解一道道精巧的谜题。每一个章节的展开,都像是揭开一个新的谜团,而最终的答案,则隐藏在那些看似复杂的图纸和文字之中。这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让我乐在其中,并对建筑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拿到《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我原本抱着一丝好奇,希望能够稍微了解一下建筑行业的门道。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瞬间就吸引了我,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建筑奥秘的大门。 首先,本书在“识图”部分的讲解,做得非常到位。我一直认为那些图纸是天书,充满了各种我无法理解的符号和线条。但书中从最基本的图例、线型、标注符号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我认识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各种图纸的作用和含义。我开始明白,每一条线、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的“语言”。这种从零开始的学习过程,让我充满成就感。 更让我惊喜的是,本书在“构造”部分的讲解,非常深入和细致。它不仅仅是展示图纸,更是将图纸背后的“为什么”解释清楚。我不再仅仅看到一堵墙,而是理解了墙体是如何由基础、墙身、墙顶组成,以及每一部分是如何承受荷载、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的。书中对梁、柱、板、楼梯、屋顶等关键构件的构造解析,都非常详细,让我能够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共同支撑起整个建筑的。 我尤其欣赏书中提供的丰富图示和实例分析。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建筑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到不同类型的屋顶构造时,我便会留意身边的建筑,思考它们的屋顶是如何排水、保温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知识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牢固。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涵盖了广泛的建筑构造知识。无论是传统的砖混结构,还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抑或是更加新颖的建筑形式,书中都进行了介绍。这让我能够对不同建筑类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构造详图”的讲解。这些图纸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依据,能够清晰地展示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材料的叠加顺序以及关键部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详图,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本书的讲解非常深入,对于一些复杂的构造技术,作者也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和恰当的图示进行阐释,让我能够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书中关于建筑防水和保温构造的讲解,让我对如何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耐久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而言之,《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看懂”建筑、理解建筑的宝贵读物。它不仅传授了实用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让我能够以更专业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建筑环境。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作者在讲解专业知识时,也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去思考和联想,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进行对比,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知识,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通过理解建筑的构造原理,我开始能够分析不同建筑设计的优劣,并对未来的建筑发展产生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问题的提升。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本“建筑入门指南”。我一直对建筑领域充满了好奇,但苦于没有专业的知识基础,总是觉得隔着一层纱,无法真正理解那些宏伟建筑背后的智慧。然而,《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以其清晰的脉络和详实的讲解,为我打开了通往建筑世界的大门。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识图”部分的讲解,非常系统和深入。我过去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图纸,总是感到头晕目眩,不知从何入手。但这本书从最基本的图例、线型、尺寸标注开始,一步步地引导我认识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各种图纸的作用和表达方式。我开始理解,每一条线、每一个符号,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的“语言”。作者用生动形象的图示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清晰明了。 更让我着迷的是,本书在“构造”方面的讲解,将那些静态的图纸“活化”了。它不仅仅是展示图纸,更是深入剖析了建筑是如何“建造”起来的,每一部分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不再仅仅看到一堵墙,而是开始理解,为什么墙体会有特定的厚度,为什么需要不同的材料层次,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共同发挥作用的。书中对墙体、楼板、屋顶、基础等各个部分的构造讲解,都非常细致,让我了解了建筑的“骨骼”和“皮肤”是如何形成的。 我尤其欣赏书中提供的海量图示和详尽的案例分析。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建筑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到不同类型的楼梯构造时,我便会留意生活中各种楼梯的设计,思考它们是如何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结构力学的要求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知识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牢固。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十分满意。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的建筑构造知识,还涉及了一些较为专业的领域,比如防水构造、保温构造、隔音构造等。这些内容对于我来说,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为我提供了实用的生活指导。我开始关注建筑的细节,比如门窗的密封性,外墙的保温效果,这些都与我们的居住舒适度息息相关。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构造详图”的讲解。这些图纸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依据,能够清晰地展示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材料的叠加顺序以及关键部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详图,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总而言之,《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二版)》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看懂”建筑、理解建筑的宝贵读物。它不仅传授了实用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让我能够以更专业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建筑环境。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活泼,作者在讲解专业知识时,也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去思考和联想,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进行对比,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知识,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通过理解建筑的构造原理,我开始能够分析不同建筑设计的优劣,并对未来的建筑发展产生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问题的提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