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人物小傳(第10冊)

民國人物小傳(第10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紹唐 編
圖書標籤:
  • 曆史人物
  • 近代史
  • 民國史
  • 人物傳記
  • 曆史傳記
  • 傳記
  • 曆史
  • 中國曆史
  • 名人傳記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5211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357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民國人物小傳(第10冊)》依據各種曆史文獻資料,從不同的視角,簡要介紹瞭活躍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一些有影響的曆史人物的一生。

目錄

丁玲(1904—1986)
於非闇(1889—1959)
王震(1867—1938)
王伯群(1885—1944)
王德昭(1914-1982)
王懷慶(1876—1953)
史良(1900—1985)
硃洗(1899—1962)
硃生豪(1912—1944)
硃光潛(1897一1986)
何柱國(1898—1985)
呂公望(1879—1954)
呂瑞英(18901943)
宋鬱文(1917—1985)
杜品山(1908—1984)
李詳(1859—1931)
李生達(1887—1936)
李光前(1893—1967)
李服膺(1896—1937)
李競容(1887一1947)
李雲傑(1893—1935)
李銘鼎(1903—1948)
吳曼君(1912—1986)
吳貽芳(1893—1985)
吳慎機(1896—1985)
吳濁流(1900—1976)
岑維休(1897—1985)
辛誌平(1912一1985)
周雍能(1895—1986)
周锡年(1903—1985)
林虎(1887—1960)
林子豐(1892—1971)
林義順(1879—1936)
金嶽霖(1896—1984)
鬍愈之(1896—1986)
鬍獻群(1906—1966)
倓虛大師(1875—1963)
淩純聲(1901—1978)
孫震(1892—1985)
徐梁(1899—1977)
高廷梓(1895一1984)
許世賢(1908—1983)
曹廷傑(18501926)
梁宗岱(1903—1983)
張東凱(1901—1979)
張效良(1906—1982)
張純明(1903—1984)
張翼鵬(1882—1944)
莊蘊寬(1866—1932)
陳垣(1880一1971)
陳烈(1903—1940)
陳六使(1897一1972)
陳達元(1905一1981)
陳嘉祐(1881一1937)
陳靜濤(1887—1967)
鹿鍾麟(1884—1966)
童書業(1908—1968)
童第周(1902—1979)
葉靈鳳(1905—1975)
楊樹達(1885—1956)
董樹藩(1932—1986)
褚輔成(1873—1948)
劉永濟(1887—1966)
劉成勛(18857一1945)
鄭宗海(1892—1979)
鄭通和(1899—1985)
魯英麐(1894—1948)
錢蘋(1911—1985)
錢鬆苗(1899—1985)
盧醒(1911一1947)
盧光舜(1918—1979)
賴名湯(1911一1984)
謝纘泰(1872—1937)
鍾理和(1915一1960)
蕭振瀛(1886—1947)
繆鳳林(1898—1959)
藍嘯聲(1907—1982)
闕漢騫(1902—1972)
羅庸(1900—1950)
羅福頤(1905—1981)
譚何易(1897一1962)
譚浩明(1871—1925)

精彩書摘

  《民國人物小傳(第10冊)》:
  二十六年一月,《紅色中華》易名為《新中華報》,《紅中副刊》同時改稱《新中華副刊》(共齣兩期);二月,陪史沫特萊至共産黨中央新所在地延安,同月任紅軍中央警衛團政治部副主任;三月(一作四月),參加革命迴憶錄《二萬五韆裏長徵記》(三十一年十一月齣版時易名為《二萬五韆裏》)之編選工作;四月,任“紅軍曆史編委會”委員,又至“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兼校長林彪)聽課,同月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周刊創刊號發錶抵達陝北後第一篇小說《一顆未齣膛的子彈》;五月,白光書店齣版《丁玲傑作選》,全球書店齣版《丁玲代錶作選》,同月在《解放》周刊第五期發錶短篇小說《東村事件》,至第九期刊畢(有綠葉書屋單行本);六月,籌備並主持延安“高爾基逝世一周年紀念大會”;七月,抗戰軍興,與吳奚如(席儒)等發起組織“戰地服務團”;八月十一日,中央軍委組織第八路軍(正、副總指揮硃德、彭德懷,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西北戰地服務團”(簡稱“西戰團”)成立,任主任(副主任舒群、周立波,宣傳股股長陳明,陳明早年學戲劇,著有《平妖傳》等書,二十歲加入共産黨,二人相識於是年),後兼黨支部書記,為該團趕寫獨幕話劇《重逢》;九月,短發、軍裝、草鞋、裹腿,率領“西北戰地服務團”由延安齣發前往山西、陝西兩省十餘縣作文藝宣傳,團員大多為“抗大”學生、文藝青年,有田間(童天鑒)、史輪、邵子南等三十三人,同月任延安“陝甘寜邊區各界婦女聯閤會”籌委會委員;十月,在山西太原以“西戰團”團長、副團長、全體團員名義發錶《緻前方將士書》。
  ……
《民國風雲錄:近代中國精英群像》 一、本書概述: 本書並非《民國人物小傳(第10冊)》的延續或替代,而是一部聚焦於民國時期特定群體、特定議題的獨立研究著作。它旨在深入剖析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轉型期中湧現齣的各類精英人物,通過他們的生平事跡、思想變遷與曆史抉擇,勾勒齣那個波瀾壯闊時代的側影。全書不以時間或簡單的人物羅列為綱,而是采取主題性、結構化的敘事方式,力求呈現民國曆史的復雜肌理。 二、核心內容闆塊與人物選取: 本書結構嚴謹,分為四大核心闆塊,共計涵蓋瞭約五十位重量級人物的群像描摹與深度分析: 第一輯:思想的拓荒者與啓濛的先聲 本輯聚焦於那些在“五四”前後,肩負起思想啓濛重任的知識分子。他們是新舊思想激烈碰撞下的弄潮兒,他們的言論和著述,為現代中國的轉型奠定瞭理論基礎。 陳獨秀與新文化運動的張力: 不僅關注其作為旗手的角色,更深入探討其後期思想的轉嚮及其對不同政治思潮的接納與批判。 鬍適與自由主義的艱難實踐: 側重分析其“多研究問題,少談主義”的實踐睏境,以及他在學術建構中對西方現代性的本土化嘗試。 魯迅(周樹人)的思想脈絡: 從早期的“立人”到後期的“韌的戰鬥”,梳理其文學批判如何與社會改造的訴求交織,重點分析其雜文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批判鋒芒與受眾變化。 李大釗的信仰之路: 探討其從改良主義到激進主義的轉變過程,及其對馬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獨特貢獻,尤其是在北大和《每周評論》中的活動。 第二輯:軍閥時代的權力光譜與地方勢力 本輯關注盤踞在不同地域、代錶不同政治光譜的軍事與地方實力派人物。他們是塑造民國初期政治版圖的關鍵變量,其權力運作模式深刻影響瞭國傢統一的進程。 直係、皖係、奉係的權力結構解析: 選取段祺瑞、曹錕、張作霖等核心人物,分析其政治聯盟的形成與解體,以及他們與中央政府間的復雜博弈。 西南諸強的獨立建構: 重點探討以唐繼堯、蔡鍔等為代錶的西南地方實力派,如何利用聯邦製思想和地方資源,構建事實上的“國中之國”,並在維護地方自治與服從中央間尋求平衡。 滇係盧漢集團的區域性影響: 分析其在抗戰勝利後對西南邊陲的實際控製力,及其與國民政府的微妙關係。 第三輯:現代國傢建設中的技術官僚與金融巨擘 本輯將目光投嚮那些在經濟、財政、教育等領域,運用專業知識推動國傢現代化的技術精英。他們是民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孔祥熙與宋子文的財政手腕: 對比分析二人對國傢財政係統的改革、外債的籌措以及在戰爭經濟中的角色,揭示其決策背後的政治考量。 張伯苓與南開模式的教育實踐: 探討其如何將“知行閤一”的理念付諸實踐,培養齣大量服務於國傢建設的實乾人纔,特彆是在抗戰期間對教育資源的堅守。 金融界領袖的命運沉浮: 考察如薩辳存、陳光甫等實業傢和銀行傢,如何在政局動蕩中維持金融秩序,以及他們與政治權力之間的互動關係。 第四輯:文化抵抗與時代的迴響 本輯關注在政治動蕩中,以文化形式進行抵抗、記錄時代傷痕的文化群體。他們是曆史的見證者與批判者。 左翼文學運動的陣地戰: 梳理茅盾、巴人等人在文學團體中的理論構建與創作實踐,探討其如何將階級意識融入敘事。 林語堂與幽默哲學的構建: 分析其如何通過《論語》等雜誌,在中西文化衝突中尋找一種適宜中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哲學,作為對激進主義的一種溫和對衝。 嶺南畫派的時代風格: 考察高劍父、徐悲鴻等在藝術領域對傳統範式的革新,以及他們的作品如何反映對國傢命運的關切。 三、研究視角與方法: 本書摒棄瞭傳統傳記的綫性敘事,側重於“功能性分析”。每一位人物的選入,皆是為瞭闡釋民國某一特定曆史功能或思潮的側麵。研究方法上,結閤瞭社會史、思想史與政治史的交叉視角,力求將個體命運置於宏大的社會結構變遷之中進行考察,強調人物之間的互動、競爭與思想的滲透。 四、本書特色: 1. 主題聚焦,結構清晰: 避免瞭人物眾多的散亂感,通過四大主題闆塊,引導讀者係統理解民國精英群體的多元性。 2. 史料紮實,論證審慎: 廣泛參考瞭當事人的迴憶錄、私人信函、檔案資料,避免瞭單一立場的偏頗,力求展現曆史人物的復雜性與多麵性。 3. 超越臉譜化: 拒絕將曆史人物簡單標簽化,深入挖掘他們在麵臨重大抉擇時的內在矛盾與掙紮,揭示他們作為“人”的真實睏境。 《民國風雲錄:近代中國精英群像》旨在為希望全麵、深入理解民國曆史復雜性的讀者,提供一套有彆於傳統人物傳記的、更具學術深度與結構清晰度的閱讀體驗。它不是對某個特定“小傳”係列的簡單復製,而是對民國時代精神風貌的獨立、係統性重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不僅僅在於其曆史的文獻價值,更在於其能夠引發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作者在選取人物時,也很有自己的考量,並非隻關注那些名留青史的偉人,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雖然不為大眾熟知,但卻在各自領域做齣瞭重要貢獻,或者經曆過跌宕起伏人生的個體。正是這些“小人物”,共同構成瞭民國時期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通過他們的視角,我看到瞭那個時代普通人的生活狀態,感受到瞭他們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書中對於一些曆史事件的解讀,也帶著作者獨特的見解,他不會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辨析。這種開放性的敘述方式,恰恰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它鼓勵我去獨立思考,去形成自己的判斷,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的曆史敘事。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仿佛讓我穿越瞭時光的洪流,置身於那個風雲激蕩的民國時代。我從未想過,那些曾經隻存在於曆史書頁中、或是被電影電視戲劇化處理的人物,能以如此鮮活、真實的姿態展現在我眼前。翻開書頁,仿佛推開瞭一扇扇塵封的門,裏麵走齣的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理想有睏惑的靈魂。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沉,不迴避曆史的復雜性,也不失對人性的洞察。他沒有簡單地將人物臉譜化,而是試圖去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分析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描繪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我被那些故事深深吸引,時而為他們的纔華與抱負感到驚嘆,時而為他們的命運多舛感到惋惜,時而又為他們麵對睏境時的堅韌與勇氣所鼓舞。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次關於人性、關於時代、關於選擇的深刻對話。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曆史,也更加理解瞭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評分

讀這本書的體驗,就像在品一杯陳年的普洱,初入口時或許有些許澀感,但細細品味,便能感受到其醇厚悠長的迴甘。作者的敘述風格並不是那種一上來就轟轟烈烈,而是娓娓道來,帶著一種淡淡的疏離感,卻又在不經意間觸動人最柔軟的內心。他對於人物的描摹,往往不是從功績齣發,而是從那些細微之處著眼,比如他們的傢常生活、他們的個人情趣、他們與親友的關係等等。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卻構成瞭人物最真實的麵貌,讓我們得以窺見他們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而非僅僅是曆史舞颱上的符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人物復雜性時所展現齣的剋製與客觀,他不會過度拔高或貶低,而是盡量還原一個立體的、多麵的個體。讀完之後,我常常會陷入沉思,思考這些人物在曆史的大勢麵前,他們的選擇究竟有多大的空間,又留下瞭怎樣的遺憾。

評分

作為一名對民國曆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那個時代人物的書籍,而這本書無疑是近期閱讀中最令人驚喜的一本。與一些側重於宏大敘事的曆史著作不同,它將目光聚焦於一個個具體的個體,通過他們的生平故事,摺射齣整個時代的變遷與發展。作者在史料的考證上可謂是下足瞭功夫,許多細節都顯得十分紮實,讓我感受到瞭研究的嚴謹性。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並非枯燥地羅列事實,而是善於運用生動的語言,將人物的形象塑造得躍然紙上。我仿佛能看到他們在大宅院裏的談笑風生,也能感受到他們在戰亂中的焦慮與不安。書中的人物眾多,涵蓋瞭政治、軍事、文化、學術等各個領域,每一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光彩與故事,讀來令人目不暇接,卻又絲毫不覺雜亂。它像一個精心編織的畫捲,將民國時期豐富多彩的人物群像一一呈現,讓我對那個時代的認識更加立體和深刻。

評分

每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一次與舊友的重逢,又或者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真誠與投入,他對於民國人物的情感,以及對於曆史真相的追求,都深深地感染瞭我。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韻味,既有文人的雅緻,又不失現代的流暢,讀起來非常舒服。我喜歡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偶爾流露齣的感慨與思考,這些都讓冰冷的史實變得富有溫度,讓人物的生命軌跡更加鮮活。我在這裏看到瞭曾經的輝煌與失落,看到瞭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也看到瞭人性中永恒的光輝與陰影。它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遙不可及,那些曾經存在過的人物,他們的故事,與我們今天的生命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是我在書海中尋得的一處寶藏,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味。

評分

書實惠,內容怎樣畢竟短時間是看不完.

評分

書實惠,內容怎樣畢竟短時間是看不完.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而且這一套書都還是很可以的。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而且這一套書都還是很可以的。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而且這一套書都還是很可以的。

評分

書實惠,內容怎樣畢竟短時間是看不完.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而且這一套書都還是很可以的。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而且這一套書都還是很可以的。

評分

書實惠,內容怎樣畢竟短時間是看不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