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牍合集(2)

秦简牍合集(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伟 编
图书标签:
  • 秦简牍
  • 简牍文献
  • 历史文献
  • 考古
  • 秦代
  • 文字学
  • 出土文献
  • 古文字
  • 历史研究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472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407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53
字数:23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秦简牍合集(2)》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08JZD0036)主要成果之一。

内容简介

  《秦简牍合集(2)》作者在广泛搜集、吸取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龙岗秦墓简牍、郝家坪秦墓木牍两批资料进行了再整理、再研读,并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简牍编连、文字译读等作出了全新的解读,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继而编著作品《秦简牍合集(二)》。

作者简介

  陈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龙岗秦墓简牍
概述
一 竹简
二 木牍
附录一 简号对照表之1(以《龙岗》编号为序)
附录二 简号对照表之2(以出土号为序)
主要参考文献

郝家坪秦墓木牍
概述
一 16号木牍
二 17号木牍
主要参考文献

龙岗秦墓简牍图版(1:1)
一 竹简
二 木牍

郝家坪秦墓木牍图版(1:1)
一 16号木牍
二 17号木牍

龙岗秦墓简牍图版(2:1)
一 竹简
二 木牍

郝家坪秦墓木牍图版(2:1)
一 16号木牍
二 17号木牍
后记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图书《秦简牍合集(2)》以外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图书名称: 《魏晋风骨:竹简文献中的士人文化与社会变迁》 图书简介 《魏晋风骨:竹简文献中的士人文化与社会变迁》深入探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约公元220年—589年)中国社会在政治动荡与文化转型中的核心议题——士人阶层的崛起、精神世界的构建以及其对社会结构产生的深刻影响。本书立足于近年来考古新发现的竹简、木牍等出土文献,辅以传世史籍与文学作品,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细致入微的视角,重构那个充满矛盾与创造力的时代图景。 一、 时代背景与文献基础:乱世中的“新观察” 魏晋时期,东汉王朝的衰亡引发了长期的分裂与战乱,传统儒家思想的权威受到挑战。士人阶层在权力的真空地带中寻求新的价值锚点,这种对个人生命意义的追问,构成了“魏晋风骨”的底层驱动力。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大量采纳了出土竹简、木牍等一手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石。这些材料,如汲县山彪城魏代简牍、居延汉简(后世魏晋时期的沿用和相关遗存)、敦煌写经和行政文书等,提供了远比正史更为鲜活和具体的社会侧写。它们记录了当时的律令、户籍、田亩、司法判决、私人信件乃至日常的祈祷文书,为研究士人阶层的日常生活、经济基础和法律意识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证依据。 二、 士人阶层的形成与内在逻辑 本书首先考察了魏晋士人如何从汉代的“察举”制度中挣脱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高度自我意识的群体。我们分析了“名教与自然”这一核心矛盾的演变过程。 在政治层面,竹简中的行政公文揭示了地方豪强和士族如何通过对土地和人力的控制,架空中央权力,形成事实上的地方自治。士人的政治参与不再是单纯的道德说教,而成为一种基于家族利益和地方势力的复杂博弈。例如,通过分析某些木牍上关于赋税豁免和官员调动的记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士族对朝廷政策的实际影响力。 在精神层面,我们重点探讨了竹林七贤及其后继者的思想实践。士人们如何利用玄学思辨、饮酒服药、清谈放浪来表达对僵化礼教的不满。本书细致梳理了“个体生命体验”在这一时期的凸显,这不仅是文学上的创作,更是社会结构变迁下,知识分子寻求生存空间的一种集体策略。 三、 法律、礼仪与日常生活的重构 竹简和木牍是研究魏晋时期法律和礼仪实践的“活化石”。本书运用法制史的方法,解读了出土的司法档案。这些档案显示,虽然官方推行“九品中正制”和新的律令(如《泰始律》),但地方的实际执行却充满了地方化和人情化的色彩。士人的社会地位,常常能在法律的执行尺度上体现出来,形成了明显的双重标准。 此外,本书还深入到士人的生活细节: 1. 书写媒介的变迁:分析了纸张尚未完全普及时,竹简、木牍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使用差异,揭示了知识传播的物质基础。 2. 信札往来:通过对私人信函的解读,还原了士人之间的交往模式、求援请托以及对时局的私下议论,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君子之交”的理解。 3. 宗教与信仰: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在竹简文献中也有所体现,尤其是在敦煌地区和边陲要塞的简牍中,可以看到大量祈福、超度、斋醮活动的记录,这表明士人阶层在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同时,也需要依托宗教来安抚集体和个体的焦虑。 四、 文化传播与区域差异 《魏晋风骨》不将魏晋视为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而是强调了区域性差异。例如,北方战乱频仍的地区,简牍内容多与军事调动、屯田戍边相关,反映出一种实用主义的生存哲学;而南方的士族,则更倾向于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内精耕细作,追求“雅”的极致。 本书通过对比不同地域出土的文献,探讨了士人群体在面对胡汉冲突、民族融合与政权更迭时,其文化身份认同的流动性和复杂性。士人的“风骨”并非一成不变的道德符号,而是随着每一次社会动荡而自我调适和重塑的结果。 结论: 本书试图通过对竹简文献的细致爬梳,将魏晋时期的士人文化从抽象的概念拉回到具体的物质载体和日常实践中。它揭示了一个由权力结构、经济基础、个人选择与时代悲剧共同塑造的复杂群体,他们既是旧秩序的掘墓人,也是新文化的发轫者。阅读这些沉默的竹木之语,我们得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精神解放与社会重构的过程。本书适合历史学、考古学、魏晋文学及思想史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对中国古典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秦简牍合集(2)》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对“沉默者的发声”的期待。史书往往记录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但那些沉默在底层、在边陲,为秦帝国运转添砖加瓦的胥吏、士兵和工匠,他们的声音被淹没了。我推测,秦简牍中必然包含了大量与基层管理、军屯生活、工程徭役相关的记录。这些琐碎的、看似不重要的信息,恰恰是构建真实历史社会面的关键碎片。比如,一份征发徭役的简牍,它记录的不仅仅是名字和时间,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家庭的生离死别,或者一个地区沉重的经济负担。我期待通过这些冰冷的官方记录,去感受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命运沉浮。这种从最微小的单位去重建历史的方法,比单纯阅读官方诏书要来得更有血有肉。这本书无疑是挖掘这种“微观历史”的宝库,其价值在于,它迫使我们把目光从金字塔尖拉回到坚实的大地上。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充满了古典韵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有一种触摸历史的真实感。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深入阅读这本《秦简牍合集(2)》,但我对它所承载的历史重量充满敬畏。光是看到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就仿佛能感受到那穿越千年的风沙和那些埋藏在地底的秘密。我之前对先秦史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整理上,但能拥有这样一套实物资料的汇编,无疑是为我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我特别期待能看到那些拓片和高清照片,通过图像资料来直观感受古代文字书写的笔法和墨迹的干湿变化。据说这次的整理工作非常细致,很多以前模糊不清的字句都得到了新的考证,这对于我们这些后学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它让那些沉睡的竹简重新发出了声音,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我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多关于秦朝律法、行政文书乃至民间日常生活的细微线索,那些官方史书往往忽略的角落。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一个王朝核心肌理的深度扫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与内容的反差感实在有趣。外表是现代印刷技术的精致体现,内里却承载着两千多年前的粗砺与沧桑。我一直对古代的文字载体很感兴趣——为什么是竹简而非纸张?竹简的尺寸、编号、编绳方式,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技术信息。我非常希望《秦简牍合集(2)》能在图版部分,不仅仅是展示文字本身,更能附带展示简牍实物的全貌,包括简牍的残损情况、墨色的浓淡以及编绳的痕迹。这些“非文字信息”对于理解当时的书写环境和信息传递效率至关重要。例如,简牍的篇幅限制,是如何影响了官员公文的措辞的?篇幅短促的记录,往往比长篇大论更能揭示核心要点。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详尽的图文对照和技术分析,那它就远超一般文献汇编的范畴,而上升为了一部集考古学、文献学和技术史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

评分

坦白说,我通常更偏爱那些叙事性强的历史读物,那些能把枯燥的史料串联成精彩故事的著作。然而,这次入手这本《秦简牍合集(2)》,纯粹是出于对学术前沿的好奇心驱动。我希望能看看现代考古学家和文献学家们是如何“复活”这些残破的简牍的。我猜想,书中收录的应该不乏一些令人惊掉下巴的发现,比如关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内部视角”,或者是一些关于秦人生活习惯的生动细节。例如,我很好奇,秦朝的军队是如何进行物资调配的?简牍里会不会有关于粮食、兵器和徭役分配的详细记录?这种来自一手的、未经后世诠释的原始材料,其信息密度和真实性是无可替代的。虽然阅读这些拓片和释文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业的知识储备,但我相信,一旦攻克了这些技术性的障碍,所能领略到的历史深度是其他二手资料无法比拟的。这就像是直接聆听历史本人的低语,而不是通过多重转译的“二手信息”。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这次购入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其“合集”的名头去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具有参照价值的框架。我之前在零散的期刊文章中读到过一些关于秦简的零星报道,但总是感觉缺乏一个宏观的视野,知识点像散落的珍珠,不成体系。我期待这本“合集”能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项链。特别是对于秦朝复杂的官僚体系和地方治理模式,我希望能通过这些官方文书的记载,构建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比如,郡县一级的地方官员是如何向中央汇报工作的?他们的文书格式有什么讲究?简牍上的书写风格变化,是否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秦政权统治的松紧程度?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大量原始材料对比才能得出的结论。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登堂入室的机会,尽管门槛不低,但回报绝对是丰厚的。

评分

送货速度还不错,书也值得买。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送货速度还不错,书也值得买。

评分

不评论,只拿豆。不评论,只拿豆。不评论,只拿豆。

评分

很好的合集,就是可惜太沉了,而且没有彩图

评分

秦简牍合集第二种,收录了龙岗和郝家坪秦墓简牍

评分

很好的合集,就是可惜太沉了,而且没有彩图

评分

定价很贵,活动二百收的挺不错

评分

送货速度还不错,书也值得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