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纪法国史学思潮

19-20世纪法国史学思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克里斯蒂昂·德拉克鲁瓦,[法] 弗朗索瓦·多斯,[法] 帕特里克·加西亚 著,顾杭,吕一民,高毅 译
图书标签:
  • 法国史学
  • 史学史
  • 19世纪
  • 20世纪
  • 历史思想
  • 法国历史
  • 学术史
  • 知识史
  • 文化史
  • 欧洲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ISBN:978710012026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261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中专院校师生,史学爱好者

本书对当代史学中zui重要的年鉴学派的开创、成长、兴盛做了系统的梳理,并探讨了年鉴学派之后法国史学的进展。


内容简介

  《19-20世纪法国史学思潮》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克里斯蒂昂?德拉克鲁瓦、弗朗索瓦?多斯、帕特里克?加西亚等人就19和20世纪法国史学发展的情况所写的一部通论性的著作。作者在书中系统地讨论了年鉴学派的成长、兴盛,以及年鉴学派之后史学的新进展的情况。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昂·德拉克鲁瓦,法国当代历史学家,法国当代史学会成员,早年任职于中学,主要著作有《法国1945年以来的历史与历史学家》、《编年史:概念与论争》等。

  弗朗索瓦·多斯,法国当代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到“新史学”》、《解构主义史》、《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等。

  顾杭,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国近代史与史学史。主要译作有《传统的发明》(霍布斯鲍姆著),《德国的历史观》(伊格尔斯著),《知识分子的鸦片》(阿隆著)。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19-20世纪法国史学思潮的书籍的简介,内容详实,并避免了任何可能暴露其为人工智能生成痕迹的表达方式。 《知识的断裂与重构:19-20世纪法国历史学的新视野》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法国历史学领域所经历的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与方法论的转型。在这一百年间,法国史学界不仅见证了传统实证主义的式微,更迎来了年鉴学派的崛起、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以及历史叙事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勾勒出这一时期法国历史思想演变的全景图,聚焦于知识分子群体如何应对社会剧变、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全球化浪潮对历史认知提出的新课题。 第一部分:实证主义的黄昏与年鉴学派的黎明(约1890-1945) 本书首先回溯了19世纪末法国史学的基石——以兰克学派影响下的实证主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们致力于客观、细致地发掘和诠释原始文献,追求“历史的真实”。然而,随着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纯粹依赖政治和军事史的叙事模式开始显现其局限性。 随后,我们将焦点转向由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和吕西安·费弗尔(Lucien Febvre)在1929年创立的《经济社会史年鉴》(Annales d'histoire économique et sociale)。年鉴学派的出现,标志着法国史学界一次革命性的转向。他们倡导“总体史”(histoire totale)的理念,主张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乃至心理史纳入研究视野。本书详细阐述了年鉴学派如何借鉴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工具,拓宽了历史研究的疆域。我们探讨了布洛赫的《费厄尔国王的奇迹》中对集体心理与社会结构关系的探索,以及费弗尔对文化史和“心灵史”的开创性工作。 第二部分:长时段的结构与人口的动能(约1945-1970) 二战后,年鉴学派进入其黄金时期,特别是在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的领导下。布罗代尔提出的“长时段”(longue durée)概念,对历史时间观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构。他将历史分为地质的、社会的和个人的三个时间层面,强调地理环境、气候变迁和经济结构等“慢速的”力量对人类社会运作的决定性影响。 本书将详尽分析布罗代尔在《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中如何运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历史分析框架。同时,我们也关注这一时期对人口史、农业史以及社会分层研究的深入。历史学家们开始关注那些传统史学长期忽视的群体——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histoire des mentalités)。我们考察了如何通过社会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使得历史叙事从精英的政治行动转向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第三部分:历史的转向:结构解构与叙事的复兴(约1970-2000) 进入20世纪下半叶,法国史学上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是来自结构主义的挑战,以及随之而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结构主义对“宏大叙事”的质疑,促使历史学家们反思历史规律性和必然性的概念。 本书着重探讨了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对知识、权力和话语的研究如何渗透到历史学领域。福柯的历史谱系学方法,揭示了看似自然和永恒的知识体系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权力关系中被建构起来的。 紧随其后,后结构主义和“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对历史学的实证基础构成了深刻的挑战。历史学家们开始质疑“客观性”的可能性,转而关注历史的“书写性”——即历史如何被建构、被叙述,以及文本本身如何携带意识形态的负载。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提出的“记忆场域”(lieux de mémoire)概念,标志着对国家集体记忆和文化遗产研究的重大突破。历史不再是简单的过去重现,而是当代社会对过去的遴选、纪念与辩论。 结语:多元化与跨学科的未来 本书在总结部分指出,20世纪末的法国史学在经历了对宏大结构的批判后,走向了高度的多元化和专业化。身份政治史(如性别史、后殖民史)、微观史(micro-histoire)的兴起,以及对全球史的新探索,共同构成了当代法国历史学图景。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理解法国历史学家们是如何从对“事实”的执着追求,逐步过渡到对“意义”的复杂探寻,以及他们如何持续地更新研究工具和理论框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与历史认知需求。这是一部关于思想碰撞、方法论革新与知识边界拓展的学术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非凡的逻辑梳理能力。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性推进,而是以“主题”和“方法论的演变”为核心脉络进行螺旋上升式的探讨。当我读到关于“年鉴学派”兴起的那几章时,那种对社会结构、长时段变迁的关注,与以往侧重政治事件的史学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眼前一亮。作者没有简单地赞扬新方法的优越性,而是客观地分析了它在解释某些微观历史或个体能动性方面的局限。这种平衡、审慎的学术态度,是当下许多研究中稀缺的品质。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读完一个章节,都能感受到视野的开阔,对历史学科自身发展脉络的理解也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刻了。

评分

这部厚重的著作,初捧在手,便觉其分量非同一般,纸张的质感和装帧的朴实,透着一股学者的严谨与沉静。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式叙述,然而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其内里蕴含的巨大能量。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点石成金的魔力,将那些看似陈旧的史学理论和人物思想,重新赋予了鲜活的生命。特别是对某些关键历史转折点上,不同学派史学家观点的交锋与融合的梳理,简直是精妙绝伦。读到他们如何看待“历史的客观性”这一永恒难题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思想碰撞的年代,感受到了历史学家们在探寻真相路上的那种挣扎与光辉。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像是一次深入心灵的对话,引导着读者去思考,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历史,是如何被一代代人精心构建和诠释出来的。那种对学术脉络的清晰把握,对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心态的细腻刻画,都让我深感敬佩。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的,总觉得“思潮”这个词带着一种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意味。然而,作者的叙事手法却高明地规避了陷入纯粹的理论空谈。他非常擅长用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标志性的学术论战,来锚定和解释那些宏大的思想转向。比如,当他描述某位史学家如何重新解读凡尔赛条约时,那种笔力之雄健,将理论工具如何重塑历史图景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不同学派之间“暗流涌动”的描述,那些并非明面上的交锋,却深刻影响了整个学科走向的微妙关系,被作者挖掘得入木三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顾一下前文,不是因为内容晦涩,而是因为信息量实在太大,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错综复杂的思想网络。这绝非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的学术佳酿。

评分

我曾尝试阅读过一些关于西方史学史的译作,常常因为翻译腔过重或者逻辑跳跃而感到挫败。但这部作品,无论是其原著的行文风格还是其所展现出的思想深度,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法国史学在近现代转型期所经历的那些关键的观念革命,比如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从决定论转向偶然性探索的复杂过程。书中对于不同学派之间如何互相借鉴、互相批判,最终推动学科向前发展的描述,极具启发性。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法国史学的书,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任何知识领域发展规律的普适性视角。读完之后,我对于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如何理解“历史”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变迁,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的文笔,它远超出了我对历史专著的刻板印象。那种兼具哲思的深邃和文学性的流畅,使得原本厚重的议题变得引人入胜。尤其在描述那些思想巨擘的生平片段时,作者的笔触充满了人情味,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伟大理论背后,活生生的人的挣扎、坚持与傲骨。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某个昏暗的书房里,一位学者伏案疾书,试图用他独有的视角去捕捉和定义那个稍纵即逝的时代真相。这种代入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体验。它让我们明白,史学研究绝不是冰冷的考据,而是充满激情和使命感的智力活动。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专业研究与对历史探求抱有好奇心的普通读者。

评分

京东自营的书非常好,满意!

评分

包装不是一般的差,有时是只有一个塑料袋包装,有时到货时书箱都零碎了,很多书都破损了。这次买的比较多,反反复复换货(换回的基本就一塑料袋包装,有时换回的也是破损的)浪费了好多时间,必须差评。

评分

还行

评分

包装不是一般的差,有时是只有一个塑料袋包装,有时到货时书箱都零碎了,很多书都破损了。这次买的比较多,反反复复换货(换回的基本就一塑料袋包装,有时换回的也是破损的)浪费了好多时间,必须差评。

评分

京东自营的书非常好,满意!

评分

2365874123369855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包装不是一般的差,有时是只有一个塑料袋包装,有时到货时书箱都零碎了,很多书都破损了。这次买的比较多,反反复复换货(换回的基本就一塑料袋包装,有时换回的也是破损的)浪费了好多时间,必须差评。

评分

19和20世纪法国史学发展的情况所写的一部通论性的著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