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跆拳道、散手及自衛防身術/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係列教材》包括跆拳道、散手和自衛防身術三部分。“跆拳道”部分對跆拳道的基本知識、跆拳道技戰術教學與訓練、跆拳道比賽的相關內容進行介紹;“散手”部分對散手基本知識和常識、散手的基本技術以及具體的教學實踐、散手的訓練、散手競賽和裁判法的相關內容進行介紹;“自衛防身術”部分對其起源與發展、功能與特點、基本技法以及教學、易齣現的運動損傷進行瞭介紹。
目錄
跆拳道
第一章 跆拳道基本知識
第一節 跆拳道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跆拳道的特點及功能
第三節 跆拳道禮儀禮節
第二章 跆拳道技術教學及訓練
第一節 跆拳道技術理論
第二節 跆拳道基本技術教學
第三節 跆拳道基本技術訓練
第三章 跆拳道戰術及訓練
第一節 跆拳道戰術理論
第二節 跆拳道基本戰術
第三節 跆拳道戰術訓練的方法
第四章 跆拳道競賽組織與規則
第一節 跆拳道競賽的組織與編排
第二節 跆拳道競賽基本規則
散手
第五章 散手基本知識
第一節 散手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散手的特點及作用
第三節 散手基本常識
第六章 散手技術及教學
第一節 散手教學基本理論
第二節 實戰姿勢教學
第三節 手型、步型及步法教學
第四節 拳法、摔法、腿法教學
第五節 防守技術教學
第七章 散手訓練
第一節 散手訓練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散手訓練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散手訓練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 散手競賽組織與規則
第一節 散手競賽的組織
第二節 散手競賽基本規則
自衛防身術
第九章 自衛防身術基本知識
第一節 自衛防身術的概念
第二節 自衛防身術的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 自衛防身術的特點及作用
第四節 自衛防身術的運用及法律常識
第十章 自衛防身術基本技法及教學
第一節 自衛格鬥基本技法教學
第二節 自衛防身操教學
第十一章 自衛防身術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
第一節 自衛防身術運動損傷的預防
第二節 自衛防身術運動損傷的處理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跆拳道、散手及自衛防身術》:
1.有利於進攻
比賽中,任何動作都是從實戰姿勢開始的,雖然它有許多的變化(變異),但總是能保證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進行攻防反擊等動作的實施。比賽是一個不斷運動變化的過程,不確定因素太多,時機總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中齣現。要抓住時機、把握時機,除依靠學生臨場應急的敏感性外,身體所處的姿勢也是一個重要條件,如身體重心的高低、步幅的大小、與對手的站位等。因此,實戰姿勢就應是:使身體始終處於隨時爆發(啓動)的狀態,能夠及時地、靈活地運用和變換各種攻防動作與方法,纔能不失時機地抓住比賽中的每一個環節,絕不漏掉對手的每一個破綻與失誤。
2.有利於防守
跆拳道比賽中,攻與防的轉換總是亙古不變的規律,防守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比賽的勝負成敗。學生總是希望在保證自己不失分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發動攻勢而得分。如何做到既得分又不失分?良好的防守技術就是保證。防守技術的方法眾多,不同的進攻形式有著不同的防守形式,閤理的實戰姿勢有助於正確有效的防守技術的形成。因此,實戰姿勢是否有利於防守,著重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身體應采用半側嚮站位(麵嚮對手的角度<45度),盡量減少身體暴露麵,不給對手進攻的機會;二是雙手握拳,兩臂一高一低置於身體的兩側,兩肘下垂貼於兩肋,保證上護頭部,下護軀乾,增加防守麵。
3.有利於步法移動
跆拳道比賽是一個不斷運動變化的過程,學生需要根據臨場情勢和雙方的技戰術特點,在不同的時機、距離等條件下不斷而迅速地進行步法和站位的移動與轉換,這意味著實戰姿勢在多數情況下是處於一個不斷移動的環境中,無論采用何種實戰姿勢,身體姿勢必須滿足以下條件,纔能保證此種姿勢有利於步法的移動:一是身體重心保持在兩腿之間,在前、後、左右的移動中,應盡可能保持移動中兩腳間距是相對等長的,以維持身體重心的穩定;二是兩腿微屈,保持身體處於良好的彈性狀態中,以利啓動;三是兩腳跟提起,身體自然放鬆,確保步法移動的速度和靈活性。
(二)步法的技術特徵與要求
1.靈活性
步法的靈活性體現在移動敏捷、轉換自如、虛實無定,使對手無法判斷自己的重心所在,而正確判斷對手重心所在,正是確定使用技術動作的依據。失去這一點,意味著進攻沒有瞭方嚮、目標而無所適從。因此,在步法的移動過程中,要求身體重心高,兩腳間距不宜太寬;平時應加強下肢的力量訓練,始終保持膝、踝關節的彈性,維持重心穩定,以利步法的移動與變換。
2.快捷性
步法移動的速度,直接影響到進攻與防守的實際效果。在雙方對峙或移動中,彼此都保持著最佳距離(上一步可攻,退一步可守);任何攻擊都必須依靠步法來接近對手,在有效距離內完成攻擊動作;快速移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位移,縮短攻擊動作時間,它提高瞭攻擊動作的突然性、隱蔽性和實效性,在對手還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已被擊中,這就是“快”的作用。同理,在運用防守技術動作如左右閃躲、後撤、堵截時,也必須依靠步法移動來實施完成,快速也是確保其實效性的首要條件和關鍵所在。因此,步法的移動必須快速、迅捷。
3.穩定性
在比賽中,前進、後退、左閃、右躲、進攻、防守、反擊、假動作等一係列技戰術動作,都是在不斷移動中完成的,有移動就有身體重心是否穩定的問題。維持身體重心的平穩,是保障攻防進退有序進行的物質基礎,不給對手進攻與反擊的可乘之機。步法是移動、調整和維持身體重心平穩、保持最佳攻防狀態的根本,中國武術拳諺日:“步不穩則拳亂”,形象地說明瞭步穩(身體重心)的重要性。試想,一個步法零亂不穩、身體東倒西歪的學生如何在比賽中組織進攻與反擊?又如何去防禦對手的攻擊呢?同樣,在比賽中善於觀察和預測對手的重心所在,就可判斷其進攻動作的真假和即將發起的攻勢與反擊的動作、路綫等,根據這一點,迅速做齣相應的攻防反擊。因此,加強步法移動穩定性的訓練,纔能在緊張激烈、瞬息萬變的比賽中真正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
前言/序言
跆拳道、散手及自衛防身術
《格鬥的藝術:力量、技巧與智慧的融閤》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討格鬥本質的百科全書式著作,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格鬥技術的浩瀚星河,從最基礎的發力技巧到最精妙的戰術博弈,層層揭示格鬥藝術的魅力與實用價值。我們並非專注於某一特定的武術門派,而是緻力於梳理和整閤不同格鬥體係中的核心理念與精髓,旨在構建一個更全麵、更係統的格鬥認知框架。 第一部分:格鬥的基石——身體的潛能開發 格鬥並非簡單的肢體對抗,它是一門關於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身體潛能、將能量高效傳遞的學問。本部分將從最根本的層麵齣發,探討身體在格鬥中的作用。 發力機製的科學解讀: 我們將深入剖析人體各個關節、肌肉群如何協同工作,産生爆發力。這包括對“鞭打效應”、“腰馬閤一”、“寸勁”等概念的科學解釋,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提升齣拳、踢腿、發力的速度與威力。我們將打破傳統武術中一些模糊的描述,用生物力學和運動學的原理進行解讀,讓讀者理解力量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如何纔能更有效地運用它。 身體的協調性與平衡感訓練: 格鬥中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身體各部分的精確協調。本部分將介紹一係列針對性的訓練方法,以增強身體的整體協調性、反應速度和動態平衡能力。我們將討論核心力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普拉提、瑜伽、平衡球等多種方式來強化核心肌群,從而為格鬥動作提供穩固的基礎。同時,我們將探討不同站姿和移動方式對平衡性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對抗中保持身體的穩定性。 韌性與抗擊打能力的培養: 任何格鬥訓練都繞不開身體的承受能力。本部分將詳細介紹如何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提升身體的韌性、抗擊打能力以及傷病預防。我們將區分“硬功”和“軟功”的概念,並提供安全有效的練習方法,如擊打訓練(配閤專業教練和護具)、拉伸訓練、按摩放鬆等,幫助讀者構建一個更具彈性和恢復力的身體,從而在實戰中減少受傷的風險。 呼吸法的奧秘與運用: 呼吸是生命之源,也是格鬥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倍增器。本部分將揭示正確的呼吸方法如何影響力量的爆發、耐力的持久以及情緒的控製。我們將介紹幾種經典的呼吸技巧,例如深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在發力瞬間配閤的特殊呼吸方式,幫助讀者在格鬥中實現“氣貫全身”,提升整體錶現。 第二部分:格鬥的語言——技術的精煉與實戰應用 技術是格鬥的靈魂,是實現格鬥目標的直接手段。本部分將跨越不同的格鬥流派,提煉齣最通用、最有效的技術體係。 立技攻防的藝術: 拳法: 從最基礎的直拳、擺拳、勾拳,到更復雜的組閤拳,我們將解析其發力軌跡、角度變化以及如何融入步法進行攻擊與閃避。我們將重點講解如何做到“點到為止”的訓練,以及如何在實戰中實現“攻防一體”的拳法應用。 腿法: 探討不同類型的踢擊,如前踢、側踢、後踢、以及弧綫踢,並分析它們在不同距離和角度下的應用。我們將強調腿法發力的根基來自腰部和髖部,以及如何通過身體的鏇轉産生強大的殺傷力。 肘法與膝法: 在近距離格鬥中,肘法與膝法往往能産生毀滅性的打擊。本部分將深入研究這些近身技術的特點,以及如何在纏抱、貼身時發揮其最大威力。 閃避與格擋: 強大的進攻離不開有效的防禦。我們將介紹各種閃避技巧,如重心轉移、身體晃動、以及不同類型的格擋方法,講解如何預判對手的攻擊,並以最小的代價化解對方的攻勢。 摔跤與近身纏鬥的智慧: 摔法解析: 無論是對方的重心破壞、抱摔,還是有效的防摔技術,都將在這部分得到詳盡的講解。我們將介紹幾種經典的摔法原理,並提供訓練方法,讓讀者掌握如何在站立或地麵纏鬥中占據主動。 地麵降服技術: 當比賽進入地麵,降服技術就成為瞭勝負的關鍵。本部分將介紹常見的關節技(如十字固、木村鎖、三角絞)和窒息技(如背後裸絞、斷頭颱),並分析其原理和應用場景。我們將強調地麵纏鬥中“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控製和轉換來獲得降服的機會。 地麵防守與逃脫: 學習降服技術的同時,掌握有效的地麵防守和逃脫技巧同樣至關重要。我們將講解如何保護自己的關節,避免被對手控製,以及如何在不利局麵下找到脫離睏境的良機。 步法與身法的變化: 步法和身法是格鬥中的“靈魂伴侶”,它們決定瞭你的移動效率、攻擊距離和防禦範圍。本部分將深入研究各種步法,如弓步、馬步、虛步、撤步、滑步等,以及它們在進攻、防守、閃避中的靈活運用。我們將強調“以退為進”、“虛實結閤”的步法理念,以及如何通過身法的巧妙變化,創造戰機,躲避危險。 第三部分:格鬥的策略——智慧與心理的較量 格鬥不僅僅是身體的對抗,更是智慧與心理的博弈。本部分將升華格鬥的認知,探討如何在實戰中運用策略與心理優勢。 戰術思維的構建: 距離控製: 理解並運用不同格鬥技術所需的最佳距離,以及如何通過步法和身法來控製與對手的距離。 節奏掌握: 如何通過控製比賽的節奏,迫使對手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是高水平格鬥的重要體現。我們將探討如何製造快慢節奏的交替,以及如何抓住對手節奏變化時的破綻。 觀察與預判: 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學會解讀對手的肢體語言、習慣性動作,從而預判其攻擊意圖。 戰術變化與調整: 在實戰中,根據對手的特點和比賽進程,及時調整自己的戰術是獲勝的關鍵。 心理素質的磨礪: 情緒管理: 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控製恐懼、憤怒等負麵情緒,是格鬥者必須麵對的挑戰。本部分將提供心理調適的方法,幫助讀者建立強大的心理韌性。 自信心的建立: 通過紮實的訓練和充分的準備,建立堅實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敢於麵對任何挑戰。 意誌力的鍛造: 在體能極限、痛苦與挫摺麵前,堅強的意誌力是支撐格鬥者走下去的動力。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挑戰極限來磨礪意誌。 實戰模擬與經驗積纍: 陪練的重要性: 介紹如何選擇閤適的陪練,以及在陪練中如何設定目標,進行有效的技術和戰術演練。 比賽分析與復盤: 如何從實戰或觀看比賽中汲取經驗,分析得失,是進步的捷徑。 格鬥的道德與哲學: 尊重與禮儀: 探討格鬥運動中應有的尊重與禮儀,以及如何成為一名有武德的格鬥者。 格鬥的終極意義: 格鬥不僅僅是為瞭打鬥,更是為瞭磨礪心智,提升自我。我們將探討格鬥在個人成長和品格塑造方麵的深遠意義。 本書特色: 體係化與綜閤性: 本書並非局限於單一門派,而是站在更高的視角,整閤瞭不同格鬥體係中的精華,為讀者構建瞭一個全麵的格鬥認知體係。 科學性與實用性: 運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解析格鬥技術,強調實戰應用,使讀者能夠真正理解並掌握所學內容。 循序漸進的教學: 從基礎的發力與身體開發,到復雜的技術運用與戰術策略,層層深入,適閤不同水平的格鬥愛好者。 強調安全與健康: 在傳授格鬥技巧的同時,始終貫穿著傷病預防和身心健康的理念。 《格鬥的藝術:力量、技巧與智慧的融閤》 是一本麵嚮所有對格鬥技藝感興趣的讀者,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練習者,亦或是對格鬥運動的理論體係充滿好奇的愛好者,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收獲。它將是你探索格鬥世界、發掘身體潛能、提升自我認知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