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跆拳道、散手及自卫防身术/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系列教材》包括跆拳道、散手和自卫防身术三部分。“跆拳道”部分对跆拳道的基本知识、跆拳道技战术教学与训练、跆拳道比赛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散手”部分对散手基本知识和常识、散手的基本技术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散手的训练、散手竞赛和裁判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自卫防身术”部分对其起源与发展、功能与特点、基本技法以及教学、易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了介绍。
目录
跆拳道
第一章 跆拳道基本知识
第一节 跆拳道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跆拳道的特点及功能
第三节 跆拳道礼仪礼节
第二章 跆拳道技术教学及训练
第一节 跆拳道技术理论
第二节 跆拳道基本技术教学
第三节 跆拳道基本技术训练
第三章 跆拳道战术及训练
第一节 跆拳道战术理论
第二节 跆拳道基本战术
第三节 跆拳道战术训练的方法
第四章 跆拳道竞赛组织与规则
第一节 跆拳道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第二节 跆拳道竞赛基本规则
散手
第五章 散手基本知识
第一节 散手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散手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节 散手基本常识
第六章 散手技术及教学
第一节 散手教学基本理论
第二节 实战姿势教学
第三节 手型、步型及步法教学
第四节 拳法、摔法、腿法教学
第五节 防守技术教学
第七章 散手训练
第一节 散手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散手训练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散手训练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 散手竞赛组织与规则
第一节 散手竞赛的组织
第二节 散手竞赛基本规则
自卫防身术
第九章 自卫防身术基本知识
第一节 自卫防身术的概念
第二节 自卫防身术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自卫防身术的特点及作用
第四节 自卫防身术的运用及法律常识
第十章 自卫防身术基本技法及教学
第一节 自卫格斗基本技法教学
第二节 自卫防身操教学
第十一章 自卫防身术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第一节 自卫防身术运动损伤的预防
第二节 自卫防身术运动损伤的处理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跆拳道、散手及自卫防身术》:
1.有利于进攻
比赛中,任何动作都是从实战姿势开始的,虽然它有许多的变化(变异),但总是能保证自己在任何情况下进行攻防反击等动作的实施。比赛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不确定因素太多,时机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中出现。要抓住时机、把握时机,除依靠学生临场应急的敏感性外,身体所处的姿势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如身体重心的高低、步幅的大小、与对手的站位等。因此,实战姿势就应是:使身体始终处于随时爆发(启动)的状态,能够及时地、灵活地运用和变换各种攻防动作与方法,才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比赛中的每一个环节,绝不漏掉对手的每一个破绽与失误。
2.有利于防守
跆拳道比赛中,攻与防的转换总是亘古不变的规律,防守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胜负成败。学生总是希望在保证自己不失分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发动攻势而得分。如何做到既得分又不失分?良好的防守技术就是保证。防守技术的方法众多,不同的进攻形式有着不同的防守形式,合理的实战姿势有助于正确有效的防守技术的形成。因此,实战姿势是否有利于防守,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体应采用半侧向站位(面向对手的角度<45度),尽量减少身体暴露面,不给对手进攻的机会;二是双手握拳,两臂一高一低置于身体的两侧,两肘下垂贴于两肋,保证上护头部,下护躯干,增加防守面。
3.有利于步法移动
跆拳道比赛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临场情势和双方的技战术特点,在不同的时机、距离等条件下不断而迅速地进行步法和站位的移动与转换,这意味着实战姿势在多数情况下是处于一个不断移动的环境中,无论采用何种实战姿势,身体姿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保证此种姿势有利于步法的移动:一是身体重心保持在两腿之间,在前、后、左右的移动中,应尽可能保持移动中两脚间距是相对等长的,以维持身体重心的稳定;二是两腿微屈,保持身体处于良好的弹性状态中,以利启动;三是两脚跟提起,身体自然放松,确保步法移动的速度和灵活性。
(二)步法的技术特征与要求
1.灵活性
步法的灵活性体现在移动敏捷、转换自如、虚实无定,使对手无法判断自己的重心所在,而正确判断对手重心所在,正是确定使用技术动作的依据。失去这一点,意味着进攻没有了方向、目标而无所适从。因此,在步法的移动过程中,要求身体重心高,两脚间距不宜太宽;平时应加强下肢的力量训练,始终保持膝、踝关节的弹性,维持重心稳定,以利步法的移动与变换。
2.快捷性
步法移动的速度,直接影响到进攻与防守的实际效果。在双方对峙或移动中,彼此都保持着最佳距离(上一步可攻,退一步可守);任何攻击都必须依靠步法来接近对手,在有效距离内完成攻击动作;快速移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位移,缩短攻击动作时间,它提高了攻击动作的突然性、隐蔽性和实效性,在对手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已被击中,这就是“快”的作用。同理,在运用防守技术动作如左右闪躲、后撤、堵截时,也必须依靠步法移动来实施完成,快速也是确保其实效性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因此,步法的移动必须快速、迅捷。
3.稳定性
在比赛中,前进、后退、左闪、右躲、进攻、防守、反击、假动作等一系列技战术动作,都是在不断移动中完成的,有移动就有身体重心是否稳定的问题。维持身体重心的平稳,是保障攻防进退有序进行的物质基础,不给对手进攻与反击的可乘之机。步法是移动、调整和维持身体重心平稳、保持最佳攻防状态的根本,中国武术拳谚日:“步不稳则拳乱”,形象地说明了步稳(身体重心)的重要性。试想,一个步法零乱不稳、身体东倒西歪的学生如何在比赛中组织进攻与反击?又如何去防御对手的攻击呢?同样,在比赛中善于观察和预测对手的重心所在,就可判断其进攻动作的真假和即将发起的攻势与反击的动作、路线等,根据这一点,迅速做出相应的攻防反击。因此,加强步法移动稳定性的训练,才能在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比赛中真正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
前言/序言
跆拳道、散手及自卫防身术
《格斗的艺术:力量、技巧与智慧的融合》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格斗本质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格斗技术的浩瀚星河,从最基础的发力技巧到最精妙的战术博弈,层层揭示格斗艺术的魅力与实用价值。我们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的武术门派,而是致力于梳理和整合不同格斗体系中的核心理念与精髓,旨在构建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格斗认知框架。 第一部分:格斗的基石——身体的潜能开发 格斗并非简单的肢体对抗,它是一门关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身体潜能、将能量高效传递的学问。本部分将从最根本的层面出发,探讨身体在格斗中的作用。 发力机制的科学解读: 我们将深入剖析人体各个关节、肌肉群如何协同工作,产生爆发力。这包括对“鞭打效应”、“腰马合一”、“寸劲”等概念的科学解释,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提升出拳、踢腿、发力的速度与威力。我们将打破传统武术中一些模糊的描述,用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的原理进行解读,让读者理解力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运用它。 身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感训练: 格斗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身体各部分的精确协调。本部分将介绍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以增强身体的整体协调性、反应速度和动态平衡能力。我们将讨论核心力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普拉提、瑜伽、平衡球等多种方式来强化核心肌群,从而为格斗动作提供稳固的基础。同时,我们将探讨不同站姿和移动方式对平衡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对抗中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韧性与抗击打能力的培养: 任何格斗训练都绕不开身体的承受能力。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提升身体的韧性、抗击打能力以及伤病预防。我们将区分“硬功”和“软功”的概念,并提供安全有效的练习方法,如击打训练(配合专业教练和护具)、拉伸训练、按摩放松等,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更具弹性和恢复力的身体,从而在实战中减少受伤的风险。 呼吸法的奥秘与运用: 呼吸是生命之源,也是格斗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倍增器。本部分将揭示正确的呼吸方法如何影响力量的爆发、耐力的持久以及情绪的控制。我们将介绍几种经典的呼吸技巧,例如深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在发力瞬间配合的特殊呼吸方式,帮助读者在格斗中实现“气贯全身”,提升整体表现。 第二部分:格斗的语言——技术的精炼与实战应用 技术是格斗的灵魂,是实现格斗目标的直接手段。本部分将跨越不同的格斗流派,提炼出最通用、最有效的技术体系。 立技攻防的艺术: 拳法: 从最基础的直拳、摆拳、勾拳,到更复杂的组合拳,我们将解析其发力轨迹、角度变化以及如何融入步法进行攻击与闪避。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做到“点到为止”的训练,以及如何在实战中实现“攻防一体”的拳法应用。 腿法: 探讨不同类型的踢击,如前踢、侧踢、后踢、以及弧线踢,并分析它们在不同距离和角度下的应用。我们将强调腿法发力的根基来自腰部和髋部,以及如何通过身体的旋转产生强大的杀伤力。 肘法与膝法: 在近距离格斗中,肘法与膝法往往能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本部分将深入研究这些近身技术的特点,以及如何在缠抱、贴身时发挥其最大威力。 闪避与格挡: 强大的进攻离不开有效的防御。我们将介绍各种闪避技巧,如重心转移、身体晃动、以及不同类型的格挡方法,讲解如何预判对手的攻击,并以最小的代价化解对方的攻势。 摔跤与近身缠斗的智慧: 摔法解析: 无论是对方的重心破坏、抱摔,还是有效的防摔技术,都将在这部分得到详尽的讲解。我们将介绍几种经典的摔法原理,并提供训练方法,让读者掌握如何在站立或地面缠斗中占据主动。 地面降服技术: 当比赛进入地面,降服技术就成为了胜负的关键。本部分将介绍常见的关节技(如十字固、木村锁、三角绞)和窒息技(如背后裸绞、断头台),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场景。我们将强调地面缠斗中“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控制和转换来获得降服的机会。 地面防守与逃脱: 学习降服技术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地面防守和逃脱技巧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将讲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关节,避免被对手控制,以及如何在不利局面下找到脱离困境的良机。 步法与身法的变化: 步法和身法是格斗中的“灵魂伴侣”,它们决定了你的移动效率、攻击距离和防御范围。本部分将深入研究各种步法,如弓步、马步、虚步、撤步、滑步等,以及它们在进攻、防守、闪避中的灵活运用。我们将强调“以退为进”、“虚实结合”的步法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身法的巧妙变化,创造战机,躲避危险。 第三部分:格斗的策略——智慧与心理的较量 格斗不仅仅是身体的对抗,更是智慧与心理的博弈。本部分将升华格斗的认知,探讨如何在实战中运用策略与心理优势。 战术思维的构建: 距离控制: 理解并运用不同格斗技术所需的最佳距离,以及如何通过步法和身法来控制与对手的距离。 节奏掌握: 如何通过控制比赛的节奏,迫使对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是高水平格斗的重要体现。我们将探讨如何制造快慢节奏的交替,以及如何抓住对手节奏变化时的破绽。 观察与预判: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学会解读对手的肢体语言、习惯性动作,从而预判其攻击意图。 战术变化与调整: 在实战中,根据对手的特点和比赛进程,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是获胜的关键。 心理素质的磨砺: 情绪管理: 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控制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是格斗者必须面对的挑战。本部分将提供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读者建立强大的心理韧性。 自信心的建立: 通过扎实的训练和充分的准备,建立坚实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面对任何挑战。 意志力的锻造: 在体能极限、痛苦与挫折面前,坚强的意志力是支撑格斗者走下去的动力。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挑战极限来磨砺意志。 实战模拟与经验积累: 陪练的重要性: 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陪练,以及在陪练中如何设定目标,进行有效的技术和战术演练。 比赛分析与复盘: 如何从实战或观看比赛中汲取经验,分析得失,是进步的捷径。 格斗的道德与哲学: 尊重与礼仪: 探讨格斗运动中应有的尊重与礼仪,以及如何成为一名有武德的格斗者。 格斗的终极意义: 格斗不仅仅是为了打斗,更是为了磨砺心智,提升自我。我们将探讨格斗在个人成长和品格塑造方面的深远意义。 本书特色: 体系化与综合性: 本书并非局限于单一门派,而是站在更高的视角,整合了不同格斗体系中的精华,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格斗认知体系。 科学性与实用性: 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解析格斗技术,强调实战应用,使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循序渐进的教学: 从基础的发力与身体开发,到复杂的技术运用与战术策略,层层深入,适合不同水平的格斗爱好者。 强调安全与健康: 在传授格斗技巧的同时,始终贯穿着伤病预防和身心健康的理念。 《格斗的艺术:力量、技巧与智慧的融合》 是一本面向所有对格斗技艺感兴趣的读者,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练习者,亦或是对格斗运动的理论体系充满好奇的爱好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它将是你探索格斗世界、发掘身体潜能、提升自我认知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