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不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历史而已;中国文化系统,也不是单一文化系统的观念足以涵盖。不论是作为政治性的共同体,抑或文化性的综合体,“中国”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不断发展的秩序。这一个出现于东亚的“中国”,有其自己发展与舒卷的过程,也因此不断有不同的“他者”界定其自身。
数千年来,“中国”这一庞大的复杂系统,在不断的失衡与调整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了内涵的成分,也不断地改变了其周边的界限。到了今天,经过八次锤炼,“中国”已不再是传统的中国——“中国”竟在几个古老文化体系之中,经历了最大,也可能最为彻底的变化过程。我们甚至可以提问:原来的“中国”是否还存在?
《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精装)》秉承许倬云先生一贯的深入浅出的风格,以“认同”为题,从“系统”的角度入手,呈现出“中国”的舒卷与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思考“中国”的冷静视角。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出生,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多所知名大学,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代表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等。
引言
1 史前时代
2 殷商时代
3 周代封建的天下
4 战国时代的列国体制
5 中国世界的形成
6 汉代的中国
7 帝国系统的衰变
8 族群“主”与“客”的转化
9 “我”“他”的大混合
10 唐代的中国
11 宋代:列国体制下的中国
12 蒙古的时代
13 明代中国
14 满清帝国
15 近代的变化
16 国共两党的中国
后论
补跋
这本小书讨论的重点是中国历代皇朝的中外关系,我又将中外关系,分别界定为:一、中国与其他国族的互动,二、中国本部与边陲族群的互动,三、中央政权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四、社会上层与下层的互动,五、市场经济网络的运作,六、文化学术层面,主流“正统”与“异端”的挑战者之间的互动。这六个系统内部的变动,与六个系统彼此之间的变动,又互相影响;内部的变化,会改变上述诸系统之间的相对功能,以至又牵动那些系统内部的调节与适应。
……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极具批判性的框架来审视中国的历史进程。它成功地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认知,尤其是关于“中华世界秩序”的传统想象。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引用了不同语种的史料,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的可靠性和广度。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模拟与规训”的部分,它揭示了周边小国在与中国互动时,是如何在“学习”和“抵抗”之间寻求微妙的生存之道。这种对权力关系中微妙平衡的捕捉,是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之一。阅读体验是充实且富有挑战性的,它要求你不仅要了解史实,更要具备一定的理论辨识能力。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小说式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带着问题意识去啃读的学术瑰宝。它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历史理解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推进,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概念主题展开,这使得每一次阅读都能带来新的领悟。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不同历史时期对“蛮夷”称谓的演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致入微的文本挖掘。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词汇的简单罗列上,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称谓背后的权力关系和心理投射。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解剖一个复杂的历史肌体,每一个肌理、每一条血管都连接着更宏大的叙事。全书的论证过程,流畅而有力,即便是相对晦涩的史料部分,也处理得清晰明了,这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学术驾驭能力。这本书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定位,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历史参照。它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历史进程中的权力中心与边缘。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相当有挑战性,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它那种严谨的、层层递进的逻辑构建,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我刚开始读的时候,有好几处地方需要停下来,查阅一些背景知识,才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酣畅淋漓的学术快感是无与伦比的。它处理“分际”这个概念的方式非常高明,不是简单地划一条线,而是描绘了一个不断变动、模糊且充满张力的地带。书中对不同历史阶段,比如汉代与匈奴的互动、唐代的多民族融合政策,以及明清时期对“夷务”的管理,都有着非常精彩的案例分析。这些分析不仅扎实,而且很有启发性,让人看到历史人物在面对“他者”时的复杂心境和策略选择。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对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准备的,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一般的通史读物。对于想跳出“教科书式”历史框架的读者,强烈推荐。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装帧到内容都透露着一种沉稳的学术气质。我之前就对中国历史上的“内外”概念很感兴趣,这本书的切入角度非常独特,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王朝更迭叙事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时期,无论是地理上的疆域划分,还是文化上的认同构建,是如何在“我”与“他者”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梳理史料的,那种对细节的把控,让那些抽象的理论讨论变得鲜活起来。比如,书中对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的论述,绝非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而是充满了复杂的、双向的文化渗透与适应。读完第一部分,我就感觉自己对传统史学中那种泾渭分明的“文明/野蛮”二元对立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尤其是在阅读那些关于身份认同变迁的章节时,那种细腻入微的分析,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它不仅仅是历史研究,更像是一部关于“何为中国”的深度哲学探讨。对于真正想理解中国历史复杂性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珍藏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精装版本质感极佳,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这本身就是一种阅读的仪式感。但我更欣赏的是它在叙事张力上的把握。作者成功地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微观的文本解读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很多关于“内外”的划分,往往是权力精英们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性而建构出来的,这本书就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这种建构背后的政治动因和意识形态操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物产流动”与“观念移植”的讨论,这部分内容将传统的政治史扩展到了经济和文化的层面,显示出历史的关联性是多么紧密。例如,某种外来商品的流行,如何反过来影响了中原贵族对自身身份的定义,这种细腻的互动,读来令人深思。它让你意识到,历史不是一条单行道,而是一个充满回声的复杂场域。这本书无疑是近些年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思想的穿透力,令人敬佩。
评分书很不错,做活动时还是挺划算的,值得入手~
评分“中国”已不再是传统的中国。“中国”竟在几个古老文化体系之中,经历了最大,也可能最为彻底的变化过程,我们甚至可以提问:原来的“中国”是否还存在
评分不错。
评分领导阶级
评分可以的,不错哈,优惠力度不错哈
评分我喜欢的书,太好了1234
评分凑单买的,应该还可以,纸张不错
评分1775--1783年
评分书用纸不错,印刷字体清新,内容有意义,题材新颖,值得一读,正版新书,一次愉快的购物,谢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