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0名0]: | 設計模式:可復用麵嚮對象軟件的基礎([0第0]5屆Jolt生産效率[0大0]奬獲奬圖書)(模式中的泰山北鬥)|25961 |
| > 圖書定價: | 35元 |
| > 圖書作者: | (美)Erich Gamma, Richard Helm, Ralph Johnson, John Vlissides |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 齣版日期: | 2004/9/1 0:00:00 |
| > ISBN號: | 7111075757 |
| > 開本: | 16開 |
| > 頁數: | 254 |
| > 版次: | 1-11 |
| 作者簡介 |
| 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John Vlissides 都是[0國0]際公認的麵嚮軟件[0領0]域的專傢。Gamma,瑞士蘇黎世[0大0][0學0]計算機科[0學0]博士,現任瑞士蘇黎士[0國0]際對象公司軟件技術中心的技術主管。Helm,澳[0大0]利亞墨爾本[0大0][0學0]計算機科[0學0]博士,目前在IBM公司工作,並在澳[0大0]利亞開創瞭IBM麵嚮對象技術研究分部。Johnson,康奈爾[0大0][0學0]博士,目前執教於伊利諾[0大0][0學0]計算機科[0學0]係。Vlissides,斯坦福[0大0][0學0]電子工程博士,目前是IBM T.J.Watson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 |
| 內容簡介 |
| 本書結閤設計實例從麵嚮對象的設計中精選齣23個設計模式,總結瞭麵嚮對象設計中有價值的經驗,並且用簡潔可復用的形式錶達齣來。本書分類描述瞭一組設計良好、錶達清楚的軟件設計模式,這些模式在實用環境下特彆有用。本書適閤[0大0][0學0]計算機專業的[0學0]生、研究生及相關人員參考。 書[0評0] “這本眾人期待的確達到瞭預期的全部效果。該書雲集瞭經過時間考驗的可用設計。作者從多年的麵嚮對象設計經驗中精選瞭23個模式,這構成瞭該書的精華部份,每一個精益求精的[0優0]秀程序員都應擁有這本《設計模式》。”--Larry O'Brien, Software Development “<設計模式>在實用環境下特彆有用,因為它分類描述瞭一組設計良好,錶達清楚的麵嚮對象軟件設計模式。整個設計模式[0領0]域還很新,本書的四位作者也許已占據瞭這個[0領0]域造詣深的專傢中的半數,因而他們定義模式的方[0法0]可以作為後來者的榜樣。如果要[0知0]道怎樣恰[0當0]定義和描述設計模式,我們應該可以從他們那兒獲得啓發”--Steve Billow, Journal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總的來講,這本書錶達瞭一種[0極0]有價值的東西。對軟件設計[0領0]域有著[0獨0]特的貢獻,因為它捕獲瞭麵嚮對象設計的有價值的經驗,並且用簡潔可復用的形式錶達齣來。它將成為我在尋找麵嚮對象設計思想過程中經常翻閱的一本書﹕這正是復用的真實含義所在,不是嗎﹖”--Sanjiv Gossain, Journal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
| 目錄 |
目 錄 序言 前言 讀者指南 [0第0]1章 引言1 1.1 什麼是設計模式2 1.2 Sm[0all0]talk MVC中的設計模式3 1.3 描述設計模式4 1.4 設計模式的編目5 1.5 組織編目7 1.6 設計模式怎樣解決設計問題8 1.6.1 尋找閤適的對象8 1.6.2 決定對象的粒度9 1.6.3 指定對象接口9 1.6.4 描述對象的實現10 1.6.5 運用復用機製13 1.6.6 關聯運行時刻和編譯時刻的 結構15 1.6.7 設計應支持變化16 1.7 怎樣選擇設計模式19 1.8 怎樣使用設計模式20 [0第0]2章 實例研究:設計一個文檔編 輯器22 2.1 設計問題23 2.2 文檔結構23 2.2.1 遞歸組閤24 2.2.2 圖元25 2.2.3 組閤模式27 2.3 格式化27 2.3.1 封裝格式化算[0法0]27 2.3.2 Com [p1o1s] itor和Com [p1o1s] ition27 2.3.3 策略模式29 2.4 修飾用戶界麵29 2.4.1 透明圍欄29 2.4.2 Mo[0no0]glyph30 2.4.3 Decorator 模式32 2.5 支持多種視感標準32 2.5.1 對象創建的抽象32 2.5.2 工廠類和産[0品0]類33 2.5.3 Abstract Factory模式35 2.6 支持多種窗口係統35 2.6.1 我們是否可以使用Abstract Factory 模式35 2.6.2 封裝實現依賴關係35 2.6.3 Window和WindowImp37 2.6.4 Bridge 模式40 2.7 用戶操作40 2.7.1 封裝一個請求41 2.7.2 Command 類及其子類41 2.7.3 撤消和重做42 2.7.4 命令曆[0史0]記錄42 2.7.5 Command 模式44 2.8 拼寫檢查和斷字處理44 2.8.1 訪問分散的信息44 2.8.2 封裝訪問和遍曆45 2.8.3 Iterator類及其子類46 2.8.4 Iterator模式48 2.8.5 遍曆和遍曆過程中的動作48 2.8.6 封裝分析48 2.8.7 Visitor 類及其子類51 2.8.8 Visitor 模式52 2.9 小結53 [0第0]3章 創建型模式54 3.1 Abstract Factory(抽象工廠)— 對象創建型模式57 3.2 Builder(生成器)—對象創建型 模式63 3.3 Factory Method(工廠方[0法0])— 對象創建型模式70 3.4 Prototype(原型)—對象創建型 模式87 3.5 Singleton(單件)—對象創建型 模式84 3.6 創建型模式的討論89 [0第0]4章 結構型模式91 4.1 Adapter(適配器)—類對象結構型 模式92 4.2 Bridge(橋接)—對象結構型 模式100 4.3 Com [p1o1s] ite(組成)—對象結構型 模式107 4.4 Decorator(裝飾)—對象結構型 模式115 4.5 FACADE(外觀)—對象結構型 模式121 4.6 Flyweight(享元)—對象結構型 模式128 4.7 Proxy(代理)—對象結構型 模式137 4.8 結構型模式的討論144 4.8.1 Adapter與Bridge144 4.8.2 Com [p1o1s] ite、Decorator與Proxy145 [0第0]5章 行為模式147 5.1 CHAIN OF RESPONSIBIL ITY(職責鏈) —對象行為型模式147 5.2 COMMAND(命令)—對象行為型 模式154 5.3 INTERPRETER(解釋器)—類行為型 模式162 5.4 ITERATOR(迭代器)—對象行為型 模式171 5.5 MEDIATOR(中介者)—對象行為型 模式181 5.6 MEMENTO(備忘錄)—對象行為型 模式188 5.7 OBSERVER(觀察者)—對象行為型 模式194 5.8 STATE(狀態)—對象行為型模式201 5.9 STRATEGY(策略)—對象行為型 模式208 5.10 TEMPLATE METHOD(模闆方[0法0]) —類行為型模式214 5.11 VISITOR(訪問者)—對象行為型 模式218 5.12 行為模式的討論228 5.12 1 封裝變化228 5.12.2 對象作為參數228 5.12.3 通信應該被封裝還是被分布229 5.12.4 對發送者和接收者解耦229 5.12.5 總結231 [0第0]6章 結論232 6.1 設計模式將帶來什麼232 6.2 一套通用的設計詞匯232 6.3 書寫文檔和[0學0]習的輔助手段232 6.4 現有方[0法0]的一種補充233 6.5 重構的目標233 6.6 本書簡[0史0]234 6.7 模式界235 6.8 Alexander 的模式語言235 6.9 軟件中的模式236 6.10 邀請參與237 6.11 臨彆感想237 附錄A 詞匯錶238 附錄B 圖示符號指南241 附錄C 基本類244 參考文獻249 |
| 編輯推薦 |
| 本書結閤設計實作例從麵嚮對象的設計中精選齣23個設計模式,總結瞭麵嚮對象設計中*有價值的經驗,並且用簡潔可復用的形式錶達齣來。本書分類描述瞭一組設計良好、錶達清楚的軟件設計模式,這些模式在實用環境下特彆有用。本書適閤[0大0][0學0]計算機專業的[0學0]生、研究生及相關人員參考。本書中涉及的設計模式並不描述新的或未經證實的設計,我們隻收錄那些在不同係統中多次使用過的成功設計。 |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它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很多“想當然”的編碼習慣。我一直以為,隻要代碼能跑,功能實現就行,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寫齣“能跑”的代碼隻是第一步,寫齣“可維護”、“可擴展”、“可復用”的代碼纔是真正考驗一個程序員功力的關鍵。書中的很多章節,特彆是那些關於“行為型”和“結構型”模式的講解,都讓我茅塞頓開。我曾經無數次地在項目中遇到過,修改一個地方,卻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情況,那種感覺就像在玩一場危險的樂高遊戲,生怕一不小心就讓整個積木倒塌。而設計模式,就像是為我的軟件構建瞭一套穩固的骨架和靈活的關節,讓我在未來的迭代中,可以更從容地進行修改和擴展,甚至可以大膽地引入新的功能,而不用擔心對現有係統造成顛覆性的影響。這本書真的就像是我的“軟件工程教練”,它不是簡單地告訴我“該做什麼”,而是教會我“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堪稱一場精神盛宴。我最喜歡的是作者在介紹“策略”模式時,那種循序漸進的引導。他們先是拋齣瞭一個“如何根據不同條件執行不同算法”的問題,然後一步步展示瞭通過引入接口、創建具體策略類,最終實現靈活切換算法的過程。這個過程讓我清晰地看到瞭“開閉原則”在實際開發中的威力。我過去常常因為需求變更而不得不修改大量的已有代碼,但“策略”模式的引入,讓我明白,我可以將不同的算法封裝成獨立的策略,當需求發生變化時,隻需要添加新的策略類,而無需修改原有的業務邏輯,這極大地提高瞭代碼的可維護性和靈活性。這本書的每一個模式講解都像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看到瞭軟件開發中更多可能性和更優的解決方案,極大地開闊瞭我的視野,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規劃。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遠超我的預期,每一頁都充滿瞭智慧的火花。我特彆佩服作者在剖析每一個模式時,那種嚴謹的邏輯和清晰的思路。他們不會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模式的本質,挖掘其背後的設計哲學。例如,在講解“觀察者”模式時,書中不僅詳細描述瞭它在發布-訂閱機製中的應用,還深入探討瞭其在事件驅動架構中的重要作用,這讓我對事件和狀態的變化有瞭全新的理解。而且,書中還巧妙地運用瞭一些比喻和類比,將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形象,例如將“裝飾器”模式比作給咖啡加糖加奶,這種貼切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模式的核心要義,並能夠將其輕鬆地應用到自己的開發實踐中。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代碼的,更是關於如何用更結構化、更係統化的思維去解決軟件開發中的各種挑戰。
評分坦白說,在拿起這本書之前,我一度對“設計模式”這個概念持有一種“高高在上”的看法,總覺得那是大神們纔需要掌握的東西,離我這個普通開發者還有些距離。但是,讀完之後,我發現我的想法完全錯瞭。這本書將那些原本聽起來很“玄乎”的模式,用極其貼近實際項目開發場景的方式進行瞭闡述,讓我感覺這些模式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例如,書中對“工廠方法”模式的講解,簡直就是解決瞭我在處理對象創建時的老大難問題。過去,我總是習慣於在代碼中直接實例化對象,一旦需要修改對象的類型,就得在代碼中到處修改,簡直是噩夢。而有瞭工廠方法,我隻需要修改工廠的邏輯,就能輕鬆地切換對象的類型,這種解耦帶來的便利性,讓我體會到瞭什麼叫做“優雅”的編程。這本書讓我明白,設計模式並非是束縛,而是賦予開發者更自由、更高效的翅膀。
評分終於有機會拜讀這本被譽為“聖經”級彆的著作瞭,雖然之前斷斷續續聽過一些關於設計模式的討論,但這次從頭到尾,係統地沉浸其中,纔算真正領略到它的博大精深。這本書並非那種能夠快速讓你“學會編程”的速成手冊,它更像是一份智慧的沉澱,一本教會你如何思考,如何優雅地構建軟件的哲學寶典。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模式時,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他們不會直接拋齣一個概念,而是先描繪一個場景,指齣其中存在的痛點和局限性,然後循序漸進地引入相應的模式,並詳細闡述該模式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這種“由問題到解決方案”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深刻理解設計模式誕生的背景和核心價值,而不是死記硬背那些抽象的名稱和結構。而且,書中提供瞭大量的代碼示例,這些示例不僅僅是功能的實現,更是對模式應用的一次次生動演繹。我反復揣摩這些代碼,感受著它們在不同情境下的巧妙運用,受益匪淺。這本書真的需要靜下心來,反復品味,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評分好書慢慢讀!
評分不錯哦!。。。。。
評分東西很好,就是發貨慢瞭
評分1212購買,經典書籍,重溫知識
評分送貨很快,正版
評分一本經典書
評分書不厚,內容不錯,值得看看
評分不錯哦!。。。。。
評分經典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