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铲除孕育穆斯林激进分子的激进意识形态, 治本之策是,国际社会要大力推动穆斯林世界向温和 主义迈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推动穆斯林世界 汲取伊斯兰文化和谐观——伊斯兰教核心价值观是人 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之历史智慧 ,尤其是要汲取其精髓伊斯兰哲学兼收并蓄的智慧。
方金英著的《文明的交融与和平的未来》正是这样一 部在历史的视野和中华文明的语境下专门探讨伊斯兰 哲学思想演进及其实践轨迹的论著。作者努力跳出现 实,站在全球文明的高度,从伊斯兰哲学兼收并蓄这 一核心特性为切入点,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穿越“ 绿土地”穹顶之下1200余年时空,爬梳历史,探寻真 理,为当下全球暴恐乱象寻找一条从无解的“死结” 到有解的“活结”之新出路。这是一种寻找新智慧的 新尝试。伊斯兰格言:“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
方金英,法学博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自1999年起,一直从事伊斯兰政治与国际安全研究,主要聚焦世界范围穆斯林中的激进主义问题。这些年来,致力于用双脚去丈量中外穆斯林居住的每一块土地,迄今已赴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埃及、苏丹、尼日利亚等30余个**和国内20余个省进行田野调研。2016年11月同时公开出版的姊妹篇《穆斯林与激进主义》《文明的交融与和平的未来:穆斯林“去激进化”理论与实践》正是17年来的研究心得,与读者们分享。
序一 和而不同,互学互鉴
序二 正信、正行,发挥伊斯兰教界在抵御激进思想中的积极作用
导论 和平的伊斯兰与包容的文明
一、致读者:为什么要撰写这部《文明的交融与和平的未来》专著
二、伊斯兰哲学及其兼收并蓄之道
三、内容提要
**部分 理论篇
**章 中世纪——穆斯林世界的兴盛时期
**节 伊斯兰哲学兼收并蓄之道的由来——调和伊斯兰信仰与希腊哲学
一、“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二、伊斯兰哲学
第二节 伊斯兰哲学代表人物
一、伊斯兰哲学“调和论”先驱铿迪
二、伊斯兰哲学“第二导师”法拉比
三、“世界医学之父”伊本·西那
四、“伊斯兰教**”安萨里
五、“双重真理说”集大成者伊本·鲁世德
六、“伊斯兰划时代史学哲人”伊本·赫勒敦
第二章 近现代——穆斯林世界的衰落岁月
**节 承继伊斯兰哲学兼收并蓄之道的传统——调和伊斯兰信仰与西方文明
一、19—20世纪被西方殖民时代——学习西方科技:现代化
二、二战后民族立国时代——学习西方治国理念:全盘西化
第二节 伊斯兰现代主义代表人物
一、“泛伊斯兰主义之父”哲马鲁丁·阿富汗尼
二、伊斯兰现代主义改革运动灵魂穆罕默德·阿布笃
三、埃及复兴运动**拉希德·里达
四、印度伊斯兰现代主义运动代表人物艾哈迈德汗和伊克巴尔
五、土耳其“努尔库运动”**努尔西
第三章 当代——1979年至今穆斯林世界应对“全球圣战主义”时期
**节 伊斯兰哲学兼收并蓄之道的新方向——走向“中正”思想
一、从泛伊斯兰主义到“全球圣战主义”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正”思想
第二节 “中正”思想代表人物
一、当代“中正”思想引领者格尔达维
二、沙特“觉醒”运动**奥达赫
三、突尼斯“复兴运动”党魁格努西
四、巴基斯坦国际“《古兰经》的道路”创始人卡德里
五、前埃及大穆夫提谢赫戈马
第二部分 实践篇
第四章 他山之石——各国“去激进化”举措
**节 穆斯林**
一、沙特:发起争夺灵魂的思想战
二、约旦:阿拉伯世界的熔炉
三、突尼斯:“复兴运动”开启政教分离的创新实践
四、摩洛哥:温和伊斯兰政党融入现行政治体制
五、巴基斯坦:公民社会行动起来反击激进主义
六、哈萨克斯坦:反恐、反激进齐头并进
七、印尼:传统穆斯林组织高奏宽容、多元化之主旋律
八、其他**() 第二节 非穆斯林**
一、美国:世俗主流社会与穆斯林族群共同推进“去激进化”行动
二、英国:反恐的同时强调包容
三、法国:以严打促“去激进化”
四、奥地利:既反激进主义又保护穆斯林宗教权益
五、西班牙:依法治教()六、澳大利亚:依法反恐
七、印度:大力倡导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
八、其他**
第五章 监狱——各国针对激进分子在押犯“去激进化”思想改造实践
**节 穆斯林**
一、埃及:在押激进组织头目自主发起“修正意识形态”行动
二、也门:政府成立“宗教对话委员会”主导“去激进化”行动
三、沙特:内政部启动短刑期危安犯“改过自新”计划
四、印尼:利用前恐怖组织头目现身说法和关爱涉恐犯家庭“双管齐下”
五、巴基斯坦:巴军建立矫正中心主责“去激进化”行动
六、其他**
第二节 非穆斯林**
一、英国:司法部设立专门机构实施“去激进化”项目
二、美国:驻伊美军在伊拉克监狱实施“思想改造”项目
三、新加坡:成立“宗教矫正组织”从事“伊斯兰再教育”项目
四、俄罗斯:灌输传统哈乃斐教法学派思想
第六章 退出现象——激进分子奔向和平的故事
**节 激进组织头目
一、埃及“伊斯兰圣战”前头目赛义德·伊玛目·谢里夫
二、利比亚“伊斯兰战斗团”创始人诺曼·比诺特曼
三、阿尔及利亚“萨拉菲派宣教与战斗组织”创始人哈桑·哈塔卜
四、印尼“伊斯兰祈祷团”前军训教头纳西尔·阿巴斯
五、英国“伊扎布特”前发言人马吉德·纳瓦兹
第二节 “伊斯兰国”逃离者
一、“圣战”队伍中的醒悟者
二、建设队伍中的逃离者
第三部分 谋略篇
第七章 文明的交融与和平的未来
**节 古往今来,三大文明核心**在世上轮番各领风骚
一、中世纪全球文明格局:两兴一衰
二、近现代全球文明格局:两衰一兴
三、21世纪全球文明格局:新一轮两衰一兴
四、中国和平崛起之意义
第二节 西方文明语境下,文明的冲突是主旋律
一、西方文明历来强调战争
二、西方*致命弱点是搞西方文明至上主义
三、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
四、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冲突
第三节 中华文明语境下,文明的交融是主旋律
一、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和而不同”
二、中国已经成为三大文明之间对话与交融的桥梁
三、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交融
四、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
五、三大文明的对话与交融必将诞生全球文明
结语 冀望和平将浸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节 文明兴衰之规律
一、兼收并蓄成就文明
二、战争摧垮文明
第二节 致国际社会和中外穆斯林的和平倡议
一、呼唤国际社会:不要恐惧、妖魔化伊斯兰教和穆斯林
二、寄语世界穆斯林:继续奏响伊斯兰哲学兼收并蓄主旋律
三、冀望中国穆斯林:誓将和平进行到底
后记
从目录结构来看,这本书的逻辑编排可谓是煞费苦心,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初读时会感觉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横跨了历史、神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边界,但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引导读者,每部分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然,像是一条精心铺设的河流,将不同的知识点汇聚在一起。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耐心与条理性,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感,而是努力去构建一座通往深层理解的桥梁。这种架构上的匠心,使得即便是对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循着作者的思路稳步前行,逐步把握住核心论点的发展轨迹。整体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张弛有度,让人既能领略宏观的理论框架,又不失对具体案例的细致剖析。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字体,显得既古典又现代,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严肃而重要的感觉。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细腻平滑,内页的排版清晰疏朗,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帧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书脊的走线平整,书页的裁切干净利落,这些都体现了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整体来看,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这种高品质的实体呈现,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不少仪式感,让人在开始阅读之前,就已经对书中的内容抱有了极高的期待。这种对外在形式的重视,往往暗示着对内在价值的尊重和打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略带学术性,但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调。作者在陈述观点时,引用的资料丰富且权威,论证过程严谨细密,很少有情绪化的表达,而是沉静地铺陈事实和逻辑推导。然而,这种严谨并没有让文字变得枯燥,相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理性对话的渴望,非常动人。读起来,感觉就像是与一位见识渊博、思想深邃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交谈,他既能清晰地指出问题所在,又能温和地引导我们去思考可能的出路。这种平衡——在冷静的分析与真诚的关怀之间找到的微妙平衡点——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一点,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精神上的抚慰。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思考是深远且持久的,它并非读完即止的快餐式读物。合上书本之后,书中的某些论点和提出的问题依然会在脑海中萦绕不去,促使我不断地去关联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现象。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坚实的思维工具,帮助读者去解构那些看似棘手且难以理解的全球性挑战。更重要的是,它植入了一种积极的、面向未来的视角——即便是面对根深蒂固的冲突与隔阂,通过理性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依然存在着通往和谐共处的可能性。这种富有建设性的基调,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对未来抱持希望的动力,让人感觉到自己不仅仅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参与一场重大的思想建构。
评分我注意到,书中对许多历史事件和哲学流派的引用,都展现出了跨文化的视野。它没有局限于单一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复杂的全球议题,而是努力地从不同的文明图景中汲取智慧,试图勾勒出一幅更为立体的全球图景。这种广博的胸襟和对多元性的尊重,在当今这个容易产生观点极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作者似乎在不断提醒读者,理解复杂性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每一次的引述和对比,都像是在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展示了不同思维模式之间如何相互映照、彼此启发。这种开阔的格局,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世界运行机制的认知边界,让人不禁反思自己过去的某些认知盲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