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機械零部件種類繁多,涉及的知識麵廣,設計內容多,設計方法也很復雜,尤其是近年來頒布的國傢標準又提齣瞭許多新的設計方法,例如圓柱螺鏇彈簧的設計方法等。如何將眾多的機械零件設計方法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使讀者在最短時間內消化理解,是我們在編寫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一書的編寫有如下特點:
1)編寫內容方麵突齣實用的原則。本書在闡述每一個零件的設計理論和方法之後,緊接著有相關內容的設計實例,並且對設計實例按步驟進行瞭詳細的解答,最後給齣符閤生産要求的、按較新國傢標準繪製的零件工作圖。
2)采用高度概括、精煉的編寫方式。大部分機械零件的設計理論和方法都采用框圖的方式進行瞭總結,使思路清晰、一目瞭然,便於讀者掌握。
3)采用較新頒布的國傢標準及規範。
《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概括介紹瞭工程中常見的四大類機械零件——連接零件、傳動零件、軸係零部件及彈性元件的基本的設計計算方法,具體包括:連接零件——螺紋連接件、螺鏇傳動、鍵、銷;傳動零件——帶(含V帶、同步帶和平帶)、鏈、齒輪、蝸輪;軸係零部件——軸、滾動軸承、滑動軸承、聯軸器、離閤器、製動器;彈性元件——圓柱螺鏇壓縮彈簧、圓柱螺鏇拉伸彈簧、碟形彈簧、空氣彈簧和片彈簧。內容基礎,實例具有代錶性,因此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前言
第1篇連接零件設計及實例
第1章螺紋連接1
1.1螺紋連接的結構設計及設計實例1
1.1.1螺紋連接的結構設計1
1.1.2螺紋連接的結構設計實例1
1.2螺栓組連接的受力分析及強度計算5
1.2.1螺栓組連接的受力分析5
1.2.2螺栓組連接的強度計算7
1.3螺栓組連接的受力分析及強度計算實例13
1.4螺紋連接的擰緊和防鬆23
1.4.1螺紋連接的擰緊23
1.4.2螺紋連接的防鬆25
1.4.3螺紋連接擰緊和防鬆實例27
1.5提高螺紋連接強度的措施27
1.6螺紋緊固件的常用材料和力學性能等級30
1.7螺紋公差及精度的選用實例31
第2章螺鏇傳動設計計算及實例33
2.1螺鏇傳動的應用與類型33
2.1.1螺鏇傳動的用途33
2.1.2螺鏇傳動的分類33
2.2滑動螺鏇傳動的設計計算方法34
2.2.1滑動螺鏇的結構34
2.2.2滑動螺鏇的材料35
2.2.3滑動螺鏇的設計計算35
2.3滑動螺鏇傳動的設計計算實例38
第3章鍵連接46
3.1鍵連接的類型及結構46
3.2平鍵連接的設計計算49
3.3平鍵連接的設計實例分析50
3.4花鍵連接設計計算方法52
3.4.1花鍵連接的特點和類型52
3.4.2花鍵連接的強度計算54
3.5花鍵連接的設計實例55
第4章銷連接57
4.1銷連接類型57
4.2銷連接設計及實例分析58
第2篇傳動零件設計及實例
第5章帶傳動61
5.1帶傳動設計理論簡介61
5.1.1帶傳動的工作原理61
5.1.2帶傳動的受力分析61
5.1.3帶傳動的應力分析62
5.1.4彈性滑動及打滑62
5.1.5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63
5.2帶傳動的設計及計算實例分析64
5.2.1V帶傳動設計步驟64
5.2.2帶傳動分析計算實例68
5.3V帶傳動設計流程圖及V帶設計實例73
5.3.1V帶傳動設計流程圖73
5.3.2V帶傳動設計計算實例分析74
5.4V帶輪結構設計及工作圖示例78
5.4.1V帶輪的結構設計78
5.4.2V帶輪零件工作圖示例79
5.5同步帶傳動設計實例80
5.5.1同步帶傳動的特點和應用80
5.5.2同步帶的參數、類型和規格80
5.5.3同步齒形帶設計實例85
5.5.4同步齒形帶設計方法總結89
5.6平帶傳動設計實例90
5.6.1平帶傳動簡介90
5.6.2平帶設計實例90
第6章鏈傳動94
6.1鏈傳動的設計理論簡介94
6.1.1鏈傳動的特點及應用94
6.1.2鏈的分類94
6.1.3滾子鏈的基本參數和錶示方法95
6.1.4鏈傳動的失效形式和設計準則98
6.2套筒滾子鏈傳動設計計算實例分析100
6.2.1鏈傳動的設計流程圖100
6.2.2套筒滾子鏈傳動設計實例分析100
6.2.3套筒滾子鏈鏈輪結構設計104
6.2.4套筒滾子鏈零件工作圖示例109
第7章齒輪傳動110
7.1基本設計理論簡介110
7.1.1齒輪傳動概述110
7.1.2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110
7.1.3圓柱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111
7.1.4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113
7.1.5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概述121
7.2圓柱齒輪傳動設計流程圖及設計方案分析123
7.2.1圓柱齒輪設計流程圖123
7.2.2斜齒圓柱齒輪傳動設計方案實例分析123
7.3圓柱齒輪設計實例及零件工作圖繪製127
7.3.1斜齒圓柱齒輪設計計算實例127
7.3.2齒輪的結構設計及圓柱齒輪零件工作圖繪製133
第8章蝸杆傳動137
8.1主要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137
8.1.1主要參數137
8.1.2幾何尺寸計算140
8.2蝸杆傳動的設計計算方法142
8.2.1失效形式和設計準則142
8.2.2蝸杆傳動的受力分析143
8.2.3蝸杆傳動的強度計算144
8.2.4蝸杆軸的剛度計算146
8.2.5蝸杆傳動的熱平衡計算147
8.2.6蝸杆傳動設計流程圖149
8.3普通蝸杆傳動設計計算實例分析150
8.4蝸杆傳動零件工作圖設計實例153
8.4.1蝸杆傳動的材料選擇153
8.4.2蝸杆蝸輪的結構設計及實例分析154
8.4.3蝸杆蝸輪零件工作圖繪製156
第3篇軸係零部件設計及實例
第9章軸161
9.1軸的分類及設計過程簡介161
9.2軸的結構設計方法簡介162
9.3軸的結構設計實例分析163
9.4軸的強度計算方法167
9.4.1軸強度計算三種方法簡介167
9.4.2軸設計步驟流程圖169
9.5軸的強度設計計算實例分析170
9.6軸類零件工作圖示例178
第10章滾動軸承182
10.1滾動軸承的類型及代號182
10.1.1基本構造和特點182
10.1.2類型及選擇原則182
10.1.3滾動軸承的代號184
10.1.4滾動軸承代號選擇實例分析187
10.2滾動軸承的失效形式及計算準則187
10.2.1失效形式187
10.2.2計算準則187
10.3滾動軸承的壽命計算方法188
10.4滾動軸承的壽命計算實例分析191
10.5滾動軸承的靜強度計算方法簡介201
10.6滾動軸承的極限轉速計算簡介202
10.7滾動軸承的組閤結構設計方法簡介203
第11章滑動軸承207
11.1概述207
11.2不完全液體潤滑滑動軸承的設計計算方法208
11.2.1徑嚮軸承的設計計算208
11.2.2推力軸承的設計計算210
11.3不完全液體潤滑滑動軸承的設計計算實例211
11.4流體動壓潤滑的基本方程212
11.4.1流體動壓潤滑基本方程——雷諾方程212
11.4.2油楔承載機理213
11.4.3流體動壓徑嚮軸承形成動壓油膜的過程213
11.4.4流體動壓徑嚮軸承的幾何參數214
11.5流體動壓潤滑徑嚮滑動軸承承載能力的計算215
11.5.1設計計算215
11.5.2參數選擇219
11.6流體動壓潤滑徑嚮滑動軸承設計計算實例222
第12章聯軸器226
12.1聯軸器的類型特點及應用226
12.1.1聯軸器的分類226
12.1.2聯軸器的應用226
12.2聯軸器的設計計算方法228
12.2.1聯軸器的類型選擇原則228
12.2.2聯軸器的計算228
12.3聯軸器的選擇計算實例230
12.4常用聯軸器的結構與標準235
12.4.1彈性套柱銷聯軸器235
12.4.2彈性柱銷聯軸器238
12.4.3鼓形齒式聯軸器241
12.4.4滾子鏈聯軸器249
12.4.5梅花形彈性聯軸器254
第13章離閤器254
13.1離閤器的類型特點及應用254
13.2離閤器的設計計算方法254
13.3離閤器的設計計算實例257
13.4離閤器常用設計計算數據261
第14章製動器263
14.1製動器的分類及應用263
14.1.1製動器的分類263
14.1.2幾種常用製動器簡介263
14.1.3製動器的應用簡介265
14.2製動器的選擇與計算266
14.2.1製動器的選擇原則266
14.2.2製動器的選型計算266
第4篇彈性元件的設計計算及實例
第15章彈簧269
15.1彈簧的類型和材料269
15.1.1彈簧的類型269
15.1.2常用彈簧的材料與性能271
15.2圓柱螺鏇彈簧的參數及許用應力277
15.2.1參數名稱及代號277
15.2.2彈簧的載荷類型278
15.2.3冷捲彈簧的試驗應力及許用應力279
15.2.4冷捲扭轉彈簧的試驗彎麯應力及許用彎麯應力281
15.2.5熱捲彈簧的試驗應力及許用應力282
15.3圓柱螺鏇壓縮彈簧的設計計算方法283
15.3.1基本計算公式283
15.3.2自振頻率284
15.3.3彈簧的特性和變形284
15.3.4彈簧的端部結構型式、參數及計算公式285
15.3.5彈簧的強度和穩定性校核288
15.3.6彈簧典型工作圖樣289
15.4圓柱螺鏇壓縮彈簧的設計計算實例及工作圖290
15.5圓柱螺鏇拉伸彈簧的設計計算方法295
15.5.1基本計算公式295
15.5.2彈簧的特性和變形296
15.5.3彈簧的端部結構型式、參數及計算公式296
15.5.4彈簧的強度校核298
15.5.5彈簧工作圖樣299
15.6圓柱螺鏇拉伸彈簧的設計實例及工作圖300
15.7圓柱螺鏇扭轉彈簧的設計計算方法303
15.7.1基本計算公式303
15.7.2彈簧疲勞強度校核307
15.7.3彈簧典型工作圖樣307
15.8圓柱螺鏇扭轉彈簧的設計實例及工作圖308
15.9其他類型彈簧設計簡介312
15.9.1碟形彈簧312
15.9.2空氣彈簧314
15.9.3片彈簧315
參考文獻317
  隨著我國機械工業的快速發展,機械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數量不斷增加。為使機械工程技術人員尤其是初、中級技術人員盡快提高最基本的機械設計能力,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機械零部件設計方法及新的設計標準,我們編寫瞭本書。
  常用機械零部件種類繁多,涉及的知識麵廣,設計內容多,設計方法也很復雜,尤其是近年來頒布的國傢標準又提齣瞭許多新的設計方法,例如圓柱螺鏇彈簧的設計方法等。如何將眾多的機械零件設計方法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使讀者在最短時間內消化理解,是我們在編寫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本書的編寫有如下特點:
  1)編寫內容方麵突齣實用的原則。本書在闡述每一個零件的設計理論和方法之後,緊接著有相關內容的設計實例,並且對設計實例按步驟進行瞭詳細的解答,最後給齣符閤生産要求的、按最新國傢標準繪製的零件工作圖。
  2)采用高度概括、精煉的編寫方式。大部分機械零件的設計理論和方法都采用框圖的方式進行瞭總結,使思路清晰、一目瞭然,便於讀者掌握。
  3)采用最新頒布的國傢標準及規範。
  本書包括機械工程中常見的連接零件、傳動零件、軸係零部件及彈性元件四大類,具體包括螺紋連接件、螺鏇傳動件、鍵、銷、V帶、同步帶、平帶、鏈、齒輪、蝸輪、軸、滾動軸承、滑動軸承、聯軸器、離閤器、製動器、圓柱螺鏇彈簧等零件。
  本書由於惠力和馮新敏編寫。在編寫過程中參考瞭一些同行所編寫的教材、文獻等,在此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編寫時間倉促,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殷切希望廣大讀者對書中的錯誤和欠妥之處批評指正。
  編者
翻開《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實用”二字。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接地氣,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工程師們在實際工作中積纍下來的寶貴經驗。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直接,直擊問題核心,沒有太多華而不實的修飾。比如,在講到緊固件設計時,書中不僅詳細列齣瞭各種螺紋的標準和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瞭在實際裝配中需要注意的各種細節,例如預緊力的控製、防鬆措施的選擇、以及不同材料之間配閤的注意事項。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失效分析”的部分,它通過列舉大量實際案例,分析瞭各種零件在何種情況下容易發生斷裂、磨損、變形等失效現象,並給齣瞭相應的預防和改進措施。這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記得讀到關於軸承失效的那一章,作者通過分析一個重型機械設備中軸承早期損壞的原因,指齣瞭可能是潤滑不足、安裝角度偏差、或者過載等多種因素綜閤作用的結果,並給齣瞭詳細的診斷和排除方法。這種“由果溯因”的分析方式,讓我學到瞭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此外,書中對各種零件的製造工藝也進行瞭簡要介紹,這讓我能夠理解設計要求與製造能力的平衡,從而設計齣更易於製造、成本更低的零件。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教你“怎麼做”,更教你“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後果”。
評分這本《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讀起來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我本來以為機械設計就是畫些圖紙,計算些載荷,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講解瞭螺釘、螺母、軸、齒輪這些基礎零件的設計原則,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瞭這些零件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復雜工況和失效模式,並且給齣瞭非常具有指導意義的解決方案。比如,在講到軸的設計時,作者不僅僅列齣瞭強度計算和剛度計算的公式,還詳細闡述瞭軸的彎麯、扭轉、疲勞以及軸的連接方式(鍵連接、花鍵連接、錐度連接等)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而且,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工程實例,這些實例都來源於真實的機械設計項目,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如何轉化為實際産品。例如,在介紹軸承的選型時,作者並非簡單地給齣公式,而是通過分析一個具體設備(比如一颱泵)的運行環境、載荷類型、轉速等參數,一步一步地引導讀者如何去選擇最閤適的軸承類型、尺寸以及潤滑方式。讀完這一部分,我感覺自己仿佛參與瞭一次真實的設計過程,對軸承的復雜性和重要性有瞭全新的認識。再比如,齒輪的設計部分,書中不僅僅講解瞭漸開綫齒輪的嚙閤原理,還對不同齒輪類型(直齒、斜齒、圓錐齒、蝸輪蝸杆等)的設計要點和應用場景進行瞭詳盡的介紹,並且結閤實際加工精度、材料性能等因素,給齣瞭優化設計方案的建議。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疲勞設計的部分,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材料的疲勞極限、應力集中等概念,並通過圖錶和計算示例,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零件在循環載荷下的壽命預測。這本書確實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從“知道”到“做到”的實用寶典,為我今後的機械設計工作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它以一種非常生動活潑的方式,將枯燥的機械設計知識呈現齣來。作者的語言通俗易懂,而且善於運用類比和比喻,讓復雜的概念變得容易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彈簧設計”的部分,它不僅僅講解瞭各種彈簧的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個實際的案例,展示瞭如何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例如汽車懸架、閥門機構等)來選擇最閤適的彈簧類型、參數,並進行可靠性設計。書中還強調瞭彈簧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可能齣現的疲勞、塑性變形等問題,並給齣瞭相應的預防措施。我還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軸承的安裝和維護”的章節,雖然這不屬於設計範疇,但它卻與零件的實際使用壽命息息相關。作者通過詳細的圖示和文字說明,教會我如何正確地安裝和維護各種類型的軸承,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損壞和故障。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優秀的機械零件設計,不僅僅是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更需要考慮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可靠性、耐久性、以及易用性。
評分讀完《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係統的機械設計“實戰訓練”。這本書的特點在於,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將每一個零件的設計過程,都融入到瞭具體的工程場景中。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務實,注重細節,而且對於每一個設計決策,都會給齣充分的理由和依據。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軸的選材和熱處理”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各種常用材料(如碳鋼、閤金鋼、鑄鐵等)的力學性能和適用範圍,並分析瞭熱處理工藝對材料性能的影響,這對於提高零件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至關重要。書中還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展示瞭如何根據軸的工作條件和載荷要求,選擇最閤適的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零件的錶麵強化技術”的介紹,它列舉瞭各種常見的錶麵處理方法(如滲碳、氮化、淬火、鍍層等),並分析瞭它們對提高零件錶麵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蝕性能的效果。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一個成功的機械零件設計,需要綜閤考慮材料、結構、工藝等多個方麵的因素,並且要時刻關注零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
評分這本書《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給瞭我非常深刻的啓示。我之前一直覺得機械設計是個很枯燥乏味的過程,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發現裏麵充滿瞭智慧和創造力。作者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把復雜的機械原理講得通俗易懂,而且每一個設計思路的背後,都蘊含著對實際應用場景的深刻理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標準化設計”的強調,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如何使用標準件,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思考,如何通過閤理的設計,使得零件能夠標準化、係列化,從而降低製造成本,提高生産效率。書中在介紹軸的設計時,不僅僅是計算強度和剛度,更詳細地分析瞭軸的軸嚮定位、徑嚮定位,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軸的階梯形狀來減小應力集中,提高疲勞壽命。我還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人機工程學”在零件設計中的應用部分,雖然篇幅不長,但卻點齣瞭很多我們容易忽視的細節,比如手柄的形狀、按鈕的大小和觸感等等,這些都直接影響到用戶的使用體驗。作者還通過一個實際的例子,展示瞭如何在一個自動化生産綫上,通過對關鍵零件(如輸送帶的滾筒、夾持器的爪片等)進行優化設計,來提高整個生産綫的效率和穩定性。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機械設計的魅力所在,它不僅僅是冰冷的計算和圖紙,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藝術。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提升機械設計技能的書,而《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從最基礎的零件到相對復雜的組件,循序漸進,邏輯清晰。作者在講解過程中,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每一個設計概念的提齣,都會伴隨著具體的工程實例和詳細的計算過程。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強度設計”和“剛度設計”的講解,它不僅僅提供瞭各種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瞭影響零件強度的各種因素,例如材料的力學性能、零件的幾何形狀、加工工藝等等,並且給齣瞭如何通過優化設計來提高零件強度的具體方法。在介紹軸承選型時,書中不僅僅羅列瞭各種軸承的性能參數,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個實際的設備(例如一颱機床的主軸)的負載分析,一步一步地引導讀者如何根據實際工作條件選擇閤適的軸承類型、尺寸和遊隙。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圖錶和照片,使得復雜的機械結構和設計細節能夠一目瞭然。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疲勞強度設計”的部分,它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案例,讓我深刻理解瞭疲勞失效的機理,並學會瞭如何通過優化設計來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它教會我如何從實際問題齣發,去分析、去設計、去解決。
評分對於機械設計領域的研究者和從業者來說,《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無疑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讀的參考書。它以一種係統而嚴謹的方式,呈現瞭機械零件設計的核心知識體係。從基礎的連接件到復雜的傳動件,本書都給予瞭詳盡的闡述。我尤其欣賞書中在講解每個零件時,都會先給齣其基本的工作原理和設計要求,然後在此基礎上,逐步深入到各種設計方法、計算公式以及相關的工程標準。例如,在介紹彈簧的設計時,作者不僅講解瞭各種彈簧(如螺鏇壓簧、拉簧、扭簧、碟形簧等)的結構特點和受力分析,還詳細介紹瞭材料的選擇、疲勞壽命的估算,以及在特殊工況下的設計考量。書中還包含瞭大量錶格和圖例,使得復雜的理論概念能夠一目瞭然,極大地提高瞭閱讀效率。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零件的可靠性設計”這一章節,它不是簡單地提到可靠性,而是從材料疲勞、應力集中、環境腐蝕等多個維度,給齣瞭如何提高零件可靠性的具體設計策略。書中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優化零件形狀、選擇閤適的錶麵處理工藝、以及設置冗餘設計等手段,來顯著提升設備在惡劣工況下的可靠性。這本書的優點還在於其內容的前沿性,作者並沒有僅僅局限於傳統的機械設計理論,而是引入瞭一些現代的設計理念和方法,例如基於仿真分析的設計優化等。
評分《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價值在於它打開瞭我對機械零件設計認識的“天窗”。我之前以為機械設計就是照貓畫虎,按照模闆來做,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每一個零件的設計,都蘊含著深刻的工程智慧和對現實世界的洞察。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於一些細微的設計要點,例如圓角半徑的選擇、錶麵粗糙度的控製、以及材料的組織結構等,都給予瞭充分的關注,並且解釋瞭這些細節對零件性能産生的關鍵影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連接件設計”的章節,它不僅僅講解瞭螺紋連接、鉚釘連接、焊接連接等基本形式,更深入地分析瞭不同連接方式在承受不同載荷(拉伸、壓縮、剪切、彎麯、扭轉)時的受力特點,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設計來提高連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書中還通過一個實際的案例,展示瞭如何在一個大型設備中,根據具體的使用環境和載荷要求,選擇最閤適的連接方式,並進行詳細的計算和校核。這本書的講解風格非常富有啓發性,它不會直接給你一個“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引導性的提問和分析,讓你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最優的設計方案。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防鬆設計”的章節,它列舉瞭各種各樣的防鬆裝置,並詳細分析瞭它們的工作原理和適用範圍,這對於防止機械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因振動而鬆脫的現象非常有幫助。
評分這是一本真正能夠“教你做事”的書!《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機械零件的設計過程,通過大量的實例,變得生動而具體。我之前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常常會覺得有些概念很抽象,很難與實際聯係起來,但這本書用非常直觀的方式,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作者在講解每一個零件的設計時,都會先介紹其基本功能和在機械係統中的作用,然後深入分析其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例如載荷、應力、材料、製造工藝、成本等等。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滑動軸承設計”的章節印象深刻,它不僅講解瞭潤滑油膜的形成原理,還詳細分析瞭軸瓦的結構設計、材料選擇、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配閤間隙來減小摩擦,提高效率。書中還通過一個實際的案例,展示瞭如何為一個大型發動機的麯軸主軸承進行設計和校核。這種“由錶及裏,由淺入深”的講解方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瞭許多實用的設計技巧。我還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密封設計”的介紹,它列舉瞭各種常見的密封結構,並分析瞭它們在不同工況下的密封效果和失效原因,這對於保證機械設備的可靠運行至關重要。
評分《常見機械零件設計與實例》這本書,可以說是我機械設計學習道路上的一盞明燈。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和全麵的方式,梳理瞭機械零件設計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方法。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嚴謹,邏輯性強,而且每一個章節的知識點都銜接得非常自然,不會讓人感到突兀。我特彆欣賞書中在講解“齒輪傳動設計”時,不僅詳細介紹瞭各種齒輪的幾何參數和嚙閤原理,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瞭齒輪在實際工作中的磨損、疲勞等失效模式,並給齣瞭相應的優化設計方案,以提高齒輪的承載能力和使用壽命。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計算示例,這些示例都貼近實際工程應用,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公式的實際意義。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軸的強度和剛度校核”的部分,它不僅僅提供瞭標準的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瞭應力集中、動載荷、以及材料蠕變等因素對軸設計的影響,並給齣瞭具體的應對策略。我感覺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對於機械零件的設計,不再是停留在“會畫圖”的層麵,而是真正理解瞭“為什麼這麼畫”,以及“如何畫得更好”。
評分實用書籍,推薦一下
評分不錯,簡單易懂!
評分書感覺被翻過好多次瞭,有捲角,塑膜也不是很平整
評分你好
評分書感覺被翻過好多次瞭,有捲角,塑膜也不是很平整
評分內容很淺顯
評分大差,大道理一堆。
評分內容很淺顯
評分這本書比較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