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磊所著的《对口援藏有效性研究/四川大学边疆问题研究丛书》一书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访谈调查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对对口援藏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优化现行对口援藏模式,提高对口援藏有效性,推动对口援助在其他地区的有效实施,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民族关系和谐提供对策建议,同时以期促进区域发展援助理论体系的完善。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同时也是我国 区域经济格局中*不发达的地区,区域问题一直十分 突出。西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实施对口援助的地 区,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将“对 口援藏”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以来,到目前已有20多 年的历史。尽管对口援助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但对之的批评也并不鲜见,主要集中在质疑对口援藏 的有效性上。由王磊所著的《对口援藏有效性研究/ 四川大学边疆问题研究丛书》一书在现有研究基础上 ,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访谈调查和案例分 析等研究方法,对对口援藏有效性进行系统的评价与 分析,为优化现行对口援藏模式,提高对口援藏有效 性,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民族 关系和谐提供对策建议,同时以期推动区域发展援助 理论体系的完善。
王磊,男。1983年10月生,安徽六安人。经济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农村扶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奖学金、**博士、**毕业研究生等多项荣誉。曾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委民族问题研究课题和**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在《农村经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贵州民族研究》《西藏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
导论
**节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资料来源
第五节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节 相关理论借鉴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对口援藏有效性的分析框架
**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对口援藏的运行特征分析
第三节 对口援藏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
第四节 国外发展援助的实践经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口援藏的形成及演进过程分析
**节 对口援藏的形成及发展
第二节 对口援藏形成及演进过程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口援藏有效性的衡量方法
**节 对口援藏有效性的衡量原则与依据
第二节 对口援藏有效性的评价方法选择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口援藏有效性评价的实证分析
**节 对口援藏有效性的静态分析:DEA模型
第二节 对口援藏有效性的动态分析:Malmquist指数模型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口援藏有效性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节 对口援藏有效性主要影响因素实证:Tobit模型
第二节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提高对口援藏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节 完善对口援藏资金与项目向民生倾斜的体制机制
第二节 广泛吸纳农牧民参与对口援藏项目建设
第三节 建立健全对口援藏资源统筹机制
第四节 使用法律手段规范对口援藏相关方行为
第五节 坚持对口支援与对口合作并举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前瞻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前瞻
参考文献
后记
我想说,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看待和推动发展”的启发。它在探讨对口援藏有效性的过程中,其实也触及到了很多普遍性的发展难题。比如,如何平衡中央政策与地方实际需求?如何避免“输血”式的援助,而是真正激发当地的“造血”能力?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这些问题,在对口援藏的背景下被具象化,也得到了深入的探讨。书中的分析方法非常严谨,但语言又不失可读性,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逻辑。最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复杂议题背后,那些细致入微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它不是一篇简单的赞歌,也不是一篇空洞的批评,而是一次真实而深刻的探索,对于任何关心中国发展,尤其是关心边疆地区发展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以一种非常客观和审慎的态度,对“对口援藏”这项长期而复杂的国家战略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它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夸大成就,而是以翔实的数据和案例,呈现了这项工作的真实图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有效性”的界定,它不是简单地从单一方面来评估,而是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的考量。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对口援藏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进展。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援藏模式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这项工作的动态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为我们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民族地区发展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太过枯燥,毕竟“研究”这两个字听起来就挺学术的。但读起来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巧妙地将宏观的政策分析和微观的案例研究结合起来,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沉闷。书里有很多关于具体援藏项目实施的细节,比如在教育、医疗、产业扶贫等领域的具体做法,以及这些做法在当地社区引发的连锁反应。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描述了“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的结果如何”。有时候,一个看似微小的政策调整,背后可能牵扯到非常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发展逻辑。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们深入了解了对口援藏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让我们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挑战,也看到了其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它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真正地让你去思考,去理解这项工作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发展规律。
评分我最近刚好读完一本名为《对口援藏有效性研究/四川大学边疆问题研究丛书》的书,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我觉得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非那种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非常有条理地梳理了对口援藏这项国家战略的方方面面。它不是简单地说“援藏好”或者“援藏不好”,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和“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讨不同时期的政策调整,以及这些调整背后的逻辑和实践效果。例如,它会详细分析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对援助的形式、重点和力度是如何变化的,并且会结合具体的案例,去评估这些变化是否真的带来了预期的改变。这让我对“国家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新闻报道,而是看到了决策层是如何考量、如何实施,以及如何根据反馈进行调整的。尤其是对于边疆地区的特殊性,书中也给出了非常细致的分析,从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到社会经济发展,都考虑到了援藏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一项复杂而长期的政策,其背后往往凝聚了无数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心血,也充满了智慧和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发展议题比较关注的读者,我一直对“扶贫”和“区域协调发展”这些概念很感兴趣。《对口援藏有效性研究》这本书,恰好切中了我的兴趣点。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关于对口援藏的知识,更是一种看待发展问题的视角。书中对于“有效性”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像很多评价体系那样,仅仅看经济指标是否增长,而是将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都纳入了考量范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对于边疆民族地区来说,仅仅追求经济上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那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书里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如何在引进外部资源的同时,激发当地的内生动力。这种全面而审慎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术研究,它对于我们理解和推动其他地区的均衡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