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湖泊故事

武汉湖泊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明堂,张崇明 著,涂文学,别道玉 编
图书标签:
  • 武汉
  • 湖泊
  • 地方志
  • 城市文化
  • 历史故事
  • 民俗
  • 自然风光
  • 文学
  • 散文
  • 湖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ISBN:97875492379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785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武汉故事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1
字数:1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武汉湖泊故事》从武汉市166个湖泊中选取18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湖泊为代表,并从这些湖泊众多的故事中筛选84个民间传说、人物、历史及革命故事呈献给读者,人们可以在欣赏武汉美丽的湖泊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可以从故事里面感受武汉湖泊浓厚的人文气息,体验武汉湖泊深厚的文化氛围,了解武汉湖泊与城市两个文明建设和市民物质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从而欣赏、爱惜武汉湖泊,自觉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科学开发利用湖泊资源。

目录

武汉湖泊简述
三镇江南湖泊
东湖
沙湖
南湖
紫阳湖
严西湖
严东湖
青菱湖
三镇江北湖泊
月湖
龙阳湖
墨水湖
后官湖
新城区湖泊
沉湖
梁子湖
汤逊湖
杜公湖
盘龙湖
武湖
涨渡湖

精彩书摘

  《武汉湖泊故事》:
  东湖 武汉东湖位于武昌东部城市二环线与三环线之间,湖泊面积33平方千米。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城中湖,加上沿湖陆地风景区,面积达80余平方千米。东湖湖岸蜿蜒曲折,港汊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说。东湖地形起伏多态,南部群峰相连,山水相映;北面平坦舒展,水天一色;东边坡地郁郁葱葱,碧水蓝天;西岸阶地高楼林立,城市和湖?白相得益彰。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留下许多伟人、名人的足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题诗;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48次到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朱德在东湖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 1950年,国家开始在东湖兴建风景区。东湖风景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被国家授予c·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13年,武汉市东湖风景区获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70多万人次。
  东湖风景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形成听涛区、磨山区、珞洪区、落雁区、吹笛区和白马区等6个各具特色的游览区。现今开放的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风景区33平方千米的浩瀚水域,由郭郑湖、汤菱湖、小潭湖等11个大小湖泊构成;落雁岛等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千米湖岸线蜿蜒曲折,磨山、洪山、珞珈山等34座环湖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植物种类繁多,还有大量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风景区内陆生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较为丰富,涵盖了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季节性迁徙、旅鸟等五大类型。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东湖磨山樱花园,拥有上万株樱花,荷花园、杜鹃园、桂花园、盆景园、水生花卉园各显特色。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的东湖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莺歌: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沁雅寻幽。东湖是武汉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闻名遐迩,离骚碑被赞有“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文化底蕴厚重深远。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水生物研究所等56个国家级、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光谷商圈,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美术馆等博物馆、文化馆,东湖宾馆等高级酒店和欢乐谷等众多的旅游、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各具特色的茶楼酒肆、农家乐等。
  美丽的东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发达,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1.龙太子化美玉成东湖 传说龙太子有一块宝玉,硕大晶莹,美丽无比,太子对它爱不释手,配上彩带,饰以美穗,整天戴在身上。一日,路过东湖一带,美玉不慎跌落人间,太子紧追下去,想把它衔回去,但美玉就地化作湖泊,彩带化作江河,美穗则变成湖湾、港汊,弯弯曲曲的有120多个。龙太子也随之化为山峦,龙头就是现在的磨山,故磨山也有“龙头山”的美称。
  2.屈原鄂渚行吟 屈原,名平,字原,湖北秭归东北乐平里人,生于楚宜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卒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裔。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离开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后沿长江东下到陵阳(今安徽青阳县陵阳镇),不久,又溯江而上抵达鄂渚,行吟于大湖之畔。另有传说:屈原放逐江南溆浦,绕道鄂渚,行吟泽畔。
  屈原诗“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九章·哀郢》),郭沫若解释说大坟即今汉阳龟山。
  清人李鼎元诗《登大别山》有“鄂渚沙寒悲屈子”的句子。朱熹在《楚辞集注》注释:“鄂渚。地名,今鄂州也。”其实在朱熹之前,鄂渚即今武昌的代称,《梁书·张缵传》:“经道途于鄂渚,迹孙氏之霸业”;南宋王象之编撰《舆地纪胜》中提及“鄂渚”位于“江夏西,黄鹄矶上三百步”,大约是今武昌临江大道和张之洞路一带。古代江夏长江南岸蛇山(古时不叫蛇山)南坡下是一片漫无边际的大湖。所谓“鄂渚”,指的是江夏大泽之畔。
  今天的武昌东湖风景区行吟阁,就是取屈原于鄂渚行吟之古意。
  ……
《江城烟波:一场关于水的千年回响》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总有一些地域,因水而灵动,因水而生息,也因水而承载了无数跌宕起伏的故事。长江之畔,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孕育了独特的湖泊文化,它们如同颗颗镶嵌在江城大地上的明珠,闪烁着千年光辉。 《江城烟波:一场关于水的千年回响》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地理风貌的描绘,它更是一次深邃的文明溯源,一次感性的生命礼赞。本书将带领读者潜入武汉这片迷人的水域,去感受那份从古至今,从未断绝的关于水的情感、智慧与传承。 第一卷:湖之初生——自然的馈赠与先民的足迹 时光追溯至遥远的史前,当人类的足迹刚刚踏上这片土地,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依水而居?本书将借助考古学的发现和人类学的研究,勾勒出武汉地区早期文明的轮廓。那些被淹没的古老聚落,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都将指向水作为生命之源、生存之基的原始认知。我们将看到,那些最早的武汉人是如何在大大小小的湖泊边,搭建他们的居所,捕捞他们的食物,并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开启人类文明的篇章。 我们会探讨,是什么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造就了武汉如此丰富多样的湖泊群落?那些或宽阔或狭窄,或深邃或浅滩的湖泊,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形成过程,又孕育了怎样独特的生态系统?从洪荒的自然之力,到先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这是一段关于生命初萌的壮丽史诗。 第二卷:湖之勃兴——王朝更迭与城市脉络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武汉地区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与军事重镇。本书将深入考察,历代王朝如何看待并利用这里的湖泊资源。无论是为了漕运便利,还是为了军事防御,湖泊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将追溯秦汉时期,湖泊在区域交通网络中的地位;我们将见证三国时期,东吴与曹魏在水战中对湖泊地形的巧妙运用;我们将解读唐宋时期,湖泊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作用,以及文人墨客如何将湖光山色融入诗词歌赋,赋予其不朽的艺术生命。 本书将细致描绘,湖泊如何融入城市的生活肌理,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水源的供给,到灌溉农田,再到为渔民提供生计,湖泊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塑造了武汉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被忽视的湖畔村落,那些承载着乡愁记忆的小桥流水,都曾是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 第三卷:湖之人文——风雅韵事与时代印记 武汉的湖泊,不仅是地理名词,更是精神的载体,是文化艺术的灵感源泉。本书将拂去历史的尘埃,发掘那些与湖泊相关的风雅韵事。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雅士、帝王将相,或泛舟湖上,或登临高处,留下或豪迈或婉约的篇章。我们将重温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碑文,品味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人生哲理,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湖泊的变迁,也折射出时代的风云。本书将不回避那些因社会发展和自然变化带来的挑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湖泊面临着新的考验。然而,这本书更着重于展现武汉人民如何以智慧和勇气,应对这些挑战,努力守护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我们会看到,那些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依然坚持生态保护的先行者;我们会听到,那些关于湖泊新生与可持续发展的动人故事。 第四卷:湖之新生——生态守护与未来展望 进入新时代,武汉对湖泊的认识和保护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本书将聚焦当前和未来的视角,展现武汉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战略。从科学的治理措施,到创新的保护理念,我们将看到武汉人民如何努力恢复湖泊的“健康”,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我们将深入了解,湖泊在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述科研人员、环保志愿者、以及普通市民,在守护湖泊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江城烟波:一场关于水的千年回响》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它邀请读者不仅仅是阅读,更是去感受、去思考。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武汉这座城市因水而生的独特气质;它是一部史书,记录下湖泊与人类文明的交织变迁;它更是一份情书,写给那片承载着无数记忆与希望的江城烟波。翻开此书,您将与水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武汉这座城市的心跳同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是一种既朴实又富有诗意的美。作者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关于武汉湖泊的故事,描绘得生动形象,感人至深。我能够想象到,当作者在湖边漫步,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倾听着水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时,脑海中涌现出的那些故事和灵感。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字,让我读起来倍感亲切,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评分

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了解武汉的湖泊,不如说是在与这座城市进行一场深刻的心灵对话。作者极其细腻地描绘了每一个湖泊的形成、演变,以及它们如何与武汉这座城市的命运紧密相连。那些曾经的芦苇荡,如今的城市绿肺;那些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的市民休闲之所,无不诉说着时光的变迁和生命的顽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月湖的描写,它不仅仅是一汪湖水,更是一处文化圣地,孕育了无数的艺术家和文化瑰宝。作者通过对月湖边发生的种种故事的挖掘,让我们看到了武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是如何渗透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评分

我被《武汉湖泊故事》中那些令人惊叹的史料挖掘所震撼。作者似乎拥有“寻宝”的能力,能够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这些故事,有些是官方史书上难以寻觅的,有些则是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通过这些故事,我得以窥见武汉湖泊背后隐藏的真实历史,了解到它们在不同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所经历的磨难与辉煌。这种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讲述相结合,让我对武汉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作者对于湖泊与人类生活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洞察。他不仅仅记录了湖泊的自然属性,更关注了湖泊如何影响了武汉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甚至精神世界。例如,关于汤逊湖的描述,让我看到了它作为武汉“新客厅”的崛起,以及它如何改变了城市发展的格局。而那些古老的、默默无闻的小湖泊,同样承载着老武汉人的童年回忆和生活印记。作者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这些琐碎却珍贵的细节一一呈现,让我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生活气息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评分

这本书像一把钥匙,在我手中缓缓转动,开启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我从未想过,那些静静躺在武汉地图上的湖泊,每一个都承载着如此厚重的故事,如此生动鲜活的记忆。初翻开《武汉湖泊故事》,我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地理志,然而,作者笔下的文字却有着一种魔力,将冰冷的湖水赋予了灵魂。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地理名词,而是有了自己的脾气,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我仿佛看到东湖的波涛汹涌,映照着古人的豪情壮志;我仿佛听到南湖的低语浅唱,诉说着近代的风云变幻。

评分

每当我翻开《武汉湖泊故事》的某一页,都会被作者的才情所折服。他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讲述者,更是一个富有情感的叙述者。他用诗意的笔触,将那些关于湖泊的传说、历史事件、人文故事娓娓道来,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我仿佛看到了辛亥革命时期,那些湖泊见证了怎样的风云变幻;我仿佛听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湖泊又承载了多少悲壮与不屈。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对于情感的刻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让我每每读到动情处,都会忍不住潸然泪下,或感叹万千。

评分

《武汉湖泊故事》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耐心地向我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每一个湖泊,都是它口中的一个章节,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传递着不同的情感。我从中看到了武汉的韧性,看到了它的活力,更看到了它那深藏不露的温柔。我开始更加留心观察身边的湖泊,想象着它们背后的故事,仿佛我也成为了这个故事的一部分。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更是由无数个故事,无数段记忆,共同构建而成的,鲜活的生命体。

评分

我不得不说,《武汉湖泊故事》的叙事方式极其独特且引人入胜。作者并没有采用流水账式的编年体,而是将每一个湖泊的故事,以一种更加碎片化、但又充满内在逻辑的方式呈现。这种“点”与“面”结合的叙述手法,让我感觉像是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就能发现一段令人惊喜的故事。有时是一则民间传说,有时是一位历史人物的轶事,有时则是一段社会的变迁。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来,便勾勒出了武汉湖泊波澜壮阔的画卷,也展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满足,更是精神的洗礼。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这座城市的联系,我开始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片土地上,这群湖泊旁,一个渺小却又重要的存在。作者对每一个湖泊的“人格化”处理,让我觉得它们不再是死寂的景物,而是拥有生命、拥有情感的伙伴。我会在夜深人静时,想象着墨水湖畔的灯火阑珊,感受它的宁静与祥和;我会在清晨漫步,倾听沙湖边清脆的鸟鸣,感受它的生机与活力。《武汉湖泊故事》让我对武汉的爱,有了更深沉、更广阔的维度。

评分

读完《武汉湖泊故事》,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作者在书中巧妙地将现代的视角与历史的回溯相结合,让我在阅读当下湖泊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它们在过去岁月里的沧桑变化。比如,书中对磨山的故事,我看到了它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意义,也看到了它如今作为风景名胜区,带给人们的休闲与愉悦。《武汉湖泊故事》让我意识到,每一片水域,都可能隐藏着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都可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