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探索:科学理论

30秒探索:科学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保罗·帕森斯 编,戴冰鑫,于兹志 译
图书标签:
  • 科学
  • 理论
  • 科普
  • 知识
  • 探索
  • 思维
  • 30秒
  • 趣味
  • 学习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9332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8395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30秒探索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8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自然科学理论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每天30秒,探索各学科精华,适合全家人的科普书。

内容简介

  你知道混沌理论、统一理论和相对论吗?你听说过薛定谔的猫还有运动定律吗?什么,这些你都知道?但是你能在晚餐之余与客人们分享这些科学理论,而让人刮目相看吗?
  《30秒探索:科学理论》开创性地解释了50个引人深思的重要科学理论,并向杰出的科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使他们放弃自己心爱的行业术语,用一幅图、两页纸、三四百字,在半分钟内解释这些为复杂的理论。
  时间或许是相对的,但是在世界飞速运转的今天,时间变得弥足珍贵。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科学家们思想的缩影,理解宇宙和谐的关键内容,而花费的时间却比你抓脑袋的时间都要短。

作者简介

  保罗·帕森斯(Paul Parsons),是BBC《聚焦》杂志的前任主编。帕森斯曾为《每日电讯报》等多家刊物撰写科普文章,他所著的《神秘博士的科学》获得2007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提名。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1 宏观世界理论
2 术语
4 最小作用量原理
6 运动定律
8 万有引力定律
11 人物传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2 波动理论
14 热力学
16 电磁学
18 相对论
21 微观世界理论
22 术语
24 原子论
26 量子力学
28 不确定性原理
30 薛定谔的猫
33 人物传略:理查德·费曼
34 量子场论
36 量子纠缠
38 统一理论
41 人类进化
42 术语
44 泛种论
46 自然选择
48 自私的基因
51 人物传略:查尔斯·达尔文
52 拉马克学说
54 非洲起源说
56 社会生物学
58 语言的起源
61 思想与身体
62 术语
64 精神分析学
66 行为主义
68 认知心理学
71 人物传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72 遗传医学
74 辅助性疗法
76 实证医学
78 安慰剂效应
81 地球
82 术语
84 太阳星云理论
86 大陆漂移说
88 雪球地球
91 人物传略:詹姆斯·洛夫洛克
92 全球变暖
94 灾变说
96 盖亚假说
98 地球殊异假说
101 宇宙
102 术语
104 大爆炸
106 暗物质与暗能量
108 暴胀
110 人择原理
113 人物传略:斯蒂芬·霍金
114 宇宙拓扑学
116 平行宇宙
118 宇宙的命运
120 火劫理论
123 知识
124 术语
126 信息论
128 摩尔定律
130 奥卡姆的剃刀
132 模因论
135 人物传略:
   约翰·纳什
136 博弈论
138 小世界假说
140 混沌理论
142 作者简介
144 参考资源
146 词汇表

前言/序言

  保罗·帕森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在担任BBC的科技月刊《聚焦》的主编时,我就已经见识到这一点——每天我都会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带来若干这样那样的理论。有的读者声称自己解开了黑洞、平行宇宙或者是大爆炸理论的谜团,有的则是说自己查明了生命的起源或是统一了粒子物理学定律。对此,我会一一回复,并表达我的谢意,同时请求他们将完整的数学依据寄来,但是读者中无人能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我们日常谈论的猜想和臆断与科学家们苦苦构建的理论之间的区别。
  科学理论是逻辑的创造。科学理论反映了人们最精确的实验观察和对世界最深刻的理解,然而科学理论并不代表着绝对的真理。科学理论仅仅反映了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很有可能会出现新的证据推翻现有理论,从而使理论家们回到起点,从头再来。
  以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为例,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这套理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观测到的天文现象。然而,在17世纪初,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开始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天空,这使得人们对太阳系的观测从肉眼观测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伽利略观测到的细节与100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理论相吻合。哥白尼绘制了现在世人所熟知的太阳(而不是地球)坐落在太阳系中心的图片。许多探测信息,包括从太空探测器收集的数据,都已证实了这一点。其他被推翻的理论还有地平说、燃素说(一种早期的试图解释火起源的学说)以及所谓的智慧设计论。旧的、无效的理论被新的、更完善的理论所取代,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几乎全部的现代科学理论知识。
  构成当今科学知识主体的理论覆盖了从宇宙起源到人脑运作的全部内容。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这50个伟大的理论将由最具才华的科学讲解员娓娓道来。每个理论的核心内容自成一个通俗易懂的独立篇章,没有难懂的术语,更无闲言赘语,只有简明、朴实的语句。
  这些理论是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七大支柱,所以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宏观世界理论”,主要价值与日常世界较大规模的物理运动有关的理论,例如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电学定律。第二章是“微观世界理论”,将我们的视野引向自然中原子和亚原子等粒子的微观量子世界。第三章是“人类进化”,阐述了生命、人类以及智力和语言等其他方面的进化历程。第四章是“思想与身体”,记录了心理分析和基因疗法等关键医学理论。
  在第五章“地球”中,我们罗列了那些使科学家们掌握地球和气候内部如何运转的伟大理论。第六章是“宇宙”,本章的关注点更为辽远,全章对宇宙的起源、演变和最终命运等进行了盘点。
  最后一章是“知识”,它涉及科学的一个分支,即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诸如揭示计算机持续进步规律的摩尔定律和身为一切理论之母的奥卡姆的剃刀原理。同时,这七个章节也会简要介绍这些领域中部分科学巨匠的生平,例如查尔斯·达尔文和斯蒂芬·霍金。
  这本书有着双重目的。一方面,本书结构化、渐进式的讲述方法使之成为一部绝佳的科学理论微型百科全书,供读者在需要时查询。另一方面,若全书通读,读者将对现今科学家如何思考自然世界有着全盘把握。因此,如果你对量子理论抱有疑惑,或是对相对论摸不着头脑,抑或者仅仅是对这些年来科学家们的成就比较好奇,那么请你惬意地坐下来,让本书带领你在人类头脑创造的伟大成就中遨游吧。

巨匠的秘密工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生活与技艺 一卷跨越时空的卷轴,揭示文艺复兴时期那些改变了世界的艺术巨匠们在画布与雕塑之外的真实面貌。 这本书并非又一本专注于分析《蒙娜丽莎》嘴角弧度或米开朗基罗雕像肌肉线条的学术专著。相反,它潜入文艺复兴盛期(约14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那光怪陆离、充满创造力的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的工作室深处,去探寻那些艺术杰作诞生的“幕后故事”——那些关于颜料、契约、师徒关系、个人野心,以及那个时代对“美”的集体痴迷的秘辛。 核心主题:物质的魔法与科学的萌芽 文艺复兴的伟大,在于它将艺术从单纯的神圣服务提升到了对人类潜能的赞颂。本书将重点阐述,这种提升是如何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深入理解来实现的。 第一部分:颜料的炼金术 文艺复兴的色彩是鲜活的,其持久性令人惊叹。我们不会讨论哪幅画作体现了“黄金分割”,而是会深入研究“颜料如何被制造”。 青金石的旅程: 探讨昂贵的群青(Ultramarine)颜料如何从遥远的阿富汗山脉,经过漫长而危险的贸易路线,最终进入提香或拉斐尔的工作室。书中细致描绘了艺术家和赞助人之间就这种颜料价格产生的激烈争执,以及艺术家们如何试图用更廉价的替代品(如蓝铜矿)来欺骗或满足委托人。 油画技术的革命: 尼德兰画派(如扬·凡·艾克)带来的油画媒介,是当时技术上的飞跃。本书将追溯早期油画配方的演变,从植物油的精确选择、干燥时间的控制,到如何通过多层罩染(Glazing)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光泽和深度。我们会看到,艺术家们是如何像化学家一样工作,记录下他们对亚麻籽油和核桃油的实验笔记。 画框与底板的秘密: 探讨木材的选择(尤其是白杨木和橡木)如何影响画作的长期稳定性,以及为适应湿润气候而采取的背板加固技术。这些是保证艺术品流传千年的基础,却常常被后世评论所忽略。 第二部分:工作室的阶级与契约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绝非孤独的灵感捕手,而是精明的商人、雇主和管理者。 学徒制(Apprenticeship)的严格训练: 详细描绘一个年轻学徒从磨颜料、打光底到学习素描的基本过程。我们会呈现学徒合同的范本,揭示他们是如何被“束缚”在一位大师门下数年,以换取知识和保护。这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技术传承系统。 赞助人制度的博弈: 介绍美第奇家族、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等权势人物如何用合同条款、预付款,甚至是威胁来控制艺术家的创作方向。书中将对比不同赞助人对“速度”和“质量”的不同要求,以及艺术家们如何巧妙地利用拖延战术或夸大成本来增加利润。 工作室的管理学: 莱昂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的工作室,实际上是小型工厂。书中会分析他们如何管理助手、分配任务(例如,让助手绘制背景和次要人物),以及处理知识产权——当助手独立门户后,对早期作品的模仿与竞争。 第三部分:透视、解剖与几何的“秘密工具箱” 文艺复兴的深度和真实感,源于对人类身体和空间结构的几何学理解。 人体的“蓝图”: 深入探讨艺术家们如何绕过教会的禁令,秘密获取尸体进行解剖学习。书中会引用当时的解剖图谱(而非最终的画作),展示艺术家们如何通过实际的骨骼和肌肉研究,来理解运动的力学原理,而非仅仅依赖古老的雕塑范本。 透视法的“工程学”: 布鲁内莱斯基和阿尔伯蒂建立的线性透视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数学和光学工具。我们将剖析艺术家们如何使用细线、钉子和特制的窥视孔(Camera Obscura的早期形式)来将三维空间准确地“压平”到二维表面上。书中会配有当时遗留的草图,展示他们如何计算消失点和视平线。 光线的操控: 探讨明暗对比法(Chiaroscuro)的实际应用。艺术家们如何通过调整颜料的厚度和光泽度,来模拟光源的强度和方向,从而赋予人物以戏剧性的立体感。这是一种对光学现象的直观掌握。 结语:匠人与天才的交界 本书旨在将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形象从“被神灵启发的缪斯”拉回到“勤奋、精明且技术娴熟的匠人”的身份。通过聚焦于他们使用的工具、制定的合同、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及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我们得以一窥艺术创作背后那套严谨、复杂且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运作系统。这不仅是关于绘画和雕塑的历史,更是关于一项伟大技艺如何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中,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运作而达到顶峰的实录。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对“如何做到”而非“它意味着什么”更感兴趣的读者的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书评四: 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感到非常惊喜。它不是按照学科或时间线索来组织的,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的“未解之谜”来展开叙述。这种“问题驱动”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悬念感。作者仿佛是带着我们进行一场侦探游戏,每一个理论都是试图解释某一特定现象的“嫌疑人”。从宇宙学的热寂问题到生命起源的复杂性,这种围绕核心疑问的布局,让科学理论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集合,而变成了人类智慧为解开宇宙谜题所进行的英勇尝试。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知识的好奇心,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唯一的遗憾是,由于篇幅限制,很多重大的理论在被提出时,其历史背景和主要反对者的观点介绍得不够充分。我理解作者是为了追求简洁明了,但科学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术界的辩论和思想的碰撞,而在这本书中,这些“战场烟火气”稍微显得有些不足,显得理论过于“干净”了。

评分

书评三: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不太关注那些已经被大众熟知(比如牛顿定律或者进化论的基础框架)的内容,而是将笔墨重点放在了那些“前沿”且充满争议的领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信息源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能够将来自不同学科交叉点的最新研究成果,串联成一个相对连贯的故事线。阅读过程中,我几次被作者对“不确定性”的强调所震撼。在很多领域,我们总希望找到一个终极的、确定的答案,但这本书反复提醒我们,科学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修正和接近真理的模糊地带。这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知识”的定义。书中对一些哲学层面的讨论,比如时间本质的探讨,虽然篇幅不多,但着实引发了我长久的反思,它跳出了纯粹的物理学或生物学范畴,触及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论问题。如果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某些段落的逻辑跳跃性略大,像是从一个高空平台直接跳到了另一个,中间的连接索桥不够坚固,需要读者自己去脑补一些中间的过渡性知识点才能完全理解其深意。

评分

书评五: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具有个人色彩,我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热情和一种近乎布道的激情。他的文字不是那种刻板的、中立的陈述,而是充满了个人判断和对未来科学走向的大胆预测。这种“强引导性”的写作风格,使得即便是最枯燥的物理学概念,也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力。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作者描述某个理论突破时的那种激动人心的措辞,而感到热血沸腾,甚至会去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补充材料来印证作者的观点。这种“感染力”是很多科普读物所缺乏的。不过,这种高度个人化的叙述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风险:它可能会不自觉地抬高某些尚处于假说阶段的理论,并将其呈现得如同既定事实一般。对于一个追求客观平衡的读者来说,这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醒自己这终究是作者的一家之言,而非被所有科学界完全接受的定论。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活力”的阅读体验,但需要读者自带一个批判性思维的滤镜来平衡其中的主观色彩。

评分

书评二: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那种纸张的触感,以及插图的风格,都透露出一种沉稳而又富有现代感的特质。封面那种抽象的几何图形,就已经预示了内容的复杂性,但翻开内页后,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科学书籍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相反,大量的留白、精心挑选的视觉辅助元素,让阅读体验变得异常轻松愉悦。特别是那些将复杂概念具象化的示意图,它们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推导图,而是充满了想象力的图形语言。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极大地降低了科学理论的“入门门槛”,让那些原本因为畏惧复杂术语而止步不前的人,也能轻松地与这些宏大的概念进行对话。然而,这种对“美感”和“易读性”的极致追求,似乎牺牲了一部分内容的严谨性。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努力保持科学的准确性,但在某些关键的哲学思辨环节,处理得略显轻描淡写,仿佛为了保持整体流畅性而略过了那些最难啃的部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可以摆在客厅茶几上,随时翻阅,并能与朋友展开有趣对话的优质读物。

评分

书评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真是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感觉就像是坐上了理论物理学的过山车。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量子纠缠、相对论核心概念,甚至是弦理论的雏形,用一种极其精炼、几乎是口语化的方式抛到你面前。我承认,有些地方我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勉强跟上思路,但正是这种高强度的信息轰炸,反而激发了我深入探究的欲望。它没有给你太多时间去消化理论的数学推导,更多的是聚焦于“它是什么”以及“它意味着什么”,这对于我这种只想快速建立科学全景图的非专业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不过,这种速度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深度略显不足。感觉就像是看了一部精彩的科幻电影预告片,每一个画面都炫目至极,但电影的正片在哪里呢?对于那些期待严谨的逻辑链条和详尽的实验佐证的硬核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可能略显单薄,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划的“思维导图”而非教科书。它成功地完成了“引人入胜”的任务,但要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后续的阅读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更像是开启探索大门的钥匙,而不是地图本身。

评分

第一次买这种书,收到后才觉得物超所值!翻开书感觉自己置身宇宙之中舒畅傲游~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去阅读。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书里面的内容虽然是很基础的 但是对于知识点模糊的人来说 充充电还是非常不错的

评分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丫头喜欢上了心理学,很不错的一本书,还赠送了两个书签。

评分

印刷装帧都很不错,送货也很快,好评

评分

价格实惠,送货快,服务态度很好。

评分

读好书,长姿势,每天30秒,探索各类学科的50的理论

评分

早收到了孩子还没看呢,看着不错

评分

自从有了京东,已经不去书店了,这里什么书都有,折扣比书店低的多,还有满减!实惠的很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