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審美.理趣
作者 葛曉音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ISBN 9789620440977
分類 文學 > 中國文學 > 中國古代文學史
出版日期 2017年02月
語言版本 中文(繁)
頁數 200 頁
版次 第 1 版
裝幀 平裝
叢書/系列 三聯人文書系
在中國古代詩歌的各種類型中,山水詩是zui能代表中國士大夫傳統審美趣味的詩歌題材之一。葛曉音教授借助回歸自然的精神旨趣,澄懷觀道、靜照忘求的審美觀照方式,「適足」的玄學命題,「泠然獨往」的趣味,梳理玄學理念與山水詩意境的關係。為我們打開了解讀詩中意境與神韻之門。
本書集結了作者的五篇文章,勾勒出中國山水詩從魏晉至唐宋山水田園詩發展的脈絡,溯源其中蘊含的玄學及佛學理趣,通過豐富的詩歌及典籍引證,探索中國人文精神中重視自然的特質。
作者簡介
葛曉音,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先後任教於日本東京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先秦詩歌及宋代散文、漢魏六朝詩歌史、山水田園詩、初盛唐詩,以及唐代樂府文學。近年着重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原理、唐代大曆詩歌及杜甫詩歌體式研究。
对于《山水.审美.理趣》这本书,我只能用“惊艳”来形容我的感受。我一直认为,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其能够引发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而葛晓音先生在这本书中,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通过对山水画中“气韵”的深入剖析,让我明白了为何有些画作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对“意象”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中国文人心目中理想的山水是什么样的,不仅仅是客观的自然景物,更是主观情感的投射。书中对不同时代山水画的比较分析,也极具启发性,让我看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与演变。葛晓音先生的文字,如同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刚劲的骨骼,又有温润的血肉,读起来既有力量,又不失细腻。他并没有将读者当成是无知的学生,而是平等地与读者交流,分享他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山水画的喜爱,从一种朦胧的情感,升华成了一种深刻的认知。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艺术与哲学融会贯通的著作情有独钟,而《山水.审美.理趣》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渴望。葛晓音先生在这本书里,不仅仅是讲解山水画本身,更是将它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他从哲学、历史、文学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所承载的独特审美观念。我尤其欣赏他对“天人合一”思想在山水画中的体现的解读,让我明白了为何中国古人如此钟爱描绘自然,原来那不仅仅是对景色的赞美,更是对宇宙观、人生观的一种寄托。书中对于“意境”的阐释,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解释了为何一幅好的山水画,能够让观者产生无限的联想,不仅仅是眼前的景物,更是画家想要传达的那种心境与情怀。葛晓音先生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对每一幅画的解读都鞭辟入里,让我读来不禁拍案叫绝。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从一个浅尝辄止的欣赏者,变成了一个能够品味其深层意蕴的“内行”。
评分老实说,起初拿到《山水.审美.理趣》这本书,我还有些担心会读起来枯燥乏味,毕竟“山水”和“理趣”听起来都带着些许学术的距离感。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葛晓音先生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带着我走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奇妙世界。我被他对山水画中“透视”的独到见解所吸引,他并没有局限于西方美术的透视法则,而是解释了中国山水画如何运用“散点透视”来营造空间感和意境。这种解读让我对画面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关于“留白”艺术的讲解,也让我茅塞顿开,原来那些看似空白的地方,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蕴含着无限的想象空间,是画家留给观者的“呼吸之地”。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画家独特的笔墨风格,让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创作过程,感受到了他们的情感投入。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仅教我“看”山水画,更教我“懂”山水画。
评分读《山水.审美.理趣》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直以为“审美”是件很主观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葛晓音先生在这本书里,用一种近乎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们梳理了中国山水画审美背后的一整套逻辑体系。他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理论,反而将它们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他将“理趣”这个概念具象化,让我不再觉得它是个玄而又玄的词汇。他通过分析具体的画作,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如何表现出“厚重”的审美,王蒙的《林泉高致图》又如何体现出“苍秀”的韵味,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形神兼备”的含义。书中对“气韵生动”的讨论,更是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这才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在。葛晓音先生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仿佛在与一位饱学之士对饮,听他谈古论今,畅谈山水。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从“看热闹”变成了“看门道”,从单纯的视觉享受,升华到了对文化内涵的深刻体悟。
评分这本《山水.审美.理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山水画总有一种模糊的喜爱,觉得它美,但又说不出具体的美在哪里,更别提其中的“理趣”了。葛晓音先生的这本著作,像一把金钥匙,缓缓打开了这扇厚重的门。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山水画“意境”的解读,不再是干巴巴的美术史叙述,而是深入到创作者的心灵世界,去捕捉那份“胸有丘壑”的洒脱与超脱。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宋代的山水之中,感受着那云雾缭绕的朦胧美,听着那溪水潺潺的宁静声。书中对于不同时期山水画风格的演变,也阐述得条理清晰,从魏晋的清谈之风如何影响了早期山水,到唐宋的山水画如何达到高峰,再到元明清的文人画倾向,每一部分都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尤其对“笔墨”的讲解,细致入微,让人明白了那些看似随意的线条背后蕴含的深厚功力。以前总觉得山水画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才明白,原来它承载了中国人最古老的哲学思考和最深沉的情感寄托。这本书不仅是艺术鉴赏的指南,更是一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度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