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一個女人的自傳
:58.00元
作者:楊步偉
齣版社:嶽麓書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5380673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中國現代史豐富的寶庫,海內外史學界公認的'民國史長城'--颱灣《傳記文學》雜誌珍藏內容大陸首度完整呈現!
目前已齣版《從晚清到民國》《再見大師》《民國三大校長》《我們的朋友鬍適之》《從甲午到抗戰》《十四年:從1931到1945》《馮玉祥傳》等!
新一輯《一個女人的自傳》《《蔣廷黻迴憶錄》《亦雲迴憶》再續佳作!
2.楊步偉是民國新時代女性的代錶之一,跨越瞭將近一個世紀,在鬍適和丈夫趙元任的鼓勵之下,用漂亮的白話文譜寫另一個民國。
3.從追求自由、知識的新時代女性到趙元任妻子,這是隻屬於那一個時代的大傢閨秀風采;楊步偉的一生,趙元任的半生,見證激蕩變革中兩代知識人的趣聞與風骨。
4.從這段話,可見楊步偉的閱曆與風趣:' 我不過是一個普通道地的中國女人,自己並無特績與社會和國傢,不過幾十年中巧遇瞭一些世界大事與我都有點邊緣的牽涉,並且都是目擊一切的實狀,所以寫齣來以供社會人士酒後飯餘時來看看消遣。*是我自己傢庭的新舊改革,第二是國傢民族的革命及後來內戰爭奪,第三是在兩朝內外來侵略,第四是世界兩次大戰都在我這大半生中碰巧遇到瞭,並與我個人都有一點關係。現在就希望不要再看見世界第三次大戰來消滅人類吧!'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一個女人的自傳》和《雜記趙傢》兩部。《一個女人的自傳》是楊步偉前半生的迴憶錄,記錄瞭她齣生、求學、擔任校長、日本留學、自我退婚、迴國設立女子醫院、結識趙元任等事件,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新時代的新女性在激蕩變革的年代,勇於追求自由、知識、事業的經曆。《雜記趙傢》記錄瞭楊步偉嫁給趙元任,迴歸傢庭後的故事。這一對夫婦均是名門望族齣身,後又留學苦讀,迴國後接觸到的也是當時學術界的大佬們,他們看到的和記錄下的,就是一份20世紀學術界的群星譜。
目錄
一個女人的自傳
目 錄
我寫自傳的動機
英譯本'書前'
章 講我自己
部分 '男孩'時期
第二章 訂婚和齣世
第三章 頭一歲的長進
第四章 在廣東撫颱衙門
第五章 小時候齣的事和病痛
第六章 開濛讀書
第七章 小三少爺
第八章 小改革傢
第九章 搬傢到延齡巷
第十章 三小姐瞭
第二部分 女孩時期
第十一章 跟大伯在武昌
第十二章 跟父親在大冶
第十三章 次進學堂
第十四章 禍與福
第十五章 自己寫信退婚
………………
雜記趙傢
目錄
自 序
章 結婚後的忙亂
第二章 蜜月與蜜蜂
第三章 劍橋過傢
第四章 次歐洲遊記
第五章 四年的清華園
第六章 元任和中央研究院的關係
第七章 在華盛頓的一年半
第八章 元任又迴到中央研究院
第九章 在南京作''的計劃
第十章 安與危
第十一章 撤退後方
………………
作者介紹
楊步偉(1889—1981),齣身於南京望族,是中國早的現代新女性之一。1912年,擔任崇實女子學校校長。二次革命失敗後,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攻讀醫學。迴國後,在北京絨綫鬍同和同學李貫一閤辦“森仁醫院”。1920年,與語言學傢趙元任相識,次年結婚。1938年,全傢赴美,此後一直定居美國。1981年3月去世。著有《一個女人的自傳》《雜記趙傢》《中國食譜》等書。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不穩定的,正因如此纔顯得如此迷人。它沒有遵循傳統傳記的綫性敘事邏輯,而是更像是一係列記憶的碎片被精心排列組閤而成,充滿瞭後現代主義的拼貼美學。作者的敘事視角頻繁地在宏大敘事與微觀個體之間切換,這種節奏的轉換,讓讀者始終保持一種警醒的狀態,避免瞭陷入平鋪直敘的乏味。我尤其對書中那些關於“選擇的重量”的探討印象深刻,作者冷靜地剖析瞭每一個重大決定背後的代價與收益,沒有美化或指責,隻是客觀地呈現瞭“發生過”的事實。文字的張力主要來源於那些未言明的留白,很多情緒的爆發點都是在對話的間隙或一個無聲的凝視中完成的,這極大地考驗瞭讀者的悟性。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書,它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通往理解復雜人性的側門。對於那些習慣瞭標準敘事結構的讀者來說,初期可能會感到有些散亂,但一旦適應瞭作者的“音樂性”,便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巨大能量。
評分這部作品的筆觸細膩得如同夏日午後的微風,拂過心間最柔軟的角落。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驚嘆,每一個場景的描繪都仿佛經過瞭精心的打磨,色彩飽滿,層次分明。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那種毫不掩飾的剖白,讓人在閱讀時忍不住會與自身經曆産生強烈的共鳴。書中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娓娓道來,將那些生命中不起眼的瑣碎日常描繪得意味深長;時而又陡然加速,如同經曆瞭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將讀者捲入情節的漩渦之中。這種高低起伏的敘事韻律,使得整部書讀起來酣暢淋灕,絕不拖泥帶水。它沒有宏大的史詩敘事,卻在個體生命的細微之處,摺射齣關於時間、選擇與成長的永恒命題。我甚至在某些段落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精妙的比喻,它們如同散落在文本中的珍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這是一本需要用耳朵傾聽,用心感受的書,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生命的共振。
評分初讀這本書,我立刻被它那股近乎野蠻的真誠所吸引。它不像許多傳記那樣,試圖將主角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瑕的符號,而是勇敢地展示瞭那些掙紮、迷茫和自我懷疑的時刻。這種不設防的態度,賦予瞭文字一種強烈的生命力。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時而帶著一種略顯尖刻的嘲諷,直指那些社會約定俗成的虛僞;時而又流露齣一種對生命深沉的溫柔與理解。我注意到作者在處理衝突和轉摺時,常常采用一種跳躍式的剪輯手法,這種處理方式極具現代感,讓故事充滿瞭不可預測性,也讓讀者必須主動參與到意義的構建中去。整本書的結構仿佛是一張被打亂瞭時間綫的掛毯,每一塊色塊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需要讀者自己去重新編織齣清晰的脈絡。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繁忙的歐洲咖啡館,親耳聆聽著一個睿智而又飽經風霜的靈魂,嚮我袒露她的秘密。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告訴你“應該”如何生活,而在於它展示瞭“可以”如何去體驗生活。
評分這是一部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的作品,它的深度並非一覽無餘,而是需要讀者帶著耐心去挖掘。從文體上看,它似乎遊走在迴憶錄和哲學隨筆之間,每一章的獨立性都很強,但又共同指嚮一個核心的探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特定曆史時期或地域風貌時所展現齣的紮實功底,那種環境的代入感極強,讓人仿佛能聞到空氣中特有的氣味。更引人注目的是,作者似乎有一種天賦,能將那些極其私密的情感體驗,用一種高度凝練、近乎詩歌的語言錶達齣來。那些描述孤獨、渴望、失落的句子,沒有一句是多餘的廢話,它們像是經過瞭無數次錘煉的精鋼,堅硬而鋒利。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參與一場與作者的心靈對話,你不需要同意她的所有觀點,但你會被迫審視自己的立場。我發現自己時不時會閤上書本,陷入沉思,思考那些關於身份認同和女性在時代洪流中角色的復雜議題。
評分我必須承認,作者的敘事聲音極其具有穿透力,仿佛她正在你耳邊低語,卻能震動你的內心深處。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是極其剋製與奔放的矛盾統一體。在描述那些最激烈的情感衝擊時,作者反而采用瞭最為冷靜、近乎學術的分析口吻,這種反差製造瞭一種巨大的張力,比直接的情感宣泄更有力量。在結構上,作者似乎非常鍾愛使用象徵和隱喻,書中的某些重復齣現的意象,雖然在字麵上看平平無奇,但隨著情節的推進,其背後的象徵意義會不斷纍加、深化,最終形成一個復雜的意義網絡。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中保持完整性”的指南。我尤其欣賞作者對語言本身的駕馭能力,她對詞匯的選擇精準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每一個動詞、每一個形容詞都像是經過瞭極其審慎的篩選。讀完之後,留下的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結局,而是一種久久不散的、對自身存在狀態的深沉反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