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2851 9787115285508 9787115285515 9787115320322 9787115331632 9787115331458 9787115331953
《电子工程师自学 设计篇》具有基础起点低、内容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安排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特点。《电子工程师自学 设计篇》适合作为电子工程师学习电子设计的自学图书,也适合作为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单片机及Protel电路绘图设计教材。
第1章 单片机入门
1.1 概述
1.1.1 什么是单片机
1.1.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结构与工作过程
1.1.3 单片机的开发过程
1.1.4 单片机的应用
1.2 单片机基础知识
1.2.1 单片机基础电路
1.2.2 数制与数制的转换
1.2.3 单片机中数的表示及运算
第2章 单片机硬件原理
2.1 单片机的结构
2.1.1 CPU
2.1.2 时钟振荡器
2.1.3 中断控制器
2.1.4 ROM
2.1.5 RAM
2.1.6 定时器/计数器
2.1.7 串行通信口
2.1.8 I/O接口
2.1.9 总线控制器
2.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2.2.1 基本工作条件引脚
2.2.2 输入/输出引脚
2.2.3 控制引脚
2.3 单片机的基本工作条件与工作时序
2.3.1 基本工作条件
2.3.2 工作时序
2.4 单片机的I/O接口
2.4.1 P0端口
2.4.2 P1端口
2.4.3 P2端口
2.4.4 P3端口
2.5 单片机的存储器
2.5.1 存储器基础知识
2.5.2 程序存储器
2.5.3 数据存储器..............
第1章 电子技术入门基础
1.1 基本概念与规律
1.1.1 电路与电路图
1.1.2 电流与电阻
1.1.3 电位、电压和电动势
1.1.4 电路的3种状态
1.1.5 接地与屏蔽
1.1.6 欧姆定律
1.1.7 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
1.2 电阻的连接方式
1.2.1 电阻的串联
1.2.2 电阻的并联
1.2.3 电阻的混联
1.3 直流电与交流电
1.3.1 直流电
1.3.2 交流电
1.4 万用表的使用
1.4.1 指针万用表的使用
1.4.2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第2章 电阻器
2.1 固定电阻器
2.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2.1.2 功能
2.1.3 标称阻值
2.1.4 标称阻值系列
2.1.5 额定功率
2.1.6 选用
2.1.7 检测
2.1.8 种类
2.1.9 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2.2 电位器
2.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2.2.2 结构与原理
2.2.3 应用
2.2.4 种类
2.2.5 主要参数
2.2.6 检测
2.2.7 选用
2.3 敏感电阻器
2.3.1 热敏电阻器
2.3.2 光敏电阻器
2.3.3 压敏电阻器
2.3.4 湿敏电阻器
2.3.5 气敏电阻器
2.3.6 力敏电阻器
2.3.7 磁敏电阻器
2.3.8 敏感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2.4 排阻
2.4.1 实物外形
2.4.2 命名方法
2.4.3 种类与结构 ............
“电子工程师自学 ”丛书分为“入门篇”、“提高篇”和“设计篇”共3本。《电子工程师自学 提高篇》为“提高篇”,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部分,模拟电路部分的内容有电路分析基础、放大电路、放大器、谐振电路、滤波电路、振荡器、调制电路、解调电路、变频电路、反馈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和晶闸管电路,数字电路部分的内容有数字电路基础、门电路、数制、编码、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电路、D/A转换器、A/D转换器和半导体存储器。
《电子工程师自学 提高篇》具有基础起点低、内容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安排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特点。《电子工程师自学 提高篇》适合作为电子工程师用于提高的自学图书,也适合用作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电子电路教材。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1.1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1.1.1 欧姆定律
1.1.2 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
1.1.3 电阻的串联、并联与混联
1.2 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与规律
1.2.1 基本概念
1.2.2 基尔霍夫定律
1.2.3 叠加定理
1.2.4 戴维南定理
1.2.5 *大功率传输定理与阻抗变换
第2章 放大电路
2.1 基本放大电路
2.1.1 固定偏置放大电路
2.1.2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2.1.3 交流放大电路
2.1.4 放大电路的3种基本接法
2.1.5 朗读助记器的原理与检修(一)
2.2 负反馈放大电路
2.2.1 反馈知识介绍
2.2.2 反馈类型的判别
2.2.3 常见负反馈放大电路
2.2.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2.2.5 朗读助记器的原理与检修(二)
2.3 功率放大电路
2.3.1 功率放大电路的3种状态
2.3.2 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电路
2.3.3 OTL功率放大电路
2.3.4 OCL功率放大电路
2.3.5 朗读助记器的原理与检修(三)
2.4 多级放大电路
2.4.1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2.4.2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2.4.3 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
2.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5.1 结型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2.5.2 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2.5.3 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
《电子工程师**关键技能 宝典》以培养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为出发点,从基础知识讲起,系统地介绍了电子工程师必学**的关键实操技能,内容包括:百余种元器件引脚的识别和检测方法、百余种元器件典型应用电路和单元电路的故障分析及检修方法、电路故障的20种检查方法、故障机理、职场面试题集以及用于电路设计的各种知识及应用等。
《电子工程师**关键技能 宝典》内容丰富,力求迅速培养读者的动手能力,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实现读者电子工程师的梦想。本书可作为培养动手能力的指导手册之用,适合广大立志成为电子工程师的各级别电子爱好者学习参考。
第1章 百种元器件引脚识别方法和检修资料解读
1.1 RCL元器件引脚及极性识别方法
1.1.1 排阻共用端识别方法和引脚识别方法
1.1.2 可变电阻器引脚识别方法
1.1.3 电位器引脚识别方法
1.1.4 有极性电解电容器正、负引脚识别方法
1.1.5 微调电容器引脚识别方法
1.1.6 可变电容器引脚识别方法
1.1.7 磁棒天线线圈引脚识别方法
1.1.8 扬声器引脚识别方法
1.2 二极管和三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 普通二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2 发光二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3 几种红外发光二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4 稳压二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5 变容二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6 快恢复和**快恢复二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7 恒流二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8 变阻二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9 国产金属封装三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0 国产塑料封装三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1 微型三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2 进口半导体三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2.13 贴片三极管引脚识别方法
1.3 集成电路引脚识别方法
1.3.1 识别引脚号的意义
1.3.2 单列集成电路引脚识别方法
1.3.3 双列集成电路引脚识别方法
1.3.4 四列集成电路引脚识别方法
1.3.5 金属封装集成电路引脚识别方法
1.3.6 反向分布集成电路引脚识别方法
1.4 集成电路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识别方法
1.4.1 识别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的意义
1.4.2 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的种类
1.4.3 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的4种电路组合形式
1.4.4 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外电路特征及识别方法
1.5 集成电路信号输入引脚和信号输出引脚识别方法
1.5.1 识别信号输入引脚和信号输出引脚的意义
1.5.2 信号输入引脚和信号输出引脚的种类
1.5.3 信号输入引脚外电路特征及识别方法
1.5.4 信号输出引脚外电路特征及识别方法
1.6 其他元器件引脚识别方法
1.6.1 石英晶振和陶瓷滤波器引脚识别方法
1.6.2 其他元器件引脚识别方法
1.7 检修资料解说
1.7.1 有关集成电路引脚作用的资料说明
1.7.2 有关集成电路内电路框图和内电路的资料说明
1.7.3 有关集成电路引脚直流工作电压的资料说明
1.7.4 有关引脚对地电阻值的资料说明
1.7.5 有关引脚信号波形的资料说明
1.7.6 黑白电视机常用信号波形解说
1.7.7 彩色电视机常用信号波形解说
1.7.8 调幅信号波形解说
1.7.9 调频信号、平衡调幅信号和立体声复合信号波形解说
1.7.10 集成电路封装形式
第2章 识别电路板上元器件和根据电路板画电路图方法
2.1 寻找印制电路板上的元器件
2.1.1 寻找印制电路板上的地线
2.1.2 寻找印制电路板上的电源电压测试点
2.1.3 寻找印制电路板上的三极管
2.1.4 寻找印制电路板上集成电路的某引脚
2.1.5 寻找印制电路板上的电阻器和电容器
2.1.6 寻找印制电路板上其他元器件和识别不认识元器件的方法
2.1.7 寻找印制电路板上的信号传输线路
2.2 根据印制电路板画出电路图
2.2.1 根据印制电路板画电路图的方法
2.2.2 根据元器件画电路图
2.3 画小型直流电源电路图
2.3.1 解体小型直流电源的方法
2.3.2 画出小型直流电源电路图
2.4 接地知识点“微播” ..........
“入门篇”这本书,我得说,它成功的把一个在我看来无比枯燥的学科,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本来以为电子元器件就是一堆长得奇形怪状的小零件,什么电阻、电容、三极管,在我眼里都差不多。但“入门篇”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每个元器件的“脾气”和“本事”都讲透了。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参数列表,而是通过大量的类比和生动的讲解,比如把电阻比作水管的阻力,电容比作储水罐,三极管比作一个可以控制大水流的小阀门。这种形象的比喻,让我瞬间就理解了它们的核心作用。而且,书中对于每个元器件的讲解,都紧密结合了它的实际应用场景。比如,在讲到二极管的时候,它不仅仅告诉你它是单向导电的,还会立刻举例说明它在整流电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LED灯中发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让我觉得我学到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实际价值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电阻和电容的介绍,不仅仅是介绍了它们的规格,还强调了在不同应用中选择哪种更合适,比如高温环境应该选用什么材质的电容,高频电路需要什么样的电阻。这些细节,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避免踩坑的宝贵经验。它还非常细致地介绍了如何使用万用表来检测元器件的好坏,以及如何识别一些常见的元器件标识。这让我觉得,掌握了这些基础工具的使用,就已经具备了动手实践的基本能力。
评分《元器件应用》这本书,就像一本电子元器件的“百科全书+使用指南”。我之前对元器件的了解,大多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知道它大概长什么样”的阶段。但这本书,把每一个元器件都讲得活灵活现,不仅仅是它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它的“脾气”和“性格”,也就是它的应用场景和选用原则。比如,它在讲解电阻的时候,不只是告诉你阻值,还会详细介绍不同材料(碳膜、金属膜、线绕)的电阻在精度、温度系数、功率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哪些场合下应该优先选择哪种。对于电容,它更是细致入微,讲解了陶瓷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薄膜电容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滤波、耦合、储能等不同功能上的适用性。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半导体元器件时,比如三极管和MOSFET,不仅仅是讲解它们的放大或开关原理,还深入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性能表现,比如开关速度、漏电流、耐压能力,以及在电源管理、驱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它有很多“实战案例”,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LED驱动器,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线性稳压电源,如何构建一个基本的信号发生器。这些案例都紧密结合了元器件的实际应用,让我能够直接看到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产品。它还包含了一些传感器和执行器元器件的介绍,这让我对整个电子系统的构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电子元器件时,不再感到迷茫,而是能够更加自信地去选择和应用。
评分“提高篇”这本书,简直就是把我的电子工程知识体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之前以为我看完“入门篇”就已经差不多了,但“提高篇”让我明白,那只是冰山一角。“提高篇”在“入门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一些更复杂的电路和原理。比如,它对放大电路的讲解,不再仅仅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放大系数上,而是开始分析不同类型的放大器(如甲类、乙类、丙类)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它还引入了一些更高阶的电路设计概念,比如反馈电路、振荡电路等等。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反馈电路时,引入的“稳定性”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电路的性能。这让我觉得,设计电路不仅仅是把元器件连接起来,更是一门关于“平衡”和“优化”的艺术。书中还涉及到一些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让我对数字逻辑和组合逻辑有了初步的认识。它还开始讨论一些电源管理方面的内容,比如如何设计一个更高效的电源转换电路,如何处理电源噪声。这些内容,对于我这个想要设计更复杂、更可靠的电子产品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而且,“提高篇”的案例也比前两本更加进阶,比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时钟,或者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简单控制系统。这让我看到了电子工程在更广泛领域内的应用潜力,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评分这本《电子工程师自学速成》系列,尤其是“设计篇”,真是给了我这个跨界小白一记响亮的耳光。我之前总觉得电子工程离我遥不可及,都是需要深厚的数理基础和复杂的公式推导。但这本书的“设计篇”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它不是上来就堆砌一大堆理论,而是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比如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LED驱动电路,如何构建一个基本的音频放大器。书中大量的流程图和框图,非常直观地展示了设计的思路和步骤。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设计实例时,都会先分析需求,然后分解任务,再给出具体的元器件选择和电路连接图。这种“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步的目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它没有回避基础知识,但点到为止,更多的是强调如何将这些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设计中。例如,在讲解RC滤波器时,它不是详细推导传递函数,而是直接告诉你不同RC值的效果,以及在实际电路中如何运用,比如用来滤除电源噪声。这种“够用就好”的学习方式,对于时间有限的自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有很多案例都是非常贴近生活,比如如何设计一个简易的温控风扇,或者一个DIY报警器。这让我觉得电子设计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学问,而是能够触及和改善日常生活的工具。我之前以为设计必须要有昂贵的EDA软件,但它从基础的万用表、示波器使用,到简单原理图的绘制,都给了非常详细的指导,让我觉得即使没有专业软件,也能迈出设计的第一步。
评分《电子工程师关键技能速成》这本书,我得说,它给我一种“点石成金”的感觉。我之前总觉得电子工程师需要掌握很多硬核技术,比如高级编程语言、复杂的EDA工具操作,或者深厚的模拟/数字电路理论。但这本书却把重点放在了一些“软技能”和“巧技能”上,这些技能往往容易被初学者忽略,但却至关重要。它首先强调了“问题解决能力”,教导读者如何系统地分析一个电子问题,从现象入手,逐步定位问题根源。这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运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它还花了不少篇幅讲解“文档阅读和理解”的重要性,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救星。我之前看国外的技术文档,经常头大,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快速抓住文档的核心信息,如何理解其中的图表和参数。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讲到了“原型制作”和“调试”的技巧。很多时候,我们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电路,在实际测试时总会出问题,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多实用的调试思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如何利用示波器来观察信号波形,如何通过替换元器件来排除故障。它还提到了“沟通协作”的重要性,虽然这是个偏向软技能的方面,但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与团队成员、客户沟通交流,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不仅仅是技术过硬,更需要掌握一套高效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模式。
评分早知道再等几天了
评分足足等了6天,终于拿到货了,就不做过多评价了。
评分非常好的书对初学者来说很详细
评分早知道再等几天了
评分足足等了6天,终于拿到货了,就不做过多评价了。
评分非常好的书对初学者来说很详细
评分早知道再等几天了
评分非常好的书对初学者来说很详细
评分足足等了6天,终于拿到货了,就不做过多评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