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38-1945

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38-194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帆,甄銳 著
圖書標籤:
  • 二戰史
  • 中國抗戰
  • 裝甲戰
  • 軍事曆史
  • 中日戰爭
  • 鋼鐵洪流
  • 戰爭紀實
  • 軍事科技
  • 曆史研究
  • 武器裝備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長安齣版社
ISBN:9787510709555
版次:1
商品編碼:1183795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抗戰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52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穿越70年的戰火記憶,解讀二戰中神秘的東方戰場。本書兩名作者輾轉於中國大陸、颱灣、日本等地,考證大量史料。深度解析1918-1945年間中日兩國裝甲兵史,重現瞭中國軍民抗敵衛國的珍貴事跡。

大多數人認為在抗日戰爭及二戰中,中國裝甲部隊的發展遠不及歐洲戰場。殊不知麵對裝備精良的敵人,前綫的士兵們利用有限的資源發明瞭各類武器,與敵人誓死頑抗。

本書希望以此喚醒我們對全民族抗戰中,流血犧牲的中國裝甲兵英烈的迴憶,將這份民族的尊嚴與信仰世代傳承下去。

內容簡介

  《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是一套關於中、日兩國裝甲部隊在上世紀初組建及使用情況的曆史科普叢書。《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38-1945》講述瞭自1938年開始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前,在中國及太平洋地區爆發的裝甲部隊作戰經過。於上半年齣版的《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18-1937》則為大傢呈現瞭中、日兩國從1922年初組建裝甲兵到1938年前雙方發生的裝甲部隊交戰的曆史。

作者簡介

  徐帆,1987年1月生於江蘇省南京市,南京財經大學法學係畢業。中國抗日戰爭學者,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日兩國裝甲部隊軍史與武器裝備、模型製作及民國時期中國國術發展史等有著較深入的研究。


  甄銳,1978年8月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國軍事及裝備史學者,中央電視颱國防軍事頻道特約撰稿人。著有《抗戰中國坦剋裝甲車輛圖鑒1924-1945》、《丹青難寫是精神——抗日戰爭中國民黨陸軍單兵裝備詳解》等文章。並製作瞭大量中國抗日戰爭題材仿真比例模型及場景,代錶作為《血戰颱兒莊之告急》、《大刀嚮鬼子頭上砍去》、《炮嘯嶽麓》、《重慶大轟炸》和《南京受降》等,中央電視颱十套節目《人物》、《手藝》曾對其進行瞭專訪,並製作瞭專題記錄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中日戰爭(1938)

第一節 浴火重生的中國裝甲部隊

第二節 日本陸軍戰車的再發展

第三節 徐州會戰

第四節 蘭封會戰

第五節 廣州戰役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遠東戰場(1939)

第一節 1939年春《日本東京的戰車大博覽會》

第二節 日本陸軍騎兵的裝甲機械化演變

第三節 中國境內的各僞軍裝甲部隊

第四節 “國中之國”——駐華國外租界內的裝甲部隊

第五節 日本關東軍第一戰車團

第六節 驚濤中成長的中國裝甲部隊

第七節 中日桂南會戰

第八節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裝甲兵團之整編

第九節 日本陸軍機甲(裝甲)兵教育及管理機構


第三章 中日戰爭·敵後戰場(1938-1944)

第一節 華北地區的日軍裝甲部隊

第二節 1939年華北地區敵後作戰

第三節 1941年華北地區敵後作戰

第四節 1943年華北地區敵後作戰

第五節 1944年華北地區肅寜縣解放戰


第四章 日本裝甲部隊的戰時發展(1939-1942)

第一節 日本陸軍戰車師團的誕生

第二節 戰車第三師團(瀧兵團)

第三節 日軍炮兵的機械化·自走炮(自行火炮)的開發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滇緬路戰役(1942)

第一節 勃固地區戰鬥

第二節 日軍戰車第十四聯隊

第三節 中國遠徵軍入緬

第四節 同古保衛戰

第五節 葉達西及南陽車站地區作戰

第六節 仁安羌大捷

第七節 棠吉之戰

第八節 中國遠徵軍全綫撤退作戰

第九節 陸軍第四十八師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場(1943-1945)

第一節 豫湘桂會戰/大陸打通作戰

第二節 平漢綫作戰/豫中會戰

第三節 豫西靈寶作戰

第四節 抗戰末期的陸軍機械化學校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緬印戰場(1943-1944)

第一節 中國陸軍機械化學校駐印戰車訓練班(中國駐印軍戰車訓練班)

第二節 中國駐印軍戰車營

第三節 日本緬甸方麵軍戰車第十四聯隊

第四節 孟關、瓦魯班之戰

第五節 加包河榖之戰

第六節 孟拱地區戰鬥

第七節 薩迪亞整訓

第八節 英帕爾地區作戰


第八章 勝利1945(1944-1945)

第一節 第二期緬北反攻作戰

第二節 豫西鄂北會戰(老河口作戰)

第三節 中國戰區受降


第九章 新疆地區裝甲戰史(1930-1945)

第一節 新疆內戰

第二節 新疆省軍鋼甲車隊/戰車隊

第三節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新兵營)

第四節 新疆地區曾經裝備和使用過的部分坦剋裝甲車輛概述


附錄 抗戰期間中日兩軍裝甲兵製服賞析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根據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順利進展,中國也開始作最後反攻,準備殲滅在華的日本中國派遣軍。此時第一期由二十一個軍為基礎的戰略機動兵團已經編成;第一期戰略後備部隊之“青年軍”九個師亦已組建;三十五個師的美式武器裝備也正在換裝。預定在鞦季進行總反攻代號為“冰人”和“白塔”的作戰計劃亦已製定,即首先從廣西發動進攻,切斷日軍從湖南經廣西,再至越南的大陸交通綫,同時攻占雷州半島的廣州灣,從該處直接取得同盟國經海上運輸的大宗作戰物資轉往各戰區,然後東進攻嚮廣州,繼而攻占衡陽和韶關,溝通各戰區之間的聯係;敵後戰場由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於日軍兵力較薄弱的察哈爾、綏遠、山西、河北、山東、江蘇、河南、安徽,浙江及湖北等地區開展局部反攻作戰,收復失地。

  隨著形勢的急轉直下,日本也準備做最後的掙紮。計劃準備在本土與美軍決戰;增強在華沿海對美軍登陸之防禦;加緊對蘇戰爭的準備。對其僞附庸國進行新的政治懷柔。

  為增強在華對美軍登陸作戰的準備,日軍大本營於4月18日下令,調在廣西的第3、第13、第34師團,在廣州的第27師團,歸中國派遣軍直轄,開抵華東和華北,部署沿海對美軍之防禦;德國覆滅前,日軍大本營除令關東軍加強對蘇戰備外,4月30日又令中國派遣軍以對美戰備為主,同時進行對蘇作戰之準備,期間決定將第110師團及戰車第3師團嚮上海方麵轉移。隨後根據西峽口方麵中國軍隊的情況,令第110師團按原計劃繼續轉進,令戰車第3師團停止嚮上海轉移改嚮平津地區迅速集結。5月以後,戰車第6旅團嚮上海移動中,於6月10日基於總軍命令改嚮北京轉進。戰車第3師團主力在老河口作戰結束後,師團司令部於7月10日從駐屯地襄城齣發,至平津地區集結完成。並未防備張傢口方麵的蘇軍南下,混成兩個中隊的戰車派遣給駐濛軍。

  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共同發錶《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對日本予以“最後之打擊”。而此時美國的原子彈已試驗成功,為瞭避免采取大量傷亡的登陸戰以及在蘇軍前占領日本本土,美軍於8月6日上午8時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三天後又在長崎投下瞭第二枚原子彈。8月8日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達密約》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翌日零時10分,蘇聯紅軍分四路越過中蘇、中濛邊境,嚮駐守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全綫進攻。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第18集團軍(八路軍)為配閤蘇軍作戰,齣關沿長城綫發動反攻,先後收復瞭張傢口、山海關等地。與此同時,中國的抗日戰爭也進入大反攻階段。

  ……

前言/序言

  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由鄙人主筆,甄銳兄副筆(《抗日戰爭中國軍隊坦剋裝甲車輛圖鑒》之作者)的首部《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18-1937》及第二部《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38-1945》都已完成。在本係列首部齣版後,即引起瞭熱衷此題材的眾多讀者的廣泛關注,也得到瞭近代軍事史學界各位前輩及老師們的指點和好評。《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係列叢書均以特彆的多綫程敘述風格,其上部詳細地描寫瞭從1918年至1937年12月,中日兩國軍隊在坦剋、裝甲車輛以及屬於鐵道兵的裝甲列車(鐵甲車)上的發展、編製、沿革、裝備、參戰情況等,極大程度地彌補瞭國內這一方麵的曆史空白。該係列的下部,《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38-1945》中,由於在此段時間綫內中日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已全麵展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火蔓延至全球,反法西斯侵略戰爭已經不再是中日兩國間的局部戰事,中日兩軍裝甲部隊的角逐也擴展到瞭除中國領土以外的緬甸及印度地區(不包含美日太平洋戰場),使得下部的內容較上部來說,更為豐實。而且,在下部中,除詳細描述抗日戰爭正麵戰場的裝甲作戰之外,筆者還特彆注入瞭大量在其他史料中很少提及的關於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八路軍等抗日武裝,在敵後戰場對侵華日軍的各戰車部隊、鐵道裝甲列車部隊的作戰情況,以及在華外國租界和各路日僞軍裝甲部隊等等鮮為人知的內容。

  筆者編著該係列叢書的初衷,是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在中國抗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日兩軍尤其是中國軍隊因為軍事工業技術落後於西方列強,其裝甲部隊的發展及作戰都遠不及歐洲戰場。加之文獻資料匱乏,而被不明覺厲者恥笑或忽略,長久以來也未被學界所重視,更沒有進行過係統且完整的梳理,導緻被現今許多書籍或文章所誤讀和麯解,而互聯網上更是充斥著大量不著邊際的謠傳。但筆者和閤著作者等人始終認為,歐洲戰場雖然豐富多彩,但始終沒有自己祖國土地上發生的全民族抵抗侵略的戰爭來得熟悉與真切。更加無法忍受的是那些在此次全民族抗戰中流血犧牲的中國裝甲兵英烈們的豐功偉績被埋沒於曆史塵埃之中,被後人所誤解或遺忘。

  因此,本係列叢書的作者們輾轉於中國大陸、颱灣及日本等地收集各種文獻、檔案資料,進行瞭較為嚴謹而深入的考證,以求盡量貼近真實曆史。在編著《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係列叢書期間,幸得筆者們的各位親朋好友(尤其是徐帆及甄銳兩位作者的夫人,楊揚女士和孟慶銳女士)及指文圖書虎賁工作室創作團隊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使該叢書能夠得以順利地齣版,展示給世人。也因此結識瞭眾多同樣對抗戰題材有著無限探究熱情的同行們,如馮傑、鬍博、霍安治、譚飛程、鬍卓然等師友。其中要特彆感謝本係列叢書的副筆、閤著作者之一的甄銳兄,在為此書稿進行辛苦校對的同時,還精心為本係列叢書繪製瞭大量插圖;以及颱灣的張之維先生(著有《抗戰陸軍武備圖誌》、《國共內戰時期國軍美製、日製裝備》等)為此係列叢書提供的個人收藏照片資料。而在編著該係列叢書下部時,筆者更是有幸誠邀到瞭國內對坦剋裝甲車輛有較深研究的鍾蔔先生提供瞭其中關於日軍對“維剋斯”水陸坦剋對比測試、第一次入緬作戰(葉達西作戰及全綫撤退部分)及T-26、CV35、雷諾ZB、UE坦剋部分資料內容,力求集閤國內對此題材有深入研究的同行們共同協力,嚮所有讀者們呈現齣一篇完整的中日裝甲兵全史。


《烽火鋼鐵:中國裝甲兵抗戰徵程(1938-1945)》 序言 1937年,盧溝橋的炮聲撕裂瞭東亞的寜靜,中華民族的全麵抗戰由此拉開序幕。麵對擁有強大工業基礎和精銳陸軍的侵略者,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上存在著巨大的劣勢。然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意誌,以及無數仁人誌士的犧牲奉獻,最終贏得瞭這場波瀾壯闊的衛國戰爭。在這場偉大的鬥爭中,一支嶄新的軍事力量——裝甲兵,在中國戰場上初露鋒芒,雖然彼時他們尚顯稚嫩,但其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留下的印記,卻是不容忽視的。 本書《烽火鋼鐵:中國裝甲兵抗戰徵程(1938-1945)》旨在梳理和呈現中國裝甲兵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至1945年)的艱辛曆程。我們將深入探究這支新興軍事力量的誕生、發展、作戰以及其在整個抗戰全局中所扮演的角色,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細緻的中國裝甲兵的戰時圖景。 第一章:萌芽與初創(1938-1939)—— 來自異域的鋼鐵洪流 1938年,隨著戰爭的深入,國民政府深感僅依靠傳統步兵和炮兵難以有效抵禦日軍的機械化攻勢。在當時的國際援助框架下,尤其是來自蘇聯和美國的支持,中國開始籌建自己的裝甲部隊。這一時期,中國裝甲兵的“啓濛”階段,主要依靠進口的坦剋和裝甲車,以及由此衍生的訓練和組織體係。 兵工廠的曙光與采購的挑戰: 中國當時的兵工廠尚未具備生産現代坦剋的條件。因此,裝甲部隊的裝備幾乎完全依賴對外采購。我們將在本章中詳細分析國民政府在戰亂中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從蘇聯、美國等國爭取到有限但寶貴的裝甲車輛。這些早期采購的車輛,如蘇聯的T-26、BT係列坦剋,美國的M3“斯圖亞特”輕型坦剋等,成為瞭中國裝甲部隊的骨乾。 “裝甲兵團”的醞釀與組建: 隨著裝備的到位,組建一支獨立的裝甲兵部隊成為必然。本章將追溯“戰車團”、“戰車營”等早期裝甲單位的組建過程,以及其指揮機構的初步建立。我們還將探討早期裝甲兵的訓練模式,如何從零開始,學習駕駛、操作、維修和戰術配閤。 早期的試探性作戰: 盡管力量薄弱,但中國裝甲兵在這一時期也參與瞭一些具有象徵意義的戰鬥。本章將重點關注這些早期的“試水”之戰,分析其戰鬥錶現,評估其對戰局的影響,以及暴露齣的裝備、訓練和戰術上的不足。這些寶貴的經驗,為日後裝甲部隊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第二章:淬煉與成長(1940-1942)—— 睏境中的堅韌前行 1940年至1942年,是中國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的重要時期。國民政府在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中,努力鞏固和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裝甲兵部隊也在逆境中尋求發展。這一時期,盡管外部援助時有時無,且裝備更新緩慢,但中國裝甲兵在組織、訓練和戰術運用上都邁齣瞭堅實的步伐。 “裝甲兵學校”的建立與人纔培養: 為瞭解決裝甲部隊專業技術人纔匱乏的問題,國民政府積極籌建專業的裝甲兵學校。本章將詳細介紹這些學校的建立過程、課程設置、師資力量以及為裝甲部隊輸送的大量閤格人纔。這些學校成為瞭中國裝甲兵知識和技能傳承的搖籃。 裝備的有限更新與老舊裝備的堅持: 盡管新的坦剋和裝甲車引進睏難,但本章仍將梳理這一時期有限的裝備更新情況,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老舊裝備的作戰效能。我們將探討中國工兵在維修和保養方麵的艱辛努力,以及如何通過技術改造,延長裝備的使用壽命。 實戰的曆練與戰術的探索: 在與日軍的多次交鋒中,中國裝甲兵不斷積纍實戰經驗。本章將重點分析在這一時期,中國裝甲兵在配閤步兵、炮兵作戰,以及獨立執行偵察、支援任務等方麵的錶現。我們將探討,在缺乏製空權和製海權的情況下,中國裝甲兵如何在復雜地形和不利條件下,探索有效的戰術運用,如利用地形掩護、集中優勢兵力突擊等。 “緬甸遠徵軍”中的裝甲力量: 1942年,中國遠徵軍赴緬甸作戰,裝甲部隊也隨之參與其中。本章將獨立章節,深入剖析中國裝甲兵在緬甸戰場上的作戰情況,包括其麵臨的嚴峻環境、與日軍裝甲部隊的對抗,以及在協同作戰中的錶現。這是中國裝甲兵第一次大規模走齣國門作戰,具有特殊的曆史意義。 第三章:挺進與反攻(1943-1945)—— 黎明前的鋼鐵洪流 1943年至1945年,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中國自身軍事力量的增強,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瞭戰略反攻階段。此時,中國裝甲兵已經積纍瞭豐富的作戰經驗,裝備水平也得到瞭一定的提升,開始在中國廣闊的戰場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美閤作所”的成果與裝備的飛躍: 在“中美閤作所”等國際閤作項目的推動下,中國裝甲部隊在這一時期獲得瞭較為先進的裝備,如M4“謝爾曼”坦剋、M3A3“斯圖亞特”坦剋等。本章將詳細介紹這些新裝備的引進過程、性能特點,以及它們對中國裝甲部隊戰鬥力的提升。 “新一軍”、“新六軍”等精銳部隊的裝甲化: 隨著裝備的更新,一些精銳的中國遠徵軍部隊也開始實現機械化和裝甲化。本章將重點分析這些部隊的裝甲力量組成、作戰編成,以及他們在滇西反攻等重大戰役中的關鍵作用。 大規模反攻中的裝甲作戰: 隨著中國軍隊的戰略反攻,裝甲部隊在各種戰役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章將詳細分析裝甲部隊在收復失地、突破日軍防綫、支援步兵作戰等方麵的戰術運用。我們將還原一些具體的戰鬥場景,展現裝甲兵英勇無畏的精神。 裝甲兵的後勤保障與維修體係: 在大規模的作戰行動中,後勤保障和維修體係的完善至關重要。本章將關注裝甲部隊的後勤補給、維修保障體係的建設和運轉情況,以及他們在戰爭後期所麵臨的挑戰。 抗戰勝利的見證: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贏得瞭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本章將迴顧抗戰勝利前夕,中國裝甲部隊在各地執行的防禦和進攻任務,以及他們作為勝利的組成部分,為民族獨立和解放所付齣的努力。 第四章:反思與傳承(戰後至今)—— 曆史的迴響與未來的啓示 抗戰勝利並非終點,而是中國軍事發展的新起點。本章將對中國裝甲兵在抗戰時期的發展曆程進行總結和反思。 經驗教訓的總結: 我們將梳理中國裝甲兵在抗戰期間所取得的成就,也深入剖析其麵臨的睏難和教訓,例如裝備的不足、技術人纔的匱乏、戰術理論的滯後等。 曆史地位的評定: 本章將探討中國裝甲兵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的曆史地位,以及他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中的貢獻。 精神傳承與啓示: 中國裝甲兵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以頑強的鬥誌和不怕犧牲的精神,譜寫瞭可歌可泣的篇章。我們將挖掘和弘揚這種精神,為當代中國軍隊建設提供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曆史啓示。 後續發展綫索: 簡要提及抗戰後中國裝甲兵的發展方嚮,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角。 結語 《烽火鋼鐵:中國裝甲兵抗戰徵程(1938-1945)》不僅是一部軍事史著作,更是一麯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不屈不撓、奮勇前進的壯麗史詩。本書希望通過對中國裝甲兵這段鮮為人知的曆史的細緻梳理和深入研究,讓更多人瞭解這支曾經在戰火中淬煉齣的鋼鐵力量,銘記那段崢嶸歲月,傳承民族精神,激勵我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叫《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38-1945》,光看書名就覺得分量十足,讓人立刻聯想到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以及那咆哮著衝鋒的鋼鐵巨獸。我一直對二戰時期的軍事史,尤其是裝甲戰,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這本書自然是我的必讀之選。我特彆好奇的是,在那個物質條件相對落後的時期,中國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建立起自己的裝甲力量的?史料中往往是零散地提到一些裝甲部隊的英勇事跡,但如果這本書能夠將1938年到1945年這段時間內,中國裝甲兵的發展曆程,從最初的艱難組建、裝備引進,到戰火中的實戰運用,再到最終的浴血奮戰,進行一個係統性的梳理和呈現,那將是多麼寶貴的財富。 我更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挖掘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例如,在那個國傢積貧積弱的背景下,究竟是哪些有識之士,憑藉著怎樣的毅力和智慧,推動瞭裝甲兵的建立?他們又麵臨著怎樣的政治阻力、技術瓶頸和資源匱乏?書中是否會細緻描述中國裝甲部隊在抗日戰場上,麵對日軍精良裝備時,是如何憑藉著靈活的戰術、頑強的意誌和英勇的犧牲,打齣令人颳目相看的戰果的?比如,在一些關鍵戰役中,中國裝甲部隊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是如同少數精銳的尖刀,撕裂敵人的防綫,還是作為協同作戰的力量,為步兵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這些細節的呈現,將極大地豐富我們對那段曆史的認知,讓那些在裝甲車裏譜寫悲壯詩篇的戰士們,不再僅僅是模糊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的英雄。

評分

一看到《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38-1945》這個書名,我就知道這絕對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戰爭史。專注於“裝甲兵”這個細分領域,並且明確瞭“中日”對抗的視角,再加上1938-1945這個關鍵的時間段,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在思考,在抗日戰爭那個艱苦卓絕的年代,中國是如何發展起一支能夠與日軍裝甲部隊相抗衡的力量的?這其中必然涉及大量的技術引進、人纔培養、以及戰術思想的形成。 我特彆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對中日雙方在不同時期、不同戰場上的裝甲兵部署和作戰情況進行詳細對比和分析。例如,日軍在侵華戰爭初期,其裝甲部隊的優勢在哪裏?又是如何在戰場上取得早期勝利的?而中國方麵,又是如何一步步學習、發展,最終在後期能夠對日軍裝甲力量形成有效的打擊?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一些具體的戰例,比如中國裝甲部隊在防禦戰中的作用,或者是在反攻作戰中扮演的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史料,比如裝備型號、部隊番號、人員傷亡等數據,並對這些數據背後的意義進行解讀,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場宏大戰爭中,鋼鐵對決的殘酷與壯烈。

評分

從《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38-1945》這個書名來看,它所涵蓋的地理範圍和時間跨度都相當可觀,不僅僅是中國單方麵的裝甲兵史,而是將視角放在瞭中日兩國裝甲兵的全麵較量之上。這一點讓我覺得尤為興奮,因為這意味著我不僅能瞭解到中國裝甲部隊在戰爭中的發展和錶現,更能看到他們與日本帝國陸軍的裝甲力量,是如何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進行殘酷對抗的。我想象著書中會對日軍的裝甲部隊進行詳細的分析,比如他們的裝備型號、戰術思想、優勢與劣勢,以及在中國的戰場上,這些優勢和劣勢是如何被放大或削弱的。 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能夠對兩國裝甲部隊在特定戰役中的交鋒進行詳細的復盤。比如,在中條山戰役、豫湘桂戰役等中國軍隊遭受重創的戰役中,日軍的裝甲部隊是如何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反過來,在昆侖關、常德會戰等中國軍隊取得勝利的戰役中,中國裝甲兵是否扮演瞭關鍵角色?書中是否會運用大量的地圖、作戰序列和戰術圖錶,來直觀地展示裝甲部隊的運動、部署和作戰過程?如果能深入到戰術層麵,分析不同型號坦剋在不同地形下的錶現,以及步坦協同的有效性,那將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閱讀趣味,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那場史詩般的裝甲對決。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38-1945》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因為“鋼鐵”二字,總是讓人聯想到堅韌、力量和無畏。而“抗戰”兩個字,則直接將我們拉迴那個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1938-1945年,這正是抗日戰爭最慘烈、最膠著的階段,而裝甲兵,作為那個時代新興的、極具破壞力的軍事力量,其在戰爭中的作用和發展,無疑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我個人一直對軍事史,特彆是陸軍裝備的發展非常感興趣,而坦剋、裝甲車這些“陸地巡洋艦”,更是戰場上的焦點。 我非常好奇,在這段時間內,中國方麵是如何在幾乎是白手起傢的情況下,組建和發展自己的裝甲部隊的?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中國裝甲兵的早期裝備來源,比如從蘇聯、美國等國引進的坦剋型號,以及這些裝備的性能特點,和在實戰中的錶現?同時,書中對於日軍裝甲部隊的描述,又會是怎樣的?他們當時的裝甲技術水平如何?有哪些經典的坦剋型號,例如九七式、一式等,在戰場上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本書如果能將兩國裝甲部隊的裝備、戰術、訓練水平,以及在戰火中不斷演進和對抗的過程,進行一個全麵而深入的梳理,那將是一部關於近代軍事工業和軍事思想在中國戰場上的生動寫照,極具曆史研究價值。

評分

《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38-1945》這個書名,一下子就勾勒齣瞭戰爭中最具視覺衝擊力的畫麵:鋼鐵洪流在戰場上奔騰,與敵軍的鋼鐵堡壘展開殊死搏殺。對於我這樣一位對軍事史,尤其是陸戰史有著強烈好奇心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場盛宴的邀請。我非常想知道,在那個中國軍力普遍落後的年代,裝甲部隊是如何被建立起來的?其組建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或許書中會有關於早期坦剋訓練、裝備維修、以及部隊組建的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我更關注的是,這本書是否能夠深入分析中國裝甲兵在麵對日軍現代化裝甲力量時的挑戰和應對。例如,在裝備劣勢的情況下,中國裝甲部隊是如何通過戰術創新、靈活運用,來彌補技術上的不足的?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一些具體的戰役,比如那些中國裝甲部隊參與並取得輝煌戰果的戰鬥,或者是在極端不利條件下,仍然奮勇作戰的悲壯故事?我希望看到書中不僅僅是簡單的戰役記錄,更能觸及到士兵的個人經曆、指揮官的戰略決策,以及裝甲部隊在整個抗戰體係中的定位和作用。如果這本書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價雙方裝甲兵的得失,並且對戰役的勝敗原因進行深入剖析,那將是一部極具參考價值的軍事史著作。

評分

對戰爭太有興趣瞭,趁著活動購入 。銅版紙彩印,圖片非常漂亮,非常滿意

評分

角度獨到

評分

不錯哦,價格實惠還能用券買的。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好重的書,活動時間買的閤算!

評分

很不錯的曆史書,值得購買,鼎力推薦

評分

特價的時候買的,很便宜!

評分

這本書是全麵記錄瞭抗戰時期中國日本裝甲兵的巨著,書非常的厚重,而且印刷質量都是銅版紙,可以說是一本檔次很高內容翔實,可以作為收藏著一本好書,我強力推薦

評分

很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

買來屯著慢慢看大概翻看瞭一下好詳細的,正版,好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