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拿来即用的问题检索手册,案头必备的高效管理工具。
★编排体例采用【一问一答】【案例解析】【操作提示】【法律依据】方式,便于查阅检索,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法规。
内容简介
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是善于开发、管理人才资源的工程师。本书集知识、技能、工具于一体,采用问答形式,涵盖雇佣管理、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和福利、服务期、商业秘密、竞业限制、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程序等方面内容,为企业管理者如何依法用工、如何运用法律建立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提供兼具针对性、实用性与操作性的帮助,是一本优秀HR必备的案前书。
作者简介
庞春云,著名劳动法律法规及仲裁专家,著名劳动法与员工关系管理专家,资深律师,资深培训师。北京市广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上海分所主任,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法律关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协劳动法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总工会维权志愿团成员,上海市科技协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法治报》法律顾问团律师,《新闻晚报》维权律师,中企培企业管理发展中心(中国职业教育培训认证网)培训专家,中国劳动争议网特聘专家,北大研修班培训名师,宝钢人才开发学院、国家林业局人才交流中心、爱课中国、金前程学院、智慧树管理网、人才金港、卓一企管、思源领导力中心、上海起航(银行行长培训班)、上海电信进修学院、上海上体英才学院等单位高级讲师等。
目录
第一编劳动法律总体介绍1
第二编多元化雇佣管理17
第一章劳动关系19
第二章劳务派遣关系65
第三章涉外劳动关系--外国人就业99
第三编劳动合同管理109
第一章招聘求职(前合同义务)阶段111
第二章劳动合同签订阶段118
第三章劳动合同履行和变更阶段159
第四章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阶段195
第五章后续手续办理(后合同义务)阶段267
第四编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福利289
第一章工资、奖金和提成291
第二章工时制度和加班工资339
第三章休假与福利382
第五编服务期、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405
第一章服务期407
第二章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434
第六编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465
第一章女职工保护467
第二章未成年工保护491
第七编社会保险495
第一章社会保险497
第二章工伤保险529
第八编劳动争议程序565
第一章劳动争议受理范围567
第二章劳动争议时效与证据规则595
第三章一裁终局611
附参考书目及网站615
前言/序言
序言
春天抑或暴风雨?
几个月前的一次劳务派遣研讨会上,某位劳动法学者引用了散文《春》的那句名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而另一位劳动法学者在研讨会过程中则提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将要迎接的究竟是劳动法的春天?还是劳动法的暴风雨?这个问题,自从2006年《劳动合同法》草案面向全国征求意见开始,各界人士便争论不休。
回顾《劳动合同法》的那一轮热浪至今的近十年,没有一个法律领域能像劳动法律领域这样,轰轰烈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关注《劳动合同法》的2008年
2007年6月29日,胡锦涛主席的65号主席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之前社会各界对草案的争论不休在正式公布的法律面前似乎已变得没有很大意义,虽然“京派”“海派”依然在争论《劳动合同法》是“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更多大众则将注意力转移至对新法的理解、执行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上。
当时社会的普遍认识是该部《劳动合同法》在保护用人单位权益与劳动者权益方面,更侧重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主要依据是该部《劳动合同法》让劳动关系更为固定化。因为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始终追求的目标是灵活的用工机制,人才能进能出。曾有学者将劳动关系比喻成一间大房子,有进口有出口,灵活的用工机制就是进口通畅出口通畅。进口通畅方面,自大学生分配改为双向选择后,几乎是通畅的,没有很多约束,用人单位只需要避免踏《就业促进法》中规定的“雷”——就业歧视即可。为保障出口顺畅,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用人单位往往用与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或签订短期劳动合同的方式追求灵活用工:不签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可以随时结束;短期劳动合同,一年一签,更有甚者,一月一签,对劳动者不满意的待合同期满结束。但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在原本顺畅、灵活的出口上加了三道大锁,让用人单位觉得出口困难重重。这三道大锁就是:事实劳动关系的双倍工资惩罚,期满终止的经济补偿金和两次续签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
面对《劳动合同法》的三道大锁,用人单位追求灵活用工的脚步并没有停止,2007年年底华为的“辞职门”事件向《劳动合同法》开了第一枪;富豪张茵提出废止无固定期限的建议向《劳动合同法》开了第一炮,在要求《劳动合同法》修改无望的情况下,为追求灵活用工,很多用人单位采用了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如雨后春笋般大面积发展,直至2012年12月28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出台,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了首次修改,劳务派遣的规定也更为详尽。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下半年与2009年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确实是一部命运较为波折的法律,出台不久,又遇上了笼罩全球的金融危机,很多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步履艰难。此时,又有人提出要修改《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劳动者保护较重的条款,如事实劳动关系的双倍工资。最终,鉴于法律的严肃性,《劳动合同法》没有“朝令夕改”。为帮助企业平稳渡过金融危机,各地出台了当地的规定,如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俗称“二十二条”)。
三、不同寻常的2010年
走过金融危机下雾霾层层的2009年,迎来了春意浓浓的2010年,两大事件让劳动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鲁迅先生在《呐喊》中写道:不在沉默中死亡,便在沉默中爆发。死亡事件便是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爆发事件便是广州本田员工罢工事件,这两大事件,使中国的劳动关系从个体劳动关系时代转入集体劳动关系时代,劳动者从主张权利升级为主张权益。集体劳动关系时代,工会作用日益加强。
四、社会保险的2011年
2011年又是春意浓浓的一年,2011年关注社会保险,被称为“社会保险年”,对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进行了修改,扩大了工伤认定范围,提高了工伤待遇;中国的社会保险,历经多年多而杂的法规、规章、政策,终于拥有了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终于出台实施。
五、不平静的2012年
2012年是上一届人大执政的最后一年,一般来说,上一届人大执政的最后一年,法律会进入“空窗期”,因为上一届人大不明白下一届人大的理念,为平稳过渡,往往不再进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但本该平静的2012年,事实上却并不平静。4月18日《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出台并实施,关注对特殊群体女职工权益的维护,将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同时,“职场性骚扰”第一次被列入法律;12月28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出台,对劳务派遣予以关注。
六、关注劳务派遣的2013年
2012年12月28日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使劳务派遣成为2013年社会关注的重点。为规避法律对劳务派遣的约束,中国的劳动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状态:劳动派遣、业务外包、人事代理、借调等;为有利于《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两部部门规章《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分别于2013年6月和2013年12月出台。
七、和谐劳动关系继续发展的2014年
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双方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状态。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自此,和谐劳动关系的创建和发展,成为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回首《劳动合同法》至今的这些年,如果非要用“春天”或者“暴风雨”来做总结,我认为更多的是劳动法律的春天,虽然暴风雨也不少,但也是为了风雨之后见彩虹。
作为一名专业的劳动法律师和培训师,走过这些年劳动法律的春天和风风雨雨,内心很不平静。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年劳动法律的变化、让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劳动法律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法律、适用法律,笔者利用繁忙的工作间隙写下本书。
本书的定位更偏向工具书,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这是笔者在撰写本书时所秉承的原则。为方便实用,本书的理论性阐述不多,更侧重实务操作;为方便查阅使用,除本书第一编的部分问题采用【问】【答】方式外,第一编的其他问题及其他编均采用【问】【答】【案例】【案例解析】【操作提示】【法律依据】的方式,便于读者正确理解法律和适用法律。
本书案例来源,绝大部分是笔者及所在律所律师承办的案例;部分案例则来自全国各地法院公开的审判案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市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同仁律师和助理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缺陷之处敬请指正,也期待广大读者回应,共同为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推广应用作出贡献。
笔者已将努力宣传劳动法律、努力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努力推动劳动法制的完善视为己任,将为此努力奋斗。
庞春云
2015年10月上海
职场精英养成指南:高效沟通与团队协作的艺术 本书聚焦于职场人士在日常工作中亟需掌握的关键软技能,旨在提升个人沟通效率、优化团队协作效能,最终助力职场人士实现职业目标和个人价值。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职场中,技术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区分平庸与卓越的,往往是那些看似“软性”实则决定成败的核心能力——高效沟通与无缝协作。本书脱离了传统管理学或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完全专注于个体层面如何更智慧、更有效地与他人互动,并在组织环境中发挥最大的影响力。 第一部分:洞察人心——精准高效的沟通策略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沟通的本质,强调“说”与“听”同等重要,并提供了大量实战工具,帮助读者打破沟通壁垒,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接受度。 第一章:理解沟通的心理学基础 非语言信息的解码艺术: 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调和停顿在信息传递中所占的比例分析。如何识别对方潜意识中传递出的真实意图,避免产生误解。 认知偏差对沟通的影响: 探讨确认偏误、光环效应等常见心理陷阱如何扭曲我们对接收方信息的理解,并提供策略来校准这些认知偏差,实现客观交流。 情绪智力(EQ)在职场对话中的作用: 学习识别、理解并管理自身及他人的情绪。掌握“情绪降温”技巧,确保在高压或冲突情境下,对话仍能保持建设性。 第二章:打造清晰有力的表达 结构化表达模型(SCQA/PREP法则的应用): 无论面对高层汇报、跨部门协调还是日常邮件往来,均需遵循清晰的逻辑框架。本书提供具体模板,确保论点突出,论据充分。 针对不同受众的语言定制: 区分“技术人员语言”、“业务部门语言”和“高层决策者语言”。学习如何将复杂概念提炼成对方最关心的语言(例如,从技术实现转为商业价值)。 反馈的艺术:建设性批评的五步法: 掌握提供批评而非指责的技巧。重点训练如何以“观察-影响-建议”的模式,让反馈更容易被接收和执行,保护同事的自尊心。 第三章:主动倾听——化被动为主动的沟通高地 区分“听见”与“听懂”: 深度倾听的技术,包括复述确认(Paraphrasing)、提问澄清(Probing Questions)和情感回应(Reflective Listening)。 消除倾听障碍: 如何在高强度工作或多任务处理的环境下,训练自己保持专注,真正捕捉信息细节,避免“选择性失聪”。 从倾听中挖掘隐藏需求: 学习通过细微的提问引导对方说出未明确表达的需求或潜在的痛点,这对于项目启动和问题解决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协同增效——构建高绩效团队互动模型 本部分将视野从个体沟通扩展到团队层面,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互动流程,将一群有能力的个体凝聚成一个高效、协同的战斗集体。 第四章:跨部门协作的桥梁搭建 理解组织政治地图: 识别关键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及其影响力,理解不同部门间的目标冲突点。 建立互信的契约与边界: 明确界定协作的范围、责任和交付标准,从源头上减少“踢皮球”现象。 高效会议管理实战手册: 从会前议程设计、会中控场到会后跟进的每一个环节优化。重点讲解如何确保会议产出可衡量、可执行的行动项,避免时间浪费。 第五章:冲突管理与建设性争议 冲突的性质分类与应对: 区分任务冲突(有助于工作推进)与人际冲突(有害团队健康)。 “我信息”的应用与非暴力沟通(NVC)基础框架: 学习如何在不指责对方的前提下,清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引导对话走向解决问题的方向。 调解技巧:引导中立第三方介入: 当冲突双方无法自行解决时,提供一套中立、公平的调解步骤,促进双方达成共识或相互理解。 第六章:影响力的非权力运用 建立个人信誉资产: 强调兑现承诺、专业输出和可靠性是积累影响力的基础。 说服的逻辑与情感平衡: 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服三要素(Ethos, Pathos, Logos)指导日常说服场景。何时该用数据支撑(Logos),何时该用故事感染(Pathos)。 向上管理与跨级沟通的艺术: 如何在不越权的前提下,有效地向更高级别的管理者清晰地展示工作进展、寻求资源或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决策者能及时掌握关键信息。 结语:持续精进的职业对话 本书最后强调,沟通与协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能,而是需要持续练习和反思的习惯。通过融入日常工作中的微小改变,读者将能显著提升自己的职场能见度,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推进器”。本书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论,是确保您在任何组织结构中都能游刃有余、达成目标的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