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Android 5 源代碼

深入理解Android 5 源代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駿 著
圖書標籤:
  • Android
  • Android 5
  • 源代碼
  • 深入理解
  • 技術
  • 開發
  • 編程
  • 移動開發
  • 操作係統
  • 計算機科學
  • 書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05951
版次:1
商品編碼:11840243
品牌:異步圖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7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新版本Android 5.0
全麵講解瞭Android 5源程序的核心技術,包括Java Native Interface係統,HAL係統,IPC通信機製,Binder對象和Java接口,init進程和Zygote進程,System進程和應用程序進程,Activity組件,應用程序管理服務,Content Provider、Broadcast係統,電源管理係統,電話係統,短信係統、傳感器係統、SEAndroid係統和ART係統等核心知識。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20章,循序漸進地分析瞭Android係統的基本源代碼,依次講解瞭Android係統介紹,獲取並編譯Android源代碼,分析Java Native Interface係統,分析HAL係統,分析IPC通信機製,分析Binder對象和Java接口,分析ServiceManager和MessageQueue,init進程和Zygote進程,System進程和應用程序進程,分析Activity組件,應用程序管理服務分析,Content Provider、Broadcast(廣播)係統,電源管理係統分析,分析WindowManagerService係統、分析電話係統,分析短信係統、Sensor傳感器係統詳解、分析SEAndroid係統和分析ART係統等核心知識。本書內容言簡意賅,講解方法通俗易懂,不僅適閤有一定基礎的讀者學習,也特彆有利於初學者學習。
本書適閤Android初學者、Android愛好者、Android底層開發人員、Android應用開發人員學習,也可以作為相關培訓學校和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教學用書。

作者簡介

李駿,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士。較早進入Android開發領域。有多年的Android開發經驗,熟練使用Java和C/C++進行軟件開發。熟悉Android層次結構和Linux驅動層的結構及其上的開發,有著豐富的Android底層和驅動層的優化、移植經驗,擅長利用JNI技術開發 Android上的應用程序。曾帶領團隊利用NDK技術成功開發過具有庫侖計電池芯片的電池管理軟件,以及在Android上成功移植人臉識彆程序,目前在凹凸電子擔任Android架構師。

目錄

第1章 Android係統介紹 1
1.1 Android係統成功的秘訣 1
1.1.1 獲取瞭業界的廣泛支持 1
1.1.2 研發陣容強大 1
1.1.3 為開發人員“精心定製” 1
1.1.4 開源 2
1.2 剖析Android係統架構 2
1.2.1 底層操作係統層(OS) 3
1.2.2 各種庫(Libraries)和Android
運行環境(RunTime) 3
1.2.3 Application Framework(應用
程序框架) 3
1.2.4 頂層應用程序(Application) 4
1.3 五大組件 4
1.3.1 Activity界麵 4
1.3.2 Intent和Intent Filters切換 4
1.3.3 Service(服務) 5
1.3.4 Broadcast Receiver發送廣播 5
1.3.5 用Content Provider存儲數據 6
1.4 進程和綫程 6
1.4.1 什麼是進程 6
1.4.2 什麼是綫程 6
第2章 獲取並編譯Android源代碼 7
2.1 獲取Android源代碼 7
2.1.1 在Linux係統中獲取Android
源代碼 7
2.1.2 在Windows平颱獲取Android
源代碼 8
2.2 分析Android源代碼結構 10
2.2.1 總體結構 11
2.2.2 應用程序部分 12
2.2.3 應用程序框架部分 13
2.2.4 係統服務部分 13
2.2.5 係統程序庫部分 15
2.2.6 硬件抽象層部分 17
2.3 Android源代碼提供的接口 18
2.3.1 暴露接口和隱藏接口 18
2.3.2 調用隱藏接口 23
2.4 編譯源代碼 25
2.4.1 搭建編譯環境 25
2.4.2 在模擬器中運行 27
2.5 編譯源代碼生成SDK 27
第3章 分析Java Native Interface
係統 30
3.1 JNI基礎 30
3.1.1 JNI的功能結構 30
3.1.2 JNI的調用層次 30
3.1.3 分析JNI的本質 31
3.2 分析MediaScanner 32
3.2.1 分析Java層 32
3.2.2 分析JNI層 37
3.2.3 分析Native(本地)層 38
3.3 分析Camera係統的JNI 44
3.3.1 Java層預覽接口 45
3.3.2 注冊預覽的JNI函數 46
3.3.3 C/C++層的預覽函數 48
第4章 分析HAL係統 49
4.1 HAL基礎 49
4.1.1 推齣HAL的背景 49
4.1.2 HAL的基本結構 50
4.2 分析HAL module架構 51
4.2.1 hw_module_t 52
4.2.2 結構hw_module_methods_t
的定義 52
4.2.3 hw_device_t結構 53
4.3 分析文件hardware.c 53
4.3.1 尋找動態鏈接庫的地址 53
4.3.2 數組variant_keys 54
4.3.3 載入相應的庫 54
4.3.4 獲得hw_module_t結構體 54
4.4 分析硬件抽象層的加載過程 55
4.5 分析硬件訪問服務 58
4.5.1 定義硬件訪問服務接口 58
4.5.2 具體實現 59
4.6 分析Android官方實例 60
4.6.1 獲取實例工程源代碼 60
4.6.2 直接調用Service方法的
實現代碼 61
4.6.3 通過Manager調用Service
的實現代碼 64
4.7 HAL和係統移植 66
4.7.1 移植各個Android部件
的方式 66
4.7.2 設置設備權限 67
4.7.3 init.rc初始化 70
4.7.4 文件係統的屬性 70
第5章 分析IPC通信機製 72
5.1 Binder機製概述 72
5.2 分析Binder驅動程序 73
5.2.1 分析數據結構 73
5.2.2 分析設備初始化 82
5.2.3 打開Binder設備文件 83
5.2.4 內存映射 85
5.2.5 釋放物理頁麵 89
5.2.6 分配內核緩衝區 89
5.2.7 釋放內核緩衝區 91
5.2.8 查詢內核緩衝區 93
5.3 Binder封裝庫 93
5.3.1 類BBinder 94
5.3.2 類BpRefBase 96
5.3.3 類IPCThreadState 97
5.4 初始化Java層Binder框架 99
5.5 分析MediaServer的通信機製 101
5.5.1 MediaServer的入口函數 101
5.5.2 ProcessState 102
5.5.3 defaultServiceManager 103
5.5.4 注冊MediaPlayerService 108
5.5.5 分析StartThread Pool和
join Thread Pool 117
第6章 分析Binder對象和Java接口 119
6.1 分析實體對象(binder_node) 119
6.2 分析本地對象(BBinder) 121
6.3 分析引用對象(binder_ref) 129
6.4 分析代理對象(BpBinder) 131
6.5 分析Java接口 134
6.5.1 獲取Service Manager 134
6.5.2 分析ActivityManagerService
的Java層 138
第7章 分析ServiceManager和
MessageQueue 151
7.1 分析ServiceManager 151
7.1.1 分析主入口函數 151
7.1.2 打開Binder設備文件 152
7.1.3 注冊處理 154
7.1.4 創建Binder實體對象 156
7.1.5 盡職的循環 157
7.1.6 將信息注冊到
ServiceManager 162
7.1.7 分析MediaPlayerService
和Client 164
7.2 獲得Service Manager接口 169
7.3 分析MessageQueue 171
7.3.1 創建MessageQueue 171
7.3.2 提取消息 171
7.3.3 分析函數nativePollOnce 174
第8章 init進程和Zygote進程 182
8.1 分析init進程 182
8.1.1 分析入口函數 182
8.1.2 分析配置文件 185
8.1.3 分析Service 190
8.1.4 解析on字段的內容 195
8.1.5 init控製Service 197
8.1.6 控製屬性服務 204
8.2 分析Zygote(孕育)進程 210
8.2.1 Zygote基礎 211
8.2.2 分析Zygote的啓動過程 211
第9章 System進程和應用程序進程 224
9.1 分析System進程 224
9.1.1 啓動System進程前
的準備工作 224
9.1.2 分析SystemServer 225
9.1.3 分析EntropyService 227
9.1.4 分析DropBoxManager
Service 229
9.1.5 分析DiskStatsService 234
9.1.6 分析DeviceStorageManager
Service(監測係統內存存儲
空間的狀態) 237
9.1.7 分析SamplingProfiler
Service 239
9.2 分析應用程序進程 246
9.2.1 創建應用程序 246
9.2.2 啓動綫程池 254
9.2.3 創建信息循環 255
第10章 分析Activity組件 258
10.1 Activity基礎 258
10.1.1 Activity狀態 258
10.1.2 剖析Activity中的
主要函數 259
10.2 分析Activity的啓動源代碼 260
10.2.1 Launcher啓動應用程序 261
10.2.2 返迴ActivityManagerService
的遠程接口 262
10.2.3 解析intent的內容 263
10.2.4 分析檢查機製 265
10.2.5 執行Activity組件的操作 274
10.2.6 將Launcher推入Paused
狀態 279
10.2.7 處理消息 281
10.2.8 暫停完畢 282
10.2.9 建立雙嚮連接 285
10.2.10 啓動新的Activity 289
10.2.11 通知機製 291
10.2.12 發送消息 292
第11章 應用程序管理服務——PackageManagerService分析 295
11.1 PackageManagerService概述 295
11.2 係統進程啓動 296
11.3 開始運行 296
11.4 掃描APK文件 306
11.5 解析並安裝文件 307
11.6 啓動係統默認Home應用程序
Launcher 323
11.6.1 設置係統進程 323
11.6.2 啓動Home應用程序 324
11.6.3 啓動com.android.launcher2. Launcher 330
11.6.4 加載應用程序 333
11.6.5 獲得Activity 336
第12章 Content Provider存儲機製 341
12.1 Content Provider基礎 341
12.1.1 Content Provider在應用
程序中的架構 341
12.1.2 Content Provider的常用
接口 342
12.2 啓動Content Provider 343
12.2.1 獲得對象接口 343
12.2.2 存在校驗 344
12.2.3 啓動Android應用程序 348
12.2.4 根據進程啓動Content
Provider 348
12.2.5 處理消息 352
12.2.6 具體啓動 354
12.3 Content Provider數據共享 356
12.3.1 獲取接口 356
12.3.2 創建CursorWindow對象 358
12.3.3 數據傳遞 361
12.3.4 處理進程通信的請求 362
12.3.5 數據操作 367
第13章 分析廣播機製源代碼 370
13.1 Broadcast基礎 370
13.2 發送廣播信息 371
13.2.1 intent描述指示 371
13.2.2 傳遞廣播信息 371
13.2.3 封裝傳遞 372
13.2.4 處理發送請求 372
13.2.5 查找廣播接收者 373
13.2.6 處理廣播信息 375
13.2.7 檢查權限 382
13.2.8 處理的進程通信請求 384
13.3 分析BroadCastReceiver 386
13.3.1 MainActivity的調用 386
13.3.2 注冊廣播接收者 387
13.3.3 獲取接口對象 388
13.3.4 處理進程間的通信請求 390
第14章 分析電源管理係統 392
14.1 Power Management架構基礎 392
14.2 分析Framework層 392
14.2.1 文件PowerManager.java 393
14.2.2 提供PowerManager功能 393
14.3 JNI層架構分析 410
14.3.1 定義瞭兩層之間的
接口函數 410
14.3.2 與Linux Kernel層
進行交互 411
14.4 Kernel(內核)層架構分析 411
14.4.1 文件power.c 412
14.4.2 文件earlysuspend.c 414
14.4.3 文件wakelock.c 414
14.4.4 文件resume.c 416
14.4.5 文件suspend.c 416
14.4.6 文件main.c 417
14.4.7 proc文件 417
14.5 wakelock和early_suspend 418
14.5.1 wakelock的原理 418
14.5.2 early_suspend的原理 419
14.5.3 Android休眠 419
14.5.4 Android喚醒 421
14.6 Battery電池係統架構和管理 421
14.6.1 實現驅動程序 422
14.6.2 實現JNI本地代碼 422
14.6.3 Java層代碼 423
14.6.4 實現Uevent部分 424
14.7 JobScheduler節能調度機製 428
14.7.1 JobScheduler機製的
推齣背景 428
14.7.2 JobScheduler的實現 428
14.7.3 實現操作調度 429
14.7.4 封裝調度任務 431
第15章 分析WindowManagerService
係統 434
15.1 WindowManagerService基礎 434
15.2 計算Activity窗口的大小 435
15.2.1 實現View遍曆 436
15.2.2 函數relayoutWindow 446
15.2.3 函數relayoutWindow 447
15.2.4 攔截消息的處理類 466
15.2.5 判斷是否計算過 477
第16章 分析電話係統 482
16.1 Android電話係統詳解 482
16.1.1 電話係統簡介 482
16.1.2 電話係統結構 483
16.1.3 驅動程序介紹 485
16.1.4 RIL接口 486
16.1.5 分析電話係統的實現流程 488
16.2 電話係統中的音頻模塊 493
16.2.1 音頻係統結構 493
16.2.2 分析音頻係統的層次 494
16.3 分析撥號流程 501
16.3.1 撥號界麵 501
16.3.2 實現Phone應用 504
16.3.3 Call通話控製 507
16.3.4 靜態方法調用 510
16.3.5 通話管理 512
16.3.6 dial撥號 514
16.3.7 狀態跟蹤 515
16.3.8 RIL消息“齣/入”口 516
16.3.9 顯示通話主界麵 517
第17章 分析短信係統 518
17.1 短信係統的主界麵 518
17.2 發送普通短信 520
17.3 發送彩信 530
17.4 接收短信 537
17.4.1 Java應用層的接收流程 538
17.4.2 Framework層的處理過程 540
第18章 Sensor傳感器係統詳解 542
18.1 Android傳感器係統概述 542
18.2 Java層詳解 543
18.3 Frameworks層詳解 548
18.3.1 監聽傳感器的變化 548
18.3.2 注冊監聽 548
18.4 JNI層詳解 556
18.4.1 實現Native(本地)函數 557
18.4.2 處理客戶端數據 561
18.4.3 處理服務端數據 563
18.4.4 封裝HAL層的代碼 572
18.4.5 處理消息隊列 576
18.5 HAL層詳解 578
第19章 分析SEAndroid係統 585
19.1 SEAndroid概述 585
19.1.1 內核空間 587
19.1.2 用戶空間 588
19.2 文件安全上下文 596
19.2.1 設置打包在ROM裏麵
的文件的安全上下文 597
19.2.2 設置虛擬文件係統的
安全上下文 600
19.2.3 設置應用程序數據文件的
安全上下文 601
19.3 進程安全上下文 612
19.3.1 為獨立進程靜態地設置
安全上下文 612
19.3.2 為應用程序進程設置
安全上下文 615
第20章 分析ART係統 621
20.1 對比Dalvik VM和ART 621
20.2 啓動ART 623
20.2.1 運行app_process進程 624
20.2.2 準備啓動 627
20.2.3 創建運行實例 632
20.2.4 注冊本地JNI函數 633
20.2.5 啓動守護進程 634
20.2.6 解析參數 635
20.2.7 初始化類、方法和域 641
20.3 分析主函數main 647
20.4 查找目標類 648
20.4.1 函數LookupClass() 648
20.4.2 函數DefineClass() 650
20.4.3 函數InsertClass() 653
20.4.4 函數LinkClass() 653
20.5 類操作 655
20.6 實現托管操作 656
20.7 加載OAT文件 660
20.7.1 産生OAT 660
20.7.2 創建ART虛擬機 661
20.7.3 解析啓動參數並創建堆 663
20.7.4 生成指定目錄文件 665
20.7.5 加載OAT文件 666
20.7.6 解析字段 668

前言/序言


《Android 5 深度探索:構建與原理》 序言: 在移動操作係統飛速發展的浪潮中,Android 憑藉其開放性、靈活性以及龐大的生態係統,已然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移動平颱之一。從誕生之初的簡陋雛形,到如今功能強大、體驗流暢的成熟體係,Android 的每一次迭代都凝聚瞭無數工程師的心血與智慧。特彆是 Android 5.0(Lollipop)的發布,標誌著 Android 在設計理念、核心架構以及用戶體驗上的一次重大飛躍,引入瞭 Material Design 的全新視覺語言,重塑瞭應用生命周期管理,並在 ART 運行時環境下實現瞭性能的顯著提升。 本書並非對 Android 5.0 源代碼進行逐行逐字的詳盡解讀,那種方式既不現實,也往往淹沒在細節之中,難以觸及核心。相反,我們緻力於以一種更具穿透力和係統性的視角,帶領讀者深入 Android 5.0 的內部運作機製,理解其核心組件的設計哲學,揭示關鍵技術背後的原理,並探討在實際開發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和適配這些特性。本書的目標是幫助開發者和技術愛好者建立起對 Android 5.0 體係的深刻認知,從“如何使用”提升到“為何如此”的境界,從而在 Android 開發領域擁有更強的洞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部分:Android 5.0 核心架構縱覽 本部分將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的 Android 5.0 架構視圖,從宏觀層麵理解係統的組織結構和關鍵層次。 第一章:Android 5.0 架構演進與核心理念 Android 曆史迴顧: 簡要梳理 Android 發展曆程,重點迴顧 Android 5.0 之前的版本在架構和功能上的關鍵裏程碑,為理解 5.0 的變革奠定基礎。 Android 5.0 的設計哲學: 深入分析 Material Design 所帶來的視覺和交互上的革新,以及它如何影響係統各層麵。探討 ART 運行時環境帶來的性能提升及其背後的考量。 Android 5.0 整體架構圖解: 詳細解析 Android 5.0 的分層架構,包括 Linux 內核層、HAL 層、Native Libraries、Android Runtime (ART)、Java API Framework 以及 Applications 層。重點介紹各層之間的交互方式和依賴關係。 關鍵組件的定位: 明確 System Server、Activity Manager、Window Manager、PackageManager 等核心係統服務的職責,以及它們在整個架構中的地位。 第二章:Linux 內核與 HAL 層:硬件的基石 Linux 內核的役割: 強調 Linux 內核作為 Android 底層支撐的重要性,包括進程管理、內存管理、電源管理、驅動程序框架等。 Android 5.0 特有的內核優化(如果存在,需具體分析): 關注 Android 5.0 在內核層麵是否有針對性的改進,例如在 Binder 驅動、內存分配策略等方麵的優化。 硬件抽象層 (HAL): 深入理解 HAL 的設計目的——提供一套標準的硬件接口,屏蔽底層硬件差異。 HAL 模塊的實現機製: 剖析 HAL 模塊的加載、初始化和通信機製,例如通過 Binder IPC 調用。 Binder IPC 機製: 詳細講解 Binder 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在 Android 中跨進程通信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如何支撐 HAL 與上層服務之間的通信。 第二部分:Android 5.0 核心組件深度剖析 本部分將聚焦 Android 5.0 的核心係統服務和關鍵組件,揭示其內部工作流程和技術實現。 第三章:System Server:萬物之始 System Server 的啓動流程: 詳細描述 Zygote 進程如何孵化 System Server 進程,以及 System Server 如何創建和管理其他核心係統服務。 核心服務注冊與管理: 深入理解 Activity Manager Service (AMS)、Package Manager Service (PMS)、Window Manager Service (WMS)、Notification Manager Service (NMS) 等關鍵服務的注冊、啓動和生命周期管理。 Binder Binder 服務的交互: 分析 System Server 如何通過 Binder IPC 與其他進程(如應用程序進程)進行通信。 System Server 的高可用性與容錯機製: 探討 System Server 如何處理服務崩潰以及其自身的健壯性設計。 第四章:Activity Manager Service (AMS):應用生命周期的守護者 Activity 棧的管理: 詳細解析 AMS 如何管理應用程序的 Activity 棧,包括 Activity 的創建、銷毀、暫停、恢復等狀態轉換。 Intent 的解析與匹配: 深入理解 Intent 的工作機製,以及 AMS 如何根據 Intent 的信息找到並啓動目標組件。 任務 (Task) 的概念與管理: 解釋 Task 的概念,以及 AMS 如何管理 Task 的生命周期,包括 Task 的閤並、後退棧等。 進程管理與調度: AMS 如何與 Activity Manager 協同工作,進行應用程序進程的啓動、迴收和優先級管理。 BroadcastReceiver 的分發機製: 講解 AMS 如何處理 Broadcast Intent 的分發,以及 BroadcastReceiver 的生命周期。 第五章:Window Manager Service (WMS):繪製視覺的魔術師 Surface Flinger 與 Window Manager 的協同: 闡述 WMS 如何與 Surface Flinger 協同工作,完成窗口的創建、布局、繪製和閤成。 窗口的 Z-Order 與圖層管理: 解釋窗口的堆疊順序 (Z-Order) 是如何確定的,以及 WMS 如何為每個窗口分配 Surface。 觸摸事件的傳遞: 深入解析觸摸事件從用戶輸入到 WMS,再到最終應用程序的處理流程。 窗口的動畫與過渡效果: 探討 WMS 如何支持窗口的動畫和過渡效果,以及 Material Design 動畫的實現原理。 屏幕截圖與錄製: 分析 WMS 如何支持屏幕截圖和錄製功能。 第六章:PackageManager Service (PMS):應用的注冊與管理 APK 的解析與安裝: 詳細闡述 PMS 如何解析 APK 文件,提取應用信息(如 Manifest、資源等),並完成應用的安裝過程。 應用程序組件的注冊與發現: 講解 PMS 如何注冊和管理應用程序中的 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ContentProvider 等組件。 權限的管理與檢查: 深入分析 Android 的權限模型,以及 PMS 如何處理應用權限的聲明、授予和運行時檢查。 應用程序的更新與卸載: 闡述 PMS 如何處理應用程序的更新和卸載操作。 第三部分:Android 5.0 運行時與關鍵技術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 Android 5.0 的運行時環境,以及在開發中至關重要的技術細節。 第七章:Android Runtime (ART):性能的飛躍 ART 的前身 Dalvik 及其局限性: 迴顧 Dalvik 虛擬機的工作方式,並分析其在啓動速度和運行時性能上的不足。 ART 的核心設計理念: 深入解析 ART 的 Ahead-Of-Time (AOT) 編譯機製,以及它如何通過預編譯提高應用啓動速度和運行效率。 ART 的編譯過程: 詳細介紹 ART 的 DEX 文件到本地機器碼的編譯過程,包括 `dex2oat` 工具的作用。 ART 的垃圾迴收 (GC) 機製: 探討 ART 中 GC 的改進,以及它對應用性能和流暢性的影響。 ART 的優勢與挑戰: 分析 ART 帶來的性能提升,以及其在應用大小、首次啓動時間和存儲空間方麵的權衡。 第八章:Intent 與消息機製:組件間的通信橋梁 Intent 的深入解析: 再次強調 Intent 在 Android 組件通信中的核心地位,包括顯式 Intent 和隱式 Intent。 Intent Filter 的匹配規則: 詳細解釋 Intent Filter 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過 Intent Filter 實現隱式 Intent 的匹配。 BroadcastReceiver 的工作原理: 深入理解 BroadcastReceiver 的注冊、發送、接收和生命周期。 Local Broadcast Manager: 講解 Local Broadcast Manager 在同一進程內高效發送廣播的機製。 Message Queue 和 Handler: 深入剖析 Android 的消息機製,包括 Looper、MessageQueue、Handler 和 Message,以及它們在多綫程通信中的作用。 第九章:Content Provider:數據的共享與訪問 Content Provider 的設計目的: 闡述 Content Provider 如何實現跨應用程序的數據共享和訪問。 Content URI 的結構與使用: 詳細介紹 Content URI 的構成,以及如何使用它來標識和定位數據。 CRUD 操作: 詳細講解 Content Provider 支持的 Create, Read, Update, Delete (CRUD) 操作,以及 `query`, `insert`, `update`, `delete` 方法的實現。 Cursor 的作用: 解釋 Cursor 在讀取查詢結果時的作用,以及如何遍曆和處理查詢結果。 Content Observer: 講解 Content Observer 如何實現數據變化時的通知機製。 第十章:進程與綫程管理:性能調優的關鍵 Android 的進程模型: 解釋 Android 的進程隔離模型,以及不同進程的生命周期和優先級。 綫程的創建與管理: 探討 Android 中綫程的創建方式,以及主綫程 (UI 綫程) 和工作綫程的區彆。 綫程安全與同步機製: 講解在多綫程環境下可能齣現的並發問題,以及如何使用鎖、同步關鍵字等機製來保證綫程安全。 AsyncTask 的使用與局限性: 分析 AsyncTask 的工作原理,並討論其在 Android 5.0 之後的維護和替代方案。 HandlerThread 與 IntentService: 介紹 HandlerThread 和 IntentService 在異步任務處理中的應用。 第四部分:Android 5.0 中的高級特性與實踐 本部分將聚焦 Android 5.0 引入的一些重要新特性,以及在實際開發中需要關注的方麵。 第十一章:Material Design 的深入實踐 Material Design 的核心原則: 詳細解讀 Material Design 的陰影、運動、響應式布局、色彩係統等核心設計原則。 View 的屬性與自定義: 講解如何利用 Material Design 提供的 View(如 CardView, RecyclerView)及其屬性實現視覺效果。 Transition API: 深入理解 Android 5.0 引入的 Transition API,以及如何實現流暢的 Activity 和 Fragment 之間的過渡動畫。 Vector Drawable: 介紹 Vector Drawable 的優勢,以及如何在 Android 5.0 中使用它來實現可伸縮的矢量圖形。 ConstraintLayout(雖然在 5.0 之後流行,但可以迴顧其設計理念的萌芽): 探討布局的演進,為理解更現代的布局方式打下基礎。 第十二章:後颱任務與服務:持久化與效率 JobScheduler: 詳細介紹 JobScheduler 的工作原理,它如何根據條件(網絡、電量、空閑等)智能地調度後颱任務,以優化電量消耗和網絡使用。 SyncAdapter: 講解 SyncAdapter 在實現數據同步時的作用,以及它如何與 Content Provider 結閤使用。 WakeLock 與後颱進程管理: 探討 WakeLock 的使用,以及如何閤理地避免不必要的後颱喚醒,保證設備電量。 後颱服務的優化策略: 針對 Android 5.0 及更高版本的後颱限製,提供優化後颱服務的建議。 第十三章:內存管理與性能優化 Android 內存結構: 解釋 Android 應用程序的內存分配模型,包括 Dalvik/ART Heap、Native Heap 等。 內存泄漏的檢測與分析: 介紹 LeakCanary 等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通過 Android Studio 的 Profiler 檢測和分析內存泄漏。 內存優化技巧: 提供 Bitmap 優化、對象池、避免不必要的對象創建等內存優化實踐。 CPU 使用率分析: 講解如何使用 Profiler 分析 CPU 使用率,識彆性能瓶頸。 ANR (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 的分析: 探討 ANR 的産生原因,以及如何通過日誌分析定位問題。 第五部分:Android 5.0 的開發實踐與未來展望 本部分將迴歸開發實踐,並對 Android 的未來發展進行展望。 第十四章:Android 5.0 開發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適配 Material Design 的挑戰: 總結在適配 Material Design 時遇到的常見兼容性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ART 兼容性問題: 探討在 ART 環境下可能遇到的與 Dalvik 不同的行為,以及如何解決。 權限適配: 針對 Android 5.0 的權限模型,提供實際開發中的權限申請和管理建議。 設備碎片化問題: 討論在不同設備和 Android 版本上的適配策略。 第三方庫的集成與衝突: 提供在項目中管理和解決第三方庫衝突的經驗。 第十五章:Android 開發的未來趨勢 Jetpack Compose: 展望聲明式 UI 框架 Jetpack Compose 的發展,及其對未來 Android UI 開發的影響。 Kotlin 在 Android 開發中的地位: 探討 Kotlin 語言的優勢,以及它在 Android 開發中的普及趨勢。 性能優化與用戶體驗的持續關注: 強調在快速迭代的技術環境中,對性能和用戶體驗的持續打磨是開發者永恒的追求。 其他前沿技術展望: 簡要提及 AI/ML 在移動端的應用,以及可能的其他技術發展方嚮。 結語: 《Android 5 深度探索:構建與原理》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實用的 Android 5.0 學習路徑。我們相信,通過對本書內容的學習和實踐,您將能夠更自信地駕馭 Android 開發,更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並為構建齣色的 Android 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技術的世界瞬息萬變,但對原理的深刻理解,將是應對變化、持續進步的永恒利器。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在Android開發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一直渴望能夠深入瞭解Android係統的核心。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這個需求。作者對於Android 5.0源代碼的解讀,可以說是鞭闢入裏,將那些晦澀難懂的代碼邏輯,通過精煉的文字和圖示,展現得淋灕盡緻。從最初的Bootloader啓動,到Kernel的初始化,再到System Server的啓動和各種核心服務的注冊,每一個環節都分析得十分透徹。我尤其對書中關於IPC(進程間通信)機製的講解印象深刻,Binder的精妙設計,以及它在Android係統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在書中得到瞭詳盡的闡述。此外,書中對Android UI係統的剖析,從View的繪製到SurfaceFlinger的工作原理,也讓我對Android應用的視覺呈現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閱讀此書,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Android係統的架構和設計思想,更能從中汲取解決實際開發問題的靈感和方法。這本書無疑是Android開發者提升自身技術深度的絕佳讀物。

評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掌握一項技術,就必須瞭解它的“前世今生”以及“內在肌理”。對於Android而言,這意味著要深入研究它的源代碼。這本書便是我通往這個目標的一塊重要墊腳石。作者以一種非常係統化和結構化的方式,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Android 5.0的源代碼世界。他不僅僅是簡單地展示代碼,更是深入分析瞭代碼背後的設計哲學和演進邏輯。從係統服務的注冊和啓動,到四大組件的生命周期管理,再到各種硬件服務的抽象和調用,書中都有非常詳盡的論述。我特彆贊賞作者對Android權限管理和安全機製的深入解讀,這對於理解Android係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至關重要。同時,書中對Android的內存管理和進程調度策略的分析,也讓我對如何優化應用性能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知識寶藏,它為我打開瞭Android係統開發的新視野,讓我對Android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知。

評分

這本書如同一位技藝精湛的嚮導,引領我穿越Android 5.0那龐大而復雜的源代碼迷宮。在閱讀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理解Android的精髓並非僅僅是熟悉API的使用,更是要深入到其內核的每一個角落。作者以抽絲剝繭般的細緻,剖析瞭Android 5.0各個核心組件的內部工作機製,從啓動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到Binder機製的巧妙設計,再到ActivityManagerService和WindowManagerService的職責劃分,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書中大量的代碼片段,並非簡單的堆砌,而是經過精心挑選和注釋,直觀地展示瞭Android係統的運行邏輯。尤其是對ART(Android Runtime)的解析,更是讓我豁然開朗,理解瞭Java代碼是如何在Android設備上高效執行的。對於每一個渴望從“使用者”蛻變為“開發者”的Android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不僅提升瞭我對Android係統整體架構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看懂”和“思考”源代碼,為我後續的深入學習和問題排查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曾一度覺得Android的源代碼如同一本天書,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通往理解的橋梁。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超我的預期。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大的技術展覽館,而作者則像一位博學的解說員,為我一一揭示Android 5.0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奧秘。他不僅僅是羅列知識點,而是將技術細節與係統設計理念融會在字裏行間。對於Android係統如何管理應用程序的生命周期,如何處理多任務切換,如何實現高效的圖形渲染,書中的講解都讓我茅塞頓開。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係統服務的理解方式,他沒有將它們僅僅看作是獨立的模塊,而是深入探討瞭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和協同工作,這對於理解Android係統的穩定性至關重要。書中對ART虛擬機的工作原理的深入剖析,更是讓我對Android應用的性能有瞭全新的認識。讀這本書,我不僅獲得瞭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學會瞭如何以一種批判性和探索性的眼光去看待Android係統。它激發瞭我對Android底層技術更深層次的求知欲,並為我未來的技術發展指明瞭方嚮。

評分

說實話,拿起這本書之前,我對Android 5.0的理解停留在錶麵,知道一些框架和API,但對於其背後的實現原理一直模糊不清。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Android係統深層次的認知。作者在梳理係統架構時,邏輯清晰,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啓動流程開始,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進程間通信、UI渲染、內存管理等關鍵模塊。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Binder機製的講解,它沒有止步於說明Binder是什麼,而是詳細闡述瞭其設計理念、實現細節,以及在Android係統中的廣泛應用,這對我理解Android的分布式係統特性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於內存管理和垃圾迴收機製的剖析,也讓我受益匪淺,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優化應用的內存使用。書中對一些關鍵服務的分析,如PackageManagerService、LocationManagerService等,也展現瞭Android係統的高度集成和模塊化設計。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Android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點,而是形成瞭一個完整的體係。它不僅僅是技術文檔的堆砌,更飽含著作者對Android係統的深刻洞察和獨到見解。

評分

買書發貨很迅速,很好

評分

送貨快 質量好 不錯

評分

書很髒,差評

評分

內容還可以,就是紙張太次瞭

評分

寫的不錯

評分

內容很詳實,講解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看瞭兩章,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還可以,就是關於關鍵的服務說的相對少一些吧!框架工程師入門級彆書籍,還可以。

評分

買書發貨很迅速,很好

評分

內容很詳實,講解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看瞭兩章,受益匪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