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字典(彩色插图本)

现代汉语字典(彩色插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著
图书标签:
  • 现代汉语
  • 汉语字典
  • 工具书
  • 词典
  • 语言学习
  • 彩图
  • 参考书
  • 教育
  • 语文
  • 汉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大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暂无
ISBN:9787517601012
商品编码:1185143243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汉语字典(彩色插图本)

:88.00元

作者: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76010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国**部学习型、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字典,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内容提要


《现代汉语字典》是我国部学习型、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字典,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该书收列单字14575个,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字。共设8大板块,16个功能项。包括(1)属性 , 列出字形、字级、部首、结构、笔画数。(2)字体 ,一级字列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四种字体。(3)解形 ,介绍一级字字形演变及意义流变。(4)音义 , 列出汉字现代的音和义,释义,例证恰切。(5)提示 ,提醒注意易写错、易读错、易用错的字等。(6)语汇 字头下列出相关词语78587个,帮助学习词汇。(7)插图 配有插图362幅,精美呈现,帮助理解字义。(8)知识窗 介绍与汉字有关的成语、词语、文史知识等。

目录


使用说明
凡例
音节表
部首检字表
部首目录
检字表
难检字笔画索引
正文
附录
一、汉语拼音方案
二、汉字结构分类表
三、汉字笔画名称表
四、汉字笔顺规则表
五、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
六、新旧字形对照举例
七、干支次序表
八、二十四节气表
九、中国历史纪年简表
十、计量单位简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探寻中华文化的瑰宝:一部不朽的语言史诗 书名: 《中华典籍通鉴:汉字演变与文化传承》 作者: 语海掇英委员会 出版社: 弘文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10月 --- 内容简介: 《中华典籍通鉴:汉字演变与文化传承》并非一部日常的工具书,而是一部致力于深入挖掘汉字历史脉络、解析中华文明核心基因的宏大叙事。本书以时间为轴,空间为度,带领读者完成一场跨越数千年的文字考古之旅,探讨汉字如何从远古的刻符,逐步演化为今日我们所见的成熟体系,并以此为载体,串联起中华民族的思想、哲学、艺术与社会结构。 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详尽论述了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文字系统所蕴含的非凡生命力与深邃智慧。 --- 第一部分:文字的曙光——甲骨与金文的秘密(约300字) 本部分聚焦于汉字的起源和早期形态,重点剖析了殷商甲骨文和周代金文的形体结构、造字逻辑及其承载的祭祀与政治功能。我们摒弃了对单个字义的简单罗列,转而深入探讨这些早期文字背后的“宇宙观”。 重点内容包括: 1. 卜辞与国之大事: 详细考证了甲骨文记载的商代王室活动、战争、祭祀、农业与天象观测,揭示了汉字早期与神权、王权的紧密联系。 2. 礼器铭文的政治学: 深入解析青铜器上铸刻的金文(铭文),阐述了“重文”现象背后的等级制度与礼乐文明的构建。例如,对《毛公鼎》、《散氏盘》等重器铭文的释读,不仅仅是文字的解读,更是对西周封建制度的影像还原。 3. 线条的生命力: 分析了早期笔画的粗细、结构布局与线条的审美取向,如何奠定了后世书法艺术的基调。 --- 第二部分:统一与规范——秦汉篆隶的转型(约350字) 秦始皇“书同文”的壮举,是中华文化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本部分细致描绘了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过程,探讨了这一转型对于中国疆域统一和信息高效传播的决定性作用。 核心议题聚焦于: 1. 小篆的理性构建: 分析李斯等人如何对战国古文字进行系统化、符号化整理,使之具备高度的规范性和稳定性,服务于帝国庞大的行政体系。 2. 隶变的深刻性: 隶书的产生被视为汉字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技术革命”。本书重点探讨了隶书如何“解散篆体”,将圆转的线条变为方折的笔画,极大地提高了书写效率,并为楷书的最终定型铺平了道路。这种结构上的简化,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对信息处理速度的需求提升。 3. 汉赋与官方文书: 结合出土的简牍帛书(如云梦睡虎地秦简),展示了隶书在不同载体上的应用,以及汉代公文、律法文本的形成过程。 --- 第三部分:书体的成熟与艺术的绽放——魏晋风骨与唐楷气象(约400字) 从隶书分化出的楷书、行书、草书,标志着汉字完成了从纯粹的“记录工具”到“独立艺术门类”的飞跃。本部分着重探讨了书法艺术如何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碰撞中,确立其独立的美学价值。 详述内容包括: 1. 魏晋风度的体现: 深入解析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创作成就。他们的书写不仅仅是规范的呈现,更是魏晋士人“尚自然”、“贵中和”哲学思想的外化。行书《兰亭集序》被放置在“书法符号学”的高度进行剖析,探究其结构、气息与章法的有机统一。 2. 楷书的定型与范式: 考察了钟繇、欧阳询、虞世南等人的楷书风格差异,特别是唐代楷书(欧、颜、柳、赵)如何确立了后世两千年的典范。本书通过图解的方式,对比了“颜体”的雄浑与“柳体”的劲挺,揭示其背后所代表的时代精神。 3. 草书的意境表达: 对张旭、怀素的狂草进行专门研究,论证了草书如何突破了文字的语义束缚,上升到纯粹的抽象艺术境界,成为抒发个体情感的“心电图”。 --- 第四部分:印刷术的革命与字体的普及(约300字)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汉字的传播形态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本书将视角转向技术与文字形态的互动关系,探讨雕版印刷和泥活字如何催生了“宋体”这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印刷字体。 关键论述点: 1. 宋体的结构优化: 宋体(方正、横细竖粗、有棱角)是雕版工艺的产物,旨在提高雕刻效率和阅读清晰度。本书分析了宋体结构中蕴含的几何美学,及其如何服务于大规模的知识复制与传播。 2. 雕版下的文字规范: 对比宋代刻本与唐代手写本的文字差异,展示了机械复制对书写传统的冲击与融合。 3. 民间文字的活力: 探讨了在官方印刷体系之外,民间戏曲、小说等领域使用的俗体字和简化趋势,为后来的简化字运动埋下了伏笔。 --- 第五部分:面向未来的视野——汉字信息化的挑战与展望(约150字) 最后一部分,本书将目光投向当代,探讨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汉字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与机遇。 内容概述: 1. 编码与数字化: 讨论汉字从象形符号向二进制信息过渡的技术历程(如区位码、GB码的演变),以及其在计算机输入、存储中的复杂性。 2. 文化认同的延续: 强调汉字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库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价值。 总结: 《中华典籍通鉴:汉字演变与文化传承》旨在提供一个宏观的、跨学科的视角,去理解汉字——这种古老的符号系统——是如何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思维方式、艺术成就和社会结构。它是一部献给所有对文字、历史和文化抱有深厚兴趣的读者的史诗性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感悟不凡的阅读体验 这次偶然翻开这本《现代汉语词典(彩色插图本)》,简直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彩色插图本”这种附加属性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工具书的严谨性可能会被花哨的色彩稀释。然而,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词典的编排简直是匠心独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字词和定义,更像是一本精心设计的学习伴侣。那些精美的插图,比如对某些抽象概念或者古代器物的描绘,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堆砌,而是如同窗户一般,瞬间将我带入词语的语境之中。记得查找“榫卯”这个词时,过去我只能在脑海里模糊地勾勒结构,而这次,清晰的三视图配上色彩的区分,让原本晦涩的结构原理变得一目了然。这种直观性对于非专业读者,尤其是对汉语言文化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来说,是革命性的进步。更不用提它在收录新词和网络热词方面的积极态度,它没有固步自封于传统的语料,而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展现了汉语鲜活的生命力。每一次查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小型的文化探索,而非枯燥的工具性检索。我甚至开始享受翻阅它的过程,不再是急于找到答案就合上,而是会不自觉地被那些精美的版式设计和巧妙的配图吸引,沉浸其中。它真正做到了将“工具”提升到了“艺术品”的层面,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愉悦感和效率。

评分

文化沉淀与时代脉搏的完美融合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词语的现代定义。我发现它在词源考证和文化背景介绍方面,做得尤为出色,这对于一个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宝贵的财富。许多看似普通的日常用语,在词条的旁注中,我得以窥见其在古代文献中的流变,甚至能看到一些古音、古义的残存痕迹。举个例子,当我查阅一些与古代礼制、农耕相关的词汇时,插图不仅仅是描绘实物,更像是打开了一扇历史的卷轴。它将语言的生命力与其背后的社会、历史、风俗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故事感。我曾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仅仅是跟着词条的索引,沿着一个主题词汇的演变路径进行“漫游”,从古籍引用到现代用法,感叹汉语的博大精深。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新词的收录并非敷衍了事,而是加入了简短的“词源注释”,解释了新词的构成方式(如合成、借用或网络流行语的演化),这使得我们这些试图跟上时代节奏的人,能够系统性地理解这些新词汇的内在逻辑,而不是盲目跟风。这种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拥抱,使得这本词典成为了连接古典与现代的坚实桥梁。

评分

严谨之下的细腻关怀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要求的人,尤其在面对权威工具书时。我过去用的那本旧版词典,虽然权威,但字体小,解释冗长,常常让我这个老花眼倍感吃力,查阅体验可谓是一种折磨。然而,这本《现代汉语词典(彩色插图本)》在保持其一贯的学术严谨性的基础上,展现出了惊人的用户友好性。首先是纸张的质感,厚实且不反光,即便是长时间在台灯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其次是字体的排布,它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字重和颜色来区分词条、注音、释义和例句,逻辑性极强,让我在快速定位目标信息时,大脑处理速度大大加快。我特别欣赏它对多义词的处理方式。很多词语在不同语境下含义迥异,老词典往往用一长串的数字和分段来区分,让人眼花缭乱。但这里,每一个义项的阐述都搭配了一个简短而精准的语境示例,甚至有些关键的区分点,还配有小图标进行提示,这无疑是极其细腻的关怀。它仿佛能预判到读者在查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并提前给出解决方案。这种对读者体验的深度洞察,绝非简单的排版优化可以达成,而是背后研发团队长期与使用者互动、不断打磨的结果。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权威,是能够放下身段,用最清晰、最友好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每一个求知者。

评分

设计美学与实用性的辩证统一 我一直认为,工具书最忌讳的就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设计感”而牺牲实用性,导致检索效率低下。然而,这本《现代汉语词典(彩色插图本)》成功地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的色彩运用非常克制且有目的性,绝非为了绚丽而绚丽。例如,不同的词性可能会用略微不同的底色或边框区分,虽然不突兀,但却能在潜意识中帮助读者快速归类信息。封面的设计也极具品味,沉稳而不失现代感,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散发着一种低调的知识分子的气息。翻阅内页,那种高解析度的插图,在不干扰文字阅读的前提下,精准地烘托了语境,大大降低了理解门槛。这种高标准的印刷质量和设计投入,无疑增加了词典的制作成本,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是绝对值得的投资。它将冰冷的符号学研究,转化成了一种愉悦的感官体验。我发现,自从用了这本词典后,我查阅的频率明显提高了,因为不再将“查字典”视为一项负担,而更像是一种享受,一种随时可以进行的知识寻宝游戏。这种将实用工具提升到美学层面的努力,是极其罕见和值得称赞的。

评分

学习伙伴的终极形态 如果说传统的词典是一个冷峻的“裁判员”,那么这本《现代汉语词典(彩色插图本)》更像是一个耐心且知识渊博的“私人导师”。它不仅仅告诉你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更像是引导你理解这个词是如何在汉语的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我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它在释义旁会附带一些相关的搭配、近义词辨析,甚至是文化上的“禁忌”或“雅用”提示。这些附加信息,对于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提升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曾经因为某个词语的褒贬倾向拿不准,查阅了其他工具,但解释都比较含糊。在这本词典中,它用精准的例句和微妙的语气标注,立刻解开了我的疑惑。更棒的是,它的索引系统非常强大,不仅有传统的笔画和拼音索引,似乎还暗含着一个基于语义的关联索引,让你在查阅一个词后,可以很容易地被引导到相关联的、但含义略有差异的词汇群中去。这鼓励了一种深度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字词。总而言之,它彻底改变了我对“工具书”的认知,它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参考资料,而是我案头必备、随时可以切磋交流的语言伙伴,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其标定的价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