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是作者把日常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与疑难问题,对照规范进行讲解。内容共分三篇,第一篇常见问题,主要是逐个列出问题,并给出该问题对应的规范;第二篇疑难问题解析,本篇对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第三篇案例,结合图纸,对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讲解。
《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中的内容都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适合于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施工图审查人员参考使用,也适合于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常见问题
第一章 建筑防火设计
第一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第二节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第三节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第四节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995)
第五节 其他《规范》
第二章 建筑设计
第一节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第二节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第三节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第四节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第五节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第六节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一1987)
第七节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第八节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一98)
第九节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第十节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第十一节 其他《规范》
第三章 建筑节 能设计
第四章 设计深度
第一节 设计总说明
第二节 总平面图
第三节 平面、立面、剖面图
第四节 详图大样
第二篇 疑难问题解析
第一章 建筑防火设计
第一节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和平面布置
第三节 防火分区和建筑构造
第四节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第二章 建筑设计
第一节 设计基本规定
第二节 居住建筑
第三节 公共建筑
第四节 防水设计
第五节 人防设计
第三章 建筑节能设计
第四章 设计深度
第三篇 案例
案例3-l
案例3-2
案例3-3
案例3-4
案例3-5
案例3-6
案例3-7
案例3-8
案例3-9
案例3-10
案例3-1l
案例3-12
案例3-13
案例3-14
案例3-15
案例3-16
案例3-17
案例3-18
案例3-19
案例3-20
案例3-2l
案例3-22
案例3-23
案例3-24
案例3-25
案例3-26
案例3-27
案例3-28
案例3-29
案例3-30
案例3-31
案例3-32
案例3-33
案例3-34
案例3-35
案例3-36
案例3-37
前言/序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筑业与建筑设计咨询行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城乡环境面貌日新月异,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作品应运而生,不断丰富与提升了中国人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环境品质。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建筑设计行业也不断深化改革,从过去单一的国有设计企业转变为国有、民营、个体、外资等多元机制并存的格局,从业成员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建筑设计质量也成为业内和社会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
2000年以来,国务院颁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部颁布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从法规上确定了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在我国实行施工图审查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尤其是强制性标准;确保工程设计不损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确保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以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自2000年实行施工图审查制度以来,在法规建设、施工图审查机构建设和审查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审查,及时有效地纠正了勘察设计文件中的问题,对于提高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从源头上消除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确保工程安全和投资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建筑专业是“龙头”专业,建筑设计方案在消防、节能、无障碍等方面能否做到满足国家规范的低限度要求极为重要。不合理的方案设计,不仅会导致建筑设计专业自身的问题,也会引起结构和机电专业在设计上的困难和不合理,导致建筑产品不能满足安全与使用的基本要求,形成工程质量隐患,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及审查人员的设计、审查质量。我们将施工图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疑难问题进行了汇总与解析,提供设计、审查人员在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参考。
本书的编写是以深圳华森建筑咨询公司专业负责人员为主,结合日常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与疑难问题,由于时间及认识水平有限,仅做抛砖引玉,希望施工图建筑专业设计负责人员提出宝贵意见,并帮助我们逐步完善,共同为施工图负责工作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城市建设设计指南:规范与实践》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设计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和精密。一套科学、严谨、可操作的设计流程和规范,是确保城市建设质量、安全、美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书并非仅限于某一特定专业或某一阶段的设计文件审查,而是旨在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为城市建设的设计工作提供一份系统的指南。它涵盖了从前期规划到后期运营的各个环节,着重于设计过程中常见的原则、方法、技术要求以及潜在的风险点,旨在帮助设计人员、审查人员以及建设项目的相关参与者,提升设计质量,优化设计流程,规避不必要的错误,最终实现优质、高效、安全的城市建设。 本书的编写,基于对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吸收,结合中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年来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结构工程、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工程、景观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积累的实践经验。我们力求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设计工作的核心要义,并辅以丰富的实例,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城市建设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原则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同 总规、详规与建筑单体的衔接: 探讨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在建筑设计中的导向作用,以及如何将规划意图转化为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案。强调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绿地系统等规划要素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城市设计导则与建筑风格: 分析城市设计导则对建筑形态、高度、体量、色彩、材料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在高密度、高复杂度的城市环境中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建筑。 历史文脉与现代发展: 讨论在城市更新和新建项目中,如何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历史文脉,实现新旧融合,避免“千城一面”。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标准与实践: 详细介绍绿色建筑的各项评价标准,包括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室内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并探讨如何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这些要素,实现绿色、低碳、环保的建筑。 生态设计与韧性城市: 阐述生态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包括雨水管理、绿色屋顶、垂直绿化、生态廊道等,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提升城市的韧性,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挑战。 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深入分析建筑能耗的构成,介绍提高建筑能源效率的被动式和主动式设计策略,以及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人性化空间设计: 强调室内外空间的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以及可达性,关注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人群的需求,如无障碍设计、适老化设计等。 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活力营造: 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增加场所的吸引力和活力,促进社区交流与居民参与。 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 分析建筑作为社会文化载体所承载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以及优秀的设计如何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居民的幸福感。 第二部分:城市建设各专业设计深度与技术要点 建筑设计 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 阐述方案设计阶段的功能分析、空间组织、形态推敲、技术经济分析等,以及初步设计阶段对主要技术问题的深化和确定。 施工图设计深化: 强调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精细化要求,包括平面、立面、剖面图的准确性,细部构造的设计,材料和工艺的选用,以及各类计算书的完整性。 特殊建筑类型的考虑: 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办公、商业、教育、医疗、工业等),分析其在功能、安全、技术、美学等方面的特殊设计要求。 室内外装修设计: 探讨室内外装修的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灯光设计、工艺做法等,以及如何与建筑主体风格协调统一。 结构工程设计 结构体系的选择与优化: 分析不同结构体系(如框架、剪力墙、筒体、空间结构等)的适用性、经济性、抗震性能,以及如何根据项目特点进行优化选择。 荷载分析与计算: 详细介绍各种荷载(恒载、活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的取值、组合以及结构构件的内力计算。 抗震设计与韧性构造: 深入阐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构造措施、减隔震技术等,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整体韧性。 施工技术与施工可行性: 强调结构设计的可施工性,考虑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构件连接等对结构安全和质量的影响。 给水排水与消防工程设计 给水系统设计: 涵盖市政水源、二次供水、室内给水管网布置、水质保护、节水措施等。 排水系统设计: 包括室内外排水管网布置、污水处理、雨水排放与收集、防汛排水等。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重点阐述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水炮系统等的设计要求、设备选型、管网布置,以及消防水源的可靠性。 中水利用与非常规水源: 探讨中水回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等,以及非常规水源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 热负荷与冷负荷计算: 详细介绍建筑围护结构传热、内部发热、新风负荷等计算方法。 空调系统形式选择: 分析中央空调、独立空调、VRV系统等不同形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通风系统设计: 强调新风系统、排风系统、机械通风等的设计,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节能与舒适性: 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系统设计、选择高效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等手段,实现节能与舒适性的平衡。 电气工程设计 供配电系统设计: 包括电力负荷计算、供电线路选择、配电系统方案、继电保护、接地与防雷等。 照明系统设计: 关注室内外照明的照度要求、色温选择、节能控制,以及应急照明的设置。 弱电系统设计: 涵盖通信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安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的集成设计。 绿色电气与智能化: 探讨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新能源充电设施等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 场地分析与空间塑造: 强调对场地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塑造有吸引力、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植物配置与生态景观: 探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地域适应性,以及如何利用植物营造生态友好、维护成本低的景观。 水景设计与雨水花园: 介绍跌水、喷泉、溪流等水景的设计要素,以及雨水花园在雨水管理和景观营造中的作用。 铺装、构筑物与照明: 关注园林铺装的材料选择、图案设计,以及座椅、雕塑、景墙等构筑物的功能与美学要求。 第三部分:城市建设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风险规避 设计标准与规范的理解与应用 现行设计规范体系: 介绍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图集等,并强调准确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性。 规范更新与适用性: 关注设计规范的更新动态,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选择最合适的规范版本。 规范执行的常见误区: 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因误解或忽视规范要求而导致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规避方法。 设计文件深度与完整性要求 各阶段设计文件的特点: 明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文件的深度要求,以及各文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图纸表达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强调图纸尺寸、标注、节点、材料说明等必须准确无误,不同专业图纸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矛盾。 计算书的可靠性与可追溯性: 要求计算书内容完整、逻辑清晰、公式正确、参数合理,并能够追溯设计依据。 说明文件与技术要求的完备性: 确保设计说明、材料表、施工工艺说明等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设计意图。 多专业协调与配合 设计协调机制: 建立有效的跨专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专业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 信息共享与沟通: 强调各专业之间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有效沟通,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错误。 协同设计软件的应用: 介绍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协同设计工具在提升多专业协同效率方面的优势。 设计审查与质量监督 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查要求: 介绍建设、消防、规划、人防、园林等部门对设计文件的强制性审查内容和流程。 第三方评估与咨询: 探讨第三方评估机构在设计质量把控方面的作用。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服务: 强调设计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提供的技术支持、图纸解答、设计变更等服务,确保设计意图的实现。 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技术风险: 识别潜在的技术难题,如地基基础、复杂结构、特殊工艺等,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经济风险: 考虑材料价格波动、施工成本增加等经济因素,并进行成本优化设计。 安全风险: 关注设计环节的安全隐患,如消防安全、结构安全、人身安全等,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法律法规与政策风险: 及时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导向,避免因政策变动导致的设计调整。 结语 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优秀的设计是成功的关键。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力求为城市建设的设计工作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指导。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能够帮助广大设计人员、审查人员以及建设项目的相关从业者,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掌握设计要领,规避潜在风险,共同为建设更美好、更宜居、更可持续的城市贡献力量。本书的编写仍有待完善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城市建设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