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运行规范(Q/GDW 492-2010)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运行规范(Q/GDW 492-20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电网公司 著
图书标签:
  • 高压直流输电
  • 换流阀
  • 运行规范
  • 电力系统
  • 电力工程
  • 电气设备
  • 技术标准
  • Q/GDW 492-2010
  • 规范标准
  • 运行维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34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40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
字数: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规范规定了换流阀设备运行管理中的设备验收、巡视和维护、操作要求、缺陷管理、事故和故障处理、技术管理和培训等工作要求。

前言/序言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运行规范(Q/GDW 492-2010) 图书简介 本书是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运行规范》(Q/GDW 492-2010)的全面解读与深入阐述。该标准是指导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中换流阀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关键性技术文件。本书旨在帮助电力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运行维护人员、设备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深入理解标准的制定背景、核心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维护策略,确保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资产的长期可靠性。 第一部分:标准背景与技术概述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作为电力传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远距离、大容量、异步电网互联等方面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优势。而换流阀,作为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心脏”,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随着我国直流输电工程的快速发展和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换流阀的运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更规范化的要求。 本书首先详细介绍了标准 Q/GDW 492-2010 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及其在电力行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它不是对通用电力设备运行规范的简单重复,而是针对高压直流换流阀这一高度专业化、高技术含量的设备,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规范定义。 第二部分:换流阀运行的基本要求与操作准则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对标准中关于换流阀日常运行的各项具体要求的逐条解析。这包括但不限于: 1. 运行环境与站址要求: 详细阐述了换流站电气主接线、设备布局以及环境控制(如温度、湿度、洁净度)对换流阀寿命和稳定性的影响。标准对阀厅的通风、除湿、防火和防鸟害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量化指标,本书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解读。 2. 启动、停运与定期操作: 规范了换流阀的从冷备用到正常投入运行的全过程操作步骤。重点剖析了“带负荷/不带负荷”的启动、并网、解列、停运等关键操作的顺序、时间间隔和注意事项,强调了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闭锁”和“票控”制度,以杜绝人为误操作引发的设备故障。 3. 正常运行参数监控: 标准对换流阀的运行参数,如阀侧直流电流、电压、阀组的导通角、关断角、阀控信号的准确性、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水冷或风冷系统)等,设定了严格的监测阈值。本书对这些参数的正常范围、超限报警响应机制进行了深入讲解,帮助读者掌握“早发现、早处理”的运行理念。 4. 异常工况与事故处理: 这是运行规范的重中之重。标准详细规定了当换流阀出现单阀失灵、多阀跳闸、直流电流波动、绝缘劣化、冷却系统故障等异常情况时,值班人员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本书提供了清晰的事故树分析和分级响应流程图,指导运行人员如何在保护动作前进行干预,或在保护动作后进行安全隔离和故障排查。 第三部分:运行维护与状态检修策略 运行规范不仅仅是操作指南,更是指导设备维护策略的基础。本书系统性地阐述了基于状态的维护(CBM)在高压直流换流阀维护中的应用。 1. 预防性维护与周期检查: 标准明确了不同运行年限和运行工况下,换流阀应进行的定期试验和检查项目,例如耐压试验、局部放电测量、水质分析、紧固件力矩检查等。本书将这些标准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维护计划表,并解释了各项测试的目的和数据判读方法。 2. 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对于换流阀内部关键部件(如晶闸管/IGCT、缓冲电路、隔离变压器、阀控光纤系统等)的常见故障模式,标准提供了初步的隔离和定位方法。本书结合最新的诊断技术,如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阀塔监测中的应用、在线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指导维护人员如何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减少不必要的停电检修时间。 3. 备品备件管理: 换流阀的核心部件的可用性是保障系统可靠性的前提。标准对关键备件的库存水平、储存条件和更换流程提出了要求。本书强调了“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备件策略,确保在突发故障时,关键备件能够迅速到位。 第四部分:安全、标准化与体系建设 本书最后一部分回归到标准化的管理层面。Q/GDW 492-2010 不仅关注技术细节,更注重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和人员的安全保障。 1. 人身安全与操作许可: 详细解读了高电压设备操作区域的禁入规定、安全距离的保持,以及高压测试作业时的安全措施,如“两票三制”在换流阀操作中的具体体现。 2. 记录、报告与知识传递: 标准强调了所有运行事件、维护操作和试验结果必须详细、准确地记录在案。本书讲解了如何建立和维护规范的运行日志和维护档案,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为下一轮的维护计划提供输入,形成良性的技术积累和知识传递闭环。 总结 本书不仅是对 Q/GDW 492-2010 标准的文字重述,更是对该标准在我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践中如何落地生根、发挥实际效用的深度诠释。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和掌握,广大电力工作者能够系统性地提升对换流阀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设备风险,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它将成为每一位从事高压直流换流阀运行与维护人员案头必备的实用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规范,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所蕴含的“敬畏之心”。高压直流作为电网的“大动脉”,其运行的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散发着对高电压、大电流这种自然力量的尊重。它所构建的运行体系,不是建立在侥幸心理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严密、层层设防的安全屏障之上。特别是其中对“首次投运检查”和“长期停运恢复”环节的描述,那种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螺栓松动风险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这本书成功地将一种严谨的工作文化传递给了读者,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技术操作,更是一种对责任的承担。对于任何一个需要对电网安全负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强有力的精神指引,它提醒我们,在技术领域,永远没有“差不多”这回事,只有绝对的精准与安全。

评分

作为一名负责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管理者,我更关注的是这本规范在资产维护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指导价值。这本书并没有仅仅满足于“让设备跑起来”,而是着眼于如何“让设备更长久、更经济地跑起来”。它对关键部件的寿命预测模型和定性更换策略的建议,极具参考性。比如,它详细分析了不同运行负载率对阀芯等易损件老化速度的影响,并提供了一套基于状态监测数据的预测性维护时间窗口。这帮助我们极大地优化了备品备件的库存策略,避免了不必要的超前更换,也有效降低了因突发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技术规范转化为了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工具,让运行部门能够更加科学地分配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安全运行的双重目标,这在当前的电力市场竞争环境下尤为重要。

评分

这本关于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运行规范的参考书,对于我们这些在电力系统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像是一部详尽的“故障诊断圣经”。记得有一次,电网突然出现异常波动,我们立即翻阅书中关于换流阀异常工况处理的那一章节,书中的流程图和详细的步骤解析,让我们迅速定位了问题所在,避免了一次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的严重事故。作者显然非常了解实际运行中的复杂性和突发性,描述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实战经验的沉淀。特别是对不同天气条件下阀组的响应和维护要点,分析得极其透彻,让我们不再是盲目应对,而是心中有数地进行预判和干预。阅读过程中,我尤其欣赏它对安全冗余设计的强调,那种对设备可靠性的极致追求,才是保障国家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石。这本书的专业深度和实用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清晰可执行的现场规程,是高压直流技术人员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

说实话,初次拿起这本规范时,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涉及的是高压直流这种尖端技术。然而,阅读体验却出乎我的意料地流畅。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堪称一绝,它没有采用那种堆砌公式和理论的枯燥写法,而是巧妙地将运行、维护、试验和应急响应几个核心板块融为一体。尤其是在描述换流阀的日常巡检标准时,它用了一种非常直观的对比方式,清晰地标明了“合格”与“临界”状态的具体参数差异,这对于新入职的年轻技术员来说,是最好的课堂教育。我感觉作者在写作时,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需要快速决策的岗位上,力求每一句话都能直接指导行动。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叙事风格,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标准,让不同单位、不同背景的工程师们,在面对同一技术挑战时,能够采用最优化、最安全的一致性处理方法。

评分

我对这本书中关于阀控系统逻辑的描述,印象最为深刻,那部分内容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品级别的技术文档。换流阀的快速切换和电流换向是直流输电稳定性的核心,任何微小的逻辑偏差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本书没有停留在描述“是什么”,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果发生改变该如何应对”。它用近乎哲学思辨的方式探讨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我曾花了好几天时间,对比书中描述的控制模型和我们实际部署的仿真模型,发现书中对于某些极端工况下的保护动作时序预测得极为精准,甚至精确到了毫秒级别。这种对细节的偏好和对系统整体性的把握,体现了编写团队深厚的理论积累和长期的现场磨砺。对于想深入理解并优化现有控制策略的高端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洞察力是无价的,它远超一般行业标准的范畴,已经触及到了技术前沿的边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