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071-2014·代替DL/T 1071-2007):电 [Code for Transpor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Large Equip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071-2014·代替DL/T 1071-2007):电 [Code for Transpor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Large Equipmen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电力行业标准
  • DL/T 1071-2014
  • 电力设备运输
  • 大型电力设备
  • 运输规范
  • 技术标准
  • 行业标准
  • 电力工程
  • 规范标准
  • DL/T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9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465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ode for Transpor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Large Equipmen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
字数:53000
正文语种: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071-2014·代替DL/T 1071-2007):电力大件运输规范》规定了电力大件相关术语、分级、承运企业的基本要求、电力大件运输流程及其风力发电机组、水力发电机组、火力发电机组、变压器大件的运输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071-2014·代替DL/T 1071-2007):电力大件运输规范》适用于电力大件的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方式。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分级
5 承运企业的基本要求
6 运输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责
7 运输作业流程
8 前期准备阶段
9 组织实施阶段
10 风力发电机组大件运输
11 水力发电机组大件运输
12 火力发电机组大件运输
13 变压器大件运输
14 项目总结阶段
附录A(资料性附录)运输前准备作业记录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运输中作业记录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交付验收记录表
附录D(资料性附录)顾客评价记录表

前言/序言


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视野与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为电气工程师、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输电线路设计理论、技术标准与工程实践指导。本书内容聚焦于架空输电线路的结构设计、电气参数计算、安全裕度分析及经济性评估,旨在推动我国输电工程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本书的编写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最新规范体系,但其核心内容与您所提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071-2014):电网输送大型设备运输编码》完全不相关。DL/T 1071-2014主要关注的是电力行业内大型、超限设备的公路、铁路、水路运输过程中的编码、标识、路径规划及安全保障措施,属于物流与运输管理范畴。而本书则完全聚焦于电力系统核心基础设施——架空输电线路的本体设计。 第一部分:输电线路设计基础理论与工程环境分析 本部分首先系统梳理了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理论基础,为后续复杂设计的准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1.1 工程背景与标准体系概述: 详细阐述了我国电网发展对特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提出的新要求,并系统梳理了与输电线路设计直接相关的最新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DL)以及地方规范。重点分析了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设计目标与约束条件。 1.2 气象与地理环境对线路设计的影响: 深入探讨了气候条件(如风压、冰载、日照、温度变化)在不同地理区域(山区、平原、沿海、高寒地区)对导线、地线及铁塔承载力的影响机理。提供了基于气象统计数据的载荷确定方法,并引入了极端天气事件下的概率风险评估模型。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形数据获取、线路路径优化中的应用。 1.3 导线与地线选择的优化策略: 涵盖了各类导线(钢芯铝线、全铝合金线、特殊复合导线)的材料特性、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对比分析。重点讲解了导线散流、直流腐蚀防护、电磁兼容性等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对地线(包括光纤复合地线 OPGW 和普通地线)的防雷性能、通信功能与机械强度进行了详尽的计算与选型指导。 第二部分:电气参数设计与校核 本部分专注于输电线路的电气性能设计,确保线路在不同运行条件下满足功率传输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2.1 导线对地/对空安全净距计算: 严格依据国家最新规范,详细阐述了导线在最大工作张力、极限风载、导线下垂等不同工况下的最小安全距离计算方法。特别关注了弧垂、舞动及异相跳跃现象对横向净距的影响分析。 2.2 线路的电能损耗与经济电流密度确定: 基于输送功率需求、线路长度及电价,建立了输电线路的经济损耗模型。分析了导线尺寸对线路电阻、电抗、电容的影响,并提供了优化导线截面以平衡初投资与运行损耗的工程方法。 2.3 输电线路的雷电防护与接地设计: 阐述了架空地线对直击雷的防护原理及保护角法。针对铁塔接地系统,深入讲解了冲击接地电阻的计算模型(如肯尼迪模型、分层土模型),并提供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效接地网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 2.4 运行中的电磁场环境评估: 分析了高压输电线路运行中产生的工频电场和磁场分布规律,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整导线排列、塔位选择和导体束化等手段,将地面点电磁场强度控制在环境安全限值以内。 第三部分:结构设计与抗灾能力分析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详细介绍了输电线路铁塔、拉线塔、基础的结构设计、受力分析及抗风雪载荷能力校核。 3.1 铁塔结构选型与参数化设计: 对角钢塔、钢管塔、构架塔等不同类型的铁塔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受力分析,包括纵向、横向和扭转荷载的组合计算。引入了基于有限元分析(FEA)的塔身稳定性和节点承载力校核方法。 3.2 导线与地线张力设计及金具选择: 讲解了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张力变化曲线,并给出了装配张力、运行张力的精确确定方法。详细介绍了耐张线夹、悬垂线夹、改线器等金具的选择标准、疲劳寿命评估及防振措施(如阻尼器应用)。 3.3 基础形式选择与承载力验算: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指导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塔基基础形式(如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重点阐述了在软土地基、季节性冻土、高边坡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抗倾覆、抗沉降承载力校核方法。 3.4 线路抗灾能力提升与韧性设计: 针对台风、地震、覆冰等重大自然灾害,提出了线路的冗余设计理念。包括:导线选型对提高抗风舞动能力的影响、采用高强度紧凑型设计以减小覆冰荷载下的结构应力,以及在重要通道采用具有更高抗灾等级的特高压塔结构。 第四部分:工程实施、验收与经济评估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关注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分析。 4.1 线路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 涵盖了放线工艺(紧线、弛度控制)、金具安装、拉线敷设等关键施工环节的技术要求。强调了施工过程中对导线绝缘层损伤的预防和基础灌浆密实度的监测。 4.2 竣工验收与调试标准: 明确了输电线路竣工验收所需具备的资料清单、试验项目(如绝缘耐压试验、接地电阻复测)及验收标准,确保设计意图在施工阶段得到完全实现。 4.3 线路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分析: 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成本评估框架,将初始投资(材料、土建、施工)与长期运行成本(维护、损耗、容量折现)相结合,指导设计人员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做出最具经济效益的设计决策。 本书内容聚焦于电力传输的物理构建与性能优化,是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必备的实用参考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想必是非常模块化的,这符合所有优秀标准的特性。我可以想象,它可能被分割成若干个清晰的部分:第一部分可能是总则和定义,界定什么是“大型设备”以及适用的范围;中间的核心部分,无疑是关于设备固定、车辆选型、运输路径勘测的细致规定,可能包含大量力学计算的模型和安全系数的选取原则;而最后一部分,则可能涉及应急预案、天气影响下的停运条件,以及运输过程中的保险和责任划分。对于阅读者而言,他们不会从头读到尾,而是根据自己的具体任务,精准定位到需要引用的章节。例如,一个桥梁设计工程师只需要查找关于“临时承载力校核”的章节,而物流调度员则会聚焦于“限行时间窗口”和“押运人员配置”的细则。这种高度的实用性结构,使得标准本身成为一个高效的工具箱,而不是一本需要被细细品读的理论著作。

评分

初次接触到这本电力行业的标准汇编,最大的感受就是其严谨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我试图从中寻找一些关于“运输安全美学”或者“大型设备吊装的视觉冲击力”这类略带人文关怀的描述,但显然是我的期望值放错了地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纯粹的、指令性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不容置疑的“必须”和“应当”。它如同一个精密的手术流程单,规定了从设备出厂前的捆扎方式到现场交接验收入库前的环境监测参数,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数亿资金的损失和数月的工期延误。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工程院里那些戴着安全帽、手持对讲机、在凌晨时分指挥着超限运输车队缓缓移动的场景——那一刻,书本上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表,都化为了现实中脚下路面的压力和钢缆的拉力。这部标准,可以说是将复杂工程实践的“经验之谈”转化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语言”,确保了在面对那些动辄数百吨的电力“巨兽”时,整个流程是可预测、可控制、且最重要的是——安全的。

评分

我联想到这本标准在实际操作中的“重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纸张和装订的厚度,更是其所承载的信任和责任。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依赖于这些精密、昂贵且难以替代的设备能够完好无损地到达预定地点。因此,这本书里每一个标点符号的背后,都站着无数技术人员的专业判断和对国家能源安全的承诺。它是一个隐形的守护者,确保了高压电能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安全、稳定地流动,而我们作为终端用户,享受着这份便利,却很少意识到背后这套复杂、严苛的运输规范体系在默默发挥作用。它代表着中国在超大件运输工程领域对安全和效率的极致追求,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坚实基石,虽然内容我无法完全领会,但其存在的意义和背后的工程复杂度,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评分

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071-2014·代替DL/T 1071-2007):电 [Code for Transpor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Large Equipment]》,光是看标题和那个复杂的编号,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专业感。我本来只是想找点关于电力设备运输的资料,却意外地翻到了这么一本“大部头”。坦白说,作为一名对电力行业仅停留在“用户”层面的普通读者,我对于书中那些精密的计算、严格的规范和冗长的技术术语,实在是有些望而却步。它显然是写给业内工程师、项目经理和质检人员看的“圣经”,里面必定详细规定了特高压变压器、巨型发电机组这些庞然大物,在跨越山川、公路、甚至水域时,需要遵守的每一个细节。想象一下,光是计算运输路径的地面承载力、桥梁的临时加固要求,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对设备绝缘和防护的特殊处理,就足以构成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我推测,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它不仅是记录了2007年的经验,更是在吸收了近几年特大型设备运输的实践教训后,对运输风险进行量化和规避的最新指导方针。对于真正需要确保这些国家命脉设备安全到达工地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可能比黄金还重。

评分

作为一个对技术文档不甚熟悉的旁观者,我能从书名中推断出它在行业体系中的“承上启下”作用。2014年版的发布,意味着它取代了旧有的2007年版本,这背后无疑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的驱动力。想来,近几年我们国家在特高压输电、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那些动辄上千吨的主变压器或风电机舱,其尺寸和重量必然超出了七年前的标准所能完全覆盖的范围。因此,这本新标准很可能增加了针对新型、超大型、异形设备运输的专项章节,可能涉及了更复杂的路径规划软件应用、更严格的临时道路建设标准,以及针对新能源设备对湿度和静电敏感度增加的特殊防护要求。它不是简单的修补旧文档,更像是一次基于最新技术成就的系统性升级,确保了行业在应对更大规模、更复杂地理环境下的电力装备部署时,能够有最新的权威指南可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