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 110022—2012):南方电网220kV母线保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220kV Busbar Protection of 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 110022—2012):南方电网220kV母线保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220kV Busbar Protection of CS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编
图书标签:
  • 电力系统
  • 继电保护
  • 母线保护
  • 220kV
  • 南方电网
  • 企业标准
  • 技术规范
  • 电网安全
  • 高电压
  • 电力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4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469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220kV Busbar Protection of CSG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
字数:33000
正文语种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220kV 母线保护工作相关工作人员。
  本标准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本标准的内容包含220kV 母线保护的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技术要求、组屏(柜)原则和二次回路设计等。
  本标准在起草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电网公 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和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电 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茂然、舒双焰、邓小玉、丁晓兵、刘千宽、周红阳、赵曼勇、关 沛、庞学跃、陈伟浩、李一泉、韩冰、刘玮、涂亮、梅勇、伦振坚。

内容简介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 110022—2012):南方电网220kV母线保护技术规范》适用于220kV系统采用双母线接线形式的新建母线及母联断路器保护,扩建及技改工程参照执行。主接线采用3/2、4/3断路器时,参照500kV母线保护技术规范执行。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 110022—2012):南方电网220kV母线保护技术规范》与Q/CSG110010-2011《南方电网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一起,构成220kV母线保护的全部技术要求。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保护配置
5 保护功能
6 技术要求
7 二次回路要求
8 对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要求
9 屏柜设计
附录A(资料性附录)母线保护TA配置示意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动作报告的内容和打印格式示例
附录C(规范性附录)母线保护软、硬压板配置表
附录D(资料性附录)保护屏面布置示意图
附录E(资料性附录)保护屏压板位置示意图

精彩书摘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 110022—2012):南方电网220kV母线保护技术规范》:
  6.1.9 双母线接线的差动保护应设有大差元件和小差元件;大差用于判别母线区内和区外故障,小差用于故障母线的选择。
  6.1.10 对构成环路的各类母线,母线保护不应因母线故障时有流出母线的短路电流而拒绝动作。
  6.1.11 双母线接线或双母线单分段的母线保护在母线分列运行、发生死区故障时,应能有选择地切除故障母线。
  6.1.12 装置应能自动识别母联或分段开关的充电状态,合闸于母线故障时,应瞬时跳母联或分段开关,不应误切运行母线。
  6.1.13 在母联断路器或分段兼旁路断路器用于代路运行时,或旁路兼母联断路器运行时,母线保护应保证选择性。
  6.1.14 双母线接线的母线保护,应设电压闭锁元件,并具备电压闭锁元件启动后的告警功能。当母线TV断线时,允许母线保护解除该段母线电压闭锁。
  6.1.15 保护所需要的母联(分段)断路器位置判据,应从就地获取断路器辅助接点。应采用双位置输入,不对应时,发“位置异常”告警信号。
  6.1.16 双母线接线的母线保护,应设置母联(分段)失灵和死区保护,当母联(分段)开关失灵或母联(分段)开关与电流互感器之间发生故障时,保护应能正确、可靠动作,快速切除故障。
  6.1.17 双母线接线的母线保护,通过隔离开关辅助接点判别母线运行方式时,应对隔离开关辅助接点进行自检。当与实际位置不符时,发“隔离开关位置异常”告警信号,应能通过手动强制方式校正隔离开关位置。当仅有一个支路隔离开关位置无开入,且该支路有电流时,保护装置仍应具有选择故障母线的功能。
  6.1.18 双母接线母线保护应具备外部保护动作启动母联(分段)失灵保护的输入接点。
  6.1.19 双母双分段接线母线保护应提供启动分段失灵保护的出口接点。
  6.1.20 当采用含失灵保护功能的母线差动保护时,母线保护动作启动主变压器断路器失灵功能应由母线差动保护及失灵保护内部逻辑完成。
  6.1.21 双母双分段接线的母线保护跳分段不经复合电压闭锁。
  6.1.22 应设置母联(分段)检修压板,仅当母联(分段)断路器检修时方投入此压板。当此压板有开入同时母联(分段)间隔有电流时,装置应发出告警信号。
  6.2 双母线接线的断路器失灵保护。
  6.2.1 应采用母线保护装置内部的失灵电流判别功能;各线路、变压器支路均采用各自的电流定值;线路支路采用相电流;变压器支路采用相电流、零序电流、负序电流“或门”逻辑。各支路失灵电流按对应支路TA变比分别整定。
  6.2.2 应由母线失灵保护装置利用隔离开关辅助接点完成失灵间隔的母线选择功能。
  6.2.3 应由母线失灵保护装置完成断路器失灵跳闸的电压闭锁功能。
  6.2.4 线路支路应设置分相启动失灵开入回路,变压器支路应设置三相跳闸启动失灵开入回路。变压器支路应设置独立于失灵启动的解除电压闭锁开入回路。
  6.2.5 母线保护动作同时启动变压器断路器的失灵功能。
  6.2.6 “启动失灵”、“解除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开入异常时应告警。
  6.2.7 失灵保护应有失灵跟跳本间隔、跳母联(分段)断路器和跳相邻断路器的功能。以上各出口延时应可分别整定。
  6.2.8 母联(分段)失灵保护、一母联(分段)死区保护均应经电压闭锁元件控制。
  6.3 母联(分段)保护技术要求
  6.3.1 母联(分段)过流保护设置不经电压闭锁的两段相过流和一段零序过流,每段相过流和零序过流保护延时分别整定,动作后启动失灵。过流保护经保护投入压板和整定值中相应段保护投入控制字投退。
  6.3.2 母联(分段)保护应具有TA断线报警功能。
  6.3.3 220kV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当断路器某相断开,出现非全相运行时,经三相不一致保护回路延时跳开三相,保护由断路器组合位置接点启动,并经独立的、可整定的零序、负序电流元件闭锁。零序和负序电流按“或逻辑”组成闭锁元件。
  ……

前言/序言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 110022—2012:南方电网220kV母线保护技术规范 图书简介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实施,旨在为南方电网系统中220kV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母线保护系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技术指导和实施标准。该标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高效,特别是在220kV电压等级这一电网运行的关键枢纽层面。 一、标准确立的背景与目的 随着中国南方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网结构复杂性的增加,220kV母线作为变电站的核心连接点,其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本标准是在总结南方电网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为规范化、标准化220kV母线保护装置的选型、设计、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而制定的企业内部技术文件。 其主要目的在于: 1. 统一技术要求: 消除不同设计院和不同区域在母线保护设计和实施上的差异性,建立统一的技术语言和执行标准。 2. 提升可靠性: 明确故障判据、保护动作时限和后备保护配置,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动和拒动,提高母线故障时的隔离速度和准确性。 3. 指导工程实践: 为从事220kV变电站电气保护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维护人员提供权威性的技术依据。 二、核心技术内容覆盖范围(不包含的内容) 本规范严格聚焦于220kV母线保护的技术细节,因此,以下领域的内容并未包含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 1. 其他电压等级的母线保护: 规范内容不涉及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如66kV、35kV等)的母线保护,也不涉及500kV及以上超高压母线保护的具体要求。 2. 非母线设备保护: 本书不包含对220kV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电抗器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的详细技术要求,尽管这些保护可能与母线保护存在相互配合关系。 3. 继电保护系统以外的自动化功能: 规范的重点在于故障检测和隔离(即保护动作),不深入探讨SCADA系统的数据采集、远方操作、告警管理或更高级别的电网稳定控制系统(如安全自动装置——STS)的集成细节,除非这些集成是保护装置必须满足的接口要求。 4. 直流系统和光通信的通用规范: 涉及直流电源供电、电池容量计算、光缆敷设等基础土建和通用电气规范的内容,不属于本保护专业规范的范畴,应遵循南方电网其他通用的电气设备安装或土建标准。 5. 保护装置的硬件和软件的通用制造标准: 规范侧重于保护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而不是对具体厂家保护装置的元器件选型、抗干扰能力设计或内部软件模块的详细编码规范。 三、本规范详述的关键技术要素(重点内容概述) 本书内容紧密围绕220kV母线保护的工程化实现,重点细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配置与方案选择: 详细论述了在不同220kV母线结构(如单母线、双母线、平/接线、一套半断开/组合接线)下,应优先选择的主保护方案。重点讨论了35%过渡期保护(针对双母线切换)、区间电流保护(主保护)以及纵向阻抗保护(作为备用或特定场景的补充)的技术应用边界和参数设定原则。 2. 微机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 明确了适用于南方电网220kV母线保护的微机保护装置应具备的硬件和软件功能。这包括: 保护元件的准确性与速动性: 对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误差容许范围,以及保护动作的逻辑要求。 故障录波功能: 规定了录波的触发条件、采样率和数据存储要求,以支持故障分析。 自检与自投: 对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监测和在特定情况下的自动投运或闭锁逻辑提出了明确要求。 3. 保护定值计算与校验: 本书提供了220kV母线保护定值计算的系统方法论。这包括: 电流定值整定: 如何根据母线短路电流的计算结果,设置主保护的动作电流阈值,并考虑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荷和负荷电流对定值的渗透影响。 时限配合: 详细规定了主保护、近后备保护和远后备保护之间的时限配合原则,确保故障隔离的层级性和选择性,遵循“小间隔快切、大间隔慢切”的原则。 接地故障保护: 针对母线接地故障,讨论了零序电流保护、低阻抗接地保护等不同接地故障保护方案的选择依据和定值计算方法。 4. 装置的试验与调试规范: 本规范对母线保护装置的投运前测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涵盖了从I/O端子检查到复杂故障模拟的整个流程: 二次回路回路试验: 详细说明了电流回路、电压回路的正确性检查、绝缘测试及接地情况的核对。 功能试验: 规定了如何使用试验设备模拟单相短路、两相短路、三相短路及接地短路等典型故障,验证保护的动作阈值、准确性和动作时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定值校验: 强调定值输入后,必须通过对比计算值与输入值的一致性,确保保护投入的可靠性。 四、标准在电网运行中的定位 Q/CSG 110022—2012是南方电网220kV变电站电气二次系统技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确保了在面对母线故障这一电网最严重的冲击事件之一时,能够依据统一的、经过验证的技术标准,快速、准确地将故障元件从电网中隔离出去,从而保障电网的整体安全稳定运行。本规范是指导工程人员进行220kV变电站保护系统建设的“操作手册”和“质量保证书”。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不得不说,是典型的政府或大型央企风格——逻辑清晰,层级分明,但缺乏必要的视觉引导和人性化设计。对于需要快速检索特定条款的人来说,目录和索引做得还算详尽,这体现了其作为标准文件的实用性。但是,当你需要进行跨章节的知识串联时,那种枯燥的文本流会让你感到疲惫。我设想,如果能加入一些图形化的流程图来辅助理解那些复杂的逻辑判断流程,或者用醒目的图表来展示不同保护区域的重叠与区分,想必能极大地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它将大量的文字信息压缩在了密集的段落里,使得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读者很难快速抓住重点,需要反复精读才能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一个关键的技术细节,这对于需要快速应对现场突发状况的人来说,不是一个理想的工具书。

评分

对于一个资深电力系统维护人员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它定义了“合规”的底线。然而,从技术发展的眼光去审视,2012年的标准,在如今这个数字化和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少显得有些时代感的局限。我非常好奇,如果这本书能够涵盖一些关于微机保护装置的先进算法改进,或者是在故障录波数据分析后对保护定值的优化建议,那它的参考价值会大大提升。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个“快照”,定格了那个时间点南方电网对220kV母线保护的理解和要求。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够“生长”的技术指导,能够随着新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的提升而进行动态调整的指导原则。现在的内容,虽然依旧有效,但总感觉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和更高要求的可靠性目标时,缺乏一些前瞻性的指引,更像是一种对过去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固化,而不是面向未来的路线图。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严肃劲儿,中国南方电网的企业标准,涉及到220kV母线保护这种核心技术,我想,对于一个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略懂皮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它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不过,我手里拿着的这本,说实话,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都散发着一种浓郁的“官方文件”气息,那种感觉就像是直接从文件柜里抽出来,连纸张的油墨味都还没完全散尽。我本来是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理论基础的深入剖析,或者至少是设计理念的详细阐述,毕竟是2012年的标准,想必当时的技术背景和决策过程一定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但实际翻阅下来,更多的内容是各种参数的罗列、接线图的精确描绘,以及一系列规范性的措辞,让人感觉仿佛在阅读一份极其详尽的设备安装手册,而不是一本可以激发思考的技术规范。那种期望能从中窥见南方电网在当时最前沿的保护策略演进的愿景,似乎有些落空了。它更像是一个“必须如此”的终极裁决,将所有可能性都框定在了既定的框架内,留给实践者的解读空间非常有限,一切都要求精准复现,少了一份对“为什么”的探索欲。

评分

从行业影响力的角度去衡量,作为南方电网的企业标准,这本书无疑在特定区域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但当我将它与国际上一些知名的继电保护标准进行对比时,我注意到它在某些“软性”要求上的缺失。例如,关于人员培训的最低要求、对不同厂家设备间兼容性的测试建议,以及对未来故障诊断技术集成的前置性要求等方面,内容似乎相对单薄。它主要聚焦于“保护装置本身必须满足的技术指标和实现方式”,而对“如何确保人、设备、流程的整体安全可靠运行”的系统性要求着墨不多。一个真正成熟的标准体系,除了硬件和软件的硬指标,还应包含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的机制描述,而这一点,在这本规范中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得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产品规格说明书,而非一套完整的工程管理哲学。

评分

当我试图将注意力集中在标准的技术细节上时,我发现这本书在实际应用层面的描述,虽然严谨得无懈可击,但对于初学者或者跨领域人员来说,门槛实在是高得惊人。那些关于瞬时电流闭锁判据的阈值设定、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详细校验流程,对于没有常年与220kV系统打交道的经验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堆难以消化的专业术语的堆砌。我原本希望看到一些案例分析,哪怕是虚构的,来解释在特定故障模式下,这套保护逻辑是如何展现其优越性的,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电网结构时的鲁棒性如何体现。然而,标准本身提供的,更多是一种“黑箱”式的指令,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这样做能确保系统稳定。这让我在试图理解其设计哲学时,总感觉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只能看到表面的规则,却触摸不到底层的逻辑脉络。这种过于强调操作规范而淡化原理阐述的风格,让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员的“圣经”,而非工程师的“启示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