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收錄《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發錶的文章,外加其他文章。特設“尼采/海德格爾研究”“德國現代哲學”“德語詩學與文化研究”“比較思想與文化”等欄目。
收入陳良斌“《耶拿手稿》與青年黑格爾的承認哲學”,馬小虎“論尼采《悲劇的誕生》的核心問題”,張軒辭“本原與氣化——古希臘醫學四元素說與中醫五行思想”,方維規“不願捉迷藏的人——論伯爾的美學思想”,龐學銓“何為新現象學?”,陳祺“形而上學——尼采透視論研究”,餘乃忠“裂變於柏拉圖主義與黑格爾主義的終結處——尼采與馬剋思的哲學對話”,任衛東“20世紀90年代德語文壇的作傢群現象”,謝芳“並非童話的現實和真相——評伯恩哈德的《退休之前》”,張仕穎“馬丁·路德與神秘主義”,梁傢榮“鬍塞爾意嚮主義中的實質內容”,硃海斌“海德格爾形式顯示的現象學方法”,馮亞琳“蕓蕓眾生,天地人間——歌德《威廉·麥斯特的漫遊時代》中人與自然的關係”,鬍蔚“新中國六十年歌德戲劇研究”,黃鳳祝“詩人的使命——關於荷爾德林的詩《在可愛的藍裏》”等文章。
本書旨在展示當年的德國哲學研究,推進我國對德語思想與文化的深入理解。尼采《悲劇的誕生》的核心問題究竟為何?什麼纔是他的透視論?海德格爾對柏拉圖的解讀是否存在偏見?黑格爾哲學與新教倫理有著怎樣的關係?何為新現象學?這些問題都在本捲中得到瞭意義解答。
孫周興,1963年9月生,浙江紹興人。199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哲學係,獲哲學博士學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2001年在德國從事洪堡基金項目研究;2002年起任同濟大學教授。現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學報》主編等,兼任中國美術學院講座教授、德國《海德格爾年鑒》編委等。迄今已齣版專著五種,譯著二十餘種。主要著作有《語言存在論》(1994,2011年);《我們時代的思想姿態》(2001年,2010年);《後哲學的哲學問題》(2009年)等;主要譯作有《海德格爾選集》(兩捲)、《在通嚮語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標》、《荷爾德林詩的闡釋》、《世界現象學》、《尼采》(兩捲)、《演講與論文集》、《權力意誌》等。目前承擔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晚期尼采哲學研究”、“海德格爾著作集編譯”等。主編《海德格選集》被評為1997年中國十大好書。多次獲省級科研奬勵。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厚重的曆史感。我一直對德意誌的思想史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十八、十九世紀那個湧現齣無數哲學巨匠的時代。從康德、黑格爾到尼采,他們的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瞭人類文明的進程。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卻又不失莊重,隱約透齣一種深邃的智慧光芒,這讓我對其中內容充滿瞭期待。打開扉頁,那種熟悉的德語學術氣息撲麵而來,即使是翻譯本,也盡量還原瞭原作的嚴謹和深刻。我尤其喜歡這種能夠引發讀者深度思考的圖書,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精神的啓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深入德意誌思想的腹地,去探索那些關於人性、自由、真理的永恒命題。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所有熱愛哲學,關注西方思想文化發展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它的齣現填補瞭市麵上相關書籍的空白,也為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平颱。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閱其中的每一頁,去感受那些偉大的思想是如何在時代的長河中激蕩,又是如何塑造瞭今日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細節處理讓我印象深刻,無論是頁眉頁腳的字體選擇,還是目錄的層級劃分,都顯得非常專業。我一直覺得,一本好的學術著作,不僅內容要精煉,形式也要考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德意誌思想中關於“語言”、“符號”以及“意義”的哲學解讀。這些議題在現代哲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德意誌思想傢們對此有過許多開創性的貢獻。我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理解他們是如何通過對語言的分析,來揭示人類思維的奧秘,以及他們是如何構建對世界理解的框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探索德意誌思想的寶貴嚮導,帶我發現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深層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樸實,沒有過多的修飾,卻散發齣一種沉靜的力量。我一直覺得,真正有深度的思想,往往是不需要浮華的外錶來點綴的。我希望這本書的內容能夠像它的封麵一樣,不事張揚,但卻字字珠璣,能夠觸及思想的本質。我對於書中收錄的章節結構和內容安排也十分在意,希望它能夠有一個邏輯清晰的推進過程,讓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進入德意誌思想的世界。我一直對那個時代德國的社會和文化背景充滿瞭好奇,因為我深信,思想的産生離不開其所處的時代土壤。這本書是否能夠將思想與曆史、社會緊密地結閤起來,提供一種宏觀的視角,來解讀這些思想的意義和影響?我尤其希望能夠瞭解,在那個充滿變革和動蕩的時代,德意誌的思想傢們是如何迴應社會挑戰,又是如何構建他們獨特的思想體係的。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風格給我一種嚴謹而又充滿智慧的感覺,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一直認為,思想的深度和廣度,是衡量一本書價值的重要標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德意誌思想的殿堂,去領略那些偉大靈魂的智慧光芒。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理性”和“非理性”的辯證思考,以及“個人”與“集體”關係的探討,充滿瞭好奇。這些都是現代社會麵臨的重要課題,而德意誌思想傢們對此曾有過深刻的論述。我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反思我們自身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麵對這些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思考工具,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這個復雜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編輯團隊顯然付齣瞭巨大的心血,從前言的鋪墊,到目錄的精心設置,再到正文的條理清晰,無不體現齣專業的水準。我尤其關注的是,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比較新的研究視角,或者對一些經典思想進行重新解讀。我一直覺得,思想的生命力在於其不斷被闡釋和更新,而一本好的學術著作,就應該能夠引領讀者進行這樣的探索。我希望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能夠發現一些我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細節,或者對一些熟悉的思想産生新的理解。例如,我對“德國精神”這一概念的內涵和演變一直很感興趣,它在不同曆史時期,在不同思想傢的筆下,是如何被理解和定義的。這本書是否能夠就此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這將是我閱讀的重點之一。我對於作者(或編者)的研究方法和學術立場也充滿期待,希望能夠從他們的分析中,獲得一些啓發性的思考,從而更好地理解德意誌思想的獨特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版式設計讓人眼前一亮,字體大小適中,排版疏朗,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疲勞。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圖書,不僅要有深刻的內容,還要有良好的閱讀體驗。我對於書中齣現的學術術語,希望能夠有清晰的解釋和準確的翻譯,這樣纔能幫助我這個非專業讀者更好地理解。我一直對德意誌思想中關於“民族性”和“國傢”的討論很感興趣,因為這在曆史上引發瞭諸多復雜的討論。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新的視角,或者對這些概念進行更深入的剖析?我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瞭解不同思想傢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以及他們之間的觀點差異。我尤其看重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希望它能夠提供可靠的資料和深入的分析,而不是一些淺顯的評論。我希望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能夠對德意誌思想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力量,給人一種沉靜而深刻的感覺。我一直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思想,往往不需要華麗的包裝。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德意誌思想的核心議題,比如關於“真理”、“自由”、“道德”以及“曆史”的哲學思考。這些都是人類永恒的追問,而德意誌思想傢們在這方麵做齣瞭卓越的貢獻。我希望能夠通過閱讀這本書,理解他們是如何界定這些概念,又是如何構建他們的理論體係的。我尤其對書中是否能夠展現不同思想傢之間的對話和辯駁感興趣,因為思想的進步往往孕育於這種激烈的思想碰撞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引導我理解這些復雜而深刻的思想,從而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體悟。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被它的重量所吸引,這是一種沉甸甸的知識的重量。我一嚮喜歡那些內容紮實,能夠給人帶來深度思考的書籍。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簡潔,沒有華麗的圖案,但其低調的風格反而更顯齣一種不凡的氣質。我一直對德意誌的思想,特彆是那些奠定瞭西方哲學基礎的思潮,懷有濃厚的興趣。從啓濛運動到浪漫主義,再到存在主義的萌芽,這些思想的碰撞和交融,塑造瞭現代世界的精神麵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探究這些偉大的思想,理解它們産生的背景,它們的邏輯,以及它們對後世的深遠影響。我特彆想瞭解,那些關於“理性”、“自由”、“道德”等核心概念,在德意誌思想傢的手中,是如何被賦予新的意義和解讀的。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也讓我非常滿意,這無疑會提升我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更專注於書中的內容。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相當人性化,字號適中,行間距舒適,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我特彆欣賞它在引用和注釋方麵所下的功夫,清晰明瞭,為我深入研究相關內容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在翻閱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作者(或編者)對文本的處理非常細緻,不僅保留瞭原文的精髓,還在翻譯上力求準確傳達原意,這一點對於理解復雜的哲學概念至關重要。我一直認為,優秀的翻譯是連接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橋梁,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我對於書中所涉及的具體思想傢的論述,以及他們之間可能存在的思想聯係和辯駁,充滿瞭好奇。例如,我一直想更深入地理解康德的“先驗範疇”是如何影響瞭後世的認識論,以及黑格爾的“辯證法”在何種程度上成為瞭理解曆史發展的一種重要工具。我相信,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係統性的視角,幫助我梳理這些復雜的思想脈絡。對於我這樣一位業餘的哲學愛好者來說,能夠讀到這樣一本高質量的學術著作,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評分這本書的裝訂和用紙都顯得非常考究,給我一種高品質的閱讀感受。我一直相信,閱讀的儀式感很重要,而一本製作精良的書籍,無疑能夠增強這種儀式感。我一直對德意誌哲學,特彆是關於“意誌”、“權力”、“存在”等議題的探討,抱有極大的熱情。這些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也深刻地影響瞭人類對自身和世界的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這些核心概念的探討,去理解那些偉大的思想傢是如何在復雜的哲學體係中構建他們的理論。我尤其想瞭解,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這些概念的含義是如何演變的,以及它們如何迴應著當時的社會和文化語境。我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拓展我的思想視野,獲得一些新的啓發。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