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

电工与电子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承滨 编
图书标签:
  • 电工技术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电力系统
  • 电子元件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传感器技术
  • 自动化
  • 电气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82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185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电工电子基础课程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书分四部分:电路(包括概述及三种电路——直流稳态、暂态和交流电路分析与计算)、电机及控制(包括变压器,电动机及常用控制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包括半导体、二、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运放、反馈和直流电源);数字电子技术(包括逻辑函数及化简,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555定时器)。

目录

前言第1篇电 路 原 理第1章电路的相关概念和电学基本物理量11.1电路的概念、组成与作用11.1.1电路的概念与组成11.1.2电路的作用11.1.3电路模型21.2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2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21.2.2电压及其参考方向31.2.3电路的功和功率41.3电阻元件的串并联及等效变换51.3.1电阻元件51.3.2电阻的串联及等效61.3.3电阻的并联及等效71.3.4电阻电路的星�步潜浠�81.4电压源与电流源101.4.1电压源模型101.4.2电流源模型111.4.3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121.4.4受控电源121.4.5电源的工作状态131.5电位的概念和相关计算14习题16第2章直流稳态电路192.1基尔霍夫定律192.1.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92.1.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202.2支路电流法212.3节点电压法232.4叠加定理242.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262.5.1戴维南定理262.5.2诺顿定理27习题28第3章直流暂态电路303.1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303.2换路定则323.3RC电路的响应343.3.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343.3.2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363.3.3RC电路的全响应373.4三要素法373.5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393.6RL电路的响应40习题43第4章正弦交流电路474.1正弦交流量及其表示方法474.1.1正弦量及其三要素474.1.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504.2R、L、C元件的交流电路534.3复阻抗及其相关计算584.4交流功率计算及功率因数的提高614.5RLC串、并联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644.6三相交流电路704.6.1三相电源产生及其特点714.6.2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的连接734.6.3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784.7安全用电804.7.1触电事故814.7.2触电方式824.7.3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824.7.4系统分类844.7.5跨步电压864.7.6 静电防护874.7.7电器的防火和防爆874.7.8剩余电流断路器884.7.9常用知识89习题90第2篇电机及控制第5章变压器955.1磁路与磁路的欧姆定律955.1.1磁路及磁性材料的磁性能955.1.2磁路的欧姆定律975.2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975.2.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975.2.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995.2.3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1045.3变压器的额定值1045.4变压器绕组的极性1055.5特殊用途变压器1065.5.1自耦变压器1065.5.2仪用互感器106习题108第6章交流电动机1106.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106.1.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1106.1.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原理1116.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和机械特性1146.2.1三相异步电动机电路的分析1146.2.2三相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的分析1156.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与制动1176.3.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1176.3.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1186.3.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1196.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以及电动机的选择与维护1206.4.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分类1206.4.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及主要技术参数1206.4.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原则和步骤1216.4.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维护保养1216.5单相异步电动机简介123习题124第7章继电器�步哟テ骺刂葡低�1267.1常用的低压电器元件1267.1.1开关电器1267.1.2按钮与熔断器1297.1.3接触器与继电器1307.2电动机常用起动电路1347.2.1点动控制电路1347.2.2直接起动控制电路1347.2.3正、反转控制电路1347.2.4减压起动电路1357.3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136习题136第3篇模拟电子技术第8章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及其应用1388.1半导体基本知识1388.1.1本征半导体1388.1.2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1388.2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1398.3半导体二极管1418.3.1二极管的分类与结构1418.3.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1418.3.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428.3.4二极管的应用1428.4特殊的二极管1438.4.1稳压管1438.4.2肖特基二极管1458.4.3广泛应用的光电子器件1468.5晶体管1488.5.1晶体管的分类、结构及参数1498.5.2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原理1498.5.3晶体管的共射极特性曲线1518.5.4晶体管的主要参数1538.5.5光敏晶体管154习题155第9章基本放大电路1589.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及分析方法1589.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1599.2.1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1599.2.2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1619.3静态工作点的稳定1689.3.1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1689.3.2基极分压式发射极偏置晶体管放大电路1699.4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1729.4.1静态分析1729.4.2动态分析1729.4.3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173习题174第10章集成运算放大器与反馈17710.1运放的结构与参数17710.1.1结构框图17710.1.2主要参数17810.2理想运放及分析依据17910.3集成运放的应用18010.3.1运算电路18010.3.2信号处理电路18210.4反馈放大电路18310.4.1反馈的概念及基本方程式18310.4.2反馈的组态及判断方法18510.4.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类型18710.4.4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19010.5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计算19610.6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问题197习题201第11章直流稳压电源20611.1整流电路20611.1.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20611.1.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20811.2滤波电路21011.2.1电容滤波电路21011.2.2电感滤波电路21111.3稳压电路21111.3.1并联型稳压电路21211.3.2串联反馈型稳压电路21211.4常用集成稳压器及其应用21511.4.1W7800三端稳压器21511.4.2W117三端稳压器21511.4.3三端稳压器的应用216习题217第4篇数字电子技术第12章数字电路与逻辑运算22012.1数字电路及其特点22012.2逻辑代数22112.3逻辑函数及其化简222习题223第13章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22513.1常见的逻辑门电路22513.2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22613.2.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22613.2.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22613.3典型组合逻辑电路22813.3.1半加器与全加器22813.3.2编码器23013.3.3译码器和数字显示231习题235第14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23714.1双稳态触发器23714.1.1触发器概述23714.1.2RS触发器23814.1.3JK触发器23914.1.4D触发器24014.1.5T触发器24114.1.6触发器的相互转换24114.2典型的时序逻辑电路24314.2.1寄存器24314.2.2计数器24614.3555定时器及其应用25114.3.1555定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5114.3.2用555定时器构成施密特触发器25214.3.3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25314.3.4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254习题257参考文献259

前言/序言

  前言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指导委员会颁布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全书分为四篇——电路原理、电机及控制、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篇除了介绍电学相关概念外,主要研究三类主要电路:直流稳态电路、直流暂态电路和交流电路;电机及控制篇分为变压器、交流电动机和继电器�步哟テ骺刂迫�部分;模拟电子技术篇首先介绍元器件,主要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然后研究三类电路:基本放大电路、运放反馈和直流电源;数字电子技术篇包括三部分:逻辑运算、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本书的编写,在注重基础讲求实用的原则下,充分吸收了众多最新教材和最新的网络相关资源中的新知识、新元件和新技术,并较好地处理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之间的关系,而且编纂的内容符合国内各类高校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相对于其他教材,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精炼,言简意赅。本书根据本科非电类专业学生培养要求和应用型高校的实际情况,精简内容:一方面,考虑到理论学时所限,整合内容近似的章节(如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和安全用电);另一方面,删去应用不多的章节(如PLC、正弦波振荡电路等)。因此,本书大大地缩小了章节数量,由上、下册改为全一册,更适合当代精简理论学时的学习要求。  2.弱化理论,讲求实用。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讲,电学相关理论不仅理论性强、难于理解,而且实际中直接应用得并不多,因此本书适当删减或弱化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内容(如电动机机械特性分析、二极管等效电路分析等)。与此同时,适当增加了部分工程实际中可能遇到的知识(如固态继电器,以及洗衣机和风扇电机等),更加注重实用性。  3.讲求先进,紧跟时代。本书广泛学习了国内外最新教材,尤其是最新的网络资源,引入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及元器件的内容(如数字钳形电流表、白光高亮度LED以及正在普及的LED灯具、蓝光激光二极管及蓝光光碟等)。  4.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本书在讲解理论的同时,适当增加了“应用注意事项”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所学的课程内容在工程实际中真正用得上。  5.基础与系统并重。教材强调对基本知识点的覆盖,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与深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同时也强调电工电子技术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使学生树立起大系统、大工程的观念。  赵承滨任本书的主编,负责全书的整体规划与统稿工作,董翠莲、冯晓艳、宋婀娜任副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有刘睿、房俊杰、艾延宝和季厌浮。其中,电路的相关概念和电学基本物理量以及直流稳态电路由董翠莲编写,暂态电路和单相交流电路由刘睿编写,三相交流电路、安全用电和变压器由房俊杰编写,交流电动机、继电器�步哟テ骺刂葡低澈桶氲继宥�极管由赵承滨编写,晶体管及其应用、基本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由季厌浮编写,集成运算放大器与反馈由艾延宝编写,数字电路与逻辑运算、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由冯晓艳编写,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由宋婀娜编写。全书由郭明良教授主审。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郭明良教授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作者
《光影秘境:古老文明的失落技艺》 在这本《光影秘境:古老文明的失落技艺》中,我们将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探索那些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神秘技术与知识。这不是一本关于未来科技或现代工程学的指南,而是对人类智慧早期阶段的一次深度回溯,聚焦于那些曾经辉煌但如今已难觅踪迹的独特工艺和建造方法。 本书将从古埃及的巨石建筑奥秘展开,剖析其如何以简陋的工具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精准地切割、运输和堆叠数吨重的石块,形成宏伟的金字塔和神庙。我们将深入研究古代工匠们可能使用的各种杠杆、滑轮、坡道以及对重力、摩擦力等基本物理原理的理解,推测他们可能发展出的独特的测量和校准体系。这不是一个关于“古代外星人”的猜测,而是对古埃及人卓越工程智慧和组织能力的严谨探究。 随后,我们将目光转向玛雅文明,揭示他们如何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建造出令人惊叹的城市和天文观测台。书中将详细阐述玛雅人关于天文、数学以及水利工程的精妙知识,例如他们如何精确地计算日食和月食,如何设计复杂的灌溉系统以应对季风气候,以及他们独特的象形文字系统背后所蕴含的关于记录和传承知识的方式。我们将重点关注他们如何在缺乏金属工具的情况下,利用天然材料和巧妙的设计实现这些壮举。 接着,本书将深入探究古希腊在光学和机械方面的早期探索。我们将重温阿基米德浮力原理的发现故事,但更侧重于他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例如他著名的“死亡之镜”理论——虽然其真实性仍有争议,但它所代表的古代人对光线反射和聚焦的理解,以及他们试图利用这些原理制造武器的可能性,都极具研究价值。同时,我们还会探讨古希腊人对杠杆、滑轮和螺旋等简单机械的掌握,以及这些知识如何渗透到他们的建筑、军事和日常生活中。 本书的另一重要篇章将聚焦于古罗马的水利工程奇迹。我们将详细解析罗马水道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包括其对地形的精确测量、对水力学的深刻理解、以及使用罗马混凝土等先进材料的能力。这些跨越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宏伟工程,至今仍有部分遗迹在发挥作用,其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至今仍能给现代工程师带来启发。我们将重点分析罗马人如何在保证水流平稳、清洁的同时,实现长距离的输水。 此外,《光影秘境》还将触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古代技艺,例如古代中国在冶金、造纸和陶瓷方面的早期成就。我们将探讨古代工匠如何在缺乏现代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发展出精湛的青铜冶炼技术,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张,以及烧制出举世闻名的瓷器。本书将尝试还原这些工艺的流程,并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对材料性质的深刻认知。 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复现这些失落的技艺,而是为了理解和欣赏。它旨在揭示在科学理论尚未系统化、技术手段相对有限的时代,人类是如何凭借智慧、耐心和对自然规律的敏锐观察,创造出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书中将引用考古发现、古代文献记载以及相关的科学推测,力求以严谨的态度,展现这些古老文明在工程、天文、数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所达到的独特高度。 《光影秘境:古老文明的失落技艺》是一次对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致敬,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段充满神秘与智慧的历史,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光辉,并从中汲取灵感。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对历史、对人类智慧以及对未解之谜充满好奇的读者的书籍。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妙的思维训练。它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不断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三相交流电”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先从单相交流电讲起,然后一步步引申到三相电的产生原理,再分析三相电的优势,最后才介绍各种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和计算方法。这种层层剥茧的讲解方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三相电的本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半导体器件特性曲线”的讲解。它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直观地展示了二极管、三极管等器件的伏安特性,并解释了这些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这让我对这些“魔术般”的元器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让我感到非常受益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知识。虽然这部分内容相对独立,但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意识到电路设计不仅要考虑功能实现,还要关注其在电磁环境中的表现。这种多角度的知识呈现,让这本书的价值大大提升。此外,书中还列举了许多实际工程中的案例,这些案例的讲解都非常贴近实际,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我仔细研究了一个关于“电源滤波电路设计”的案例,发现其中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都非常实用,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它并非一股脑地将所有知识倾泻而出,而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直流电路分析开始,逐步引入交流电路,再到半导体器件,最后过渡到集成电路和一些应用电路。这种由浅入深的编排方式,非常符合人类的学习认知规律。我尤其赞赏它在讲解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比喻。例如,在解释电流的概念时,作者将其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电阻比作水管的粗细,这种形象的比喻立刻让抽象的物理量变得生动起来,我脑海中也随之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画面,理解起来自然轻松许多。书中对一些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等,也讲解得非常细致。作者不仅给出了公式和步骤,还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算,一步步引导读者掌握这些分析工具。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步骤,对一个稍显复杂的RLC串联电路进行阻抗计算,发现整个过程被分解得极其清晰,每一步都逻辑严谨,令人信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专门辟出章节讲解了电路故障的排除方法,这对于日后实际操作非常有用。它列举了常见的故障现象,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提供了系统性的排查思路,这比单纯的理论知识要实用得多。这种注重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另外,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平实,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较快地进入状态,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而望而却步。

评分

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术语表”做得相当出色,它们为我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宝贵资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专业术语的清晰解释,它们帮助我快速地理解了那些看似晦涩的概念。此外,书中提供的参考文献,都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这为我指明了更深入学习的方向。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鼓励读者积极动手实践,并提供了一些开源项目的链接,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仅传授知识,更引导我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感,暗蓝色的背景配上银白色的立体字体,仿佛预示着里面蕴藏着扎实的知识体系。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图,这一点对于我这样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很多技术书籍往往因为图文并茂的缺失而显得枯燥乏味,让人望而却步,但《电工与电子技术》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每一个概念的讲解,都会配以直观的电路图、元器件示意图,甚至还有一些原理动态演示的二维码,扫描后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观看,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基本电路元件的介绍部分,它不仅仅罗列了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三剑客”的参数和特性,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它们在电路中扮演的角色,甚至追溯到了它们的物理构成和工作原理。比如,解释电阻时,作者从导体材料的分子结构讲起,再到电阻率的概念,最后引申到焦耳定律,整个逻辑链条非常完整。对于我这种想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度讲解是极其宝贵的。而且,书中对每一个章节都设置了思考题和实践练习,这些题目涵盖了从概念理解到实际应用的不同层次,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我尝试做了其中的几道计算题,发现题目设计得既有代表性,又不至于过于刁难,正好能激发我对这个领域的兴趣。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小故事,比如介绍电磁感应定律时,提到了法拉第的伟大发现,以及当时科学界对此的反应,这些人文色彩的注入,让原本枯燥的技术读物增添了不少趣味性,也让我对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智慧充满了敬意。总的来说,这本书从视觉体验到内容呈现,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好印象,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它很少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直接、最清晰的方式来传达信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传感器”的讲解。它从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讲起,如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等,然后介绍了它们在温度、压力、位移、光等方面的应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传感器的选型”和“信号调理”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这对于我今后实际的项目开发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执行器”的讲解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它介绍了电动机、电磁阀、继电器等各种执行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和驱动方法。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知识,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在机器人中的应用。这让我对未来科技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憧憬。

评分

这本书的讲解方式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它不会刻意去强调某个概念有多么重要,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讲解,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核心知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功率电子器件”的讲解。它从整流、逆变、斩波等基本概念讲起,然后逐步介绍了各种功率器件,如晶闸管、GTO、MOSFET、IGBT等,并对其工作原理、驱动方式、散热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开关电源”的拓扑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如 Buck、Boost、Buck-Boost 等电路,并对其效率、输出纹波等进行了讨论。这让我对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开关电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电动机控制”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从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讲起,然后介绍了各种调速方法,如改变电压、改变磁场强度、改变频率等。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这让我对工业自动化中的关键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思路可谓是匠心独运,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堆砌和公式的罗列,而是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在介绍每一个新的知识点时,作者都会先回顾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释新概念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使得知识体系显得更加融会贯通,而不是零散的碎片。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等效电路”的讲解。它通过几个巧妙的例子,说明如何将复杂的电路简化成等效模型,这对于电路分析来说,简直是事半功倍的神器。书中不仅讲解了多种等效变换的方法,还详细阐述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避免了盲目套用公式带来的错误。此外,关于“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讲解,也是我学习的重点。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这两个定理的核心思想,并结合具体的电路图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证明,让我对这两个重要的分析工具有了深刻的理解。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引入了一些关于“信号与系统”的基础概念,虽然篇幅不多,但足以让我初步了解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区别,以及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重要性。这种前瞻性的引入,为我日后深入学习相关领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书中对一些重要结论的推导过程,都标注得非常清楚,没有省略关键步骤,这让我在验证和理解上都感到非常扎实。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它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里面包含了电工和电子技术领域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被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感到知识的跳跃或者遗漏,一切都顺理成章。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放大电路”的讲解。作者从放大器最基本的概念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类型的放大器,如共发射极放大器、共集电极放大器、共基极放大器等,并对它们的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多级放大电路”的级联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反馈来改善放大器的性能。这种深入细致的讲解,让我对放大电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书中对“振荡电路”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从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讲起,然后介绍了各种经典的振荡电路,如RC振荡器、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等,并对其频率稳定性、输出波形等进行了分析。我尝试按照书中的设计思路,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简单的LC振荡电路,感觉豁然开朗。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如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虽然这部分内容相对独立,但它为我打开了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密度相当高,但作者却能将如此庞杂的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滤波器”的讲解。它不仅仅介绍了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基本滤波器类型,还深入探讨了它们的频率响应特性、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方法。书中提供的滤波器设计表格和计算公式,对我来说简直是救星。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低通滤波器,发现计算过程清晰明了,结果也相当准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种对比式的讲解,有助于我更全面地理解滤波器的概念。此外,书中对“运放”(运算放大器)的应用讲解也十分到位。从基本的同相、反相放大器,到差分放大器、积分器、微分器等,每一个应用电路都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比较器”应用的讲解,它让我理解了如何在电路中实现信号的阈值比较。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模数转换”(ADC)和“数模转换”(DAC)的知识。虽然篇幅不多,但它为我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和数据采集系统提供了初步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堪称经典。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电路图,而是深入剖析了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电路保护”的案例。它详细介绍了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温保护等各种保护措施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电路实现。这让我意识到,安全可靠的电路设计是多么重要。此外,书中对“信号隔离”和“接地”的案例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它让我理解了如何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保证信号的完整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如天线、调制解调、射频电路等。这让我对现代通信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评分

包装也太差了吧,就一层小袋子。新书弄的跟旧书样的。差评

评分

包装也太差了吧,就一层小袋子。新书弄的跟旧书样的。差评

评分

包装也太差了吧,就一层小袋子。新书弄的跟旧书样的。差评

评分

包装也太差了吧,就一层小袋子。新书弄的跟旧书样的。差评

评分

包装也太差了吧,就一层小袋子。新书弄的跟旧书样的。差评

评分

包装也太差了吧,就一层小袋子。新书弄的跟旧书样的。差评

评分

包装也太差了吧,就一层小袋子。新书弄的跟旧书样的。差评

评分

包装也太差了吧,就一层小袋子。新书弄的跟旧书样的。差评

评分

包装也太差了吧,就一层小袋子。新书弄的跟旧书样的。差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