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学(第2版)

焊接结构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洪渊 编
图书标签:
  • 焊接
  • 结构力学
  • 材料力学
  • 金属材料
  • 工程力学
  • 结构工程
  • 焊接工程
  • 应力分析
  • 断裂力学
  • 结构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2023
版次:2
商品编码:1205654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重点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焊接结构学(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焊接热过程、焊接应力与变形、焊接接头、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焊接接头和结构的疲劳强度、焊接结构类型及其力学特点、焊接结构设计等。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基本问题,注重对思路和能力的培养,并适当反映国内外的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绪论1 1.1焊接结构的特点1 1.2构件焊接性2 第2章焊接热过程5 2.1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6 2.1.1电弧焊热过程概述6 2.1.2热传播基本定律6 2.1.3焊接热源9 2.2焊接温度场17 2.2.1瞬时固定热源作用下的温度场17 2.2.2连续移动集中热源作用下的 温度场22 2.2.3高斯分布热源作用下的温度场27 2.2.4快速移动大功率热源作用下的 温度场30 2.2.5热饱和与温度均匀化31 2.3焊接热循环34 2.3.1焊接热循环及其主要参数34 2.3.2焊接热循环参数的计算35 2.3.3多层焊时的热循环39 2.4熔化区域的局部热作用41 2.4.1热平衡和热流密度41 2.4.2电极的加热与熔化43 2.4.3焊接熔池模型46 第3章焊接应力与变形49 3.1内应力的产生49 3.1.1内应力及其产生原因49 3.1.2热应变与相变应变50 3.2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形成过程51 3.2.1简单杆件的应力与变形51 3.2.2不均匀温度场作用下的应力与 变形52 3.2.3焊接引起的应力与变形56 3.3焊接残余应力62 3.3.1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62 3.3.2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72 3.4焊接残余变形79 3.4.1焊接残余变形的分类79 3.4.2纵向收缩变形及其引起的挠曲 变形82 3.4.3横向收缩变形及其引起的挠曲 变形86 3.4.4角变形94 3.4.5薄壁焊接构件的翘曲(波浪 变形)96 3.4.6焊接错边和扭曲变形99 3.5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测量和调控100 3.5.1焊接过程中应变、位移及焊接 变形的测量101 3.5.2焊接残余应力的测量103 3.5.3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调整与 控制109 第4章焊接接头129 4.1焊接接头的基本特性129 4.1.1焊接接头的概念及定义129 4.1.2焊接接头的分类130 4.1.3焊接节点与焊接坡口133 4.1.4焊接接头及焊缝的表示方法135 4.2焊接接头的非均质特性139 4.2.1焊接接头的几何不连续性139 4.2.2焊接接头的冶金不完善性140 4.2.3焊接接头的力学不均匀性142 4.3焊接接头工作应力的分布与承载 能力145 4.3.1工作焊缝与联系焊缝145 4.3.2典型焊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147 4.3.3各类焊接接头中工作应力的 分布152 4.4静载荷条件下焊缝强度的计算160 4.4.1焊缝静载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 及简化计算的基本假设160 4.4.2对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161 4.4.3搭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163 4.4.4T形(十字)接头的静载强度 计算170 焊接结构学第2版目录4.5焊接接头设计概述183 4.5.1焊接接头的设计原则183 4.5.2焊接接头的传统设计方法—— 许用应力设计法184 4.5.3焊接接头的现代设计方法—— 可靠性设计法186 4.5.4焊接接头的等承载设计思想 概述188 第5章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192 5.1脆性断裂事故及其危害性192 5.2金属断裂特征及焊接结构脆性断裂 影响因素195 5.2.1断裂的分类195 5.2.2金属材料断裂的形态特征196 5.2.3影响金属及其焊接结构脆性 断裂的主要因素199 5.3焊接结构制造特点与脆性断裂的 关联性203 5.4脆性断裂的转变温度评定方法209 5.4.1冲击韧性试验209 5.4.2爆炸膨胀试验和落锤试验211 5.4.3缺口试样静载试验213 5.4.4韦尔斯宽板拉伸试验214 5.4.5断裂韧性试验215 5.4.6尼伯林克试验217 5.4.7罗伯逊试验和ESSO试验218 5.4.8双重拉伸试验218 5.5脆性断裂的断裂力学评定方法220 5.5.1线弹性断裂力学评定方法220 5.5.2弹塑性断裂力学评定方法226 5.6预防焊接结构脆性断裂的措施229 5.6.1正确选用材料 230 5.6.2采用合理的焊接结构设计和 制造工艺231 5.6.3用断裂力学方法评定结构 安全性235 5.6.4国内外主要的缺陷评定标准及 SINTAP/FITNET安全性评定 规范简介236 第6章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239 6.1材料及结构疲劳失效的特征239 6.2疲劳试验及疲劳图240 6.2.1疲劳载荷及其表示法240 6.2.2基础疲劳试验及疲劳曲线242 6.2.3疲劳强度的常用表示法—— 疲劳图243 6.2.4各类参数对疲劳强度的影响244 6.3疲劳断裂的物理过程和断口特征247 6.4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计算标准251 6.5影响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因素254 6.5.1应力集中254 6.5.2残余应力260 6.5.3焊接接头区域金属性能变化262 6.5.4焊接缺陷264 6.6焊接结构疲劳设计及提高疲劳强度的 措施266 6.6.1焊接结构疲劳强度设计原则266 6.6.2提高疲劳强度的工艺措施267 6.6.3提高疲劳强度几种工艺方法的 定量分析与比较270 6.7疲劳裂纹扩展的定量描述及寿命 计算271 6.7.1裂纹亚临界扩展描述272 6.7.2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计算274 6.7.3利用断裂力学预测疲劳寿命的 局限及全寿命分析方法275 第7章焊接结构类型及其力学特点278 7.1焊接结构的基本类型278 7.1.1焊接结构的分类278 7.1.2焊接结构的力学合理性分析279 7.2焊接结构力学特征281 7.2.1框架结构及其力学特征282 7.2.2桁架结构及其力学特征286 7.2.3板壳结构及其力学特征290 7.2.4实体结构及其力学特征293 7.3焊接结构实例分析29

前言/序言

  焊接作为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与舰船、水利电力、轨道交通、桥梁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国近7亿t的钢铁年产量,有近50%的钢材需要通过焊接来制造成各种工程结构。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装备和新的焊接方法不断涌现,使焊接结构的设计与制造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以焊接技术作为主要制造手段而生产的焊接结构,不论其隶属于哪个工业领域和具有何种功能,在其设计、制造和服役过程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律需要与焊接结构相关的从业人员学习、了解、遵循和运用。本书作为高等学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其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与焊接结构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   本书第1版自2008年出版以来,被多所高校选为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的教材,八年来,许多教师和学生对该教材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指出了教材中的一些错误和疏漏。在此,向这些提出意见和建议、批评和鼓励的所有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本书秉承了第1版的体例结构,各章节仍由原编写人员做修订。在编写过程中,各位编者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著作和文献资料,在此向援引的文献作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希望做到在尽可能全面准确介绍本领域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多介绍一些适宜于本科阶段学习的新的思想、观念、方法和知识,从而对读者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尽管我们努力工作,但书中的疏漏与错误之处亦在所难免,我们真诚地希望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和读者随时批评指正。   编者2016年12月焊接结构是焊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在许多工业部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结构。焊接结构学作为焊接专业及相关专业研究焊接方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培养高层次焊接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共同规划了本书。   本书的编写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基本问题,注重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适当反映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针对以往焊接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缺乏焊接热过程相关知识的状况,本书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本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方洪渊教授担任主编,具体编写分工为:第1、2、3章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方洪渊教授编写,第4章由内蒙古工业大学董俊慧教授编写,第5、6章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刘雪松副教授编写,第7、8章由太原理工大学王文先教授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在此向援引的参考文献作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是我国著名焊接专家、焊接教育家、哈尔滨工业大学乃至中国焊接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田锡唐教授辞世前主审的最后一本教材。田锡唐教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专业知识,为本书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值此田锡唐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谨以本书的出版作为对田锡唐教授的衷心的悼念和永久的追忆。   本书可作为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以及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研修焊接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焊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8年4月于哈尔滨
《焊接结构制造与应用》 本书深入探讨了焊接结构在现代工业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制造的复杂工艺。作为一本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的专业读物,本书旨在系统性地阐述焊接结构的设计原则、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从焊接结构的设计基础出发,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连接的受力特点、应力集中分析以及如何根据结构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材料。在设计部分,将重点讲解如何运用有限元分析(FEA)等先进的计算工具来模拟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和变形,从而优化结构设计,避免潜在的缺陷。 制造工艺方面,本书将全面介绍主流的焊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弧焊(如MIG/MAG、TIG、埋弧焊)、电阻焊、激光焊等,并深入分析各种工艺的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操作要点。同时,也会关注新型焊接技术的进展,例如搅拌摩擦焊、电子束焊等,以及它们在轻量化和高性能材料连接中的应用潜力。 质量控制是焊接结构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书将详细阐述各种无损检测(NDT)技术,如超声波检测(UT)、射线检测(RT)、磁粉检测(MT)和渗透检测(PT)等,并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有效地应用这些技术来识别和评估焊接缺陷。此外,也将探讨焊接性能测试,包括静载、动载和疲劳性能测试,以确保焊接结构的可靠性。 本书还将重点介绍不同材料体系的焊接挑战与解决方案。例如,在碳钢、不锈钢以及铝合金等常用材料的焊接中,如何控制组织转变、避免裂纹和保证接头性能。同时,也会涉及一些高难度的焊接材料,如钛合金、镍基合金以及铜合金等,并分析它们的特殊焊接工艺和注意事项。 在应用领域方面,本书将选取几个代表性的行业,如桥梁与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海洋工程以及压力容器制造等,深入剖析焊接结构在这些领域的设计特点、工程实践以及面临的技术难题。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焊接结构如何支撑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高科技产品的研发。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包含丰富的工程实例和实践指导。 前沿技术追踪: 关注焊接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创新应用。 系统性强: 从设计、制造到质量控制和应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图文并茂: 大量采用图表、插图和照片,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复杂概念。 面向工程应用: 旨在提升读者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焊接结构设计、制造、检验和研究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掌握焊接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熟悉各种焊接工艺的原理、操作和适用性。 理解焊接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了解不同材料的焊接特性及应对策略。 认识焊接结构在各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 本书将是您深入理解和掌握焊接结构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成功的宝贵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我的导师推荐,他希望我能在毕业设计中更好地应用焊接相关的知识。坦白讲,我之前对焊接的理解仅限于一些基础的金属连接方式,对于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应用知之甚少。《焊接结构学(第2版)》这本书,从一开始就以一种非常严谨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引导我进入了焊接的世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焊接符号和标准,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些符号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和要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要求进行精确的焊接。书中关于焊接应力和应变分析的部分,用清晰的图示和逐步的推导,让我理解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是如何影响结构的性能的,并且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焊接顺序来减小这些不利影响。我之前总是觉得,焊接就是把两个金属片焊在一起,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成功的焊接结构,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如此之多,包括材料的匹配、坡口的设计、焊条的选择、焊接的位置、冷却的速度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且,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焊接接头的形式,并分析了它们在受力时的应力分布特点,这对于我进行结构强度校核和优化设计非常有启发。我现在的毕业设计,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借鉴这本书里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原则,感觉信心十足。

评分

我是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涉及到一些焊接机器人和自动化焊接系统的应用,这让我不得不去了解焊接技术本身。《焊接结构学(第2版)》这本书,虽然不是专注于机器人技术,但它所提供的关于焊接原理、工艺参数、质量控制以及焊接结构基础的知识,对我理解自动化焊接的实现和优化至关重要。我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些焊接参数对于获得高质量的焊缝至关重要,以及这些参数是如何影响焊接过程的。这有助于我在设计自动化焊接路径和控制策略时,能够更好地设定目标和优化算法。书中关于焊接缺陷的分析,也让我认识到在自动化焊接中,如何通过精密的传感器和反馈控制系统来避免这些缺陷的产生。此外,它还介绍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焊接设备,这为我了解未来自动化焊接设备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基础。我还会经常翻阅书中关于焊接工艺流程的部分,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动化焊接系统是如何模拟和替代人工焊接的。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焊接技术基础,让我能够更好地将我的自动化专业知识与焊接工程相结合。

评分

对于一位长期从事设备制造行业的工程师来说,《焊接结构学(第2版)》这本书就像一本“设计手册”和“故障排除指南”的集合。我过去在处理一些关键连接的设计和制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经验性”的难题,比如如何确保焊缝的密封性、如何防止焊缝在受力时发生脆性断裂,以及如何应对一些复杂的焊接坡口设计。这本书在这些方面都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它对各种焊接接头形式的受力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如何进行强度计算和寿命评估的方法,这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设计。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焊接缺陷与防止”的章节,它不仅仅列举了各种缺陷,还详细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并提供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对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非常有帮助。此外,它还涉及了焊接结构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以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这些都是在设备制造中非常关键的考虑因素。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加上大量的工程实例,使得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评分

这本《焊接结构学(第2版)》简直就是我的救星!我是一名初入焊接行业的工程师,之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感觉总是飘飘忽忽,实践起来更是手忙脚乱。拿到这本书后,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口气读了好几章。它不像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而是非常注重实际应用,理论讲解清晰易懂,而且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焊接缺陷时,不仅列出了各种缺陷的成因,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调整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以及加强焊前准备来预防和消除这些缺陷。书中的图示也非常到位,很多复杂的结构和焊接过程都能通过图片直观地理解。特别是关于疲劳性能和断裂力学在焊接结构中的应用,书中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这些看似高深的理论,让我这个非材料专业的学生也能豁然开朗。我记得我之前在处理一个比较关键的连接时,总是在担心焊缝的强度是否足够,有没有潜在的应力集中问题,这本书提供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让我对结构的设计和评估有了更科学的认识。而且,它还触及了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设备的操作规范,甚至是一些安全注意事项,感觉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边手把手指导一样。总而言之,对于任何想要系统学习焊接结构知识,尤其是希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焊接结构学(第2版)》这本书,对我这个非专业出身、但却被工作要求必须接触焊接领域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之前对接的许多项目都涉及到焊接结构件的制造,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每次开会讨论都像听天书一样,只能靠边听边记,事后还要花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能够系统地、有条理地了解焊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标准规范。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不同焊接方法时,都会附带其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关键的操作要点,这让我能够快速地对各种焊接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在与供应商沟通时,能够提出更具建设性的问题。书中关于焊接质量检验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过去总是觉得,只要焊缝看起来光滑平整,就是合格的,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很多潜在的缺陷是肉眼无法发现的,而这些缺陷可能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无损检测技术,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材料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这对我今后监督焊接质量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扎实的焊接知识基础,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参与到与焊接相关的各项工作中。

评分

这本书的“焊接结构设计”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过去主要关注的是材料力学和有限元分析,但对于焊接结构特有的应力集中、疲劳寿命等问题,一直有些捉襟见肘。《焊接结构学(第2版)》在这方面给出了非常深入且实用的指导。它不仅讲解了不同类型焊接接头的力学行为,还提供了如何进行焊缝强度计算和寿命评估的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疲劳设计”的论述,它清晰地阐述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选用合适的焊材和改进焊接工艺来提高焊接结构的抗疲劳性能。书中给出的疲劳寿命曲线和计算公式,让我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结构的服役寿命,从而在设计阶段就规避潜在的风险。此外,它关于焊接变形与残余应力控制的章节,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之前在设计一些大型焊接框架时,常常会因为焊接变形导致构件尺寸偏差,影响整体精度。这本书中介绍的胀形、预弯、反变形等控制措施,给了我很多新的解决方案。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我的知识,更在实践中为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设计工具和方法,让我能够设计出更安全、更可靠的焊接结构。

评分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经验的焊接技师,我阅读《焊接结构学(第2版)》的感受与新人可能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一种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对一些细节的补充。我一直认为,经验固然重要,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很多时候只能靠“感觉”来判断,这在复杂和高要求的工程项目中是远远不够的。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它对焊接工艺的分类、不同焊接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对比分析,这对于我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焊接方法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我过去在一些特殊材料的焊接上,常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书里关于异种金属焊接、高温合金焊接等章节,提供了很多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解决方案和工艺建议,让我大开眼界。此外,书中关于焊接变形的控制和预应力的施加,也提供了不少实用的技巧。我之前在处理一些大型结构件时,变形问题一直是让我头疼不已的难题,书中的一些分层分批焊接、对称焊接等方法,给了我新的思路。还有,关于焊接结构的无损检测方法,比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等,书中不仅介绍了原理,还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详细说明,这对于我理解检测报告、更好地配合检测工作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这样一个老技师来说,就像一个精细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能够提升我工作效率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和“方法论”。

评分

作为一个在工程项目管理岗位上的人,《焊接结构学(第2版)》这本书,让我能够更有效地与技术团队进行沟通,并更好地理解项目的技术要求。虽然我不是直接操作焊接的人,但理解焊接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以及潜在的风险,对于我做好项目规划、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焊接工艺流程概览,从焊前准备、焊接过程到焊后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不同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埋弧焊、MAG焊、TIG焊等)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在项目初期,能够更合理地选择最适合的焊接技术。此外,它关于焊接质量检验的内容,也让我能够理解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性,从而更好地监督项目的质量。书中关于焊接标准和规范的介绍,也让我能够更好地与团队沟通,确保项目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焊接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提升我的项目管理能力。

评分

我是一位对金属材料和制造工艺充满好奇的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焊接结构学(第2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打开了我认识焊接这个领域的“任意门”。起初,我以为焊接只是简单的加热和熔合,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这背后蕴含着多么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和精密的工程技术。它从焊接冶金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焊缝形成过程中的相变、组织演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性能变化,这对于我理解不同焊接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书中关于焊接缺陷的成因分析,不仅列出了各种缺陷的类型,还详细解释了它们是如何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预防,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在做一些小模型焊接时,总是会遇到焊缝气孔、裂纹等问题,现在我能够根据书中的原理,尝试去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而且,书中还介绍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焊接设备和辅助材料,让我对整个焊接生产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还会经常翻阅书中关于不同金属材料(如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的焊接特点和工艺要求的部分,这为我今后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焊接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评分

《焊接结构学(第2版)》这本书,虽然叫做“结构学”,但它并没有忽略焊接工艺本身的基础性。我是一名来自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对于焊接过程中材料的性能变化、相变以及冶金反应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扎实,它详细阐述了焊条药皮、焊剂、保护气体等对焊缝金属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来优化焊缝质量。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焊缝金属性能”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焊缝的强度、韧性、塑性、耐腐蚀性等各项性能指标,以及这些性能是如何受到焊接工艺、母材成分和热处理等因素的影响的。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需要选择不同的焊接方法和焊材。此外,书中关于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控制的章节,也从冶金和物理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这让我对这些复杂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还可以看到书中对一些新技术的介绍,比如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虽然可能不像传统电弧焊那样深入,但也让我对焊接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从材料到工艺,再到结构应用的全面焊接知识体系。

评分

评分

纸张很棒,是好书,内容还没详细研究。

评分

京东一直那么快,挺好的。

评分

快速,态度好,谢谢快递小哥!

评分

学习学习,看着不错

评分

评分

学习学习,看着不错

评分

一层纸的包装,唉,京东啊

评分

京东一直那么快,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