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亚战争全史(套装上中下卷)

大东亚战争全史(套装上中下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服部卓四郎 著,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译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战争史
  • 大东亚战争
  • 太平洋战争
  • 军事史
  • 历史
  • 日本史
  • 中国抗日战争
  • 套装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502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74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72
套装数量:3
字数:17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世界知识出版社决定出版《大东亚战争全史》一书,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出于这部书在战争与战略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史料和学术参考价值的考虑,编者和出版社当然不赞成作者从日本旧军人角度出发所阐述的一些观点和立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该书对于我们了解日本过去那段军国主义的历史和当前日本一部分人的历史观,都会有所帮助,相信读者自会明察。

内容简介

  从内容来看,《大东亚战争全史》全书简要追溯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记述了1931年“9?18”事变和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以原始档案资料为基础详细刻画了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大东亚战争”全史,研判了战时各阶段国内外形势和各国关系,再现了日本天皇、内阁,以及大本营陆、海军部高层对战争的讨论、争议和指示,详解了每次战事行动的政略、战略部署和军事行动进程,探讨了幕后原因,总结了战争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全书脉络清晰,资料翔实,是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日本战争指导和军事行动的一部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著作。
  该书出版后,受到有关各方的重视。美国、法国、意大利的战史研究部门相继将该书译为本国文字出版。1962年,美国著名军事史专家、达特默思学院教授路易斯?莫顿博士高度评价该书说,“它较之《麦克阿瑟战史》中日本战史部分远为逼真有力,是站在高水平的历史观的战史,作为资料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简介

  服部卓四郎(1901—1960),日本陆军军人,长期任职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曾两度出任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作战科长,自始至终参与并见证了1931—1945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全过程,战争结束时为陆军大佐。日本战败投降后,服部卓四郎于1946—1952年担任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复员局史实调查部、资料整理部部长。他采访相关人员,整理战争档案、会议记录、机密战争日志,在西浦进、堀场一雄等原日本陆军同僚的协助下,于1953年撰成《大东亚战争全史》,由日本鳟书房分四册出版。1956年日本鳟书房将该书分八册再版。1965年日本原书房将此书合为一册出版,以后多次再版,并被纳入日本著名的“明治百年史丛书”。

目录

第一篇 开战的经过
第1章 历史的回顾
第2章 第二届近卫内阁的登台和新国策的决定
第3章 日德意三国条约的缔结
第4章 解决中国事变的努力
第5章 对南方施策的进展
第6章 日美谈判的开始
第7章 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
第8章 德苏开战后的新国策
第9章 决心不惜对美英荷一战
第10章 决心对美英荷开战
第11章 天皇决定开战

第二篇 开战
第12章 日本的统帅及战争领导机构
第13章 战争计划的各项根本问题
第14章 战争指导计划
第15章 大本营作战计划
第16章 开战时的日本陆海军
第17章 战争爆发
第18章 夏威夷作战——攻击珍珠港

第三篇 进攻作战
第19章 南方进攻作战的发动
第20章 中国方面的作战
第21章 中南部太平洋方面的进攻作战
第22章 进攻南方作战的进展
第23章 进攻战结束后的战争指导
第24章 对外围要地的作战
第25章 美机袭击本土
第26章 中途岛的败战与阿留申的攻占
第27章 防卫态势的调整

第四篇 美军反攻的开始
第28章 以瓜达尔卡纳尔岛为中心的东南太平洋上的激战
第29章 国力的充实同作战的调整
第30章 对华政略战略的改变
第31章 自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撤退
第32章 适应形势发展的对德意施策

第五篇 南方重要地区的作战
第33章 加强东南太平洋方面的战备
第34章 加强西南方面的战备
第35章 加强太平洋孤岛的战备
第36章 阿图岛守军的全军覆没
第37章 敌军在东南方面反攻的加剧
第38章 大东亚政略的指导
第39章 形势发展后的对外施策

第六篇 绝对国防圈的作战
第40章 绝对国防圈的建立及其政略、战略
第41章 大本营根据新作战方针指导战争
第42章 国防圈前卫线的陆续崩溃
第43章 绝对国防圈纵深的加强
第44章 “阿”号作战计划
第45章 新几内亚西部作战
第46章 马里亚纳失守
第47章 东条内阁总辞职

第七篇 大陆方面的作战
第48章 英帕尔战役
第49章 云南及北缅战役
第50章 打通大陆战役

第八篇 菲律宾决战
第51章 小矶内阁的基本政策
第52章 小矶内阁的对外政策
第53章 小矶内阁的对内措施
第54章 捷号作战准备
第55章 菲律宾决战的略定和台湾(地区)海面的航空战
第56章 发动莱特决战
第57章 莱特湾海战
第58章 莱特决战

第九篇 日本本土决战
第59章 南北两国防圈地区被切断与“日满华”孤立化
第60章 大本营的新作战方针以及按此方针所做的作战准备
第61章 中国与南方方面的作战情况
第62章 战争指导上的各种问题
第63章 硫黄岛战役
第64章 冲绳战役
第65章 大本营的本土决战准备
第66章 主要方面的作战计划
第67章 对苏作战准备
第68章 本土的防空作战

第十篇 结束战争的经过
第69章 铃木内阁的成立
第70章 开展对苏工作
第71章 调整国内体制,适应本土决战
第72章 6月8日的基本政策
第73章 天皇结束战争的意图
第74章 波茨坦公告
第75章 原子弹轰炸与苏联参战
第76章 天皇对停战的决断——8月10日的御前会议
第77章 天皇决定停战——8月14日的御前会议

第十一篇 结束战争
第78章 停战
第79章 投降
第80章 对苏方面部队的停战
第81章 驻外地部队的停战
第82章 占领下的日本
作者后记
大东亚战争重要史实一览表

精彩书摘

  《大东亚战争全史(套装上中下卷)》:
  六、对法属印度支那继续执行现行政策;对泰国,以恢复其被英国占领的失地为诱饵,诱使其与帝国政策相协调。
  七、经常对战局的演变、国际形势及敌国民心的动向等于以严密注视和考察,同时抓紧下列机会,以求结束战争。
  (甲)对南方作战告一重要段落时。
  (乙)对中国作战告一重要段落,特别是蒋政权屈服时。
  (丙)欧洲战争局势的变化出现大好机会,特别是英国本土被攻陷,德苏战争结束以及对印度的政策取得成功时。
  为此,应迅速加强对南美各国、瑞典、葡萄牙及梵蒂冈的外交和宣传活动。
  日、德、意三国缔结不单独媾和协定。当英国屈服时,应不立即与之媾和,而应采取措施,使英国劝导美国媾和。
  作为促进对美媾和的措施,应考虑有关供应南洋方面的锡、橡胶问题和对菲律宾的处理问题。
  (结束战争的关键)以上可以看作是日本在对美、英、荷、蒋战争中的战争指导计划。正如这个草案里明确指出的那样,日本把结束战争的希望寄托在美国丧失继续作战的意志上。而要达到这一点,除了如前所述适时地引诱美国海军主力加以歼灭,以此为转机迫使美国放弃作战意志这种有利情况外,日本并不想直接对美施加迫使屈服的积极手段来促其实现。就是说,想通过下列间接的办法来使美国主动撒手。
  ……
《烽火东亚:一部激荡时代的宏大叙事》 导言 二十世纪中叶,东亚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被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冲突所席卷。这场战争,其规模之广、影响之深远、波及之广泛,足以载入史册,并深刻地重塑了地区乃至世界的格局。它不仅仅是几个国家之间的军事较量,更是一场涉及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人类生存意志的复杂博弈。从太平洋的碧波万顷到中国广袤的内陆,从东南亚的湿热丛林到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战火燃烧,无数生命被卷入洪流,无数命运被改写。 本书并非旨在梳理某一场具体战役的战术细节,也不是简单罗列伤亡数字,而是试图从更宏观的视角,回溯这场席卷东亚的巨变,深入剖析其错综复杂的历史根源,描摹战争进程中各方势力的互动博弈,以及这场风暴对无数个体命运产生的真实影响。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推动历史巨轮转动的关键人物,探寻他们决策背后的动机与考量;我们将审视那些改变战场走向的关键事件,理解它们如何一步步将世界推向战争的深渊。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努力还原战争背后的人性,那些在极端环境下闪耀的勇气、牺牲、坚韧,以及同样存在的黑暗与绝望。 第一卷:阴影初现与战云密布 在硝烟弥漫的太平洋战场成为焦点之前,东亚的土地早已饱受战乱之苦。第一卷将把读者带回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审视那些为最终爆发的大规模冲突埋下伏笔的深层原因。 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列强在东亚的势力扩张与角逐。日本作为崛起中的东方帝国,其对外扩张的野心如何膨胀?明治维新后,日本如何一步步确立其在东北亚的地位?朝鲜半岛的命运为何成为一个敏感的焦点?俄罗斯帝国在远东的布局又对其构成何种挑战?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作为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如何不仅改变了中国和日本的国运,也为后来的地区格局奠定了基础。 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深重苦难。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延续数千年的帝制,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军阀混战、政权分裂的混乱局面。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为外国侵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从“二十一条”的屈辱,到九一八事变的东北沦陷,再到七七事变的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如何在内外交困的绝境中奋起反抗?本书将细致梳理国民政府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策略与贡献,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抗击侵略的中坚力量。 同时,我们也必须理解当时世界格局的复杂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凡尔赛体系下对德国的惩罚,以及国际联盟的建立,并未能带来持久的和平。全球经济大萧条,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为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抬头提供了土壤。纳粹德国在欧洲的崛起,以及其与日本、意大利的轴心国同盟,形成了对世界和平的巨大威胁。日本军国主义者如何看待其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大陆政策”和“南进政策”?他们如何评估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他们的战略目标又指向何方? 在第一卷中,我们将呈现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从晚清宫廷的衰败,到民国初年的动荡;从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扩张,到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从国际政治的暗流涌动,到经济危机的社会动荡。我们将揭示,这场战争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第二卷:战火蔓延与全球争霸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东亚的战火迅速蔓延,演变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第二卷将聚焦于战争最激烈的阶段,描绘这场宏大战争的波澜壮阔。 本书将以珍珠港事件为切入点,详述日本为何在明知可能引发与美国全面战争的情况下,依然孤注一掷。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其成功的军事行动如何瞬间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均势?随后,我们将跟随历史的脚步,目睹日军在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的迅速扩张。他们如何占领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荷属东印度等地区?其“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究竟是解放亚洲的口号,还是帝国主义的幌子? 在中国战场,尽管日军占领了众多城市和交通要道,但中国人民的抵抗从未停止。我们将深入分析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顽强作战,以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如何牵制了大量日军,成为消耗敌人、保存力量的重要力量。长衡会战、豫湘桂会战等一系列战役,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但它们也深刻地阻碍了日军的战略部署,为盟军最终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太平洋战场,美国如何从珍珠港的惊愕中迅速恢复,并展开反攻?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这些海战的胜利如何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跳岛战术”是如何一步步将美军推向日本本土?瓜达尔卡纳尔岛、硫磺岛、冲绳岛战役,这些血腥的岛屿争夺战,展现了太平洋战场上残酷的肉搏与惨烈的牺牲。 本书还将描绘这场战争对区域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东南亚的殖民地如何在这场战争中被裹挟其中?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如何借此机会寻求独立?印度支那的复杂局势,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又与这场战争有着怎样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审视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的战略决策与调整。盟国如何协调其在全球战场上的军事行动?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整体战局有何影响?诺曼底登陆为何选择在那个时间?在亚洲战场,中国作为东方的主战场,其战略地位和贡献如何被重新评估? 第二卷将呈现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分析一次次关乎全局的战略抉择,展现不同文明和国家在这场空前浩劫中的悲欢离合。我们将看到战争的残酷性,也能看到人类在逆境中的智慧与勇气。 第三卷:终战的遗产与深远回响 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留下的不仅仅是满目疮痍,还有对未来的深刻反思和对历史的沉重遗产。第三卷将聚焦于战争的终结,以及这场巨大冲突对东亚乃至世界产生的长远影响。 本书将详细描述战争的最后阶段。德国的投降,日本本土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形势,以及美国对日本本土发动大规模战略轰炸的决策。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投下,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核武器的事件,其决策过程、技术发展、军事意义以及人道主义争议,都将得到深入的探讨。苏联对日宣战,以及其在东北的军事行动,又对日本的最终投降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日本的投降,标志着这场长达数年的全球性冲突的结束。然而,战争的结束并非一切的终结,而是新一轮变革的开始。我们将分析战后东亚的政治格局重塑。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内战,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如何改变了亚洲的政治版图?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两岸关系由此走向长期对峙。 日本作为战败国,如何经历非军事化与民主化改革?其战后经济奇迹是如何实现的?与其他战败国相比,日本的命运又有哪些特殊之处? 东南亚地区在战争结束后,迎来了民族解放的高潮。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宣布独立,但也因此陷入了漫长的独立战争与国内政治动荡。冷战的兴起,又如何进一步影响了这些新生的国家? 这场战争还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关系。联合国的建立,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国际组织,其历史背景与早期运作。美苏两国作为战后世界格局的两极,其意识形态的对立如何导致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东亚地区又成为美苏两大阵营激烈角逐的舞台,朝鲜战争的爆发,便是这一时期最惨烈的体现。 本书还将探讨战争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影响。大规模的生产与技术革新,为战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战争带来的伤痛,也促使人们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战争的反思。战时宣传、艺术创作,以及幸存者的回忆,都成为我们理解这场战争的重要窗口。 最后,我们将回顾这场席卷东亚的巨大战争,其留下的历史教训与对当下世界的启示。理解这场战争,不仅是回顾一段历史,更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警示未来,避免重蹈覆辙,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东亚和世界。 结语 《烽火东亚:一部激荡时代的宏大叙事》力图还原历史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面性,以严谨的态度,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东亚地区之所以成为今日之模样,并从中获得对当下世界格局和未来发展的启示。这是一段关于勇气、牺牲、苦难与重生的史诗,一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东亚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大东亚战争全史》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近代亚洲历史的窗户。我特别着迷于作者对日本在亚洲地区扩张政策的详细阐述,从其对外贸易的初步尝试,到在东北亚的军事部署,再到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和野心。书中对日本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种种罪行,也进行了毫不避讳的揭露,例如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等,这些令人发指的暴行,深刻揭示了侵略战争的本质。同时,作者也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进行了描绘,从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到敌后战场的游击斗争,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书中也触及了东南亚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经历,以及它们如何被卷入这场巨大的冲突。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场战争的记录,更是对亚洲近代历史进程的一次深刻审视,让我对这段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历史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理解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评分

读完《大东亚战争全史》,我最大的感受是,战争不仅仅是地图上的军事行动,更是无数个体命运的悲剧集合。作者在叙述宏大战争进程的同时,并未忽视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普通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东南亚各国人民抵抗侵略的章节,那些在殖民压迫下觉醒的民族意识,以及他们为了自由而付出的巨大牺牲,令人动容。书中的人物刻画也十分生动,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将领,还是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百姓,他们的故事都充满了张力。例如,书中对一些日本士兵在战争末期的绝望和迷茫的描写,让我看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同样,被卷入战火的中国人民,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他们的坚韧和不屈,构成了这本书中最感人的篇章。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牺牲、关于抗争的史诗,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读完这套《大东亚战争全史》,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战争的面貌绝非媒体宣传的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到的政治博弈、经济驱动以及社会思潮的涌动,才是决定其走向的真正力量。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单纯的军事战役复盘,而是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剖析日本军国主义的崛起历程,从明治维新后的励精图治,到对外扩张的野心萌芽,再到最终被战争机器裹挟,一步步走向覆灭。其中关于日本国内各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对中国、东南亚等地资源的贪婪觊觎,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国民心理的研究,那种被极端民族主义所煽动,对国家命运充满盲目自信,却又对战争的残酷性缺乏真实认识的社会氛围,是理解这场战争悲剧的重要维度。书中也穿插了不少普通士兵和民众的视角,他们的经历和痛苦,为冰冷的战争史增添了人性的温度。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二战太平洋战区历史根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具深度的视角,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大东亚共荣圈”这个概念背后赤裸裸的侵略本质,也引发了我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评分

这套《大东亚战争全史》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在于它对战争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因素的细致梳理。作者并没有将焦点仅仅放在军事行动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导致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以及战争期间各国之间的角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日本国内政治派系斗争的分析,昭和初期政治的动荡不安,军部势力的崛起,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一步步将日本推向对外扩张的道路,都描绘得清晰明了。同时,作者也对同盟国阵营内部的协调与分歧进行了探讨,例如美英之间在对日战略上的不同考量,以及苏美关系的微妙变化,这些都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书中对战后远东国际秩序的构建也进行了简要的梳理,让我对二战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那些对战争背后的政治逻辑和国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视角,它让我明白,历史事件的发生,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评分

翻开这套《大东亚战争全史》,如同被一股宏大的历史洪流卷入,作者以其严谨的考证和磅礴的叙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我被其中对战役细节的精准描绘所折服,从珊瑚海的激战到中途岛的转折,再到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血腥绞杀,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处理得鞭辟入里。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在于对战争全局的宏观把握。作者清晰地勾勒出同盟国与轴心国在战略上的博弈,以及双方在资源、科技、工业生产等方面的此消彼长。尤其对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战略,以及其背后强大的工业能力和人民的支持,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书中对日本战败原因的分析也相当到位,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利,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政治体制的僵化、战略判断的失误以及国内民众的厌战情绪。读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战争的复杂性,它并非简单的军队对垒,而是牵扯到国家机器的运转、民心向背、乃至国际格局的重塑。对于渴望了解二战太平洋战场核心战役和战略决策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不容错过的佳作。

评分

京东购物就是好,省钱省心,我是京东的VIP客户,就是因为信赖京东

评分

通过这部书可以了解日本人眼中的抗日战争。

评分

大东亚战争全史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

评分

看看日本人自己是怎样写这场战争的。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京东促销价格很合适。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日本鬼子狗改不了吃屎,我们必须小心提防。

评分

每年618的时候就开始囤书,京东书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感谢京东,继续加油!

评分

不错,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