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藏书:贞观政要

中华经典藏书:贞观政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骈宇骞,齐立洁,李欣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贞观之治
  • 唐朝
  • 政治
  • 史学
  • 经典
  • 藏书
  • 文献
  • 古代史
  • 唐太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545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478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藏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5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贞观政要》系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遴选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书目,加以注释、翻译,领导大家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在编写中体现家庭藏书计划的理念,依据市场需求分批出版,所推书目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延伸,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家庭藏书的层次。内容遵从经典,约请国内古代文史哲领域的专家把关,具有专家性;形式追求现代,采用双色印制;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经验间架起一座沟

内容简介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它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贞观政要》的写作初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政治目的,所以它一直为历代的统治者所推崇和珍视。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一
君道第一
政体第二

卷二
任贤第三
求谏第四
纳谏第五

卷三
君臣鉴戒第六
择官第七
封建第八

卷四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师傅第十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规谏太子第十二

卷五
仁义第十三
忠义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诚信第十七

卷六
俭约第十八
谦让第十九
仁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语第二十二
杜谗邪第二十三
悔过第二十四
奢纵第二十五
贪鄙第二十六

卷七
崇儒学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礼乐第二十九

卷八
务农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贡赋第三十三
辩兴亡第三十四

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
安边第三十六

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
畋猎第三十八
灾祥第三十九
慎终第四十

精彩书摘

  卷一
  君道第一
  《君道》篇是全书的总纲,列全书之首,探讨了为君之道。作者认为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正自身。“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为君之道的教训:一是把握创业与守成的关系。创业固然艰难,但创业后更要居安思危,安而能惧,这对于君临天下的帝王来说,守成则更难。二是正确处理君民关系。圣明的君主常思古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不能“竭泽而渔”,逼使百姓起来造反。三是正确对待君臣关系。君如头脑,臣如四肢,要密切配合,君主应听取臣下意见,兼听则明.且要诱导臣下敢于谏诤。以避免决策错误。从历代统治者的施政实践上看,这几条对于政权安危具有普遍意义。
  贞观初①,太宗谓侍臣日②:“为君之道③,必须先存百姓④。若损百姓以奉其身⑤,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读言)既作⑥,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他身边的人说:“做国君的原则,必须以百姓的存活为先。如果以损害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身,那就好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虽然肚子是填饱了,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首先端正自身,世上绝对没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不正的情况,也没有上面的治理好了而下边的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损伤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自身的贪欲才酿成祸患。如果一味贪恋美味,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所受的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国家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民心涣散,怨言四起,自然就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纵和懈怠。”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日:“何谓为明君暗君?”
  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①;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②。’昔唐、虞之理③,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④,不能塞也;靖言庸回⑤,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⑥,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⑦,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⑧,而侯景举兵向阙⑨,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⑩,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前言/序言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它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王硅、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吴兢,唐代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出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病逝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吴兢年轻时就立志从事史学事业,史称吴兢“励志勤学,博通经史”。武则天时,经友人推荐,开始担任史官。吴兢作为史官,他不仅能够秉笔直书,还能不顾个人安危直陈政事,发扬了史官忠于历史的赤诚品格。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无力驾驭朝政,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各派势力都在拉帮结派,朝臣人人自危。安乐公主要废太子而自立,太子因发动兵变失败而被杀,后安乐公主又把矛头指向相王李旦。吴兢在这严峻形势面前,写了《上中宗皇帝疏》,劝诫中宗要明辨是非,珍惜兄弟情谊,最终保住了相王李旦。数年后李旦执政,是为睿宗。在唐玄宗执政时,吴兢反对玄宗集大权于一身、群臣不敢纳谏的局面,上疏玄宗,主张朝廷行政要按规章制度行事,他说:“上白天子,下至卿士,守其职分,而不可辄有侵越也。”
《贞观政要》是中国古典文献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论述和生动的事例,为后世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书并非仅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政治哲学著作,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对话、问答的集成。通过这些君臣之间的坦诚交流,我们得以窥见一代明君如何励精图治,如何听取逆耳忠言,如何化解危机,如何成就“贞观之治”的辉煌。 本书的内容广博而精深,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其核心价值在于对“为政之道”的深刻剖析。它不仅仅关注宏观的政策制定,更深入到具体的施政细节,比如如何选贤任能,如何整顿吏治,如何减轻赋役,如何发展生产,如何移风易俗,如何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等等。每一个方面,书中都通过君臣的对话,展现了不同的观点碰撞,以及最终达成共识的思考过程,使得道理更加清晰,更具说服力。 在“君体”(君主自身修养)方面,《贞观政要》着重强调了君主的自省、自警和自励。李世民反复向臣子询问自己是否有过失,是否听信谗言,是否骄傲自满,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谦逊和深沉。他深知“创业难,守成更难”,因此始终保持警惕,不因暂时的成功而懈怠。书中关于“戒盈持满”、“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论述,更是直接指导了君主如何才能避免因权力带来的腐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例如,在“君道”篇中,李世民曾说:“夫居安思危,存不忘亡,此所以强国之道也。若不居安思危,则危将至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即使在繁荣昌盛之时,也绝不能放松警惕,否则危机便会悄然而至。 在“从善”(听取臣子建议)方面,《贞观政要》堪称典范。魏征的直言不讳,不惧权贵,敢于触犯龙鳞,成为了后世臣子效仿的楷模。李世民能够容忍甚至赞赏魏征的批评,将之视为“明镜”,这在历史上是难能可贵的。书中记录了许多魏征冒死进谏的片段,例如关于“泛舟之戒”,魏征以“君若覆舟,所在倾覆”的比喻,警示李世民要时刻想到百姓,不能骄奢淫逸,李世民听后深受触动,并将此作为自己为政的重要准则。这种君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成就的政治生态,是“贞观之治”能够得以实现的关键。 在“任人”(选贤任能)方面,《贞观政要》提出了许多极具指导意义的原则。书中强调要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出身如何,都可以被重用。李世民正是凭借这种开放的态度,汇聚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马周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各有所长,协同作战,共同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中也探讨了如何考察、识别和使用人才,例如如何避免被虚伪的谄媚蒙蔽,如何通过实际工作来检验人才的能力,以及如何对犯错的臣子进行恰当的处理,既能惩戒过失,又能挽救其才。 在“为政”(具体的施政方略)方面,《贞观政要》展现了唐太宗精湛的政治智慧。他对于民生疾苦有着深切的关怀,例如在“劝课农桑”篇中,详细阐述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减免赋税、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来提高产量,保障百姓的温饱。对于社会公平,他也力求做到,书中关于“司律”的内容,展现了唐朝在法律制度建设上的努力,强调法律的公平公正,以及对官员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在对外关系上,书中也展现了李世民的胸怀和远见,他既能对强大敌人采取强硬手段,也能对周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将“羁縤”之策运用得炉火纯青,为大唐赢得了稳定的边疆和良好的国际声誉。 《贞观政要》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字字珠玑,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君臣之间直接的对话和问答,这种形式使得政治智慧更加鲜活,易于理解和接受。即使历经千年,书中的许多论述依然振聋发聩,对于当代的管理者来说,仍然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例如,关于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警惕权力带来的诱惑,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及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态,这些都是在任何时代都至关重要的课题。 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政治思想的深刻性,更在于其历史的真实性和借鉴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贞观之治”最直接、最真实的窗口。通过阅读《贞观政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朝为何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位杰出的君主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品德、智慧和开阔的胸襟,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总而言之,《贞观政要》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它不仅是一部政治学的宝典,更是一部人生智慧的启示录。无论您是政治爱好者,还是对历史充满好奇,抑或是希望提升自身管理和领导能力,本书都将为您提供无尽的财富。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领导者,如何做一个懂得倾听和反思的统治者,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实现国家和个人的长远发展。这本书所传递的君臣和谐、以民为本、励精图治的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贞观政要》有些望而却步。毕竟,古文阅读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挑战,担心自己会因为晦涩的文字而错失其中的精华。但当我真正打开这本书,并且被那精美的装帧和考究的排版所吸引时,我的顾虑便消散了不少。我尝试着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一些篇章,虽然速度不快,但每一次的理解都伴随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它展现的不仅仅是政治策略,更是治国理政的智慧,是历代帝王和臣子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经验结晶。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也让我对古代政治有了更立体、更生动的认知。

评分

坦白讲,我购买《中华经典藏书》系列,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求。对于《贞观政要》这本书,我目前还没有对其内容进行系统性的阅读。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放在书架上,偶尔翻阅一下它的扉页,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我深知,这本书承载着的是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蕴含着无数的智慧和教训。它的价值,不言而喻。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心力,去深入地理解它,去领略它所传递的深邃思想,而不是浅尝辄止。

评分

这套《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一直是我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次入手了《贞观政要》,虽说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已被其厚重感和历史的沉淀所震撼。它并非那种轻松易读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智识宝库。我个人尤其喜欢这种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感觉。想象一下,在千年前的长安城,那些睿智的君臣如何围绕着国家大计,唇枪舌剑,字斟句酌,最终勾勒出大唐盛世的轮廓。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心生敬畏。

评分

说实话,我通常更偏爱现代历史的叙述方式,喜欢那种流畅的情节和清晰的时间线。《贞观政要》虽然在内容上极其珍贵,但其文本的时代感和结构,确实需要读者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解读。《贞观政要》所呈现的,更像是一场场政坛的“现场直播”,充满了当时的语境和考量,不像我们现在读到的历史著作那样经过后人的提炼和梳理。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增加了阅读门槛。但我坚信,一旦克服了初期的障碍,深入其中,定能从中汲取到无与伦比的宝贵经验,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资料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我对《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一直有着很高的期待,这次的《贞观政要》也同样没有让我失望。虽然我还在慢慢消化书中的内容,但它所展现的治国理念和君臣相处的智慧,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发现,书中所探讨的许多问题,放到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这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远见卓识。阅读《贞观政要》,就像是走进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些影响深远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决策背后所蕴含的复杂考量。我尤其期待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凝聚人心,如何保持清醒头脑的政治智慧。

评分

很没有开始阅读,很喜欢,经典藏书。

评分

中华书局的书应该值得信任的,书不错

评分

正版图书价格实惠内容丰富值得购买。

评分

书包装很好,正版,还没看,好评

评分

买来收藏的,闲暇时拿一本阅读,品味古文悠远。京东好的没话说,快递哥很温暖热情,包装也改进了不少,一如既往支持京东!

评分

《山海经》的版本以清代刻本最多,明刻本次之,宋元刻本甚为稀少。今天所能见到最早的版本是北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比较重要的刻本还有:明代成化四年北京国子监刻本,由于是国家刻书,此版刻工颇为精良,为诸家大图书馆所收藏;明代嘉靖十五年潘侃前山书屋刻本,为上海图书馆和浙江省图书馆收藏。此外,明代成化年间吴宽抄本《山海经》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明抄本,书后有吴氏所作跋,今藏于国家图书馆。由于吴氏书法精美,使该书的价值陡增。而现今流传较广的《山海经》版本有《四部丛刊》本和《二十二子》本等。

评分

很不错的书,质量不错,就是有点贵了

评分

中华书局的书应该值得信任的,好书

评分

很好的一套图书 价格也适中 慢慢学习 值得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