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特克BIM标准丛书:BIM纲要

欧特克BIM标准丛书:BIM纲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邵建 著
图书标签:
  • BIM
  • 建筑信息模型
  • BIM标准
  • 欧特克
  • BIM纲要
  • 建筑工程
  • 数字化
  • 规范
  • 设计
  • 施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86062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496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欧特克BIM标准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6
字数:2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欧特克BIM软件系列占据了国内BIM市场的80%-90%,《欧特克BIM标准丛书:BIM纲要》稿是针对欧特克BIM系列产品在实际工程的应用,立足本土化特点,对BIM应用标准、应用流程、管理理念、软件数据交互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对国内BIM实际应用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目录

1 BIM研究 1.1 国内外BIM应用分析

1.1.1 BIM工作流程——建筑可视化设计

1.1.2 BIM工作流程——建筑初步设计与扩初设计

1.1.3 BIM工作流程——建筑施工图设计

1.1.4 BIM工作流程——机电深化设计

1.1.5 BIM工作流程——绿色节能

1.1.6 BIM工作流程——建筑运营

1.2 全生命周期BIM软件应用范围

1.3 全生命周期BIM应用小结

1.3.1 国外BIM政策标准简述

1.3.2 国外BIM应用情况评价

1.3.3 国内BIM政策标准评述

1.3.4 国内BIM大赛评述

2 BIM存储标准

2.1 BIM存储标准应用领域范围

2.2 BIM存储多专业协同软件技术研究

2.3 BIM存储格式与软件研究

2.4 BIM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

3 BIM软件研究

3.1 BIM工具的演变和发展

3.1.1 Dassault Systèmes

3.1.2 Autodesk Revit

3.1.3 Gehry Technology

3.1.4 AVEVA 3.1.5 BIM工具演变分类

3.2 主要BIM软件

4 各阶段BIM软件分析

4.1 规划设计阶段BIM软件

4.1.1 规划设计(Autodesk Infraworks)

4.1.2 场地设计(Autodesk AutoCAD Civil3D)

4.2 建筑设计阶段BIM软件

4.2.1 方案设计(Autodesk Vasari)

4.2.2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Autodesk Revit)

4.2.3 概念模型分析软件(Autodesk Ecotect)

4.2.4 结构分析(Autodesk Robot)

4.3 施工阶段BIM软件

4.3.1 结构深化设计(AutoCAD Structural Detailing)

4.3.2 施工模拟(Autodesk Navisworks)

4.3.3 机电深化设计(Autodesk Inventor)

4.3.4 云计算BIM平台(Autodesk BIM 360 Glue)

4.4 针对软件平台的硬件选型

5 BIM工程案例研究

5.1 上海中心大厦(超高层建筑)

5.1.1 项目概况

5.1.2 借BIM智慧,突破经典

5.1.3 驾驭BIM,重筹在握

5.1.4 BIM协同,绿色接力

5.1.5 小结

5.2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超高层建筑)

5.2.1 项目概况

5.2.2 合二为一,BIM结合深化设计

5.2.3 虚拟建造,BIM主导预制加工

5.2.4 精确定位,BIM掌控现场施工

5.2.5 追本溯源,BIM统筹信息管理

5.2.6 小结 5.3 北京Z15“中国尊” (超高层建筑)

5.3.1 项目概况 5.3.2 BIM在建筑设计中的典型应用

5.3.3 BIM在结构设计中的典型应用

5.3.4 BIM在机电设计中的典型应用

5.3.5 BIM在专项顾问工作中的典型应用

5.3.6 小结

5.4 思南路旧房改造(古建筑保护)

5.4.1 项目概况

5.4.2 总体实施流程

5.4.3 三维扫描技术在旧房改造中的应用

5.4.4 BIM技术在旧房改造中的应用

5.4.5 小结 5.5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大型场馆)

5.5.1 展馆工程初步设计节点项目管理方案

5.5.2 展馆工程初步设计节点工作内容

5.5.3 展馆工程初步设计节点虚拟建造(BIM)目标

5.5.4 展馆工程初步设计节点虚拟建造(BIM)要求

5.5.5 展馆工程初步设计节点虚拟建造(BIM)进度计划

5.5.6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展馆工程初设节点建筑信息模型结果报告

5.5.7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初步设计节点分析报告

5.6 浦江基地05-02地块保障房工程案例(装配式住宅)

5.6.1 项目概况

5.6.2 项目挑战及解决方案

5.6.3 设计阶段的BIM应用概况

5.6.4 构件生产阶段的BIM应用概况

5.6.5 构件施工吊装阶段的BIM应用概况

5.6.6 小结

前言/序言


欧特克BIM标准丛书:BIM纲要 编者的话 在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技术日益普及、深刻影响着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今天,一套系统、权威、易于遵循的BIM标准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对于提升行业整体BIM应用水平、规范市场行为、降低项目风险、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至关重要。欧特克公司作为全球BIM技术的先行者和领导者,长期以来致力于BIM标准的研发与实践,并不断将其经验与洞察融入到面向市场的系列丛书中。 “欧特克BIM标准丛书”旨在汇聚行业最前沿的BIM理念、最成熟的应用实践、最实用的技术指南,为广大BIM从业者、决策者以及对BIM技术感兴趣的学习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学习与参考资源。本丛书涵盖了BIM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标准规范、项目管理、行业应用等多个维度,力求全面、深入地展现BIM技术的价值与潜力。 作为“欧特克BIM标准丛书”的开篇之作,“BIM纲要”力求站在宏观的视角,为读者勾勒出BIM技术的核心框架、发展脉络、关键要素以及未来趋势。它不是对某一具体BIM软件操作的详尽指导,也不是对某个特定BIM应用场景的深入剖析,而是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BIM的整体认知,理解BIM的本质、目标与价值,为后续深入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欧特克内部众多BIM专家、技术研发人员以及行业顾问的鼎力支持。他们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本书注入了深刻的行业洞察和前沿的技术理念。同时,我们也参考了国内外许多权威的BIM标准和研究成果,力求本书的内容既具有前瞻性,又不失严谨性和权威性。 我们深知,BIM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持续演进和学习的过程。希望“BIM纲要”能够成为您开启BIM之旅的得力助手,帮助您更清晰地认识BIM,更有效地掌握BIM,并在您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积极作用。未来,“欧特克BIM标准丛书”还将陆续推出更多聚焦于BIM特定领域、技术和应用的专业书籍,敬请期待。 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建筑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便是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崛起与普及。BIM不再仅仅是三维几何模型的简单堆砌,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工作流程、信息管理方式和协同模式,正在重塑建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的概念设计、方案深化,到施工图深化、预制加工,再到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项目运维乃至拆除重建,BIM技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BIM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并非一蹴而就。伴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 BIM的理念、方法、流程以及相关标准的建立,显得尤为迫切。如何理解BIM的真正含义?BIM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应该如何着手BIM的落地?哪些是BIM应用的基础,哪些是进阶的要求?这些疑问,构成了许多BIM初学者乃至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在探索BIM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 “欧特克BIM标准丛书:BIM纲要”正是为了回应这些需求而生。本书并非一本具体的软件操作手册,也不是一份详尽的项目实施细则。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您从宏观层面深入理解BIM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出发点。本书致力于构建一个清晰、系统的BIM知识框架,帮助您建立对BIM技术最根本、最核心的认知。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您: 建立对BIM的正确理解: 区分BIM与传统CAD的本质区别,理解BIM不仅仅是三维建模,而是信息化的过程。 认识BIM的核心价值: 洞察BIM在提高项目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设计、精细管理、减少返工、提升协同性等方面的多重价值。 掌握BIM的基本原理: 理解BIM模型的信息载体属性,掌握信息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传递与应用。 了解BIM的应用范畴: 概览BIM在设计、施工、运维等不同阶段的应用场景与方法。 认识BIM标准的重要性: 理解标准化对于BIM规模化、高质量应用的关键作用。 把握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预判BIM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潜在应用。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从基础到进阶,循序渐进。我们将首先探讨BIM的概念、定义以及其在行业中扮演的角色,随后深入分析BIM技术的核心要素——信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BIM在建筑工程项目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典型应用。同时,本书还将着重强调BIM标准在推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对未来BIM技术的演进方向进行展望。 我们深信,掌握BIM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建筑行业从业者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而“BIM纲要”,将是您迈向这一目标,建立扎实BIM基础的起点。无论您是初入BIM领域的学生,还是寻求系统性知识更新的行业资深人士,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引。 第一章 BIM基础概念与发展历程 1.1 什么是BIM? 1.1.1 BIM的定义与内涵 信息模型(Information Model)的概念 超越三维几何:BIM是过程,是方法 BIM与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的关联 1.1.2 BIM与传统CAD的区别与演进 从绘图到建模:二维到三维的飞跃 从图形到对象:从线到元素的转变 从独立文件到信息集成:数据的互联互通 1.2 BIM的核心价值与目标 1.2.1 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效率 设计阶段:优化方案、减少冲突、加速审批 施工阶段:精准预制、可视化模拟、提高现场管理效率 运维阶段:便捷资产管理、预测性维护、降低运营成本 1.2.2 降低项目风险与成本 减少设计变更与返工 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 优化资源配置与进度管理 1.2.3 促进项目协同与沟通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可视化沟通,减少理解误差 多方协同,共同推进项目 1.2.4 提升工程质量与可持续性 精细化设计,提升施工精度 能源模拟与分析,实现绿色建筑 全生命周期信息传承,支持可持续发展 1.3 BIM的发展历程与驱动因素 1.3.1 技术的萌芽与早期探索 1.3.2 软件技术的推动与成熟 1.3.3 行业政策与标准化的促进 1.3.4 市场需求与实践经验的驱动 1.3.5 BIM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普及现状 1.4 BIM在建筑行业中的定位与作用 1.4.1 BIM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引擎 1.4.2 BIM与项目管理、工程咨询的融合 1.4.3 BIM对传统建筑业角色的重塑 第二章 BIM的核心要素:信息模型 2.1 BIM模型的构成 2.1.1 几何信息:三维空间表现 实体对象(Solid Objects)与参数化建模 模型精度与LOD(Level of Development)的概念 2.1.2 非几何信息:属性数据 构件属性(Material, Manufacturer, Cost, Performance, etc.) 项目信息(Project Phases, Discipline, Status, etc.) 关联性数据:链接到外部数据库或文档 2.2 BIM信息模型的管理 2.2.1 模型创建与更新 基于对象(Object-based)的建模方法 信息输入的质量控制 2.2.2 模型协同与集成 模型共享平台(CDE - Common Data Environment) 数据格式与互操作性(IFC -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2.2.3 模型审查与验证 碰撞检测(Clash Detection) 模型质量检查与属性校验 2.3 BIM信息模型的多样性与层级 2.3.1 单体模型、集成模型与协同模型 2.3.2 不同专业模型(建筑、结构、机电、给排水等)的建立与整合 2.3.3 项目不同阶段模型的精细化与演进 2.4 BIM信息模型的可视化与分析 2.4.1 模型的可视化表现(渲染、漫游、剖切等) 2.4.2 基于模型的分析功能(日照分析、能耗分析、结构荷载分析等) 2.4.3 数据驱动的洞察与决策支持 第三章 BIM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3.1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3.1.1 概念设计与方案比选 3.1.2 建筑方案深化与优化 3.1.3 结构设计与分析 3.1.4 机电、给排水、暖通等专业设计 3.1.5 碰撞检测与设计协调 3.1.6 模型驱动的工程量统计与成本估算 3.1.7 可视化表现与方案汇报 3.1.8 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性分析 3.2 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3.2.1 施工模拟与进度规划(4D BIM) 3.2.2 施工方案可视化与技术交底 3.2.3 构件预制与深化设计 3.2.4 场地布置与物流管理 3.2.5 施工现场可视化监控与进度跟踪 3.2.6 质量控制与问题追溯 3.2.7 施工安全管理 3.2.8 成本管理与变更控制 3.3 BIM在运维阶段的应用 3.3.1 竣工模型与资产管理 3.3.2 设备信息管理与维护计划 3.3.3 空间管理与利用分析 3.3.4 能源管理与能耗优化 3.3.5 应急预案与疏散模拟 3.3.6 改造与翻新规划 3.3.7 设施管理(FM - Facility Management)的集成 3.4 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角色 3.4.1 信息传承与连续性 3.4.2 协同工作平台与数据闭环 3.4.3 提升决策水平与项目绩效 第四章 BIM标准的必要性与框架 4.1 BIM标准的重要性 4.1.1 规范BIM应用行为 4.1.2 提升BIM模型质量与可用性 4.1.3 促进BIM技术互操作性 4.1.4 推动BIM规模化应用 4.1.5 支撑BIM技术创新与发展 4.2 BIM标准的主要内容 4.2.1 BIM通用标准(术语、概念、流程等) 4.2.2 BIM建模标准(构件命名、参数设置、模型层级等) 4.2.3 BIM信息标准(数据属性、分类体系等) 4.2.4 BIM交付标准(模型交付要求、格式规范等) 4.2.5 BIM项目管理标准(协同流程、责任划分等) 4.2.6 特定专业BIM应用标准 4.3 国际与国内BIM标准概览 4.3.1 ISO 19650 系列标准 4.3.2 各国(如美国、英国、新加坡)的BIM标准与指南 4.3.3 中国BIM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体系 4.4 遵循BIM标准的实践建议 4.4.1 理解标准的核心要求 4.4.2 结合项目实际制定BIM实施计划 4.4.3 建立BIM数据管理流程 4.4.4 持续学习与更新对标准的认知 第五章 BIM的未来展望 5.1 技术发展趋势 5.1.1 BIM与人工智能(AI)的融合(智能设计、自动化分析、预测性维护) 5.1.2 BIM与物联网(IoT)的结合(实时数据集成、智能建筑管理) 5.1.3 BIM与大数据分析(项目绩效优化、行业洞察) 5.1.4 BIM与云计算(协同平台、算力提升) 5.1.5 BIM与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的结合(沉浸式设计、施工模拟) 5.1.6 BIM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数据安全、合同管理) 5.2 应用拓展方向 5.2.1 城市信息模型(CIM -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5.2.2 基础设施BIM(桥梁、道路、管线等) 5.2.3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化应用 5.2.4 预制化建造与模块化设计 5.2.5 数字化工厂与智能制造 5.3 行业生态与人才培养 5.3.1 BIM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完善 5.3.2 BIM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培养体系 5.3.3 BIM标准化与行业普及的持续推进 5.4 结语:拥抱变化,驾驭未来 附录(可选): 常用BIM术语表 推荐参考资料 本书的目标读者: 建筑、结构、机电、市政等工程专业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 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咨询、运维等领域的BIM从业人员 项目管理者、企业决策者、技术研发人员 对BIM技术感兴趣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及相关行业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质感,厚实的纸张和精致的印刷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精品。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技术手册,但翻开第一页后,我就被它清晰的逻辑和条理分明的结构所吸引。作者对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理解非常深刻,不仅仅停留在软件操作层面,更是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书中对BIM在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的应用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即便是初次接触BIM的读者,也能快速把握其核心价值。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似乎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框架,帮助企业或个人构建自己的BIM管理体系。我注意到其中对于标准化流程的探讨非常深入,这对想要在实际工作中推行BIM的团队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从排版上看,图文并茂,重点突出,阅读体验极佳,让人有持续深入学习下去的动力。这本书的厚度也让人感到物有所值,感觉里面蕴含着大量实战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绝对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表面的空泛之作。

评分

从一个长期在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信息”的强调令人印象深刻。以往的BIM书籍往往侧重于几何表达,但这本书显然更关注信息本身——如何准确、有效地创建、传递和利用这些信息,这才是BIM的真正精髓所在。它似乎对如何构建多专业间的信息交互平台,以及如何确保模型信息的“可用性”和“可信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LOD(精细度等级)定义的解析,比其他资料更为细致和富有操作性,这对于避免不同阶段模型间的冲突和信息冗余至关重要。它教会的不是“画三维图”,而是“管理信息资产”。这本书的深度,足以让资深工程师感到启发,同时其清晰的语言体系也能让刚入行的大学生快速建立起正确的BIM认知模型。

评分

坦白说,我对技术书籍通常抱持一种批判性的阅读态度,因为很多都是东拼西凑,缺乏原创思想。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倾注了大量心血,其观点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它似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BIM认知生态圈,涵盖了技术、管理、法律甚至合同层面的考虑,这种宏观视野非常少见。书中的某些论述,比如对BIM在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中“去中介化”潜力的分析,发人深省。它不仅仅是在教你“怎么做”,更是在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未来会如何发展”。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高级别的思维体操训练,迫使读者跳出固有的工作思维定式,用更战略性的眼光去看待建筑信息化的未来。对于那些希望从BIM执行者晋升为BIM战略规划师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着实了得,行文流畅,深入浅出,丝毫没有一般技术书籍那种晦涩难懂的弊病。阅读过程中,我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循循善诱,将复杂的概念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串联起来。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难点,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既保证了专业性,又照顾到了不同背景读者的接受程度。例如,它对数据集成与协作流程的描述,简直就是为解决当前行业痛点量身定做的“良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中展现出的前瞻性视野,似乎已经预见到了未来BIM技术发展的一些趋势,并提前给出了应对策略。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远远超出了“工具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BIM方法论的教科书。每一章节的过渡都衔接得非常自然,让人读起来一气呵成,根本停不下来。这种写作能力,在技术类书籍中是极其罕见的,值得所有BIM从业者珍藏。

评分

我最近在筹备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BIM实施方案,市面上找了不少资料,但总觉得缺了那么点“灵魂”——缺乏一个真正能落地的、体系化的指导方针。直到我接触到这本读物,感觉就像找到了“定海神针”。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软件功能,而是聚焦于如何将BIM理念有效地融入到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和成本核算等核心业务流程中。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虽然我还没完全深入研究,但从章节标题就能看出其广度和深度。它似乎涵盖了从项目启动到交付全过程的控制要点,特别是关于信息交付标准和模型质量控制的章节,对于我们正在制定的内部规范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我可以想象,如果团队能够遵循书中构建的逻辑框架进行工作流重塑,效率提升将是立竿见影的。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国内在高级BIM管理实践指导方面的空白。

评分

不了解的小伙伴可以买来了解一下。

评分

京东的活动很划算 书质量不错

评分

京东快递相当给力,买的东西也还不错,物有所值

评分

好书,就是里面的revit是英文版

评分

书看着还可以,希望里面的内容能有所帮助

评分

不错

评分

内容不错,学习方面的好书,让人读了受益匪浅呀

评分

不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较好了解了。

评分

书看着还可以,希望里面的内容能有所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