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出版《建筑幕墙创新与发展·2016全国铝门窗幕墙行业年会论文集》一书,旨在为幕墙行业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技术交流提供平台,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本书适合所有幕墙行业从业人员阅读和在实际工作中借鉴,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和培训使用。
内容简介
《建筑幕墙创新与发展·2016全国铝门窗幕墙行业年会论文集》共收集论文35篇,分为建筑幕墙行业2015—2016发展动态、设计与施工、方法与标准、材料性能四部分,涵盖了建筑幕墙行业发展现状、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新产品、标准规范、管理创新等内容,反映了近年来行业发展的部分成果。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建筑幕墙行业2015—2016发展动态
2015年铝门窗幕墙委员会工作总结——黄 圻
二、设计与施工
U型玻璃幕墙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刘忠伟
玻璃肋支承点支式玻璃幕墙在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王德勤
异型金属屋面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的问题——王德勤
鱼鳞型采光顶的设计及安装——胡忠明 朱应斌
新型双层幕墙设计及应用——孟根宝力高 刘珩 阚亮
浅谈拉索(杆)与框架结构复合体系在大型公建项目中的应用——周 东 刘长龙 李亚明
大型机场航站楼幕墙设计特点分析花定兴(69)
金属铜在文化建筑外立面上的应用——陈 峻
浅析节能幕墙——杨加喜 计国庆
单元体幕墙开口立柱稳定性能试验和计算方法研究——王 斌 惠 存 王元清 陶 伟
玻璃幕墙的起源与发展——刘长龙
BIM技术在幕墙工业化中的应用——刘晓烽 闭思廉
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网片式玻璃幕墙设计探讨——姜清海
海外幕墙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对策探析——万树春
幕墙可调通用钢支座——孙绍军 牛 晓
幕墙与外窗的区别——谭国湘 石民祥
浅谈BIM在幕墙上的应用——杨向良 王 晴
上海世博园西班牙国家馆外装饰工程设计——刘长龙 周 东 李亚明
预制构件式幕墙的设计及应用——毛伙南
遮阳一体化窗结构分析及前景应用——刘洪昌 陈 刚
三、方法与标准
幕墙规范的新解读——幕墙设计的一般规定——赵西安
既有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粘结可靠性检测方法介绍:推杆法——张仁瑜 赵守义 刘 盈
美国建筑标准实施监督体制对我国工程标准化工作的启示——顾泰昌
S60框架幕墙系统自攻螺钉抗拉拔性能试验研究与计算方法分析——曾 滨 惠 存 韩维池 王元清 王 斌 陶 伟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传热系数现场测试分析——万成龙 王洪涛 单 波 王昭君 鲁冬瑞 阎 强
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热工性能指标研究及实测分析——万成龙 王洪涛 单 波 阎 强
基于LBNL系列软件的建筑外窗热工性能分析与数值模拟——彭 洋 沈佑竹 董 军 金鑫南 尤其学
建筑室外用格栅荷载确定及试验方法的研究——黄庆文 梁少宁 国忠昊
幕墙常用胶粘剂与密封胶的检测与鉴别方法——郭 迪 江 锋 张冠琦
《建筑门窗幕墙用中空玻璃弹性密封胶》(JG/T 471—2015)——建工行业新标准解析——程 鹏 崔 洪
耐火窗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应用——吴从真 万 真 廖克生
四、材料性能
具有隔热功能的夹层玻璃中间膜的研究与使用——武爱平 牛 晓
幕墙的污染问题及预防——蒋金博 张冠琦
不同PA66GF25隔热条吸湿性能研究——陈 超
前言/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建筑新兴产业的诞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新型建筑幕墙美化了城市,高档门窗的使用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但是在高速发展过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疑惑,我国开始进入新常态下的结构性调整阶段。
从去年开始,明显放缓的经济运行趋势,对我国建筑门窗幕墙行业的影响和冲击较大。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产值出现了下滑。部分企业出现了亏损,银行贷款的减少和资金链的紧张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国民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平稳期,房地产结束了长达15年的超级繁荣期,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调整期。2016年我们建筑门窗幕墙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压缩房地产业投资的影响,总体形势普遍严峻,门窗幕墙企业工程量不足,资金不到位,工程付款条件苛刻,工程垫资现象严重,今年不少企业都适时调整了企业的目标计划,减少了销售额目标总量,增加了对工程回款率和保利润的基本要求,使得下半年企业的营业额目标更加切合实际。
多年来,我国优质建筑门窗的实际应用水平始终不高,特别是新建商品房的门窗。优质门窗的实际应用水平不高有多种因素:①低价中标,放弃使用优质门窗;②房地产公司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压缩门窗在整个工程里的投资比例;③政府部门对建筑节能指标执行力度不够坚决。总之,多年来我们行业从国外发达国家引进、消化、吸收了许多性能优良的新产品,同此也有企业自主研发,适合本地气候和使用特点的新门窗,这些新品基本上是放在自己企业的样品室里无人问津。
今年我们铝门窗幕墙委员会组织的论文集的题目是《建筑幕墙创新与发展》,这次论文集围绕着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建筑工业化等建筑整体发展内容撰写,论文内容新颖丰富、涉及面广泛、创新性强、技术含量较高,有不少论文是首次发表。本书分为“建筑幕墙行业2015—2016发展动态”、“设计与施工”、“方法与标准”、“材料性能”四个部分,共计35篇论文。内容涉及建筑幕墙设计及施工安全,幕墙施工管理办法,新型建筑幕墙门窗材料的推广和使用,新型节能门窗和系统门窗的设计与推广。这些论文和学术报告的发表对提高我国建筑幕墙和铝合金节能门窗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加速我国的建筑工业化水平有指导作用。
2016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是国家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创新的一年,我们要努力奋斗,抓机遇,迎挑战,共创我国铝门窗幕墙行业更美好的明天。
黄圻
二○一六年元月
跨越百年的光影艺术:现代建筑的皮肤与骨骼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建筑的“皮肤”与“骨骼”——现代建筑的立面技术,特别是那些赋予建筑时代精神和功能特性的关键元素。我们聚焦于那些在二十一世纪初至中期,对建筑美学、能效、可持续性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革新与设计理念。 第一章:立面理论的演进:从结构到表征 本章回溯了建筑外墙设计思想的根本性转变。传统上,外墙是承重和保温的单一界面。然而,随着材料科学和结构工程的发展,立面逐渐演变为一个复杂的多功能系统。我们详细分析了现代主义“形式追随功能”到后现代主义对“表皮叙事”的回归,以及当代建筑对“智能表皮”的追求。 探讨的重点包括: 玻璃化进程的驱动力: 剖析了二战后对自然采光和城市景观的追求如何推动玻璃幕墙的普及,以及早期结构粘接技术(SST)的兴起与挑战。 皮肤的语汇: 研究了诸如单元式、点式、重型幕墙等不同体系的结构逻辑和美学表现,它们如何定义了不同时期城市天际线的特征。 性能的重塑: 分析了热工性能、气密性、水密性成为设计核心要素的过程,以及结构上的突破如何解放了立面的几何自由度。 第二章:材料的革命:轻量化与高性能的协奏 建筑立面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突破性应用。本章专注于那些改变了建筑外观和性能的先进材料体系。 2.1 铝合金的精细化应用 铝合金作为现代幕墙的主材,其发展已不再是简单的型材挤压。本章深入剖析了: 表面处理工艺的精进: 探讨了阳极氧化、粉末喷涂、PVDF涂料在耐久性、色彩稳定性和抗腐蚀性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实现对自然光线的精准控制(如不同反射率和透射率的选择)。 结构连接的创新: 研究了高强度铝合金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节点设计优化,以实现更轻薄、更透明的视觉效果。 2.2 玻璃技术的质的飞跃 玻璃从简单的围护材料转变为主动调控能源流动的“智能界面”。我们将重点解析以下技术: 低辐射(Low-E)镀膜的迭代: 详细对比了第一代、第二代和多层复合低辐射镀膜在不同气候带的应用策略,以平衡采光与热阻的需求。 结构中空与层压技术: 分析了中空玻璃单位(IGU)的热工性能提升,以及夹胶玻璃在安全性、隔音性方面的关键作用。特别关注了夹胶玻璃在实现“安全立面”标准中的地位。 光伏与集成技术(BIPV): 探讨了将光伏电池集成到建筑表皮中的早期探索,如何在美学上弱化光伏板的工业感,并实现能源自给的初步构想。 第三章:能效与环境响应:从被动到主动的界面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建筑立面不再是孤立的元素,而是建筑实现低能耗目标的关键环节。本章聚焦于如何通过立面设计实现建筑的能源管理。 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回归与重塑: 研究了深开窗、遮阳系统(固定遮阳与活动遮阳)的数值模拟与优化,以及它们如何与当地气候条件精确匹配。 自然通风与空气渗透控制: 探讨了自然通风导流口的集成设计,以及如何通过密封技术将建筑的空气渗透率控制在极低水平,这是保障HVAC系统效率的前提。 热桥效应的消除: 剖析了结构连接件如何成为热量传递的主要路径,以及使用高性能隔热垫片、断桥技术来系统性地解决热桥问题,确保建筑围护结构的连续性。 第四章: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融合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普及,立面设计进入了高度精确化的时代。 参数化设计工具的应用: 探讨了参数化建模如何帮助设计师处理复杂曲面、非标准节点以及大规模定制单元的几何生成,实现从概念到施工图的无缝转换。 预制化与工业化建造: 分析了单元幕墙系统在工厂预制、质量控制和现场快速安装方面的优势。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精密的公差控制,确保数千块单元在现场的完美对接。 测试与认证: 强调了水密性、气密性、抗风压性能等关键指标的标准化测试流程(如风洞测试和淋水测试),以及这些测试如何成为产品进入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第五章:高耸入云的挑战:超高层建筑的立面工程 超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面临着极端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结构动力学挑战。本章专门剖析这些“摩天大楼的皮肤”。 极端风载荷下的结构安全: 分析了边界层效应、涡流脱落等对立面产生的复杂气动载荷,以及如何通过导流槽、镂空设计或曲面形态来减缓风压的集中效应。 垂直交通与立面渗透: 探讨了观光梯、避难层等特殊功能空间对幕墙系统带来的穿插和接口处理难题,以及如何保证这些开口区域的性能不低于实体墙面。 清洁与维护的未来: 讨论了自动清洗机器人系统与立面设计的协同,以及结构设计如何预留出可靠的维护和检修接口,保障建筑长期的外观品质和安全性。 本书旨在为建筑师、工程师、材料科学家以及行业专业人士提供一个深入、全面的视角,审视现代建筑立面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展望未来立面系统在可持续性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