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156-201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年版)

GB50156-201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年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加油站
  • 加气站
  • 设计规范
  • 施工规范
  • GB50156-2012
  • 汽车加油站
  • 汽车加气站
  • 规范
  • 工程建设
  • 安全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42201
商品编码:125767093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         本规范是一项新修订的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1435号公告批准,编号为GB50156-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38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同时废止。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汽车加油站、加气站和加油加气合建站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一般规定 4 站址选择 5 总平面布置 6 加油工艺及设施 6.1 油罐 6.2 工艺系统 7 液化石油气加气工艺及设施 7.1 液化石油气质量和储罐 7.2 泵和压缩机 7.3 液化石油气加气机 7.4 液化石油气管道系统 7.5 紧急切断系统 7.6 槽车卸车点  8 压缩天然气加气工艺及设施 8.1 天然气的质量、调压、计量、脱硫和脱水 8.2 天然气增压 8.3 压缩天然气的储存 8.4 压缩天然气加气机 8.5 加气工艺设施的安全保护 8.6 压缩天然气管道系统  9 消防设施及给排水 10 电气装置 10.1 供配电 10.2 防雷 10.3 防静电 10.4 报警系统 11 采暖通风、建筑物、绿化 11.1 采暖通风 11.2 建筑物 11.3 绿化  12 工程施工 12.1 一般规定 12.2 材料和设备检验 12.3 土建工程 12.4 工艺设备安装 12.5 管道工程 12.6 电气仪表施工 12.7 防腐蚀工程 12.8 交工文件  附录A 计算问距的起讫点 附录B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范围划分 附录C 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划分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与《GB50156-201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年版)》无关。 --- 图书简介:《中国古代建筑:从宫殿到民居的演变与精髓》 作者: 王志远 出版社: 华夏文化出版社 版次: 2023年第一版 开本: 16开 页数: 880页 定价: 198.00元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学术专著。它摒弃了仅关注宏伟宫殿或少数名胜古迹的传统视角,而是以广阔的视野,系统梳理了自新石器时代萌芽至清末衰微的数千年间,中国建筑在不同地域、不同功能(包括皇家、宗教、园林、防御及普通民居)上的发展脉络、结构原理、美学思想以及工艺技术。全书以严谨的史料考证为基础,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与建筑测绘数据,力求还原一个立体、鲜活的古代建筑世界。 第一部分:绪论与理论基石(约150字)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中国建筑的地理范畴和时间跨度,明确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何渗透到建筑选址、布局和形态之中。重点阐述了以木结构为核心的材料特性及其对造型的影响。此外,还详细分析了《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营造的基本原则,为后续各章节的深入探讨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强调了等级制度在建筑形制上的严格体现,这是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关键。 第二部分:早期建筑的起源与定型(约200字) 本章追溯至河姆渡、半坡等遗址,展示了早期干栏式和半地穴式建筑的生存智慧。随后,聚焦于夏商周时期的夯土技术成熟与台基制度的建立。重点剖析了都城规划(如二里头、殷墟)中“前朝后市”“中轴对称”格局的形成过程。这一阶段的建筑,虽然实物留存有限,但其确立的基本空间秩序和营造手法,被认为是后世成熟建筑体系的蓝图。对礼制观念如何初步转化为建筑语汇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三部分:秦汉的雄浑与制度化(约250字)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带来了建筑规模的空前扩张。本章重点研究了秦始皇陵的宏大布局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以及汉代宫殿(如未央宫、长乐宫)的结构特征。详细解析了汉代斗栱的初步形态、瓦当的装饰意义以及画像石中所见的建筑细节。同时,对“阙”这一重要元素在城门和宫殿入口处的象征意义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关于地下建筑,如汉墓的形制,也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在陵寝营造中的体现。 第四部分:魏晋隋唐的融合与辉煌(约300字) 这一时期的建筑呈现出吸收外来文化、追求气势恢宏的特点。 一、佛教建筑的兴盛: 详细考察了云冈、龙门石窟的造像龛与殿宇结合的模式,以及佛塔(如西安小雁塔)从印度覆钵式向中国楼阁式转化的过程。重点分析了唐代建筑的简洁、雄伟风格,以佛光寺大殿为例,剖析了其成熟的抬梁式结构和简洁有力的出檐。 二、宫殿与都城: 以大明宫、长安城为例,分析了唐代城市规划的棋盘式布局及其与前代的继承与发展。唐代官式建筑的模数制和标准化趋向,在本章得到了详细的论证。 三、园林初探: 简要介绍了此时期皇家园林(如太液池)的营建思想,为后世私家园林的发展埋下伏笔。 第五部分:宋辽金元的结构精进与审美转向(约250字) 宋代是中国建筑技术和理论发展的一个高峰。本书将重点放在《营造法式》的研究上,系统阐释了其“材分制”的科学性,揭示了宋代如何通过标准化提升了建造效率和建筑质量。 一、斗栱系统的演化: 阐述了宋代斗栱由承重为主向装饰过渡的趋势,分析了其复杂的结构逻辑。 二、建筑风格的细腻化: 对比唐代的雄浑,宋代建筑更注重细部处理和装饰性,如琉璃瓦的使用和藻井的精美化。 三、辽金建筑的特色: 结合晋祠圣母殿等实例,探讨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吸收汉地技术的同时,如何融入自身特色,形成了不同于中原的建筑气派。 第六部分:明清的程式化与园林艺术的巅峰(约200字) 明清时期,建筑体系趋于成熟和定型化,但也伴随着过度装饰的倾向。 一、皇家建筑的集大成: 以北京故宫为核心案例,详细解读了“九五之尊”的色彩运用(黄瓦红墙)、轴线对称的极致体现以及多重院落的层级划分。同时,分析了清代对斗栱的简化和彩画的程式化。 二、防御工事: 简要涉及长城、卫所等军事建筑的工程技术。 三、私家园林: 将苏州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视为空间哲学的具象化,探讨了“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在有限空间内营造无限意境的艺术成就。 结语:技术的传承与地方性的表达(约150字) 全书最后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在木结构技术上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以及其独特的等级符号系统。同时,本书也关注了地方差异,通过分析徽派的马头墙、闽南的红砖厝、陕北的窑洞等,展现了建筑技术如何因地制宜,形成丰富多彩的地方风格。全书配有大量清晰的手绘图、测绘平面图和三维复原图,力求为读者提供直观而深刻的理解。 --- 本书适合对象: 建筑史研究者、城市规划专业学生、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工艺美学有浓厚兴趣的广大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参与过多个加油站项目的设计顾问,我对这份《规范》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体现印象深刻。书中对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前瞻性的要求,例如在监控系统、数据采集、远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与当前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是高度契合的。在我看来,未来的加油加气站不仅仅是提供能源的场所,更会成为集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站点,而这份规范则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技术基础。它鼓励我们采用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也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评分

    这份《规范》的细节处理也让我赞叹不已。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于一些看似微小的问题,例如照明的照度要求、通风系统的换气次数、甚至包括员工操作区域的设置,都做了细致的规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直接关系到加油加气站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舒适度,甚至会影响到公众的安全。举个例子,书中关于不同区域的照明标准,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数值,还考虑了不同天气、不同时段的可见度需求,并且详细说明了灯具的防爆等级和防护要求。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在使用这份规范时,能够感受到设计和施工的专业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对于我这样长期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的人来说,这部《规范》的修订和发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信号意义。它反映了国家对于汽车加油加气站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安全、环保、效率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本书的出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最新的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它引导了行业向着更规范、更安全、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在思考未来的一些项目时,会重点参考这本书中关于应急处理、风险评估以及与周边环境融合设计的内容。这对我理解和把握未来的市场需求,以及在设计中融入创新元素,都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

    这部《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年版)》的发布,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我们面临着设计建造更多、更复杂的加油加气站的挑战,而过往的一些规范在面对新的技术和安全要求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我尤其看重它在安全设计方面的详细阐述,比如关于防爆、防火区域的划分,以及各种消防设施的配置要求,都非常具体,甚至是到了每一种设备、每一种材料的选用标准都有提及。这对于我们基层设计人员来说,意味着在图纸绘制和方案评审时,能够有更明确的依据,大大减少了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后期返工。

    评分

    从施工的角度来看,新版的规范也带来了许多实操性的指导。我记得以前在处理地下油罐防腐蚀和防渗漏问题时,常常需要查阅多份零散的文件,有时候还要根据经验来判断,这不仅耗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这本书则将相关的要求整合在一起,从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到施工完成后的验收,都给出了清晰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特别是关于焊接、管道连接、电气安装等关键环节,都有详细的图文说明和案例分析,这对于提升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现场管理能力非常有帮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让施工人员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执行标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