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主要是在上海城市规划一线工作的中青年规划师。他们亲力亲为相关规划的编制,文章视角各异,主题不同,资料充实,言之有物。同时,也邀请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和有关退休老专家撰稿。他们或把握城市规划前沿发展取向,或对上海城市发展感触良多。广大市民对城乡规划的知晓度还十分有限,亟需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利于公众对城乡规划的了解和参与。
本着“百题”宗旨要求,以城市规划体系为框架,以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上海城市未来发展导向为重点,回顾既往,漫话当今,瞻望未来,诠释城市规划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二是文章的格调适应公众阅读,内容简短浅显,表述通俗易懂,并辅以图表、照片,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指导,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和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牵头组织,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测绘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及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参与编写。
01 城市空间演进与规划先行
4 为什么要编制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6 为何要开展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7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为什么强调市民参与
8 城市规划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10 上海历史上的总体规划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16 城市规划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17 规划先行引导浦东开发建设
22 上海城市空间演进的启示和思考
02 产业发展与创新发展
28 上海重点产业空间布局演进
31 推进城市工业用地的提效、减量、集约、优化
32 21 世纪以来上海产业园区转型发展
34 城市规划如何引领产城融合
36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规划如何作为科技创新助力上海走向智慧城市
37
38 新技术革命推动城市规划技术创新
40创新规划开启陆家嘴金融中心开发上海迪士尼项目规划有哪些特点
42上海自贸区发展的溢出效应
03 宜居社区与市民生活
48 居住区规划让市民更安居
49 不同类型居住区镌刻时代印记
52 建“大居”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
54 大型居住社区的活力营造
5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关乎民生福祉
58 菜市场的规划,保民生的规划
60 城市规划能为养老事业做些什么
62 温馨家园的艺术使者
63 推进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设施均衡配置
64 构建城市“30分钟体育生活圈”
66 公共空间激发都市社区活力
68 改造学校操场,建社区地下停车场
70 未来宜居社区展望及其规划应对
Ⅱ
04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74 综合交通体系是城市生命力的基础保障
76 完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交通系统
78 以生态、能源约束倒逼交通转型
81 交通规划模型助力城市规划编制
82 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是上海必然选择
84 推广多元、舒适、低碳绿色的交通模式
85 解决“最后一公里”,打造“公交都市”
86 发展慢行交通,适应都市慢生活
88 坚持人性化交通设计
89 多管齐下破解停车难题
上海城乡规划百题集
05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92 生态城市,市民向往的理想城市
94 上海城市环境实现“绿色”转身
96 古树名木是上海的“鲜活文物”
99 5 座郊野公园2016 年起陆续开放
100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要树立底线思维
102 探索生态技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104 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105 努力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06 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社区
107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Ⅲ
06 文化大都市与城市魅力
110 上海努力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111 著名的国际文化大都市有哪些
112 上海世博会为申城发展留下了什么
116 上海如何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117 城市文化是建设全球城市的必要条件
118 彰显海派文化,提升城市品质
120 国际文化大都市能给市民带来什么
121 城市生活因城市文化更具特色、更有活力
122 营造上海城市的水文化魅力
124 构建城市公共中心体系,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126 建设多层次、高品质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128 城市规划为城市雕塑提供发展空间
130 城市雕塑背后的故事
目录
133 历史文化空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资源
07 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
136 上海未来发展如何留住“乡愁”
138 上海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142 为什么要保护上海里弄住宅
144 “城市的底色”不可抹去
147 城市旧居住区更新改造面临双重挑战
148 城市更新并非单纯“拆旧建新”
150 文物建筑与优秀历史建筑有何异同
152 历史文化名城及其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
153 锁定建设用地总量,倒逼城市发展转型
154 上海城市更新的思考和探索
156 实现动态、可持续的城市有机更新
158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成效如何
161 开拓城市空间利用新天地
162 向工业用地寻求发展新空间
164 与时俱进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Ⅳ
08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协调发展
168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16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人口对策
170 新型城镇化中的小城镇发展
172 新城是上海未来发展潜力所在
174 临港新城十年“众志成城”
176 以城乡协调发展统筹谋划新市镇
上海城乡规划百题集
178 上海积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179 美丽乡村就在你我身边
180 乡村规划建设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182 上海郊区农民、农业、农村的新愿景
09 城市安全与基础设施
186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187 积极倡导“环境友好型”市政设施规划建设
188 如何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190 努力打造节水型城市的典范
192 城市基础设施绽放“第二次生命”
193 电——城市流动的“血液”
194 努力推进城市综合管沟建设
195 如何建构上海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Ⅴ
10 城乡规划支撑性工作
198 上海城建档案是存以致用的宝库
200 城建档案为保护历史文化建筑护航
202 城建档案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导航
203 从交通图“一枝秀”到多元地图“百花艳”
204 测绘是城乡规划的技术保障
206 测绘创新开拓地理信息应用新天地
207 探索编制地名规划
208 地名命名避免“大、洋、古、怪、重”
209 后记
城市规划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有人说,“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意思是说,城市规划不过是纸上谈兵。事实恰恰相反,城市规划要综合部署城市各项建设,引导城市空间未来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是重要的公共政策。依法批准的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
谁组织编制规划
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规规定,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郊区的区、县总体规划和新城、新市镇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由相关区、县人民政府会同市规土局组织编制。
谁编制规划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城市规划必须由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编制单位承担编制工作。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规模有大、有小,水平有高、有低。国家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将其资质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分别规定了各等级单位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范围,不得越级编制规划,以保障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如果越级编制规划,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何编制规划
编制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遵循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注重市民需求,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体现城市特色,统筹城市安全和国防建设。可见,城市规划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市政府提出了“开门办规划”的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收集分析有关的基础资料,与相关规划协调、衔接,研究提出规划编制的重大问题,召开专家和有关方面参加的咨询会、论证会,通过多种途径,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现在开展的“上海城乡规划百题”活动,也是市民了解规划,反映意见的平台。
如何审批规划
依法批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应该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法定依据。各类涉及城乡发展和建设的行业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国有土地出让和规划实施管理部门核定规划条件、核发规划许可的法定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需要对城市规划做必要修改的,也不得随意进行。根据规定,修改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市或区、县人大常委会和原审批机关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违反规定随意修改规划的,追究相关机关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的目的,是确保法定规划严格依法执行。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非常精美,尤其是封面上那幅手绘的城市天际线,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分量十足,感觉就像捧着一本沉甸甸的专业工具书,那种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让我对内部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但翻开扉页后,那种对专业知识的尊重和对设计美学的追求,在那一页页精心排版的文字和图表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从装帧到内页的排版,都能看出编者在细节上的用心,这对于一个城市规划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索上海这座城市的复杂肌理。从宏观的区域发展战略,到微观的社区单元改造,作者似乎把每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都拿出来进行了细致的解剖。特别是关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那一章节,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现实的经济压力和文化传承的诉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上海城市更新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那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满足感,是其他泛泛而谈的读物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人印象深刻,它绝非走马观花式的概述,而是真正深入到了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治理的核心痛点。书中对交通拥堵、土地利用效率、以及新城建设的挑战等议题的探讨,充满了批判性的反思和前瞻性的思考。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弹性城市”理念的讨论,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结合上海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实践经验,展示了规划如何在危机时刻体现其韧性。这种基于实践的理论提炼,让整本书充满了现实的力量感,读起来让人感到振奋,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紧迫性。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上海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抉择与权衡。作者的叙事风格带着一种冷静的观察者视角,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悲观,而是以一种务实、科学的态度来剖析问题。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它迫使我跳出原有的认知框架,去思考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希望这座城市以何种面貌存在。这本书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严谨的提问方式,对于任何渴望深入理解城市发展脉络的人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评分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关注者,我最欣赏这本书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高深的专业术语和普通读者的认知水平。虽然涉及许多技术性的规划图件和指标体系,但作者总是能用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进行解释,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我记得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公共空间”的活力营造,作者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来阐述流线组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读起来丝毫没有晦涩感。这使得即便是对规划不甚了解的人,也能从中汲取到很多关于如何使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灵感,这无疑是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之一。
评分可以
评分2016年必读的一本书!
评分对从事城市建设及投资城市建设的人员非常有帮助,编辑的这么好,很难得!
评分装帧精美,内容丰富有趣,通俗易懂,既适合非规划专业的一般读者,也适合专业的规划工作者,真心推荐!
评分2016年必读的一本书!
评分装帧精美,内容丰富有趣,通俗易懂,既适合非规划专业的一般读者,也适合专业的规划工作者,真心推荐!
评分包装很好,很干净,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非常好!!!
评分对从事城市建设及投资城市建设的人员非常有帮助,编辑的这么好,很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