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力學叢書·典藏版(11):隨機振動》係統而深入地論述瞭隨機振動理論的主要方法與基本成果,內容涉及隨機振動的基本概念,主要隨機震源的統計模型,綫性與非綫性係統隨機響應預測,隨機穩定性與參激隨機振動,以及隨機振動係統的可靠性。
《力學叢書·典藏版(11):隨機振動》可供從事航空、機械、土木及海洋工程等方麵的科學技術人員以及有關專業的高年級大學生、研究生、教師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隨機過程與隨機場概論
1.1 隨機過程與隨機場
1.1.1 定義
1.1.2 完全描述
1.1.3 分類
1.2 隨機過程與隨機場的相關描述
1.2.1 標量二階過程的相關函數
1.2.2 廣義平穩標量隨機過程的相關函數
1.2.3 矢量隨機過程的相關矩陣
1.2.4 隨機場的空間一時間相關函數(張量)
1.2.5 廣義平穩隨機過程的相關時間(矩陣)與強度(矩陣)
1.3 隨機過程與隨機場的均方微積分
1.3.1 隨機變量序列的收斂性
1.3.2 隨機過程的均方連續性
1.3.3 隨機過程的均方導數
1.3.4 隨機過程的均方積分
1.3.5 矢量隨機過程與隨機場的均方連續性、均方導數及均方積分
1.4 隨機過程與隨機場的譜描述
1.4.1 平穩標量隨機過程的譜密度
1.4.2 譜參數與帶寬度量
1.4.3 平穩隨機過程按譜密度的分類
1.4.4 平穩矢量隨機過程的譜密度矩陣
1.4.5 平穩與(或)均勻隨機場的譜密度
1.4.6 非平穩隨機過程的譜描述
1.5 隨機過程與隨機場的各態曆經性
1.6 高斯隨機過程與隨機場
1.7 非高斯隨機過程與隨機場
1.7.1 非高斯隨機過程的維納一埃爾米特展式
1.7.2 非高斯概率密度的漸近展式
1.7.3 非高斯隨機過程的高階統計量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隨機振源
2.1 隨機振源與隨機激勵
2.2 路麵不平度
2.3 大氣湍流
2.4 風中湍流
2.5 海浪
2.6 湍流邊界層
2.7 噴氣嗓聲
2.8 地震引起的地麵運動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離散綫性係統隨機振動
3.1 離散綫性係統的錶示法
3.2 應用脈衝響應矩陣的相關分析
3.3 應用頻率響應矩陣的譜分析
3.4 單自由度係統的隨機振動
3.4.1 睬衝響應函數
3.4.2 頻率響應函數
3.4.3 對理想白噪聲的響應
3.4.4 對限帶白噪聲的響應
3.4.5 小阻尼係統對有色噪聲的響應
3.4.6 對非高斯隨機激勵的響應
3.4.7 平穩窄帶高斯隨機過程的包絡綫
3.4.8 對受調製的白噪聲的響應
3.5 實模態疊加法
3.6 復模態疊加法
……
第四章 連續綫性係統的隨機振動
第五章 非綫性係統隨機攝動:擴散過授理論方法
第六章 非綫性係統隨機攝動:其他方法
第七章 參激瞳機振動
第八章 隨機振動係統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隨機振動是一門用概率與統計方法研究承受隨機載荷的機械與結構係統的穩定性、響應及可靠性的技術學科。該學科的根本目的在於為改善機械與結構係統在隨機環境中工作的可靠性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經過三十多年各國學者的共同努力,隨機撮動理論內容已相當豐富,並正在迅速發展,已成為現代應用力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隨機振動理論在工程中已經並愈來愈廣泛地獲得應用,它是許多領域現代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知識,也是高等學校中許多工程專業的研究生與高年級大學生的必修課或選修課。
從1964年研讀S.H.Crandall與W.O.Mark著《力學係統中的隨機振動》(Random Vibrationin Mechanical System)-書開始,我就對隨機振動發生瞭濃厚的興趣。但一直到1981年以後,纔有機會對它作較深入而係統的研究。1981年9月至1983年5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訪問期間,我有幸與隨機振動學科的奠基人S.H.Crandall教授一起為美國“應用力學雜誌”(Journal of Applied Mcchaniu)創刊50周年撰寫瞭特邀論文,對隨機振動的近期進展作瞭全麵而係統的評述。1983年迴國後·鑒於國內在隨機振動方麵的學術研究與著作情況,深感很有必要嚮我國讀者係統而深入地介紹現代隨機振動理論,於是萌發瞭在上述特邀論文基礎上寫一本關於隨機振動的書的想法。這十想法於1986年得到瞭科學齣版社的支持,此後,花瞭三年中相當大一部分時間,終於1989年8月寫成瞭初稿。1989年10月至1990年IZ月,我在美國佛羅裏達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由隨機振動國際Y.K.Lin教授主持的應用隨機學研究中心訪問期間,根據那時得到的新研究成果與發錶的文獻及審稿意見,對初稿作瞭修改。
本書係統而深入地論述瞭現代隨機振動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基本結果,其中包括瞭作者本人與其閤作者在近十年中得到的部分研究成果。書中還列齣瞭約500篇參考文獻。本書的目的是幫助讀者全麵而深入地瞭解現代隨機振動理論,並為他們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礎與綫索。本書的部分內容曾於1984至1988年間在浙江大學力學係的研究生隨機振動課中講授過。本書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閱讀,特彆適閤於與隨機振動理論有關的研究人員,也可作為有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本書的錶述力求講清物理概念,盡可能避免繁瑣的數學論證,閱讀本書隻需有關振動理論,微分方程及概率論的基礎知識。
在本書即將齣版之際,我首先要感謝我的幾位尊敬的老師。一位是西北工業大學季文美教授,他作為我的研究生導師,在60年代初引導我進入非綫性振動領域,為後來研究非綫性隨機振動打下瞭良好的基礎·另兩位是S.H.Crandall教授與Y.K.Lin教授,我在他們那裏訪問間期,不僅與他們進行瞭卓有成效的閤作研究,還從他們那裏學到許多寶貴的知識,使我對現代隨機振動理論有較全麵而深入的瞭解,為寫作本書奠定瞭基礎,其次,我要感謝方同教授,他仔細地審閱瞭本書的全部手稿,對手稿作瞭令人鼓舞的評價,並提齣瞭寶貴的修改意見。我要感謝先前的研究生餘金壽與吳偉強,他柏曾協助我整理部分手稿,昊偉強還為本書繪製瞭全部插圖。我要感謝我的妻子硃巧芝,她花瞭將近一年的業餘耐間謄寫本書的全部手稿,最後,我要感謝科學齣版社在本書齣版過程中對我的全力支持與幫助。
我衷心地歡迎讀者對本書提齣寶貴的意見。
力學叢書·典藏版(10):結構動力學基礎 本書簡介 本書是“力學叢書·典藏版”的第十捲,聚焦於結構動力學領域的核心理論與應用。結構動力學是研究結構在隨時間變化的載荷(如地震、風荷載、衝擊載荷等)作用下動力響應規律的學科,是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航空航天等領域不可或缺的基礎理論。本捲旨在係統、深入地闡述結構動力學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以及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為讀者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一部分:基礎與模型建立 第一章:引言與基本概念 本章首先界定結構動力學的研究範疇及其在現代工程中的重要性,特彆是麵對日益嚴峻的自然災害和復雜運行環境時,動力分析的必要性。隨後,詳細闡述瞭動力學分析所需的基本物理概念,如自由度、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並引入瞭係統的基本假設。重點討論瞭結構的離散化思想,即如何將復雜的連續體結構轉化為有限自由度的集總參數模型,為後續的數學建模奠定基礎。 第二章:單自由度係統(SDOF)的自由振動分析 單自由度係統是理解所有復雜動力學問題的基石。本章從最簡單的無阻尼、無激勵情況入手,推導齣自由振動的運動微分方程。隨後,引入粘性阻尼的概念,討論阻尼對係統振動特性的影響,並深入分析過阻尼、臨界阻尼和欠阻尼三種狀態下的自由振動響應。通過特徵方程的求解,清晰地揭示瞭固有頻率和阻尼比對係統振動衰減規律的決定性作用。此外,對周期和對數衰減率進行瞭詳盡的幾何和解析闡釋。 第三章:單自由度係統的有阻尼自由振動與強迫振動 本章將研究係統在外部激勵下的響應。首先,詳細分析瞭外部周期性激勵下的強迫振動問題,包括瞬態響應和穩態響應的求解方法。著重討論瞭“共振”現象的物理機製、危害性及其避免措施。隨後,係統地介紹瞭脈衝載荷(如衝擊載荷)作用下的響應分析,這通常涉及利用積分求解或代數解法。對於非周期性的任意激勵,本章將介紹著名的杜哈梅爾積分(Duhamel Integral),作為求解結構動力響應的核心數學工具,詳細推導其適用條件和計算步驟。 第二部分:多自由度係統分析 第四章:多自由度係統的運動微分方程 將分析範圍擴展至具有多個相互耦閤自由度的係統。本章基於牛頓第二定律或拉格朗日方程,推導齣多自由度係統的運動微分方程。核心在於引入瞭係統的質量矩陣($mathbf{M}$)、剛度矩陣($mathbf{K}$)和阻尼矩陣($mathbf{C}$),形成矩陣形式的二階綫性常微分方程組。本章強調瞭係統矩陣的物理意義及其構造原則。 第五章:多自由度係統的自由振動與模態分析 對於無阻尼、無激勵情況下的自由振動,本章專注於特徵值問題的求解。通過對齊(齊次)運動方程的求解,確定係統的固有頻率(特徵值)和主振型(特徵嚮量)。詳細講解瞭如何通過特徵值分解來解耦運動方程,將復雜的耦閤係統轉化為一組獨立的單自由度係統(模態坐標係)。對振型歸一化的意義和具體方法進行瞭闡述,強調瞭各階模態在結構整體響應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六章:多自由度係統的有阻尼振動與模態疊加法 在引入阻尼矩陣 $mathbf{C}$ 後,係統方程的解析求解變得復雜。本章主要討論工程中最常用的簡化處理方法——模態疊加法。詳細論述瞭“比例阻尼”(Rayleigh Damping)的假設,並在此基礎上,解釋瞭如何利用已求得的模態解耦,將求解 $N$ 個二階微分方程簡化為求解 $N$ 個獨立的一階模態響應,再將它們疊加得到總響應。本章還涉及非比例阻尼係統的處理思路和局限性。 第三部分:連續體結構與數值方法 第七章:連續體結構的動力學基礎 本章將研究無限自由度係統,即連續體結構(如梁、闆、杆件)的動力學問題。通過應用偏微分方程(PDEs)來描述其運動,重點分析歐拉-伯努利梁和剪切梁的自由振動問題,求解邊界條件下的偏微分方程,確定連續體的固有頻率和連續模態。這部分內容為後續的有限元分析奠定瞭連續體離散化的理論基礎。 第八章:結構動力學中的有限元方法(FEM) 本書將結構動力學的理論分析與現代工程計算工具相結閤。本章係統地介紹瞭如何利用有限元方法對復雜結構進行離散化處理,從而獲得係統的全局質量矩陣、剛度矩陣和阻尼矩陣。重點討論瞭單元剛度矩陣和單元質量矩陣的形成,以及全局矩陣的組裝過程。這為使用商業軟件進行動力學分析提供瞭必要的理論背景。 第九章:響應分析方法:譜分析與瞬態分析 本章聚焦於工程實踐中求解結構動力響應的兩種主要方法。首先,介紹地震工程中常用的“反應譜分析法”(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重點闡釋瞭峰值因子、譜位移和譜加速度的概念,以及模態響應的組閤方法(如絕對值求和SRSS法和平方和立方根CQC法)。其次,詳細講解瞭數值積分技術在求解瞬態動力學問題中的應用,包括中心差分法、Newmark-$eta$ 法等,並討論瞭它們的穩定性和精度要求。 第十章:激勵與工程應用實例 本章將前述理論應用於實際的工程問題。重點分析地震作用下的結構響應,包括地震波的特性、場地效應以及如何將實際地震記錄轉化為結構輸入荷載。同時,討論風緻振動和衝擊(爆炸)載荷對結構的影響。通過具體算例,演示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評估大型結構(如高層建築、橋梁)的動力安全性與抗震性能。 結語 《結構動力學基礎》力求在理論深度與工程應用之間取得平衡,是結構工程專業研究生及工程師掌握結構動力學核心技能的必備參考書。本書的編寫風格嚴謹,公式推導清晰,注重物理概念的闡釋,旨在培養讀者獨立分析和解決結構動力學復雜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