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丛书·典藏版(11):随机振动

力学丛书·典藏版(11):随机振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位秋 著
图书标签:
  • 力学
  • 随机振动
  • 振动理论
  • 工程力学
  • 机械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典藏版
  • 丛书
  • 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03002563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933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力学丛书·典藏版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4
字数:4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力学丛书·典藏版(11):随机振动》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随机振动理论的主要方法与基本成果,内容涉及随机振动的基本概念,主要随机震源的统计模型,线性与非线性系统随机响应预测,随机稳定性与参激随机振动,以及随机振动系统的可靠性。
  《力学丛书·典藏版(11):随机振动》可供从事航空、机械、土木及海洋工程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教师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随机过程与随机场概论
1.1 随机过程与随机场
1.1.1 定义
1.1.2 完全描述
1.1.3 分类
1.2 随机过程与随机场的相关描述
1.2.1 标量二阶过程的相关函数
1.2.2 广义平稳标量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
1.2.3 矢量随机过程的相关矩阵
1.2.4 随机场的空间一时间相关函数(张量)
1.2.5 广义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时间(矩阵)与强度(矩阵)
1.3 随机过程与随机场的均方微积分
1.3.1 随机变量序列的收敛性
1.3.2 随机过程的均方连续性
1.3.3 随机过程的均方导数
1.3.4 随机过程的均方积分
1.3.5 矢量随机过程与随机场的均方连续性、均方导数及均方积分
1.4 随机过程与随机场的谱描述
1.4.1 平稳标量随机过程的谱密度
1.4.2 谱参数与带宽度量
1.4.3 平稳随机过程按谱密度的分类
1.4.4 平稳矢量随机过程的谱密度矩阵
1.4.5 平稳与(或)均匀随机场的谱密度
1.4.6 非平稳随机过程的谱描述
1.5 随机过程与随机场的各态历经性
1.6 高斯随机过程与随机场
1.7 非高斯随机过程与随机场
1.7.1 非高斯随机过程的维纳一埃尔米特展式
1.7.2 非高斯概率密度的渐近展式
1.7.3 非高斯随机过程的高阶统计量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随机振源
2.1 随机振源与随机激励
2.2 路面不平度
2.3 大气湍流
2.4 风中湍流
2.5 海浪
2.6 湍流边界层
2.7 喷气嗓声
2.8 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离散线性系统随机振动
3.1 离散线性系统的表示法
3.2 应用脉冲响应矩阵的相关分析
3.3 应用频率响应矩阵的谱分析
3.4 单自由度系统的随机振动
3.4.1 睬冲响应函数
3.4.2 频率响应函数
3.4.3 对理想白噪声的响应
3.4.4 对限带白噪声的响应
3.4.5 小阻尼系统对有色噪声的响应
3.4.6 对非高斯随机激励的响应
3.4.7 平稳窄带高斯随机过程的包络线
3.4.8 对受调制的白噪声的响应
3.5 实模态叠加法
3.6 复模态叠加法
……

第四章 连续线性系统的随机振动
第五章 非线性系统随机摄动:扩散过授理论方法
第六章 非线性系统随机摄动:其他方法
第七章 参激瞳机振动
第八章 随机振动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随机振动是一门用概率与统计方法研究承受随机载荷的机械与结构系统的稳定性、响应及可靠性的技术学科。该学科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改善机械与结构系统在随机环境中工作的可靠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三十多年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随机撮动理论内容已相当丰富,并正在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应用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机振动理论在工程中已经并愈来愈广泛地获得应用,它是许多领域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也是高等学校中许多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与高年级大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从1964年研读S.H.Crandall与W.O.Mark著《力学系统中的随机振动》(Random Vibrationin Mechanical System)-书开始,我就对随机振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一直到1981年以后,才有机会对它作较深入而系统的研究。1981年9月至1983年5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期间,我有幸与随机振动学科的奠基人S.H.Crandall教授一起为美国“应用力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Mcchaniu)创刊50周年撰写了特邀论文,对随机振动的近期进展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评述。1983年回国后·鉴于国内在随机振动方面的学术研究与著作情况,深感很有必要向我国读者系统而深入地介绍现代随机振动理论,于是萌发了在上述特邀论文基础上写一本关于随机振动的书的想法。这十想法于1986年得到了科学出版社的支持,此后,花了三年中相当大一部分时间,终于1989年8月写成了初稿。1989年10月至1990年IZ月,我在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由随机振动国际Y.K.Lin教授主持的应用随机学研究中心访问期间,根据那时得到的新研究成果与发表的文献及审稿意见,对初稿作了修改。
  本书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现代随机振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基本结果,其中包括了作者本人与其合作者在近十年中得到的部分研究成果。书中还列出了约500篇参考文献。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现代随机振动理论,并为他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与线索。本书的部分内容曾于1984至1988年间在浙江大学力学系的研究生随机振动课中讲授过。本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特别适合于与随机振动理论有关的研究人员,也可作为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本书的表述力求讲清物理概念,尽可能避免繁琐的数学论证,阅读本书只需有关振动理论,微分方程及概率论的基础知识。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几位尊敬的老师。一位是西北工业大学季文美教授,他作为我的研究生导师,在60年代初引导我进入非线性振动领域,为后来研究非线性随机振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两位是S.H.Crandall教授与Y.K.Lin教授,我在他们那里访问间期,不仅与他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还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宝贵的知识,使我对现代随机振动理论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写作本书奠定了基础,其次,我要感谢方同教授,他仔细地审阅了本书的全部手稿,对手稿作了令人鼓舞的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我要感谢先前的研究生余金寿与吴伟强,他柏曾协助我整理部分手稿,昊伟强还为本书绘制了全部插图。我要感谢我的妻子朱巧芝,她花了将近一年的业余耐间誊写本书的全部手稿,最后,我要感谢科学出版社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对我的全力支持与帮助。
  我衷心地欢迎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
力学丛书·典藏版(10):结构动力学基础 本书简介 本书是“力学丛书·典藏版”的第十卷,聚焦于结构动力学领域的核心理论与应用。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在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如地震、风荷载、冲击载荷等)作用下动力响应规律的学科,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本卷旨在系统、深入地阐述结构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基础与模型建立 第一章:引言与基本概念 本章首先界定结构动力学的研究范畴及其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和复杂运行环境时,动力分析的必要性。随后,详细阐述了动力学分析所需的基本物理概念,如自由度、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引入了系统的基本假设。重点讨论了结构的离散化思想,即如何将复杂的连续体结构转化为有限自由度的集总参数模型,为后续的数学建模奠定基础。 第二章:单自由度系统(SDOF)的自由振动分析 单自由度系统是理解所有复杂动力学问题的基石。本章从最简单的无阻尼、无激励情况入手,推导出自由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随后,引入粘性阻尼的概念,讨论阻尼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并深入分析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三种状态下的自由振动响应。通过特征方程的求解,清晰地揭示了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对系统振动衰减规律的决定性作用。此外,对周期和对数衰减率进行了详尽的几何和解析阐释。 第三章:单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自由振动与强迫振动 本章将研究系统在外部激励下的响应。首先,详细分析了外部周期性激励下的强迫振动问题,包括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求解方法。着重讨论了“共振”现象的物理机制、危害性及其避免措施。随后,系统地介绍了脉冲载荷(如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分析,这通常涉及利用积分求解或代数解法。对于非周期性的任意激励,本章将介绍著名的杜哈梅尔积分(Duhamel Integral),作为求解结构动力响应的核心数学工具,详细推导其适用条件和计算步骤。 第二部分:多自由度系统分析 第四章:多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将分析范围扩展至具有多个相互耦合自由度的系统。本章基于牛顿第二定律或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多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核心在于引入了系统的质量矩阵($mathbf{M}$)、刚度矩阵($mathbf{K}$)和阻尼矩阵($mathbf{C}$),形成矩阵形式的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组。本章强调了系统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构造原则。 第五章:多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与模态分析 对于无阻尼、无激励情况下的自由振动,本章专注于特征值问题的求解。通过对齐(齐次)运动方程的求解,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特征值)和主振型(特征向量)。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特征值分解来解耦运动方程,将复杂的耦合系统转化为一组独立的单自由度系统(模态坐标系)。对振型归一化的意义和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各阶模态在结构整体响应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六章:多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振动与模态叠加法 在引入阻尼矩阵 $mathbf{C}$ 后,系统方程的解析求解变得复杂。本章主要讨论工程中最常用的简化处理方法——模态叠加法。详细论述了“比例阻尼”(Rayleigh Damping)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如何利用已求得的模态解耦,将求解 $N$ 个二阶微分方程简化为求解 $N$ 个独立的一阶模态响应,再将它们叠加得到总响应。本章还涉及非比例阻尼系统的处理思路和局限性。 第三部分:连续体结构与数值方法 第七章:连续体结构的动力学基础 本章将研究无限自由度系统,即连续体结构(如梁、板、杆件)的动力学问题。通过应用偏微分方程(PDEs)来描述其运动,重点分析欧拉-伯努利梁和剪切梁的自由振动问题,求解边界条件下的偏微分方程,确定连续体的固有频率和连续模态。这部分内容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奠定了连续体离散化的理论基础。 第八章:结构动力学中的有限元方法(FEM) 本书将结构动力学的理论分析与现代工程计算工具相结合。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复杂结构进行离散化处理,从而获得系统的全局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重点讨论了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质量矩阵的形成,以及全局矩阵的组装过程。这为使用商业软件进行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背景。 第九章:响应分析方法:谱分析与瞬态分析 本章聚焦于工程实践中求解结构动力响应的两种主要方法。首先,介绍地震工程中常用的“反应谱分析法”(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重点阐释了峰值因子、谱位移和谱加速度的概念,以及模态响应的组合方法(如绝对值求和SRSS法和平方和立方根CQC法)。其次,详细讲解了数值积分技术在求解瞬态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包括中心差分法、Newmark-$eta$ 法等,并讨论了它们的稳定性和精度要求。 第十章:激励与工程应用实例 本章将前述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问题。重点分析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包括地震波的特性、场地效应以及如何将实际地震记录转化为结构输入荷载。同时,讨论风致振动和冲击(爆炸)载荷对结构的影响。通过具体算例,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大型结构(如高层建筑、桥梁)的动力安全性与抗震性能。 结语 《结构动力学基础》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应用之间取得平衡,是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及工程师掌握结构动力学核心技能的必备参考书。本书的编写风格严谨,公式推导清晰,注重物理概念的阐释,旨在培养读者独立分析和解决结构动力学复杂问题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沉甸甸地放在桌上,封面设计简约大气,书名“力学丛书·典藏版(11):随机振动”几个字,透露着一种深邃的学术气息。拿到手里,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鼻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严谨治学的年代。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张散发着历史的沉淀感,仿佛每一页都承载着先辈们智慧的结晶。目录页上密密麻麻的章节标题,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虽然我不是专业的研究者,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从未减退。每次看到一本结构严谨、内容详实的学术著作,总会激起我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这本书的装帧工艺也值得称赞,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我迫不及待地想从这本书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开启一段探索随机振动奥秘的旅程。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之门,让我对这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刚入手这本《力学丛书·典藏版(11):随机振动》,还只是粗略地翻阅了一下,但它的整体感觉就让我非常满意。首先,作为“典藏版”,它的纸质和印刷都非常出色,拿在手里很有质感,阅读起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书的装帧也很精美,封面设计有一种沉静而专业的格调,摆在书架上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书中的具体内容,但从目录和前言来看,它的体系构建非常完整,内容应该涵盖了随机振动领域的核心知识。我特别喜欢这种系统性的学术丛书,它们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某个学科。我是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一些与振动相关的计算和分析,但对于随机振动这一块,总觉得不够系统和深入。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希望它能帮助我填补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提升我的专业技能。

评分

对于我来说,一本好书不仅仅是内容的承载,更是一种精神的体验。这本《力学丛书·典藏版(11):随机振动》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它的封面设计相当有品位,不是那种花哨的,而是沉稳、内敛,散发着一种学者的气息。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非常棒,阅读的舒适度很高。我是一名对科学原理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虽然可能无法像专业人士那样深入钻研每一个公式,但我喜欢通过阅读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来拓宽自己的视野,理解那些支撑着现代科技的深层理论。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随机振动”这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我期待着它能用清晰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为我揭示这个领域的神奇之处,让我明白那些看似无序的振动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规律。

评分

拿到这本《力学丛书·典藏版(11):随机振动》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分量十足,无论是字面意义上的重量,还是知识上的厚重感。印刷质量无可挑剔,纸张的触感温润,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不适,这对于一本学术专著来说至关重要。书的整体设计风格透露着一种严谨而又不失优雅的学术品味,封面的设计简洁大方,书名也十分醒目。我尤其欣赏这种“丛书”的形式,它意味着这本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整个力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随机振动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虽然我对其中的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但我坚信,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一定能满足我对于知识的渴望,并为我未来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典藏版的名号并非虚设。纸张的厚度、韧性以及触感都极佳,油墨的印刷也非常细腻,阅读体验非常愉悦。我特别喜欢它封面设计的风格,既有学术的庄重感,又不失典雅,非常符合一本经典学术著作的定位。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力学领域发展的人,我对“随机振动”这个专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它在许多工程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要理解它的本质,一本高质量的专著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随机振动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的数学工具,并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会是一次宝贵的知识探索之旅,为我的学术研究或工程实践带来新的启发和帮助。

评分

fff

评分

还没看,不过外观质量很好,都是我喜欢的书

评分

一本打开中国随机振动理论大门的书籍

评分

速度不错,页面也挺好,希望能看得下去,有所帮助就好

评分

评分

速度不错,页面也挺好,希望能看得下去,有所帮助就好

评分

评分

质量很好,值得购买。

评分

fff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