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一线的花艺设计师,书中偏重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从花材的选择到插花的步骤都考虑到读者的实际情况;因此,不需要特殊的花材工具和专门的花艺技巧,只需要一点点巧妙的心思,就能变换着新的花样,扮靓家居每一天!让懂得生活的你轻松简单玩转花花世界。
在《我的插花日记》之后,《我的插花故事》是秦老师华丽转身,携爱子梧桐,脑洞大开、创意十足之作。书中除了一贯精美的花艺教学之外,更多的是透过花艺本身,体现秦老师和梧桐生活的点滴。《我的插花故事》比起《我的插花日记》多了一点人情味,一点故事的节奏感。希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在增进插花技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秦老师最近的甜酸苦辣和人生变化。
希望大家能到美美的花艺中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本书以人生历程为轴线,以婚姻作为本书转折点,单身花艺设计以营造氛围、体现个性为主,婚后花艺设计以庆祝结婚周年纪念为主题进行不同的创作。这类花艺构想在市面上并不多见,贯穿人生的历程,能吸引更多读者的青睐。在《我的插花日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着重讲解不同花器的应用方式,介绍更多花艺技巧,满足读者更深的阅读需要。
单身花艺以不同的情感分类,整体内容注重感觉的表达,有点唯美,有点感性,有点特立独行。每一款作品都鲜明而独立,就正如单身的时候,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年轻而富有活力,拼搏而勇敢尝试。其中,有部分作品更是颠覆了花艺一贯优雅清丽的印象,融入了哥特式、暗黑等不常见的风格元素,令人吃惊,也让人耳目一新。
婚后的花艺主要以不同的婚龄作为纪念日的主题进行创作,整体内容注重实用。就算是把作品用在其他节庆,例如寿宴、婚宴上也十分适合。作品也很注重可操作性,本节作品融入了一些小技巧,能让普通的花材富于变化。在融会贯通之后,可以自己再进行开发创作属于自己特色的花艺。
孩子部分的章节将部分常用的技巧抽了出来,做一个小巧的花艺作品,突显该技巧呈现的视觉效果。里面更有秦老师和梧桐的亲子照,听秦老师和梧桐讲他们和花花之间的故事。最后是秦老师从业以来的优秀作品展示。
秦莎,《我的插花日记》作者,原为服装公司平面设计师,因对花艺有浓厚兴趣,为花草毅然辞去原来的工作,报读了香港插花艺术学院,学习花艺,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花艺师,并创立了简花艺。她的花艺在注重时尚优雅搭配的同时,又带有自然随意之感,是区别于其他花艺的一种独特的存在。
前言┄┄┄┄┄┄┄┄┄┄┄┄┄┄┄┄┄┄┄┄┄┄┄┄006
花材┄┄┄┄┄┄┄┄┄┄┄┄┄┄┄┄┄┄┄┄┄┄┄┄008
器皿┄┄┄┄┄┄┄┄┄┄┄┄┄┄┄┄┄┄┄┄┄┄┄┄009
技巧┄┄┄┄┄┄┄┄┄┄┄┄┄┄┄┄┄┄┄┄┄┄┄┄010
工具┄┄┄┄┄┄┄┄┄┄┄┄┄┄┄┄┄┄┄┄┄┄┄┄012
独奏曲┄┄┄┄┄┄┄┄┄┄┄┄┄┄┄┄┄┄┄┄┄┄┄014
酒鬼┄┄┄┄┄┄┄┄┄鸡尾酒杯花┄┄┄┄┄┄┄┄┄┄016
高冷┄┄┄┄┄┄┄┄┄冰感花瓶┄┄┄┄┄┄┄┄┄┄┄020
多肉风┄┄┄┄┄┄┄┄多肉矮瓶花┄┄┄┄┄┄┄┄┄┄024
轻奢华┄┄┄┄┄┄┄┄欧式玻璃瓶花┄┄┄┄┄┄┄┄┄028
腹黑┄┄┄┄┄┄┄┄┄哥特风格花艺┄┄┄┄┄┄┄┄┄032
洗涤┄┄┄┄┄┄┄┄┄玻璃盆花┄┄┄┄┄┄┄┄┄┄┄036
绿茶┄┄┄┄┄┄┄┄┄叶材花泥┄┄┄┄┄┄┄┄┄┄┄040
烛光晚餐┄┄┄┄┄┄┄┄烛台花┄┄┄┄┄┄┄┄┄┄┄044
小太阳┄┄┄┄┄┄┄┄┄向日葵瓶花┄┄┄┄┄┄┄┄┄048
环保┄┄┄┄┄┄┄┄┄花盒花┄┄┄┄┄┄┄┄┄┄┄┄052
毛绒绒┄┄┄┄┄┄┄┄┄高脚花盘┄┄┄┄┄┄┄┄┄┄056
女神范┄┄┄┄┄┄┄┄┄马蹄莲手花┄┄┄┄┄┄┄┄┄060
余香┄┄┄┄┄┄┄┄┄毛边郁金香花束┄┄┄┄┄┄┄┄064
凉拌┄┄┄┄┄┄┄┄┄塔状花┄┄┄┄┄┄┄┄┄┄┄┄068
缅怀┄┄┄┄┄┄┄┄┄纯白花艺┄┄┄┄┄┄┄┄┄┄┄072
田园┄┄┄┄┄┄┄┄┄中式竹篮花┄┄┄┄┄┄┄┄┄┄076
居家┄┄┄┄┄┄┄┄纯色玻璃瓶花┄┄┄┄┄┄┄┄┄┄080
童话┄┄┄┄┄┄┄┄┄异形玻璃瓶花┄┄┄┄┄┄┄┄┄084
心路┄┄┄┄┄┄┄┄┄海洋风格瓶花┄┄┄┄┄┄┄┄┄088
顿悟┄┄┄┄┄┄┄┄┄日式风格花艺┄┄┄┄┄┄┄┄┄094
圆舞曲
一年纸婚┄┄┄┄┄┄┄┄┄包装纸花┄┄┄┄┄┄┄┄┄100
二年棉婚┄┄┄┄┄┄┄┄┄草编花篮┄┄┄┄┄┄┄┄┄104
三年皮革婚┄┄┄┄┄┄┄┄装饰花泥┄┄┄┄┄┄┄┄┄108
四年丝婚┄┄┄┄┄┄┄┄枯木造型花艺┄┄┄┄┄┄┄┄112
五年木婚┄┄┄┄┄┄┄┄┄竹筒花┄┄┄┄┄┄┄┄┄┄116
六年铁婚┄┄┄┄┄┄┄┄┄鸟笼花┄┄┄┄┄┄┄┄┄┄120
七年铜婚┄┄┄┄┄┄┄┄颓废风格花艺┄┄┄┄┄┄┄┄124
八年陶婚┄┄┄┄┄┄┄┄┄剑山插花┄┄┄┄┄┄┄┄┄128
九年柳婚┄┄┄┄┄┄┄┄┄特殊造型花┄┄┄┄┄┄┄┄132
十年锡婚┄┄┄┄┄┄┄┄多边形玻璃瓶花┄┄┄┄┄┄┄136
十五年水晶婚┄┄┄┄┄┄┄黄绿色瓶花┄┄┄┄┄┄┄┄140
二十年瓷婚┄┄┄┄┄┄┄┄马蹄莲盘花┄┄┄┄┄┄┄┄146
二十五年银婚┄┄┄┄┄┄┄┄餐桌花┄┄┄┄┄┄┄┄┄150
三十年珍珠婚┄┄┄┄┄┄┄┄画框花┄┄┄┄┄┄┄┄┄154
四十年红宝石婚┄┄┄┄┄┄┄草编花环┄┄┄┄┄┄┄┄158
五十年金婚┄┄┄┄┄┄┄┄┄矮脚盘花┄┄┄┄┄┄┄┄162
六十年钻石婚┄┄┄┄┄┄┄┄┄书花┄┄┄┄┄┄┄┄┄166
摇篮曲┄┄┄┄┄┄┄┄┄┄┄┄┄┄┄┄┄┄┄┄┄┄┄170
梧桐和你玩花艺┄┄┄┄┄┄┄┄┄┄┄┄┄┄┄┄┄┄┄172
插┄┄┄┄┄┄┄┄┄┄┄┄┄┄┄┄┄┄┄┄┄┄┄┄┄176
剪┄┄┄┄┄┄┄┄┄┄┄┄┄┄┄┄┄┄┄┄┄┄┄┄┄177
绕┄┄┄┄┄┄┄┄┄┄┄┄┄┄┄┄┄┄┄┄┄┄┄┄┄178
搭配┄┄┄┄┄┄┄┄┄┄┄┄┄┄┄┄┄┄┄┄┄┄┄┄179
配色┄┄┄┄┄┄┄┄┄┄┄┄┄┄┄┄┄┄┄┄┄┄┄┄180
变通┄┄┄┄┄┄┄┄┄┄┄┄┄┄┄┄┄┄┄┄┄┄┄┄181
花艺欣赏┄┄┄┄┄┄┄┄┄┄┄┄┄┄┄┄┄┄┄┄┄┄182
2014年对我来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我的第一本书《我的插花日记》出版,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认可,再版让我有了少少的成就感。努力和用心是能够被读者感受到的,当初出书时忐忑的心境总算得到了一些安慰。
这一年我经历了另一个人生改变,我怀孕了,有了自己幸福的结晶。一边体会怀孕的乐趣,一边依旧努力继续我的花艺工作,我一直觉得怀孕了也不该停止工作,适当休息,认真工作,你的努力宝宝也是可以感受到的。2015年,小梧桐出生,蜕变为妈妈的我,除了要兼顾工作,还要照顾好宝宝,对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这时编辑找我出第二本书,对我更加是一种考验。如何协调好工作和孩子,还有这本不能愧对读者的书呢?
2015年我重新起航,更加努力向前。我希望这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它就像我的宝宝出生一样,有惊喜、有责任、有困惑、有进步,更重要的是与第一本书相比有所成长。
这本书我尝试了很多的花材,常见的不常见的,为了找到最好的搭配,时常试验很多次,觉得不满意的就重新再来。除了花材的广泛选择,在花器上,我也作了很多尝试,除了瓶插之外,一些草编的藤篮,不常用的器皿,甚至不是用于插花的器皿都去尝试,还有一些特殊的材料也会用在花艺中。花艺的世界变化万千,当大家看完第二本书的时候,也许合上书就会想:“哦!原来这样也可以插花!”对,花艺并不拘泥于那些技巧和按部就班的搭配,花艺更可以看做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的体现,当你打开脑洞时,花材只是你展现自我的素材,任由你自由发挥。
那么请大家放松心情去插花吧,用心去感受花的美好,插花的乐趣。谢谢每一位伴随我成长的读者,希望这本书能带给你们更多插花的灵感。愿在美中成长。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它完全抛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转而试图从“土壤”本身,或者说从“菌丝网络”的角度来讲述植物世界的故事。这种“去人类化”的描写方式,起初读起来有些晦涩,因为它要求读者放下原有的生物学框架,去接受一个更为宏大、更为无形的生命体系。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类比和隐喻,将地下复杂的共生关系比喻成一场永不落幕的巴洛克式歌剧,每个角色(真菌、细菌、根系)都在幕后精心编排着各自的戏码。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植物的社会性”的探讨,它揭示了林地中个体植物如何通过化学信号互相“警告”和“分享资源”,打破了我对植物只是孤立个体的传统认知。这本书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一个我们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充满复杂互动的微观宇宙的大门,读完后感觉对脚下的土地充满了敬畏。
评分这本关于园艺的著作,简直是为所有对植物怀有深厚感情的人量身定做的指南。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修剪枝叶、如何配土施肥那样枯燥的科学知识,更像是一场与自然进行深度对话的邀请函。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将那些看似平凡的植物生长过程,描绘得如同史诗般壮阔。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植物“个性”的探讨,他描述了不同花卉在特定光照和湿度下的“情绪波动”,那种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让我每次翻阅时,都感觉自己仿佛站在温室的玻璃窗前,亲眼见证生命的奇迹。书中的插图部分也值得大书特书,那些用传统水彩技法绘制的植物局部特写,精确到叶脉的纹理和花瓣上的露珠,几乎可以触摸到那种生命的质感。读完后,我不再只是“拥有”一些盆栽,而是学会了如何“倾听”它们的需求。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让我更加懂得慢下来,去欣赏每一个细微的生命迹象。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老实说,带着一股浓郁的怀旧气息,仿佛是二十世纪初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在自家庄园的图书馆里写下的手稿。行文节奏舒缓,每一个句子都经过精心打磨,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它着重描写了传统园艺中那些几乎失传的技艺和理念,比如关于“时间感”的培养——如何通过观察植物的休眠期来预判来年的生长势头。其中有一段关于“容器的选择”的论述,作者花了近一页的篇幅来描述不同材质陶土如何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那份对细节的执着和对传统的尊重,让人肃然起敬。虽然现代园艺已经推崇效率和速成,但这本书提醒我们,真正的美和深刻的理解,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沉淀。对于那些对历史、对手工艺有特殊偏爱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大部分园艺书是在教你“如何做”,那么这本书则是在探讨“为何如此”。它的哲学思辨色彩浓厚,更像是一部关于“存在”的冥想录,只不过媒介是花园里的生命。书中有一整章专门讨论了“完美”与“残缺”在园艺美学中的辩证关系,作者通过分析日式庭院中故意保留的枯木和苔藓的生长轨迹,阐释了一种接受生命不完美本质的东方智慧。文字的张力体现在它对感官体验的极致捕捉上:它不只描述花朵的颜色,更描述了花朵在特定温度下散发出的气味如何与空气的湿度发生反应,进而影响观察者的情绪。这种多感官的交织,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它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对自然美感的追求,究竟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投射,还是自然界自身固有的秩序?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而在于深刻地重塑我们看待自然的方式。
评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本关于自然艺术的书籍,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我此前的所有预期。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大胆,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按季节或按植物种类来划分章节,而是以“色彩的哲学”和“形态的韵律”为核心逻辑展开。比如,其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蓝色的孤独感”,通过分析不同品种中蓝色素的化学构成,阐释了这种色彩在自然界中为什么稀有,以及这种稀有性如何影响了与之相关的园艺实践。阅读体验是层次分明的,初读时你会为那些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理论所吸引,而反复品读时,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生态学和美学原理才会逐渐浮现。作者的知识储备令人惊叹,他信手拈来地引用了古希腊的植物寓言和中世纪的炼金术文献,将植物学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维度。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绝对是一次对心智的极大挑战和愉悦,适合那些渴望知识的“深潜者”。
评分书本很好,是正版,自己清晰,纸张舒服
评分插图很不错,花材分类也很好,全面漂亮,纸张好。
评分平时翻翻好开心,印刷精美。
评分女儿为了参加学校的插花比赛,特意买来学
评分该书的印刷等都不错,描述清楚,简单易学,适合插花的初学者。但内容略微少了点。
评分商品挺好的。这次购物很满意。
评分20个字到底是多少啊,东西不错,好评也是真心的。但是要满20字有点为难我啊,不知道够了没有,不管了,就酱!
评分还行,其他的都退了,还是要买适合自己的书,又买了七本书,马上就到了,期待
评分挺不错的,图片清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