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详细,案例精彩,覆盖面广。在社会舆论格局发生明显改变的自媒体时代。作者用丰富的案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舆情监测手段。
如何应对铺天盖地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正确地梳理归纳网络舆情问题?如何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避免产生舆论“次生灾害”?本书编写组以多年来丰富的经验,精选了突发公共事件案例,并整理出相应处置方法、原则与策略,对读者具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刘鹏飞,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高级研究员,安徽大学新闻学硕士。出版《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如何运营政务微博与微信》等著作。
周亚琼,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暨南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舆论学、新闻传播与公共关系,参与编著多本舆论研究图书,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如何把握网络舆论?如何搞定舆情次生灾害?
如何在现如今的“大众麦克风”时代,把舆情监测玩转?
本书教你用舆情观察家的视角分析热点新闻!
第一章自然灾害
敢于担当赢民心——芦山县副乡长“救灾不力”被免职
大灾当前须稳秩序——浙江余姚市台风灾害
谨防舆论反转剧——云南鲁甸地震“浑水泡面”事件
第二章事故灾难
与网络质疑赛跑——哈尔滨大桥“垮塌”事件
防治并举重在防——连霍高速爆炸坍塌事故
增强安全责任意识——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火灾
安全生产大于天——吉林德惠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舆情次生灾害应对——哈尔滨大火事件
疏漏产生于细节——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特大火灾
防止事故变信任危机——福建漳州PX项目爆燃事件
真诚道歉有学问——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事件
把握议程设置主动权——长江沉船事件舆情分析
人文关怀善于补救——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第三章公共卫生
等。。。。。。。。。。。。。
大灾当前须稳秩序
——浙江余姚市台风灾害
“浙江余姚市台风灾害”新闻报道趋势图
舆情点评
余姚台风造成洪水灾害事件,在事发后的一周内舆情热度呈现出一种超高温的状态,灾害事件所引发的危机接连而至,谣言传播、救援物资遭哄抢、“背官员”等次生危机使得灾害本身的舆情热度升温。
此次余姚台风灾害所引发的几个危机事件基本囊括了自然灾害发生后所能面临的各类危机,认真梳理此次灾害中官方的应对举措,可以为之后应对类似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危机提供借鉴。
有效预警,及早通告,及时防范。
气象监测水平提升,加之现代通讯技术的发达,当地政府在第一时间对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进行预判后,要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及时,在第一时间向辖区内民众告知,从而为民众留足充裕的时间进行有效的防范,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余姚应对台风灾害时,民众普遍反映在10月8日清晨才收到灾害预警,此时雨势已经很大,已经没有时间进行采购,从而导致很多民众没有充足的储备,在灾害这几天造成物资匮乏,引发民众不少怨言。
健全谣言发现处理机制
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难免出现各类谣言。在余姚台风灾害中,出现水库倒塌等谣言。当地官方在事发的当天就对两位涉嫌散布谣言的当事人予以行政拘留,处理相对来说果断及时。
在处理灾害中的谣言时,惩治谣言的最重要目的在于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从而保持社会的安定。对散布谣言者依法处理必不可少,但谣言造成的恐慌仅仅靠抓捕造谣者是不能消除的,恐慌的消除更需要政府对事实的进一步澄清。在此事件中,政府对涉及水库的情况并未仔细说明,也并未进行大范围的传播。这样的处置结果并不理想,造谣者虽被抓,但恐慌未除,官方的处置容易本末倒置。
灾害处置中,官员言行会被围观放大。
互联网时代“官不聊生”,各级官员都处在数亿网友的围观之下,自然灾害发生后,一线的官员顺理成章地被摆在了“显微镜”下,接受众多网友的“挑刺”。2012年的“表哥”杨达才在车祸现场一个“不恰当的微笑”,引发了网友的刨根问底,最终牵连出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在余姚台风灾害事件中,一张“官员怕湿皮鞋让六旬村书记背”的照片在网上快速传播,后续的新闻报道虽然澄清并非“皮鞋”,当地百姓也为涉事的官员“叫屈”。纵然是“无心之举的一背”,在抗灾面前,在自然灾害面前也决不可有,在政府深陷“塔西佗陷阱”的背景下,任何在网友看来是“官老爷”架子的言行都不该有,这样才能在灾害面前,禁得住围观和质疑。
借助新媒体,有效发布信息,增强官民交流。
在余姚台风灾害事件中,以@余姚发布为主的各级政府微博形成微博矩阵,实现消息的高频次快速发布,满足了民众信息的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各级政府部门应成为“永远在线”的大V,最及时地信息披露,公开事态进展、政策动向等,并与网民居间互动,拓宽交流路径。在紧急关头,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并针对求助等信息做回应,想必也会消除许多对政府反应慢的批评。
◆舆情应对小贴士·第一现场
释义: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人赶赴现场,或者通过电视、电话讲话等方式,传递信息、态度,安抚民意,同时也倾听民声、关注民意、回答民问。在群体性事件、暴恐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生产事件等中,领导亲赴第一现场尤为重要。
案例延伸:湖北石首事件
2009年6月17日湖北省石首市发生因酒店厨师涂远高非正常死亡导致的数万群众围观起哄,围堵道路骚乱事件。湖北省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赴石首市处置该事件。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维护秩序,经多次协商,死者家属同意将尸体运往殡仪馆,对尸体进行尸检,事态逐渐平息。
谨防舆论反转剧
当我在书店看到《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有本让我可以深入了解网络世界运作机制的书了!”。我一直觉得,现在的网络舆论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捕食者,有被捕食者,也有搬运工。而我,常常觉得自己像个迷失在其中的普通游客,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景象,却无法理解那些暗流涌动和规律。这本书的名字恰好点出了我的痛点——“热点”,我知道很多话题在网络上就像流星一样划过,瞬间爆红,又瞬间消失,而这本书似乎承诺要带我“面对面”地去观察这些“热点”的形成过程。我很好奇,作者会选择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分析?是那些引发全民讨论的社会公平事件,还是那些涉及公共利益的突发新闻?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辨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如何理解不同观点的形成逻辑,以及网络情绪是如何被触发和传播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在复杂网络舆论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指南。
评分当我看到《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这本书时,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各样在社交媒体上爆炸式传播的事件。我一直对网络舆论的生成和演变过程充满了好奇,觉得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动态的生态系统,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力量在相互作用。这本书的名字,准确地抓住了我想要了解的核心——“热点”,以及那种“面对面”的深入剖析。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话题能够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是事件本身的独特性,还是传播渠道的有效性?我希望能够从书中学习到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如何理解不同观点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识别网络情绪的形成和传播。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晰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网络舆论的运作规律,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立刻吸引了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能够迅速地塑造公众认知,甚至改变社会进程。我一直觉得,了解网络舆情的运作机制,就像是掌握了一把解密当今社会现象的钥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网络热点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信息传播,更包括了社会心理、群体行为、以及技术因素的 interplay。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选择和分析这些“热点”的?是基于统计数据,还是通过案例研究?我特别希望能够从书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应对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的方法,因为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也想了解,当一些负面舆情爆发时,相关的机构或个人是如何进行应对的,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都能给我带来深刻的启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让我能够更理性、更有效地理解和参与到网络舆论的讨论中来。
评分《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的热搜话题,以及它们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激起万千讨论的。我一直对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民参与的“大戏”的。这本书的名字恰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疑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深入到网络舆论的“现场”,去观察、去分析那些热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我想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能够让一个话题迅速成为焦点?是事件本身的冲击力,还是传播者的策略?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如何理解不同群体在舆论场上的立场和动机的洞察。因为在如今这个信息鱼龙混杂的环境中,保持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至关重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自己对网络舆论的认知水平,不再是被动地随波逐流,而是能够更主动、更理性地去理解和参与到这场信息时代的浪潮中。
评分这本书,名为《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听着名字就觉得内容会非常有深度,仿佛能带我们走进那些网络舆论的漩涡中心,去探寻现象背后的真相。我一直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形成、发酵以及影响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这些事件在互联网上掀起层层巨浪时,那种集体的情绪波动和观点碰撞,总是让人忍不住去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几个典型的网络舆情案例,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更重要的是能够解读这些案例是如何在社交媒体、新闻门户以及各种论坛上被放大、被解读、被讨论的。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舆情监测和分析的实用方法,比如如何辨别虚假信息,如何理解大数据背后的用户行为,甚至是如何在危机时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清晰地认识和理解网络舆论的动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变得越来越重要。我猜这本书一定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这场信息洪流之中,甚至能够以更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网络上的种种声音。
评分学习储备
评分还可以啦有,最新案例就好。
评分书很好,是正版的,价格很实惠,关键是配送迅速,者的推荐
评分还可以啦有,最新案例就好。
评分开心的购物 愉快的体验
评分还不错,事例要能多些就好了。
评分书很好,是正版的,价格很实惠,关键是配送迅速,者的推荐
评分商品非常不错,物流超级超级快。
评分不错,写论文用得,但是没用上,平常看看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