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十年典藏書係:大國士——憂患中國命運的大師們

環球人物十年典藏書係:大國士——憂患中國命運的大師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環球人物》10周年典藏書係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人物
  • 傳記
  • 中國近代史
  • 知識分子
  • 文化
  • 思想
  • 人物傳記
  • 曆史
  • 傳記文學
  • 大師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現代齣版社
ISBN:9787514346381
版次:1
商品編碼:11899136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環球人物》10周年典藏書係

發行量破50萬,《環球人物》10周年紀念重磅力作!

楊天石、學誠法師、羅伯特?庫恩(《江澤民傳》作者)、張頤武、孟憲實、濛曼、潘石屹、梁小民、吳曉波等,諸多名傢力*!

把握曆史演進的脈絡,解讀時代大氣象,重溫人文理性的光輝與魅力,見證改變世界的力量。


《大國士》

★梁啓超、王國維、章太炎、鬍適、蔡元培、陳獨秀、陳寅恪、傅斯年、李叔同、魯迅……近現代大師們的絕世氣象,跌宕曆史風雲裏的國士風采

★張頤武、孟憲實、濛曼、學誠法師鼎力推*!

★他們如何成為近現代文化的開拓者?

講述“大國士”那些刻骨鏤心的前塵影事!

黃遵憲把手稿埋在日本;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悲情傢族 ;新文化百年 男神鬍適;蔡元培兩登徵婚啓事;陳獨秀的落寞後半生;傅斯年不是五四逃兵;李麗娟眼中的祖父李叔同;茅盾的沉默歲月;田漢一生愛得艱難;老捨是個怪人;曹禺*後的日子;郭沫若的叛逆是與生俱來的;徐悲鴻是天生的浪漫主義畫傢;齊白石的“北漂”生活……


★他們緣何堪稱“國士”?

追憶“大國士”為人、治學、報國的的傳奇故事!

梁啓超外孫女講述梁門傢風;章太炎的“瘋”“癲”“狂”;陳寅恪不願做文化偶像 ;許廣平眼中的魯迅;被誤讀的林徽因;傅雷的*後一封傢書;冰心與國共兩黨都有緣……


★他們為何名垂青史,令萬世敬仰?

再現承載中國精神、憂患中國命運的文人印象,國士之風!

瞿鞦白女兒含淚講述瞿鞦白;聞一多長孫說聞一多;梅汝璈之子談父親“為中國人贏得尊嚴”;黃炎培一生清白無悔……


內容簡介

他們是傑齣纔士,丹青妙手,一代文宗;他們篳路藍縷,殫精竭慮,銳意前行,成為近現代中國文化的開拓者;他們豐富瞭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創造瞭輝煌的成就,堪稱“國之大士”。

本書匯集瞭近現代中國文學、藝術領域的31位文化名士,包括黃遵憲、梁啓超、王國維、章太炎、鬍適、蔡元培、陳獨秀、陳寅恪、傅斯年、李叔同、魯迅、傅雷、徐悲鴻、齊白石等,講述瞭“大國士”在風雲變幻的百年歲月中那些刻骨鏤心的前塵影事,追憶他們為人、治學、報國的閃耀人生。國士之風,盡現中國精神,讓我們仰望中華文化之脊梁,追尋那些名垂青史的文人印象,永誌不忘。


《環球人物》10周年典藏書係

本書係重新匯集梳理瞭《環球人物》創刊以來的精華內容,涉及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重要領域,與讀者一起重溫人文理性光輝與魅力,見證那些改變世界的力量。

《環球人物》10周年典藏書係總目

《國際政要秘聞》

《百年政治傢族》

《大國士》

《先生們》

《商道》

《中國經濟十年觀察》

《蔣氏傢族百年秘檔》

《另一隻眼看國民黨》

《影響力:中國領袖風雲錄》

《影響力:領航中國政治人物》

《中共人物的傢國往事》


作者簡介

《環球人物》雜誌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是國內發行量*大、*具影響力的綜閤時政類期刊之一。雜誌以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高端人物為報道對象,突齣*球視野,兼顧時效性、可讀性,一係列重大選題受到讀者和業界廣泛好評。

《環球人物》是中國郵政暢銷報刊、*guo“百強報刊”,也是*guo兩會、博鰲亞洲論壇和達沃斯論壇入會重點閱讀刊物。


目錄

黃遵憲,把手稿埋在日本

梁啓超外孫女講述梁門傢風

王國維:國學大師的悲情傢族

章念馳:祖父章太炎的“瘋”“癲”“狂”

新文化百年 男神鬍適

周質平談鬍適:他對任何權威保持質疑

蔡元培女兒憶父親兩登徵婚啓事

陳獨秀的落寞後半生

文人陳獨秀,心有柔情

陳寅恪:不願做文化偶像

悲情陳寅恪

傅斯年不是五四逃兵

李麗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

許廣平眼中的魯迅

被誤讀的林徽因

瞿鞦白女兒含淚講述瞿鞦白

聞一多長孫說聞一多

五四運動領袖許德珩之孫:祖父並不滿意五四運動的結果

林上元迴憶:宋美齡對外公張難先由恨生敬

梅汝璈之子談父親“為中國人贏得尊嚴”

宗璞:父親馮友蘭一生得力於3 個女子

黃方毅:父親黃炎培一生清白無悔

傅敏:父親傅雷的最後一封傢書

徐悲鴻之子談徐悲鴻“父親是天生的浪漫主義畫傢”

齊白石嫡孫講述齊白石的“北漂”生活

梁文茜追憶:我的父親梁實鞦

郭沫若之女郭庶英:父親的叛逆是與生俱來的

父親茅盾的沉默歲月

田漢之子田大畏迴憶:父母一生愛得艱難

老捨之子舒乙:“父親是個怪人”

曹禺最後的日子

冰心之女吳青:在父親眼中,母親是個完人

冰心,與國共兩黨都有緣


精彩書摘

國學大師的悲情傢族



1927年6月2日,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一代大師王國維在其人生最輝煌之時,投湖自盡,其死因被稱為“中國文化史世紀之謎”,至今未有定論。

王國維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學者,集史學傢、文學傢、美學傢、考古學傢、詞學傢、金石學傢和翻譯理論傢於一身,生平著述62種,批校的古籍逾200種。梁啓超稱他是“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郭沫若評價他:“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産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韆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齣瞭一段異樣的光輝。”

王國維離世後,留下7個子女,但他的後代很少被人提及,也有人稱“國學大師後繼無人”,感嘆沒有子孫繼承他的衣鉢。2011年6月9日,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在上海見到瞭王國維的孫子和曾孫,聽他們講述瞭王傢幾代人的坎坷。


悲觀的人生哲學

王國維的孫子王慶山住在上海虹口區赤峰路一棟普通的民宅中。兩間小臥室,一個門廳,房間很緊湊,但收拾得乾淨整潔。王慶山是王國維次子王高明的兒子,老人已年過七旬,看上去卻非常年輕,身闆筆挺。他兒子王亮,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古籍部館員,被認為是王傢第四代中唯一繼承祖業的人。談起幾代人的興衰,老人很感慨:“可能還是遺傳,性格上有相似的地方,我們傢的人都不能順應潮流,把名利看得很淡。”老人拿齣收集的曆史資料,對記者談起祖父和父親的事情。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齣生於浙江海寜鹽官鎮,16歲中秀纔,被譽為“海寜四纔子”之一。王慶山對記者說,海寜是個文人輩齣的地方,徐誌摩、穆旦、金庸等文化名人都是海寜人。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曾特意走訪海寜的王國維故居——坐北朝南的建築,經過修葺的粉牆黛瓦,前有王國維的中年雕像,瓜皮帽、寬邊眼鏡、長衫馬褂,很有老學究味道。故居前廳正中懸掛著一幅“蒼鬆萬年春”圖,兩邊是筆力遒勁的對聯:“發前人所未能發,言腐儒所不敢言”,這是郭沫若先生在《評魯迅與王國維》一書中,對王國維的評價。

然而,王國維的性格卻影響瞭他的人生。王慶山說:“祖父3歲喪母,29歲時喪父,繼母和妻子隨後又相繼去世。本來他從小就性格內嚮,不善交際,傢庭的變故又增添瞭許多悲傷的人生體驗。同時,那個年代國難當頭,他在舊的科舉製度下找不到齣路,便隻身去瞭上海。”

1899年,22歲的王國維進入上海《時務報》,在那裏,他接觸到瞭西方的哲學思想,並被德國唯意誌論哲學傢叔本華的悲觀人生哲學深深感染。1904年,在經曆瞭痛苦的思索後,他發錶瞭《紅樓夢評論》。文章中,他運用叔本華的悲觀哲學詮釋瞭《紅樓夢》人物的悲劇命運。在他的解讀中,隱含瞭對人生苦難的體驗、對國運衰亡的憂患以及對人民麻木的慨嘆。在他看來,人生的本質就是欲望,是生活、欲望、苦痛三者的結閤。有瞭欲望,求而不得痛苦,得到後産生厭倦也是一種痛苦,所以,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追求一種解脫。

1901年,王國維隨著名學人羅振玉東渡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學、音韻學的研究,尤其緻力於甲骨文、金文、漢晉簡牘和唐人寫本的考釋。王國維是新興學科甲骨文、敦煌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所著的《流沙墜簡序》、《殷墟書契考釋序》、《宋代金文著錄錶》等,被稱為“劃時代之作”。


死因撲朔迷離

如果說《紅樓夢評論》是王國維前期研究的主要成就,那麼,《人間詞話》就是他學術創作的輝煌。1902年,王國維因病從日本歸國,執教於南通、江蘇師範學校,講授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1906年,他隨羅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學部總務司行走、圖書館編譯等職。其間,寫就瞭晚清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人間詞話》。作為一部文學批評著作,它接受瞭西洋美學思想,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進行評論。許多人至今仍將其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依據,足見這部著作影響之深遠。

1922年,王國維受聘北京大學國學門通訊導師。第二年,受濛古貴族、大學士升允舉薦,他與羅振玉、楊宗羲等應召任已退位的大清皇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也就是每天去南書房侍奉“皇上”讀書,所謂王國維是溥儀的老師一說就是自此而來。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齣宮。王國維把這看作奇恥大辱,憤而與羅振玉等前清遺老相約投金水河殉清,但被傢人及時勸阻。1925年,王國維受聘清華研究院導師,教授古史新證、尚書、說文等,與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被稱為“清華四大教授”。

王國維在清華深得師生敬重,但誰也沒有料到,1927年6月2日上午,他8點照常去研究院上班,還和院秘書商談瞭下學期招生等事,9點鍾,藉瞭5元錢,雇黃包車來到頤和園。他沿著長廊走至排雲殿西麵,來到臨湖的魚藻軒,點燃捲煙,陷入沉思,不久便投湖自沉。屍檢時,人們纔發現他的遺書,是寫給三兒子王貞明的:“五十之年,隻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殮,即行槁(音同“稿”)葬於清華塋(音同“營”)地……我雖無財産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五月初二父字”。

對於王國維的死因,王慶山告訴環球人物雜誌記者,這些年,許多人都在追問這個問題,他們已經不想再提瞭。在他看來,祖父的價值在學術成就上。不過,他介紹說,據傢人猜測,王國維死因大緻如下:“可能是病痛,也可能是和帶他齣來的羅振玉有矛盾,或者是對時局的悲觀,以及經曆喪子之痛。”

王國維一生共有兩次婚姻。第一任莫夫人,1896年與王國維結婚。1907年病逝於海寜,生有兒子王潛明、王高明、王貞明。第二任潘麗正,1908年與王國維成婚,育有兒子王紀明、王慈明、王登明,女兒王東明、王鬆明,1965年病逝於颱灣。“潘氏一輩子任勞任怨,為丈夫操持傢務、養育孩子,是標準的賢妻良母。祖父一生不問傢務,傢中事無巨細,全歸她料理。”王慶山說。

王國維一生不想讓孩子子承父業,並按照實業救國的思想安排子女的未來。眾多子女中,王國維最器重長子王潛明,他學業優異,1919年與羅振玉三女孝純結婚,並通過瞭香港大學的高等考試,還有機會留英,但他放棄瞭,聽父親的話進瞭海關。誰料,1926年,27歲的他因病早逝。這讓王國維陷入極大的悲痛。雪上加霜的是,羅振玉聞訊趕往上海,帶女兒不辭而彆,氣衝衝迴瞭天津。王國維寫信欲將全部海關撫恤金留給羅傢,也遭羅傢拒絕,羅氏復信時還將“親傢”改稱“靜公”,讓王國維深感其“衊視他人人格”。當然,外人現在難以理清王國維與親傢之間的糾葛,但兒子早逝、親傢反目帶給王國維的精神創傷確是難以言錶的。

總之,在諸多精神負擔的重壓下,王國維走上瞭絕路。他去世後第二年,潘麗正攜年幼的子女離開北京搬迴海寜。1949年,潘氏帶部分子女遷往颱灣。


一對父子,“兩個罪人”

長子英年早逝後,王國維曾將希望全部寄托在次子王高明,也就是王慶山的父親身上。王高明1902年3月生於海寜鹽官鎮,1916年入上海工部局育纔公學就讀。1920年中學畢業後,遵從父命入上海郵局為郵務生。“父親那一輩人中,數他天賦最髙,也最愛古籍與詩詞,以他的資質和興趣,如果鑽研國學,日久必有成就。但他聽從父命進瞭郵局。”1931年,王高明調入上海郵政總局,1941年升任副郵務長。1949年郵政總局南遷颱北,他留守上海,解放後隨郵政總局遷往北京,任改組後的郵電部秘書處副處長。王慶山說:“父親國學功底深厚,當時有錢就買書,還自學俄語,一年不到,就學通瞭。”1951年,郵政部乾部大審查,王高明被定為“特務”。在“反右”運動中,被認定是不宣布的“右派”,強製退職。同年,次子王慶同和三子王慶山均被劃為“右派”。談起父親,王慶山不免有些傷感。“1951年審乾運動中,父親交代瞭抗戰中參加過一個中統舉辦的郵件審查培訓班,學習期間見到過特務頭子戴笠,因此被認定為不可靠分子。”

“反右”運動讓王高明一傢命運急轉直下。正在測繪學院讀二年級的王慶山被流放到新疆,一去就是將近40年。“大哥被定為右傾分子送川藏邊區連隊當兵,二哥在南海艦隊魚雷快艇大隊工作,因拒絕揭發好友而被劃入反黨小組,送廣西邊遠農村改造。姐姐轉業去瞭西安……我們全傢在工作學習上都力求完美,作風正派,生活樸實,結果都成瞭悲劇人物,是性格上的弱點跟不上時代,還是當時的社會必然?我想不通。”王慶山說。

王慶山迴憶說,當時父親肩頭擔子最重。母親是傢庭婦女,理解不瞭殘酷的現實,身體垮瞭,癱臥在床,四個子女也不在身邊,“父親要照料母親,一日三餐常常是燒餅加開水。但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下,他竟然還完成瞭百萬字的學術著作。”1959年,在友人的幫助下,王高明在中華書局文學組當“臨時”編輯,做瞭大量的古籍點校工作,像著名的《李清照集校注》、《南唐二主詞校訂》等書,都是他整理點校的。1966年,因“文革”受到衝擊被清退。王慶山忘不瞭,1968年他迴傢探親,一對父子,“兩個罪人”,相見時都極力迴避敏感話題,隻說一些生活瑣事。分彆時,父親送他到車站,囑咐他要堂堂正正做人,不要給王傢丟臉,誰知這一彆竟成永彆。第二年,王高明捲入“硃學範、榖春帆特務集團”案,含冤去世。

王慶山迴憶說:“傢中當時有一個電子管收音機,其中一個電子管在收發機上可以兼用,屬於被管製的無綫電器材,於是,這被認定為秘密電颱,父親則是收發報員。持續的隔離審訊和不分晝夜的批鬥會,讓父親不堪淩辱。他曾去頤和園祖父投湖自沉的地方想自殺,因遊人如織而放棄。當時傢裏隻剩下一間屋,為避免刺激母親,父親喝瞭大量敵敵畏,最後死在院內的廁所裏。他‘畏罪自殺’後,傢中2000多冊綫裝書全部被沒收,其餘藏書和曆年文章的底稿、資料、集郵冊都被焚毀。”

1979年,王傢得到平反。王慶山後來任新疆測繪局管理處副處長、新疆測繪學會秘書長等職,2000年返迴上海定居。王慶山說,父親一生落寞,謝世以後沒有任何形式的紀念,骨灰也下落不明,公墓墓穴中隻有一副曾用過的眼鏡。但欣慰的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父親當年的學術成就得到認可,這也許是對他最大的安慰。


值得後人學習什麼

坐在記者身旁的王亮,很少說話,多數時候都是默默地聽父親講述。王亮1971年齣生,在新疆高中畢業後,考入復旦大學中文係,其間對文史研究産生濃厚興趣,後入復旦大學古籍研究所就讀碩士。復旦大學古籍研究所以編纂《全明詩》為主,注重明代文人的研究,但王亮覺得對明代沒有太多瞭解,於是改學古文獻。讀博士期間,研究的課題是《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王亮曾應邀去美國耶魯大學,幫助整理館藏的中國古籍。他還訪問瞭美國主要的東亞圖書館及哈佛燕京等圖書館。在哈佛,他親眼見到瞭有王國維親筆墨跡和收藏過的書,而在加州大學伯剋利圖書館,他還看到瞭清末民初著名藏書傢蔣汝藻後人近年捐贈的古籍,這都令他感慨萬分。

在研究曾祖父時,王亮也發現瞭一些問題。“曾祖父一生專意於求知,專題研究則是在讀書基礎上水到渠成,後人往往沒有看到他所下基礎功夫的辛苦。近年來雖興起‘王國維熱’,研究者不少,但崇拜他而不瞭解他的人很多,真正研究有素的人很少。研究領域也不均衡,若把對王國維的研究比作耕田的話,有一部分被精耕細作瞭,但仍有不毛之地。”

為此,王亮希望能做些基礎工作。他曾在北京圖書館查閱王國維的往來書信。王國維寫給彆人的書信已經由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編輯齣版,但不完全。“海內外學人和朋友給曾祖父的信很少有人做調查,北京圖書館也沒有公布細目。我花瞭很多時間查閱、抄錄,希望以後能陸續整理齣來,供學術界研究。”談起曾祖父對自己的影響,王亮淡淡地說:“可能會有點消極吧。還有就是競爭意識不強,安於平靜。”

王亮嚮記者介紹,目前王傢第二代中,隻有姑婆王東明女士尚在,97歲高齡,1953年後在颱北縣永和鎮消費閤作社任職20多年,發錶瞭多篇紀念王國維的文章,現住在颱北永和市。他曾和父親多次去看望她。王國維三子王貞明(1905—1998),曾任清華大學職員,後任職於上海、煙颱、威海、高雄海關,1949年赴颱。四子王紀明(1910—1978),1946年赴颱在高雄海關工作。五子王慈明(1915—2010)留在大陸,曾擔任四川省人大代錶、成都市政協常委、成都市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六子王登明(1919—1997),曾任上海醫科大學教授、藥劑學教研室主任。次女王鬆明(1917—1979),曾在高雄、鳳山等地任小學教員,後在颱灣去世。

在王慶山看來,自己是承上啓下的一代,而越往後,王傢越是人纔輩齣。“我們這一房後代的9個子女中,有4個博士,兩個碩士。祖父一生甘於寂寞,甘於冷清,即使生活壓力很大,他還是願坐冷闆凳,治學嚴謹,並取得瞭輝煌的成就。這是做學問的晚輩今天應該學習的。”




前言/序言


《遠航的燈塔:文明的迴響與時代的先驅》 在一個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時代,人們渴望在曆史的長河中找到指引方嚮的星辰,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中洞悉事物發展的規律。曆史,絕非是塵封的舊事,而是不斷迴響的文明樂章,是照亮前行之路的遠航燈塔。《遠航的燈塔:文明的迴響與時代的先驅》正是這樣一部旨在追溯人類文明的深刻軌跡,探尋那些在時代巨變中挺身而齣、以其遠見卓識和堅定意誌引領方嚮的傑齣人物的史詩畫捲。 本書並非簡單的曆史事件堆砌,也非零散的人物傳記集閤。它以宏大的曆史觀為經,以跨越時空的文明演進為主綫,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在特定曆史時期,麵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以其思想、行動和精神深刻影響瞭人類社會進程的關鍵人物。這些人,他們或許來自不同的國度,身處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們共同的特質在於,他們以非凡的洞察力,預見並迴應瞭時代的呼喚,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推動瞭文明的進步,以深沉的人文關懷,為人類的未來播撒希望。 一、文明的溯源與傳承:古老智慧的現代迴響 人類文明的進程,是一部充滿探索、創新與傳承的宏大敘事。在曆史的早期,當人類還在濛昧與混沌中摸索時,一些偉大的思想傢、哲人,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孔子,他們以其對真理的追求,對道德的規範,對社會秩序的思考,奠定瞭後世文明發展的基石。他們的思想,穿越時空,至今依然是我們理解人生、社會與宇宙的寶貴財富。《遠航的燈塔》將深入挖掘這些古老智慧在不同文明中的發展軌跡,並探究其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與思考模式。 從東方到西方,從古典時代到文藝復興,每一個文明的輝煌時期,都離不開那些敢於挑戰權威、突破陳規的思想解放者。伽利略對日心說的堅持,哥白尼對宇宙認知的革新,達芬奇對藝術與科學的融閤探索,他們無一不是站在時代潮頭,用勇氣和智慧點燃瞭文明進步的火炬。本書將細緻梳理這些思想的傳承脈絡,揭示它們如何激發瞭後世的創新精神,為現代科學、藝術、哲學的發展提供瞭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時代的巨變與先驅的擔當:危難中的掌舵者 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總會碾過舊的時代,迎來新的挑戰。當人類社會麵臨深刻的危機,如戰爭、瘟疫、經濟衰退、社會動蕩,總會湧現齣那些挺身而齣、肩負重任的先驅人物。他們或許是政治傢,用卓越的領導力帶領國傢走齣睏境;或許是科學傢,用突破性的發現解決燃眉之急;或許是社會活動傢,用無畏的抗爭爭取公平與正義。 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在民族危亡之際,為國傢命運奮力拼搏的領導者。他們如何權衡利弊,如何凝聚人心,如何在內憂外患中尋覓生存與發展的道路?本書將通過對這些人物的深入剖析,展現他們的戰略眼光、政治智慧以及為國為民的犧牲精神。 同時,科學的進步也常常是應對時代挑戰的關鍵。當疾病肆虐,科學傢們奮不顧身地投入研究,尋找治愈的方法,如巴斯德對細菌理論的貢獻,弗萊明對青黴素的發現,他們以生命科學的進步,拯救瞭無數生命。當社會麵臨貧睏與不公,思想傢和改革傢們開始探索新的社會製度與經濟模式,如亞當·斯密對市場經濟的論述,馬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與對未來社會的設想,他們的思想至今仍在深刻地影響著世界。 《遠航的燈塔》將著重刻畫這些人物在關鍵時刻的決策過程,分析他們麵臨的睏境與壓力,以及他們所采取的策略與付齣的代價。通過他們的故事,讀者將更深刻地理解曆史的復雜性,以及個體在曆史洪流中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 三、思想的碰撞與文明的融閤:全球視野下的對話 在現代社會,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既帶來瞭新的機遇,也帶來瞭新的挑戰。本書將特彆關注那些在不同文明之間架起橋梁,促進理解與閤作的人物。他們可能是外交傢,緻力於化解國際衝突,增進國傢間的友誼;可能是文化交流的推動者,用藝術、文學、學術打破國界,增進跨文化理解;也可能是跨國企業的創始人,用商業的力量連接世界,促進全球經濟的融閤。 我們也將審視那些在思想層麵,積極倡導普世價值,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人物。他們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與共性?他們如何化解文明衝突,實現和諧共處?本書將通過對這些人物的深入研究,展現人類文明在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實現更加豐富和包容的發展。 四、精神的傳承與未來的啓示:照亮前行之路 《遠航的燈塔:文明的迴響與時代的先驅》的核心並非僅僅在於迴顧過去,更在於啓迪未來。通過對這些偉大人物的生平事跡、思想精華和精神力量的挖掘,本書旨在為當代讀者提供深刻的人生啓示和時代洞察。 他們身上所展現的,是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理想的堅定信念,對責任的勇於擔當,以及在逆境中永不放棄的堅韌精神。這些品質,在任何時代都具有普適的價值,它們是我們麵對挑戰、實現自我、貢獻社會的寶貴財富。 本書將通過對這些“時代的先驅”精神的提煉與升華,引導讀者思考:在今天這個同樣充滿變革與挑戰的時代,我們應該具備怎樣的精神特質?我們應該如何傳承那些經過時間檢驗的優秀文明成果?我們又應該如何肩負起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曆史責任,去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遠航的燈塔:文明的迴響與時代的先驅》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旅程,是一場與人類文明最傑齣頭腦的對話。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長河,感受文明的脈搏,理解時代的變遷,並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這本書,是獻給所有渴望理解曆史、洞察當下、塑造未來的人們的,一部深刻而 inspiriting 的史詩。

用戶評價

評分

《環球人物十年典藏書係:大國士——憂患中國命運的大師們》是一部讓我肅然起敬的著作。它所呈現的,並非僅僅是曆史事件的簡單羅列,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將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呈現在我們麵前。我被書中那些“大國士”們麵對國傢危難時的責任感所深深打動。他們不是在象牙塔裏的理論傢,而是實實在在,在泥濘中探索齣路的人。書中的描述,讓我得以窺見他們內心的煎熬與鬥爭,以及他們為瞭國傢和民族的未來,所付齣的巨大犧牲。這種犧牲,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無數個不眠之夜的思考,是無數次麵對質疑和失敗的堅持。閱讀這本書,讓我對“大師”二字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他們之所以為大師,不僅僅在於他們的成就,更在於他們在那段“憂患”的歲月裏,所展現齣的非凡的智慧、勇氣和擔當。

評分

我非常喜歡《環球人物十年典藏書係:大國士——憂患中國命運的大師們》這本書所呈現的視角。它沒有將那些曆史上的偉人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通過《環球人物》一貫的細膩筆觸,展現瞭他們作為普通人,在麵對國傢命運的巨大挑戰時,所經曆的思考、掙紮與抉擇。我被書中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所吸引,那些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仿佛能夠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的痛苦與堅持。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那些影響中國曆史進程的“大師們”,並非是事不關己的旁觀者,而是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參與者。他們對國傢命運的“憂患”,並非空泛的口號,而是融入到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們的學術研究,他們的社會實踐,甚至他們與傢人朋友的對話之中。這使得閱讀體驗更加真實、更加深刻。

評分

翻開《環球人物十年典藏書係:大國士——憂患中國命運的大師們》,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之中。這本書以一種極其引人入勝的方式,勾勒齣那些在國傢命運的風雨飄搖之際,挺身而齣的先驅者們的形象。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行動,不僅僅是他們個人時代的印記,更是深刻影響瞭中國乃至世界格局的基石。我尤其被書中對於人物性格和動機的深入剖析所吸引,這使得每一個“大國士”都不僅僅是一個符號,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掙紮的個體。他們的智慧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於對中國現實的深刻洞察,以及對未來的不懈追求。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聯想到當下,思考他們當年的思考,在某種程度上,這些穿越時空的智慧,依然能夠為我們提供重要的啓示。這本書讓我對“憂患”二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種痛苦,更是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一種對國傢命運的深切關懷。

評分

《環球人物十年典藏書係:大國士——憂患中國命運的大師們》帶給我的是一種彆樣的閱讀體驗,它像是一場與智者們的深度對話。我並沒有急於一口氣讀完,而是選擇細細品味每一篇文章。那些被譽為“大國士”的人物,他們的故事並非是簡單的成功學案例,更多的是在時代的巨變中,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前進,如何在重重壓力下做齣艱難的抉擇。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那些隱忍的痛苦、不為人知的掙紮,甚至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細節,都構成瞭他們之所以為“大國士”的基石。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會停下來,反復思考,試圖去理解他們在當時所麵臨的睏境,以及他們是如何憑藉智慧和勇氣,走齣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這種沉浸式的閱讀,讓我不僅僅是在瞭解曆史,更像是在與這些偉大的靈魂進行一場精神上的交流。書中的敘事手法也相當吸引人,不是枯燥的陳述,而是充滿情感的描繪,讓人物躍然紙上,鮮活地展現在我的麵前。

評分

讀完《環球人物十年典藏書係:大國士——憂患中國命運的大師們》,我腦海中湧現齣的,並非僅僅是書名所指的那些“憂患”與“命運”,更多的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共鳴。書中的每一位“大國士”,他們的名字或許我曾耳聞,他們的貢獻或許在曆史課本上見過,但通過《環球人物》這樣細膩、深入的筆觸,我得以窺見他們不為人知的另一麵。那種麵對國傢危難時的焦灼,那種探索救國之路時的痛苦抉擇,那種超越個人榮辱的宏大情懷,無不讓我心生敬意。我尤其被書中描繪的,他們在極度艱難的環境下,依然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意誌所震撼。這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在當下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重溫這些“大國士”們的人生軌跡,仿佛獲得瞭一盞指路明燈,讓我思考何為真正的擔當,何為對傢國命運的深沉熱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的厚重感並非隻存在於宏大的敘事中,更在於每一個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思考與奉獻。那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責任感,至今讀來仍覺振聾發聵。

評分

我覺得還可以吧!快遞是挺快的,主要是貴,其他還好,多給點豆子就好瞭

評分

彆人介紹的。說看瞭覺得很好。我買瞭給長輩看的。

評分

趕上京東618搞年中大促,一起來瞭十幾本書,總體比較滿意,沒有齣現破損情況,物流也很快,開心

評分

挺好的,正品不錯,瞭解曆史正想

評分

正品,一直京東購物,值得一讀!!!!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姐姐斤斤計較斤斤計較哈哈斤斤計較斤斤計較

評分

非常好,送貨速度超快,包裝完整

評分

挺好的,正品不錯,瞭解曆史正想

評分

值得一看,關鍵是好書不貴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