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

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松晶,王清岩 等 著
图书标签:
  • 液压系统
  • 液压技术
  • 工程设计
  • 机械工程
  • 经典案例
  • 双色版
  • 工业应用
  • 系统设计
  • 故障分析
  • 实践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21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97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8
字数:29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供液压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液压系统时参考和借鉴, 也可作为工科院校机械相关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的参考书。
  《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精选有代表性的液压系统设计实例——包含多种基本回路、涵盖各种液压应用领域。
  2.全面解读液压传动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流程和技巧。
  3.计算、验算过程详细、具体,数据准确、可靠。
  4.可供液压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液压系统时参考和借鉴。
  5.也可供工科院校机械相关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参考。
  6.还可供企业培训机构选用。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有代表性的液压系统设计实例,包含多种基本回路并涵盖了液压传动及控制系统的各种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了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和技巧。可供液压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液压系统时参考和借鉴,也可作为工科院校机械相关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松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教学主任,多年从事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讲过《液压传动》、《液压元件及系统设计》、《现代液压元件概论》等课程,指导本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研究生,参加编写了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网络教材,完成了多项本专业的科研课题,其中包括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新型节能电液换向转阀的研究”项目,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新型电磁换向阀的研究”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基金资助的“新型磁流变流体溢流阀的研究”课题,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资助的“磁流体密封及磁流变流体气动位置伺服控制装置的研究”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磁流体改善射流管伺服阀性能的机理研究”课题。2003年8月-2004年9月,在英国巴斯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完成了“液压管路动态压力脉动分析”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及ISTP收录。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 章 液压系统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001
1.1 产品的生命周期与液压系统设计原则 001
1.1.1 产品的生命周期 001
1.1.2 液压系统的设计原则 002
1.2 液压系统设计方法 003
1.2.1 经验设计方法 003
1.2.2 计算机仿真设计方法 003
1.2.3 优化设计方法 004
1.3 液压系统设计流程 004
1.4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步骤 005
1.4.1 明确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005
1.4.2 进行工况分析 006
1.4.3 初步确定液压系统方案 009
1.4.4 确定液压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010
1.4.5 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013
1.4.6 选择液压元件 015
1.4.7 验算液压系统的性能 023
1.5 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030
1.5.1 明确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031
1.5.2 进行工况分析 031
1.5.3 选择控制方案 031
1.5.4 静态分析 032
1.5.5 动态分析 036
1.5.6 校核控制系统性能 036
1.5.7 设计液压油源及辅助装置 037
1.6 液压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037
1.6.1 Bathfp 037
1.6.2 AMESim 038
1.6.3 MSC.EASY5 039
1.6.4 Flowmaster 040
1.7 设计液压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042
第2 章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设计043
2.1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043
2.1.1 组合机床组成及工作原理 043
2.1.2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的工作要求 044
2.1.3 本设计实例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 045
2.2 工况分析 046
2.2.1 确定执行元件 046
2.2.2 动力分析 046
2.2.3 运动分析 048
2.2.4 负载循环图和速度循环图的绘制 049
2.3 确定主要技术参数 050
2.3.1 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 050
2.3.2 确定液压缸主要尺寸 050
2.3.3 计算最大流量 051
2.4 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053
2.4.1 速度控制回路的选择 053
2.4.2 换向和速度换接回路的选择 053
2.4.3 油源的选择和能耗控制 054
2.4.4 压力控制回路的选择 056
2.5 液压元件的选择 057
2.5.1 确定液压泵和电动机规格 057
2.5.2 阀类元件和辅助元件的选择 058
2.5.3 油管的选择 059
2.5.4 油箱的设计 060
2.6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061
2.6.1 压力损失验算及液压阀调整值的确定 061
2.6.2 油液温升验算 063
2.7 设计经验总结 064
第3 章 叉车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设计065
3.1 叉车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065
3.1.1 叉车的结构及基本技术指标 065
3.1.2 叉车的工作装置 067
3.1.3 叉车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068
3.1.4 叉车对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 069
3.1.5 本设计实例的设计参数及技术要求 071
3.2 初步确定液压系统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 072
3.2.1 确定起升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参数 072
3.2.2 确定倾斜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参数 074
3.2.3 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 076
3.3 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076
3.3.1 起升系统的设计 076
3.3.2 倾斜系统的设计 077
3.3.3 方向控制回路的设计 078
3.3.4 供油方式 078
3.4 选择液压元件 080
3.4.1 液压泵的选择 080
3.4.2 电动机的选择 081
3.4.3 液压阀的选择 083
3.4.4 管路的选择 083
3.4.5 油箱的设计 084
3.4.6 其他辅件的选择 084
3.5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085
3.5.1 压力损失验算 085
3.5.2 系统温升验算 086
3.6 设计经验总结 086
第4章 地表岩心钻机动力头液压系统设计087
4.1 地表岩心钻机动力头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087
4.1.1 地表岩心钻机的应用及分类 087
4.1.2 全液压动力头式地表岩心钻机的结构 088
4.1.3 动力头(回转机构) 的结构 089
4.1.4 钻探工艺对钻机各功能模块的技术要求 090
4.1.5 钻探工艺对动力头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091
4.1.6 本设计实例的设计参数 091
4.2 动力头液压系统的方案拟订 091
4.2.1 执行元件的选择 092
4.2.2 传动方案的选择 092
4.2.3 动力头液压主回路的方案拟订 092
4.3 工况分析 094
4.3.1 运动分析 094
4.3.2 负载分析 095
4.3.3 动力头输出功率的计算 096
4.3.4 速度挡数及速比的选择 096
4.4 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 097
4.4.1 确定工作压力 097
4.4.2 确定液压马达的排量 097
4.5 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098
4.5.1 多路阀中位方式 098
4.5.2 调速回路 100
4.5.3 负载敏感液压回路设计 100
4.6 选择液压元件 103
4.6.1 液压泵的选择 103
4.6.2 液压阀的选择 104
4.6.3 负载敏感阀和最高压力调节阀的调定压力 105
4.7 动力头液压系统AMESim 仿真分析 105
4.7.1 动力头液压系统AMESim 模型 106
4.7.2 动力头液压系统AMESim 仿真结果 107
4.7.3 转速稳定性分析 108
4.7.4 超载特性分析 112
4.8 设计经验总结 113
第5 章 斗轮堆取料机斗轮驱动液压系统设计114
5.1 斗轮堆取料机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114
5.1.1 斗轮堆取料机的结构 114
5.1.2 斗轮堆取料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 115
5.1.3 斗轮堆取料机的工作要求 116
5.1.4 斗轮驱动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119
5.1.5 本设计实例的设计参数 120
5.2 工况分析 120
5.2.1 切割阻力矩T圆的确定 120
5.2.2 斗轮边缘切向速度v 的确定 120
5.3 初步确定设计方案 122
5.3.1 电动机和减速器驱动方式 122
5.3.2 液压马达和减速器驱动方式 122
5.3.3 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驱动方式 123
5.4 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123
5.5 确定主要技术参数 125
5.5.1 确定工作压力 125
5.5.2 确定背压 125
5.5.3 计算液压马达的排量 126
5.6 选择液压元件 126
5.6.1 斗轮驱动液压马达的选择 126
5.6.2 主液压泵的选择 128
5.6.3 补油泵的选择 129
5.6.4 驱动电动机的选择 129
5.6.5 溢流阀的选择 130
5.6.6 管道尺寸的确定 131
5.7 油箱和集成块的设计 132
5.7.1 油箱的设计计算 132
5.7.2 集成块的设计 134
5.8 液压系统发热温升的计算 135
5.8.1 液压系统发热功率的计算 135
5.8.2 液压系统散热功率的计算 137
5.8.3 冷却器选型 138
5.9 设计经验总结 140
第6章 高炉料流调节阀电液控制系统设计141
6.1 高炉料流调节阀电液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141
6.1.1 高炉炼铁流程 141
6.1.2 放料机构 141
6.1.3 料流调节阀的控制方式 144
6.1.4 高炉料流调节阀驱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144
6.1.5 本设计实例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 146
6.2 选择控制方案, 拟订控制系统原理图 147
6.2.1 选择控制方案 147
6.2.2 拟订控制系统原理图 148
6.3 工况分析 149
6.3.1 运动分析 149
6.3.2 动力分析 150
6.3.3 负载轨迹 153
6.4 静态分析 154
6.4.1 供油压力的选择 155
6.4.2 液压缸参数确定 155
6.4.3 伺服阀的选择 156
6.4.4 反馈装置的选择 157
6.5 动态分析 158
6.5.1 液压固有频率的计算 158
6.5.2 液压阻尼比的计算 160
6.5.3 系统传递函数及方块图 160
6.5.4 开环增益Kv的确定 161
6.5.5 进行仿真分析 164
6.6 液压油源和辅助装置原理图的拟订 166
6.6.1 裕度设计 166
6.6.2 锁紧及限速 167
6.6.3 过滤及冷却 169
6.7 液压油源和辅助装置的元件选择 170
6.7.1 液压泵和电动机的选择 170
6.7.2 液压阀的选择 171
6.7.3 辅助元件的选择 172
6.8 设计经验总结 173
第7 章 火箭炮方向机电液控制系统设计174
7.1 火箭炮方向机电液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174
7.1.1 火箭炮组成 174
7.1.2 火力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 175
7.1.3 高低机和方向机的工作要求 176
7.1.4 本设计实例的设计参数 176
7.2 选择控制方案, 拟订控制系统原理图 177
7.2.1 控制系统类型的选择 177
7.2.2 控制方式的选择 177
7.2.3 拟订控制系统原理图 177
7.3 工况分析 178
7.3.1 运动分析 178
7.3.2 动力分析 180
7.4 静态分析 181
7.4.1 负载轨迹 181
7.4.2 动力机构特性曲线 182
7.4.3 负载匹配 183
7.4.4 伺服阀的选择 184
7.4.5 伺服阀传递函数 185
7.4.6 反馈装置的选择 186
7.5 动态分析 186
7.5.1 液压固有频率的计算 187
7.5.2 液压阻尼比的计算 187
7.5.3 建立数学模型 188
7.5.4 绘制系统框图 188
7.5.5 开环增益Kv的确定 189
7.5.6 进行仿真分析 190
7.6 校核系统误差 192
7.6.1 输入信号引起误差 192
7.6.2 干扰信号引起误差 192
7.7 设计校正装置 193
7.8 液压油源和辅助装置的设计 196
7.9 设计经验总结 197
参考文献 198

前言/序言


液压传动:驱动未来的核心技术 液压传动,作为一种利用不可压缩液体介质传递能量的动力学技术,在现代工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乃至日常生活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以其高功率密度、精确的运动控制、优异的过载保护能力以及平稳的运行特性,成为诸多复杂机械系统不可或缺的动力源和控制单元。本书旨在深入剖析液压系统的设计原理、核心元件的工作机制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经典案例,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液压技术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液压系统基础理论与元件详解 本部分将从最基础的液压原理出发,系统梳理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我们将首先介绍液压传动的基本定律,如帕斯卡定律,阐述液体静压和动压的特性,以及流量、压力、功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解析构成液压系统的关键元件。 液压泵: 作为液压系统的“心脏”,液压泵负责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我们将深入探讨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等不同类型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优缺点及选择依据。特别会关注它们的流量输出特性、压力补偿机制以及噪音抑制技术。 液压马达: 液压马达则将液压能重新转化为机械能,实现旋转或直线运动。我们会详细分析齿轮马达、叶片马达、柱塞马达等常见液压马达的结构、工作原理、转矩输出特性、转速控制以及效率评估。 液压阀: 液压阀是控制液压系统流量、压力和方向的“大脑”。本部分将对方向控制阀(如换向阀)、压力控制阀(如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和流量控制阀(如节流阀、调速阀)进行详尽的剖析。我们将重点讲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工作模式、操纵方式(手动、电磁、液控等)以及在不同回路中的应用,强调其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影响。 液压缸: 作为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执行元件,液压缸的应用极为广泛。我们将深入研究单作用、双作用液压缸的结构特点,分析活塞、活塞杆、缸筒的受力情况,探讨密封技术、缓冲机制以及不同类型液压缸(如伸缩缸、摆动缸)的设计要点。 辅助元件: 除了上述核心元件,我们还将介绍其他重要的辅助元件,包括: 液压油: 详细阐述液压油的种类、性能要求(粘度、抗磨性、热稳定性、防锈性等)以及选择原则,并介绍液压油的污染控制和维护方法。 管路与接头: 分析液压管路的材质选择、尺寸计算、布置方式以及连接方式,强调管路损失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并介绍各种管接头的密封原理和应用场合。 过滤器: 讲解过滤器的类型(如吸油过滤器、回油过滤器、压力过滤器)、过滤精度以及其在保证液压油清洁度、延长元件寿命方面的重要性。 蓄能器: 介绍蓄能器的种类(如气囊式、活塞式、弹簧式)、工作原理、功能(能量储存、压力补偿、吸收冲击)以及计算方法。 冷却器与加热器: 分析液压系统产生的热量来源,介绍冷却器和加热器的类型、选型原则以及其在维持系统工作温度方面的作用。 第二部分:液压系统回路设计与分析 在掌握了各元件的基础上,本部分将重点放在如何将这些元件有机地组合成功能完整的液压回路。我们将系统讲解各种经典的液压回路,并分析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 基本回路: 从最简单的回路开始,如单作用缸驱动回路、双作用缸驱动回路,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回路。 压力控制回路: 详细介绍各种压力控制回路,如单级溢流回路、二级溢流回路、串联溢流回路、减压回路、卸荷回路等,分析它们如何实现对系统压力的精确控制。 流量控制回路: 讲解各种流量控制回路,如节流调速回路、容积调速回路、比例流量控制回路等,分析它们如何实现对执行元件速度的调节。 速度控制回路: 探讨实现不同速度控制的方法,包括单杆腔节流调速、双杆腔节流调速、背压调速等。 串联与并联回路: 分析串联和并联回路的特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 再生回路: 深入讲解再生回路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其如何提高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和节省能源。 同步回路: 探讨如何实现多个液压缸的同步运动,包括利用流量分配器、压力补偿同步等方法。 比例与伺服系统: 介绍比例控制阀和伺服阀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实现高精度、动态响应液压控制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典型液压系统设计实例分析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通过大量详实的工程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我们将选取工程机械、工业自动化、机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典型液压系统,进行深入的设计分析。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 以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为例,分析其行走、转向、工作装置(铲斗、臂架、吊钩)等动作的液压回路设计,重点关注高功率输出、负载敏感控制、防下陷、防过载等设计理念。 工业自动化液压系统: 选取注塑机、压铸机、冲床、自动化生产线等典型设备,分析其液压系统的设计,强调精确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压力控制以及节能设计。 机床液压系统: 分析数控机床、磨床、车床等设备中液压系统的应用,重点关注高精度定位、平稳运动、刀具夹持等方面的液压解决方案。 航空航天液压系统: 探讨飞机起落架、襟翼、舵面等关键部位的液压系统设计,分析其对可靠性、轻量化、宽温度范围工作的特殊要求。 特种设备液压系统: 还会涉及一些特殊的液压应用,如船舶的舵机系统、风力发电机的变桨系统等,展示液压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广泛应用。 在每个实例分析中,我们将详细阐述: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明确该液压系统需要实现哪些功能。 关键元件选择: 基于功能需求,如何选择合适的液压泵、阀、缸等元件。 回路设计与原理: 绘制详细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并逐一解析各回路的工作原理。 关键参数计算: 如流量计算、压力计算、功率计算、管径计算等。 设计要点与注意事项: 总结该系统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如密封、缓冲、洩漏、噪音、散热、可靠性等。 故障分析与排除: 简要提及可能出现的典型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工程实例,帮助读者建立从原理到应用的完整认知。 图文并茂: 大量高质量的原理图、结构图、实物图,直观展示液压元件和系统。 重点突出: 对于液压系统的设计原理、元件特性和工程应用中的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实用性强: 涵盖了当前液压技术领域最常用的元件和回路,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案例,为读者提供直接的设计参考和技术指导。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系统掌握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核心元件的工作特性,并能够独立分析和设计各类液压系统,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提升液压系统的设计水平和应用能力。液压技术仍在不断发展,本书将为每一位致力于掌握这一核心驱动技术的朋友提供坚实的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就读的学生,液压传动是我课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是我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偶然发现的一本宝藏。在此之前,我对液压的认识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公式和抽象的原理图。这本书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工程案例,让我看到了液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生命力。书中对每一个实例的剖析都非常透彻,从系统需求分析、元件选型、回路设计,到性能计算和故障分析,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双色版的优势在于,它让原本复杂的液压原理图变得清晰明了,我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各个元件之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我甚至会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搭建一些简单的虚拟液压模型,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本书不仅帮助我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液压技术的研究兴趣,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它是我大学期间最值得投资的一本书。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液压系统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知道有这么回事”的层面,觉得它很神秘。直到我遇到了《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我才真正领略到液压系统的魅力。《双色版》这个特点,对于我这样对图纸不敏感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很多液压原理图,通过颜色区分,就像给我点亮了导航灯,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油液在系统中的流动路径,理解每个阀门的作用,以及油缸是如何通过指令来实现伸缩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负载敏感系统和比例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这些都是比较高端的液压技术,但书中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图例进行了解释,让我不再觉得它们遥不可及。它不是简单地介绍这些技术,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设计实例,让你亲身感受到这些技术带来的优势。我甚至会尝试着在脑海中,或者用简单的软件,去模拟书中的一些设计,加深理解。这本书让我从“害怕”液压,变成了“热爱”液压,它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液压技术的浓厚兴趣。

评分

我是一位从事设备维护多年的技术人员,液压系统是我日常工作中经常打交道的对象。接触过的液压系统五花八门,但很多时候,对于一些复杂的故障,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排查。偶然的机会,我从同事那里借来了《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这本书立刻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书中列举的那些经典设计,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展示,更是对实际工程中常见问题的深刻洞察。我发现,很多我曾经头疼的故障,这本书里都有提及,并且提供了非常清晰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比如,书中关于溢流阀工作不稳定、换向阀卡滞、液压泵噪音过大等问题的分析,都非常到位,而且给出的维修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双色版的优势在这里更加凸显,当我看到书中关于某个特定工况下,油温升高、压力波动等现象的图解时,通过颜色的提示,我能立刻联想到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大大缩短了故障诊断的时间。这本书就像一本“液压故障排除圣经”,让我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定位问题所在,并且掌握有效的解决策略。它也帮助我从一个单纯的“修理工”变成一个更懂得“诊断”和“预防”的维护专家。

评分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设备制造商,我们深知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对于产品性能的重要性。《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这本书,我们公司内部已经成为人手必备的参考资料。它所收录的案例,很多都是行业内公认的经典设计,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设计背后的逻辑和考量。比如,在选择某个液压泵时,书中会从效率、寿命、噪音、成本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给出不同场景下的最优选择。双色印刷的设计,在我们的生产线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我们在调试新设备或者排查老设备故障时,工程师们可以快速地对照书中的图纸,理解液压系统的具体配置,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这本书对于我们公司新入职的工程师来说,是最好的“导师”,它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并且掌握扎实的液压设计和应用能力。

评分

作为一名在自动化设备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手中藏书无数,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反复研读的却寥寥无几。《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初次翻阅此书,就被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贴近实际的设计案例所吸引。书中并没有空泛的理论讲解,而是将复杂的液压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每一个精心设计的实例之中。无论是机械制造、机床工具,还是工程机械、冶金设备,书中几乎涵盖了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领域,而且每个实例都配有详细的图纸和参数计算,让人一看便能领会其精髓。更难得的是,这本书的“双色版”设计,在图纸和关键标注上使用了醒目的色彩,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和直观性。以前看很多液压书籍,复杂的图纸常常让人眼花缭乱,分不清各个元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但这本书通过颜色区分,让液压回路的走向、阀门的开关状态、油缸的运动方向都变得一目了然。书中对每一个元件的选择、配置以及系统集成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给出了多种可选方案,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处理各种复杂工况的设计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的一些“疑难杂症”的解决思路,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相似的案例和启发性的解答。它不是一本简单罗列公式和图表的教科书,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耳边娓娓道来,传授他宝贵的实践智慧。

评分

在我看来,《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部液压领域的“史书”。它记录了液压技术发展过程中那些里程碑式的设计,并且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每一个经典案例的溯源和分析,都蕴含着设计者们的心血和智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个元件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在不同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双色印刷的设计,让这些“古老”的设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处细节,理解其背后的设计哲学。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液压技术不断进步的脉搏。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设计,更是让我理解液压系统的演进历程,以及它在各个历史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液压技术的价值和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在海外工作的液压工程师,我经常需要和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同事合作。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有时候会成为沟通的障碍,尤其是在讨论复杂的技术问题时。《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一缺陷。这本书的图文并茂,以及其非常清晰、直观的设计,使得技术语言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即使是母语非中文的同事,也能够通过这本书的图例和颜色标识,快速地理解液压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原理。我经常会用这本书中的案例,来向我的外国同事解释一些中国的液压设计理念,反之亦然。双色版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跨越语言的界限,让技术信息更加通用和易于理解。这本书成为了我们团队之间沟通的“润滑剂”,帮助我们更顺畅地协作,共同解决各种液压难题。它证明了,好的技术书籍,其价值是全球性的。

评分

作为一个在设计院工作的结构工程师,虽然我的主要职责不是液压系统,但随着项目越来越复杂,对液压系统的理解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时候,我需要和液压工程师进行沟通,需要理解他们的设计意图,并且评估液压系统对整体结构可能带来的影响。《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它让我能够快速地掌握液压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不同液压元件的功能和作用。书中详细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站在液压工程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在设计某个大型设备时,我能通过书中相似的案例,大致估算出液压系统的尺寸和布局,从而提前做好结构上的配合。双色印刷在这里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我看到书中关于某种特殊工况下的液压回路时,通过颜色区分,我能迅速抓住核心信息,理解其设计逻辑,从而更好地与液压设计师进行交流。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液压工程师看的,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师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弥合了不同专业之间的理解鸿沟。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DIY的机械爱好者,一直对能够驱动庞大机械的液压系统充满了好奇。但苦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的出现,彻底点燃了我DIY的热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友好,完全没有学术论文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像朋友在跟你分享经验。书中那些来自真实工业场景的案例,虽然可能规模宏大,但其设计思路和基本原理是相通的。我经常会参考书中的一些简单回路,尝试在我的小项目中复现。双色印刷的设计,让我能够非常轻松地理解液压图纸,不再被复杂的线条和符号吓倒。我甚至会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案例,去寻找一些二手的液压元件,亲手搭建属于自己的液压装置。虽然我的项目离工业级的应用还有很大距离,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和无限的灵感。它让我相信,即使是普通爱好者,也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这项强大的技术。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机械设计新手,对于液压系统一直感到有些畏惧,总觉得它复杂且难以掌握。在前辈的推荐下,我入手了《液压系统经典设计实例(双色版)》。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液压的看法。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易懂,避开了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来讲解。书中挑选的每一个案例都非常典型,而且涵盖了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简单的夹紧装置、复杂的升降平台,甚至是大型挖掘机的行走系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案例的拆解分析,它会先介绍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要求,然后一步步引出所需要的液压元件,并详细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元件,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双色印刷的设计真的太棒了!原本看起来很复杂的液压原理图,在有了颜色区分后,就像一幅清晰的地图,我能很容易地追踪到油液的流向,理解各个阀门的控制逻辑。我经常会照着书中的图纸,在脑海中模拟液压系统的运行过程,久而久之,我对液压系统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而且,书中的一些小技巧和注意事项,都是在实际设计中非常宝贵的经验,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液压的世界。

评分

赞个吧,书里有点需要的内容

评分

不错,有用的书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错,比较经典

评分

专业书籍,买来备用,多学习学习总有好处。

评分

还好

评分

速度快,书是正版

评分

2222222222222

评分

不错,比较经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