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光通信

无线光通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柯熙政,邓莉君 著
图书标签:
  • 无线通信
  • 光通信
  • 可见光通信
  • Li-Fi
  • 无线光网络
  • 光纤通信
  • 信息技术
  • 通信工程
  • 新兴技术
  • 物联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58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139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4
字数:29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无线光通信》内容涉及无线激光通信、可见光通信、紫外光通信及水下光通信,并对未来的通信技术进行展望。《无线光通信》探索在学术性与科普性、高雅与通俗、理论性与实用性之间进行有机的融合、合理的折中与适当的取舍。书中尽量避免烦琐的数学推导,而将一些理论性强的内容作为习题,供进一步学习的读者练习与提高之用。习题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科技期刊已公开发表的论文,读者通过习题可以了解该领域国内外发展历程,并检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无线光通信》可供通信工程、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无线光通信系统
1.1 无线光通信模型
1.1.1 发射机
1.1.2 接收机
1.1.3 信道
1.2 激光光源
1.2.1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1.2.2 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特性
1.2.3 非线性校正
1.3 信号检测
1.3.1 直接检测
1.3.2 直接检测极限
1.4 光放大器
1.4.1 光放大器的分类
1.4.2 掺铒光纤放大器
1.4.3 半导体光放大器
1.5 空间光一光纤耦合技术
1.5.1 单透镜耦合
1.5.2 阵列耦合
1.5.3 特种光纤耦合
1.6 光学天线与望远镜
1.6.1 折射式望远镜
1.6.2 反射式望远镜
1.6.3 折反射望远镜
1.6.4 收发一体化光学天线
1.7 总结与展望
思考题一
习题一
参考文献

第2章 相干光通信
2.1 相干光通信的基本原理
2.1.1 基本原理
2.1.2 零差探测
2.1.3 外差探测
2.1.4 调幅信号的外差探测
2.1.5 双平衡探测
2.2 相干调制与解调
2.2.1 相干系统的光调制
2.2.2 相干解调
2.2.3 系统性能
2.3 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因素
2.3.1 相位噪声
2.3.2 强度噪声
2.3.3 偏振噪声
2.3.4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2.4 光外差检测的空间相位条件
2.4.1 空间相位条件
2.4.2 光外差检测的频率条件
2.4.3 光外差检测的偏振条件
2.5 总结与展望
思考题二
习题二
参考文献

第3章 调制、解调与编码
3.1 调制技术
3.1.1 基本概念
3.1.2 模拟调制与数字调制
3.1.3 直接调制与间接调制
3.1.4 内调制与外调制
3.2 外调制技术
3.2.1 电光调制
3.2.2 声光调制
3.2.3 磁光调制
3.3 逆向调制
……
第4章 大气信道、信道估计与信道均衡
第5章 白光LED通信
第6章 水下激光通信
第7章 紫外光通信
第8章 捕获、瞄准和跟踪技术
第9章 部分相干光传输
第10章 未来的通信技术

前言/序言


《星辰的呢喃:遥远的微光与古老的秘密》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星辰并非只是冰冷的点缀,它们是宇宙演变的史书,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更是承载着古老秘密的灯塔。本书《星辰的呢喃》将带您踏上一段史诗般的旅程,穿越时空的壁垒,探索那些遥远微光背后隐藏的宏伟图景与深刻哲思。 我们从最古老、最普遍的星体——恒星开始。它们如同宇宙中的永恒火焰,燃烧着氢氦,释放出光与热,照亮了亿万年的黑暗。您将了解到恒星的诞生,从弥漫的气体云坍缩,到原恒星的炽热核心,再到主序星阶段的稳定燃烧,每一步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物理过程。本书将详细解析恒星的分类,从炽热的蓝色巨星到暗淡的红矮星,它们各自的生命周期、能量输出和化学组成,揭示了宇宙多样性的根源。您还将深入探索恒星的演化终点:白矮星的静谧,中子星的致密,以及超新星爆发的壮丽,这其中蕴含着物质的重塑与元素的诞生,为下一代星体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恒星的光辉并非唯一。本书还将聚焦于那些更为神秘、更为复杂的宇宙结构——星系。您将穿越星系的涡旋臂,感受它们的宏伟尺度,理解它们是如何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起数以亿计的恒星、气体、尘埃以及神秘的暗物质。从我们熟悉的银河系,到遥远星系碰撞的壮观景象,我们将一同审视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探讨星系碰撞和并合对恒星形成、黑洞活动以及星系形态的影响。您将了解到各类星系的分类,椭圆星系、螺旋星系、不规则星系,它们各自的特征、年龄和潜在的生命历程,以及宇宙网格的宏大结构,揭示了宇宙物质分布的规律性。 在探索星系的深处,我们无法回避那个宇宙中最令人着迷的存在——黑洞。它们是引力的极端体现,是时空的扭曲者,也是宇宙演化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黑洞的形成机制,从巨型恒星的核心坍缩到超大质量黑洞在星系中心的成长。您将了解到黑洞的事件视界、奇点等关键概念,以及它们对周围物质产生的强大吸积盘效应,甚至可能出现的喷流现象。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黑洞在星系演化中的角色,它们如何通过能量反馈影响恒星的形成,以及它们与暗物质的潜在联系。 除了可见的星辰与星系,宇宙中还弥漫着一种无形的“骨架”——暗物质与暗能量。它们构成了宇宙的大部分,却又难以直接观测。本书将带您走进这些神秘领域,通过天文观测的间接证据,理解暗物质如何塑造了星系的结构,暗能量又如何驱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您将了解到各种探测暗物质的方法,以及科学家们为揭示暗能量本质所做的努力。这些“看不见”的成分,构成了我们对宇宙认知的重大挑战,也预示着未来天文学的广阔前景。 《星辰的呢喃》还将把目光投向星辰的光芒所能触及的更远之处——系外行星。随着观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确认了数千颗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您将了解到探测系外行星的各种技术,如凌日法、视向速度法、直接成像法,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本书将重点介绍这些系外行星的类型,从炙热的“热木星”到可能孕育生命的“超级地球”,并探讨寻找宜居带内行星的可能性。我们还将思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其他生命?搜寻地外文明(SETI)的研究将为您揭开序幕,探讨我们对宇宙生命的理解,以及在遥远星光中寻找“我们”的意义。 本书不仅是一次科学的探索,更是一次哲学的冥想。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辰,我们不禁会思考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类文明的未来。本书将穿插介绍历史上伟大的天文学家们的发现与思想,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哈勃的宇宙膨胀,每一次突破都拓展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边界。同时,也将探讨现代宇宙学的前沿问题,如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终极命运,以及多重宇宙的猜想。这些问题,虽然尚未有确切答案,却激发着人类不断求知的热情。 《星辰的呢喃》旨在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宇宙学概念转化为生动的语言。本书将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您仿佛置身于星际尘埃之中,亲历恒星的生死,穿越星系的旋转。同时,也将穿插精美的天文图片和示意图,帮助您更直观地理解那些宏大的宇宙景象。本书适合所有对宇宙充满好奇的读者,无论您是天文爱好者,还是对科学哲学感兴趣的求知者,都能在这趟星辰之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启迪。 让我们一同倾听星辰的呢喃,感受那跨越时空的古老秘密,激发我们对宇宙的敬畏与探索的渴望。在这片璀璨的星海中,我们或许只是微小的尘埃,但我们的求知欲,却是这片宇宙中最耀眼的光芒之一。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这本书里,我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启发。我一直在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如何才能让信息的传输速度更快、更稳定。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让我明白了,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网络,背后是如此精密的系统在支撑,而光通信正是这个系统中的关键一环。书里对不同传输模式的对比分析,以及对信号衰减和干扰的处理方法,都让我对信息传输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它探讨的关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部分,比如在5G甚至6G时代,光通信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它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将有哪些突破性的应用。这些前瞻性的讨论,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现有的技术,更是指明了未来的方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冒险,不断地被新的信息和观点所挑战,同时又不断地被新的发现所吸引。我感觉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的“养料”,让我对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一开始对这本书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觉得技术类的书籍大都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在语言的运用上,非常讲究“接地气”,虽然是讲解高深的光通信技术,但用词却非常贴近生活,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也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我感觉就像在和一位非常博学的朋友聊天,他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善于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复杂的道理讲明白。这本书的内容组织也很有特色,它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模式,而是更注重逻辑的递进和观点的碰撞。比如,在讨论某个技术难题时,它会呈现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让读者在比较和权衡中,形成自己的判断。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前沿技术的探讨,比如量子通信的潜在影响,以及它对未来信息安全可能带来的变革。这些内容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对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愉快,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一绝。作者非常有条理地将内容分解,每一个章节都聚焦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但又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喜欢它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到各种光通信的器件,再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每一步都像是“打怪升级”一样,让你在掌握一个阶段的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下一个阶段的内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对各种光器件的介绍,比如激光器、光探测器、光调制器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它们的定义,而是详细讲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制造工艺,甚至是它们在不同产品中的应用场景。这种深入到细节的讲解,让我对这些“幕后英雄”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术语表也非常翔实,对于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引。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地图,它不仅告诉你宝藏在哪里,还告诉你如何一步步地挖掘,最终将宝藏收入囊中。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论述方式和我想象中的技术书籍完全不一样。我以前接触过的很多技术书,要么就是干巴巴的公式堆砌,要么就是堆砌大量的专有名词,让人读起来非常吃力。但这本书,它仿佛带着一股“人情味”在里面。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思维的引导。它不仅仅是介绍技术本身,更是探讨了为什么这项技术会出现,它解决了当时面临的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它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这种历史的视角和发展的脉络,让整个知识体系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某个技术点时,会穿插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在海底光缆中的应用,或者在卫星通信中的潜力。这些具体的例子,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技术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停留在纯粹的理论层面。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有时候会带点幽默感,有时候又非常富有哲思,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着我一步步探索这个领域,而不是像一个冰冷的教科书,只把知识硬塞给我。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光通信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

评分

这本书,我实在是很惊喜!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没想到翻开第一页就感觉找到了宝藏。作为一个对光通信领域一直有些好奇,但又觉得它高深莫测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没有一开始就扔来一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光是怎么传输的,它和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电信号有什么本质区别。我特别喜欢它里面的一些类比,比如把光纤比作“光的通道”,把光信号的调制比作“给光信号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这些生动的比喻让我立刻就能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感觉就像在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不是枯燥的科普。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技术的细节,但处理得非常巧妙,不会让读者感到 overwhelming。比如,当讲到不同类型的光纤时,它会详细介绍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什么场景下最适合使用,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在一步步地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图片和图示都恰到好处,让复杂的原理更加直观易懂。我感觉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化繁为简”,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领略到光通信的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