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深度講解柏林曆史文化名勝
詳盡記述一個全新的德國之都
精心規劃景觀
五級推薦——值得觀賞的景色一目瞭然
兩種齣行路綫
分區遊覽——提前瞭解鄰近景點,省時省力
主題遊覽——依據興趣選擇主題,深度探索
內容簡介
柏林,普魯士精心打造的國都,德意誌帝國騰飛的中樞,一個哲學之國的大腦和心靈,在“二戰”中化為廢墟,在“冷戰”中被割裂,使“柏林牆”成為柏林人生離死彆的記憶。
今天的柏林已從灰燼中重生,再次成為經濟大國之都,歐洲綠地麵積*大的環保“綠肺”、匯聚奇幻建築設計之城,將慘痛往昔化為獨具活力的創意源泉和旅遊資源。
讓我們通過這本書,一起分享它曾經輝煌的文化、它的高傲、掙紮和絕望以及它在重生中迸發的激情。
作者簡介
鄭實,作傢,曾在歐洲三所著名大學學習,並遊曆歐洲各國,熱愛歐洲文化。
齣版有《在巴黎的天空下——巴黎曆史文化之旅手冊》《在鬱金香與巧剋力的國度——荷蘭比利時曆史文化之旅》等。即將齣版“歐洲曆史文化之旅”叢書第四本《一隻裝滿故事的靴子——意大利曆史文化之旅》。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因為時間與財力限製,國人往往不得已參加“歐洲十幾國十幾日遊”的旅行團,上車睡覺,下車拍照,但總有更富好奇心的旅客,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到匆匆遊覽過的景觀背後的故事,成為開啓下一次旅行的鑰匙;也有一些勇於獨行的探索者,可以從中獲得詳盡可靠的齣行參考與在地曆史文化準備。”
——鄭實
目錄
柏林導覽
一級推薦
博物館島 015
娛園
老博物館
新博物館
老國傢畫廊
博德博物館
帕加濛博物館
柏林大教堂 041
菩提樹下大街 048
宮殿橋
新崗哨
洪堡大學
王儲宮
弗裏德裏剋維爾德爾教堂和申剋爾廣場
歌劇院
倍倍爾廣場
老圖書館
弗裏德裏剋大帝騎馬像
巴黎廣場
勃蘭登堡門
德國曆史博物館?軍械庫 081
軍械庫
德國曆史博物館
國會大廈 089
帝國的“猴館”
共和國在這裏誕生和死亡
閑置在牆的一邊
安逸的蛋
蒂爾加滕公園 099
柏林牆紀念地
被害吉蔔賽人紀念地
蘇軍戰爭紀念園
6 月17 日大道
勝利紀念柱
美景宮
公園雕像
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群 119
夏洛騰堡 123
國王們的愛情
國王們的居所
二級推薦
亞曆山大廣場及卡爾?李蔔剋內西大街 141
亞曆山大廣場和電視塔
柏林小綠人
聖瑪利亞教堂
海神噴泉和馬剋思—恩格斯廣場
紅色市政廳
柏林城市宮和共和國宮
文化廣場 155
古代大師繪畫陳列館
新國傢畫廊
印刷繪畫博物館
柏林愛樂音樂廳和室內音樂廳
樂器博物館
憲兵集市廣場 169
兩座塔樓
兩座教堂
柏林音樂廳
猶太博物館 177
查理檢查站紀念館 183
“玫瑰行動”
超現實主義幻境
弗裏德裏剋大街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突然地走,正如突然地來
查理檢查站紀念館
選帝侯大街和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195
選帝侯大街
三位“愷撒”
“記憶教堂”
柏林曆史博物館 203
波茨坦廣場和電影電視博物館 207
波茨坦廣場
電影電視博物館
三級推薦
民主德國博物館 215
聖赫德維奇大教堂 221
榖倉區 225
猶太新教堂
郵政大樓
蘇菲教堂
柏林畫廊 233
包豪斯檔案館 239
包豪斯理想
包豪斯人
包豪斯風格
柏林漢堡火車站當代美術館 247
四級推薦
“恐怖地帶”及周邊 255
“恐怖地帶”
馬丁?格羅皮烏斯大樓
柏林眾議院
布萊希特、魏格爾故居和多羅遜市政公墓 263
奧林匹剋運動場 267
斯塔西紀念館 271
萬湖會議紀念館 277
三座藏匿紀念中心 283
奧托?魏特盲人作坊紀念館
安妮?弗蘭剋中心
無聲的英雄紀念中心
珂勒惠支紀念館 291
五級推薦
布呂剋美術館 299
德國抵抗運動紀念館 303
“餓爪”和維多利亞公園 307
“餓爪”紀念碑
維多利亞公園
東柏林的記憶 315
德俄柏林博物館
柏林牆遺址東邊畫廊
奧伯鮑姆橋
附錄
七嘴八舌話柏林 323
另外兩種方法遊柏林 325
柏林?主題遊
柏林?分區遊
德國大事年錶 326
德國大事年錶之一 德意誌帝國?公元800 ~ 1918 年
德國大事年錶之二 1914 ~ 1934 年
德國大事年錶之三 1935 ~ 1945 年
德國大事年錶之四 1989 ~ 1990 年
普魯士王族譜係 337
推薦書籍 338
緻謝 343
人物手冊
目錄
前 言 001
帝王
弗裏德裏剋大帝:“戰爭藝術傢”兼“哲學傢國王” 006
威廉二世:“渴望每天過生日的人” 010
政治傢、軍人
俾斯麥:“恨是人生的一種鞋,其重要性不亞於愛” 016
希特勒:從乞丐到元首 020
隆美爾:“沙漠之狐”的神話 026
神學傢
路德:“我已名滿天堂、人間和地獄” 030
哲學傢
萊布尼茨:優秀的歐洲人 036
康德:難懂的哲學傢 039
費希特:哲學傢中最危險的一個 043
叔本華:“雷電硃庇特” 047
尼采:憤怒齣哲人 051
文學傢
歌德:是一個人 056
席勒:比肉體的生命更長久 060
亨利希? 曼:“創造我們全體的大師” 063
托馬斯? 曼:“以整個世界來為德國思考” 066
畫傢
丟勒: 以聖人為標準 070
弗裏德裏剋:蝴蝶還是蛆蟲 073
珂勒惠支:具有情感深度的作品纔是美的 076
音樂傢
邁耶貝爾:在音樂的天空隕落? 082
範妮? 門德爾鬆—亨塞爾:後院的鋼琴傢 086
菲利剋斯? 門德爾鬆—巴托爾迪:“音樂的風景畫傢” 090
韋伯:纔華是不可以揮霍的 093
瓦格納:最受爭議的音樂傢 097
艾斯勒:藝術手段可以改變世界? 102
庫爾特 ?魏爾:“ 隻聽音樂,隻有音樂” 105
戲劇傢
布萊希特:一個和我們完全不同的人 110
電影人
瑞芬斯塔爾:為謊言工作,也不會有誠實的生活 116
科學傢
愛因斯坦:“終極智慧”的化身 122
考古學傢
謝裏曼:有卓越貢獻的說謊者 128
精彩書摘
老博物館
有旅遊書上稱老博物館是歐洲第二座真正意義上的為博物館而建的建築。建築師申剋爾和王儲、未來的弗裏德裏剋? 威廉四世都領會國王弗裏德裏剋? 威廉三世的意圖,王儲親自畫齣草圖,申剋爾更是極力發揮他對希臘羅馬建築語匯的創新,為老國王建構起這座宏大紀念碑。
遠遠望去,老博物館正立麵的18 根愛奧尼亞希臘高柱一字排開,非常有氣勢。有八根柱子寬的颱階兩邊是兩尊銅雕:左側是“屠獅者”(L?wenk?mpfer);右側是“亞馬遜女戰士”(K?mpfende Amazone)。抬望眼,巨柱上的橫簷上有一行粗大的鑄鐵字:“FRIDERICVS GVILHELMVS III. STVDIO ANTIQVITATIS OMNIGENAE ET ARTIVM LIBERALIVM MVSEVM CONSTITVIT MDCCCXXVIII”(拉丁語:弗裏德裏剋?威廉三世建此博物館於1828年以供研究各種古物和自由藝術之用)。房簷上兀立的18 隻勃蘭登堡鷹與立柱相對,它們是統治普魯士霍亨索倫傢族的象徵,也是德國的象徵。
老博物館前有個很大的石盆,孤零零的,看不齣和建築的關聯。它原本應當擺在博物館裏的正中,但因為太大瞭(6.9 米寬),無法運進博物館。犯這種低級錯誤,很不像是做事嚴謹的德國人的風格。“二戰”接近尾聲,盟軍已經發起反攻,一輛油罐車在博物館前爆炸,將建築嚴重損毀。後來東德政府將博物館按照申剋爾的設計修復。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柱廊後,與寬颱階相對應的正中部分,以玻璃幕牆代替。我個人很喜歡這個設計,感覺宏大的正立麵因此變得輕盈瞭。
步入正廳,會發現博物館竟然是個內圓外方的結構,好像一個圓球被放在長方形的盒子裏。對羅馬建築一往情深的申剋爾是想模仿羅馬的萬神殿,但是附近的柏林教堂和王宮都有穹頂,這裏再用圓形,就重復瞭,所以申剋爾就在外麵做瞭個方形外衣。一進大廳,很自然就會嚮穹頂上看,因為光綫從上麵傾斜而下。兩層高的大殿,上部是規則幾何形的藻井裝飾,下部環繞著20 根科林斯立柱,立柱間陳列著雕像。
兩側樓梯直通二層,上去可以嚮下從另一角度欣賞圓廳。但是四周的牆麵空蕩蕩的。那裏原有申剋爾親自繪製的壁畫,牆體因爆炸被毀後,畫作蕩然無存。隻是在印刷與繪畫美術館中(見《導覽》之“文化廣場”),還藏有申剋爾的草圖。
博物館的第一位館長是考古學傢格哈德(Eduard Gerhard)。在他的主持下,博物館的收藏不局限於古代藝術品,而是擴展到有助於研究古代社會文化發展的各個方麵,以便開展科學研究。他主持撰寫有係統的館藏文物目錄,今天的研究者還在使用。
不過,之後老博物館的藏品和後麵幾座博物館之間幾經調換,現在專門展覽古希臘、伊特魯利亞和古羅馬的藝術品。展品包括從希臘、羅馬、埃及、小亞細亞齣土的日常用具、飾品、武器、錢幣、墓葬畫像,還有很多古羅馬帝王和名人的雕像,此外還有一個專門展示古代性文化的展廳。
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德良皇帝彆墅餐廳地闆上的馬賽剋鑲嵌畫(Pari of centaurs fighting catsof prey),全用各色小石頭(或玻璃)鑲嵌構成,錶現瞭一對半人半馬和三隻獵食動物搏鬥人場麵。其中女性半人馬已經在動物的利爪下奄奄一息,男性半人馬則正端起一塊巨石砸嚮那隻被血味激狂瞭的豹子。這是古羅馬遺留下來的最著名、最精美的一幅馬賽剋畫。畫麵具有很強的戲劇性張力,不知當年的古羅馬人怎麼能看著這樣的畫吞咽食物。但據猜測,這幅畫應當是脫胎於希臘的畫作或馬賽剋作品。馬賽剋鑲嵌最精彩的是顔色的過渡,這張畫上的半人馬,尤其是男性上身和馬的肌肉部分,用色差變化很小的石子(或玻璃)拼貼起來,仔細看每塊小方塊的選擇都恰到好處,整體纔會有如此強的立體感。
古羅馬的喪葬是這裏的一個重要主題。說明文字很詳細,如果你有時間仔細看,會漸漸體會齣展品不多的好處:排列疏朗,觀眾不密集,能靜下心來慢慢欣賞。在盧浮宮和大英帝國博物館這樣的大博物館,人流穿梭,藏品浩如煙海,根本不可能仔細看每一個展品,細小的東西連瞥一眼都顧不上。能這樣踏踏實實、安安靜靜瞭解古羅馬的細節,當然是很大的享受。
法尤姆的墓葬肖像畫雖然齣土於埃及的法尤姆綠洲,但當時這裏被羅馬人統治。因而原來用金麵罩覆蓋的遺體,那時改用深受羅馬風格影響的繪於木闆上的肖像畫代替。肖像畫中有位著紫衣的女子,她的波浪發式在當時是很時髦的,耳環和兩串項鏈錶明瞭其富裕的傢庭背景。她溫情而略帶惆悵的目光以及飽滿的雙唇如此真切,然而在繪製此畫時這些都已不在人間。
如果你對希臘和羅馬史稍有瞭解,知道幾位最知名的政治傢和皇帝,可以看到他們的雕像,以及隱藏在麵容下的個性。
我們現在見到的很多皇帝塑像都是陳列在古羅馬帝國公眾場所,是帝國政治統治權力的象徵,都頗為威武。但是綠愷撒胸像(green caesar)卻淡化瞭附著在政治領袖身上的英雄主義氣質。我們看到的愷撒麵容憔悴,顯得憂鬱而蒼老。雕像是用一種産自埃及的深色雜砂岩(Greywacke)雕刻的,很細緻地錶現瞭他眉間的皺紋和下陷的雙頰。可惜他的眼睛是後代人安置的,無法想象他的眼神。同樣很人性化的胸像還有哈德良皇帝的。綠愷撒旁邊是著名的埃及艷後剋裏奧佩特拉七世(Cleopatra Ⅶ),她頭戴托勒密時代的王冠,麵孔嫻靜安詳,和後世人們想象中先後迷惑住瞭兩位古羅馬領袖(愷撒大帝和安東尼)的妖冶風騷完全不同,以緻不仔細看說明文字就會錯過雕像。但是此像製於她生活的時代,陳列於羅馬南部的私人彆墅中,應當是可信的。
此外,還有希臘民主政治的代錶人物伯裏剋利(Pericles)略微殘缺的頭像,在土耳其發現的一尊很優雅的阿佛洛狄特陶像,以及被稱為“柏林競技者”的希臘雕像,都非常值得細細觀賞。
新博物館
隨著收藏品的不斷擴充,老博物館已經容納不下所有文物。新博物館的建立是作為老博物館的補充,由愛好藝術的國王弗裏德裏剋? 威廉四世任命建築設計師施蒂勒負責。由於動工時發現靠近施普雷河的地基有矽藻土,可能承受不住建築的重量,因此使用蒸汽機打入瞭 2344 個木樁。這是柏林首次在紀念建築中使用這種技術。
新博物館的外觀是新古典式,內部則使用瞭鐵質構架。這在當時也是頗為先進的技術,新博物館因此被載入建築技術史。由於建於同一時期的慕尼黑古代雕塑展覽館和老繪畫陳列館在“二戰”中被毀,新博物館殘存部分是德國僅存的那個時期的建築。
新博物館為南北走嚮,垂直於老博物館北邊,中間隔著一條名為博德街(Bode Stra?e)的小路。為瞭錶現和老博物館的姐妹關係,施蒂勒以柱廊將其和老博物館相連接。建造工程在1848 年3 月席捲歐洲的革命中被中斷,到普魯士國王重新掌控局勢後重新開始。1855年正式嚮公眾開放,但是直到十一年後,內部的壁畫裝飾纔全部完成。耗時如此之長,可以想見其精美程度。可惜今天我們都無緣欣賞。
1943 年,新博物館在轟炸中中彈,導緻主樓梯和它上麵的壁畫燒毀。1945 年2 月新博物館再次遭到轟炸,和老博物館相連的柱廊及建築主體被炸。“二戰”後的四十多年間這裏都是廢墟。1986 年東德政府決定修復新博物館,但到兩德統一時還沒有完成,就中斷瞭。1997 年修復計劃重新啓動,聘請瞭英國設計師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主持。奇普菲爾德在2007 年曾負責修建瞭杭州的良渚博物館。
雖然奇普菲爾德的設計在新博物館重新開放儀式上受到德國總理默剋爾的稱贊,但是在同行中還是引發瞭爭議。有些人認為奇普菲爾德應當更多保存19 世紀施蒂勒的原始設計。施蒂勒的設計使新博物館的陳列可以從時間和分類上形成一個完整的係統,同時展室的內部陳設和展品的主題也相一緻。但是這種力求完美的設計也有缺陷,新增的展品沒有足夠的空間展示,不得已隻能將一個主題的文物整體移齣,原來的布置就被打亂瞭。事實上,隨著後續博物館的興建,整個博物館島的藏品都處於不斷調整中。
2009 年新博物館重新開館以來,展齣埃及藝術品。這與19 世紀的原初設計一緻。從大門進入後,嚮右便可以進入埃及庭院(Egyptian Courtyard)。這個展區展齣瞭大量的埃及文物和紙莎草紙。其中最著名的埃及藝術品是埃及女王奈費爾提蒂的胸像和著名的“柏林綠人”(Berlin“ Green Head”)。
埃及女王奈費爾提蒂是公元前14 世紀(古埃及第18 王朝)法老阿肯那頓的王後。阿肯那頓就是那位發起宗教改革—— 僅崇拜太陽神阿頓的一神信仰運動—— 的國王。在丈夫死後,奈費爾提蒂可能獨立短暫統治過一段時間。奈費爾提蒂的原意是“美麗的人來瞭”,這個名字和這尊雕像非常符閤。經過瞭三韆三百多年,這座石灰岩與灰泥雕塑成的彩繪人像依然神采奕奕。
德國考古學傢於1912 年在埃及發現瞭這個雕像,為瞭將它運齣埃及,德國考古隊嚮埃及方麵隱瞞瞭實情。為此,埃及方麵一直要求歸還。但它早已成為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被印製在各種宣傳品上,包括郵票、明信片、博物館的宣傳海報等。20 世紀30 年代的德國媒體甚至稱它是“德意誌普魯士的藝術寶庫這個皇冠上最珍貴的一顆寶石”。還有人形容它“展現瞭一個有著縴長頸項、優雅的弓形眉毛、高顴骨、細長鼻子,且紅唇上帶著富有活力的微笑的女性。奈費爾提蒂是古代藝術品裏最美麗的女人之一”。
所謂“柏林綠人”,是一尊公元前500 年左右由綠色石頭製成的男性頭像。雖然它的麵部已被損壞,但從藝術角度去看,這是一個頗為傳神的現實主義作品。因為頭像上沒有銘文,無法斷定他的身份,但從他所剃光頭以及淡定的目光判斷,應是一位有文化的僧侶。
新博物館還陳列瞭大量史前文化和人類早期文明的考古發現,包括謝裏曼發掘的特洛伊寶藏的復製品[見《柏林曆史文化之旅—— 人物手冊》(以下簡稱《人物》)之“謝裏曼”]。原件被當作戰利品運到蘇聯。為瞭讓人們從感知上體會史前時代人類的生活,博物館還放置瞭一些展品供參觀者觸摸,觀眾可以像史前人一樣用石器切割毛皮、用骨針縫製衣服。我用博物館放置的石刀切割獸皮,非常費勁,僅僅使前人在展闆上留下的切割印記又加深瞭幾道。
參觀完新博物館後,我在附設的紀念品店看到一張非常漂亮的明信片,好像是一個博物館展室的內部。印象中,參觀時沒有見到如此精美的布置,就去問服務人員,這是什麼地方。一位上瞭年紀的女士說,是以前陳列埃及展品的大廳。見我愣住瞭,她補充說:“戰爭中被毀瞭。”我一時語塞,不知該說什麼,女士有些悲戚又有些氣惱地瞥瞭我一眼。我想,她是猜到我的想法瞭。我那一瞬間想到的是,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瞭很多邪惡的事,最終招緻報復—— 當然也是非常殘酷的報復—— 我無法錶達同情。女士也許對外國人的這種態度並不陌生,所以丟下我走開瞭。
現在陳列埃及藝術品的大廳也很有氣勢,但是和明信片上昔日的華美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瞭。第一次麵對這種照片上的反差時,我還是很理性地告訴自己,這是沒辦法而隻能接受的一個事實。但是在柏林參觀期間,這樣的狀況要不斷麵對。凡是依照原設計修復的建築內部很少能恢復到原來的模樣,不誇張地說,大多數連原來的十分之一都趕不上。所以我越來越覺痛心疾首,對人類曾經的愚蠢和殘暴不由得不憎惡。
……
前言/序言
綠蔭天使羽翼下的柏林
鄭實
2005 年11 月,200 名新納粹乘火車去一個城市參加示威遊行,到達後,他們發現2000名反對者將所有可能的遊行路綫都堵住瞭,雙方僵持站立瞭四個小時。最終新納粹放棄瞭,掉頭離開。我偶然在一本書中讀到這則小事,它讓我覺得特彆溫暖,並對我曾短暫停留的那個遙遠國度産生瞭懷念。
2014 年7 月德國足球隊奪得世界杯冠軍。一時間微信上都是關於“德國戰車”式打法和德國人性格的議論。德國人如此紀律嚴明,如此具有團隊精神,如此堅韌不拔,如此一絲不苟,真是讓我們中國人嘆為觀止!但我同時又禁不住想到,也正因為這些特點,德國在“二戰”中對歐洲的破壞力纔這麼強。
如果不瞭解近一百年來德國曾有過多麼荒誕的經曆,就無法理解這個奇怪的地方、奇怪的民族。是的,德國和德國人都很“奇葩”。我在大街上很少看到德國人說笑,哪怕隻是嚮上翹一下嘴角。連坐在嬰兒車裏的孩子都很沉默,一臉的不高興,好像生下來就在思考哲學和他們的沉重曆史。
在柏林,一位中年婦女在我前麵吃力地提起大箱子,我主動伸齣援手,她很生硬地,或者說很生氣地說瞭聲“謝謝”,便快速離開瞭。我的一位朋友想挑個西瓜,剛一伸手,攤主就嚮她揮舞起切水果的刀。旁邊的好心人立即解釋說,隻能攤主親自動手拿給顧客。我還能講齣一堆這樣的例子,錶明德國人(主要是北部普魯士人,印象中巴伐利亞人要好得多)何等不易親近。但這些都沒有讓我對德國,尤其是柏林産生絲毫反感,相反,越瞭解德國,我越感到親切。為什麼?在我寫這本書的過程中,答案越來越清晰。
我們碰巧被生在一個地方。另一些人被生在彆的地方,在寫到一個德國優秀人物的精彩人生時,我會感受到一種力量湧入我的血液,所謂醍醐灌頂之悟;寫到柏林的某段曆史時,我會突然忍不住哭泣。作為人類中的一個,任何境遇都不隻是彆人的故事,而是屬於我們每個人。柏林,地球那邊的一個城市就這樣進入我的生命,這本書就是讓我和更多人一起分享:它曾經輝煌的文化,它的高傲、掙紮和絕望以及它現在的重生。
為瞭寫這本書,我和傢人重返柏林。到達第一天,旅店老闆很嚴肅地告誡我們:外齣必須關好門窗,沙塵暴即將來襲。這讓我好奇心大增,很想和中國北方傢鄉的沙塵暴做個對比。但是一周又一周過去瞭,碧空如洗,以大麵積綠地為榮的柏林陽光普照,隻是偶爾有些清風微雨。17 世紀普魯士統治的柏林的確以沙塵著稱。當年叔本華因此猶豫再三,是否遷居柏林。雖經過幾個世紀的建設和治理,柏林人似乎還是心存芥蒂。
作為普魯士王國的首都,後來作為德意誌第二帝國的首都,柏林在幾個世紀中積纍起來的華美建築幾乎都毀於戰火。現在的柏林完全是在廢墟上重建的。德國接連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連續不斷的轟炸,使城市完全癱瘓。其後,柏林的重建在四十餘年的四國分區占領和柏林牆分割中舉步維艱。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兩德統一後再次啓動的重建行動。和中國的很多城市一樣,柏林街道被開膛破肚,大麵積的工地占據整個街區,到處是工程吊塔。但最大的不同是,柏林重在重建。雖然已經沒有財力修復所有的古典建築,但是不失去和既往的聯係,不破壞傳統城市功能和肌理,這樣的呼聲始終在城市規劃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因此,我們絕不會把重建後的柏林和其他任何蓬勃發展的城市相混淆。一個沒有個性的城市就像一個沒有特點的人,很容易就被漠視和遺忘。正因為如此,到過柏林,就不可能忘記它。
德國人對待工作是齣瞭名的勤懇嚴謹,或者說較真。在柏林,能處處感受到他們的“小題大做”。奔馳牌公交汽車會在停靠站時,將車身傾斜,使車門處的踏闆與街道地麵形成和緩的斜坡,這無疑是專為老幼病殘孕這些弱者設計的。“細節決定成敗”的口號曾在我們這裏流行一時,但我以為決定細節的是人的觀念。在北京的車流中上下班,或者拖著行李在各地旅行,我總會想到德國製造的這種體貼入微的公交車。這個細節深嵌入我的記憶,使我一次次想到德國人的性格。
以“綠蔭天使的羽翼”作為本書的書名,來自柏林三個最獨特的方麵:首先,柏林城市中心有最大的市內綠地,生活於各大都市中的人們,誰能不羨慕?難怪綠黨能以環保為理念,成為德國冉冉上升的政治力量。其次,柏林修復瞭一些古典建築,柏林大教堂、夏洛騰堡宮、聖赫德維奇大教堂等,其穹頂都覆蓋著柔和的綠色。而一些現代建築為瞭和它們呼應,也采用瞭相似的綠塗料作為裝飾。最後一點,算是我的祝願。人類曆史從沒停止過對同類的殺戮,柏林在紀念百年曆史時總是不斷告誡民眾無論如何不能重蹈覆轍。威廉皇帝紀念教堂被炸的鍾塔不僅被保留,而且集資上韆萬歐元對殘跡進行維護。這樣的勇氣和智慧會感動和平天使永遠庇護柏林吧。願每一次新納粹的行動,都有十倍於他們的人們站齣來阻止。
旅行是答案
鄭實
我的野心在這本書中顯露無遺:
首先,我想在最廣泛的意義上,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旅行者提供服務,包括最漫不經心和最喜歡鑽牛角尖探究細節的遊客。
參加旅行社的歐洲“十幾國十幾日遊”的人因為時間和財力的限製,隻得加入“上車睡覺、下車照相”的緊迫行程,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傢不想把每個景點探個究竟。其中總會有好奇心很重的讀者,可以用本書來過把癮,瞭解他們匆匆看到的景觀背後的故事。這也許能促使你開始計劃新的行程。
還有那些雖然外語不強,但勇於探索、敢於獨立齣行的人。我希望本書可以為你齣發前的規劃提供參考。對背景瞭解得越多,齣去跑一圈收獲越大,這是我的感受。
我認識的一些熟讀西方作品的朋友,有的甚至寫過關於西方哲學的論文,或編輯齣版過大部頭的歐洲作傢傳記,還有好多負責國外欄目的編輯,對他們“熟悉”的西方其實隻有模糊的概念。怎麼能忍受一輩子隔靴搔癢呢?本書是送到嘴邊的開胃小甜點,解饞的大餐要自己去吃。
對歐洲已經很熟識、但未必有時間和精力深入探求一個地方的人,在數量上也許微乎其微。但我相信這樣的讀者總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在勾勒曆史脈絡、講述景點時力求精確細緻,哪怕是微小的細節。也許顯得囉嗦,但我堅信細節的魅力能極大刺激我們的大腦細胞,有益智功效。加入的主觀點評,是希望提供拙見,和此類讀者有所交流。
為此,我以“上窮碧落下黃泉”之精神和毅力將關於柏林及周邊一些地方的資料盡可能收集來,經過大腦的艱苦發酵,匯集成此書。雖然我希望寫齣一本目前國內無人能敵的“深度大全”,在五年之內,不會被同等的書超過,但顯然自身的功力還沒達到。而且我希望有人能很快超越我,這證明我們對於歐洲的瞭解正在深入,這不正是我寫此套書的目的嗎?
其次,我想把一個城市的時間和空間呈現給讀者。每個城市都因地理位置和曆史際遇不同而具有獨特的個性,這一點在遊覽柏林時會有很深刻的體會。我不僅想讓大傢欣賞現在的柏林,更希望穿越其極其麯摺的進程呈現不同時期疊加起來的柏林。所以你拿在手中的這本小書其實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和我之前寫作的《巴黎曆史文化手冊》《荷蘭比利時曆史文化手冊》以及其他旅行指南不同的是,我花費一些篇幅介紹瞭曾經的柏林和因戰爭原因而永遠消失瞭的柏林,並加入瞭一些曆史圖片。掌握曆史,纔能理解現實。我認為在生活中如此,在旅行中也是。
本書依照我的“曆史文化之旅”叢書的慣例,附有“人物手冊”。一些讀者對這樣的雙書結構很欣賞,使我倍受激勵。人傑方能地靈。一座城市,沒有人便沒有景,沒有故事就無法領略風情。而且德國值得一說的曆史文化人物眾多,他們對於柏林的過去和今天發揮瞭極大的影響力。
我希望本書可讀、可用、可賞。我一直在文體上嘗試將主客觀文字結閤,不僅提供實用旅行信息,也有人文化的描述,將史實像揉麵一樣摻入我們所觀賞的景緻中。本書有大量圖片,而且有意加入能讓大傢從細節體會美感的照片。希望以此提供豐富的閱讀感受,達到“秀色可餐”的效果,引誘諸位品嘗本書後産生去看看實景的衝動。
最後,在紙質圖書受到電子網絡衝擊的背景下,我希望做一本充分顯示書籍特性、可以擁有、愛撫、把玩的實體書,證明紙質媒體是有其存在價值的。當然這一點有賴於上述三條做得如何。對此,我還是有信心的。
我們中國人在吃飽穿暖之後,麵臨的下一個迫切問題就是如何活得更好。旅行是答案之一。我相信我們和歐洲之間的聯係會越來越密切,各種技術手段使地球顯得越來越小。對歐洲的瞭解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至少對我和傢人來說,幸福指數由此大大提高。大傢不妨一試。寫有意思的東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自己,期望同時也給大傢的閱讀和旅行帶來愉悅。
在綠蔭天使的羽翼下:柏林曆史文化之旅 這座城市,它並非一夜之間崛起,而是曆經瞭數個世紀的風霜雨雪,將曆史的層層印記深深烙印在每一塊磚石、每一條街道、每一張麵孔之上。柏林,這個曾經被分裂的傷痛割裂,如今又重塑輝煌的首都,宛如一位飽經滄桑卻依然風華絕代的女士,她的故事,值得我們以一顆虔誠的心去傾聽,用一雙探索的眼去發掘。 想象一下,當您漫步於菩提樹下大街,兩旁的古老建築靜靜佇立,仿佛訴說著往昔的輝煌。這裏曾是普魯士王國的榮耀之地,也是德意誌帝國的中心。宏偉的勃蘭登堡門,這座新古典主義的傑作,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是無數曆史事件的見證者。它曾承載著凱鏇的軍隊,也曾目睹瞭分裂的屈辱。如今,當您穿越它時,感受到的不僅是曆史的厚重,更是統一的喜悅與和平的希望。 穿過勃蘭登堡門,您將步入蒂爾加滕公園,這片綠色的海洋如同柏林的心髒,為這座城市帶來生機與寜靜。公園深處,古老的橡樹枝繁葉茂,古老的雕塑在陽光下閃耀,仿佛在低語著那些被遺忘的故事。在這裏,您可以逃離都市的喧囂,感受大自然的饋贈,也可以在小徑上悠閑地散步,想象著當年貴族們在此狩獵嬉戲的場景。 沿著菩提樹下大街繼續前行,一座座宏偉的建築映入眼簾。宏偉的柏林音樂廳,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的天堂,在這裏,您能聆聽到世界頂級樂團的演奏,讓靈魂沉醉在美妙的鏇律中。國會大廈,這座標誌性的建築,曆經火災、戰爭,又在重建中煥發新生,它的玻璃穹頂象徵著透明與民主,站在其上,您可以俯瞰整個柏林,感受這座城市的壯麗全景。 曆史的腳步不會停止,而柏林的魅力也遠不止於此。在博物館島,您將進入一個知識與藝術的殿堂。這裏匯聚瞭五座世界級的博物館,每一座都珍藏著無數令人驚嘆的文物。佩加濛博物館的宏偉祭壇,新博物館的埃及艷後雕像,老博物館的古希臘羅馬藝術品,博德博物館的雕塑收藏,以及老國傢美術館的19世紀繪畫,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跨越時空的曆史長廊,讓您得以與古老的文明對話。 當然,柏林的曆史並非隻有輝煌,也有沉重的傷痕。一段時期,柏林牆成為這座城市乃至整個世界的象徵。如今,東邊畫廊紀念著那段分裂的歲月,色彩斑斕的塗鴉藝術在冰冷的牆麵上綻放齣生命的力量,講述著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和對和平的祈願。在查理檢查站,您可以看到當年東西柏林之間的緊張對峙,仿佛還能聽到哨兵的腳步聲和戒備的口令。而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那些錯落有緻的水泥石碑,無聲地控訴著曆史的罪惡,提醒著人們銘記過去,警惕未來。 走齣曆史的沉重,柏林同樣散發著現代都市的活力與創新。在波茨坦廣場,您可以看到現代建築與曆史遺跡的巧妙融閤,這裏是電影、商業和娛樂的中心,流光溢彩,充滿朝氣。在哈剋雪市場,您可以找到各種獨立設計師的店鋪、時尚的咖啡館和彆具一格的酒吧,體驗柏林獨特的波西米亞風情。 柏林的美食文化同樣不容錯過。從傳統的地道香腸和豬肘,到米其林星級餐廳的精緻菜肴,再到遍布街頭的各國美食,柏林以其包容開放的姿態,匯聚瞭世界各地的美味。找一傢舒適的咖啡館,品嘗一杯香濃的咖啡,或是走進一傢傳統的啤酒館,感受當地人的熱情好客,都是這場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體驗。 這座城市,它的魅力在於曆史與現代的交融,在於傷痛與希望的並存,在於文化與藝術的綻放。它不是一座安靜的博物館,而是一部鮮活的書,每一頁都充滿瞭故事,每一個角落都等待著您去發現。 “在綠蔭天使的羽翼下:柏林曆史文化之旅”,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觀光,而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一次與曆史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意義的探索。當您踏上這片土地,感受著微風拂過菩提樹葉的沙沙聲,聆聽著博物館裏古老的迴響,或是置身於現代藝術的潮流之中,您會發現,這座城市,它的故事,它留下的印記,將永遠在您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您將在這裏,看到曆史的足跡如何一步步勾勒齣這座城市的輪廓;您將在這裏,感受到藝術的力量如何在街頭巷尾迸發齣勃勃生機;您將在這裏,體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與融閤,激發齣思想的火花。這趟旅程,是關於一座城市,也是關於一段被銘記的曆史,更是一場關於人類精神的追尋。 從古老的中世紀遺跡到現代化的建築奇觀,從宏偉的宮殿到靜謐的公園,從莊嚴的紀念館到充滿活力的創意街區,柏林以其豐富的層次和多樣的麵貌,展現著獨一無二的魅力。每一次轉角,都可能遇見驚喜;每一次駐足,都可能觸發思考。 在這片被綠蔭天使守護的土地上,您將有機會深入瞭解這座城市多舛的命運,感受它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蛻變。您將有機會走進那些曾經分割世界的角落,見證和平與統一的力量。您將有機會沉浸在柏林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中,體驗它作為藝術、科學和思想中心的獨特地位。 這場旅程,不僅僅是對地理空間的穿越,更是對時間維度的縱深探索。您將有機會觸摸那些飽經風霜的城牆,聆聽那些穿越歲月的傳說,感悟那些改變世界的瞬間。柏林,它用它的曆史,它的文化,它的人民,為你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敘事,等待著你去閱讀,去理解,去感同身受。 讓您的腳步跟隨曆史的脈絡,讓您的心靈感受文化的律動。在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上,您將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更將成為這段旅程的參與者,一段精彩的篇章,將在您的探索中被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