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4
中毒的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書,它*一次完整地剖析瞭生活中化學品肆虐的可怕局麵。*書以犀利不乏幽默的筆鋒,以及揭露一切真相的態度嚮我們解釋瞭為什麼七億不同的化學分子會齣現在水裏、空氣裏、土地裏、食物裏,甚至是新生兒的血液裏;拜爾、巴斯夫等化工巨頭是如何發跡的;為何在同一時間,癌癥、肥胖癥、厭食癥、阿茲海默癥、帕金森癥、哮喘與自閉癥突然泛濫;所謂的飲用水裏到底藏著什麼;跨國企業如何用包裝過的信息欺騙*世界……
作者是法國《十字架報》、《查理周刊》專欄報記者,在2015年1月7日襲擊事件中幸存但多處受傷。正如作者所說“也許真相可怕,但一個成熟的民族應該有知道的權利。”
本書分為五部分,按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軸講述瞭化學品的産生,被戰爭年代參戰各國的利用,現代化學工業對環境對人類的進一步影響和毒害,官方組織對一切真相的隱瞞與無力控製,以及化學品對人類未來的緻命性打擊。化學品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一邊在享受它帶來的福澤,一邊在無知且無助地被它推嚮可怕的深淵。
法布裏斯?尼科利諾
記者,法國《十字架報》專欄作者,曾齣版《誰殺瞭環保?》《一滴水的旅程》《肉工業威脅世界》等書。
《中毒的世界》一經推齣,立刻在法國等歐洲國傢引起強烈方嚮,短短一個月,銷量逾萬。
呂俊君,畢業於廈門大學法國語言文學係,後赴法國留學六年,獲埃剋斯-馬賽大學碩士文憑。有數部譯作即將齣版。
不,這本書絕不是要給化學判罪,而是要通過大量難以辯駁的實例來證明:從化學探索中滋生的化學工業引發瞭一場針對所有生命體的不宣之戰。這與做齣發現的天纔們無關,問題在於我們人類的無法逾越的局限性。——作者
第一部分 漫長的煉金術時期
第一章 希臘、阿拉伯、波斯和天主教的普羅米修斯 / 3
第二章 蛹是怎樣成為一門産業的 / 14
第二部分 殺人犯的時代
第三章 弗裏茨?哈伯――天纔戰爭犯 / 27
第四章 IG法本公司 :大屠殺製造商 / 42
第五章 杜邦的尼龍製造炸彈 / 55
第六章 被忘得一乾二淨的哈拉蔔賈、坦波夫、裏夫和敘利亞 / 64
第三部分 鼠疫和霍亂的年代/時期
第七章 殺蟲劑 :近之者亡 / 82
第八章 可憐的美人魚,流下塑料的淚滴 / 98
第九章 西奧?科爾伯恩,卓越的拓荒者 / 110
第十章 歐盟和法國政府顧左右而言他 / 124
第十一章 它們到處都是,甚至在彆處 / 139
第十二章 那麼,精子到底都去哪兒瞭? / 154
第十三章 當人類成為流動垃圾場 / 165
第十四章 空氣從內而外腐爛 / 179
第十五章 詛咒之地所在的廣袤國度 / 195
第十六章 多少痛苦、多少死亡、多少沉默? / 212
第四部分 無力的時代
第十七章 圍繞著標準發明者們的大謎團 / 244
第十八章 宏偉的、悲愴的Reach計劃 / 257
第十九章 如何炮製彌天大謊 / 275
第二十章 世界衛生組織與聯閤國環境規劃署的雙重身份 / 290
第二十一章 在我們傢那邊(法國喜劇是一齣悲劇) / 303
第五部分 沒有前途的未來
第二十二章 “前途是傢具底下的一條死狗”(歌謠) / 328
第七章
殺蟲劑:近之者亡
下麵,我們將——
看到詞匯是一項冷酷無情的格鬥運動;
欽佩孟山都講教化故事的纔華;
猶豫要不要和農藝學大師讓?比斯塔雷握手;
情願一醉方休,而這是危險的。
眾所周知,詞語之爭通常是搶奪實在之物的生死之爭。在我們的論題裏,工業部門寸土不讓,如果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的話,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是自有其道理的。無需等待便可以對他們下判詞:當代農藥誕生以來,其生産商們從始至終都試圖將他們的詞匯強加於我們。自始至終,在法國也就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本書作者與弗朗索瓦?韋耶萊聯閤署名的一本書1將這段曆史的細枝末節展現無遺。在此我們隻重提其中幾個突齣的部分。
例如Phytoma。當費爾南?維堯姆(Fernand Willaume)——第一個新産品的鼓吹者——決定於1948年創辦一份與殺蟲劑革新同步的報紙,他把報紙命名為Phytoma,取自古希臘語的Phuton,意為“植物”“草木”。多妙呀,這個名字直指遠古,人類無法追憶的往昔,甚至是在那些分子誕生之初、尚未被大自然在如此漫長的有生命的曆史中將之匯集之時。操縱術?毫無疑問,盡管維堯姆是相信這些發現之益處的。
接下來的都如齣一轍。維堯姆1951年遙控指揮成立瞭一傢前途看好的學術性團體,其名一清二白:Société Française de Phytiatrie et dePhytopharmacie(法國植物病理與植物病藥物學協會)。這個SFPP,在精雕細琢的詞句的掩護下,將為法國殺蟲劑井噴式的湧現提供絕佳的技術擔保。“phytiatrie”意指植物病理的科學,而“phytopharmacie”顯然就是治療植物病的方法。因此,一切都無可辯駁瞭:聽醫生的。
委婉說辭的威力
從那時起,事情從沒有真正地改變。農藥産業以控製植物病害産品的供應者自居。其事業進而可謂有助於植物的健康。時至今日在農藥工業全體周邊的最大的遊說集團親切地自稱植物保護工業聯盟(UIPP)。
但是,上帝啊,為什麼要有這麼多的委婉說法呢?不存在什麼奧秘。如果有誰使用準確的字眼“pesticide ”(農藥,殺蟲劑),那他就是在直言不諱地說“有意識地緻命”。這個詞來源於英語的pest,意為“害蟲”(農業意義上的),再往上說,是拉丁語裏的pestis,意為“有害的動物”。我們在後麵添瞭個詞尾-cide,也就是拉丁語中的-cida。cida來自動詞caedere,其意為“殺”。
一旦從小動物開始下手,何以保證也能收手於小動物呢? 1962年10月,已是大農藥産商的孟山都(Monsanto)在其商業雜誌上發錶瞭一篇聳人聽聞的故事The Desolate Year(《荒年》)——荒蕪的年代。作者在書中描繪瞭一個沒有農藥的美國的噩夢。沒有判斷力的人得牙齒打戰成什麼樣子呀,因為“昆蟲無處不在。既看不見,又聽不到。難以置信地遍布各地。整個美利堅閤眾國的每個地區、每個州、每個縣、每一畝土地、每一平方米土地,上上下下,無所不在:在每個房屋、每個榖倉;在人類的住所;在他們的雞窩裏、屋架裏、地基裏、傢具裏;在地下,在水裏;在枝上、在枝裏,在莖上、小枝丫上,在莖裏、小枝丫裏;在石頭下麵,在樹、動物和其他昆蟲的內部;也在人的內部。”
從文學的角度看,這些文字有待商榷,因為我們儼然在看一部50年代的恐怖電影的預告片。但是,戰爭就是戰爭。至於彆的麼,這是戰爭,哪裏還顧得上彆的。
修改,毋寜說詐騙
換一個角度看,這段文字還挺有趣的,因為如果我們用“殺蟲劑”來替換掉“昆蟲”,就會得到一份世界狀況的診斷錶:事實上殺蟲劑無所不至,直至到瞭成人、小孩和嬰兒的身體裏。再精確一點,這本書發錶的前一年——1961年——美國空軍的飛機開始在越南噴灑一種叫做“橙劑”的落葉劑,其成分之一就是二氧雜芑。這種除草劑是當時的全新産品,本是用來摧毀越共和北越人藏身的熱帶樹林的,卻也嚮著有數百萬農民居住的幾韆個村莊噴射。傷亡總數至今沒有確切的統計,但是越南政府估計有2百萬成年人感染瞭與橙劑有關的十三種嚴重疾病,其中包括癌癥。此外有500000個嬰兒先天畸形。
這些人沒有獲得任何賠償,相比之下,孟山都連同其他六傢化學公司卻同意為成為橙劑受害者的美國軍人提供180億美元的賠款。當然,賠償之前也是為橙劑的無害性激烈地辯護過的。一直等到1990年,多虧瞭一份由權威機構美國國傢科學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副署的官方調查,我們纔知道,孟山都隻是簡單地修改瞭一下數據結果,就得齣瞭他們想要的結論。後果?按照美國人的說法是None——一點也沒有。
英國《衛報》又火上澆油,2006年12月8日,《衛報》揭露,流行病學者理查德?道爾(Richard Doll)從1979年到1986年之間一直接受來自孟山都的秘密酬金,最高時達到每天1500美元。孟山都為什麼付錢?為瞭信件。比方說,道爾寫信給澳大利亞研究橙劑的公共衛生安全後果的委員會,信中他以“科學”權威的身份信誓旦旦地說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落葉劑與癌癥之間存在關聯。
蕾切爾?卡森:人性女英雄
讓我們再說迴上文中提到的關於昆蟲的大作。為什麼它齣現於1962年10月?因為蕾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這位上世紀的美國女性的重要性怎麼評價都不為過。鑒於她的故事在很多國傢還不為人知,最好還是先簡單地講一講。
蕾切爾1907年齣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她一開始是動物學係的高材生,後來為瞭幫忙養傢而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前中斷瞭學業。1935年,她父親去世之後,她在漁業管理局謀得瞭一份職位低微的工作,這對後來的事情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事實上,就是在這裏,她開始瞭對海洋的終生迷戀。而且,由於她有嫻熟的教育學修養,她開始寫作關於魚類和海底生命的文章和專著——先是給她的單位寫,後來又給著名的《巴爾的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等報紙寫稿。
她的創作生涯從這裏起步,終於獲得瞭齣版上的巨大成功。第一部為她贏得聲譽的是《我們周圍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1),這本書完成於1951年,至今在美國仍是一本名著。1952年,她版稅足夠高瞭,就辭去瞭本職工作。她學識淵博,熱愛海洋,從此以後又可以自由支配所有的時間瞭,她會做什麼呢?
1958年,在進行其他工作的同時,她仔細地研究瞭對抗Solenopsisinvicta的鬥爭過程。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種紅色的螞蟻,一般叫做“紅火蟻”,來自拉丁美洲,侵占瞭美國南方的部分地區。殺蟲劑工業的強大機器,在聯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決定發動一場誇張的化學戰爭。
螞蟻原是剋格勃
農業部的一個新部門植物害蟲控製(Plant Pest Control)重磅齣擊。8百萬公頃的土地經受瞭(有的動用瞭飛機)毒性極大的最新型殺蟲劑有機氯的處理。在冷戰的時代背景下,一場難以置信的宣傳戰打響瞭,“紅”螞蟻被界定為美國的敵人。有一篇文章乾脆寫道:“這種凶殘的小螞蟻將共産主義發揮到瞭極緻,其行動給人以一種冷血的精明之感。1”
然而,螞蟻並不像滅蟻者所宣告的那般危險,尤其是,農藥噴灑瞭二十來年,金錢浪費瞭好幾億美元,卻沒阻擋住它們嚮北推進的步伐。唯一的受害者,又一次的,是大自然:動物、水、土壤、人類。在20世紀的50年代末,蕾切爾大概已經懂得瞭化學大威脅的要義,隻待寫下來瞭。寫齣來的,就是那本齣版於1962年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本質疑(以DDT為首的)化學殺蟲劑運用的著作。蕾切爾認為,殺蟲劑是一個事關全球的災難,鳥類首當其衝,繁殖能力麵臨威脅。這個可怕的寂靜的春天裏將不再有鳥鳴。而且她指齣,由於很難大量地銷售旨在改變世界樣貌的毒藥,工業部門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傳遞虛假信息。作品的帶來的衝擊力是巨大的,殺蟲劑生産商立馬作齣反擊。
在這個夢幻的世界裏,一切似乎都有可能。衝突是禮儀的主宰之一,最強烈的激情滋養著衝突。人們瘋狂地相愛,不顧一切地投入一個一毫秒前還不認識的人的懷抱。人們憎恨瞭,就以音速逃跑,不扭頭去看那不曾存在過的過往。構成天地萬物的是閃光片、調色闆、顔色、形狀和不斷的相遇。
這個宇宙終究是臨時性的。在這臨時的宇宙裏,運動是持續的,冒險是持久的,不可思議之事是真實不虛的。未持護照便進入這個未知的廣闊國度裏的你呀,忘掉你的畏懼,把可憐的臨終聖餐留在門口吧,它們隻會把你塞滿罷瞭。化學是一個奇跡,我們應該驚訝地欣賞它,至少在一開始時應該像一個發現幸福的孩子一樣。
話說迴來,那物質又是什麼呢?我們甚或可以問,就我們的感知而言,物質存在嗎?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一滴水,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到它,但它卻隱瞞瞭50萬億億個原子。方便起見,我們就說這些原子的尺寸太小,是不可感知的。當然瞭,是不可被我們感知的。
為瞭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迴想起《微觀世界》的效應。1996年,導演剋勞德?紐利迪薩尼和瑪麗?佩萊諾發現瞭“草中的族群”。他們在阿韋龍省的某一處田野裏——彆管是現實中的哪個地方瞭——采用適閤昆蟲和蛛形綱動物尺寸的透鏡和儀器,展示瞭另一個未知的世界,這裏上演著無盡的誕生、戰鬥和相愛。
當然瞭,原子的生命似乎比紅螞蟻和獨角仙的生命簡單,但它囊括瞭後者並廣泛存在於銀河係。我們隔著這麼遠的距離看,銀河係似乎是一個整體,但它其實是由無數個點構成的。根據美國開普勒天文望遠鏡的觀測結果,銀河係中至少有170億個與我們的古老的地球大小相仿的行星。
一片嘴唇或者一隻腳,希特勒或者甘地時間,在這種條件下也呈現齣奇幻的輪廓。如果我們想完全像在我們所熟悉的維度裏這樣在其他維度裏行動,我們就必須有天使一樣的耐心。人們據此計算過,要想往天平的托盤上放入僅僅1剋的硫,你就必須擁有6萬億個世紀,你得一個接一個地抓住硫原子,當然還是中途不能停歇的。
整個宇宙無非由一百來種基本的化學元素構成:據統計有118種,其中94種為自然元素。這些自然元素的化閤就能解釋存在的萬物,無論是大棕熊還是一幅梵高的畫作,是用餐圍兜還是柳珊瑚,是三層厚的床墊還是一滴石油,是一片嘴唇還是一隻腳,是希特勒還是甘地。從根本上說生命隻是若乾基本元素(比如氫、碳、氮、氧,還有鉛、氯、鈣、鎢、碘等)的混閤物。
那我們為其存在與否的問題爭論瞭那麼多個世紀的原子呢?英國的天纔化學傢約翰?道爾頓1803年就第一個提齣瞭他的“原子理論”,他斷言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而原子與原子在芭蕾舞一樣的無休止的變動中互相結閤。今天我們知道,原子包括一個由質子(通常)加中子構成的原子核,單這一個核就集中瞭原子的99.9%的質量;而原子核的四周圍繞著比它大幾萬倍的電子雲。順便說一句:電子雲的巨大錶麵積說明瞭物質的主要成分是“空”,就連混凝土也是如此。電子雲,顧名思義,含有大量的電子。電子做超高速運動,但其軌跡始終不脫離其原子核外的一塊區域,我們可以稱之為“虛擬軌道”。
南美蟒蛇現身法式火焰薄餅中原子幾乎從不孤立存在,它們通常聚集在一種叫做分子的結構
中。把水晶和聚閤體的問題放到一邊。如果說原子是字母,那分子就是句子。原子仿佛永不停歇地在尋找一次運動、一次相遇、一次放縱。再以水為例來說吧。按照其分子結構,水質量的89%是氧,11%是氫。水是怎麼形成的呢?每個水分子都是三個閑逛的原子結閤的産物: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我們用化學式H2O來描述水,意思就是兩個氫(H2)配一個氧(O)。再添上一個氧原子就變成瞭H2O2,也就是雙氧水。分子就這樣聚閤原子,可以多達幾韆個,理論上原子的數量甚至可以是無限多的。在這一階段,人們仍然不知道其間的引力
是怎麼産生的,更不知道它是在什麼條件下産生的。
我們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原子從來隻是更換居住條件,或者說隻是在各個種類的、無限多的製服之間更換。一個500年前曾參與過構成一條潘塔納爾濕地蟒蛇的原子完全有可能會齣現在2014年巴黎街頭某人正在品嘗的一張法式火焰薄餅中。
這種奇特現象的關鍵叫作“反應”,一種基於靜電能的不可抗拒的吸引現象。分屬於兩個不同原子的電子——姑且稱之為“單身者”好瞭——尋偶。他們以電偶極子的身份互相靠近,各自的一部分電子雲相融閤——各自的電子從而也融閤在一起。這是一切反應的開始,哪怕它比這個要繁復糾結一韆(或十億)倍。
物質,不論其形狀或來源為何,其錶象總是氣態、液態或固態的。但這句話的關鍵詞是“錶象”,以為其實有相反相對的力量在不斷地互相中和,這纔將元素排列得如我們看到的那樣。簡單起見,我們隻取溫度這一個參量。溫度可以來一通大洗牌,將冰化成水,又將水化成汽,這種過程能改變一切。在固態下,分子幾乎不能動,一個挨一個緊緊地擠在一起,很難按照某個穩定的方位遊動;而在液態下,分子可以和鄰居換位子,也可以自己轉身。
每秒鍾100億次碰撞它們的結構可以概括,但它們的運動是變化多端的。物質成為氣態時分子纔算抵達自由之巔。O2分子(兩個氧原子)在常溫常壓下以1500km/h的高速奔跑,而且每個分子每秒鍾都會承受100億次碰撞。
氣態的分子簡直是進入瞭急速的、廣袤的天堂。這許多的碰撞在某些情況下會導緻化學反應,從而引起分子結構的重組。我們不妨將事情簡化,假定一個氣態的分子A2由兩個A原子構成,在氣體的躁動中,它遇到瞭同樣是氣態的B2分子,那就可能催生齣兩個新的AB分子。然而這隻是假定,因為或許無數每秒百億次碰撞之中什麼反應都沒有發生。
這種運動和結果都是難以估量的、偶然的,且原子的重組隻持續億分之一秒。秩序純粹是絕對無序的暫時平復。無序是本源。無序是基質。奧秘在火柴頭上我們需要動用我們的貧薄的想象力纔能描繪過去的人們在見證或者參與那些化學反應時多麼心曠神馳。不得不從火種說起。是什麼魔法點燃瞭火?我們的古人一無所知,我們可不是這樣。我們知道,燃燒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以壁爐裏的火為例,首先要有燃料,即木頭;其次是火焰的溫度,它帶來催化的能量;最後是任何燃燒都必不可少的助燃物,在我們的例子裏助燃物是我們稱為氧氣的O2。
全部的過程無非化學反應,其中包括最開始的那個火花。火柴頭上有一層磷脂覆蓋著一層硫。磷在50℃就能燃燒,而後硫接力,直到火焰攻剋瞭小木棍的頭部。還需要一個颳闆,通過摩擦給磷加熱。當代的火柴頭混閤瞭玻璃粉和紅磷。在遙遠的過去,人們唯有拿兩塊木頭互相抵住摩擦,直到引動燃燒那一程序。
那我們在爐膛前懷著那麼多喜悅觀賞的火光又是怎麼迴事呢?它一部分來自化學反應過程中的電子交換,一部分來自物體被加熱到很高的溫度時放射齣來的光。木頭含有——隻是大約值,因為樹種不同比例也不同——50%的碳、44%的氧和6%的氫。從碳到灰的劇烈轉化理所當然地會帶來原子與分子的重新分配。碳變成瞭二氧化碳,到瞭空氣中,在若乾步驟之後又將被正在形成中的木頭吸取。二氧化碳從壁爐的排煙管散齣後到彆處,可能是很遠的彆處,去體驗新的化學探險。在此我們隻提及而不強調一點,那就是並非所有的碳最終都會成為二氧化碳。例如,一次不良的燃燒會附帶産生一氧化碳甚至富含碳的炭黑。舊石器時代以及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人類隻能憑自己的想象力去看待這些神秘的現象。幸好我們有瞭化學。捍衛好奇心您即將閱讀的這本書絕對不抹殺好奇心。抹殺人類的好奇心就相當於控訴人類本身。人類過去、現在、未來都曾經、正在、必將探問其周圍的無窮無盡的謎。化學正是探問之一。原子,並不像很多人相信的那樣是宇宙的基本粒子,因為如上所述,它含有質子、中子和電子。但是我們從1964年——僅僅!——開始知道前兩者也不是最基本的,因為他們由誇剋構成,而誇剋纔算是“真正”的基本粒子,也就是不含有他物的粒子。
這一發現似乎給瞭那些當初自以為發現瞭第一要素的人當頭一棒,而且似乎人類可以毫不費力地靠近煉金術士的“賢者之石”瞭。
這當頭一棒,美國人默裏?蓋爾曼——誇剋之父,1969年的諾貝爾物理奬得主——也沒躲過去。因為“誇剋”一詞是從詹姆斯?喬伊斯的幾乎不可迻譯的《芬靈根的守靈夜》中竊來的。原詞所在的那句話是:“Three Quarks for Muster Mark !”這是海鳥鳴齣的幾個詞兒,我們勉強可以譯作“三個誇剋給穆思特馬剋!”這麼說來誇剋是一句戲言。
但蓋爾曼的貢獻不止於此。1954年,他引進瞭一個新的量子數,他命名 中毒的世界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毒的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