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SDN VMware NSX 网络原理与实践

新一代SDN VMware NSX 网络原理与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范恂毅,张晓和 著
图书标签:
  • SDN
  • VMware NSX
  • 网络虚拟化
  • 网络安全
  • 数据中心
  • 云计算
  • 网络原理
  • 实践指南
  • 虚拟网络
  • 软件定义网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92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8566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网络和虚拟化设计架构师、项目实施工程师和IT管理人员阅读。
  VMware NSX技术领域的一本中文读物  VMware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CTO亚洲研究院总经理李映先生作序  众多业内技术专家倾力推荐  本书由NSX技术专家著作,全面介绍了VMware NSX的相关知识,还从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出发,阐述了NSX与其他技术、产品、服务进行整合的解决方案,可以作为NSX部署方案的指导。

内容简介

  VMware NSX是VMware网络虚拟化平台,它是结合了Overlay技术的新一代SDN解决方案。《新一代SDN——VMware NSX 网络原理与实践》作为市面上专门讲解VMware NSX的中文图书,揭开了这项新技术的神秘面纱。  《新一代SDN——VMware NSX 网络原理与实践》共分为12章,主要介绍了SDN与网络虚拟化的起源与现状,NSX网络虚拟化概览,NSX-V解决方案基本架构,NSX-V逻辑交换与VXLAN Overlay,NSX-V逻辑路由,NSX-V安全,NSX-V的Edge服务网关,多vCenter环境中的NSX-V,多虚拟化环境下的NSX-MH,NSX与OpenStack,在NSX之上集成第三方服务,NSX的底层物理网路设计等知识。  《新一代SDN——VMware NSX 网络原理与实践》适合网络和虚拟化设计架构师、项目实施工程师和IT管理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范恂毅,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曾在NEC、Jardine OneSolution、Alcatel-Lucent等国际知名IT公司担任顾问和架构师,有约10年行业工作经验。精通网络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并在存储、安全、应用交付、语音、无线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尤其对SDN、网络虚拟化、分布式存储、OpenStack等前沿IT技术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持有三项Cisco CCIE认证(安全、语音、数据中心)和三项VMware VCP认证(数据中心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桌面虚拟化)。曾主导多家跨国企业的中国区数据中心的架构设计,目前同时担任着国内的VMware虚拟化技术论坛——VMsky的NSX版块版主。  张晓和,曾就读于香港大学IMBA,目前是VMware公司网络虚拟化产品线高级经理,拥有18年的IT工作经历,先后在Bay Networks、Fore Systems以及Cisco Systems(2000年到2014年)担任系统工程师和销售经理等多个职位。是国内很早获得路由交换和安全双CCIE的网络从业者之一,曾经参与过国内很多重点行业的超大型客户网络架构设计,乃至业务拓展及推广。  作为VMware公司在中国区布局网络虚拟化(SDN)业务的产品经理,张晓和先生自2014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和推进在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和云机房中使用软件定义网络的NSX技术来替代物理网络设备和厂商功能绑定的传统方案。

目录

第1章 SDN与网络虚拟化的起源与现状 1
1.1 SDN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
1.1.1 为什么需要SDN 2
1.1.2 网络业务发展趋势 4
1.1.3 SDN发展历史 8
1.2 认识SDN 9
1.2.1 SDN是什么 9
1.2.2 SDN架构 11
1.2.3 SDN如何应对当前IT环境 12
1.2.4 SDN相关的组织与厂商的
应对 13
1.3 网络虚拟化的兴起 15
1.3.1 服务器虚拟化的日趋成熟 16
1.3.2 网络虚拟化的起源和发展 17
1.4 总结 21
第2章 NSX网络虚拟化概览 23
2.1 VMware NSX网络虚拟化解决方案
简介 23
2.1.1 VMware服务器虚拟化的
前世今生 23
2.1.2 服务器虚拟化的优势移植
到了网络虚拟化 28
2.1.3 NSX解决方案概览 29
2.1.4 NSX网络虚拟化应用场景 33
2.2 当前主流Overlay隧道技术简介 34
2.2.1 VXLAN技术 34
2.2.2 NVGRE技术 36
2.2.3 STT技术 36
2.2.4 三种Overlay技术的对比和
应用场景 37
2.2.5 下一代Overlay技术—
Geneve 37
2.3 各厂商的网络虚拟化解决方案 38
2.3.1 Cisco ACI解决方案 39
2.3.2 在Microsoft Hyper-V中实现
网络虚拟化 40
2.3.3 Juniper Contrail解决方案 41
2.3.4 各厂商网络虚拟化解决方案的
比较 42
2.4 与VMware NSX相关的认证 44
2.4.1 VMware认证体系简介 44
2.4.2 与NSX相关的VMware认证与
考试 46
2.5 总结 47
第3章 NSX-V解决方案基本架构 48
3.1 NSX-V的核心组件 48
3.1.1 NSX-V逻辑框架 48
3.1.2 NSX-V的管理平面 50
3.1.3 NSX-V的控制平面 51
3.1.4 传输区域 57
3.2 NSX-V安装环境 58
3.2.1 NSX-V底层安装环境 58
3.2.2 NSX Manager安装准备 59
3.3 NSX Manager的安装与部署实验 60
3.3.1 获得NSX Manager的OVA
文件 60
3.3.2 安装NSX Manager的虚拟机 60
3.3.3 登录到NSX Manager的
虚拟机 65
3.3.4 将NSX Manager注册到
vCenter 67
3.3.5 备份NSX Manager 69
3.4 NSX Controller的安装和部署实验 70
3.4.1 NSX Controller部署流程 70
3.4.2 安装NSX Controller 70
3.5 总结 73
第4章 NSX-V逻辑交换与
VXLAN Overlay 74
4.1 vSphere逻辑交换机详解 74
4.1.1 vSphere标准交换机和分布式
交换机 74
4.1.2 NSX逻辑交换机 77
4.1.3 NSX中VXLAN的组播复制
模式 80
4.1.4 NSX中VXLAN的单播复制
模式 82
4.1.5 NSX中VXLAN的混合复制
模式 84
4.1.6 NSX Controller的表项 85
4.1.7 虚拟网络到虚拟网络的二层
流量转发 86
4.1.8 NSX逻辑交换机的QoS 88
4.2 NSX二层桥接 89
4.2.1 虚拟网络到物理网络的二层
连接 89
4.2.2 虚拟网络到物理网络的单播
通信 92
4.3 NSX逻辑交换机的实验配置 94
4.3.1 为ESXi主机安装VIB 94
4.3.2 配置VXLAN相关参数 95
4.3.3 配置Segment ID池 97
4.3.4 配置传输区域 98
4.3.5 配置和部署NSX逻辑
交换机 99
4.3.6 将虚拟机迁移至逻辑交换机
环境 101
4.4 总结 102
第5章 NSX-V逻辑路由 104
5.1 NSX逻辑路由详解 104
5.1.1 NSX逻辑路由概览 105
5.1.2 NSX逻辑接口 107
5.1.3 NSX集中路由 108
5.1.4 NSX分布式路由 109
5.1.5 物理路由器作为下一跳的
部署模型 115
5.1.6 NSX Edge作为下一跳的
部署模型 116
5.2 NSX逻辑路由的实验配置 119
5.2.1 配置和部署NSX分布式逻辑
路由器 119
5.2.2 配置和部署NSX Edge
路由器 128
5.2.3 连接分布式路由器和
NSX Edge路由器 134
5.2.4 在分布式路由器上配置OSPF
动态路由 139
5.2.5 在NSX Edge上配置OSPF动态
路由 144
5.3 总结 149
第6章 NSX-V安全 150
6.1 防火墙技术 150
6.1.1 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 151
6.1.2 防火墙技术及其实现 152
6.2 NSX防火墙详解 153
6.2.1 企业和数据中心需要面对的
安全挑战 154
6.2.2 NSX如何应对当今安全
难题 155
6.2.3 NSX分布式防火墙概述 156
6.2.4 NSX分布式防火墙的功能和
优势 160
6.2.5 NSX分布式防火墙的微分段
技术的实现 164
6.2.6 使用NSX分布式防火墙保护
虚拟桌面 171
6.2.7 利用NSX Edge实现防火墙
功能 176
6.3 NSX防火墙实验配置 177
6.3.1 配置NSX分布式防火墙 177
6.3.2 配置NSX Edge防火墙 181
6.4 总结 186
第7章 NSX-V的Edge服务网关 187
7.1 NSX Edge服务网关 187
7.1.1 NSX Edge服务网关能实现的
功能 187
7.1.2 部署NSX Edge服务网关的
资源分配 188
7.2 NSX Edge的HA 189
7.2.1 使用A/S实现NSX Edge的
HA 189
7.2.2 使用ECMP实现NSX Edge的
HA 192
7.3 利用NSX Edge服务网关实现NAT 194
7.3.1 NAT技术简介 194
7.3.2 使用NSX Edge服务网关部署
Source NAT 195
7.3.3 使用NSX Edge服务网关部署
Destination NAT 196
7.4 利用NSX Edge服务网关实现负载
均衡 197
7.4.1 负载均衡技术 197
7.4.2 基于NSX Edge服务网关的
负载均衡 199
7.4.3 使用单臂模式部署负载
均衡 200
7.4.4 使用在线模式部署负载
均衡 203
7.4.5 部署分布式负载均衡 205
7.5 利用NSX Edge服务网关实现VPN 206
7.5.1 IPSec VPN技术 207
7.5.2 另一种VPN技术:
SSL VPN 208
7.5.3 使用NSX Edge建立二层
VPN 209
7.5.4 使用NSX Edge建立三层VPN 211
7.6 NSX Edge服务网关的实验配置 211
7.6.1 配置Source NAT 211
7.6.2 配置Destination NAT和
单臂模式负载均衡 215
7.6.3 配置并实现NSX Edge的HA 233
7.7 总结 236
第8章 多vCenter环境中的NSX-V 237
8.1 跨vCenter的NSX-V架构和设计 237
8.1.1 跨vCenter的NSX-V概述 237
8.1.2 跨vCenter的NSX-V组件
介绍 241
8.1.3 单站点数据中心设计 242
8.1.4 多站点数据中心设计 243
8.2 跨vCenter的NSX-V部署 246
8.2.1 跨vCenter的NSX-V部署准备
工作 246
8.2.2 部署主用NSX Manager 247
8.2.3 部署辅用NSX Manager 249
8.3 总结 250
第9章 多虚拟化环境下的NSX-MH 251
9.1 开源虚拟化平台 251
9.1.1 Xen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52
9.1.2 Xen的工作原理 253
9.1.3 KVM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54
9.1.4 KVM基本架构 256
9.2 NSX-MH解决方案概览 257
9.2.1 NSX-MH解决方案整体
架构 257
9.2.2 NSX-MH的管理平面 258
9.2.3 NSX-MH的控制平面 260
9.2.4 NSX-MH的数据平面 263
9.3 NSX-MH环境下的OVS 264
9.3.1 OVS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65
9.3.2 OVS技术详解 265
9.3.3 OVS与Openflow 268
9.3.4 OVS与服务节点 269
9.3.5 OVS与Hypervisor 271
9.3.6 OVS与NSX二层网关 271
9.3.7 OVS与物理二层网关 274
9.3.8 OVS与NSX三层网关 275
9.3.9 OVS与传输区域 279
9.4 NSX-MH逻辑交换 279
9.4.1 NSX-MH逻辑交换 279
9.4.2 虚拟网络之间的单播通信 280
9.4.3 虚拟网络到物理网络的
单播通信 282
9.4.4 多目的流量的复制模型 286
9.5 NSX-MH逻辑路由 287
9.5.1 NSX-MH逻辑路由简介 287
9.5.2 集中路由 288
9.5.3 分布式路由 291
9.6 NSX-MH安全 292
9.6.1 端口隔离 292
9.6.2 端口安全 293
9.6.3 安全Profile与访问控制列表 295
9.7 总结 299
第10章 NSX与OpenStack 300
10.1 OpenStack简介 300
10.1.1 OpenStack的起源和发展
历程 301
10.1.2 OpenStack主要组件 304
10.1.3 OpenStack在企业中的典型
部署 309
10.1.4 VMware与OpenStack的
关系 310
10.2 NSX与OpenStack的集成 313
10.2.1 VIO发行版软件 313
10.2.2 使用NSX-V进行VIO的
网络部署 319
10.2.3 NSX–MH与OpenStack的
集成 322
10.3 NSX-V的VIO安装和部署 323
10.3.1 安装和部署VIO Manager 323
10.3.2 通过VIO Manager部署OpenStack 327
10.4 总结 335
第11章 在NSX之上集成第三方服务 336
11.1 NSX与合作伙伴打造下一代
数据中心安全 336
11.1.1 Palo Alto NGFW解决
方案 337
11.1.2 NSX与Palo Alto集成解决
方案 338
11.1.3 如何集成NSX与Palo Alto NGFW 341
11.1.4 NSX与Checkpoint vSEC的
集成解决方案 344
11.1.5 NSX与Symantec的集成
解决方案 345
11.2 NSX与合作伙伴共同交付SDDC 346
11.2.1 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
简介 347
11.2.2 NSX与F5集成解决方案 351
11.2.3 与NSX Edge平行部署F5
应用服务 353
11.2.4 与分布式路由器平行部署F5
应用服务 355
11.2.5 使用单臂模式部署F5应用
服务 357
11.3 总结 359

第12章 NSX的底层物理网络设计 360
12.1 为NSX而打造的Underlay 360
12.1.1 数据中心物理网络架构的
演进 361
12.1.2 NSX对底层物理网络提出
的要求 365
12.2 Arista Networks网络平台与NSX的
融合 368
12.2.1 Arista Networks网络平台
介绍 368
12.2.2 在Arista Networks网络平台
之上部署NSX 370
12.3 Brocade网络平台与NSX的融合 372
12.3.1 Brocade VCS Fabric平台
介绍 372
12.3.2 在Brocade VCS Fabric平台
之上部署NSX 374
12.4 NSX环境中物理交换机连接的
机柜设计 376
12.4.1 NSX环境中的机柜和集群
设计 376
12.4.2 NSX中的的流量模型 381
12.5 总结 382
参考文献 384

前言/序言


《网络重塑: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演进与前瞻》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企业对数据中心网络的要求早已超越了基础的连通性。高性能、高可用性、灵活性、自动化以及安全性,这些需求共同驱动着网络架构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基于物理设备的、静态配置的网络模式,正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日益增长的流量压力。 《网络重塑: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演进与前瞻》一书,深入剖析了驱动当前网络变革的核心力量,并以前瞻性的视角,勾勒出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蓝图。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种特定的技术或厂商的解决方案,而是致力于从更宏观、更基础的层面,探讨数据中心网络演进的必然性,解析其中的关键技术原理,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数据中心网络演进的驱动力与挑战 本部分首先将回顾数据中心网络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早期简单的二层、三层网络,到如今复杂多样的虚拟化、云化环境。我们将深入分析导致传统网络面临挑战的根本原因: 业务敏捷性需求: 敏捷开发、DevOps、容器化等新兴应用模式要求网络能够快速响应应用部署和变更,传统的“一次部署,长期不变”的网络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 流量爆炸性增长: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数据中心内部东西向流量的比例急剧增加,对网络的带宽、延迟和可扩展性提出了严峻考验。 虚拟化与云原生: 虚拟机的广泛应用以及容器、微服务的兴起,使得网络逻辑与物理基础设施的解耦成为必然,传统的基于IP地址的静态安全策略难以有效管理。 安全边界的模糊化: 随着横向移动威胁的增加,传统的“内厚外薄”的安全模型已不再奏效,需要构建更精细、更动态的安全防护体系。 运维复杂性: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复杂化,手动配置和故障排查的难度不断增加,易出错且效率低下。 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些驱动力如何促使业界寻求更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架构,并为后续的技术探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核心技术原理 在理解了变革的驱动力之后,本书将聚焦于构成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各项核心技术,并对其底层原理进行深入剖析,而非停留在概念层面。 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原理与演进: 我们将深入探讨SDN的核心思想——控制与转发分离,以及其在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应用。本书将详细解析SDN控制器如何扮演“大脑”的角色,集中管理和调度网络资源。同时,也将讨论SDN在不同场景下的演进,包括OpenFlow协议的规范、南北向和东西向接口的交互逻辑,以及SDN在提高网络自动化和灵活性方面的作用。 网络虚拟化的关键概念与实现: 网络虚拟化是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的基础。本书将详细讲解Overlay网络技术,例如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的封装机制、VTEP(VXLAN Tunnel Endpoint)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如何实现二层网络的跨越和扩展。同时,也会探讨Geneve、NVGRE等其他Overlay协议的优劣势。我们将重点分析网络虚拟化如何实现逻辑网络的与物理网络的解耦,以及其在隔离性、灵活性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数据中心互联(DCI)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随着多数据中心部署和混合云的普及,如何高效、可靠地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中心成为重要课题。本书将探讨DCI面临的挑战,例如带宽、延迟、可靠性和安全性,并深入分析基于MPLS、IPsec VPN、SD-WAN以及SDN的DCI解决方案。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些解决方案在实现跨数据中心资源共享、业务连续性以及灾难恢复方面的作用。 自动化与编排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 自动化是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实现高效运维的关键。本书将探讨网络自动化工具和技术,包括配置管理工具(如Ansible、Chef)、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在网络领域的应用,以及网络编排平台如何协调不同网络组件,实现端到端的业务自动化部署和管理。 第三部分: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安全模型与实践 安全是数据中心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超越传统的边界安全概念,探讨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的安全模型和实践。 微隔离(Microsegmentation)的原理与价值: 传统安全模型将网络划分为信任区域,而微隔离则将每一个工作负载(虚拟机、容器)视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并为其施加精细的安全策略。本书将深入解析微隔离的实现机制,以及其如何有效遏制横向移动威胁,降低攻击面。 零信任安全模型在数据中心网络中的落地: 零信任安全的核心理念是“从不信任,始终验证”。本书将探讨如何将零信任原则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策略执行。 安全策略的自动化管理与编排: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动态变化,手动管理安全策略将变得极其困难。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自动化工具和平台,实现安全策略的动态生成、部署和更新,确保安全策略与业务需求同步。 网络流量可视性与威胁检测: 强大的可视性是实现有效安全防护的前提。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流量采集、分析和监控技术,提升数据中心网络的可见性,并结合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潜在安全威胁的实时检测和响应。 第四部分: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架构设计原则与未来展望 在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安全理念之后,本书将引导读者进行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架构设计,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扩展性、高可用性与弹性设计: 任何先进的网络架构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弹性。本书将从设计层面,阐述如何构建能够应对业务增长和突发流量的网络,以及如何通过冗余和容错机制,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开放性与互操作性: 开放的标准和接口是避免厂商锁定的关键。本书将强调在架构设计中,应优先考虑采用开放的技术和协议,以实现不同厂商设备和解决方案的互操作性。 绿色与能效考量: 随着数据中心能耗的日益增加,绿色化和能效优化已成为重要的设计目标。本书将探讨如何在网络架构设计中融入能效考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AI与机器学习在网络中的深度融合: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更深入地赋能数据中心网络。本书将探讨AI在网络流量预测、故障自愈、智能调优、安全威胁识别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将如何重塑网络的智能化水平。 边缘计算与网络融合: 随着边缘计算的兴起,数据中心网络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集中式数据中心,而是向边缘延伸。本书将探讨边缘计算对数据中心互联带来的影响,以及网络架构如何适应这一趋势。 《网络重塑: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演进与前瞻》适合于数据中心架构师、网络工程师、IT运维管理者、以及对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技术感兴趣的开发人员和技术爱好者。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对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全面认知,掌握其核心技术原理,理解其安全模型,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网络设计与实践中,从而应对不断变化的数字化挑战,驱动业务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后续章节中,进一步拓展了SDN和NSX的应用场景,触及了云原生环境和DevOps的实践。作者详细介绍了NSX如何与Kubernetes、Docker等容器化平台集成,实现容器网络的自动化部署、管理和安全隔离。通过对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插件的介绍,以及NSX如何在Kubernetes集群中提供网络连接和安全策略,让我对如何在现代化的应用环境中构建灵活、弹性的网络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还重点阐述了NSX如何支持多云环境,包括私有云、公有云(如AWS、Azure)以及混合云的部署和统一管理。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应对复杂多云架构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信息。通过对API接口和自动化工具的介绍,书中展示了如何将NSX融入CI/CD流程,实现网络资源的按需创建和配置,从而加速应用的交付和迭代,这无疑是拥抱DevOps理念的关键一步。

评分

最后,这本书的结尾部分,着重于对未来网络发展趋势的展望,以及NSX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当前的技术讲解,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前沿的网络智能化、自动化和可编程化。书中提到了AI在网络流量分析、故障预测和安全威胁检测中的应用,以及NSX如何通过开放的API接口,为这些高级功能的实现提供基础。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还对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SD-WAN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阐述了NSX与这些技术的协同作用。这使得我对整个软件定义网络生态系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整本书的行文流畅,逻辑清晰,虽然技术深度很高,但作者始终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SDN和VMware NSX,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实用的学习路径。

评分

这本书在深入讲解VMware NSX的架构设计时,着重强调了其作为SDN解决方案的独特优势。作者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逐一拆解了NSX的各个组件,包括控制器、管理器、数据平面上的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 (VDS) 集成,以及Edge Services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Overlay网络技术,特别是Geneve协议的讲解,非常细致。它不仅解释了Overlay如何实现网络虚拟化,还深入探讨了其在多租户隔离、网络隔离以及跨越不同物理网络环境的能力。通过对VXLAN封装、逻辑交换机(Logical Switch)、逻辑路由器(Logical Router)等概念的详细阐述,我终于能够清晰地理解NSX如何构建一个灵活、可编程、且与底层物理网络解耦的虚拟网络。此外,书中对NSX在微隔离、东西向流量控制方面的应用,给出了非常详实的配置示例和原理说明,这对于我后续在实际工作中部署和管理复杂网络环境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评分

作为一名在网络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工程师,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从未停止过脚步。最近,我恰好读完了一本关于SDN和VMware NSX的书籍,虽然书名我在这里就不直接提及了,但其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开篇,首先详尽地阐述了传统网络架构的局限性,从僵化的配置模式、繁琐的管理流程,到部署效率低下、安全策略难以灵活调整等痛点,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它并非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逻辑,让读者切身体会到为何需要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在我看来,正是这种对“痛点”的深刻共鸣,为后续引入SDN和NSX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没有急于介绍技术细节,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从宏观层面构建起对SDN理念的认知框架,解释了其核心思想,即“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分离,以及由此带来的网络自动化、智能化和可编程性。这部分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摆脱了对传统硬件设备的固有思维,从而以全新的视角理解网络。

评分

在对NSX的虚拟网络能力进行全面介绍后,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网络安全领域。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深入探讨了NSX如何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为企业网络提供前所未有的安全防护能力。其中,微隔离(Micro-segmentation)的概念被反复提及,并以多个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案例分析。例如,如何为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关键应用构建细粒度的安全策略,即使在同一网络段内部,也能实现隔离,从而有效遏制横向传播的威胁。此外,书中对NSX提供的分布式防火墙(Distributed Firewall)、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VPN等安全服务,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配置指导。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安全功能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整个SDN架构中,强调了自动化安全策略部署和响应的重要性。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未来的网络安全不仅仅是边界的防护,更是深度、动态、智能的安全体系。

评分

书还凑合,就是看不明白。什么虚拟交换机,vds,逻辑交换机,分布式逻辑交换机,很混乱,什么叫逻辑交换机,看这名字起得,跟vds啥区别?

评分

恍恍忽忽纠结是为了自己一个人

评分

还没开始看,希望能有帮助。。

评分

真的很不错的一本书很适合我

评分

内容还没看,但愿有所收获吧,技术书籍标价都很高啊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专家的水平,当然是没话说的。可以作为只是拓展

评分

书的内容挺实用的,可以,推荐购买。

评分

一直在京东购买图书,正版快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