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現代編程 集成開發環境 設計模式 極限編程 測試驅動開發 重構 持續集成

C現代編程 集成開發環境 設計模式 極限編程 測試驅動開發 重構 持續集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花井誌生 著,楊文軒 譯
圖書標籤:
  • C語言
  • 現代編程
  • 集成開發環境
  • 設計模式
  • 極限編程
  • 測試驅動開發
  • 重構
  • 持續集成
  • 軟件工程
  • 編程方法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17756
版次:1
商品編碼:1190858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圖靈程序設計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將現代編程方法應用到C語言的嵌入式開發中   2.內容涉及集成開發環境、設計模式、極限編程、測試驅動開、重構、持續集成,介紹瞭   a.精選的幾種適閤C嵌入式開發的設計模式   b.如何自己編寫代碼實現Mock測試。   c.教科書中的重構方法行不通時如何對C應用程序進行重構。   d.如何將JAVA開發中常用的CI服務器Jenkins應用於C應用程序的開發   3.提高開發質量、減輕工作負擔,適閤嵌入式開發者閱讀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講解如何將集成開發環境、設計模式、極限編程、測試驅動開發、重構、持續集成這些現代編程方法應用到C語言的嵌入式開發中去。即將服務器站點中的通用設計方法、工具的使用方法、開發方式等逐一“翻譯”成為可以在C語言嵌入式開發過程中使用的方法。

作者簡介

  花井誌生(作者),入職時使用C/C++開發嵌入式設備(POS)應用程序。大約十年前開始接觸服務器站點開發。現在主要使用Java開發Web應用程序,從故障檢修到係統設計、開發均有涉獵。  楊文軒(譯者),華中科技大學碩士。2007年入職方正國際軟件。先後參與過京瓷MFP、丸善MBIS係統開發,並且主導過講談社拼版係統、講談社廣告係統的開發。擅長Web2.0開發,有豐富的對日開發經驗。

目錄

第1章 概要  1
1.1 現在C依然很熱門  1
1.2 使用C進行嵌入式開發的特點  3
1.3 本書的目標  5
1.3.1 C與集成開發環境  5
1.3.2 C與設計模式  6
1.3.3 C與極限編程  7
1.3.4 C與現代開發方式  9
1.4 總結  11
第2章 搭建開發環境  13
2.1 概要  13
2.2 獲取Linux  13
2.3 在Windows PC上搭建環境  14
2.4 安裝Linux  20
2.4.1 準備工作  20
2.4.2 製作安裝介質  21
2.4.3 安裝Xubuntu  24
2.5 安裝Eclipse  29
2.5.1 安裝Java  29
2.5.2 安裝Eclipse  30
2.5.3 安裝其他工具  33
2.6 Eclipse的基本操作  34
2.6.1 Hello, World  34
2.6.2 視圖  38
2.6.3 工程、工作區和透視圖  38
2.7 Eclipse的功能  41
2.7.1 可視化調試  41
2.7.2 導航器  48
2.7.3 代碼補全  51
2.7.4 宏展開  53
2.7.5 本地代碼曆史  54
2.7.6 TODO注釋  55
2.7.7 與外部編輯器協作  56
2.8 總結  58
第3章 C語言與麵嚮對象  59
3.1 概要  59
3.2 C的模塊化與麵嚮對象  59
3.2.1 C與模塊化  60
3.2.2 使用結構體將數據結構與代碼塊分離  62
3.2.3 使用C進行麵嚮對象編程  66
3.2.4 麵嚮對象與多態性  75
3.2.5 繼承  76
3.2.6 封裝  79
3.2.7 虛函數錶  80
3.2.8 非虛函數  82
3.3 總結  84
第4章 C語言與設計模式  85
4.1 狀態模式  85
4.1.1 狀態遷移圖  85
4.1.2 狀態遷移錶  89
4.1.3 麵嚮對象的狀態模式  90
4.1.4 多個狀態集閤相互關聯的情況  93
4.1.5 狀態模式與內存管理  94
4.2 模闆方法模式  95
4.2.1 返迴非int值  99
4.2.2 處理其他資源  100
4.2.3 上下文  107
4.3 觀察者模式  114
4.4 職責鏈模式  125
4.5 訪問者模式  128
4.6 總結  134
第5章 C語言與重構  135
5.1 概要  135
5.2 測試驅動開發  136
5.3 TDD入門  137
5.3.1 設置Eclipse  137
5.3.2 初次測試驅動開發  142
5.3.3 測試靜態函數  147
5.4 重構  150
5.4.1 對外接口  150
5.4.2 重構與投資  150
5.5 TDD實踐篇  151
5.5.1 怪獸方法  152
5.5.2 C語言的Mock測試  162
5.5.3 完成重構  182
5.5.4 獲取代碼覆蓋率  186
5.6 總結  188
第6章 持續集成與部署  191
6.1 概要  191
6.2 持續集成的前提  192
6.2.1 軟件配置管理工具  192
6.2.2 構建工具  192
6.2.3 Bug跟蹤係統(BTS)  193
6.3 引入CI服務器  193
6.4 CI入門  196
6.4.1 本次CI的自動化目標  196
6.4.2 Scons構建腳本  197
6.4.3 gcovr的安裝  199
6.4.4 構建  200
6.4.5 提交至SCM  202
6.4.6 創建Jenkins任務  203
6.5 內存Bug大作戰  214
6.5.1 安裝  214
6.5.2 運行Valgrind  214
6.5.3 Valgrind可以檢測齣的錯誤  215
6.5.4 Valgrind中檢測齣的內存錯誤的特點與對策  220
6.5.5 在Jenkins中使用Valgrind  221
6.6 CI實踐篇  228
6.6.1 Microchip工具  229
6.6.2 構建內容  230
6.6.3 分割構建文件  234
6.6.4 獨立構建服務器  240
6.6.5 設置自動構建計劃  247
6.7 總結  249
附錄A 示例代碼  251
A.1 注意事項  251
A.2 添加C99標準  251
A.3 在Eclipse中導入示例代碼  252
A.3.1 解壓示例代碼壓縮文件  252
A.3.2 Eclipse中新建空白工程  252

前言/序言


《代碼的優雅藝術:精通現代軟件開發實踐》 在這快速演進的軟件開發領域,掌握高效、健壯且易於維護的代碼編寫技巧至關重要。本書並非一本關於特定編程語言的詳盡教程,也不是對某個單一開發工具的深入剖析。相反,它將帶領您踏上一段探索現代軟件開發核心理念和實踐的旅程,專注於構建高質量軟件的底層原則和方法論,幫助您在麵對復雜項目時,能夠遊刃有餘地構建齣清晰、可擴展且可靠的代碼。 麵嚮對象設計的精髓:為何與如何 在深入探討具體實踐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理解麵嚮對象設計的核心哲學。這部分內容將追溯麵嚮對象思想的起源,闡述其在解決復雜係統問題上的優勢,並深入剖析其關鍵概念:封裝、繼承和多態。我們將詳細解釋這些概念如何在軟件設計中發揮作用,幫助我們構建齣更易於理解、修改和擴展的模塊化代碼。 封裝的威力: 學習如何將數據和操作數據的方法捆綁在一起,隱藏內部實現細節,隻暴露必要的接口。我們將通過具體的代碼示例,展示封裝如何提高代碼的內聚性,降低耦閤度,從而增強代碼的穩定性和可維護性。 繼承的靈活性: 探索如何通過繼承來復用代碼,建立類之間的“is-a”關係。我們將討論不同類型的繼承(如單繼承和多重繼承)及其適用場景,以及如何避免繼承帶來的潛在問題,如深層繼承鏈導緻的脆弱基類問題。 多態的動態性: 理解多態如何允許使用父類引用指嚮子類對象,並在運行時決定調用哪個具體方法。我們將深入探討方法重寫(override)和方法重載(overload)的區彆,以及多態如何為代碼帶來極大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是實現“開閉原則”的重要基石。 設計模式:前人智慧的結晶 軟件開發中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便是如何在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復雜的技術環境中,設計齣能夠長久適應的係統。本書將詳細介紹一係列經過時間檢驗、被廣泛認為是解決常見設計問題的“設計模式”。我們將不再孤立地討論代碼片段,而是將它們置於解決實際問題的背景下進行分析。 創建型模式: 探索如單例模式(Singleton)、工廠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和抽象工廠模式(Abstract Factory)等,如何優雅地管理對象的創建過程,將創建邏輯與使用邏輯解耦。我們將分析這些模式在何時何地能夠提升代碼的可維護性和靈活性,避免硬編碼的創建過程。 結構型模式: 學習適配器模式(Adapter)、裝飾器模式(Decorator)、代理模式(Proxy)等,如何有效地組織類和對象,以實現更緊密的組閤和更鬆散的耦閤。我們將通過實例展示這些模式如何幫助我們復用現有代碼,擴展現有功能,而無需修改原始代碼。 行為型模式: 深入瞭解策略模式(Strategy)、觀察者模式(Observer)、模闆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等,如何有效地在對象之間分配職責,以及如何實現對象間的通信和協作。我們將探討這些模式如何幫助我們構建齣更易於擴展的係統,例如在不修改核心算法的情況下更換算法實現。 在介紹每種設計模式時,我們將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還會提供清晰的解釋、易於理解的類圖(UML)以及實際的編程示例,幫助您理解模式的動機、結構和優缺點,並指導您如何在自己的項目中恰當地應用它們。 敏捷開發的脈搏:極限編程(XP)與測試驅動開發(TDD) 在現代軟件開發中,快速響應變化、持續交付價值是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本書將聚焦於敏捷開發的兩大重要實踐:極限編程(Extreme Programming, XP)和測試驅動開發(Test-Driven Development, TDD)。這兩者並非獨立的孤立技術,而是相互配閤,共同構建起一種高效、高質量的開發流程。 極限編程(XP)的哲學: 我們將深入理解XP的核心價值觀——溝通、簡潔、反饋、勇氣和尊重。本書將詳細闡述XP的各項實踐,包括: 結對編程(Pair Programming): 探討結對編程如何通過兩個人協作,實時評審代碼,減少錯誤,提高代碼質量和知識共享。 持續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 CI): (此處不詳細展開CI,但會提及它與XP的關聯性) 簡單設計(Simple Design): 學習如何始終追求最簡單的解決方案,避免過度設計,從而降低復雜性。 小型發布(Small Releases): 瞭解如何通過頻繁、小規模的發布來快速獲得用戶反饋,並降低風險。 編碼標準(Coding Standards): 強調統一的編碼風格對於團隊協作和代碼可讀性的重要性。 測試驅動開發(TDD)的革命: TDD是一種強調先寫測試後寫代碼的開發方法。我們將詳細闡述TDD的“紅-綠-重構”循環,並深入分析其帶來的益處: “紅”階段: 學習如何編寫一個失敗的測試用例,明確當前需要實現的功能。 “綠”階段: 探索如何編寫最少的代碼,讓測試通過,快速驗證功能實現。 “重構”階段: (此處不詳細展開重構,但會提及它與TDD的關聯性) TDD的優勢: 我們將分析TDD如何幫助開發者更清晰地理解需求,編寫齣更簡潔、更少 bug 的代碼,並為後續的重構提供堅實的保障。本書將提供大量的TDD實踐示例,幫助您掌握編寫有效單元測試的技巧。 代碼的整形術:重構的藝術 隨著軟件項目的不斷發展和需求的變化,代碼庫往往會變得越來越復雜,可讀性和可維護性隨之下降。重構(Refactoring)正是應對這一挑戰的關鍵技術。本書將把重構視為一種持續改進代碼質量的實踐,而非一次性的“大掃除”。 重構的原則與目標: 我們將詳細闡述重構的核心原則,如“不改變外部行為”,以及重構的最終目標——提升代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可擴展性和性能。 常見的重構手法: 本書將介紹一係列實用的重構技巧,並配以詳細的示例,例如: 提取方法(Extract Method): 如何將一段代碼封裝成一個獨立的方法,提高代碼的模塊化程度。 替換條件錶達式為多態(Replace Conditional with Polymorphism): 如何利用多態來簡化復雜的條件判斷邏輯。 移動字段(Move Field)和移動方法(Move Method): 如何調整類之間的職責分配,使代碼結構更清晰。 內聯變量(Inline Variable): 如何在適當的時候移除不必要的中間變量,簡化代碼。 將類拆分(Split Class): 如何將一個過於龐大的類拆分成多個更小、更專注的類。 重構與測試的協同: 我們將強調重構必須建立在可靠的測試基礎之上。沒有測試的重構如同在黑暗中行走,極易引入新的錯誤。我們將展示如何利用TDD産生的測試套件,在進行重構時獲得信心,確保代碼的正確性。 構建高質量軟件的持續之路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我們將目光投嚮更宏觀的軟件開發流程,強調持續改進和自動化在現代軟件開發中的重要性。 集成開發環境(IDE)的輔助作用: 雖然本書並非關於特定IDE的教程,但我們將探討現代IDE所提供的強大功能,如何有效地輔助開發者進行代碼編寫、調試、重構和測試。我們將介紹IDE如何通過代碼提示、自動補全、語法高亮、代碼導航、重構工具以及集成調試器等,顯著提升開發效率和代碼質量。本書將引導您思考如何最大化利用IDE的潛力,使其成為您高效編程的得力助手。 持續集成的價值: (此處不展開CI的具體技術細節,但會點明其在軟件開發流程中的重要性。)我們將簡要介紹持續集成(CI)的核心理念,即開發者頻繁地將代碼集成到主乾,並通過自動化構建和測試來快速發現並解決集成問題,從而降低集成風險,確保軟件始終處於可發布的穩定狀態。我們將闡述CI如何與XP和TDD緊密結閤,共同構築起一個高效、高質量的軟件交付流水綫。 結語 《代碼的優雅藝術:精通現代軟件開發實踐》旨在為您提供一套解決復雜軟件開發挑戰的思維框架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法。通過深入理解麵嚮對象設計的原則、熟練運用設計模式、掌握敏捷開發的精髓(XP與TDD),並精通代碼重構的藝術,您將能夠編寫齣更清晰、更健壯、更易於維護的代碼,並在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中保持競爭力。本書將引導您從“寫齣能工作的代碼”邁嚮“寫齣優雅、高質量的代碼”,成為一名更加齣色的軟件工程師。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提升軟件工程實踐能力的書籍,特彆是關於“持續集成”和“極限編程”方麵的內容。讀完這本書,我對“極限編程”(XP)的理解似乎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深化。書中對XP的介紹,更多的是對其核心原則的列舉,比如“擁抱變化”、“頻繁交付”、“代碼簡潔”等,但未能深入闡述這些原則背後的哲學思想以及它們如何指導具體的工程實踐。例如,在談到“測試驅動開發”(TDD)時,書中隻是簡單地提到“先寫測試,後寫代碼”的口號,但沒有提供關於如何設計有效的測試用例,如何處理測試的失敗,以及如何利用測試來驅動設計的演進等更具實踐性的指導。我希望能看到更詳細的TDD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實際項目中應用TDD來降低bug率,提高代碼質量。同樣,在“持續集成”(CI)方麵,書中也隻是泛泛地提到瞭“自動化構建”和“自動化測試”,但對於如何構建一個健壯的CI流水綫,如何選擇閤適的CI工具,如何進行有效的版本控製策略,如何進行自動化部署,以及如何利用CI來縮短開發周期,降低集成風險,都沒有深入的探討。我期望書中能有更具體的指南,例如如何使用Jenkins、GitLab CI/CD或GitHub Actions等工具來搭建CI/CD流程,如何編寫有效的CI配置文件,以及如何應對CI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整體而言,本書在XP和CI方麵的闡述,更像是對概念的羅列,而缺乏對實踐的深度挖掘和指導。

評分

作為一個對軟件開發流程和方法論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期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現代軟件工程實踐的書籍。然而,在這本《集成開發環境 設計模式 極限編程 測試驅動開發 重構 持續集成》中,我並沒有找到我對“極限編程”(XP)的期待。書中對XP的描述,更多的是對其核心實踐的簡單介紹,比如結對編程、測試先行、簡單設計等,但未能深入探討這些實踐的深層邏輯和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以産生最佳效果。例如,在講解結對編程時,書中隻是陳述瞭其好處,但沒有提供具體的結對編程場景模擬,也沒有給齣如何有效進行結對的指導,例如如何分配任務、如何進行代碼評審、如何處理意見分歧等。同樣,關於“測試驅動開發”(TDD)的部分,雖然提到瞭“先寫測試,後寫代碼”的原則,但對於如何編寫有效的單元測試、如何設計可測試的代碼、如何利用測試來指導設計決策,以及如何處理集成測試和端到端測試,都顯得不夠詳盡。我希望書中能有更多真實的TDD案例,展示如何從一個模糊的需求開始,通過迭代的TDD過程,逐步構建齣高質量、可維護的代碼。對於XP中更具實踐性的部分,如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的自動化流程構建,書中也隻是淺嘗輒止,未能深入講解如何選擇和配置閤適的CI/CD工具鏈,如何進行有效的自動化構建、測試和部署,以及如何建立一套健壯的CI/CD流水綫來支持快速迭代和高質量交付。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書,希望能從“設計模式”的部分獲得一些關於如何構建可維護、可擴展軟件的深刻見解時,我的感受是有些失望的。書中對經典設計模式的介紹,比如單例模式、工廠模式、觀察者模式等,基本上都是對GoF(Gang of Four)經典著作內容的復述,缺乏與現代軟件開發實踐的緊密結閤。例如,在介紹工廠模式時,書中給齣的示例代碼雖然能說明問題,但過於簡化,沒有展示在麵對復雜業務場景時,如何選擇閤適的設計模式,如何權衡不同的設計模式的優劣,以及如何避免濫用設計模式導緻代碼過度設計。更重要的是,書中對“重構”的論述,感覺像是對一些零散技巧的堆砌,而非一個係統性的重構策略。它提到瞭“提取方法”、“移動方法”等一些基本手法,但未能提供一個清晰的重構流程,比如如何評估代碼的“壞味道”,如何製定重構計劃,如何選擇安全的重構時機,以及如何保證重構過程中代碼的正確性。書中也沒有深入探討一些更高級的重構技術,比如如何處理復雜的繼承體係,如何進行分支重構,或者如何利用重構來支持設計模式的應用。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掌握的更多是零散的知識點,而缺乏一套能夠指導我在實際項目中進行有效設計和重構的整體思路和方法論。

評分

作為一名初學者,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幫助我理解“現代編程”的精髓。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在“集成開發環境”(IDE)的使用上,僅僅是對市麵上主流IDE(如VS Code, IntelliJ IDEA, Eclipse等)的一些基本功能進行瞭概覽式介紹。例如,它提到瞭代碼編輯、調試、版本控製集成等功能,但對於如何更有效地利用IDE來提高開發效率,比如快捷鍵的使用技巧、代碼片段的生成、自動化重構工具的運用、性能分析插件的集成等方麵,卻鮮有提及。我期望書中能有更深入的講解,比如如何配置IDE以適應特定的編程語言和項目需求,如何利用IDE進行代碼導航和理解,如何通過IDE進行高效的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以及如何通過IDE與CI/CD工具進行無縫對接。這些都是在現代軟件開發中提升生産力的關鍵要素。此外,書中在“測試驅動開發”(TDD)和“重構”部分,雖然觸及瞭這些概念,但給齣的示例往往過於簡單,缺乏在真實復雜項目中的實踐指導。例如,對於TDD,書中可能隻展示瞭如何為一個簡單的函數編寫單元測試,而沒有涉及到如何對已有的、缺乏測試的代碼進行有效的測試覆蓋,或者如何處理高耦閤、難測試的代碼。同樣,重構的部分也停留在一些基本的代碼變換技巧上,未能深入講解如何識彆代碼中的“壞味道”,如何製定重構計劃,以及如何利用重構來改進代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雖然包含瞭“C現代編程”,但我發現它在解釋C語言的現代特性方麵,比如C11/C17標準的引入,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新特性來編寫更健壯、更高效的代碼時,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書中對諸如`_Generic`、`_Alignas`、`_Noreturn`這樣的關鍵字的介紹,雖然點到為止,但缺乏深入的實踐指導和真實項目中的應用案例。讀者很難從這些零散的介紹中理解如何在實際開發中 leverage 這些新特性來解決具體問題。舉個例子,當提到`_Generic`時,書中隻是簡單地給齣瞭一個函數重載的示例,但並沒有探討它在性能優化、代碼抽象化等方麵的潛在價值,也沒有提供實際項目可能遇到的復雜場景下的使用方法。更令人遺憾的是,關於C語言在並發編程、多綫程同步機製(如`pthreads`庫的現代用法,原子操作等)的介紹也顯得非常錶麵化,沒有觸及到如何有效地管理共享資源,避免競態條件,以及如何利用並發來提升程序性能等核心問題。讀完這部分內容,我感覺自己對C語言的理解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離“現代編程”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更像是對一些概念的羅列,而非一次全麵的現代化進階之旅。

評分

C的經典書籍偏少,而且近年國內翻譯的量也很少,本書結閤瞭一些當下流行的編程模式和概念講解C,還行。就是這麼多東西這麼薄薄的一本書,也不可能很深入的講

評分

促銷價格品牌買的東西劃算

評分

R語言的泛函式麵嚮對象編程,C語言在此講瞭C實現。

評分

嚮高手路上進發的好書。

評分

我也隻能說是正版瞭,感覺幫助不是很大。

評分

促銷價格品牌買的東西劃算

評分

C語言的麵嚮對象編程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值得購買

評分

還行吧,隨便翻翻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