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 搏击暗夜

鲁迅传 搏击暗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漱渝 著
图书标签:
  • 鲁迅
  • 传记
  • 文学
  • 历史
  • 人物
  • 中国现代文学
  • 思想家
  • 文化
  • 名人
  • 作品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869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996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字数:29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鲁迅传 搏击暗夜》是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先生竭尽心力之作。这是一部以资料考证见长的史传,但比一般资料性读物多一些理论色彩,又比一般理论专著多一些文采。作者以时间为经,重要的人生场景、事件为纬,通过对鲁迅先生行迹的考辨、交往的记录,以及时代风气、文学和文化思潮的综述,深入而立体地活化出鲁迅的“本相”“本色”,尤其凸显了真的勇士——鲁迅先生一生与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类灵魂的黑暗面坚忍搏战、从不妥协的精神。《鲁迅传 搏击暗夜》资料翔实,内容言之有据,论述清晰充分、真切感人,在价值观多元的当下,也不妨作为文学青年和文科学生学习鲁迅的入门书。

作者简介

  陈漱渝,男,1941年生于重庆,祖籍湖南长沙。195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研究室主任。专著有《鲁迅史实求真录》《假如鲁迅活到今天——陈漱渝讲鲁迅》《本色鲁迅》等20余种。编有《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和他的论敌》《谁挑战鲁迅——新时期关于鲁迅的论争》等数10种书籍。

目录

第一章 梦魂常向故乡驰
——鲁迅在绍兴(1881-1898)

第二章 “戎马书生”
——鲁迅在南京(1898-1902)

第三章 扶桑正是秋光好
——鲁迅在日本(1902-1909)

第四章 “木瓜之役”
——鲁迅在杭州(1909.8-1910.7)

第五章 迎接光复
——重回故里(1910.7-1912.2)

第六章 寂寞新文苑 平安旧战场
——鲁迅在北京(1912.5-1926.8)

第七章 鹭岛的鼓浪者
——鲁迅在厦门(1926.9-1927.1)

第八章 “别有追踪”
——鲁迅在广州(1927.1-1927.9)

第九章 荆天棘地钻文网 文坛艺苑播芳馨
——鲁迅在上海(1927.10-1936.10)

尾声 忘不了的人是你
附录一鲁迅先生年谱
附录二参考书目
后记

前言/序言



《风雨故园:一个时代的侧影》 作者: 陈之远 出版社: 九州文史出版社 字数: 约 48 万字 开本: 16 开 --- 内容简介: 《风雨故园:一个时代的侧影》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名人的生平轨迹,而是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摹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在剧烈动荡中,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态、精神困境与文化抉择。全书以“故园”为喻,象征着作者心中那片既熟悉又日益陌生的故土,以及在时代洪流中被冲刷得面目全非的传统与理想。 本书共分四大部分:“启蒙的微光”、“战火中的书桌”、“都市的喧嚣与沉寂”以及“乡土的挽歌”。它以时间为轴,却不拘泥于简单的编年史叙事,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片段、人物群像和文化事件,力求还原那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大时代”。 第一部:启蒙的微光 这一部分将读者带回清末民初,一个旧世界行将崩塌,新思想如同野草般在废墟上萌发的年代。作者没有直接探讨政治风云,而是将焦点投向了那些从传统私塾走入新式学堂的青年学子。他们怀揣着“救亡图存”的理想,却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中迷失方向。书中详尽描绘了留学归来的学者们,如何在传统学术的坚守与西学东渐的浪潮间艰难平衡。例如,对于一位在京城致力于整理古籍的孤僻学者,作者细致刻画了他如何一边感叹古籍在战乱中的流失,一边又对新兴的白话文运动持保留态度的复杂心境。这里的“微光”,既是新思想的光芒,也是传统知识分子眼中,那份对文化根脉的深深眷恋。重点关注了早期白话文学的萌芽期,那些在小报和杂志上投下的第一批试探性的文字,以及这些文字对民间思想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 第二部:战火中的书桌 随着局势的动荡加剧,知识分子的命运也与国家紧密相连。本书的第二部分集中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知识分子在内迁、烽火、贫困与信息隔绝的环境下,如何维系他们的学术生命。这不是一部军事史,而是“精神的流亡史”。作者通过对几所西南联大式的“流亡大学”的侧面描写,展现了教授们如何在简陋的茅草屋、防空洞中坚持授课、研究和写作。书中着墨于物资的匮乏如何催生出朴素而坚韧的师生情谊,以及在生死边缘,学术理想如何成为支撑个体存在的最重要支柱。其中穿插描绘了一位身患重病的老诗人,如何在物资极度匮乏时,将自己仅有的几本珍藏的书稿偷偷转移到安全的窑洞,以及他坚持在油灯下修改长篇史诗的场景。这份对文化遗产的守护,超越了国仇家恨,成为一种对人类文明的责任感。 第三部:都市的喧嚣与沉寂 这一部分将场景切换至相对稳定的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期的上海、北平等大都市。这里是新文化运动成果最显著,同时也是社会矛盾最尖锐的缩影。作者细致描绘了都市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既有摩登的咖啡馆、新潮的电影院和活跃的文学社团,也有底层民众的挣扎和政治暗流的涌动。着重探讨了“左翼”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论辩,那种在理想主义激情与现实政治压力下的摇摆不定。书中对几位都市小说家和评论家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们如何在迎合商业市场与保持艺术良知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喧嚣背后,是深切的个体孤独感,以及对未来走向的迷茫——他们似乎拥有了最先进的思想和最时髦的衣着,却感到前路茫茫。 第四部:乡土的挽歌 全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野投向了广袤的乡村和土地。与前三部分的城市精英视角不同,这一章侧重于考察那些扎根于乡村、致力于“改造乡村”的社会实践者和乡村文学的兴起。作者描绘了知识分子试图将现代化的理念带入传统宗族社会所遭遇的巨大阻力与挫败感。这里的“挽歌”,是对逝去的、淳朴的(即便带有愚昧色彩的)乡村秩序的哀叹,也是对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化被粗暴撕裂的痛惜。通过几位热衷于乡村教育和农业改良的实业家的命运沉浮,揭示了理想主义在面对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时,往往显得苍白无力的现实。 整体风格与价值: 《风雨故园》的叙事风格沉稳内敛,注重细节的考据与氛围的营造。它避免了对宏大历史事件的直接介入,而是采用“切片式”的观察手法,通过个体的微观挣扎,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精神景观。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知识分子群像,展现了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之间永恒的张力。它不是一部传记,而是一曲献给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献给那些在暗夜中依然试图点亮微光的人们的,深沉而富有历史感的颂歌。阅读本书,如同推开一扇尘封的阁楼窗户,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那个充满激情、痛苦、矛盾与不屈的时代气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承认,在阅读《鲁迅传:搏击暗夜》之前,我对鲁迅先生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课本上的形象,一个严肃、深刻的文学家。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以极具感染力的笔触,为我展现了一个更为立体、更为人性化的鲁迅。从他早年的求学经历,到他回国后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再到他晚年面对白色恐怖时的坚韧不拔,每一个片段都让我深受触动。我尤其被书中对鲁迅先生内心世界的描绘所吸引,他的彷徨、他的挣扎、他的愤怒、他的希望,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鲁迅的生平,更是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他们是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出路的。它让我看到了鲁迅先生“搏击暗夜”的真正含义,那是一种对黑暗的决绝抵抗,也是一种对光明的永恒追寻。这本书让我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让我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通读《鲁迅传:搏击暗夜》,仿佛跟随作者一同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史实,而是将鲁迅先生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展现了他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他作为一名文化斗士的坚定立场。我一直以来都对鲁迅先生的杂文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思想的源头,看到了他为何会选择那样一种“搏击”的方式来面对黑暗。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和人物访谈,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饱满。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在北京的大学课堂,在广州的革命风雨中,他的身影无处不在。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文学成就,更在于他那种敢于直面惨淡现实、敢于用笔作为武器的革命精神。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至今仍能激励着我们。

评分

读完《鲁迅传:搏击暗夜》这部厚重之作,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杂文,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刺人性的黑暗与社会的病态。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鲁迅。它不仅仅是对鲁迅思想和作品的梳理,更是深入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童年时的种种经历,到青年时期的求学之路,再到中年时期投身革命、挥斥方遒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作者都以极其细腻的笔触进行了描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鲁迅与家人、与朋友的交往的描写所打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却折射出鲁迅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人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挣扎与抉择。作者没有神化鲁迅,而是将他置于历史的洪流之中,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如何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深刻的洞察力,选择了“搏击暗夜”这条艰难的道路。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鲁迅精神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他对国民性的深切忧虑,源于他对黑暗现实的愤怒,更源于他对光明未来的不懈追求。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鲁迅人生的轨迹,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中国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掩卷之时,仿佛仍能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以及在那片土地上“搏击暗夜”的鲁迅。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远不止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涤荡。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鲁迅,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那个严肃的文学家,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彷徨也有决绝的战士。书中对鲁迅创作经历的细致勾勒,特别是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持写作的片段,极具感染力。我仿佛看到了他伏案疾书的身影,听到了他笔下的呐喊。作者在叙述中,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个彩巧妙融合,使得整本书既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又不失细腻的情感刻画。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和细节的披露,更是让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不是枯燥的传记,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鲁迅的灵魂进行着深刻的交流。它让我更加明白,为何鲁迅的精神至今仍能振聋发聩,为何他的思想依然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评分

《鲁迅传:搏击暗夜》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与其说这是一本传记,不如说它是一部浓缩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诗。作者的文笔功力深厚,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以及鲁迅先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的许多情节,让我感到无比震撼,比如鲁迅先生在辛亥革命后的迷茫与思考,他对教育的深刻反思,以及他在黑暗中对光明的不懈探索。作者并没有回避鲁迅先生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甚至包括他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这反而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正是这些真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己信念的巨人。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鲁迅作品与他人生经历的联动分析,它让我更清晰地理解了鲁迅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他为何会发出那样振聋发聩的呐喊。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黑暗,也映照出鲁迅先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评分

正版,快递给力

评分

书很好!纸张印刷皆佳,值得购买!

评分

书很好!纸张印刷皆佳,值得购买!

评分

好书,活动给力

评分

好好好啊,双十一活动太超值了

评分

好好好啊,双十一活动太超值了

评分

好书,活动给力

评分

自营的书虽然贵点,但品质有保证

评分

好书,活动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