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纪录1942-1945(第二卷 套装共2册) [Tigers in Combat]

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纪录1942-1945(第二卷 套装共2册) [Tigers in Comba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锴,丛丕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虎式坦克
  • 德国装甲
  • 军事历史
  • 战争纪实
  • 装甲战
  • 坦克战
  • 历史军事
  • 二战史
  • 军事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98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99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战史系列
外文名称:Tigers in Comba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8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二战超强坦克部队的决定版图文巨著

  ★一击必杀之武器、精锐中的精锐部队

  ★一套*所未见的“虎”式坦克部队综合战史



内容简介

  《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记录1942-1945第二卷》配有陆军“大德意志”装甲团、党卫军装甲团等数以千计的珍贵历史照片及资料图片,并附有详尽的技术参数,是一本二战德军“虎”式坦克参考指南。

作者简介

  黄锴,上海人,现在上海从事外贸行业,外语功底深厚,并长期对二战保持着浓厚兴趣,曾参与多部二战军事历史书籍写作。作品有《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

  丛丕,1977年生于辽宁丹东,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硕士,二战史专家,出版有《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记录1942-1945第一卷》、《图解第三帝国空军综合事典1935-1945》、《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霍尔姆战役1942:105天的东线血火地狱(上下册)》、《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上中下册)》等军事历史专著。其博学多才,深厚的历史学背景也造就了其文章及著作均文笔细腻且考证严谨。其亲自制作或监制的作品也已经深得国内军事历史爱好者的肯定与喜爱。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册】
前言
序章
陆军“大德意志”装甲团第13连
陆军“大德意志”装甲团第3营
陆军胡梅尔重装甲连
陆军迈尔重甲连
党卫军第1装甲团第4/13连
党卫军第2装甲团第8连
【第二册】
前言
党卫军第3装甲团第4/9连
党卫军第101(501)重装甲营
党卫军第102(502)重装甲营
党卫军第103(503)重装甲营
其他装备过“虎”式坦克的作战单位

精彩书摘

  迈尔重装甲连

  迈尔重装甲连组建于1943年7月,装备8 辆崭新的“虎”式坦克,起初在因斯布鲁克(Innsbruck)训练,在意大利向盟国投降之际被紧急部署到米兰地区,参与解除意大利军队武装的行动,之后就留在意大利战场作战,直至1944年3月并入第508重装甲营。

  装备和编制:当迈尔重装甲连开赴一线行动时,尚未满编,全连仅有8辆新的“虎”式,这批坦克来自“虎”式中期型的最后一个生产批次,仍然安装着胶缘负重轮。在该连存在期间始终没有达到齐装满员,因此也没有在连以下建立排级建制,所有8辆坦克均直属连部,其编号也以简单的单位数字1至8号进行编组。

  涂装与标志:迈尔重装甲连的“虎”式坦克在意大利作战期间采用的迷彩涂装由暗黄色底色上点缀暗绿色斑点和暗棕色色块构成,炮塔侧面的车辆编号则用纯黑色数字,比较特别的是坦克的十字徽并非普遍的直臂十字样式,而是采用波罗的海十字样式,原因是该连的指挥官迈尔中尉出生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这个十字徽用黑色绘制在一个白底黑边的盾形标志上,位于坦克正面首下装甲中央偏上位置。此外,迈尔重装甲连的每个坦克车组都为座车取了非正式的昵称,比如“小老鼠”、“流氓”、“埃斯普尔的老虎”等等,这些昵称也被写在每辆坦克的车体正面上部。所有这些标志、编号和迷彩均在意大利北部喷绘完成,但在迈尔重装甲连并入第508营后则逐渐废除了原有的涂装和标志。

  ……

前言/序言

  作为二战时期德国陆军乃至世界各国陆军中最具威力和传奇色彩的装甲战斗车辆,“虎”式坦克的作战历程是二战陆战史诗中最引人入胜的篇章之一,而《虎之战迹》系列正是以此为主题,为读者全景地展开德军“虎”式坦克部队魅力无匹、激昂悲壮的征战之旅。在本丛书的第一卷中主要关注了陆军独立重装甲营及遥控爆破部队中“虎”式及“虎王”坦克的战斗风采,而在本丛书的第二卷中将视角转向德国地面武装部队中其他曾经装备“虎”式坦克的精英作战单位,其中最声名卓著的莫过于陆军“大德意志”师及武装党卫军王牌师所属的“虎”式坦克单位。

  正如在第一卷的前言中所提及的,德军对“虎”式坦克的编组运用方式是以特别组建的独立重装甲营为主,临时配属于前线作战单位,归师级以上高级指挥机关的节制,而在师级单位中很少组建重装甲单位,但凡事总有例外,在德国陆军作战序列中享有“模范样板部队”声誉的“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就获得了直辖重装甲部队的特权,最初在其装甲团建制内编成一个“虎”式坦克连,后来更扩编为营级规模,成为德国陆军唯一的师属重装甲营。在战争中后期地位不断上升的武装党卫军部队也获得了组建师属重装甲部队的特权,早在1943 年初其建立最早的3 个精锐师——第1“阿道夫· 警卫旗队”师、第2“帝国”师和第3“髑髅”师——就获准各编组一个“虎”式坦克连,后来又增编为3 个党卫军独立重装甲营,配置于由上述3 个师发展起来的装甲军,而党卫军“虎”式坦克部队的战斗作风和突出战绩相比陆军同行毫不逊色,甚至更加威名远播。除了上述著名部队外,还有一些作战单位也曾经短暂装备过少量的“虎”式坦克,在后方训练部队中也会出现“虎”式坦克的身影,特别是在大战末期的最后几周里,有相当数量的“虎”式坦克被临时编入若干战斗单位,由于战局混乱、资料散失,这些作战单位的行动情况极为模糊,也很少有影像资料保存下来,不过本书还是尽最大努力收集相关资料,以确保“虎”式坦克部队作战历史的完整性。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描述武装党卫军“虎”式坦克单位编制及作战行动的专著并不算多,这些书籍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焦点置于1943 年7 月库尔斯克战役及1944 年夏季诺曼底战役,或者局限于对“装甲战神”、“二战中最优秀的坦克车长”米夏埃尔· 魏特曼上尉(Michael Wittmann)的着力描绘,为这位知名“虎”式坦克王牌的神化运动推波助澜,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种天生的英雄崇拜情节,因此诸如魏特曼这种战斗英雄的事迹对于入门级的军事爱好者极具吸引力,导致相关的作品被不断创作出来,并反复出版。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些出版物中虽然品质参差不齐,但没有一本能完整地展现党卫军“虎”式坦克部队的作战面貌,在史实叙述上也有欠准确。此类读物通常更加关心的是诸如击毁了多少辆敌军战车,或者有什么人获得了勋章之类的外在的东西,这些内容能够极大满足初级读者的猎奇心理,但是对于资深爱好者和博学的研究者来说,这些数字和荣誉记录是远远不够的,要分析一场装甲战役的胜败因素或者一位优秀坦克车长的成功原因往往需要更多的信息支持,比如参战双方的武器类型和性能、战役行动的全貌、采取的战术方法等等,这些资料要比简单的数字和耀眼的勋章更为重要,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坦克车长——不仅仅在“虎”式坦克部队中——都具有不亚于魏特曼的勇气、技巧和卓越战绩。

  上述事实清晰地显示了严肃的历史作品与附和宣传噱头的出版物之间的鸿沟,而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堡垒”行动中普罗霍罗夫卡坦克战的描述,这次发生于1943 年7 月12 日的战斗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交战而载入史册,在当天苏军第5 近卫坦克集团军遭受了惊人的损失,400 余辆装甲车辆被击毁,但是集团军司令员罗特米斯特罗夫(Rotmistrov)为了掩盖其不当指挥造成的惨重损失,迫不及待地宣布苏军在这场遭遇战中获胜,他宣称德军也蒙受了最严重的创伤,有超过70 辆“虎”式坦克被击毁,这一说法已经被大部分出版物不加鉴别地采用而广为流传,但是事实上在当天与苏军正面对抗的3 个党卫军装甲师仅有3 个重装甲连,整个前线地段“虎”式坦克的数量仅有43 辆,远远少于苏联方面宣称的数字,而根据德军战报,在7 月12 日仅有1 辆“虎”式坦克彻底损毁,而在“堡垒”行动期间,党卫军部队总共只损失了4 辆“虎”式而已。时至今日,还有各色军事读物或电视节目仍像念经一样千篇一律地重复着“德军装甲部队在库尔斯克遭到毁灭”的错误论调。

  基于上文提及的关于党卫军“虎”式坦克部队的历史著作的创作现状,本书所负有的正本清源的责任不容忽视,令人欣慰的是,在战后部分幸存的党卫军老兵一直致力于将其部队的战史整理成册,保留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为本书的完成奠定了基础。相比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党卫军“虎”式坦克部队的图片研究显得特别困难,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从战争时期保留至今的战地照片很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二战结束后,党卫军官兵为了避免在被俘时遭遇格外严厉的惩处,常常会竭力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而销毁所有私人物品和照片在这种情况下绝对是有益无害的自保措施之一,其后果就是本书只能在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下开展图片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咆哮的钢铁巨兽:二战德军“虎”式坦克部队的荣耀与悲歌(1942-1945)》 套装共2册 第一卷:西线曙光与东线风暴(1942-1943) 内容简介: 1942年,战场硝烟弥漫,第二次世界大战正进入一个更加残酷和血腥的阶段。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一款集技术巅峰与战场威慑于一体的全新钢铁巨兽——“虎”式坦克,悄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不仅仅是一种武器,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股令人生畏的力量。本书第一卷,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寻“虎”式坦克在1942年至1943年间,于东西两线战场上展开的惊心动魄的征战历程。 第一部分:西线的问世与初露锋芒(1942-1943) 1942年,北非战场的黄沙漫卷,地中海的碧波荡漾。当盟军的装甲部队开始在非洲大陆展现其优势时,德军的战略家们深知,必须有一款能够压倒一切的重型坦克来扭转战局。“虎”式坦克,作为代号“保时捷”项目和“亨舍尔”项目竞争的产物,凭借其厚重的装甲、强大的火力以及精良的工艺,最终被遴选并投入生产。本书将细致描绘“虎”式坦克的早期型号,如虎I(Pz.Kpfw. VI Ausf. E,通常简称为虎I)的诞生过程。从最初的研发理念,到严苛的测试,再到如何克服生产中的重重困难,我们将揭示这款传奇战车的诞生绝非偶然。 1942年末,第一批虎I坦克被迅速运往北非战场,为正在苦苦支撑的德军部队注入了新的希望。在阿拉曼战役的残垣断壁中,在突尼斯平原的黄沙飞扬中,“虎”式坦克以其惊人的生存能力和毁灭性的打击能力,给盟军留下了深刻的恐惧。“虎”式坦克并非单纯的战场杀手,它的出现,更是一种战术理念的革新。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还原“虎”式坦克部队如何在实战中摸索其战术运用,如何通过强大的火力压制敌方反坦克武器,如何在炮塔的旋转间,改变战场的平衡。我们将看到,即使面对数量占优的敌人,虎I坦克也能以一敌众,成为战场上的孤胆英雄。 1943年,随着北非战场的失利,德军将目光转向了新的战场。本书将重点关注虎I坦克在欧洲西线,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战场上的表现。在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前,虎I坦克是德军装甲部队的核心力量。它们被部署在关键的防御地带,成为盟军登陆部队面临的巨大障碍。我们将深入分析虎I坦克在防御战中的卓越表现,以及它如何摧毁盟军的坦克,给盟军的推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书中将穿插描绘那些英勇无畏的虎I坦克乘员,他们的技艺、勇气和牺牲,共同谱写了“虎”式坦克的荣耀篇章。 第二部分:东线铁甲洪流的毁灭与抗争(1942-1943) 与西线的防御战不同,东线战场是“虎”式坦克最广阔也最残酷的试验场。1942年,德军的“巴巴罗萨”行动陷入僵局,苏军的反击之势愈发汹涌。就在此时,虎I坦克被投入了惨烈的东线战场,与苏军的T-34坦克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本书将详细记录虎I坦克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等重大战役中的表现。 斯大林格勒的废墟,成为虎I坦克早期作战的炼狱。在城市巷战的复杂环境中,虎I坦克如何克服障碍,如何运用其火力优势,对苏军步兵和坦克进行毁灭性打击。我们将看到,即使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虎I坦克的乘员们依然坚守阵地,以其钢铁之躯筑起了最后的防线。 1943年夏天,库尔斯克战役,这场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成为虎I坦克与苏军装甲洪流的终极对决。本书将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笔触,描绘虎I坦克在这次战役中的浴血奋战。我们将分析虎I坦克与苏军T-34、KV系列坦克之间的性能对比,揭示虎I坦克是如何凭借其卓越的穿甲能力和坚固的防护,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同时,我们也将不回避虎I坦克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其可靠性问题、数量上的劣势以及苏军改进战术后所带来的威胁。 本书的这一部分,还将深入探讨“虎”式坦克部队在东线的组织结构、战术运用以及指挥体系。我们将看到,德军如何逐步摸索出“虎”式坦克与步兵、炮兵协同作战的最佳模式,如何通过集结“虎”式坦克组成重型坦克营,以期在关键方向形成强大的突破力量。通过对那些赫赫有名的“虎”式坦克王牌乘员的聚焦,例如奥托·卡利乌斯、米歇尔·维特曼等,我们将了解他们是如何凭借出色的战术素养和惊人的战果,成为战场上的传奇。 第一卷总结: 《咆哮的钢铁巨兽:二战德军“虎”式坦克部队的荣耀与悲歌(1942-1945)》第一卷,旨在为读者展现“虎”式坦克在诞生初期,如何在东西两线的残酷战场上,以其无与伦比的性能,迅速确立了其在坦克发展史上的地位。它不仅仅是火力与装甲的堆砌,更是德意志工业与军事思维的结晶。从北非的黄沙到东线的冰雪,从初战的惊艳到大战的鏖战,虎I坦克的身影遍布每一个关键战场,它的咆哮声,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令人胆寒的战场音符。本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致梳理、对武器性能的深入剖析以及对参战人员的生动刻画,力求还原“虎”式坦克在1942-1943年间的真实历史图景,为读者呈现一场宏大的军事史诗。 --- 第二卷:巅峰与陨落:虎II的崛起与“虎”式部队的黄昏(1944-1945) 内容简介: 1944年,战争的潮水开始向轴心国涌来,昔日的战场霸主,如今已面临着空前的压力。然而,就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一款更为强大、更具威慑力的“虎”式坦克——虎II(Pz.Kpfw. VI Ausf. B,通常简称为虎II,或以其昵称“虎王”闻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代表着德国坦克技术的又一次飞跃,也预示着“虎”式坦克部队将迎来其辉煌的顶点,但同时也注定了其最终的悲歌。本书第二卷,将继续深入“虎”式坦克部队的征战历程,聚焦1944年至1945年间,虎II坦克的亮相、投入实战,以及“虎”式坦克部队在盟军强大攻势下的艰难抗争与最终陨落。 第一部分:虎II的降临与战场上的“虎王”威名(1944) 1944年初,虽然战争局势对德国愈发不利,但其在重型坦克研发上的步伐并未停止。虎II坦克,这款集成了虎I的经验教训,并进一步提升了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的全新设计,承载了德军对战争胜利的最后希望。本书将详述虎II坦克的研发历程,从其著名的倾斜装甲设计,到威力巨大的8.8厘米PaK 43 L/71主炮,再到复杂的动力系统,全面解析这款坦克的先进之处。我们将揭示虎II坦克如何在设计上实现了对盟军当时几乎所有反坦克武器的压制,使其成为战场上一款名副其实的“虎王”。 1944年,盟军的攻势日益猛烈,东线苏军的钢铁洪流不断推进,西线盟军也在为诺曼底登陆做准备。在这样的背景下,虎II坦克被紧急投入战场。本书将重点描绘虎II坦克在1944年上半年,于东线战场,特别是针对苏军大规模反攻时的表现。我们将分析虎II坦克如何在初期凭借其强大的火力,给苏军的装甲部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一度遏制了苏军的推进势头。 紧接着,本书将聚焦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后,虎II坦克在西线战场上的首次大规模实战。我们将详细呈现虎II坦克部队如何在战场上与盟军的谢尔曼、丘吉尔等坦克展开殊死搏斗。在那些血腥的坦克对决中,虎II坦克以其超强的穿透力和防御力,让盟军的坦克望而生畏。本书将通过具体的战役,如卡昂地区的争夺战,卡昂-法莱兹包围战等,展示虎II坦克部队在防御战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以少胜多,给盟军的登陆部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书中还将深入分析虎II坦克部队的战术运用,包括如何将其集中起来,组成强大的突击力量,以期在关键地段取得突破。我们将回顾那些著名的虎II坦克编队,以及它们在攻防转换中的关键表现。同时,本书也将不回避虎II坦克在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例如其高昂的生产成本、复杂的维护需求、以及在战场上的数量劣势,这些都为虎II坦克的“黄昏”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最后的抗争与“虎”式部队的陨落(1944-1945) 1944年下半年,战争的天平已经明显倾向同盟国。德军的兵力、资源和工业生产能力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虎”式坦克部队,尤其是装备了虎II坦克的部队,尽管在战场上依旧能够制造出可怕的杀伤力,但他们已经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本书将聚焦“虎”式坦克部队在战争末期的最后抗争。 在东线,随着苏军的步步紧逼,虎II坦克部队在经历了多次惨烈的防御战后,逐渐被消耗殆尽。本书将描绘虎II坦克在东线战场上的最后岁月,它们如何在恶劣的条件下继续战斗,以及最终是如何被数量庞大、装备不断更新的苏军装甲部队所吞没。 在西线,随着阿登战役的失败,德军的最后反攻希望破灭。本书将重点分析虎II坦克部队在阿登战役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这次战役中的得失。即使在这场精心策划的突袭中,虎II坦克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但由于后勤补给的严重不足,以及盟军强大的空中优势,虎II坦克的作战效能大打折扣。 战争的最后几个月,德军的投降不可避免。本书将追溯“虎”式坦克部队的最后身影。我们将看到,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虎I和虎II坦克,是如何在缺乏燃料、弹药和备件的情况下,无奈地被放弃,或是在最后的抵抗中被摧毁。本书将以一种悲壮的视角,描绘“虎”式坦克部队的落幕,以及那些为保卫“虎”式坦克而战的士兵们的最后时刻。 第二卷总结: 《咆哮的钢铁巨兽:二战德军“虎”式坦克部队的荣耀与悲歌(1942-1945)》第二卷,标志着“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史的终章。从虎II坦克的惊艳亮相,到其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强大战力,再到最终在整体劣势下,与德意志帝国一同走向覆灭,本书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虎”式坦克部队的兴衰图。它不仅是对一款传奇坦克及其部队的纪念,更是对战争残酷性、技术发展与现实战局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反思。通过对1944-1945年间,虎II坦克以及剩余虎I坦克在东西两线战场上,面对日益强大的盟军攻势的艰难抗争的详细描述,本书将带领读者,与这些钢铁巨兽一同,经历那段波澜壮阔、最终走向悲剧的战争岁月,深刻理解“虎”式坦克部队所代表的,那段辉煌与陨落交织的二战史诗。 全书(套装共2册)展望: 《咆哮的钢铁巨兽:二战德军“虎”式坦克部队的荣耀与悲歌(1942-1945)》套装,将以其详实的内容、严谨的态度和生动的叙述,为读者全面展现二战时期德国“虎”式坦克部队的完整征战史。从虎I坦克的问世,到虎II坦克的巅峰,从初期的战场优势,到战争末期的艰难抗争,本书将通过对战役、战术、技术以及参战人员的深度挖掘,为军事史爱好者、坦克迷以及所有对二战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珍贵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坦克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勇气、牺牲、技术与战争本质的宏大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虎之战迹》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对二战时期那些极具标志性的武器装备情有独钟,而“虎”式坦克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之一。这本书的第二卷,聚焦于1942年至1945年这一关键时期,正是“虎”式坦克部队从巅峰走向衰落,但仍在战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阶段。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展现“虎”式坦克在各个主要战场上的战术运用和实战效果。比如,它在东线战场的突破能力,在西线战场的防御作用,以及在意大利战场上所面临的复杂地形。我更想了解的是,在战争后期,当德军整体实力下滑,制空权丧失,以及盟军反坦克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虎”式坦克部队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在战场上发挥其“杀手锏”作用的。书中关于“虎”式坦克部队的组织结构、训练方式、以及其乘员的战术思想,也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方面。这不仅仅是关于坦克的性能,更是关于一支精锐部队在残酷战争中的起伏与命运。

评分

评价五 当我看到《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纪录1942-1945(第二卷 套装共2册)》的出版信息时,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虎”式坦克,这个在二战时期令盟军闻风丧胆的名字,其背后承载着无数的战役、无数的故事,而第二卷更是直接深入到了1942-1945年这个关键且充满戏剧性的时间段。我一直对“虎”式坦克在各个战役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其在不同战术背景下的适应性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是否能够详细描绘“虎”式坦克部队在初期以其压倒性优势摧毁敌军,到后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依然依靠其强大的火力与装甲,在阵地战和反击战中拼死抵抗的整个过程?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够深入解析“虎”式坦克在不同战场上的战术哲学,例如,它在东线的快速推进,在西线的防御阵地的坚守,以及在恶劣地形条件下的机动性如何?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仅了解“虎”式坦克的机械参数,更能感受到驾驶和操控这些钢铁巨兽的乘员们的勇气、智慧和决心,以及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悲壮篇章。

评分

评价一 当我翻开《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纪录1942-1945(第二卷 套装共2册)》的扉页时,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这套书的厚重感不仅仅体现在纸张的质感和装帧的精良,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关于“虎”式坦克在二战残酷战场上留下的一道道深刻印记。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装甲战史,尤其是那些改变战争进程的传奇装备,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虎”式坦克,无疑是其中最耀眼、也最令人敬畏的存在之一。这套书的第二卷,顾名思义,将我们带入了1942年至1945年间,那段“虎”式坦克部队浴血奋战、硝烟弥漫的最后时光。从早期在东线战场上令人闻风丧胆的雷霆一击,到后期在西线战场上孤注一掷的绝望抵抗,书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虎”式坦克及其乘员所经历的每一次重大战役。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虎”式坦克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战术运用,以及它在面对盟军日益强大的反坦克力量时,其技术优势和劣势是如何体现的。这不仅仅是关于坦克的机械性能,更是关于一支军队在极端压力下的生存与抗争,是关于士兵们在生死边缘的抉择与牺牲。

评分

评价二 坦白说,第一次看到《虎之战迹》这个书名,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战迹”二字,仿佛勾勒出了一条跨越硝烟的战争轨迹,而“虎”之名,更是赋予了这轨迹以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和威慑。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超越简单的战史罗列,而是深入挖掘“虎”式坦克部队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在德军装甲战战略中的实际地位。第二卷的时间跨度,1942-1945,恰恰是二战战局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虎”式坦克,这款被设计来摧毁一切敌人的陆地巨兽,究竟在盟军的步步紧逼下,它的辉煌是昙花一现,还是在绝境中展现出惊人的韧性?我很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呈现“虎”式坦克部队在资源日益枯竭、兵员素质下降的背景下,依然能够成为德军最后的屏障。那些关于技术细节的描写,如火力、装甲、机动性等,固然是基础,但我更渴望看到的是,当这些冰冷的钢铁机器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被一群为国家和信念而战的士兵所驾驶时,它们如何在战场上奏响悲壮的挽歌。

评分

评价三 作为一个对二战军事史,特别是陆军装甲兵发展历程有着持续关注的爱好者,我一直期待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剖析“虎”式坦克在实战中的表现的书籍。《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纪录1942-1945(第二卷 套装共2册)》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这种可能。第二卷所涵盖的1942年至1945年,正是“虎”式坦克真正大规模投入实战,并成为德军攻防两端核心力量的时期。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通过大量的史料和战例,来展现“虎”式坦克在不同战线上的具体表现的?例如,在苏德战场上,它如何对抗T-34的冲击;在北非沙漠,它又面临着哪些独特的挑战;在诺曼底登陆后,它在盟军强大的炮火和空中优势下,又是如何挣扎求生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堆砌,更能通过对战役细节的生动描述,展现出“虎”式坦克乘员的英勇无畏,以及他们在面对数量和技术都逐渐赶超的敌人的时候,所展现出的高超战术和顽强意志。这不仅仅是关于坦克的历史,更是关于一群人的战争记忆。

评分

几乎就是大型图册,内容并不多。

评分

值得买的好书

评分

物流还算挺快的!书的质量也很好,应该是正版的

评分

指文出品必须支持,就是比较贵,还好有京东

评分

买过第一卷,第二卷也得收啊,

评分

很快就收到了,终于收到了第二卷,整个虎的书籍全部到手,很不错的虎式参考资料和,比较细致的战斗记录,适合热爱虎式的人入手。

评分

商品已经收到了很满意,还会再次购买的!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满满的都是图片,可以了解好多的细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