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

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明,贺观 著
图书标签:
  • 跨座式单轨
  • 单轨交通
  • 信号系统
  • 轨道交通
  • 控制系统
  • 自动化
  • 交通工程
  • 电气工程
  • 通信工程
  • 智能交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3462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70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9
字数:4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重庆市轨道集团成熟的跨座式单轨技术,借鉴了中国,乃至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理论,关于跨座式信号系统的组成、原理、发展进行阐述,并结合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了创新研究和应用研究,遵循“知识够用,能力必备”原则,从信号工作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入手,将职业需要的技能和故障处理融入教材,使得教与练并重,练与学互助

目录

第一篇 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基础
第1章 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概述························································· 1
1.1 绪 论·························································································· 1
1.2 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与线路································································· 7
1.3 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与道岔······························································· 17
第2章 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基础设备························································ 23
2.1 继电器························································································· 23
2.2 信号机························································································· 35
2.3 计轴设备······················································································ 41
2.4 轨道环线设备················································································ 49
2.5 应答器························································································· 56
第3章 联锁设备················································································· 64
3.1 联锁概述······················································································ 64
3.2 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系统·································································· 76
3.3 TYJL-Ⅲ型计算机联锁系统································································· 86
3.4 EI32-JD型计算机联锁系统································································ 94
第4章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ATC)系统···················································· 106
4.1 ATC系统综述··············································································· 106
4.2 ATP子系统·················································································· 115
4.3 ATO子系统·················································································· 119
4.4 ATS子系统·················································································· 123
4.5 基于感应环线的跨座式单轨交通ATC系统············································· 131
4.6 基于CBTC的跨座式单轨交通ATC系统················································ 138
第二篇 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
第5章 继电器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150
5.1 继电器的检修要求和检修流程··························································· 150
5.2 继电器的故障检修········································································· 153
第6章 信号机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157
6.1 LED信号机的维护········································································· 157
6.2 LED色灯信号机的故障处理······························································ 158
第7章 轨道环线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164
7.1 轨道环线设备的维护······································································ 164
7.2 轨道环线的故障处理······································································ 166
第8章 应答器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168
8.1 应答器的维护··············································································· 168
8.2 应答器的故障处理········································································· 172
第9章 计轴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175
9.1 计轴设备的维护············································································ 175
9.2 计轴设备的故障处理······································································ 179
9.3 计轴设备故障典型案例分析······························································ 185
第10章 计算机联锁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189
10.1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维护·································································· 189
10.2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故障处理····························································· 191
10.3 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199
第11章 固定闭塞ATP/TD系统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 202
11.1 固定闭塞ATP/TD系统设备的维护····················································· 202
11.2 固定闭塞ATP/TD系统设备的故障处理················································ 209
第12章 移动闭塞ATP/ATO系统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 213
12.1 移动闭塞ATP/ATO系统设备的维护··················································· 213
12.2 移动闭塞ATP/ATO系统设备的故障处理·············································· 217
第13章 跨座式单轨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224
13.1 跨座式单轨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的维护······································· 224
13.2 跨座式单轨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的故障处理································· 226
13.3 跨座式单轨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典型案例分析······························· 233
第三篇 信号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沿
第14章 信号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沿··························································· 237
14.1 互联互通的信号系统····································································· 237
14.2 综合承载的无线网络····································································· 246
14.3 全自动驾驶技术··········································································· 249
14.4 基于车-车通信的CBTC系统···························································· 254
参考文献··························································································· 259

精彩书摘

  第1章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概述
  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方式,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轨道梁既是运营车辆的载体,又是运营车辆的行走轨道,具有适应力强、占地少、噪声低、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优点。其信号系统也因线路形式等原因有着和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不同之处,其线路形式直接决定了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的安装方式、运行方式及布置方式。
  1.1绪论
  1.1.1跨座式轨道交通简介
  单轨系统作为轨道交通运输的解决方案和传统铁路一并起源于19世纪。当时,传统铁路技术快速地投入了商用,而单轨交通受技术所限没被大规模商用,直至20世纪相应的技术问题才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逐步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单轨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单轨系统在早期发展时就呈现了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悬挂式单轨交通(见图1-1-1),一种是跨座式单轨交通(见图1-1-2)。悬挂式单轨交通为列车在轨道梁下悬垂并沿轨道梁运行的交通方式,它最早被设计用于货物运输,在城市轨道交通最早的运用为1901年德国乌帕塔单轨,该条单轨线路直到现今还在运营当中。
  跨座式单轨交通为列车跨坐在预应力梁上运行的交通方式,其为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单轨系统的最常用形式。19世纪50年代,德国ALWEG公司开始致力于研究和推动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发展,并在加美国利福尼亚迪士尼乐园实施了其首个跨座式单轨项目。多年后,庞巴迪公司为美国佛罗里达的迪士尼乐园建设了相似的线路,一直使用至今天。
  图1-1-1悬挂式单轨交通图1-1-2跨座式单轨交通
  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的应用案例遍布全球,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建设有跨座式轨道交通线路。国内跨座式单轨线路主要分布在重庆、北京、台湾,且有多个国内城市拟于近期开始修建跨座式单轨轨道交通线路。由于在发展初期受技术限制,单轨交通一开始主要用于载客量较少的摆渡线路及通勤支线,进入20、21世纪,跨座式单轨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被新兴及发展中国家青睐并逐步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主干线路,中国重庆、北京、韩国大邱等地新建的跨座式单轨线路均具备中、大型的运输能力。
  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线路由线路、车站、车辆段/停车场、控制中心组成,配备有跨座式单轨列车、供电、信号、通信、综合监控、AFC、屏蔽门、安防门禁、通风空调、电扶梯等完善的系统设备,在运营管理人员的指挥及操作下,共同安全、高效地完成旅客输送任务。
  跨座式单轨具备以下优点:
  ①占用空间相对较小。跨座式单轨较适用于高架形式,对比起地铁,高架跨座式单轨占地面积小,垂直空间亦较小。
  ②环境友好。相比于地铁,其高架对地面的遮挡较少,能和谐地融入城市景观。单轨使用橡胶轮胎在混凝土梁上走行,本身具备低噪特点,穿越城市核心区域及噪声敏感区域时,不需要额外增加其他降噪设施(如减震道床及声屏障等),同时,跨座式单轨也比地铁节能。
  ③跨座式单轨具备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的特点,以高架形式穿越城市核心区域及特殊地形时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
  ④跨座式单轨车辆以转向架导向轮车包裹轨道梁运行,因此不容易出轨,安全性更好。
  ⑤跨座式单轨具有比地铁经济性更好的造价及维修价格指标。
  ……

前言/序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已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南京、沈阳等20多个城市均已开通轨道交通。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制式也多种多样。在众多的轨道交通制式中,中等运量的跨座式单轨交通不但具有造价低、噪声小、转弯半径小等特点,还因能很好地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交通压力问题等优良性能,逐渐成为新时期的主流交通制式,是主要交通路线以及旅游观光线路等的良好选择,尤其是针对那些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域,更是最适合的交通制式。
  《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依托重庆市跨座式单轨成熟的技术,借鉴了中国乃至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理论,对跨座式信号系统的组成、原理、发展进行了阐述,并结合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了创新研究和应用研究,遵循“知识够用,能力必备”原则,从信号工作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入手,将职业需要的技能和故障处理融入教材,使得教与练并重,练与学互助。
  本教材由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编写,其间汇总了各方专家意见,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了编写计划。在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在深入总结和分析重庆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广泛调查研究国际跨座式单轨的成熟技术,经多次反复论证和修订,最终成书。
  《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是重庆轨道交通开展信号员培训和学习的指导书籍,也可作为面向全国大中院校相关专业教学用教材,对于以后将要建设跨座式单轨城市的相关部门,也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广泛地参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在此,谨向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和出版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的水平和能力所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书中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写组
  2016年2月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集成与控制》 本书深入探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全生命周期中的集成化与智能化控制策略。全书围绕“安全、高效、可靠、经济”的总体目标,以前沿的技术理念为指导,系统性地梳理了城市轨道交通各个子系统的技术特性、接口标准、信息交互以及协同工作机制。 第一部分:轨道交通系统架构与集成技术 本部分首先勾勒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宏观框架,从线网规划、车辆选型、轨道设计、供电系统、通风空调、通信网络、信号控制、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等核心子系统出发,详细阐述了各子系统在功能定位、技术原理、关键设备及标准规范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聚焦于子系统间的集成技术。这包括: 通信网络的构建与优化: 涵盖了不同通信技术(如光纤、无线通信、TD-LTE等)在轨道交通环境下的应用,以及网络架构设计、信道管理、安全性保障等关键技术,确保信息传输的稳定与高效。 信息平台的建设与数据融合: 探讨了如何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重点介绍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GIS与BIM的融合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在交通运行状态监测、客流预测、设备状态评估等方面的潜力。 接口标准与协议研究: 详细分析了不同子系统间进行信息交互所需的接口标准与通信协议,包括IEC 61375系列、CENELEC EN 50126/50128/50129等国际和国内标准,以及各子系统特有的协议。强调了接口兼容性与互操作性的重要性,为实现系统的无缝集成奠定基础。 系统集成方法论: 介绍了从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到系统验证与调试的全过程集成方法。阐述了面向对象工程、模型驱动工程(MDE)等先进方法在复杂系统集成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仿真技术来验证集成效果。 第二部分:轨道交通智能化控制策略 本部分着重于提升轨道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和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 信号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技术: 深入剖析CBTC系统的核心原理,包括移动闭塞、轨道电路替代、列车定位与速度监控等。详细介绍CBTC系统的不同等级(如Grade of Automation, GoA),并探讨其在提高线路容量、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先进的调度与运行控制: 介绍自动调度系统(ADS)的设计理念和算法,包括列车运行图的优化、临时调整策略、延误恢复机制等。探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在列车运行模式识别、故障预测与诊断、以及动态时刻表生成等方面的应用。 站场信号控制与编组自动化: 针对大型枢纽站和车辆段的信号控制需求,介绍智能信号机、道岔智能管理、以及编组作业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高站场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综合监控与应急指挥系统: 全方位的状态感知: 阐述如何利用视频监控、环境监测、设备状态监测等多种手段,构建覆盖整个交通系统的实时感知网络。 智能决策与联动响应: 探讨基于态势感知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如何针对突发事件(如火灾、设备故障、客流拥挤等)快速做出预警与响应。详细介绍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以及各子系统间的联动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协同处置。 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PHM): 基于传感器的实时监测: 介绍各类传感器(如振动、温度、压力、电流等)在关键设备(如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门系统等)上的部署,以及数据的实时采集。 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 探讨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以及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强调预测性维护在降低运营成本、减少非计划停运、提高系统可靠性方面的价值。 客流分析与出行服务优化: 客流数据采集与分析: 介绍基于AFC、视频分析、Wi-Fi探针等技术的客流数据采集方法,以及大数据分析在客流时空分布、出行OD分析、拥挤度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智能出行信息发布与服务: 探讨如何利用移动应用、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向乘客提供实时列车运行信息、换乘指导、拥挤度预警等服务。介绍基于AI的个性化出行推荐与服务模式。 第三部分:系统安全保障与可靠性工程 安全性是轨道交通系统的生命线,本部分从设计、运维、管理等多个维度探讨系统安全保障。 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与网络安全(Cybersecurity): 详细阐述IEC 61508、EN 50129等功能安全标准在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安全完整性等级(SIL)的确定、安全机制的设计与验证。同时,深入研究轨道交通信息系统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以及相应的防护策略,如访问控制、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 可靠性设计与寿命周期管理: 介绍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等方法。探讨如何通过可靠性设计、质量控制、环境适应性测试等手段,提升系统及部件的可靠性。强调寿命周期成本(LCC)管理在设备选型和维护策略制定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系统性地介绍轨道交通系统风险评估的方法,识别潜在的危险源,评估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详细阐述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内容要点,以及应急演练的重要性,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处置。 本书内容翔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工程师、研究人员、管理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的参考资料,助力推动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我从未深入了解过的领域——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在阅读之前,我对信号系统仅有的概念是铁道线上那些闪烁的灯光,以及它们背后模糊的“控制”概念。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精密、复杂且充满智慧的系统。作者在开篇就非常清晰地阐述了跨座式单轨交通在现代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客运方式,更代表着一种前沿的城市规划理念。随后,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信号系统的核心构成,从基础的轨道电路、信号灯的类型与含义,到更高级的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特别是对于列车运行间隔的控制,作者用大量的图表和实例,解释了如何通过精密的信号逻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线路的运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故障安全”的设计理念,作者详细解释了信号系统是如何通过冗余设计、自诊断功能等技术手段,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万无一失。这让我不得不对设计者们的智慧和严谨感到由衷的钦佩。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工程美学课,让我看到了技术如何与安全、效率、舒适完美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被“跨座式单轨交通”这个略显陌生的词语所吸引,抱着了解一下的心态开始阅读。结果,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逻辑和秩序的奇妙世界——信号系统。作者用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原本枯燥的技术原理变得引人入胜。比如,在讲解信号灯的颜色和含义时,他会用类比的方式,比如将红灯比作“禁止通行”,绿灯比作“畅通无阻”,甚至连黄灯的“谨慎通行”也解释得格外到位。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信号系统设计师的“幕后故事”,讲述了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智慧,这让我感受到了技术的温度和人文关怀。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信号系统与列车本身如何“对话”的描述,那种精密配合,如同音乐般和谐的景象,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对工程智慧的赞颂,让我对城市交通的运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一直以来在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知识上的空白。作为一名对交通运输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地介绍这个领域的书籍,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构成以及应用现状。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列车运行调度原理的深入剖析,包括如何通过信号系统来控制列车的发车频率、运行速度以及进站时序,从而最大化线路的运输能力。书中还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设计和应用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视野。此外,书中对信号系统中的通信技术、数据传输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探讨,也让我对现代信号系统的复杂性和先进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专业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城市交通的运作方式充满好奇,特别是那种“人少但车多”的单轨列车,总让我觉得它背后肯定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本书,恰恰就揭开了这个秘密的面纱——跨座式单轨交通的信号系统。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没有用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来吓退读者,而是将复杂的信号逻辑,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出来。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道岔”和“信号机”配合工作的描述,那种精确到毫秒级的控制,让人不禁感叹工程的精妙。他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信号机,比如指示列车前进方向的“臂板信号机”,以及提供速度信息的“色灯信号机”,并且解释了它们各自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信号系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如何工作的讨论,比如在雨雪天气中,信号系统是如何保证可视度和可靠性的。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既增长了知识,又感受到了技术魅力的好书。

评分

作为一名对现代工程技术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本书开启了我对城市交通系统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在阅读之前,我总以为交通的顺畅仅仅依赖于宽阔的道路和足够的车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在那些繁忙的轨道线上,一套看不见的、精密的“大脑”——信号系统,才是真正的主宰者。作者将复杂的信号学原理,用一种极为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其魅力。书中对信号系统如何确保列车安全运行的描述,尤其让我惊叹。例如,它如何通过检测轨道上的空隙来判断是否有列车存在,如何设置安全距离来防止追尾,以及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又是如何层层设防,保证乘客的安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闭塞”概念的讲解,这是一种确保前后列车之间拥有安全距离的技术,作者通过生动的图示,将这一关键的安全机制展现在我面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隐藏在城市发展背后的强大科技力量,也让我更加珍视每一次安全、顺畅的出行。

评分

这本书简直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把我带入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世界——跨座式单轨交通的信号系统。在阅读之前,我只知道有“信号”,但不知道它具体是如何工作的。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地引领我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并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技术名词,而是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比如在列车即将进站时,信号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又是如何保证列车安全停靠的。他还详细介绍了信号系统中各种“传感器”的作用,比如检测列车位置、速度,以及轨道是否存在障碍物等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信号显示”的描述,那些闪烁的灯光,不仅仅是简单的指示,更蕴含着复杂的逻辑和严密的计算,每一个信号的变换,都牵动着整条线路的运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技的魅力,也让我对城市交通的运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正在从事或即将投身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作者在书中系统地梳理了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未来趋势。我个人非常欣赏书中对国际先进信号系统技术的介绍,比如欧洲的ERTMS(欧洲列车运行管理系统)和日本的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等,并将它们与跨座式单轨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借鉴意义。书中关于信号系统的标准化和互联互通的讨论,也引起了我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深思。作者还详细阐述了信号系统在安全认证、可靠性评估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关键要素,这些都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信号系统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预示着未来信号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具备前瞻性的行业洞察,是值得反复研读的专业参考书籍。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几乎是一无所知,只觉得它和我们日常乘坐的地铁、高铁有些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领略到了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的独特魅力。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复杂的信号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他详细介绍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的信号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包括信号灯的颜色含义、信号机的作用、轨道电路的功能等等。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信号系统设计的“哲学”思考,比如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如何最大化列车运行的效率。他还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将信号系统比作城市的“交通警察”,负责指挥和引导每一趟列车安全有序地运行。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对信号系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机制的描述,那种严谨和周全,让我对工程师们的智慧和付出肃然起敬。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作为一个城市规划爱好者,我一直对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细节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大脑”——信号系统。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机械结构和运行原理,更着重笔墨描写了其背后的信号控制技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信号模式的解读,比如“进站信号”、“出站信号”、“区间信号”等等,以及它们在实际运行中所扮演的角色。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还引入了一些高级概念,如“正线让车”、“越行站设计”等,并解释了信号系统是如何协调列车运行,实现高效调度的。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某次信号故障如何被系统快速检测并处理,以及如何通过人工干预来保障列车安全。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但又不失专业性,即使是对信号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读完这本书,我对跨座式单轨交通的信号系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城市交通的复杂性与精妙之处。

评分

作为一名对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各种新型交通模式的发展。跨座式单轨交通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许多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本书,正是对这种交通模式核心——信号系统——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作者在书中系统地梳理了跨座式单轨交通信号系统的技术演进,从早期的模拟系统到如今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了详实的介绍。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信号联锁”原理的讲解,这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作者通过生动的图示和严谨的逻辑,将这一复杂的概念阐释得淋漓尽致。他还对信号系统中常用的通信协议、数据交换方式以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理解现代信号系统的复杂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信号系统在节能降耗、提高运营效益等方面的应用也进行了探讨,这让我看到了技术创新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

你懂的!!!!!!!!!!!!!!!!!!!!!!!!!!!!!!!!!!!!!!!!!!!!!!!!!!!!!!!!!!!!!!!!!!!!!!!!!!!!!!!!!!!!!!!!!!

评分

你懂的!!!!!!!!!!!!!!!!!!!!!!!!!!!!!!!!!!!!!!!!!!!!!!!!!!!!!!!!!!!!!!!!!!!!!!!!!!!!!!!!!!!!!!!!!!

评分

你懂的!!!!!!!!!!!!!!!!!!!!!!!!!!!!!!!!!!!!!!!!!!!!!!!!!!!!!!!!!!!!!!!!!!!!!!!!!!!!!!!!!!!!!!!!!!

评分

你懂的!!!!!!!!!!!!!!!!!!!!!!!!!!!!!!!!!!!!!!!!!!!!!!!!!!!!!!!!!!!!!!!!!!!!!!!!!!!!!!!!!!!!!!!!!!

评分

你懂的!!!!!!!!!!!!!!!!!!!!!!!!!!!!!!!!!!!!!!!!!!!!!!!!!!!!!!!!!!!!!!!!!!!!!!!!!!!!!!!!!!!!!!!!!!

评分

你懂的!!!!!!!!!!!!!!!!!!!!!!!!!!!!!!!!!!!!!!!!!!!!!!!!!!!!!!!!!!!!!!!!!!!!!!!!!!!!!!!!!!!!!!!!!!

评分

你懂的!!!!!!!!!!!!!!!!!!!!!!!!!!!!!!!!!!!!!!!!!!!!!!!!!!!!!!!!!!!!!!!!!!!!!!!!!!!!!!!!!!!!!!!!!!

评分

你懂的!!!!!!!!!!!!!!!!!!!!!!!!!!!!!!!!!!!!!!!!!!!!!!!!!!!!!!!!!!!!!!!!!!!!!!!!!!!!!!!!!!!!!!!!!!

评分

你懂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