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

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宏钧 著,陈宏钧 编
图书标签:
  • 金属切削
  • 切削参数
  • 速查手册
  • 机械加工
  • 制造工艺
  • 工具磨削
  • 刀具
  • 第五版
  • 工程技术
  • 工业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0671
版次:5
商品编码:1192828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2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从事机械加工的工人、技师和相关技术人员,
  “以速查速算为宗旨、以少而精为原则”,介绍常用技术资料、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常用零件画法、常用材料及应用、常用切削工具和磨具,包括车工、铣工、磨工、镗工、刨工和插工、螺纹加工、齿轮加工、钳工等加工技术。

内容简介

  《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自1999年第1版出版至今,已经再版4次。《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秉承“以速查速算为宗旨、以少而精为原则”,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13章介绍了常用技术资料、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常用零件画法、常用材料及应用、常用切削工具和磨具、车工技术、铣工技术、磨工技术、镗工技术、刨工和插工技术、螺纹加工技术、齿轮加工技术、钳工技术等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加工的工人、技师和相关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常用技术资料1
1.1常用数学1
1.1.1代数中的常用公式和相互间的关系1
1.1.2三角形的解法和常用公式5
1.2常用数表及几何图形计算11
1.2.1常用单位换算11
1.2.2π的重要函数及π、25.4的近似分数16
1.2.3常用几何图形计算18
1.2.4圆周等分尺寸计算28
1.2.5圆周等分系数表30
1.2.6角度与弧度换算33
1.2.7内圆弧与外圆弧计算34
1.2.8V形槽宽度、角度计算35
1.2.9燕尾与燕尾槽宽度计算36
1.2.10内圆锥与外圆锥计算37
1.3工件定位误差计算40
1.3.1工件定位原理及其应用40
1.3.2常用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所能限制的自由度42
1.3.3定位误差的计算53
1.4切削加工通用技术条件57
1.4.1一般要求57
1.4.2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59
1.4.3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60
1.4.4几何公差的一般公差61
1.4.5螺纹65
1.4.6中心孔65
1.5机械加工的一般标准规范65
1.5.1中心孔65
1.5.2各类槽70
1.5.3倒圆与倒角74
1.5.4球面半径76
1.5.5螺纹零件76
第2章产品几何技术规范97
2.1极限与配合及计算97
2.1.1极限与配合基本规定97
2.1.2极限偏差及相关配合的计算136
2.2工件几何公差的标注145
2.2.1符号145
2.2.2用公差框格标注几何公差的基本要求149
2.2.3标注方法150
2.2.4图样上标注公差值的规定171
2.2.5公差值表172
2.2.6几何公差未注公差值181
2.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184
2.3.1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标注184
2.3.2表面粗糙度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193
2.3.3各级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及应用举例200
第3章常用零件画法203
3.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203
3.2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214
3.3矩形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标注221
3.4弹簧画法223
3.5中心孔表示法230
3.6滚动轴承表示法233
3.7动密封圈表示法254
第4章常用材料及应用272
4.1常用钢的品种及应用272
4.1.1结构钢272
4.1.2工具钢299
4.1.3轴承钢311
4.2常用铸铁的品种、性能和用途313
4.2.1灰铸铁313
4.2.2球墨铸铁315
4.2.3可锻铸铁317
4.2.4蠕墨铸铁319
4.2.5耐热铸铁320
4.2.6高硅耐蚀铸铁324
4.2.7耐磨铸铁326
4.3有色金属326
4.3.1铜及铜合金326
4.3.2铸造铜合金的牌号和应用337
4.3.3常用铝及铝合金的牌号和应用340
4.3.4常用铸造铝合金的代号和应用342
4.4粉末冶金材料的分类及应用342
4.5常用工程塑料的性能及应用345
第5章常用切削工具和磨具350
5.1常用切削工具350
5.1.1常用刀具材料350
5.1.2车刀361
5.1.3孔加工刀具424
5.1.4铣刀448
5.1.5齿轮刀具463
5.1.6丝锥和板牙468
5.2磨具484
5.2.1普通磨具484
5.2.2超硬磨具511
第6章车工技术528
6.1车刀的手工刃磨528
6.1.1砂轮的选择528
6.1.2刃磨步骤528
6.2标准麻花钻的刃磨及修磨532
6.2.1标准麻花钻的刃磨方法532
6.2.2标准麻花钻的修磨533
6.3中心孔的加工与修研537
6.3.1中心孔的加工及质量分析537
6.3.2中心孔的修研540
6.4车削圆锥面542
6.4.1锥体各部分名称代号及尺寸计算542
6.4.2车削圆锥面方法543
6.4.3车削标准锥度和常用锥度时小刀架及靠模板的转动角度546
6.4.4车削圆锥时尺寸的控制方法546
6.5车削偏心工件549
6.5.1车削偏心工件的装夹方法549
6.5.2车削曲轴的装夹方法549
6.5.3测量偏心距的方法556
6.6车削成形面560
6.7车削表面的滚压加工和滚花563
6.7.1滚压加工常用工具及其应用564
6.7.2滚轮式滚压工具常用的滚轮外圆形状及应用570
6.7.3滚轮滚压的加工方法571
6.7.4滚压质量分析573
6.7.5滚花575
6.8车削薄壁工件577
6.8.1工件的装夹方法578
6.8.2刀具几何角度的选择580
6.9车削细长轴582
6.9.1细长轴的加工特点582
6.9.2细长轴的装夹582
6.9.3车削细长轴常用的切削用量590
6.9.4加工细长轴用车刀举例590
6.10冷绕弹簧593
6.10.1卧式车床可绕制弹簧的种类593
6.10.2绕制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593
6.10.3绕制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596
6.10.4绕制圆锥形螺旋压缩弹簧596
6.10.5绕制橄榄形弹簧597
第7章铣工技术599
7.1常用分度头分度方法及计算599
7.1.1分度头传动系统及分度头定数599
7.1.2分度方法及计算601
7.2铣削离合器609
7.2.1齿式离合器的种类及特点610
7.2.2矩形齿离合器的铣削611
7.2.3尖齿(正三角形)离合器的铣削613
7.2.4梯形收缩齿离合器的铣削615
7.2.5锯齿形离合器的铣削616
7.3铣削凸轮618
7.3.1凸轮传动的三要素619
7.3.2等速圆盘凸轮的铣削620
7.3.3等速圆柱凸轮的铣削623
7.4铣削球面624
7.5铣削花键轴626
7.5.1花键的定心方式及加工精度626
7.5.2在铣床上铣削矩形齿花键轴628
7.6铣削滚子链链轮635
7.6.1直线端面齿形滚子链链轮主要尺寸及计算公式636
7.6.2直线端面齿形滚子链链轮铣削方法636
7.6.3滚子链链轮的测量641
7.6.4链轮工作图标注要求642
7.7铣削刀具齿槽642
7.7.1对前角γo=0°的铣刀开齿642
7.7.2对前角γo>0°的铣刀开齿645
7.7.3圆柱螺旋齿铣刀的铣削646
7.7.4麻花钻的铣削649
7.7.5端面齿的铣削650
7.7.6锥面齿的铣削652
7.7.7铰刀的开齿653
第8章磨工技术656
8.1砂轮的安装与修整656
8.1.1砂轮的安装656
8.1.2砂轮静平衡调整方法656
8.1.3修整砂轮658
8.1.4砂轮修整工具及其选用659
8.2常用磨削液的名称及性能663
8.3外圆磨削665
8.3.1外圆磨削工件装夹方法665
8.3.2砂轮的选择670
8.3.3外圆磨削砂轮速度671
8.3.4外圆磨削余量的合理选择671
8.4内圆磨削674
8.4.1内圆磨削工件装夹方法674
8.4.2内圆磨削砂轮的选择及安装677
8.4.3内圆磨削砂轮速度选择683
8.4.4内圆磨削余量的合理选择683
8.5圆锥面磨削684
8.5.1圆锥面的磨削方法684
8.5.2圆锥面的精度检验690
8.6平面磨削691
8.6.1工件的装夹方法691
8.6.2平面磨削砂轮的选择697
8.6.3平面磨削砂轮速度选择697
8.6.4平面磨削余量的合理选择698
第9章镗工技术699
9.1卧式镗床基本工作范围700
9.2卧式镗床基本定位方法705
9.3导向装置布置的形式与特点713
9.4工件定位基准及定位方法716
9.5镗削基本类型及加工精度分析720
9.6镗削加工基本方法730
9.6.1镗刀安装与对刀730
9.6.2粗镗、精镗732
9.6.3基本镗削方法733
9.6.4用镗模加工方法756
9.7卧式铣镗床常用测量方法及精度756
第10章刨工、插工技术760
10.1刨削760
10.1.1刨削加工方法760
10.1.2刨刀类型及切削角度的选择768
10.1.3刨削常用装夹方法774
10.1.4刨削工具780
10.1.5槽类工件的刨削与切断781
10.1.6镶条的刨削方法786
10.1.7精刨788
10.2插削792
10.2.1插刀792
10.2.2常用插削方式和加工方法795
第11章螺纹加工技术801
11.1车螺纹801
11.1.1常用螺纹车刀的特点与应用801
11.1.2螺纹车刀的安装801
11.1.3卧式车床车螺纹交换齿轮计算824
11.1.4螺纹车削方法833
11.1.5高速钢及硬质合金车刀车削不同材料螺纹的切削用量837
11.1.6高速钢车刀车削螺纹时常用切削液839
11.2磨削螺纹840
11.2.1螺纹磨削方法840
11.2.2螺纹磨削砂轮的选择和修整843
11.2.3螺纹磨削的工艺要求845
11.3用丝锥和板牙切削螺纹847
11.3.1用丝锥攻螺纹847
11.3.2用板牙套螺纹859
11.4螺纹的检测863
11.4.1三针测量方法863
11.4.2单针测量方法874
11.4.3综合测量方法874
第12章齿轮加工技术877
12.1成形法铣削齿轮877
12.1.1用成形铣刀铣直齿圆柱齿轮877
12.1.2用成形铣刀铣削直齿条、斜齿条879
12.1.3用成形铣刀铣斜齿圆柱齿轮880
12.1.4用成形铣刀铣直齿锥齿轮890
12.2用飞刀展成铣蜗轮894
12.2.1铣削方法894
12.2.2交换齿轮计算895
12.2.3铣头倾斜角度方向、工件旋转方向及中间轮装置896
12.2.4飞刀部分尺寸计算公式897
12.3滚齿901
12.3.1常用滚齿机连接尺寸901
12.3.2常用滚齿夹具及齿轮的安装907
12.3.3滚刀心轴和滚刀的安装要求909
12.3.4滚刀精度的选择910
12.3.5滚齿工艺参数的选择910
12.3.6滚齿加工调整912
12.3.7滚切大质数齿轮(以Y38型滚齿机为例)913
12.4交换齿轮表924
12.5齿轮检测938
12.5.1公法线长度的测量938
12.5.2分度圆弦齿厚的测量960
12.5.3固定弦齿厚的测量962
12.5.4齿厚上偏差及公差964
第13章钳工技术970
13.1划线970
13.1.1划线基准的选择970
13.1.2划线时的校正和借料974
13.1.3划线程序981
13.1.4立体划线983
13.1.5应用分度头划线987
13.2钻削、铰削加工990
13.2.1钻孔990
13.2.2扩孔1005
13.2.3锪孔1006
13.2.4铰孔1010
13.3刮削1020
13.3.1常见刮削应用及刮削面种类1020
13.3.2刮削工具1021
13.3.3刮削用显示剂的种类及应用1037
13.3.4刮削余量1039
13.3.5刮削精度要求1040
13.3.6刮削方法1042
13.3.7刮削面缺陷的分析1052
13.4研磨1053
13.4.1研磨的分类及适用范围1054
13.4.2研磨剂1055
13.4.3研具1062
13.4.4研磨方法1072
13.4.5研磨的质量分析1083
附录1085
附录A常用螺纹基本参数及计算1085
A.1普通螺纹1085
A.1.1普通螺纹基本牙型及尺寸计算1085
A.1.2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1086
A.1.3普通螺纹基本尺寸1090
A.1.4普通螺纹的优选系列1098
A.1.5普通螺纹的管路系列1100
A.1.6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1101
A.1.7普通螺纹标记方法及示例1108
A.2梯形螺纹1127
A.2.1梯形螺纹牙型1127
A.2.2梯形螺纹直径与螺距的标准组合
系列1129
A.2.3梯形螺纹基本尺寸1132
A.2.4梯形螺纹公差1137
A.2.5梯形螺纹旋合长度1146
A.2.6梯形螺纹标记方法及示例1147
A.3 55°管螺纹1149
A.3.155°密封管螺纹1149
A.3.255°非密封管螺纹1155
A.460°密封管螺纹1159
A.4.160°密封管螺纹的术语及代号1160
A.4.260°密封管螺纹的牙型1161
A.4.3圆锥管螺纹的基本尺寸及公差1163
A.4.4圆柱内螺纹的基本尺寸及公差1166
A.4.5有效螺纹的长度1167
A.4.6倒角对基准平面理论位置的影响1167
A.4.760°密封管螺纹标记方法及示例1169
A.5米制密封螺纹1169
A.5.1牙型1169
A.5.2基准平面的位置1170
A.5.3基本尺寸1170
A.5.4公差1173
A.5.5螺纹长度1173
A.5.6米制密封螺纹标记方法及示例1174
A.6英制惠氏螺纹1174
A.6.1牙型1174
A.6.2英制惠氏螺纹的标准系列1175
A.6.3基本尺寸1176
附录B常用齿轮基本参数及计算1179
B.1渐开线圆柱齿轮1179
B.1.1基本齿廓、代号及模数1179
B.1.2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1183
B.1.3精度等级及其选择1187
B.1.4齿坯公差1190
B.2齿条1194
B.2.1齿条的几何尺寸计算1194
B.2.2齿条精度1194
B.3锥齿轮1197
B.3.1锥齿轮基本齿廓尺寸参数1197
B.3.2模数1198
B.3.3直齿锥齿轮几何尺寸计算1199
B.3.4锥齿轮精度1203
B.3.5齿坯要求1206
B.4圆柱蜗杆和蜗轮1208
B.4.1圆柱蜗杆的基本齿廓1208
B.4.2圆柱蜗杆的主要参数1210
B.4.3圆柱蜗杆传动几何尺寸计算1212
B.4.4圆柱蜗杆、蜗轮精度1216
B.4.5齿坯要求1222

前言/序言

  《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自1999年第1版出版至今,已经再版4次。《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秉承“以速查速算为宗旨、以少而精为原则”,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13章介绍了常用技术资料、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常用零件画法、常用材料及应用、常用切削工具和磨具、车工技术、铣工技术、磨工技术、镗工技术、刨工和插工技术、螺纹加工技术、齿轮加工技术、钳工技术等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加工的工人、技师和相关技术人员使用。前言《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自1999年第1版出版后,于2003年、2006年和2010年分别出版了第2版、第3版和第4版。该手册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支持。为了更好地适应机械工业不断发展和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我们决定对该手册进行再次全面修订。  这次修订工作突出的重点有:  1)以速查速算为宗旨、以少而精为原则进行修订工作。  2)依据读者来信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本手册前4版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最后精选、完善确定该手册第5版的编写内容。  3)重新编排手册章节,由第4版的6章改编为13章,并细化目录,使再版后的第5版手册层次清楚、查对方便,更便于读者查找使用。  4)在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本手册第5版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如:工件定位基本要求及定位误差的计算;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及极限偏差的计算;配合的计算;工件几何公差的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常用零件画法;粉末冶金材料和工程塑料的应用;车刀刃磨;车削细长轴;磨螺纹;铣削花键轴;滚齿加工;镗工技术和钳工划线等。  本书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常用技术资料;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常用零件画法;常用材料及应用;常用切削工具和磨具;车工技术;铣工技术;磨工技术;镗工技术;刨工、插工技术;螺纹加工技术;齿轮加工技术;钳工技术;常用螺纹基本参数及计算;常用齿轮基本参数及计算等。  本手册由陈宏钧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有王学汉、李凤友、洪二芹、单立红、张洪、洪寿兰、陈环宇。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在编写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真诚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是一本面向广大机械制造领域技术人员、工程师、技师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以其权威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系统地涵盖了金属切削加工的各个方面。内容编排紧凑,条理清晰,旨在为读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计算和参考依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艺参数,确保加工质量。 核心内容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切削参数的确定与计算: 这是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本书详细介绍了影响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关键参数的因素,并提供了丰富实用的速算公式、表格和图表。读者可以根据具体的刀具材料、工件材料、机床性能以及加工要求,快速找到最优的切削参数组合。涵盖了车削、铣削、钻削、镗削、磨削等多种典型加工工艺,力求覆盖实际生产中的各种常见场景。 刀具选择与磨损分析: 刀具是切削加工的核心要素。本书深入阐述了不同类型刀具(如高速钢刀具、硬质合金刀具、陶瓷刀具、金刚石刀具等)的材料特性、几何角度、刃口形式及其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适用性。同时,提供了刀具磨损的典型形态、磨损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合理的刀具选择和及时的磨损判断,是保证加工精度和延长刀具寿命的关键。 切削力与切削热的计算与控制: 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力和切削热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刀具寿命和机床精度。本书提供了计算切削力、切削扭矩和切削功率的精确方法,并指导读者如何估算切削热的产生量。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有效的切削热控制策略,包括选用合适的切削液、优化切削参数、改进刀具设计等,以降低热变形,提高加工表面质量。 切削效率与生产周期估算: 在追求高效率的现代制造业中,生产周期和效率的计算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估算加工时间、辅助时间以及整个生产周期的实用方法,帮助工程师合理规划生产,优化作业流程。同时,对如何提高切削效率,例如采用高效切削工艺、优化刀具路径等,也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表面粗糙度与尺寸精度的分析与控制: 加工表面质量是衡量加工水平的重要指标。本书系统阐述了影响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的各种因素,包括刀具几何参数、切削参数、机床刚性、振动、热变形等,并提供了预测和控制这些参数的有效方法。读者可以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参数,确保工件达到所需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经济性分析与工艺优化: 在确保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经济性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本书融入了经济性分析的视角,引导读者在切削参数选择、刀具选用、工艺路线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以达到成本效益的最佳匹配。通过对现有工艺的分析和改进建议,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 本书的特色与亮点: “速查速算”的鲜明定位: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速查速算”。所有理论知识都紧密结合实际应用,提供了大量经过实践检验的速算公式、表格、图解和典型算例。读者无需深入复杂的理论推导,即可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并进行准确计算。 体系完整,覆盖广泛: 从基础的切削原理到具体的加工参数,从刀具选择到表面质量控制,本书覆盖了金属切削加工的各个环节,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用性强,贴近生产一线: 本书的内容紧密结合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的实际需求,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大量来源于实际生产中的案例和经验,使得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并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参考价值高,便于查阅: 精心设计的目录和索引,使得读者能够快速定位到所需内容。清晰的图表和表格,大大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 更新迭代,与时俱进: 本版(第5版)在继承前几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完善,纳入了近年来金属切削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工艺和新材料,例如对一些新型刀具材料、高效切削技术的介绍,以及在智能化加工和精密加工领域的最新应用。 适用读者群体: 机械制造企业的一线操作技师和技术工人: 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各种加工工艺的参数设置,提高操作技能和加工效率。 工艺工程师和技术研发人员: 为他们提供精确的计算工具和理论依据,用于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装夹具的设计以及新工艺的开发。 机械设计工程师: 帮助他们了解零件的可加工性,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最优的加工方案。 机械制造、材料成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 作为一本优质的教材或参考书,帮助学生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管理人员: 帮助他们宏观了解金属切削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 《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 致力于成为您在金属切削加工领域最信赖的助手,助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更高的效率、更优的质量、更低的成本,实现卓越的制造。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多年的机械加工从业经历中,我深切体会到,一本能够真正帮助一线工程师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书,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而《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无疑就是这样一本集成了丰富经验和高效工具的杰作。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速查”和“速算”的特性,这一点我真的要再三强调。在实际生产中,面对层出不穷的金属材料和不断变化的加工需求,工程师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最优化决策。这本手册,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能力。例如,当需要加工一种新型的合金材料时,以往可能需要查阅大量的技术资料,甚至进行小批量的试切才能摸索出最优参数。而在这本手册中,我只需要根据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等关键指标,结合所使用的刀具类型,就能快速地找到一个推荐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范围。这个初步的参数设定,能够大大缩短我前期准备的时间,让我能够更快地进入实质性的加工阶段,保证生产进度。 更令人称道的是它的“速算”功能。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精确地计算切削力、切削功率、加工时间等参数,以便进行成本核算、工艺优化或者设备选型。这本手册提供了大量的计算公式,并且这些公式都经过了严谨的推导和验证,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简化的速算图表,能够让我们在不进行复杂手算的情况下,快速地估算出所需参数。我曾经在一次紧急的产能评估中,需要在短时间内计算出一系列零件的加工时间和刀具消耗,正是依靠手册中的速算工具,我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工作,为后续的生产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这本书在刀具选择和磨损分析方面的指导,也同样非常出色。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刀具的几何参数、材料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加工场景下的适用性。同时,对于刀具磨损的各种典型形态,它都给出了清晰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并提供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和建议。这使得我能够更早地发现刀具的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刀具失效而导致的批量废品或者更严重的设备故障。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的章节。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调整建议。对于那些对表面质量有较高要求的零件,这本书提供的指导,能够帮助我更快地达到工艺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总而言之,《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是一本集权威性、实用性和便捷性于一身的优秀技术书籍。它将复杂的金属切削知识,以一种高效、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是机械加工领域工程师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

评分

我一直认为,在工程技术领域,能够直接帮助一线工程师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其价值往往是无可比拟的。而《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恰恰就是这样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书籍。我在机械加工行业工作了十几年,见过不少参考资料,但真正能让我感到“得心应手”的,不多。这本手册,绝对是其中之一。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速查”和“速算”的特性。我们都知道,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微小调整,都可能对加工效率、产品质量以及刀具寿命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实际生产环境往往是动态变化的,需要工程师快速地做出判断和调整。这本手册,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能力。 例如,当我们需要加工一种新型的合金材料时,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切削参数。以往,这可能需要查阅大量的技术资料,甚至进行小批量的试切才能摸索出最优参数。而在这本手册中,我只需要根据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等关键指标,结合所使用的刀具类型,就能快速地找到一个推荐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范围。这个初步的参数设定,能够大大缩短我前期准备的时间,让我能够更快地进入实质性的加工阶段。 更令人称道的是它的“速算”功能。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精确地计算切削力、切削功率、加工时间等参数,以便进行成本核算、工艺优化或者设备选型。这本手册提供了大量的计算公式,并且这些公式都经过了严谨的推导和验证,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简化的速算图表,能够让我们在不进行复杂手算的情况下,快速地估算出所需参数。我曾经在一次紧急的产能评估中,需要在短时间内计算出一系列零件的加工时间和刀具消耗,正是依靠手册中的速算工具,我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工作,为后续的生产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这本书在刀具选择和磨损分析方面的指导,也同样非常出色。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刀具的几何参数、材料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加工场景下的适用性。同时,对于刀具磨损的各种典型形态,它都给出了清晰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并提供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和解决建议。这使得我能够更早地发现刀具的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刀具失效而导致的批量废品或者更严重的设备损坏。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的章节。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调整建议。对于那些对表面质量有较高要求的零件,这本书提供的指导,能够帮助我更快地达到工艺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编排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大量的插图、图表和表格,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信息变得生动易懂。而且,章节的划分清晰明了,我可以在需要时,迅速地定位到相关内容,而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索。 在我看来,《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它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个在金属切削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资深工程师,这本手册都将是你案头必备的宝贵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我是一个机械加工方面的初学者,刚开始接触金属切削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一片迷雾中摸索。各种刀具、材料、切削参数,看得我头晕目眩,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本《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这么一本厚厚的书,会不会太理论化,不实用?但是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非常人性化。大量的图表、公式和表格,清晰明了地呈现了各种关键信息。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直观地展示了金属切削的原理和实践。比如,在介绍不同刀具的几何角度时,书中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让你一眼就能明白不同角度对切削性能的影响。这一点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不用说那些详细的切削参数对照表,几乎涵盖了市面上常见的金属材料和加工工艺,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能快速找到合适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这大大节省了我大量的试错时间,让我能够更快地进入实际操作。 其次,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参数查询工具,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金属切削背后原理的百科全书。从切削的基本概念、刀具的磨损机理,到切削力的计算、加工表面质量的控制,再到各种特殊加工工艺的介绍,几乎无所不包。书中对每个概念的讲解都深入浅出,即使是复杂的物理原理,也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我特别喜欢它对刀具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的详细阐述,这让我对刀具的性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刀具。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包含了大量实际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是从实际生产中提炼出来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详尽,并且提供了具体的计算过程和最终效果。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不仅能够巩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能学到很多老师傅们宝贵的实践经验。比如,在遇到某个加工难题时,我就可以翻阅相关的案例,看看别人是如何解决的,从而获得启发。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专业但又不失亲和力。作者在专业术语的运用上非常严谨,但同时又能用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语句将复杂的概念阐述清楚。即便是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阅读起来也丝毫不会感到晦涩难懂。而且,书中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技术发展趋势的介绍,让阅读过程不再枯燥,反而充满趣味性。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技术,更是在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脉络。 此外,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也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作者会特意进行对比和区分,并且给出明确的界定。在公式推导和计算过程中,也力求严谨和准确,确保信息的可靠性。我尤其赞赏它在处理单位换算和精度要求方面的细致之处,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在实际操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指导性极强。当我遇到一个具体的加工问题时,我不需要大海捞针一样去搜索信息,只需要根据问题的类型,在书中找到相应的章节,往往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随时随地为我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从最基础的切削原理到复杂的特种加工,几乎涵盖了金属切削领域的方方面面。我感觉自己就像拥有了一个随身携带的金属切削知识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金属切削知识体系。这对于我这样既需要理论指导又需要实际操作的人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在金属切削领域学习道路上遇到的最好的一本参考书。它不仅帮助我解决了眼前的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金属切削世界的大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金属切削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工程师,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技术手册,不仅仅在于信息的全面,更在于其呈现信息的便捷度和实用性。而《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正是这样一本能够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需要的解决方案的书籍。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随时准备为你解答疑惑,为你提供指导。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速查”功能。我们都知道,金属切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领域,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材料、刀具、加工方式,而每一种组合都需要一套精确的切削参数。过去,我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各种技术资料,或者依赖于个人的经验来摸索。而这本手册,通过精心设计的表格和图示,将这些信息高度浓缩。我只需要根据工件的材料、硬度、加工工艺等关键信息,就能快速地找到一个推荐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范围。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让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 更令人称赞的是它的“速算”功能。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计算,例如切削力、切削功率、加工时间、刀具寿命的预测等等。这些计算,如果完全依赖于手动进行,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错。这本手册,提供了一系列精炼的计算公式和简便的速算方法,甚至还附带了大量的参考表格,让我们可以迅速地获得精确的计算结果。我曾经在一个紧急的项目中,需要在短时间内评估多种加工方案的经济性,正是依靠手册中的速算工具,我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量化分析,为决策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 此外,本书在刀具的介绍和选型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刀具的类型、材料特性、几何参数,以及它们在不同加工场景下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它还对刀具磨损的各种典型形态进行了直观的图文展示,并提供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和解决方案。这使得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刀具的磨损状态,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有效地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调整和改进建议。对于那些对零件表面质量有严格要求的用户,这本书提供的指导,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达到工艺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总而言之,《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是一本集权威性、实用性和便捷性于一身的优秀技术书籍。它将复杂的金属切削知识,以一种高效、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是机械加工领域工程师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

评分

在我接触金属切削这个领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生产效率,同时又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这是一个多方面的权衡,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对大量参数的精准把握。而《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恰恰为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如此庞杂的金属切削知识,以一种极其系统和易于查询的方式呈现出来。它的“速查”功能,绝对是我工作中效率的“倍增器”。以前,当我需要处理一种新的材料或者采用一种新的加工工艺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各种技术资料,不同材料的性能参数、不同刀具的适用范围、不同加工方式的特点,这些信息分散且难以整合。而这本书,就像一本“万能钥匙”,将所有这些关键信息都整合在一个地方,并且以非常直观的表格形式展现。我只需要根据工件的材料、硬度、以及我所要执行的加工任务,就能快速地找到一个推荐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范围。这让我能够迅速地进入实际加工的准备阶段,避免了大量的无效试错。 “速算”功能更是让我如虎添翼。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我们不仅仅需要知道参数,更需要知道如何计算相关的效率和成本。例如,估算加工一个零件需要多少时间,一套刀具大概能加工多少个零件,加工成本中,刀具损耗占多大的比例等等。这些计算,如果完全依靠手动进行,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错。这本手册,提供了精炼的计算公式和大量的速算图表,让我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中,需要快速地为客户提供加工成本的估算,正是依靠手册中的速算工具,我得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量化分析,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这本书在刀具的选择和维护方面的指导,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刀具的类型、材料特性、几何参数,还对刀具磨损的各种典型形态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示,并提供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和解决方案。这使得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刀具的磨损状态,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有效地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书中关于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调整和改进建议。对于那些对零件表面质量有严格要求的用户,这本书提供的指导,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达到工艺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总而言之,《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是一本集权威性、实用性和便捷性于一身的优秀技术书籍。它将复杂的金属切削知识,以一种高效、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是机械加工领域工程师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真正优秀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引领读者理解背后的原理,同时又能提供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无疑是这样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操作性的典范。它不仅仅是一本“速查”手册,更是一位在你身边随时待命的“技术顾问”。 书中关于金属切削机理的阐述,虽然篇幅不一定是最长的,但却恰到好处地抓住了核心要点。它并没有深陷于过于复杂的物理模型,而是通过清晰的图示和简明的语言,解释了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基本概念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这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为什么”的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当我明白切削力是如何产生的,刀具磨损又是如何发生的,我才能更主动地去调整切削参数,而不是被动地套用公式。 它的“速算”功能,是我最为看重的一部分。在实际的生产加工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计算任务:切削效率的计算、刀具寿命的估算、加工成本的分析等等。这些计算,如果完全依赖于手动进行,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错。这本手册,提供了一系列精炼的计算公式和简便的速算方法,甚至还包含了大量的参考表格,让我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精确的计算结果。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新项目的初期阶段,我们需要对几种不同的加工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正是依靠手册中的速算工具,我们得以快速地完成了对各项成本的量化,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另外,本书在刀具的选择和维护方面的指导,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刀具的类型、材料特性、几何参数,以及它们在不同加工场景下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它还对刀具磨损的各种典型形态进行了直观的图文展示,并提供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和解决方案。这使得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刀具的磨损状态,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有效地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的部分。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调整和改进建议。对于那些对零件表面质量有严格要求的用户,这本书提供的指导,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达到工艺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总而言之,《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不仅仅是一本提供了大量数据和公式的参考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金属切削原理、掌握高效加工方法、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得力助手。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在金属切削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帮助我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在工程领域能够提供即时计算和参考的。在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各种各样的技术手册我接触过不少,但很少有一本能像《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这样,让我感觉如此得心应手,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这本书的设计初衷,我认为就是为了解决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效率问题,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更是解决问题方法的集萃。 拿加工参数的选取来说,这绝对是金属切削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不同的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切削方式,需要不同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切深,而这些参数的微小差异,往往会对加工效率、刀具寿命、表面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以前,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各种资料,对照各种表格,甚至需要通过反复试验来确定最优参数。而有了这本手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书中提供的速查表格,简直就是效率的“神器”。只需要根据工件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等基本信息,以及所使用的刀具类型,就能快速锁定一个推荐的切削速度范围。更进一步,对于进给量和切深,也有详尽的对照表,几乎囊括了各种常见的加工场景。我曾经在一个紧急的项目中,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批高精度零件的加工,正是依靠手册中提供的参数,我得以快速地完成了刀具和工艺的初步设定,大大缩短了调试时间,保证了项目的按时交付。 这本书的“速算”功能更是令人赞叹。它不仅仅提供参数,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计算这些参数的快捷方法和公式。比如,当需要根据已知的刀具寿命和生产节拍来反推最优切削速度时,或者在计算切削力、切削热时,手册中提供的公式和速算表格,能够让我避免繁琐的手算,直接得出准确的数值。这对于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工时估算的项目负责人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我记得有一次,我们需要对一项新工艺进行成本分析,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切削功耗和刀具损耗的计算,在有了这本手册的帮助下,我能够迅速地对各项成本进行量化,为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 此外,本书对刀具磨损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也写得非常详细。刀具磨损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如何判断磨损程度,如何判断刀具是否需要更换,以及更换的时机,这些经验性的判断,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而这本书则系统地总结了各种磨损形态的特征,并提供了相应的判断标准和建议。这使得我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刀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批量废品,或者因刀具损坏导致更严重的设备故障。 我也很喜欢书中关于加工表面粗糙度控制的部分。它不仅解释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各种因素,还提供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和参数建议。对于那些对表面质量有严格要求的零件,这本书提供的指导,能够帮助我更快地达到工艺要求,减少返修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内容上也与时俱进,涵盖了近年来金属切削领域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速查手册”,更是一本能够跟上行业发展步伐的“活的”参考书。 在我看来,《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经验丰富、随叫随到的技术顾问。它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个在金属切削领域工作的人来说,拥有这样一本手册,绝对是明智的选择。

评分

作为一名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知一本实用、可靠的参考资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在金属切削这个复杂且精密的领域,更是如此。《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神器”。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集成了无数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首先,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速查”的特性。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和加工场景,而每一种组合都需要一套相对合适的切削参数。过去,我可能需要翻阅厚厚的金属材料手册,或者查阅多个厂家的刀具样本,才能找到一个大致的参数范围。而这本手册,将这一切都简化了。它用表格的形式,将不同材料的硬度、强度等关键指标,以及与之对应的推荐切削速度、进给量、切深等参数,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使得我能够根据工件材料和加工要求,迅速地锁定一个最优的参数区间,大大节省了宝贵的试验和调整时间。我曾经在一个紧急的刀具更换任务中,正是依靠手册提供的快速参数对照,迅速地完成了新刀具的选型和参数设定,保证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其次,这本书的“速算”功能也为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进行工艺设计、成本核算或者故障分析时,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比如切削力、切削功率、刀具寿命的预测等。这些计算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公式和大量的变量。而这本手册,则提供了一套精炼的公式和简便的计算方法,甚至还附带了一些常用的速算图表。这使得我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精确的计算结果,而无需进行繁琐的手算。我记得有一次,我们需要对一个新产品的加工成本进行初步估算,正是借助手册中的速算工具,我们得以在数小时内完成了对各项费用的量化,为项目的立项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 再者,书中对于刀具的介绍和选型也非常详尽。它不仅介绍了各种常用刀具的类型、几何参数,还对其在不同材料和加工方式下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它还对刀具磨损的各种形态进行了生动的图文展示,并提供了相应的判断标准和解决建议。这使得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刀具的工作原理,更准确地判断刀具的磨损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有效地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我还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参数调整和工艺改进建议。对于那些对表面质量有较高要求的零件,这本书提供的指导,能够帮助我更有效地达到工艺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报废。 总而言之,《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是一本集实用性、易懂性和权威性于一身的优秀技术书籍。它将复杂的金属切削知识,以一种高效、便捷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极大地提升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从事金属切削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向他们推荐这本书。

评分

我一直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理论的深度,更在于其应用的广度和便捷性。对于金属切削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领域,一本能够真正帮助到一线工程师快速解决问题的工具书,其价值往往是无可估量的。《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在我看来,正是这样一本集成了实践智慧和高效方法的杰作。 首先,这本书在“速查”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们都知道,金属材料的种类繁多,每一种材料在切削加工时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要求。而刀具的材质、几何角度、刃磨方式,以及加工工艺的差异,都会对切削参数产生直接影响。过去,我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各种金属材料手册、刀具样本,或者依赖于个人经验来确定合适的切削参数。而这本手册,通过精心的设计,将这些分散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以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呈现。我只需要根据工件的材料类型、硬度、加工方式等关键信息,就能快速地找到一个推荐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范围。这极大地缩短了前期准备时间,让我能够更快地进入实际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速算”功能。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加工成本、生产节拍、刀具寿命等进行预测和评估。而这些预测往往需要基于各种复杂的公式进行计算。这本手册,不仅提供了这些公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简化的计算方法和速算图表,使得我们能够在不进行繁琐手算的情况下,快速地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中,需要快速地评估两种不同加工方案的经济性,正是依靠手册提供的速算工具,我得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量化分析,并为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这本书在刀具的介绍和选择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刀具的类型、材料特性、几何角度,以及它们在不同加工场景下的适用性。并且,它对刀具磨损的典型形态进行了直观的图文展示,并提供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和解决方案。这对于提高我们对刀具的理解,更好地预测和处理刀具问题,从而延长刀具寿命,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书中关于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调整和改进建议。对于那些对零件表面质量有严格要求的用户,这本书提供的指导,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达到工艺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总而言之,《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是一本集权威性、实用性和便捷性于一身的优秀技术书籍。它将复杂的金属切削知识,以一种高效、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是机械加工领域工程师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

评分

我刚开始接触机械制造这个行业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那些专业术语,那些复杂的公式,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尤其是在金属切削这个领域,更是让我感到无所适从。我总是担心自己会犯错,担心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更担心会浪费宝贵的材料和生产时间。就在我感到焦虑不安的时候,我的一位资深的前辈向我推荐了《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 拿到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帮助一线技术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它摒弃了那些冗长晦涩的理论论述,而是将大量的知识浓缩成了一个个直观的图表、简明的公式和清晰的表格。这对于我这种刚入门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翻阅厚厚的理论书籍,而可以直接找到我需要的信息。 举个例子,在进行数控编程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刀具参数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刀具材质、工件材质、加工工艺,都需要一套与之匹配的切削参数。以前,我可能会在网上搜索大量的资料,或者向同事请教,但这样既耗时又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而有了这本手册,我只需要根据工件的材料类别、刀具的类型,以及所要进行的加工操作(例如粗加工、精加工),就能快速地找到推荐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提供了计算这些参数的方法,让我不仅仅是“照搬”,更能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这本书的“速算”功能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加工成本、刀具寿命、加工时间等进行估算。而这些计算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公式和大量的变量。这本手册提供了一系列简便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让我能够快速地得到准确的数值。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为我进行项目规划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中,需要快速地评估两种不同加工方案的经济性,正是依靠手册中提供的计算公式,我得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比分析,并选择了最优的方案。 除了参数的选取和计算,这本书在刀具的选择和维护方面,也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它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刀具,它们的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加工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刀具。同时,对于刀具的磨损、损坏的识别,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维护和保养,也都有详细的说明。这让我对刀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处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时,会用非常清晰的方式进行对比和区分。比如,在区分不同类型的切削力时,它会用图示和简洁的文字进行说明,让我能够一眼就明白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信息的理解效率。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排版和布局。大量的图表、表格穿插其中,使得内容更加易于阅读和理解。而且,章节的划分也十分清晰,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地找到相关的章节,而不需要从头到尾阅读。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了对金属切削领域的信心。当我遇到困难时,知道有这样一本可靠的工具书在手,我就会感到安心和踏实。 总而言之,《金属切削速查速算手册(第5版)》是一本集实用性、易懂性和权威性于一身的优秀技术书籍。我将它视为我工作中的必备伙伴,并且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金属切削相关工作的朋友们。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