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设计

微服务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纽曼(Sam Newman) 著,崔力强,张骏 译
图书标签:
  • 微服务
  • 分布式系统
  • 架构设计
  • 软件工程
  • 云原生
  • Spring Cloud
  • Docker
  • Kubernetes
  • RESTful API
  • 服务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02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780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灵程序设计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过去十年中,分布式系统的粒度变得越来越细,包含大量代码的单块应用逐渐转变为自包含的微服务。但开发微服务系统也有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本书通过大量的例子,全面讨论了系统架构师和管理员在构建、管理和演化微服务架构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并给出了实用的建议。  本书不但详细地阐述了微服务的基本概念,而且还深入探究了如何对自治服务进行建模、集成、测试、部署及监控。书中虚构了某个领域的一家公司,来帮助读者学习微服务架构是如何影响一个领域的。  了解微服务如何将系统设计与组织目标相匹配    掌握将一个服务和现有系统进行集成的不同方式  使用增量式的做法拆分单块代码库  通过持续集成部署各个微服务  审视对分布式系统进行测试和监控的复杂性  管理“用户-服务”和“服务-服务”两种模式下的安全性  理解微服务架构在规模化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微服务的建模、集成、测试、部署和监控,通过一个虚构的公司讲解了如何建立微服务架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微服务在保证系统设计与组织目标统一上的重要性,学会把服务集成到已有系统中,采用递增手段拆分单块大型应用,通过持续集成部署微服务,等等。

作者简介

  Sam Newman,是ThoughtWorks公司的技术专家、ThoughtWorks内部系统架构师,同时还为全球的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他在开发和IT运维方面与全球多个领域的公司有过合作。

目录

前言 xiv
第1 章 微服务 1
1.1 什么是微服务 2
1.1.1 很小,专注于做好一件事 2
1.1.2 自治性 3
1.2 主要好处 3
1.2.1 技术异构性 3
1.2.2 弹性 4
1.2.3 扩展 5
1.2.4 简化部署 5
1.2.5 与组织结构相匹配 6
1.2.6 可组合性 6
1.2.7 对可替代性的优化 6
1.3 面向服务的架构 7
1.4 其他分解技术 7
1.4.1 共享库 8
1.4.2 模块 8
1.5 没有银弹 9
1.6 小结 10
第2 章 演化式架构师 11
2.1 不准确的比较 11
2.2 架构师的演化视角 12
2.3 分区 14
2.4 一个原则性的方法 15
2.4.1 战略目标 15
2.4.2 原则 15
2.4.3 实践 16
2.4.4 将原则和实践相结合 16
2.4.5 真实世界的例子 16
2.5 要求的标准 17
2.5.1 监控 18
2.5.2 接口 18
2.5.3 架构安全性 18
2.6 代码治理 18
2.6.1 范例 19
2.6.2 裁剪服务代码模板 19
2.7 技术债务 20
2.8 例外管理 21
2.9 集中治理和领导 21
2.10 建设团队 22
2.11 小结 23
第3 章 如何建模服务 24
3.1 MusicCorp 简介 24
3.2 什么样的服务是好服务 25
3.2.1 松耦合 25
3.2.2 高内聚 25
3.3 限界上下文 26
3.3.1 共享的隐藏模型 26
3.3.2 模块和服务 27
3.3.3 过早划分 28
3.4 业务功能 28
3.5 逐步划分上下文 29
3.6 关于业务概念的沟通 30
3.7 技术边界 30
3.8 小结 31
第4 章 集成 32
4.1 寻找理想的集成技术 32
4.1.1 避免破坏性修改 32
4.1.2 保证API 的技术无关性 32
4.1.3 使你的服务易于消费方使用 33
4.1.4 隐藏内部实现细节 33
4.2 为用户创建接口 33
4.3 共享数据库 33
4.4 同步与异步 35
4.5 编排与协同 35
4.6 远程过程调用 38
4.6.1 技术的耦合 38
4.6.2 本地调用和远程调用并不相同 39
4.6.3 脆弱性 39
4.6.4 RPC 很糟糕吗 40
4.7 REST 41
4.7.1 REST 和HTTP 41
4.7.2 超媒体作为程序状态的引擎 42
4.7.3 JSON、XML 还是其他 44
4.7.4 留心过多的约定 44
4.7.5 基于HTTP 的REST 的缺点 45
4.8 实现基于事件的异步协作方式 46
4.8.1 技术选择 46
4.8.2 异步架构的复杂性 47
4.9 服务即状态机 48
4.10 响应式扩展 48
4.11 微服务世界中的DRY 和代码重用的危险 49
4.12 按引用访问 50
4.13 版本管理 51
4.13.1 尽可能推迟 51
4.13.2 及早发现破坏性修改 52
4.13.3 使用语义化的版本管理 53
4.13.4 不同的接口共存 53
4.13.5 同时使用多个版本的服务 54
4.14 用户界面 55
4.14.1 走向数字化 56
4.14.2 约束 56
4.14.3 API 组合 57
4.14.4 UI 片段的组合 57
4.14.5 为前端服务的后端 59
4.14.6 一种混合方式 60
4.15 与第三方软件集成 61
4.15.1 缺乏控制 61
4.15.2 定制化 62
4.15.3 意大利面式的集成 62
4.15.4 在自己可控的平台进行定制化 62
4.15.5 绞杀者模式 64
4.16 小结 65
第5 章 分解单块系统 66
5.1 关键是接缝 66
5.2 分解MusicCorp 67
5.3 分解单块系统的原因 68
5.3.1 改变的速度 68
5.3.2 团队结构 68
5.3.3 安全 68
5.3.4 技术 68
5.4 杂乱的依赖 69
5.5 数据库 69
5.6 找到问题的关键 69
5.7 例子:打破外键关系 70
5.8 例子:共享静态数据 71
5.9 例子:共享数据 72
5.10 例子:共享表 73
5.11 重构数据库 74
5.12 事务边界 75
5.12.1 再试一次 76
5.12.2 终止整个操作 77
5.12.3 分布式事务 77
5.12.4 应该怎么办呢 78
5.13 报告 78
5.14 报告数据库 78
5.15 通过服务调用来获取数据 80
5.16 数据导出 81
5.17 事件数据导出 82
5.18 数据导出的备份 83
5.19 走向实时 84
5.20 修改的代价 84
5.21 理解根本原因 84
5.22 小结 85
第6 章 部署 86
6.1 持续集成简介 86
6.2 把持续集成映射到微服务 87
6.3 构建流水线和持续交付 90
6.4 平台特定的构建物 91
6.5 操作系统构建物 92
6.6 定制化镜像 93
6.6.1 将镜像作为构建物 94
6.6.2 不可变服务器 95
6.7 环境 95
6.8 服务配置 96
6.9 服务与主机之间的映射 97
6.9.1 单主机多服务 97
6.9.2 应用程序容器 99
6.9.3 每个主机一个服务 100
6.9.4 平台即服务 101
6.10 自动化 101
6.11 从物理机到虚拟机 102
6.11.1 传统的虚拟化技术 103
6.11.2 Vagrant 104
6.11.3 Linux 容器 104
6.11.4 Docker 106
6.12 一个部署接口 107
6.13 小结 109
第7 章 测试 110
7.1 测试类型 110
7.2 测试范围 111
7.2.1 单元测试 112
7.2.2 服务测试 113
7.2.3 端到端测试 114
7.2.4 权衡 114
7.2.5 比例 115
7.3 实现服务测试 115
7.3.1 mock 还是打桩 115
7.3.2 智能的打桩服务 116
7.4 微妙的端到端测试 117
7.5 端到端测试的缺点 118
7.6 脆弱的测试 118
7.6.1 谁来写这些测试 119
7.6.2 测试多长时间 119
7.6.3 大量的堆积 120
7.6.4 元版本 120
7.7 测试场景,而不是故事 121
7.8 拯救消费者驱动的测试 121
7.8.1 Pact 123
7.8.2 关于沟通 124
7.9 还应该使用端到端测试吗 124
7.10 部署后再测试 125
7.10.1 区分部署和上线 125
7.10.2 金丝雀发布 126
7.10.3 平均修复时间胜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127
7.11 跨功能的测试 128
7.12 小结 129
第8 章 监控 131
8.1 单一服务,单一服务器 132
8.2 单一服务,多个服务器 132
8.3 多个服务,多个服务器 133
8.4 日志,日志,更多的日志 134
8.5 多个服务的指标跟踪 135
8.6 服务指标 135
8.7 综合监控 136
8.8 关联标识 137
8.9 级联 139
8.10 标准化 139
8.11 考虑受众 140
8.12 未来 140
8.13 小结 141
第9 章 安全 143
9.1 身份验证和授权 143
9.1.1 常见的单点登录实现 144
9.1.2 单点登录网关 145
9.1.3 细粒度的授权 146
9.2 服务间的身份验证和授权 146
9.2.1 在边界内允许一切 146
9.2.2 HTTP(S) 基本身份验证 147
9.2.3 使用SAML 或OpenID Connect 148
9.2.4 客户端证书 148
9.2.5 HTTP 之上的HMAC 149
9.2.6 API 密钥 149
9.2.7 代理问题 150
9.3 静态数据的安全 152
9.3.1 使用众所周知的加密算法 152
9.3.2 一切皆与密钥相关 153
9.3.3 选择你的目标 153
9.3.4 按需解密 153
9.3.5 加密备份 153
9.4 深度防御 154
9.4.1 防火墙 154
9.4.2 日志 154
9.4.3 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 154
9.4.4 网络隔离 155
9.4.5 操作系统 155
9.5 一个示例 156
9.6 保持节俭 158
9.7 人的因素 158
9.8 黄金法则 158
9.9 内建安全 159
9.10 外部验证 159
9.11 小结 159
第10 章 康威定律和系统设计 161
10.1 证据 161
10.1.1 松耦合组织和紧耦合组织 162
10.1.2 Windows Vista 162
10.2 Netflix 和Amazon 162
10.3 我们可以做什么 163
10.4 适应沟通途径 163
10.5 服务所有权 164
10.6 共享服务的原因 164
10.6.1 难以分割 164
10.6.2 特性团队 164
10.6.3 交付瓶颈 165
10.7 内部开源 166
10.7.1 守护者的角色 166
10.7.2 成熟 166
10.7.3 工具 167
10.8 限界上下文和团队结构 167
10.9 孤儿服务 167
10.10 案例研究:RealEstate.com.au 168
10.11 反向的康威定律 169
10.12 人 170
10.13 小结 170
第11 章 规模化微服务 171
11.1 故障无处不在 171
11.2 多少是太多 172
11.3 功能降级 173
11.4 架构性安全措施 174
11.5 反脆弱的组织 175
11.5.1 超时 176
11.5.2 断路器 176
11.5.3 舱壁 178
11.5.4 隔离 179
11.6 幂等 179
11.7 扩展 180
11.7.1 更强大的主机 181
11.7.2 拆分负载 181
11.7.3 分散风险 181
11.7.4 负载均衡 182
11.7.5 基于worker 的系统 184
11.7.6 重新设计 184
11.8 扩展数据库 185
11.8.1 服务的可用性和数据的持久性 185
11.8.2 扩展读取 185
11.8.2 扩展写操作 186
11.8.4 共享数据库基础设施 187
11.8.5 CQRS 187
11.9 缓存 188
11.9.1 客户端、 代理和服务器端缓存 188
11.9.2 HTTP 缓存 189
11.9.3 为写使用缓存 190
11.9.4 为弹性使用缓存 190
11.9.5 隐藏源服务 191
11.9.6 保持简单 191
11.9.7 缓存中毒:一个警示 192
11.10 自动伸缩 192
11.11 CAP 定理 193
11.11.1 牺牲一致性 194
11.11.2 牺牲可用性 195
11.11.3 牺牲分区容忍性 195
11.11.4 AP 还是CP 196
11.11.5 这不是全部或全不 196
11.11.6 真实世界 197
11.12 服务发现 197
11.13 动态服务注册 199
11.13.1 Zookeeper 199
11.13.2 Consul 200
11.13.4 构造你自己的系统 201
11.13.5 别忘了人 201
11.14 文档服务 201
11.14.1 Swagger 202
11.14.2 HAL 和HAL 浏览器 202
11.15 自描述系统 203
11.16 小结 203
第12 章 总结 204
12.1 微服务的原则 204
12.1.1 围绕业务概念建模 205
12.1.2 接受自动化文化 205
12.1.3 隐藏内部实现细节 205
12.1.4 让一切都去中心化 206
12.1.5 可独立部署 206
12.1.6 隔离失败 206
12.1.7 高度可观察 207
12.2 什么时候你不应该使用微服务 207
12.3 临别赠言 208
关于作者 209
关于封面 209

前言/序言


《微服务设计》 概述 本书是一本深入探讨如何构建、部署和管理现代分布式系统的实践指南,尤其关注微服务架构的理念、原则和具体实现方法。在瞬息万变的软件开发领域,传统的单体应用面临着可伸缩性差、开发效率低下、技术栈僵化等诸多挑战。微服务架构应运而生,它将复杂的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组小巧、独立、可独立部署的服务,从而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弹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书旨在为开发者、架构师和技术领导者提供一套清晰的路线图,帮助他们理解微服务架构的优势,掌握设计和实现微服务的关键技术,并应对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我们不仅仅介绍“是什么”,更侧重于“为什么”和“如何做”,力求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代码示例和最佳实践,让读者能够触类旁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自身的项目开发中。 目标读者 软件开发者: 希望了解如何将现有单体应用拆分成微服务,或从零开始设计微服务应用的开发者。 系统架构师: 负责设计和演进企业级软件架构,需要权衡各种技术方案并做出合理决策的架构师。 技术领导者/经理: 需要理解微服务对团队协作、开发流程和运维模式的影响,并指导团队进行技术转型的技术负责人。 DevOps工程师: 负责构建和维护微服务应用的部署、监控和自动化流程的工程师。 核心内容 本书将围绕微服务设计的核心主题展开,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层层递进: 第一部分:微服务架构的基石 1. 理解微服务:理念与优势 什么是微服务? 深入解析微服务的定义、核心特征(如独立部署、自治、围绕业务能力组织)以及其与SOA(面向服务架构)的区别与联系。 为何选择微服务? 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所带来的关键优势,包括: 敏捷性与速度: 团队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加快产品迭代速度。 技术多样性: 允许为不同服务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栈,打破技术锁定。 可扩展性: 可以针对性地扩展应用的某个特定服务,而不是整个单体应用。 弹性与容错: 单个服务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应用崩溃。 易于理解与维护: 每个服务职责单一,代码库规模小,易于新成员上手。 组织结构匹配: 鼓励“康威定律”的实践,组织结构与服务划分相匹配。 微服务带来的挑战: 提前预警并介绍微服务可能带来的复杂性,如分布式事务、服务间通信、数据一致性、分布式追踪、服务发现、配置管理、部署复杂性、运维成本增加等,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2. 从单体到微服务:迁移策略 评估是否适合微服务: 探讨何时应该考虑微服务,以及何时单体应用依然是更优选择。分析业务需求、团队能力、技术成熟度等关键因素。 经典的迁移模式: 绞杀者模式(Strangler Fig Pattern): 详细讲解如何逐步用新的微服务替换单体应用的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迁移方式。 按功能拆分: 介绍如何根据业务领域边界将单体应用拆分成独立的微服务。 按数据拆分: 探讨如何将与特定数据相关的服务进行拆分。 数据库的迁移: 重点讨论微服务架构下数据库的拆分和管理策略,包括数据库共享、数据库独立、数据复制等。 第二部分:微服务设计与实现 3. 服务边界的划分:核心原则 围绕业务能力设计: 强调以业务功能为核心来划分服务,而不是以技术职能划分。 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应用: 深入讲解DDD中的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概念,如何利用DDD来识别和定义微服务的边界。 单一职责原则: 每个微服务应该只负责一项清晰定义的功能。 高内聚,低耦合: 确保服务内部功能紧密关联,服务之间依赖最小。 避免“失控的微服务”: 讨论如何防止服务过度拆分或划分不清导致的管理混乱。 4. 服务间通信:策略与模式 同步通信: RESTful API: 详细介绍RESTful API的设计原则、HTTP方法、状态码、请求/响应格式,以及如何构建健壮的RESTful服务。 gRPC: 介绍gRPC作为高性能RPC框架的优势, Protocol Buffers 的使用,以及其在微服务通信中的适用场景。 异步通信: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s): 探讨消息队列(如Kafka, RabbitMQ, ActiveMQ)在微服务解耦、削峰填谷、异步处理等方面的作用。 事件驱动架构(EDA): 讲解如何基于事件进行服务间的通信,实现松耦合和高响应性。 通信协议的选择: 分析不同通信协议(HTTP, TCP, AMQP等)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 API 网关: 介绍API网关的作用,如请求路由、认证授权、限流、监控、聚合等,以及如何选择和实现API网关。 5. 数据管理:挑战与解决方案 数据库独立性: 强调每个微服务应该拥有自己的数据库,避免数据共享带来的紧耦合。 分布式事务: 深入探讨分布式事务的复杂性,介绍常见的解决方案: 两阶段提交(2PC): 分析其局限性和适用场景。 事务补偿(Saga模式): 详细讲解Saga模式的设计思路、实现方式(编排式Saga与协同式Saga),以及如何处理失败回滚。 最终一致性: 介绍如何接受和管理最终一致性,以及在业务流程中如何体现。 数据查询与聚合: 讨论如何跨服务查询和聚合数据,如API组合、CQRS(命令查询职责分离)模式、物化视图等。 数据一致性策略: 详细讨论各种场景下的数据一致性需求和权衡。 6. 服务自治与容错:构建健壮的系统 服务发现(Service Discovery): 介绍服务注册中心(如Consul, Eureka, ZooKeeper)的作用,以及客户端发现与服务器端发现的模式。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 讲解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如轮询、最少连接、IP哈希)以及在微服务中的应用。 熔断器(Circuit Breaker): 详细阐述熔断器的概念、工作原理(打开、半开、关闭状态),以及如何使用Hystrix等库实现熔断。 降级(Degradation): 介绍在系统负载过高或部分服务不可用时,如何通过提供降级服务来保证核心功能可用。 限流(Rate Limiting): 讨论如何控制对服务的请求速率,防止服务过载。 超时与重试: 设计合理的超时和重试机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幂等性设计: 讲解如何设计幂等接口,确保重复请求不会产生副作用。 第三部分:微服务运维与演进 7. 容器化与自动化部署:加速交付 容器技术(Docker): 介绍Docker的核心概念、镜像、容器、Dockerfile,以及如何使用Docker打包微服务。 容器编排(Kubernetes): 深入讲解Kubernetes在微服务部署、管理、扩缩容、自愈等方面的强大能力。 CI/CD流程: 设计和实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流水线,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微服务。 基础设施即代码(IaC): 探讨使用Terraform, Ansible等工具管理基础设施,提高部署效率和一致性。 8. 可观测性:洞察系统运行状况 日志管理(Logging): 介绍集中式日志收集和分析系统(如ELK Stack, Loki),如何有效地收集、存储、查询和分析微服务日志。 监控(Monitoring): 讲解服务健康检查、性能指标(CPU、内存、网络、请求延迟)的收集,以及使用Prometheus, Grafana等工具进行可视化监控。 分布式追踪(Distributed Tracing): 介绍如何使用Zipkin, Jaeger等工具跟踪跨服务请求的完整路径,诊断性能瓶颈和故障。 告警(Alerting): 设计有效的告警策略,及时发现和响应系统问题。 9. 安全:保护微服务 认证与授权: 讲解OAuth 2.0, OpenID Connect等标准,以及如何实现服务间的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 API安全: 介绍API密钥、JWT(JSON Web Tokens)等安全机制。 数据加密: 讨论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数据的加密策略。 安全漏洞防护: 了解常见的微服务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10. 微服务生态与未来趋势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 介绍Istio, Linkerd等服务网格的出现及其在流量管理、安全性、可观测性等方面的作用。 Serverless与微服务: 探讨Serverless计算模型如何与微服务架构结合,以及其优势与挑战。 微前端(Micro Frontends): 简要介绍微前端概念,如何将微服务理念应用到前端开发。 持续演进: 强调微服务架构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尝试和优化。 方法论与实践 本书的编写风格注重实践性和易读性。每个核心概念都将通过: 清晰的解释: 用简洁易懂的语言阐述理论。 丰富的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项目或行业通用场景进行说明。 代码示例: 提供关键功能的代码片段,帮助读者理解实现细节(语言可能涵盖Java, Go, Python等主流微服务开发语言,具体请参考本书实际语言选择)。 最佳实践总结: 提炼出可复用的设计模式和工程实践。 常见陷阱与规避: 指出开发者在实践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结论 《微服务设计》旨在成为您在微服务架构探索之旅中的忠实伙伴。通过系统地学习本书内容,读者将能够建立起对微服务架构的全面认知,掌握设计、开发、部署和运维微服务的核心技能,并能够自信地应对复杂分布式系统的挑战,构建出高效、可扩展、易于维护的下一代软件系统。我们将一同穿越微服务设计的迷雾,抵达敏捷与创新的彼岸。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传统企业 IT 部门工作了十多年的工程师,见证了公司从单体应用到 SOA,再到如今大家都在谈论的微服务。虽然耳闻已多,但真正理解其精髓并能将其落地,却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直到我读了《微服务设计》这本书,我才觉得醍醐灌顶。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没有回避微服务架构带来的复杂性,而是直面问题,并提供了解决之道。作者以一种“先苦后甜”的方式,先是描绘了单体应用的种种痛点,比如“上帝对象”、“部署困难”、“技术债务积累”,让我感同身受,然后才引出微服务作为一种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最终一致性”的探讨,以及几种常用的实现模式,比如补偿事务、SAGA模式等。这解决了我在处理跨服务数据一致性时最大的疑虑。 另外,书中关于“DevOps”和“自动化”的强调,也让我意识到了微服务架构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强大的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能力,微服务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工具和流程来支撑微服务的快速迭代和可靠部署,这对于我们这种希望提升 IT 效率的传统企业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这本书不只是关于代码和架构,它更是一种关于工程文化和协作方式的变革。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作为一名在软件开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我一直深陷于单体应用的泥潭,每一次的迭代和扩展都像是在玩一场胆战心惊的拆弹游戏。功能耦合、技术栈僵化、团队协作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像幽灵一样挥之不去。就在我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本《微服务设计》。 这本书没有像其他技术书籍那样,上来就堆砌大量枯燥的术语和晦涩的概念。相反,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从我作为开发者最痛的几个点切入,比如如何优雅地拆分庞大的单体应用,如何处理不同服务之间的数据一致性问题,如何在保证高可用性的同时,让系统能够灵活应对业务的快速变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领域驱动设计”在微服务拆分中的应用那一章,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框架,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如何根据业务的边界来划分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拆分而拆分。书中的案例也非常生动,作者并没有回避实际项目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比如服务间的通信选择(REST vs. 消息队列)、API网关的设计、服务发现机制的实现等等,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非常强调“人”的因素在微服务架构落地中的重要性。他没有把微服务仅仅看作是一堆技术,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组织和协作模式。如何组建自治的团队,如何培养 DevOps 文化,如何实现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这些内容都在书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们这样希望提升团队效率和敏捷性的公司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掌握了微服务的设计原则,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我们现有的团队文化和工作流程中。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术本身,它更是一种架构思想和工程实践的启迪。

评分

对于我们这种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来说,技术选型的确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时。单体应用虽然开发起来可能初期更快,但随着业务的增长,维护成本和扩展难度会成指数级增长。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考虑了微服务架构,但苦于缺乏系统的指导。 《微服务设计》这本书,可以说填补了我们的一个巨大空白。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理论书,而是真正从实践角度出发,提供了很多可落地的方法论。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服务边界划分”的讨论。作者列举了多种划分的原则和模式,比如按照业务功能划分、按照领域划分等等,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这帮助我们能够更理性地思考,而不是随意地进行拆分,避免了“为了微服务而微服务”的误区。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服务间通信方式的权衡,比如同步与异步的优劣,RESTful API设计原则,以及消息队列在解耦和削峰填谷方面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开发中会遇到的具体问题。作者还针对如何处理分布式事务、如何进行服务降级和熔断等高可用性设计,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和技术选型参考。读完这本书,我们团队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定、可扩展、易于维护的微服务系统有了更统一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应对未来的挑战。它就像一本宝典,为我们的技术之路指明了方向。

评分

最近公司决定要从原有的单体应用转向微服务架构,整个团队都充满了期待,但也夹杂着一丝茫然。因为大家对此都只是有概念,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规划。这时候,《微服务设计》这本书就成了我们的救星。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得非常合理,从宏观的架构演进,到具体的微服务拆分策略,再到核心的通信、数据、安全等问题,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服务契约”和“API设计”那一章,作者强调了清晰的服务接口定义对微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并给出了一些最佳实践,这对于我们未来不同团队之间的协作非常有指导意义。 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一些实际操作的细节,比如如何进行灰度发布、如何实现服务治理、如何构建一个健壮的容错机制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一定会遇到的难题。作者还提到了很多开源的技术选型建议,比如 Eureka、Consul、Spring Cloud、Kafka 等,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劣。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架构师,带着你一步步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微服务蓝图,让你在踏上微服务之旅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微服务,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实现微服务的信心和方法。

评分

我一直对现代软件架构的发展趋势感到好奇,尤其是在经历了多次大型项目从兴起到衰败的过程后,我对如何构建一个能够长久健康发展的系统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当我在书店看到《微服务设计》这本书时,它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我。我并不是一个直接参与微服务实现的工程师,但我需要理解微服务架构的原理和优势,以便更好地指导团队和做出技术决策。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清晰的宏观视角。它不仅仅是讲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探讨“为什么”以及“如何做”。作者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微服务架构的出现背景,比如单体应用的局限性,以及微服务如何通过解耦、独立部署、技术多样性等特点来解决这些问题。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CAP定理”、“SAGA模式”、“CQRS”等概念的解释,这些原本在我看来非常抽象的理论,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易于理解,并且与微服务的设计实践紧密结合。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触及了微服务架构的治理和运维层面。如何监控海量的服务?如何处理服务的弹性伸缩?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容错性?这些问题往往是在项目推进到后期才显现出来的,但这本书从一开始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它让我意识到,微服务并非一个银弹,其成功落地需要方方面面的考量,从技术选型到组织架构,再到自动化运维,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幅完整的微服务蓝图,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回家

评分

从设计模式到人月神话,软件工程永远在路上

评分

数质量不错,至于内容,与京东无关。

评分

还没来的急细看,同事推荐

评分

很好,非常好,特别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东西挺好,但我懒得拍照。哈哈

评分

老公学习,实用,方便便宜

评分

好。。。。。。。。

评分

还没来的急细看,同事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