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移动物联网

一本书读懂移动物联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海天电商金融研究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移动物联网
  • 物联网
  • 通信技术
  • 5G
  • 边缘计算
  • 智能硬件
  • 行业应用
  • 技术趋势
  • 数字化转型
  • 无线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345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37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移动互联网+电商营销”实战宝典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68
字数:2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9个重点产业详解+13个专题内容介绍+50多个专家提醒+300多张图片,深度剖析“移动物联网”精华,让您一书在手,即可彻底读懂移动物联网,从菜鸟成为达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揭秘移动物联网的图书,特别是对移动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社区、家居、农业、医疗、物流、交通、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为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实战指导。
  书中通过9个重点产业详解、13个专题内容介绍、50多个专家提醒、300多张图片图解,深入剖析“移动物联网”的精华,让您一书在手,即可彻底读懂移动物联网,实现从菜鸟到达人的转变。
  全书共分为13章,具体内容包括:前世今生,移动物联网概述;亲密接触,移动物联网感知技术;网络应用,移动物联网网络连接;移动支付,深入移动物联网商务;智慧城市,移动物联网助力社会管理;智慧社区,共建移动物联网未来家园;智慧家庭,移动物联网加速智慧家庭落成;智慧农业,移动物联网创造智慧农业新未来;智慧医疗,移动物联网维护群众健康;智慧物流,移动物联网催生信息化发展;智慧交通,移动物联网时代新体验;产业突破,移动物联网中的可穿戴设备;产业保障,移动物联网安全。
  本书结构清晰、语言简洁、图表丰富,适合对移动互联网、移动物联网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十年?专注,精品?奉献”!本团队组织者有着十多年图书行业策划经验,并由专注于金融、理财、营销、电商、微商等行业的几十位资深人士参与,他们中的成员大都是财经记者、银行金融理财师、财富顾问、互联网营销专家、电商和微商店主等。

本团队组织者紧扣时代潮流趋势,力求为读者打造一系列精品理财、营销、金融类图书。由作者团队编写的“新手理财系列”、玩转“电商营销+互联网金融”系列图书,一经上市就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前世今生:移动物联网概述 1
1.1 初识移动物联网 2
1.1.1 移动物联网的起源与背景 2
1.1.2 移动物联网定义 11
1.1.3 移动物联网的工作原理 12
1.2 移动物联网结构 14
1.2.1 感知 15
1.2.2 网络 27
1.2.3 应用 31
1.3 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36
1.3.1 国内外产业分析 36
1.3.2 产业机遇 39
1.3.3 未来趋势 45
第2章 亲密接触:移动物联网
感知技术 47
2.1 条形码技术:移动物联网的
身份象征 48
2.1.1 条形码的诞生 48
2.1.2 商品条形码 49
2.1.3 二维码揭秘 50
2.1.4 智能可移动二维码 52
2.2 RFID标签:移动物联网的
身份保障 56
2.2.1 RFID技术的概念 57
2.2.2 RFID技术优势 58
2.2.3 RFID标签分类 59
2.3 传感网:移动物联网的
信息网络 60
2.3.1 无线传感网特点 60
2.3.2 无线传感器的结构 61
2.3.3 无处不在的传感器 64
第3章 网络应用:移动物联网
网络连接 69
3.1 国际互联网 70
3.1.1 Internet创始人 70
3.1.2 移动互联网 73
3.2 移动通信网 76
3.2.1 传统移动通信 77
3.2.2 全球GSM潮流 78
3.2.3 中国GSM 80
3.3 ZigBee 82
3.3.1 ZigBee的发展进程 83
3.3.2 ZigBee协议无线结构
标准 84
3.3.3 ZigBee智能生活 86
第4章 移动支付:深入移动
物联网商务 89
4.1 走进移动支付 90
4.1.1 移动支付类型 90
4.1.2 移动支付特点 92
4.2 移动支付,迅速崛起的移动
物联网应用 94
4.2.1 了解移动支付 94
4.2.2 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
融合:近场支付 96
4.3 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 99
4.3.1 移动金融 99
4.3.2 移动民生 106
第5章 智慧城市:移动物联网助力
社会管理 111
5.1 智慧城市概述 112
5.1.1 智慧城市的概念 112
5.1.2 智慧城市关键要素 114
5.1.3 智慧城市的意义 116
5.2 移动物联网,加速智慧城市
建设 116
5.2.1 智慧城市建设基础 117
5.2.2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 118
5.2.3 数字城市转型 120
5.3 移动物联网,深入智慧城市
应用 126
5.3.1 新加坡iN2015 127
5.3.2 香港智慧城市 128
5.3.3 上海智慧城市 130
第6章 智慧社区:共建移动
物联网未来家园 133
6.1 智慧社区概述 134
6.1.1 智慧社区的概念 134
6.1.2 智慧社区结构 134
6.1.3 智慧社区存在意义 135
6.1.4 智慧社区服务 138
6.2 移动物联网,为智慧社区
建设出谋划策 142
6.2.1 产业链战略 142
6.2.2 协同合作发展 143
6.2.3 服务链战略 145
6.2.4 循序渐进发展 146
6.3 移动物联网,助力智慧社区
应用 147
6.3.1 日本智慧社区方案 147
6.3.2 四川智慧社区方案 149
6.3.3 山东薛城智慧社区方案 150
第7章 智慧家庭:移动物联网加速
智慧家庭落成 155
7.1 智慧家庭概述 156
7.1.1 什么是智慧家庭 156
7.1.2 智慧家庭的含义 156
7.1.3 智慧家庭的功能 157
7.2 移动物联网技术,智慧家庭
建设基础 161
7.2.1 家庭网关技术 161
7.2.2 网络通信技术 162
7.2.3 嵌入式智能技术 164
7.3 移动物联网应用,
智慧家庭案例 165
7.3.1 海尔智慧U-home 165
7.3.2 西门子智慧家庭 167
7.3.3 华硕智慧家庭 168
7.3.4 苹果HomeKit 169
第8章 智慧农业:移动物联网
创造智慧农业新未来 173
8.1 移动物联网,加速智慧农业
建设 174
8.1.1 智慧农业简介 174
8.1.2 智慧农业内容 174
8.1.3 智慧农业技术 177
8.1.4 智慧农业应用 179
8.2 移动物联网,推动智慧农业
生产模式转型 180
8.2.1 智能化农业生产 181
8.2.2 现代化农业生产 182
8.2.3 农业物联网 182
8.3 移动物联网,智慧农业应用
案例 183
8.3.1 北京大兴智慧农业
示范区 183
8.3.2 移动物联网,为智慧
农业提供远程服务 185
8.3.3 智慧农业水产养殖系统 185
第9章 智慧医疗:移动物联网
维护群众健康 189
9.1 智慧医疗简介 190
9.1.1 什么是智慧医疗 190
9.1.2 智慧医疗系统 191
9.1.3 智慧医疗目标 193
9.2 可移动的智慧医疗--
移动医疗 194
9.2.1 移动医疗的前世今生 195
9.2.2 移动医疗趋势 197
9.2.3 移动医疗应用 199
9.3 大数据、云时代的移动
智慧医疗 204
9.3.1 大数据对移动医疗的
价值 204
9.3.2 医疗数据在临床中的
应用 205
9.3.3 云时代下的移动
在线医疗 206
第10章 智慧物流:移动物联网
构建智慧供应链 209
10.1 走进智慧物流 210
10.1.1 智慧物流概念 210
10.1.2 移动物联网与EPC,共建
的全球物流供应链 211
10.1.3 移动物联网助力智慧物
流增值 212
10.2 移动物联网,落实智慧物流
技术 212
10.2.1 感知技术 213
10.2.2 通信与无线网络技术 214
10.2.3 GPS定位技术 215
10.3 移动物联网,推动智慧物流
管理 216
10.3.1 信息管理系统 217
10.3.2 供应链管理 217
10.3.3 智慧物流与交通管理 219
第11章 智慧交通:移动物联网
时代新体验 221
11.1 智慧交通概述 222
11.1.1 智慧交通概念 222
11.1.2 智慧交通特征 222
11.1.3 智慧交通规划 223
11.1.4 智慧交通趋势 224
11.2 移动物联网,加速智慧交通
建设 224
11.2.1 智慧交通技术建设 225
11.2.2 智慧交通产业链建设 226
11.2.3 汽车移动物联网,智慧
交通驱动力 227
11.3 移动物联网,智慧交通案例 228
11.3.1 苹果carplay 229
11.3.2 百度carlife 229
11.3.3 无人驾驶汽车 229
第12章 产业突破:移动物联网中的
可穿戴设备 231
12.1 可穿戴设备解读 232
12.1.1 可穿戴设备概念 232
12.1.2 可穿戴设备特点 232
12.1.3 可穿戴设备未来趋势 234
12.2 可穿戴设备连接人与移动物联网 236
12.2.1 可穿戴医疗,连接群众与智慧医疗 237
12.2.2 可穿戴健身,助力群众健康生活 240
12.2.3 可穿戴休闲,丰富群众娱乐生活 243
12.2.4 可穿戴家居,移动物联网的必然趋势 245
12.3 可穿戴设备,创新与突围 246
12.3.1 可穿戴设备,创新的生活方式 246
12.3.2 可穿戴设备,创新的行业模式 248
12.3.3 可穿戴设备正在突围 249
第13章 产业保障:移动物联网安全 251
13.1 基础保障,移动物联网信息安全 252
13.1.1 感知安全 252
13.1.2 网络安全 254
13.1.3 应用安全 256
13.2 技术保障,移动物联网技术安全 257
13.2.1 RFID技术安全 257
13.2.2 无线传感网络安全 258
13.2.3 移动物联网的安全关键技术 259

精彩书摘

第1章 前世今生:移动物联网概述

  

  

  移动物联网概念是物联网概念的延伸。现阶段,随着移动物联网技术不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无形之中也为移动物联网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与机遇。

  移动物联网技术是物联网、移动通信以及移动终端三者之间的集成与有效融合,同时也是物联网技术深入发展与应用的基本形式与重要途径。

  



1.1 初识移动物联网

  移动物联网是在物联网基础上由无线互联网、射频识别与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的集合,从而构成的全新的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覆盖面积极其广阔,是实现现实世界物与物之间信息互联的重要路径。

  那么,移动物联网的起源与背景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呢?

1.1.1 移动物联网的起源与背景

  物联网是移动物联网的前提,没有物联网也就没有移动物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为移动物联网创造了条件与机遇,是移动物联网的起源,移动物联网始于物联网,如图1-1所示。


图1-1 移动物联网

  那么,物联网概念是什么?它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1. 移动物联网的起源

  1991年,英国剑桥的咖啡壶事件,开启了物联网的大门,也为移动物联网构想提供了参考,人们普遍将其称为"特洛伊咖啡壶",如图1-2所示是物联网的雏形。

  1991年,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为了解决煮咖啡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利用便携式摄像机和计算机互联网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监视系统。这一系统的发明,实现了对运行中的咖啡壶的实时监控,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节省了时间,也不会再出现咖啡壶失踪等情况。

  在1991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特洛伊咖啡壶"一直存在于剑桥大学内部网络系统之中。一直到1993年,该系统以1帧/秒的速度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一时间全球互联网用户蜂拥而至,也为网络数字摄影机的研发提供了市场。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了有关物联网的构想,他指出互联网仅仅能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万物互联才是最终的目标。只是在当时受到网络终端的限制,该构想并没能真正落实。图1-3所示为比尔·盖茨与《未来之路》。


图1-2 咖啡壶事件 图1-3 比尔·盖茨与《未来之路》

  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对物联网做出了以下预测。

  《未来之路》中提到:在物联网时代,当用户丢失了摄影机时,设备将自动发送信息,告诉用户当前所处环境与具体位置,帮助用户轻松找到丢失的设备。

  其中还提到:在移动物联网时代,无论是购物还是转账,都可以通过电子钱包进行支付,当前我们使用的移动支付、网上支付、信用卡服务都与比尔·盖茨的预测相符合,这一构想开启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大门。图1-4为移动支付示意图。

  1998年,英国工程师Kevin Ashton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最大的发明就是完成了商品条形码的推陈出新,将RFID技术运用到商品管理中,使电子标签成为零售商品的信息发射器,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自动化与透明化。图1-5所示为RFID电子标签。


图1-4 移动支付 图1-5 RFID电子标签

  Kevin Ashton认为:物联网概念就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传感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并对其进行智能识别与管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则认为,物联网是在因特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网络,数据通信技术构建移动物联网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所有物品都能够直接进行交流,不受人类干预。

专家提醒

  RFID射频识别技术,又可以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它可以在不具备识别系统的环节中,通过与无线电信号的连接,实现对特定目标相关数据的识别与读写。图1-6为RFID射频识别工作原理。


图1-6 RFID射频识别工作原理

  

 


前言/序言

前言


写作驱动

  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智慧产业以及移动终端的深入应用,加快了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进程,移动物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移动物联网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特别是通过与多个智慧产业融合,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建设。

  本书是一本全面揭秘移动物联网概念、技术、相关产业、产业应用的图书,特别是移动物联网与包括可穿戴设备、移动支付、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在内的智慧型产业结合,对移动物联网进行了全面的讲解。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图解的方式,帮助您轻松掌握移动物联网!


本书特色

  (1) 内容丰富,通过13大专题讲解:本书体系完整,详细介绍了"移动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同时还详细分析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智慧产业发展与应用。

  (2) 一看就懂,300多张图片图解:本书深入浅出,全面剖析了"移动物联网"相关联的产业应用,特别是大量图解知识点,直观、形象,使读者一看就懂。


作者售后

  本书由海天电商金融研究中心编著,同时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吴巧、谭贤、柏松、谭俊杰、徐茜、苏高、曾杰、张瑶、刘嫔、罗磊、罗林、蒋鹏、田潘、李四华、刘琴、周旭阳、袁淑敏、谭中阳、杨端阳、卢博、徐婷、余小芳、蒋珍珍、吴金蓉、陈国嘉、曾慧、向彬珊、李龙禹、徐旺等,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深入解析:边缘智能与云计算的协同演进——面向新一代物联网的系统构建与实践 本书聚焦于当前信息技术领域最前沿、最核心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高并发、海量数据、低延迟需求的下一代物联网(IoT)环境中,实现高效、可靠、安全的系统构建与部署。我们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单一设备的连接与数据采集,而是深入探讨数据流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计算能力如何在云端、边缘和终端之间进行智能的、动态的分配与协同。 本书面向的对象是:具备一定计算机科学或通信技术基础,渴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复杂物联网系统设计与优化的工程师、架构师、技术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 第一部分:物联网范式转变与架构重塑 (The Paradigm Shift and Architectural Redefinition) 第一章:超越连接的物联网: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决策 本章首先批判性地回顾了传统物联网(IoT 1.0)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集中式架构在面对海量实时数据时的带宽瓶颈、高昂的云端处理成本以及固有的安全脆弱性。随后,我们引入了下一代物联网(IoT 2.0/3.0)的核心特征:泛在连接、实时智能和自主运维。重点剖析了“事件驱动架构”(EDA)在物联网环境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利用消息队列(如Kafka, MQTT Broker集群)构建高吞吐量的异步数据管道,确保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 第二章:深度解构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的层次化模型 边缘计算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多层次的计算拓扑。本章详细拆解了边缘计算的三个主要层级:近端边缘(Near Edge/Fog Computing,靠近数据源的网关和微型数据中心)、远端边缘(Far Edge,基站或区域性边缘节点)和终端智能(Device Intelligence,传感器和执行器内部的轻量级AI模型)。我们将引入“计算雾度”(Fog Granularity)的概念,分析不同层级计算资源的异构性(CPU、GPU、FPGA、ASIC)以及如何根据应用需求(如延迟敏感性、隐私保护等级)选择合适的部署位置。 第三章:云原生技术在物联网基础设施中的落地挑战与策略 物联网系统需要具备云端的弹性、可扩展性和服务治理能力。本章深入探讨如何将云原生(Cloud Native)的技术栈(容器化、微服务、服务网格)平移到资源受限的边缘环境中。重点解析了Kubernetes在边缘部署中的轻量化发行版(如K3s, MicroK8s)的选型标准、资源受限下的调度优化策略,以及如何利用Istio/Linkerd等服务网格技术实现跨越云边之间的服务发现、流量管理和可观测性。 --- 第二部分:边缘智能的实现与系统优化 (Edge Intelligence Implementation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第四章:面向边缘优化的机器学习模型部署(TinyML与模型压缩) 将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到资源受限的边缘设备是核心挑战。本章专注于模型轻量化技术,包括:量化(Quantization,从FP32到INT8甚至更低位宽)、剪枝(Pruning)和知识蒸馏(Knowledge Distillation)。我们提供了实战案例,展示如何使用TensorFlow Lite或PyTorch Mobile等框架,针对特定硬件(如Cortex-M系列微控制器或NPU加速器)进行推理优化,实现低功耗、高效率的本地实时推断。 第五章: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在保护数据隐私下的模型协同 在大量数据不出本地的前提下实现全局模型优化的联邦学习是物联网场景的理想范式。本章深入探讨FL的算法原理(FedAvg、FedProx),并着重分析其实施的系统级挑战:非独立同分布数据(Non-IID Data)的处理、通信效率的优化(稀疏化更新)、以及恶意客户端(Byzantine Attacks)的防御机制。我们将比较基于安全聚合(Secure Aggregation)和差分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的联邦学习部署方案。 第六章:实时数据流处理与状态管理(Stateful Stream Processing) 物联网应用往往需要基于历史事件序列进行复杂判断。本章聚焦于有状态流处理引擎(如Apache Flink或Kafka Streams)在边缘环境下的部署和调优。讲解如何有效地管理边缘节点的内存状态和持久化状态,尤其是在节点重启或网络中断后如何保证“恰好一次”(Exactly-Once)的语义,确保业务逻辑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 第三部分:端到端的安全、可靠性与运维保障 (Security, Reliability, and Operational Assurance) 第七章:零信任架构在异构物联网网络中的应用 传统基于边界的安全模型在动态的、多供应商的物联网环境中已失效。本章推行零信任(Zero Trust)安全模型,强调身份验证(Identity Verification)是安全基石。详细论述了基于PKI/数字证书的设备身份管理、使用SPIFFE/SPIRE实现服务间的身份绑定、以及在边缘侧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策略(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 ABAC)。 第八章:安全启动、固件空中下载(FOTA)与供应链信任 系统级的安全必须从设备启动开始构建。本章探讨可信执行环境(TEE)和安全启动链(Secure Boot Chain)的实现原理,确保设备加载的软件未被篡改。同时,详细分析了固件空中下载(FOTA)的安全更新流程,包括差分更新包的生成、签名验证、回滚机制设计,以及如何在低带宽和高丢包率的网络条件下保证更新的原子性。 第九章: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与自主运维:构建自愈系统 面对数以万计的边缘节点,传统的人工巡检不可行。本章构建了一套端到端可观测性框架,整合了指标(Metrics,如Prometheus)、日志(Logs)和分布式追踪(Traces)。重点讲解如何设计有效的健康评分模型,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提前预测硬件故障和性能衰退。最后,深入探讨AIOps在边缘侧的应用,实现故障的自动检测、诊断和基于策略的自愈(Self-Healing)能力,最大化系统的SLA。 --- 总结: 本书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跨越物理层到应用层的系统设计蓝图,重点攻克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协同带来的复杂性。它不是对特定硬件或某单一协议的罗列,而是关于如何利用先进的分布式系统理论、现代云原生技术和前沿的AI模型部署策略,构建出真正具备智能、弹性和高可靠性的新一代物联网平台。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胜任设计、实现和运维大规模、高性能物联网系统的核心技术工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一本书读懂移动物联网》,坦白讲,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物联网”这个词,听上去就感觉像是一堆高精尖的技术术语堆砌而成,离我这个普通消费者有点远。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更多的是围绕着传统的互联网应用,比如社交媒体、在线购物、新闻阅读等等。对于物联网,我之前的认知非常有限,可能就停留在智能家电,比如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这些比较具象化的产品上。 我翻开书的时候,原本预设了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消化那些深奥的概念,甚至是需要对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看懂。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那些冷冰冰的技术名词,而是用一种非常具象化、生活化的语言,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场景切入,比如描述了如何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里的灯光、空调,甚至是如何通过传感器监测家人的健康状况。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入方式,一下子就消除了我的距离感,让我觉得物联网离我并不遥远,它实际上已经悄悄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书中对“移动”这个特性的强调,也让我对物联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之前可能更多地关注物联网设备本身的功能,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设备是否能够“移动”,以及它们在移动过程中如何保持连接和数据交换,是物联网能否真正发挥价值的关键。它详细地阐述了,为什么车辆、无人机、甚至是个人可穿戴设备,如果能够接入并融入物联网,将能够创造出多么大的价值。这一点是我以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也让我对移动物联网的想象空间更加开阔。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未来生活场景的启示。它不仅描绘了智能家居的便利,更进一步地展现了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更宏观的层面,移动物联网将扮演怎样的核心角色。我读到关于智能交通系统如何通过物联网实现车辆间的协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以及如何通过物联网监测环境数据,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时,感到非常震撼。这让我意识到,物联网并非仅仅是提升个人生活便利度的工具,它更是构建未来智慧社会的重要基石。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身边的科技发展。它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移动物联网这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我不再觉得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而是能够理解它背后的原理,感受到它带来的变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科普读物,更是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让我对科技的进步和未来的可能性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这本《一本书读懂移动物联网》,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看看而已”的心态。因为在我印象中,“物联网”这个词总是和高科技、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感觉离我这个普通读者有点远。我平时关注的更多是日常的生活方式,比如怎么提高生活品质,怎么利用现有的科技产品让生活更方便。对于那些更深层的技术原理,我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去深究。所以,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吸引人,但心里还是有点嘀や。 当我翻开书的第一个章节时,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上来就给我讲什么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相反,作者用一种非常轻松、生动的方式,从我们最熟悉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这些日常用品入手,开始解读它们是如何与“物”连接,以及这种连接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读到书中关于如何通过手机APP控制家里的智能电器,或者如何通过智能手表监测运动数据并与云端同步的例子时,感觉非常亲切。这让我立刻觉得,原来物联网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已经悄悄地渗透到了我的生活中。 书中对于“移动”这个词的深入探讨,也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可能更多地把物联网理解为那些固定在某个地方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冰箱、智能门锁。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移动性才是物联网真正释放潜力的关键。它详细地讲解了,为什么那些在移动中的设备,比如共享单车、无人驾驶汽车、甚至是我们身上的可穿戴设备,如果能被纳入物联网的体系,将能够产生多么巨大的价值。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认知上的全新启迪,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移动设备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色。 这本书所描绘的未来愿景,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它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技术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带领我畅想了移动物联网在未来可能实现的各种场景。我读到关于智能交通系统如何通过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和事故的预防,以及如何通过物联网实现精准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资源浪费时,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高效、可持续的社会。这让我对接下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也让我对“物联网”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冰冷的科技,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活品质的强大力量。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移动物联网这个听起来就“高大上”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易于理解。我不再觉得这是一个只有技术专家才能掌握的领域,而是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移动物联网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个充满潜力的领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一本书读懂移动物联网》,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其实心里挺忐忑的。毕竟“物联网”这个词听起来就挺高深莫测的,感觉离我的日常生活有点远。我平时也就是玩玩手机,刷刷短视频,偶尔关注一下科技新闻,对于背后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坦白说,了解的并不多。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被它的名字吸引了——“一本书读懂”,这简直是给了我一个巨大的希望,觉得终于有机会能揭开物联网的神秘面纱了。 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它到底是怎么把这么复杂的概念讲清楚的。一开始,我以为会是一堆枯燥的技术术语和复杂的图表,就像我学生时代看过的教科书一样,读起来肯定费劲。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而且举的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比如,它讲到智能家居的时候,就详细描绘了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场景:早上醒来,窗帘自动拉开,咖啡机开始工作,出门时,灯光和空调自动关闭。这些描述让我感觉物联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技,而是真真切切能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的工具。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移动”这个词的解读。以前我对物联网的理解,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各种传感器、芯片这些硬件上,总觉得是固定在那里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移动性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它真正能够发挥巨大潜力的关键。它详细地讲解了,为什么交通工具、无人机、甚至是可穿戴设备都需要接入物联网,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协同。这一点对我来说,是认知上的一个巨大突破。我开始重新思考,原来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移动设备,它们连接到网络后,可以做的事情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介绍现在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它展望了移动物联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可能为我们社会带来的变革。我读到它描述的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精准农业等场景时,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未来世界。我开始思考,当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网络,并且能够相互通信时,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甚至社会治理都会发生怎样的颠覆。这本书让我对这些宏大的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模糊的想象,而是有根有据的分析。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将移动物联网这个复杂的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不再觉得这是一个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理解的概念,而是能够真正地将它融入到我的认知体系中。这本书就像一个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了移动物联网的世界,让我对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我强烈推荐给任何对科技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未来发展方向的朋友们。

评分

拿到《一本书读懂移动物联网》这本书时,我其实带着点“看热闹”的心态。说实话,“物联网”这三个字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感觉和我平时接触的日常生活有点距离。我平时就是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忙着工作,下班后刷刷视频,看看剧,最多也就是关注一下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信息。对于那些深层的技术原理,我真的了解不多,总觉得这些东西离我太远了。 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发现它的语言风格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并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我看不懂的技术名词,而是从非常生活化的角度,比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这些我日常就能接触到的东西讲起。它描绘的那些场景,比如早上自动拉开的窗帘,出门时自动关闭的灯光,我都能感同身受。这让我觉得,“物联网”原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它其实已经悄悄地融入了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舒适。 书里对“移动”这个概念的解读,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可能更多地把物联网看成是那些固定在某个地方的智能设备,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移动性才是物联网真正的核心和未来。它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手机、汽车、无人机,甚至是我们身上的智能手表,它们如果能够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将能够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这一点,让我对物联网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仅仅是静态的连接,而是动态的、智能的协同。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介绍了现在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它描绘了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未来社会。我读到关于智慧城市如何通过物联网实现交通的优化,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如何通过物联网实现远程医疗,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时,感到非常震撼。这让我觉得,物联网不仅仅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是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它用一种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将移动物联网这个复杂的主题,解释得明明白白。我不再觉得这是一个只有技术专家才能理解的领域,而是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认识,对科技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带领我走进了移动物联网的世界,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

《一本书读懂移动物联网》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将信将疑的。毕竟“物联网”这个词,对我来说,总感觉是科技圈里比较前沿、比较专业的东西,平时我接触的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消费电子产品,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类的。对于它背后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又是如何实现万物互联的,我一直都觉得很神秘,有点难以理解。 我翻开书,第一个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丝毫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感觉。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把我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场景都串联起来了。比如,它讲到智能家居的时候,就详细描绘了如何通过手机APP控制家里的灯光、空调,甚至是如何通过传感器监测家里的安全状况。这些描述让我立刻觉得,物联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概念,而是已经悄悄地融入了我的生活,并且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的生活品质。 书中对“移动”这个特性的探讨,更是让我对物联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可能更多地认为物联网就是把各种设备连接起来,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移动性是物联网能够发挥巨大潜力的关键。它详细阐述了,为什么汽车、无人机、甚至是我们身上的可穿戴设备,它们如果能够实现无缝的连接和信息的交互,将能够创造出多么巨大的价值。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认知,让我开始思考,移动设备在未来的物联网世界里,将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 这本书所描绘的未来图景,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它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技术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展望了移动物联网在未来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我读到关于智能交通系统如何通过设备间的协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以及如何通过物联网实现工业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时,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社会。这让我对科技的进步充满了信心,也对移动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总体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它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移动物联网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概念,呈现得淋漓尽致。我不再觉得它是一个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的领域,而是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对科技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新世界,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

书拿到手了,看完后,觉得书的内容比较全面,而且着重抓住行业了来写,分类非常明晰,服务态度也好,物流也快,所以我给五星好评!!~~~

评分

书写的好差,大失所望,买了一本废纸

评分

mmmmmmmmmm

评分

刚拿到书,纸张不错,内容正在看

评分

很好,速度又快质量又好,下次还会购买

评分

明白啥叫物联网啦,谢谢

评分

书写的好差,大失所望,买了一本废纸

评分

????????

评分

很好,速度又快质量又好,下次还会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